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加快我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贯彻落实我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具体要求,结合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创新基础,现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围绕加快推进我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迫切需求,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突破一批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全面提升我市在感知识别、信息融合、知识发现、认知推理、协同计算、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技术能力,构建成熟、稳定、覆盖面广的技术体系,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

1. 跨媒体分析推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跨媒体分析推理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和业务特征;研究跨媒体多元知识统一表征理论、模型和获取方法;研究面向海量异构的大规模跨媒体信息的检索和管理技术,构建跨媒体知识图谱以及学习模型,建立可计算的知识表达结构,实现跨媒体的演化与推理;开展医疗领域跨媒体分析推理平台应用。

考核指标:研发跨媒体深度学习的常见疾病智能辅诊系统,开展2种以上疾病、3种模态以上数据的应用示范;建立总例数不少于1000的跨媒体数据库;疾病的正确诊断率≥90%。

在不少于10家医院(其中3甲医院不少于3家)开展应用。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1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2. 视听觉协同的认知决策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适应真实应用场景的视听觉协同认知与决策的方法;研究类人脑的人机协同推理和学习方法;研究真实环境和情景的自然理解、知识处理和交互技术等,开发人机交互智能平台并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机交互智能平台及新型混合计算架构,开展至少2种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示范。

针对新目标主动发现准确率相对视觉、听觉单模态检测技术提升≥1.5%,针对新目标主动发现准确率≥82%,召回率提升到85%,目标属性标识准确率≥80%;面向机场、银行等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不少于10处。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云计算与大数据是支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及《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要求,根据我市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云基础设施条件,现启动实施“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重要领域实现智能化引领,逐步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促进我市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1. 面向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面向海量智能终端的大数据管理和开放服务云平台,为典型行业智慧应用提供支撑。

研究海量智能终端的数据并发接入、异构协议自动转换技术;研究海量大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海量图片和大视频文件高效存储技术,物联网图片、视频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先进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大数据分析模型的云端实现,构建云计算模型库;研究智能边缘计算交互技术、用户可自定义的数据抽取技术、时序数据的模型训练、推断及分析;研究基于微服务架构体系的基于组件的设备管控和数据分析服务;实现若干典型行业的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云服务平台:支持主流通信协议接入,包括但不限于WIFI、ZigBee、BLE、3G、4G、NB-IoT;支持设备接入协议解析,包括但不限于HTTP、MQTT、Modbus、LWM2M;设备寻址和控制响应时间≤3s;单前置机并发:≥1万;智能终端设备接入量≥1亿;数据存储量≥100亿条;图片文件存储量≥10亿个;图片、视频分析能力≥1000帧/秒。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1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申报指南2020年度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重点围绕6G前沿技术研究、5G关键技术、5G垂直行业示范应用三大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力争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和行业应用的重大技术瓶颈,为“网络强国”、“互联网+”、“智能+”、“新基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0年指南共设置6G前沿技术、5G关键技术、5G垂直领域应用三个专题26个任务,拟支持不超过30项。

专题二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4年,专题三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每个项目参研单位总数不得超过10个。

专题三5G 垂直领域示范应用鼓励采用自主创新5G行业芯片/模组。

专题一与专题三部分项目选取该领域有优势的单位定向委托实施。

专题二:5G关键技术(专题编号:20200112)项目1:面向垂直行业的5G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验证研究内容:在3GPP协议标准框架下,面向5G+典型行业特殊频段和场景应用的5G无线传输技术和方案,研究3GPP R17定义的工业互联网、URLLC增强、定位增强、频谱动态共享、低复杂度无线接入技术和方案;研究面向典型行业应用的5G基站设计方案,研制典型行业专用5G基站和终端,满足专用频段、低成本、可扩展及可定制等行业需求;研制面向典型行业的5G云网边智能边缘网关设备,实现云网边协同智能化、架构服务化;针对垂直行业的差异化需求,研究智能裁剪技术,包括边缘设备与基站的按需裁剪;在典型行业开展5G专用基站、终端和智能边缘网关的应用验证;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在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落地。

考核指标:项目完成时,须完成5G行业专用频段基站研制,并研发专用频段终端和智能边缘网关,在典型行业进行应用验证。

5G基站支持典型行业专用频段,射频单元峰值吞吐率大于1.3Gbps@4TR(当行业专用频段高于1GHz时),基带单元支持不少于8个4TR或16个2TR小区;5G专用终端,支持典型行业专用频段,支持2T4R,DL峰值速率大于1.3Gbps(当行业专用频段高于1GHz时);在5G智能边缘设备协同下,典型行业URLLC业务用户面空口时延不高于1ms;提交典型行业应用场景和频谱研究报告1份,提交面向典型行业的5G云网边协同与裁剪技术白皮书1份;申请发明专利10项,提交3GPP标准提案10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申报指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指国家为了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而设置的重大科技计划,在国家层面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影响力。

2023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是为了引导各类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申报阶段能够有效准备材料,提高申报质量,更好地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目标和重点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本指南将从申报主题、申报材料、申报流程等方面逐一介绍,以帮助申报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题1.1申报范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领域。

申报主题应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1.2申报重点申报主题应与国家重点专项的要求和目标相契合,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力。

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

1.3申报要求申报主题应具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需求,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较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潜力。

申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申报主题,结合国家重点专项的要求和目标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申报计划。

二、申报材料2.1申报书申报书是申报单位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提交的书面材料,包括申报主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工作计划、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

申报书应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指南的要求编写,结构严谨、内容完整、逻辑清晰,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

2.2申报人员名单申报人员名单包括主要申报人员的基本信息、工作单位、研究方向、学术成就等内容。

申报单位应明确申报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申报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任务。

2.3申报单位资质证明申报单位应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研究机构证书等证明材料,以证明其具有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资质和条件。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云计算与大数据是支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及《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要求,根据我市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云基础设施条件,现启动实施“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重要领域实现智能化引领,逐步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促进我市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1. 面向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面向海量智能终端的大数据管理和开放服务云平台,为典型行业智慧应用提供支撑。

研究海量智能终端的数据并发接入、异构协议自动转换技术;研究海量大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海量图片和大视频文件高效存储技术,物联网图片、视频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先进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大数据分析模型的云端实现,构建云计算模型库;研究智能边缘计算交互技术、用户可自定义的数据抽取技术、时序数据的模型训练、推断及分析;研究基于微服务架构体系的基于组件的设备管控和数据分析服务;实现若干典型行业的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云服务平台:支持主流通信协议接入,包括但不限于WIFI、ZigBee、BLE、3G、4G、NB-IoT;支持设备接入协议解析,包括但不限于HTTP、MQTT、Modbus、LWM2M;设备寻址和控制响应时间≤3s;单前置机并发:≥1万;智能终端设备接入量≥1亿;数据存储量≥100亿条;图片文件存储量≥10亿个;图片、视频分析能力≥1000帧/秒。

2021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申报指南

2021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申报指南

2021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2021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一、引言2021年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是我国高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本指南旨在为申报者提供详细的申报流程和要求,帮助申报者顺利完成申报过程。

二、申报流程与要求1.主题选择:申报者应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专长,选择符合专项要求的研究主题。

主题选择时应考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并充分体现创新性和前瞻性。

2.项目组建:申报者应组建科技研究团队,团队成员要求具备相关研究背景和专业技术能力。

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并具备相关研究经验。

3.技术路线规划:申报者需要清晰阐述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包括研究目标、关键技术和预期成果。

技术路线应合理可行,并体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原创性。

4.研究方案撰写:申报者需按照指定格式和要求撰写申报书。

申报书应包括项目背景、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研究计划、工作进度安排、资源需求等内容,全面地呈现项目的科技价值和可行性。

5.预期社会效益:申报者需要清晰地说明项目的预期社会效益,包括技术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

预期社会效益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6.申报材料准备:申报者需按照申报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项目组建情况、研究方案等。

申报材料应真实准确地展示项目的科技价值和创新能力。

7.申报材料递交:申报材料需通过指定的电子申报平台递交。

申报者应按时递交申报材料,并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申报评审与结果公示1.评审流程:申报材料经过初审后,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专家对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评审结果将由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确定最终的资助项目名单。

2.结果公示:经评审通过的项目将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评审结果提出异议,评审委员会将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复核。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1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五年七月项目1:5G研发项目说明:国际电联已正式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5G进入到技术突破及标准研究的关键时期。

国际电联将于2020年6月完成5G愿景,在2020年完成5G标准征集。

3GPP在2021年启动5G 标准研究工作。

重大专项5G相关研发课题将与国家863任务相衔接,支持863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IMT-2020国际标准中。

2021年,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重点场景、支持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关键器件研发,为国际标准化推动做好预备。

要紧包括:5G 总体及关键器件、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应用三个部分。

1)5G总体及关键器件:针对3GPP国际标准研究推进、高性能AD/DA、基站功率放大器等关键器件;2)5G无线技术:布局两个典型场景,包括高速广域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三个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包括高频段、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

3)5G网络与应用:设置5G无线接入网架构研究,针对高精度定位、自动驾驶对5G技术及组网的研究。

(一)5G总体及关键器件课题方向1-1: 5G国际标准总体方案研究与推进课题说明:3GPP将于2021年启动R14工作,开展5G业务和技术需求分析,启动5G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以支撑2021年底ITU 5G候选提案征集工作。

3GPP是实质制定5G国际标准组织。

针对国际启动的5G标准研究项目,应加强5G总体研究,推动形成5G总体技术方案,并开展3GPP国际标准推进工作。

研究目标:面向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5G技术需求研究、形成5G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及技术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化工作。

考核指标:开展面向3GPP的5G总体技术方案研究、开发5G 技术系统仿真评估平台,开展仿真评估及技术验证,并制定国际推进策略,开展国际推进。

具体指标包括:(1)提交面向3GPP的5G业务需求报告、技术性能需求报告和评估方法报告;(2)依照3GPP标准化需求,结合5G关键技术成果,提出面向3GPP的5G统一空中接口技术框架,并开展5G关键技术兼容和共存分析,提出适用于5G典型场景及其组合的技术方案;(3)结合3GPP 标准研究需求,开发5G关键技术评估仿真平台,开展5G技术仿真研究,对关键技术及系统进行验证,完成对统一空中接口技术框架的测试及演示验证,支撑面向3GPP的5G技术方案研究工作;(4)提交国际合作和推进策略报告,支撑后续国际电联5G国际标准化工作;(5)申请发明专利许多于2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许多于5项;(6)提交国际标准化提案许多于40篇,预期同意文稿15篇。

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引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和重大需求方面进行原创性研究,培育和引导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有关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的详细说明。

二、申报要求1.项目类别:项目可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前瞻性战略研究类三个类别,申报者需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类别。

2.项目主题:申报项目的主题应与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战略规划相契合,具有明确的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

3.技术可行性:申报项目需基于科技前沿,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性和创新性,具备一定的技术成果开发和应用潜力。

4.项目绩效:申请者需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并能清晰地阐明项目的技术路线、路径可控性和价值。

5.申报形式:申请以个人或单位为单位进行,需提交申请书、研究方案、预算和项目进展管理计划等相关文件。

三、申报程序1.初审:申报人通过在线申报系统提交申请书、研究方案等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分类选择和填写。

初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评估,符合要求的将进入评审环节。

2.评审:申请材料经初审合格后,将进入评审环节。

评审将由专家组进行,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进行评价,评审结果将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3.立项: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将由国家对外友好交流部授权发文进行公示,并进行科技项目备案。

4.实施:立项的项目将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实施,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报告。

四、申报资助政策1.资金支持:获得立项的项目将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用于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具体的资助金额将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需求等因素确定。

2.支持政策:项目立项的单位及个人将享受相关的研发优惠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优惠待遇。

5g科技项目申请书

5g科技项目申请书

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技术已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我国5G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我国在5G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特提出本5G智能通信网络技术项目。

二、项目目标1.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核心芯片,实现5G技术的国产化,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2. 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5G智能通信网络,提升我国通信网络的整体水平。

3. 推动5G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5G通信核心芯片研发(1)研究5G射频、基带、数字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2)设计高性能、低功耗的5G通信核心芯片;(3)开展芯片封装、测试及优化工作。

2. 5G智能通信网络建设(1)研究5G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及优化策略;(2)搭建5G实验网,验证5G网络性能;(3)开展5G网络规划、设计及优化工作。

3. 5G技术应用推广(1)研究5G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2)推动5G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3)开展5G技术应用培训,提高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阶段(第1-3个月):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及分工,开展项目前期调研。

2. 研发阶段(第4-18个月):开展5G通信核心芯片研发、5G智能通信网络建设及5G技术应用推广工作。

3. 验收阶段(第19-24个月):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评估项目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五、项目预期成果1.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通信核心芯片,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2. 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5G智能通信网络,提升我国通信网络的整体水平;3. 推动5G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六、项目经费预算本项目总经费预算为XX万元,具体分配如下:1. 5G通信核心芯片研发:XX万元;2. 5G智能通信网络建设:XX万元;3. 5G技术应用推广:XX万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中国国家科技部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其中重点专项项目的申报是科技人员在相关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申请者更好地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申报流程和要求,特编写以下相关参考内容,以供参考: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部分旨在介绍项目的科学问题、技术需求以及项目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需明确说明项目的所属领域和所处的研究背景,概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指出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瓶颈。

同时,可引用过去研究取得的进展,说明本项目在这个基础上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2. 研究目标和内容:准确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是项目申报中关键的一步。

在研究目标中,需要明确列出项目希望达到的技术或者科学成果,强调其实用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研究内容中,应具体描述项目的核心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所需技术手段,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方案。

3.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的设计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一环。

其中,技术路线应该包括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等,重点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实施方案则需要具体规划项目的时间进度、研究任务分工、团队组织与协调、实验设备和场地支持、项目资金与管理等方面,以确保项目按期顺利进行。

4. 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明确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是项目申报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期成果应准确描述项目实施后可能取得的科技成果,强调其技术创新和发展潜力。

应用价值则需要重点明确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行业推动作用、产业升级等方面,体现项目的实际应用前景和带动作用。

5. 工作进展计划与预期效果评估:详细的工作进展计划是申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项目负责人需要明确列出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步骤和阶段性成果。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安排和项目预算计划,并提出科技成果评估的方案和方法,以评估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5g应用案例申报

5g应用案例申报

5g应用案例申报
5G应用案例申报需要提供关于5G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

这些案例应突出5G技术的高速、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性,以及如何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5G应用案例:
1.智能制造:利用5G技术实现工厂内各种设备的实时互联,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5G智能制造项目,通过5G网络实现桩机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2.智慧医疗:通过5G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急救等医疗服务。

例如,基于5G的“上车即入院”服务,可以实现患者在救护车上与医院专家的实时视频沟通,提前接受诊断和治疗。

3.智能交通:利用5G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

例如,南京滨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通过5G网络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行驶和智能调度。

4.智慧城市:通过5G技术实现城市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效率。

例如,利用5G网络实现智能照明、智能安
防、智能环保等城市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智慧农业:通过5G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例如,利用5G网络实现农田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无人驾驶农机等农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

6.媒体传播:通过5G技术实现超高清视频传输、VR/AR直播等新型媒体传播方式。

例如,利用5G网络进行大型赛事、演出等活动的实时直播,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在申报5G应用案例时,请详细描述案例背景、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实施过程、成果和价值等方面,以便评审专家全面了解和评估。

“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5G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时、高速率、万物互联的特点,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带来变革性的机遇。

基于国家的5G 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基础,现启动实施“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重点研究5G应用基础理论与标准化,5G模块、终端与测试产品,5G网络及应用示范,力争打造5G完整产业链,加快5G应用拓展,支撑服务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1. 智能终端通信模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研发满足3GPP标准(R15)规范要求的智能终端通信模组,支持2G/3G/4G/5G等多种通信制式,支持北斗、GPS定位技术,支持WLAN、蓝牙等技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智能终端通信模组,并形成智能终端通信模组产业化。

考核指标:支持2G、3G、4G、5G通信制式;支持北斗、GPS定位技术,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支持WLAN、蓝牙等技术;工作温度不小于-30℃-80℃;产业化数量达到500万片,项目实施期间产品销售收入不少于15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每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2. 基于5G的移动智能终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开展国际和国内5G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化推动工作。

分析与研究5G标准特性,结合应用场景和考核指标,确定5G智能终端技术特性;开展终端节能技术研究,多频多制式大带宽终端射频实现技术研究,智能终端业务连续性技术研究,5G智能终端设计开发;开展5G智能终端关键技术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互联互通测试,参与运营商组织的5G入网测试,推动5G产业化。

基于GSM、WCDMA、CDMA、EVDO、FDD-LTE、TDD-LTE、5G等多模融合通信组网方式、通信协议、超高频射频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率先实现国产5G多模移动智能终端研发及量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性计划,旨在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下面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的相关内容:一、申报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

重点专项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进行选择和确定。

2.寻找合适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单位。

重点专项需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基础,需要考虑研究团队的专业能力、实验设备和基础条件等。

3.掌握申报细节和要求。

根据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和申报要求,了解申报流程、申报时间、申报材料和申报方式等。

二、申报材料和申报流程:1.申报材料:(1)项目概述。

包括项目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预期效果和创新点等。

(2)研究方案。

包括研究的技术路线、实验设计、预期成果、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

(3)研究团队。

包括主要研究人员及其专业背景、研究经验和成果等。

(4)研究基础。

包括实验设备、平台条件和基础研究成果等。

2.申报流程:(1)选择合适的重点专项。

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力,选择适合的专项进行申报。

(2)在线提交申报材料。

在规定的申报时间内,登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站进行申报。

(3)资格预审和现场答辩。

根据申报材料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办公室的要求,进行资格预审和现场答辩。

(4)项目评审和立项。

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立项,如果被立项,需要签订项目合同并开始实施项目。

三、注意事项:1.要遵守申报要求和申报流程,保证材料准确、完整、规范。

2.要注重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确保项目的实践价值。

3.要注重研究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4.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1.项目背景
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背景和目的,并对本项目的研究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待解决的困难等。

同时,对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国际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2.项目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明确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同时强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此处需给出创新点和不同于现有研究的突破之处。

3.研究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介绍项目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包括研究团队的人员组成、分工和责任书,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经验和承担的任务等。

同时注重介绍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合作,介绍各合作机构之间的协作关系。

4.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规划
介绍项目团队对知识产权保护及产业化转化的重视程度,包括申请专利和商业化
策略等。

同时,阐述项目团队关注产业化规划,包括市场前景以及规模、盈利、竞争等方面的预测。

5.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和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阐明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

同时,需要明确风险评估和反应机制。

6.研究经费使用和管理
明确项目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涵盖研究经费的来源和分配、资金管理措施、经费使用报告等内容。

7.环境与安全评估
介绍项目团队对环境和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及采取的措施,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8.现场考察
如果需要进行现场考察,申报材料中需提供相应的预算和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名单等,并注重解释考察的必要性和目的。

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12019年度“5G通信关键材料及应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为落实《“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核心需求、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材料与技术支撑需要,结合国际新材料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产业发展急需程度高的关键领域,启动实施“5G通信关键材料及应用”重点专项。

本重点专项目标是:围绕5G商用过程中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和短板,及时响应5G通信关键材料的高频、低损耗和大功率密度等需求,提前布局5G毫米波关键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加速推动我国5G商用步伐,支撑新一代通讯产业发展。

在高频基板材料、射频介质材料、高频低损耗天线材料、高效热管理材料、5G材料测试评价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专项重点部署5个专题,每个专题支持1项,实施周期为3-4年。

申报时需按专题申报,研究内容必须涵盖该专题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专题下所有考核指标。

每个专题参研单位总数不得超过10家。

专题1-4要求企业牵头申报,项目完成时取得的成果实现量产和销售;鼓励大企业联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5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牵头,联合专题1-4的目标产品应用单位申报;牵头申报专题5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得参与专题1-4的申报。

专题1:高频电子电路基材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75)研究内容:研制非聚四氟乙烯(PTFE)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优化不同类型铜箔对基材无源互调(PIM)性能、基材剥离强度(PS)性能,研究低介电低损耗纤维等填料、填料表面处理、填料复配以及填料分散等技术,实现介电性能、可靠性及多层板可加工性等性能提升,形成自主可控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

研究非PTFE热固性树脂体系高频电子电路基材的工艺并实现产业化,验证并实现其在5G设备印制电路板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5G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时、高速率、万物互联的特点,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带来变革性的机遇。

基于国家的5G 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基础,现启动实施“5G通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重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重点研究5G应用基础理论与标准化,5G模块、终端与测试产品,5G网络及应用示范,力争打造5G完整产业链,加快5G应用拓展,支撑服务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1. 智能终端通信模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研发满足3GPP标准(R15)规范要求的智能终端通信模组,支持2G/3G/4G/5G等多种通信制式,支持北斗、GPS定位技术,支持WLAN、蓝牙等技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智能终端通信模组,并形成智能终端通信模组产业化。

考核指标:支持2G、3G、4G、5G通信制式;支持北斗、GPS定位技术,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支持WLAN、蓝牙等技术;工作温度不小于-30℃-80℃;产业化数量达到500万片,项目实施期间产品销售收入不少于15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每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2. 基于5G的移动智能终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开展国际和国内5G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化推动工作。

分析与研究5G标准特性,结合应用场景和考核指标,确定5G智能终端技术特性;开展终端节能技术研究,多频多制式大带宽终端射频实现技术研究,智能终端业务连续性技术研究,5G智能终端设计开发;开展5G智能终端关键技术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互联互通测试,参与运营商组织的5G入网测试,推动5G产业化。

基于GSM、WCDMA、CDMA、EVDO、FDD-LTE、TDD-LTE、5G等多模融合通信组网方式、通信协议、超高频射频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率先实现国产5G多模移动智能终端研发及量产。

考核指标:研发移动终端产品不少于1款;支持2G/3G/4G/ 5G等多种通信无线传输方式;显示屏尺寸分辨达4K及以上,屏占比达94%以上;支持WLAN、GPS导航/北斗导航; 满足低频、中频、超高频一个频段或多个频段的射频自适应匹配;数据下载速度达到500Gbps以上;申请专利3项;提交3GPP标准提案2件;项目实施期间产品数量达到500万部以上,销售额不少于10亿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1项,财政经费资助300万元。

3. 5G移动式专用基站研发与产业化研究内容:面向公安、应急、军事等领域的机动宽带通信及定位等需求,研究设计移动式专用基站软硬件架构,突破机动式核心网、5G定位(目标设备吸附及捕获)、高效可靠传输等关键技术,研制5G移动式专用基站,可用于车载、舰载、背负等移动式应用及军营、基地等固定式应用,实现专用5G移动式基站产业化。

考核指标:研制可用于车载、舰载、背负等5G移动式专用基站至少3种类型产品;研制5G移动式专用基站5台,基站技术指标满足:工作频率是5G频段;业务速率>300Mbps;传输时延<5ms;业务优先级>5级;定位精度<2米,项目实施期间产品销售数量达到100套以上,销售额不少于5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每项财政经费资助300万元。

4. 面向多模的智能终端评测平台及应用研究内容:面向支持GSM、WCDMA、CDMA、EVDO、FDD-LTE、TDD-LTE、5G多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终端,研究支持多模终端的测试关键技术;提出支持不同频段的智能终端物理层协议与射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研发一套面向多模智能终端的测试平台。

考核指标:提交一套支持多模(GSM、WCDMA、CDMA、EVDO、FDD-LTE、TDD-LTE、5G等)通信智能终端测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规范,搭建一套面向多模的智能终端测试平台,支持面向终端的物理层协议与射频性能测试;提交平台合格性测试报告;测试平台至少支持200个测试用例,应用到不少于10个型号智能终端测试,提供测试服务不少于50次,参与或牵头相关标准不少于2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每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5. 5G路测仪表的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面向5G网络建设中精细化无线网络质量评估、分析工作的应用需求和路测工作投入大、复杂程度高的实际问题,研发5G路测仪表,提高5G网络建设路测工作效率,降低路测成本,为开展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可靠的海量数据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5G路测仪表,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5G路测仪表支持3GPP R15版本,单仪表天线数不少于4根;射频指标要求:工作频段支持5G频段:3300MHz-3600MHz,支持时分双工TDD,支持信道带宽20-100MHz;最大输出功率:20dBm,容差:+2/-3dB;输出功率动态范围:>30dB,调整最小步进为1dB;谐波抑制>40dB;杂散功率<-20dBm(@f<1GHz,@8GHz<f<13GHz);接收参考灵敏度≤-90dBm@20MHz,≤-80dBm@100MHz;接收动态范围>60dB;最大输入电平-25dBm;实时输出天线相关因子/Tx Power、CQI/CELL-ID/RSRP/RSRQ/RSSI、各物理信道SINR/Rank Indicator、DL/UL Ack/Nack等物理层参数;实时输出MAC/DPCP DL/UL Throughput、PDSCHBLER/Throughout、L3 Protocol RRC/NAS等高层参数;支持小区选择及接入情况、RRC连接及EPC寻呼、TAU详情及关键参数汇总、Ping及connect、FTP等测试业务异常情况统计;支持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切换时间延时统计等切换专项统计功能;支持覆盖评估、接入性能评估、业务保持能力评估、业务性能评估、移动性能评估等功能;支持自动路测。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至少1家测试机构、运营商或规划设计院进行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期间产品销售4台以上,销售收入不少于5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1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6. 支持5G智能物联应用的M2M通信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5G网络智能物联应用场景和业务特征,研究验证大规模随机接入,海量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虚拟化、低功耗等关键技术;开发设计5G M2M通用通信模组,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5G-M2M通信模组,基于自主通信模组开发5G M2M系统,搭建M2M典型应用场景;根据应用场景需求,构建终端网络融合环境及关键技术验证系统,验证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测试M2M业务性能;并在此验证系统上建立5G M2M应用。

考核指标:5G-M2M通信模组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具体技术指标为:工作频段:B3、B5、B8;尺寸:不大于16*18mm;封装:采用LCC封装;射频性能指标:接收灵敏度:最大:-108.2dBm,典型值:-115dBm,测试条件:按3GPP规范,无重传;发射功率:23+2/-3dBm (Class 3);功耗:PSM模式:小于5μA。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

至少在1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不少于10个5G M2M应用场景进行应用。

项目实施期间相关模组产品销售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1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7. 5G应用驱动的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未来5G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两大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技术挑战,研究融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移动边缘计算(MEC)网络架构,开发其网络节点和软件平台,进行演示验证和性能测试。

开展国际国内边缘计算技术的标准化和应用推广工作;研究融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内容中心移动边缘网络架构设计,基于软件定义的异构物联网融合关键技术研究;研制边缘计算节点,以及边缘计算网络控制器;开发流量分类和资源调度管理算法,并通过物联网应用环境进行性能分析与验证;参与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边缘计算测试床构建,推动边缘计算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考核指标:基于边缘计算的5G物联网络支持多种类型流量混合传输:工控类、采集类、交互类,其中时延敏感流占总流量的比例不超过75%;丢包率:对丢包敏感的工控流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丢包率不大于0.001;对时延敏感的工控流具有确定性的端到端网络时延,不高于10ms;对时延敏感流量实现纳秒级同步(<1微秒)。

构建至少包含3个边缘计算节点和1个网络控制器的边缘计算测试床。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参与运营商组织的5G入网测试,进入1~2家运营商进行应用示范,支持3个边缘计算节点和1个网络控制器的边缘计算;支持1种以上基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2项,每项财政经费资助200万元。

8. 基于5G低时延高可靠特性的车联网络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5G低时延高可靠特性的车联网在高度自动驾驶场景下的可行性,针对5G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验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基于SDN回传、大规模天线等组网技术;针对C-V2X,开发基于R16标准的5G车联网终端。

建设不少于20个5G车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在封闭园区、半开放道路和公共开放道路,重点在非视距(山体或建筑物遮挡、隧道两端等)条件下,搭建5G 低时延高可靠和V2X的应用场景试验验证平台,构建5G车联网终端、系统和网络的功能、性能及互联互通测试验证能力,验证5G 低时延高可靠特性车联网规模应用成熟度,对组网方式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考核指标:低时延高可靠特性指标满足:时延<1ms;可靠性>99.99%。

建设大于10平方公里,5G基站数30个以上的试验验证平台。

开发基于R16的5G C-V2X终端,并搭建终端测试验证平台。

制定外场整车测试、终端验证、网络验证测试规范合计不少于30份。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在1~2家车厂示范应用。

支持LTE-V/5G通信的路侧设备或基站30个节点以上。

支持人车路云协同与智能交通场景应用15个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支持方式:企业牵头申报,拟支持不超过1项,财政经费资助3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