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组网配置和设备管理。
3.实践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安全管理。
二、实验环境1.实验设备:2台笔记本电脑、1个无线路由器。
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
三、实验步骤1.搭建无线局域网将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上,并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进行配置,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名称(SSID)、加密方式(WPA2)、密码等参数。
另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Wi-Fi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2.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在无线局域网设置中,配置局域网的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以便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
3.测试无线局域网连接确保两台笔记本电脑都已连接到无线局域网后,可以通过双方的设备互相ping对方的IP地址来测试连接是否正常。
4.实践无线局域网应用在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笔记本电脑上,使用浏览器访问Internet,观察网页加载情况,测试无线局域网的上网速度。
5.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管理通过无线路由器管理软件,进一步设置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策略,如MAC地址过滤、IP地址过滤、无线密码修改等,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步骤的操作,成功搭建了无线局域网,两台笔记本电脑可以互相ping通,能够正常访问Internet,并且通过设置安全策略增强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2.实验分析无线局域网实验中,无线路由器充当了连接设备和无线设备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转发和分发数据的作用。
通过正确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参数,实现了与Internet的连接,并且通过设置安全策略,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实验中的上网速度和连接稳定性等因素也受到了无线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无线局域网实验,我对无线局域网的组网配置和设备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同时,我也加深了对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安全管理的认识。
无线网络技术 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册
班级级网络工程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室理工楼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二〇一三年九月
实验一无线局域网
日期:
一、实验目的
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学习使用无线网卡与无线进行通信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
、无线网络结构、无线网卡
三、实验内容
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连接模式;
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连接模式;
四、实验步骤:
首先,禁用有线的“本地连接”,采用两种方式(模式)完成实验如下:建立与的通信:
与连接,上的步骤与方法(请附图)
——网络搜寻结果如下图所示:。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通。
本实验旨在研究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实验设备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终端设备。
实验环境为一个室内空间,包括有障碍物和无障碍物的区域,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
二、实验步骤1. 设备设置将无线路由器连接到电源,并通过网线将其与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纤猫)连接。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并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如WPA2)。
2. 终端连接打开多台无线终端设备,搜索并选择目标无线网络。
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终端设备将成功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3. 信号强度测试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使用信号强度测试工具(如无线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强度。
记录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4. 速度测试使用速度测试工具(如Speedtest)测量无线局域网的上传和下载速度。
在不同位置和时间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评估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5. 干扰测试在实验环境中引入干扰源(如其他无线设备或电磁干扰源),观察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记录干扰对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6. 安全性测试使用网络安全工具(如Wireshark)监控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分析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访问或数据泄露风险。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信号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在无障碍物的开放区域,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
而在有障碍物的区域,如墙壁或家具的遮挡下,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在设计无线局域网时,应合理规划设备的放置位置,避免信号受阻。
2. 速度测试结果显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和网络负载有关。
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应用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虚拟服务器实验: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EP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2.IP过滤及DMZ实验:了解防火墙IP过滤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DMZ主机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PA-PSK安全模式和IP过滤的设置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或FTP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 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
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及FTP等所有服务。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1.TL-WR847N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2.直通线1根、PC机3台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虚拟服务器实验:1.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2.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EP,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自动”或“开放模式”,选择WEP密钥格式为“ASCII码”,设定为12345,密钥1的密钥类型选为64位。
重启无线路由器。
3.根据拓扑图设置各台PC机的IP地址。
4.设置好PC1机上的Web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80),设置好PC2机上的FTP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21)。
《无线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邢台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导论实验实验项目实验一、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授课教师王慧斌专业班级10网工本1班学号2010A21209学生姓名刘沼辉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目的及要求:认识无线网络设备和网卡,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实验环境: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usb接口无线网卡,无线ap●实验内容及步骤:1. 无线局域网络基本组成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一般由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2. 无线局域网卡无线局域网卡是无线局域网络和计算机连接的中介,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中,计算机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电信号方式接入到局域网中。
按照接口标准,无线网卡可以分为:台式机专用的PCI接口无线网卡,如图1.1所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ICA接口网卡,如图1.2所示;还有一种是广泛应用的USB无线网卡,如图1.3所示。
图1.1 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图1.2 PCMICA接口网卡图1.3 USB接口无线网卡使用USB无线网卡时,只需把该网卡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地区的信号,接入无线局域网络。
使用十分方便,受到用户广泛的欢迎。
通过无线网卡之间的直接连接,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如图1.4所示。
图1.4 无线网卡连接形成的网络3. 无线AP无线AP也称为无线网桥,如图1.5所示。
无线AP的作用类似于有线以太网中的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无线AP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实现。
图1.5 无线接入设备AP 图1.6 无线AP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实验结果及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以及了解了各种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无线网络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无线宽带路由器配置【实验目的】1、认识路由器,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路由器的安装、接线、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路由器的接口及接线方法,弄清个指示灯的含义。
2、用超级终端完成路由器的连接,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按照下图的方式,正确连接好相关设备后,打开网页浏览器,在地址栏中键入“http://192.168.0.1”,并回车。
2、在弹出的以下窗口中,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单击确定。
3、进入路由器的欢迎页面,选择“下一步”进入设置向导页面。
4、选择“以太网宽带,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固定IP 地址”,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步”。
5、设置IP地址为172.20.76.2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72.20.76.254,DNS服务器为202.193,160.33,设置完成,点击“下一步”。
6、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设置。
上”。
8、设置完成,即可以上网。
实验二无线局域网Ad hoc连接和无线局域网infrastructure连接【实验目的】1、认识无线网卡,了解其基本功能。
2、学习无线网卡的安装、工作状态的判断等基本知识。
3、了解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了解路由器的参数及基本配置。
【实验设备和环境】1、多台具备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的计算机和局域网网络环境。
2、路由器一台,无线网卡一块,网线数根。
【实验内容】1、熟悉无线网卡。
2、掌握如何通过无线网卡进行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
3、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后拟写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1、配置无线宽带路由器(参见实验一)。
新硬件并提示安装。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3.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问题。
二、实验内容1.确定实验需求,并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2.建立无线局域网并进行配置;3.测试无线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4.分析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需求:考虑到实验环境的特点和预期使用需求,确定实验中需要建立的无线局域网的规模、范围和设备要求。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安装、配置和测试工具。
3.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选定的设备和工具,按照相关操作手册,按图示连接路由器、网卡等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电源接入和网线连接等操作。
4.进行配置: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特点,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包括设置网络名称、密码、IP地址等参数。
5.测试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速度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6.分析安全问题:通过专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进行安全问题分析,包括扫描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置强密码、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更新设备固件等。
8.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建立无线局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范围为100平方米的无线局域网,使用了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网卡。
4.分析安全问题:使用安全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析,发现无线网络存在弱密码漏洞和未关闭的不必要网络服务。
5.提出解决方案:将无线网络密码更改为复杂的组合,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远程管理等,定期更新设备固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无线局域网的建立和配置方法。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应用姓 名:学 院:系:专 业:学 号:指导教师:张昱,史笑兴,李惠忠 2014年 11月 25日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应用 指导老师: 张昱,史笑兴,李惠忠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虚拟服务器、防火墙等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 同组学生姓名: 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六、讨论、心得(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虚拟服务器实验: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 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熟悉TP-LINK 无线路由器的WEP 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 2. IP 过滤及DMZ 实验:了解防火墙IP 过滤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 无线路由器的DMZ 主机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 无线路由器的WPA-PSK 安全模式和IP 过滤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 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 或FTP 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 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
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 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 及FTP 等所有服务。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 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 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 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专业: 姓名: 学号:日期: 2014/11/06地点: 东四418,4191.TL-WR847N 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2.直通线1根、PC 机3台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虚拟服务器实验:1. 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 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 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无线实验报告范文
无线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学习使用软件构建无线通信系统。
3.进行无线通信性能测试和分析。
实验仪器和设备:1.电脑。
2.手机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3.Wi-Fi路由器。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
将Wi-Fi路由器连接到电脑,并确保电脑可以正常连接到Wi-Fi网络。
2.测试无线连接速度。
使用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连接到Wi-Fi网络,并通过测速软件测试无线连接速度。
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看无线连接速度是否符合预期。
3.测试无线信号强度。
在不同距离或障碍物遮挡下,测试无线信号的强度。
通过查看手机或电脑上的Wi-Fi信号强度指示,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
观察无线信号的强度是否受到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
4.测试无线干扰。
在相同的Wi-Fi频段下,同时运行多个无线设备,并观察无线信号的稳定性。
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看无线信号是否容易受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5.测试无线覆盖范围。
在不同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下,测试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
通过走动或移动设备的方式,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
观察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是否受到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1.无线连接速度测试结果如下:测试位置,无线连接速度 (Mbps)-------,-----------室内近距离,50室内远距离,30室外近距离,60室外远距离,40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无线连接速度受到距离的影响。
距离越远,无线连接速度越慢。
而且,室内和室外的无线连接速度也有所差异,可能是由于信号传播的环境不同导致的。
2.无线信号强度测试结果如下:测试位置,无线信号强度(dBm)-------,------------室内近距离,-50室内远距离,-70室外近距离,-40室外远距离,-60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无线信号强度也受到距离的影响。
距离越远,无线信号强度越弱。
另外,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下,无线信号强度也有所差异。
3.无线干扰测试结果如下:活动设备,无线信号强度(dBm)------,------------电视,-70电脑,-60手机,-50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同时运行多个无线设备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
无线信号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无线信号的基本传输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无线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分析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学习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5. 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无线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叠加后的信号中提取出信息信号的过程。
2. 频率选择:根据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减少干扰和提高传输效率。
3. 天线设计:天线是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对信号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
4. 信号衰减与反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距离、障碍物等因素发生衰减和反射,影响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无线信号发射器2. 无线信号接收器3. 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功率计等)4.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5. 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搭建实验平台:将发射器和接收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畅通。
3. 信号发射:调整发射器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使信号稳定发射。
4. 信号接收:调整接收器参数,如增益、带宽等,接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5. 信号测试:使用无线信号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测试,如测量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参数。
6.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信号发射参数:记录发射器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2. 信号接收参数:记录接收器的频率、增益、带宽等参数。
3. 信号测试结果:记录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等测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总结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无线信号传输性能。
无线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报告题目:某某大学无线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设计考试学期2014/2015学年第 1学期考试方式课程论文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简碧园摘要随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的不断推出以及基于这些标准的无线产品的出现,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普及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基于WLAN的无线网络构建已成为组建无线校园网的主流技术,是有线校园网网络延伸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结合某学校无线校园网建设实际情况,阐述了设计与规划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组建了基于WLAN的校园无线网络.并对相关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无线局域网是当前发展较快的技术,校园是其中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无线局域网技术相对成熟,产品较多,各有特性.规划无线校园网时应根据教育特点,选择适合产品,作出覆盖和容量的协调,与有线校园网作优化集成,为学生提供高效、方便的网络接入.关键字:思科,千兆交换产品,无线校园网,解决方案目录摘要 (I)1.项目背景 (1)2.项目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网络上网与设置实训报告
无线网络上网与设置实训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无线网络上网与设置实训的过程和经验,以及探讨相关的技术和问题。
实训内容包括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网络的设置和安全性等方面。
2. 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研究了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无线网络的工作机制、频段和信号传输等相关知识。
接着,我们根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无线网络的设置。
无线网络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无线网络名称(SSID):我们根据实际需求,为无线网络取一个易于辨识且与周围环境不冲突的名称。
2. 设置网络密码:为了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我们设置了一个强密码,并妥善保管以防止他人非法使用。
3. 配置无线路由器:我们根据网络环境和需求,设置了无线路由器的频段、信道和其他参数,以优化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
4. 连接其他设备:在完成路由器设置后,我们使用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尝试连接无线网络,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3. 技术与问题讨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技术和问题,以下是一些讨论和解决方案:- 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是保证网络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调整路由器的位置、信道和天线方向等手段来优化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是保证网络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过调整路由器的位置、信道和天线方向等手段来优化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 网络安全性:为了保护无线网络不被未经授权的人使用或攻击,我们设置了强密码,并启用了WPA2加密。
此外,我们还通过MAC地址过滤和隐藏SSID等措施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性:为了保护无线网络不被未经授权的人使用或攻击,我们设置了强密码,并启用了WPA2加密。
此外,我们还通过MAC地址过滤和隐藏SSID等措施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 网络干扰和干扰源:无线网络可能受到其他无线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干扰。
我们使用了无线频谱分析仪等工具,找出并消除可能的干扰源,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无线网络实验,并在此报告中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环境下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2.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的性能表现。
3. 分析无线网络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表现。
实验过程:我们在实验室、办公室和户外三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了无线网络信号测试。
同时,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进行性能比较。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无线网络测试工具,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信号强度、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不同环境下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办公室和实验室的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而户外环境下信号强度较弱且不稳定。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性能表现较为接近。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环境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影响较大,不同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信号增强措施。
2.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线路由器在性能上差异不大,但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存在更适合的选择。
3. 在高负荷情况下,无线网络的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合理规划网络负荷和增强网络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无线网络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网络在不同环境和负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无线网络技术,不断优化网络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无线通信服务。
无线网络教学实习报告
教学实习报告所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实习题目:无线网络应用技术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13年12月6日“无线网络技术”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实验十三:移动Ad Hoc中FSR协议仿真●掌握移动Ad Hoc的组网和拓扑特征●理解FSR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利用NS2仿真实现FSR路由协议实验十四:移动网中AOMDV协议仿真●理解AOMDV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利用NS2仿真实现AOMDV路由协议实验十五:移动网中Blackhole和Greyhole攻击仿真●掌握Blackhole的攻击原理●掌握Greyhole的攻击原理●利用NS2仿真实现Blackhole和Greyhole攻击实验十六:802.11WLAN数据包捕获和分析●了解几种无线测量工具的特点和用途●在Windows上使用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在Linux上使用Wireshark和Kismet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实验十七:WLAN测量程序开发●了解和学习网络开发包Wincap●使用Wincap在VS2008或Visual C++ 6.0平台开发无线网络测量工具二、实习时间2013.12.03-2013.12.06三、实习地点图书馆一楼网络实验室四、实习具体内容实验十三:移动Ad Hoc中FSR协议仿真实验步骤与仿真演示在FSR仿真之前需要安装特定的模块。
1模块安装具体安装过程如下:⑴获取FSR的补丁文件,可以在电子资源中的实验源代码文件夹的experiment13文件夹中找到,文件名为“fsr.diff”;⑵将获得的补丁文件拷贝到ns-allinone-2.34文件夹中,并在Cygwin窗口中用“cd”命令进入到ns-allinone-2.34目录下,执行打补丁命令:patch -p0 < fsr.diff。
注意:ns-allinone-2.34必须为未更改过的官方版本,否则patch不成功;⑶在Cygwin窗口中用“cd”命令进入到ns-allinone-2.34/ns-2.34目录下,执行命令:./install命令,大约编译十几分钟(具体时间依据机器性能) 即可完成。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实验报告无线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我们首先测试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与障碍物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室外空间设置了不同距离的接收器,并逐渐增加了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
通过测量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强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障碍物的数量和密度对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明显的影响。
障碍物越多,信号传输距离越短。
2. 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金属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作用更大,而木质障碍物的影响较小。
3. 信号的传输距离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和地形等。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信号传输距离会进一步减小。
实验二:无线网络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测试了无线网络的速度与设备数量的关系。
我们在一个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设置了一个路由器,并连接了不同数量的设备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设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无线网络速度的下降。
当设备数量超过路由器的处理能力时,每个设备的下载速度将明显减慢。
2. 无线网络的速度还受到设备之间的干扰影响。
当设备之间距离过近时,它们之间的信号干扰会导致速度下降。
3. 使用更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ac或802.11ax,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容量,从而更好地支持大量设备的连接。
实验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评估最后,我们评估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漏洞测试工具,如Aircrack-ng和Wireshark,对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进行了渗透测试。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开放的无线网络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劫持或破解无线网络的通信,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无线网络测试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的质量和稳定性,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无线网络测试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无线网络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无线网络测试数据,评估网络性能。
4. 提高解决无线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环境1. 实训设备:无线网络测试仪、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路由器等。
2. 实训场地:实验室、教学楼、宿舍楼等。
四、实训内容1. 无线网络测试基础知识- 无线网络标准及协议- 无线网络测试指标- 无线网络测试方法2.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使用-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操作流程-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参数设置-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3. 无线网络测试实战- 无线网络覆盖测试- 无线网络速率测试- 无线网络干扰测试- 无线网络安全测试五、实训过程1. 无线网络测试基础知识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了解无线网络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 学习无线网络标准及协议,如IEEE 802.11、Wi-Fi 5、Wi-Fi 6等。
- 学习无线网络测试指标,如信号强度、数据速率、延迟等。
2. 无线网络测试仪器使用- 学习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连接、参数设置等。
- 掌握无线网络测试仪器的参数设置,如频道选择、速率设置、测试模式等。
- 学会使用无线网络测试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无线网络测试实战- 在实验室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测试,测试不同位置下的信号强度。
- 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地进行无线网络速率测试,测试不同距离、不同位置下的数据速率。
- 进行无线网络干扰测试,分析干扰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 进行无线网络安全测试,检查网络是否受到攻击,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无线网络覆盖测试- 通过测试,发现实验室、教学楼、宿舍楼等区域的信号强度较好,基本满足无线网络使用需求。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无线网络信号测量实验
⽆线⽹络技术实验——⽆线⽹络信号测量实验
实验项⽬名称:⽆线⽹络测量实验
实验⽬的:1、了解RSSI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RSSI测试的过程和⽅法
3、在不同⽆线环境下测量RSSI值
实验仪器、材料:PC机、⽆线⽹卡⼀个、智能⼿机⼀个、wifi-RSSI值测量⼯具
实验过程:
1、获取wifi测量软件WiFi-RSSI.exe软件
2、本实验运⾏环境在windows下,在windows下,⽤PC连接实验测量WiFi热点进⾏测量,实验测量WiFi热点⽤⼿机实现,实验测
量WiFi名称为AP1:
3、连接实验热点AP1,运⾏wifi.exe,对WiFi信号进⾏测量
4、设置不同的距离,测量不同的RSSI值,实验变量设置为⽔平距离,更改不同距离进⾏测量。
实验数据记录与测量截图如下:
PC机与WiFi热点之间的距离/m信号强度/dBm
5-51
10-53
15-60
20-70
5m位置测量截图:
10m位置测量截图:
15m位置测量截图:
20m位置测量截图:
实验总结和体会:
经过实验测量,随着距离的改变,实验测试热点AP1的RSSI值也会发⽣改变,具体表现在,距离越远,其信号强度越弱,在某⼀个超出热点信号范围时,PC机就会与AP1断开连接。
这是⼀次实际的测量实验,需要更多的实际测量数据,同时,这次实验是⽆线⽹络技术这门课程的第⼀个测量实验,让我更加具体的认识了wif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应用姓名:学院: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张昱,史笑兴,李惠忠课程名称:无线网络应用张昱,史笑兴,李惠忠2014/11/06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虚拟服务器、防火墙等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同组学生姓名: 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六、讨论、心得(必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虚拟服务器实验: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EP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2.IP过滤及DMZ实验:了解防火墙IP过滤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DMZ主机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PA-PSK安全模式和IP过滤的设置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或FTP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
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及FTP 等所有服务。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1.TL-WR847N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2.直通线1根、PC机3台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虚拟服务器实验:1.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2.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EP,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自动”或“开放模式”,选择WEP密钥格式为“ASCII码”,设定为12345,密钥1的密钥类型选为64位。
重启无线路由器。
3.根据拓扑图设置各台PC机的IP地址。
4.设置好PC1机上的Web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80),设置好PC2机上的FTP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21)。
5.两台PC1和PC2连上无线路由器。
6.在PC3上访问PC1上的Web服务器,在PC1上访问PC2上的FTP服务并上传文件。
IP过滤及DMZ实验1.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2.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PA2-PSK,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WPA2-PSK,选择加密算法为AES,自定义PSK密码。
重启无线路由器。
3.根据网络拓扑图设置各台PC机的IP 地址。
4.设置好PC1机上的Web服务,设置好PC2机上的FTP服务(过程如实验1)。
5.两台PC分别连上无线路由器。
6.在路由器配置页面中,在上网控制中的规则管理内开启上网控制,凡事符合已设上网控制规则的数据包禁止通过本路由器;7.主机列表页面中添加单个条目,添加PC3的IP地址信息;8.规则管理中添加单个条目,禁止PC3访问外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虚拟服务器实验这部分中我们担任的是FTP server,按照实验指导进行设置后,在共享的文件夹内创建了txt文档如下通过自身或其他两台PC均可以访问ftp服务器,在地址栏输入ftp地址如下在页面中可以见到并下载刚刚创建的txt文档,表明ftp服务器以及权限设置正确。
同时,我们也可以访问由同组同学搭建好的web服务器如下图:表明web服务器的搭建和访问设置正确。
2.IP过滤及DMZ实验如图,在同组同学的DMZ主机上将我组PC添加到上网控制规则中,禁止我组PC访问外网我认为此时PC3会去访问PC1的FTP服务,但无法访问成功,因为PC1尚未建立起FTP站点,与PC2被IP过滤没有联系,实际上PC1也仍然可以ping通PC3。
六、讨论、心得本次实验中我对WEP和WPA两种加密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另外也对于内网中web和ftp服务器配置以及对外端口的概念有了认识,学习到了DMZ过滤的方法和优先级,这让我意识到了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应用指导老师:张昱,史笑兴,李惠忠2014/11/13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无线网络中DHCP服务器的配置应用及无线AP的组网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六、讨论、心得(必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DHCP服务的主要作用。
2.了解无线AP的工作模式3.了解TL-WA801N型等无线AP的Bridge模式和Client模式4.巩固和熟悉无线AP的配置与应用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无线网络中DHCP服务器的配置应用实验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简化主机IP配置的TCP/IP标准。
DHCP标准为DHCP服务器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管理IP地址的动态分配及网络上的DHCP客户端的其它相关配置信息。
TCP/IP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唯一的IP地址作为计算机标识。
IP地址(以及与之相关的子网掩码)标识着计算机及其连接的网络/子网。
将计算机移动到不同的网络/子网时,必须更改IP地址。
DHCP允许您从本地网络上的DHCP服务器的IP地址数据库(地址池)中为计算机动态指派IP地址。
DHCP应用的主要好处是:通过服务器来集中管理网络上使用的IP地址和其它相关的详细配置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管理地址配置的复杂性。
显然IP地址的动态分配比静态分配(由网络管理员手工固定指派)更加灵活,尤其是当实际可用的IP地址不足而同时上网的计算机又并不多的时候。
它分为两个部分:服务器端、客户端。
所有的IP网络设置资料都由DHCP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处理客户端的DHCP请求;而客户端则会使用从服务器分配下来的IP环境资料。
DHCP通过“租约”的概念,有效且动态地分配客户端的TCP/IP设置。
通过在网络上安装和配置DHCP服务器,启用DHCP功能的客户端可在每次启动并加入网络时动态地获得IP地址及相关配置参数。
DHCP服务器数据库包含以下信息:在地址池中维护的要指派给客户端的有效IP地址,及一些用于手动指派的保留地址。
要指派给客户端的有效配置参数(如子网掩码、缺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
注:客户端选中“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获得服务器从该数据库中分配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地址;客户端选中“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即可获得服务器从该数据库中分配的DNS服务器地址。
服务器提供的租约持续时间(即租借期)。
租约定义了分配给客户端的IP地址可使用的时间长度。
DHCP服务的配置与测试实验内容:1)配置一台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配置若干台PC机为DHCP客户端,动态获取IP地址,且能互相通信。
2)配置一台Windows Server 2008 R2 PC机为DHCP服务器,为其它几台PC机动态分配IP地址,且能互相通信。
2.无线AP的组网实验无线AP的工作模式:1、AP(Access Point)模式(此为缺省/默认模式)这是无线AP的基本工作模式,用于构建以无线AP为中心的集中控制式网络,所有通信都通过AP来转发,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Hub/交换机的功能。
这种模式下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无线AP既可以和无线网卡建立无线连接,也可以和有线网卡通过网线建立有线连接。
我们实验中用的TL-WA801N型无线AP只有一个端口,一般不用它来直接连接电脑,而是用来与上行的有线网络建立连接,直接连接前端的有线路由器或有线交换机;而其它PC机客户端都以无线方式与AP建立无线连接。
2、AP客户端(Client)模式Client模式下,该AP可以无线接入对端处于AP模式的无线设备的网络。
但此时PC 机只能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该AP,而不能以无线方式连接该AP!工作在Client模式下的无线AP建立连接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模式相当于一个不需要驱动的无线网卡。
可用于只有有线网卡没有无线网卡的用户设备连接远端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
这时该AP不再提供主机无线连接功能,即该AP没有自己的SSID。
3、Wireless Bridge(Point to Point)点到点桥接模式在Bridge(点到点)模式下使用时,一般是两个AP都设置为该桥接模式进行无线对连,其效果就相当于用一根网线(交叉线)连接二者。
此模式下,PC机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上无线AP均可。
如下图所示。
4、Wireless Bridge(Point to Multi-Point)点到多点桥接模式在此无线多路桥模式下的无线AP与设置成点到点桥接模式的AP配合使用,组建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
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5、Repeater中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信号的中继和放大,从而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C继承B的SSID,C下无线主机可通过搜索到B的SSID(实为C的)从而连入该较大无线网络(因为B远信号不好,C近信号好)。
D同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无线AP 2台(包括电源变压器2个)直通线1根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配置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具体实验拓扑图如图所示,要求PC1、PC2、PC3都能获得IP地址并能互相通信。
PC上停止/启动DHCP服务是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中停止/启动”DHCP 服务器”或”DHCP Server”进入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的配置页面,配置DHCP服务:DHCP服务设置为启用;设置地址池开始地址;设置地址池结束地址。
DNS服务器等参数不需设,因为本实验不需从无线AP出外网。
点击保存,可能AP需要重启。
在作为DHCP客户端的PC机上的IP地址设为“自动获取IP地址”后,使用DOS下的ipconfig /all命令可查看其获得的IP地址。
WA-801N型无线AP的DHCP服务器配置:对于无线AP,这里的“网关”本应设为本网段实际默认网关地址,但因为本实验不需通过AP出外网所以设为无线AP的唯一端口IP地址或设为空均无妨。
DHCP客户端的配置在PC1、PC2、PC3的TCP/IP设置中选“自动获取IP地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