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_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ff301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a.png)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古代汉语第二册重点字词解释
![古代汉语第二册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96e5d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9.png)
古代汉语第二册重点字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古代汉语第二册里那些重点字词。
先说说“爱”这个字,在古代可不只是咱们现在说的那种喜欢哟!它有时候指“吝啬”,就像有些人守着自己的财宝,舍不得拿出来分享,这能叫爱吗?哈哈!“兵”字也不简单呐!咱们现在一说兵,就想到军人。
可在古代,它还指兵器呢!你想想,手里拿着兵器才能打仗,对吧?“病”这个字,古代的意思可比现在严重多啦。
现在咱们有点不舒服就说病了,古代那得是重病才叫病,不然都不算呢!再来讲讲“除”。
不是咱们打扫卫生那个除,在古代它指授予官职。
这是不是跟咱们平常理解的大不一样?还有“贷”,可不是贷款那么简单,有时它表示宽恕。
这就好像别人犯了错,咱们大度地不去计较,给个机会,就是“贷”啦。
“当”字也有讲究,它能表示判罪。
想象一下,衙门里官老爷一拍惊堂木,大声说“当某某之罪”,是不是特有画面感?“度”也很有趣,它不光有度量的意思,还能指常态。
比如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度可不是测量,而是说春风没有像往常那样吹到玉门关。
“恶”字也别小瞧,它除了表示不好,还能读“wù”,表示讨厌。
这就好比你讨厌吃某种食物,那就是“恶”这种食物。
“奉”字有时指恭敬地捧着,有时又表示进献。
就像臣子给皇帝献上宝贝,那动作得小心翼翼,这就是“奉”。
“负”可不只是背负的意思,还能指依仗、依靠。
是不是感觉一个字有这么多意思,就像一个人有好几副面孔?“顾”字也有门道,除了看,还有回头、拜访的意思。
比如“三顾茅庐”,那就是多次去拜访啦。
“过”字,不仅仅是经过,还能指过错、责备。
这就像我们走路走偏了,那就是有“过”啦。
“假”字有时表示借,有时又表示凭借。
是不是像个多变的小精灵?“间”字,有间隔的意思,还有偷偷地、参与的意思。
就像间谍,偷偷摸摸地做事,这就是“间”的一种用法。
“见”有时表示被,比如“见笑”“见弃”。
这就像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别人怎么样了。
“解”字,除了解开,还有理解、和解的意思。
古代汉语第二册翻译
![古代汉语第二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e8616ccad51f01dc281f1f3.png)
老子(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三》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四)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翻译】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自整理
![【翻译】考研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翻译自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6409ef770bf78a65295451.png)
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2)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2)](https://img.taocdn.com/s3/m/3ab17ec789eb172ded63b799.png)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二)齐桓公伐楚(一)题解齐桓公伐楚发生于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
公元前770年中国进入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几个大的诸侯国经常发生兼并战争。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由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
桓公看到当时周王室地位日渐衰微,周围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进攻,于是号召各诸侯国“尊王攘夷”。
本文讲的就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其它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
攘:排除;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称,当时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一带,楚人被中原人视作南蛮舌之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所以也是“夷”。
但是,楚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的诸侯国,它吞并了江汉一带的各民族部落,并进一步向中原扩张,控制了一些华夏族小国,象淮水边的蔡国就是楚国的盟国。
楚国还拒绝给周王室纳贡。
楚国势力逐渐向北发展,跟齐国的霸业发生了冲突,因此齐桓公兴兵南征,首先击溃了蔡国,接着便向楚国进军。
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开展外交战,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楚国承认不向周王室纳贡的错误,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退兵。
本文主要述了这场外交战的经过。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四年:指鲁僖公四年。
僖公是鲁国国君,《左传》是鲁国的史书,所以叙事均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份来纪年。
齐侯:指齐桓公。
齐国是侯爵位诸侯国,所以齐国国君都可称齐侯。
以:介词,凭借,用。
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
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说明有哪些诸侯国参见了这次军事行动,根据《春秋经》的记载,参见征讨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
〈译〉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
2、【蔡溃,遂伐楚。
】溃:溃败,被打垮。
遂:连词,表示在时间上接着上面行动而发生的事情,相当于接着、就。
伐:讨伐。
〈译〉蔡国溃败,接着讨伐楚国。
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https://img.taocdn.com/s3/m/480e5e17c850ad02df804109.png)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王力《古代汉语》[1]第二册中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文言文中,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细分起来,则有两种: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复句。
示例①句子独立性被取消,降级作句子成分。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例如下面下面这些句子:1、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主语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2、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谓语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之薄也。
上句中的两个“之”分别取消了两个句子的独立性,让前者(邻)作主语,后者作谓语。
3、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民多于邻国”(老百姓比邻国多)这个句子,有了“之”以后,降格作了宾语。
4、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宾语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
”作了状语。
5、句子独立性被取消后作插入语(独立成分)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结构关系。
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
②句子独立性被取消,成了一个复句的分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49854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7.png)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字义项的本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字义项的本义](https://img.taocdn.com/s3/m/b7172800cc7931b765ce157a.png)
诛,本义是责忘,就是记不住谨,本义是谨慎诚,本义是诚实,特别是在言语上不虚伪信,本义也是诚实谅,本义也是诚实诈,本义是不诚实,最初的意思是谎骗惟,本义是思惟息,本义是呼吸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省(xǐng),本义是细看相,本义也是细看眷,本义是回头看视,本义是看觉,本义是睡醒颜,本义是额颠,本义是头顶题,本义是额领,本义是脖子(颈)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部颁,本义是大头颇(pō),本义是头偏顾,本义是回头看顿,本义是顿首(磕头)圣,本义为通达事理聪,本义是耳朶好,听觉敏锐闻,本义是听见齅(嗅),本义是拿鼻子去闻有香味(或臭味)的东西臭,本意是气味鼾(hān),熟睡时的鼻息声龄,本义是年龄肯,本义是紧紧附著在骨上的骨间肉膏,本义是脂肪腊,本义是岁终祭膳,本义是备办伙食,一般指上等的餐,即肉食胡,本义是牛脖子下垂的肉,引申为兽类脖子的垂肉修,本义是乾肉抑,本义是用手按低扬,本义是用手举起承,本义是双手捧着或接受把,本义是拿着探,本义是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拿东西捷,本义是获得战利品抚(fǔ),本义是用手轻轻地按着或拍着,对人是表示爱意操,本义是拿着拥,本义是抱叔,本义是拾取,本义是拿,拿来用受,本义是接过来扣,本义是牵马戒,本义是警戒(防敌人来袭)兵,本义是武器要(yāo),本义是腰执,本义是拘捕罪人埶(艺),本义是种植路,本义是道路距,本义是鸡距历,本义是经过,引申为经历,阅历归,本义是女子出嫁步,本义是步行趣,本义是疾走(快跑),和趋差不多越,本义是越过超,本义是跳过迈,本义是行徒,本义是步行(徒步)遵,本义是顺着走适,本义是往造,本义是至逆,本义是迎通,本义是通过(穷的反面,穷是走不通)违,本义是离去迷,本义是迷了路径,本义是小路复,本义是往而复来往,来的反面循,本义是顺着走,与遵同义徐,本义是慢走待,本义是等待徧(遍),本义是周匝后,本义是迟到,后到,最后走行,本义是路术,本义为邑中道街,本义是四通道衢,本义也是四通道冲,本义是通道,即交叉路口伦,本义是类(指人的种类)偶,本义是偶象(就是俑)伯,本义是兄弟当中年长者仲,本义是兄弟当中排行第二的伍,本义是五人组成的集体,特指军队编制中的“伍”什,本义是十人组成的集体负,本义是背(bēi)在背上儋(担),本义是挑在肩上何(荷,hè),本义是扛在肩上作,本义是起来俱,本义是偕同,在一起仍,本义是依旧,照旧代,本义是更递伤,本义是受伤係,本义是缚儿,本义是婴孩兄,本义是哥哥皃,就是貌字,本义是容貌先,本义是走在前面元,本义是人头夷,本义是东方之人夫,本义是男人天,天应是颠的本字,颠就是头顶竝(并),本义是两人并肩而立端,本义是直立(端正地站着)竦(sǒng),从立,束声;本义是企待竢,同俟,本义是等待好,本义是美,特指女子的美佞,从女,仁声(依徐锴说);本义是有才字,本义是生子孩,本义是小儿笑丑,本义为貌丑礼,从示禁,本义是禁忌痕,本义是瘢痕疚,本义是病景,本义为日光暴,本义为晒太阳朔,本义为阴历每月初一朝,本义为早晨震,本义为响雷零,本义为余雨基,本义为墙根塞,本义为边塞块,本义为土块坏,本义为建筑物遭到破坏鄙,本义为五百家(户口单位)邻,本义为五家(户口单位)邮,本义为传递文书的驿舍郎,本义为鲁邑名崇,本义为山高厚,本义为山陵之厚原,篆文作(厡),本义是水源厉,本义是磨刀石碎,本义是把石碾碎破,本义是石碎研,本义是磨础,本义为柱下石陵,本义为大阜阿(ē),本义为大陵陆,本义为高平地阳,本义是山南阴,本义是山北隅,本义是山角阻,本义是山路难行险,本义是山路难行限,本义是山路难行阶,本义为台阶除,本义为殿阶陛,本义为自卑登高的殿阶际,本义为两墙相合之缝隙,本义为壁际孔防,本义为堤坝宗,本义是祖庙宇,本义是屋檐宴,本义也是平安官,本义是官府宿,本义是住宿寝,本义是睡觉宽,本义是屋宽大客,本义是宾客序,本义是东西墙廉,本义是堂的边废,本义是房子倾倒,没有用处了屋,本义为帷幕屏,本义为照壁层,本义为重屋(楼房)闺,本义为小门,上圆下方,其状如圭阙,本义是宫门(或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楼观),又名观,中间是道路阔,本义为宽广閒(jiān),本义为门隙闲(xián),本义为栅栏关,本义为门闩(shuān)扉,本义是门扇扇,本义也是门扉扃(jiōng),本义是门闩房,本义是在旁之室勒,本义是马络头韬,本义是弓或剑的套子。
王力《古代汉语》附录繁简字对照
![王力《古代汉语》附录繁简字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a4df056867ec102de2bd89e5.png)
王力《古代汉语》附录繁简字对照王力《古代汉语》繁简字对照〔附錄一〕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表本表收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自1956年以來公布的四批簡化字,共五百一十七個。
凡簡化字與繁體字都見於古代,而在意義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後面另附有說明,以供查閱。
,A,爱愛碍礙袄襖,B,罢罷摆擺襬办辦板闆帮幫宝寶报報备僃笔筆币幣毕畢毙斃边邊变變标標表錶别彆宾賓卜蔔补補,C,才纔参參惨慘蚕蠶仓倉层層产産搀攙谗讒馋饞尝嘗偿償厂廠长長彻徹陈陳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齿齒冲衝虫蟲丑醜筹籌处處触觸出齣础礎刍芻疮瘡辞辭从從聪聰丛叢窜竄,D,达達带帶担擔胆膽单單当當噹档檔党黨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淀澱点點电電垫墊冬鼕东東冻凍栋棟动動斗鬭独獨断斷对對队隊吨噸夺奪堕墮,E,恶惡噁尔爾儿兒,F,发發髮范範矾礬飞飛奋奮粪糞坟墳丰豐凤鳳妇婦复復複覆麸麩肤膚 ,G,盖蓋干幹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广廣归歸龟龜柜櫃过過国國,H,汉漢号號轰轟后後护護壶壺沪滬画畫划劃华華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会會秽穢汇匯彙伙夥获獲穫,J,几幾机機击撃际際剂劑济濟挤擠积積饥饑鸡鷄极極继繼家傢价價夹夾艰艱荐薦坚堅歼殲监監茧繭舰艦鉴鍳拣揀姜薑将將奖奬浆漿桨槳酱醬讲講胶膠借藉阶階节節疖癤洁潔尽盡儘紧緊仅僅进進烬燼惊驚竞競旧舊举舉剧劇据據惧懼卷捲觉覺,K,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块塊矿礦亏虧困睏扩擴,L,腊臘蜡蠟来來兰蘭拦攔栏欄烂爛劳勞痨癆乐樂类類累纍垒壘里裏礼禮丽麗厉厲励勵离離历曆歷隶隸俩倆帘簾联聯恋戀怜憐炼煉练練粮糧两兩辆輛了瞭疗療猎獵临臨邻鄰灵靈龄齡岭嶺刘劉浏瀏龙龍楼樓娄婁录録陆陸虏虜卤鹵滷卢盧庐廬泸瀘芦蘆炉爐乱亂罗羅屡屢虑慮滤濾驴驢 ,M,迈邁买買卖賣麦麥蛮戀么麽霉黴蒙濛懞矇梦夢弥彌瀰面麵庙廟灭滅蔑衊亩畝,N,难難恼惱脑腦拟擬酿釀镊鑷宁寧农農,O,欧歐,P,盘盤辟闢苹蘋凭憑朴樸扑撲,Q,齐齊气氣启啓岂豈千韆迁遷签簽籤牵牽墙墻蔷薔枪槍乔喬侨僑桥橋壳殼窍竅窃竊亲親寝寢庆慶穷窮琼瓊秋鞦区區趋趨权權劝勸确確 ,R,让讓扰擾热熱认認荣榮,S,洒灑伞傘丧喪扫掃啬嗇杀殺晒曬伤傷舍捨摄攝沈瀋审審渗滲声聲胜勝圣聖绳繩湿濕适適时時实實势勢师師寿壽兽獸数數术術树樹书書帅帥双雙松鬆苏蘇囌肃肅虽雖随隨岁歲孙孫,T,态態台臺檯颱摊攤滩灘瘫癱坛壇罎叹嘆誊謄体體条條粜糶铁鐵听聽厅廳头頭图圖团團糰,W,袜襪洼窪万萬弯彎网網为爲伪偽韦韋卫衞稳穩务務无無雾霧 ,X,牺犧系係繫戏戲习習吓嚇虾蝦献獻咸鹹显顯宪憲县縣向嚮响響乡鄉协協写寫胁脅泻瀉亵褻衅釁兴興选選旋鏇悬懸学學寻尋逊遜,Y,压壓亚亞哑啞艳艷严嚴盐鹽厌厭养養痒癢样様阳陽尧堯钥鑰药藥叶葉爷爺业業医醫义義仪儀艺藝亿億忆憶隐隠阴陰蝇蠅应應营營拥擁佣傭踊踴痈癰优優犹猶邮郵忧憂余餘御禦吁籲郁鬱与與誉譽屿嶼远遠园園跃躍云雲运運酝醖,Z,杂雜赃贓灶竈凿鑿枣棗斋齋战戰毡氈赵趙这這折摺征徵症癥证證郑鄭只祗隻帜幟职職致緻制製执執滞滯质質种種众衆钟鐘鍾肿腫昼晝朱硃筑築烛燭专專庄莊壮壯装裝妆妝状狀桩樁准準浊濁总總纵縱钻鑽,說明,,C,才纔--才,始,僅;又才能。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fdae4329ce2f0066f4332298.png)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65d71f7f8c75fbfc77db25f.png)
古代汉语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13]。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a57bb4a336c1eb91a375d29.png)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0735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9.png)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译文墨子【非攻】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拖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分别吗?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德,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德,必会有一百条死罪。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进行不道德的事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德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德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fdae4329ce2f0066f4332298.png)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王力·古代汉语 文选译文
![王力·古代汉语 文选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45ba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一)牢牢抓住八条:(1)"四到"法眼至──繁体字,一笔一画看看认真;只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没用,例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简体中文。
存有注释,逐条看看。
"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没用。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
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
"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至──用心记,记特定音义,记特定句型等等。
多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官》)。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就是古今多少学问家顺利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
"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
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
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
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
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
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王力《古代汉语》中地《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中地《论语》文选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3438f7bcd126fff6050b95.png)
王力古代汉语《论》•》文址及翻译{好辛昔的基現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升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傅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足君子吗?”【原文】筲子曰:“吾B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筲子说:“我毎天都耍多次捉磴自己:工作足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佶?知识足否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君子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吉.就升逍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吉谈谨慎、积极耍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二)为政【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冇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孚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歹台C”【译文】孔子说:“读书不越事.越学越糊涂;愁事不诙书.越惣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佑.不知其可也c 大车无轨.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佑誉.不知腿干什么?就象大车没升车柚.小车没冇车柚,怎么能启动?”(三)里仁、【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C”【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原文】子曰:“歩乎!吾道一以贯之。
”筲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筲子曰:“失子之道.忠赳而己矣【译文】孔子说:“筲多仍!我的思悠足用一个坯本思惣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C”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您思?”背子说:“老师的思越.就是忠恕C”【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迫义.小人通晓私利C”【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耍向他有齐;见到不贤.耍反省自己/(四)公冶长[1]【原文】宰予昼寝。
Removed_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字义项的本义
![Removed_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字义项的本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15e9ef284ac850ac024224.png)
诛,本义是责忘,就是记不住谨,本义是谨慎诚,本义是诚实,特别是在言语上不虚伪 信,本义也是诚实 谅,本义也是诚实 诈,本义是不诚实,最初的意思是谎骗 惟,本义是思惟 息,本义是呼吸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省(xǐng),本义是细看相,本义也是细看眷,本义是回头看视,本义是看觉,本义是睡醒颜,本义是额颠,本义是头顶题,本义是额领,本义是脖子(颈) 项,本义是脖子的后部 颁,本义是大头颇(pō),本义是头偏 顾,本义是回头看顿,本义是顿首(磕头)圣,本义为通达事理聪,本义是耳朶好,听觉敏锐闻,本义是听见齅(嗅),本义是拿鼻子去闻有香味(或臭味)的东西臭,本意是气味鼾(hān),熟睡时的鼻息声龄,本义是年龄肯,本义是紧紧附著在骨上的骨间肉 膏,本义是脂肪腊,本义是岁终祭 膳,本义是备办伙食,一般指上等的餐,即肉食 胡,本义是牛脖子下垂的肉,引申为兽类脖子的垂肉 修,本义是乾肉抑,本义是用手按低 扬,本义是用手举起承,本义是双手捧着或接受把,本义是拿着探,本义是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拿东西 捷,本义是获得战利品抚(fǔ),本义是用手轻轻地按着或拍着,对人是表示爱意 操,本义是拿着拥,本义是抱叔,本义是拾取,本义是拿,拿来用 受,本义是接过来 扣,本义是牵马戒,本义是警戒(防敌人来袭)兵,本义是武器 要(yāo),本义是腰执,本义是拘捕罪人埶(艺),本义是种植路,本义是道路距,本义是鸡距历,本义是经过,引申为经历,阅历归,本义是女子出嫁步,本义是步行 趣,本义是疾走(快跑),和趋差不多越,本义是越过超,本义是跳过迈,本义是行徒,本义是步行(徒步)遵,本义是顺着走 适,本义是往 造,本义是至逆,本义是迎通,本义是通过(穷的反面,穷是走不通)违,本义是离去迷,本义是迷了路径,本义是小路复,本义是往而复来往,来的反面循,本义是顺着走,与遵同义徐,本义是慢走待,本义是等待徧(遍),本义是周匝后,本义是迟到,后到,最后走行,本义是路术,本义为邑中道街,本义是四通道衢,本义也是四通道 冲,本义是通道,即交叉路口伦,本义是类(指人的种类)偶,本义是偶象(就是俑)伯,本义是兄弟当中年长者仲,本义是兄弟当中排行第二的伍,本义是五人组成的集体,特指军队编制中的“伍” 什,本义是十人组成的集体负,本义是背(bēi)在背上儋(担),本义是挑在肩上何(荷,hè),本义是扛在肩上作,本义是起来俱,本义是偕同,在一起仍,本义是依旧,照旧代,本义是更递伤,本义是受伤 係,本义是缚儿,本义是婴孩兄,本义是哥哥皃,就是貌字,本义是容貌先,本义是走在前面元,本义是人头夷,本义是东方之人 夫,本义是男人天,天应是颠的本字,颠就是头顶竝(并),本义是两人并肩而立 端,本义是直立(端正地站着)竦(sǒng),从立,束声;本义是企待竢,同俟,本义是等待好,本义是美,特指女子的美佞,从女,仁声(依徐锴说);本义是有才字,本义是生子孩,本义是小儿笑丑,本义为貌丑礼,从示禁,本义是禁忌痕,本义是瘢痕疚,本义是病景,本义为日光 暴,本义为晒太阳 朔,本义为阴历每月初一朝,本义为早晨震,本义为响雷零,本义为余雨基,本义为墙根塞,本义为边塞块,本义为土块坏,本义为建筑物遭到破坏鄙,本义为五百家(户口单位) 邻,本义为五家(户口单位)邮,本义为传递文书的驿舍郎,本义为鲁邑名崇,本义为山高 厚,本义为山陵之厚原,篆文作(厡),本义是水源厉,本义是磨刀石碎,本义是把石碾碎破,本义是石碎研,本义是磨础,本义为柱下石 陵,本义为大阜阿(ē),本义为大陵陆,本义为高平地阳,本义是山南阴,本义是山北隅,本义是山角阻,本义是山路难行险,本义是山路难行限,本义是山路难行阶,本义为台阶除,本义为殿阶陛,本义为自卑登高的殿阶际,本义为两墙相合之缝 隙,本义为壁际孔防,本义为堤坝宗,本义是祖庙宇,本义是屋檐宴,本义也是平安 官,本义是官府 宿,本义是住宿寝,本义是睡觉宽,本义是屋宽大客,本义是宾客序,本义是东西墙廉,本义是堂的边废,本义是房子倾倒,没有用处了屋,本义为帷幕屏,本义为照壁层,本义为重屋(楼房)闺,本义为小门,上圆下方,其状如圭 阙,本义是宫门(或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楼观),又名观,中间是道路阔,本义为宽广 閒(jiān),本义为门隙闲(xián),本义为栅栏关,本义为门闩(shuān)扉,本义是门扇扇,本义也是门扉扃(jiōng),本义是门闩房,本义是在旁之室勒,本义是马络头韬,本义是弓或剑的套子。
《诗经》“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正读
![《诗经》“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3f07a918762caaedd33d495.png)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一句出自《诗经•衛风•氓》,原句如下:“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白文及其句读源自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文选部分,其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一句历来解释纷纭。
王力先生本注为:“没有家务烦劳,意思是丈夫还爱自己,不使自己从事家务劳动。
靡,没有;室劳,家务劳动。
”[1]此解释源自郑笺,笺云:“靡,无也。
无居室之劳,言不以妇事见困苦。
”下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释为“无有朝者,常早起夜卧,非一朝然,言己亦不解惰。
”(笔者按:解音懈)孔颖达正义曰:“妇人追说己初至夫家,三岁为妇之时,颜色为衰为夫所爱,无室家之劳,谓夫不以室家妇事以劳于己。
时夫虽如此,己犹不侍宠自安,常自早起夜卧,无有一朝一夕而自解惰。
我已三岁之后,在夫家久已,渐见疏薄乃至于酷暴矣,我兄弟不知我之见遇如此,若其知之,则咥咥然其笑我矣。
我既本为夫所诱,遇己不终,安静而思之,身自哀伤矣。
[2]清代学者马瑞辰不同意此说,他认为:“‘靡室劳矣’言不可以一劳计,犹‘靡有朝矣’言不可以一朝计也。
”[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采用此说,将“靡室劳矣”译作“犹言不仅是家庭的辛苦操作,言外指一切事情都得由自己担负。
”[4]。
又及,翻阅众多《诗经》今译本发现众多译者对此句的理解基本上是采用马说的,但多是以打油诗的形式对整句进行翻译,如:“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5] ;“做了三年的媳妇,大小家务全我做;起得早来睡得晚,没有一天不这样。
”[6]。
我们认为王力先生本的《古代汉语》对“靡室劳矣”的注解有待商榷,“室劳”二字不该被视为一个词,“家务劳动”的得出全然是望文生训的结果。
“没有家务烦劳”与“没有片刻之暇”(笔者按:此句系王本对“靡有朝矣”的训释)二句义矛盾。
我们同意马瑞辰对此句的训释,但“言不可以一劳计”仍然未能解释“室”与“劳”的真正涵义,至于诸多今译本的解说更是只从整体去体会句义,这样就有意无意的忽略对重要字词的准确理解,且不说这种只求新颖可喜的译文不能真正的进入古代文化,这种译法至多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若要想真正读懂古书,还是要从原文去品味理解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非攻】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拖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分别吗?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德,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德,必会有一百条死罪。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进行不道德的事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德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德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
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
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德与不道德上是多么混乱啊。
”【老子】(一)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这就有了丑陋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了。
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
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物都是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加干涉,生发而不去占有,有所施为,但是不依赖,大功告成却不居功。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会离开功。
(二)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木辐共一个轮毂,当木辐和轮毂的个性用处没有了,就立刻有了木辐和轮毂的整体利益——车。
人做泥胚烧制瓷器,当人做、烧的动态行动没有了,就立刻有了静态行动——瓷器。
封闭的室屋配上门窗,当门窗原有的砖木没有了,就立刻有了室屋内空间与室屋外空间直通的用处。
所以有车、有器、有室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消除众多个体的个性是为了让众多个体全部有用。
(三)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译文:天道运行就如我们拉弓射箭?目标高了便压低一点,明标低了便升高一些;多余的补向不足的,不足的则补向多余的。
天道,是减少多余的来供应不足的,但人类不自认的道切不是这样,他们减少不足来给有多余的,谁能会有多余的来改造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道。
因此圣人有大成就切不自恃,功勋卓著也不争其位,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贤能。
(四)原文: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国家要小,人口要少。
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工具(指当时的机械)而不使用,使百姓看重死(即不愿轻易死)而不远途迁徙。
虽然有船有车,却没有必要乘坐它们;虽然有铠甲、兵器,没有必要陈列(指从武库中取出使用)它们。
干脆取消文子,重新用结绳来记事。
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甜,认为他们的衣服好看,认为他们的居住安适,认为他们的风俗满意。
邻国相互遥望,鸡犬之声相互听闻,人民到老死也不相互来往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
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