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查报告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黄福娥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我们只有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9月14日至9月21日,我校组织人员对数学教学进行了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我们一共学习了四节课,分别是:艾蓬辰老师执教的《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何承华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张显福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以及熊昌旭老师执教的《认识10》。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坚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次随堂课调研活动,从整体上来看,成绩是显着的。

一、课堂教学特点。

1、教学设计体现为学生“学”而设计,创造了多种形式,体现了个性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环节安排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往的“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的五步环节教学组织法,现在更多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开放的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空间的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艾蓬辰老师创造了“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的形式,何承华老师创造了“生活导入—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的形式,张显福老师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形式,熊昌旭老师创造了“数学问题情景—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的形式。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积极的大胆的实践课标理念。(1)新课导入转向→情景创设。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意了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

天然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比如,张显福老师在讲互为倒数关系时,利用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打比方,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互为倒数的关系。(2)被动听讲转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于合作学习的提倡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就没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让学生合作,学生就没有合作的素质!(3)束薄手脚转向→放手去做。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充满了活动化,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做到了“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想起来”。熊昌旭老师执教《认识10》一课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感悟数学。

4、作业设计开始被老师们重视起来了,初步树立了“作业是为了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理念,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的现象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体验性作业”、“操作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自主式作业”。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我们通过看教案,发现有的教案的教学目标,虽然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思考,但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2、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重形式,轻过程,重尝试,轻反思。

3、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4、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三、思考与建议

1、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看,引进了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等新的学习内容。从内容处理看,要求恢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天然联系,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从课堂教学看,要求教师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相对来说,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因为,新理念、新要求的提出是一种创新,即理论层面上的创新;将新理念、新要求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同样是一种创新,即实践层面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一样需要悟性,需要酝酿,需要灵感。对部分教师来说甚至还需要从模仿开始,从照搬起步。

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扬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比如,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老师就总结出“教师少讲点,学生多说点;教师少问点,学生多想点”的策略,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改进。

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

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

这个等式的含义无需多作解释。需要指出的是,面对新的课改,我们都必须加强学习,原原本本地学,尽可能多读、多思,从而多侧面地、更深入地把握新的要求,了解它的来源、初衷,领会它的实质。而不是望文生义或牵强附会。同时又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2、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方法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构建、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案为教师的教学程序、为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而预设的功能,将主要精力用于“学案”设计。这里有两点建议:A、明确“学案”设计的几个实质性环节。(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4)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B、着力对课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