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动能”概念建立的传统教学过程
初中学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
FS

1 2
mv22

1 2
mv12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现行的教学过程
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这是我 们一贯的思想。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有什么 样的关系?
二、教材编写更加人性化
三、课堂导入非常精彩
“物理学是从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上建立 起来的,就像房子用砖砌起来一样,但是如 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都看成是物理学, 那就犹如把砖看成房子一样。”
—— 法国·庞加莱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 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 配着至今所指的一切自然现象......这条定律称 作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有某一个量,我们把 它称为能量,在自然界经历的多种多样的变化 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抽象的概念......’”
1.教师通过上一节蜡块运动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动力学 角度来猜想平抛运动规律;
2.学生在已有的物理基础上可以很快得出水平和竖直方向 上的分运动形式;
3.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也可以说对上 一步猜想的验证),建议采取频闪照相采集数据,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样时间间隔为一定值,便于验证;
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 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与猜 想是相符合的。
处理措施:1、维持本实验,但要对橡皮筋的处理,可以 换较细且扁平的橡皮筋。2、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采取 气垫导轨和几个光电门来完成该实验。
案例5: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09安徽)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 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
第二类:节中的“实验”栏目 也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的,但多是定性的实验,可以做随 堂实验处理。
第三类:“演示”栏目 “演示”栏目也是实验,往往由于器材等原因,只能由教师做 给学生看。
第四类:“做一做”栏目 此类实验,大多属于拓展性内容,其中有的器材不一定是各校 都有的,有的器材则可用日常用品代用。这些实验尽管不要求每 个都做,但教学中应该安排若干个,有要求、有检查,而不要一 概不做。
第八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 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 势能;机械能守恒
跟现行教材内容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1.减少了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增加了“斜抛运 动”及“弹性势能表达式”知识点,其余知识没有大的增、减变 化2.“。动量”放在选修 3-5 模块中
3.章目作了小调整:●运动学放在最前面 ●运动学拆成了两章
取去一段短轨道,钢珠的轨道出口改在图中
B 处,在B 处放一张白纸,记录钢珠在轨道B
点的运动方向。还可以继续取其它位置作为轨
道出口进行相同的实验。
分析钢珠运动轨迹跟曲线的关系。
现行的教学过程
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水平桌面上有一曲线轨道,它是由几段稍短
的轨道组合而成的。钢珠由轨道的一端滚入,
在轨道的束缚下按轨道的形状做曲线运动。在
B
轨道的出口A 处放一张白纸,蘸有墨水的钢珠
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痕迹,它 A
记录了钢珠在A 点的运动方向。
• 其它教材:没有专门讨论 • 教辅资料(很大程度上就是 我们教师的理解):描述圆周运
动的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B· O
其实,加上“快慢”就错了。
如图,aA aB 而A、B两点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是一样的
物理规律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2: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教材:教材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得出平抛运
教材分析
一、保持了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编写更加人性化 三、课堂导入非常精彩 四、突出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五、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六、强化了实验教学 七、增强了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保持了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新教科书
原教科书
第五章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向 心加速度;向心力
生存与发展
可见,学习物理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物理 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 拥有科学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 “什么是素质?就是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
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忘不了的,才是素质!”
与大家交流的几点内容
1.教材分析 2.教学过程中的五点问题 3.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 4.两点想法
识;新教材没有充分说理直接给出,学生 在认知理解上存在着问题 措施:通过教材中“做一做”栏目加强理解;这一 部 分内容可设置为理论探究,但由于难度较大 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 物理及数学知识,指导学生探究
向心加速度的误区
• 向心加速度到底描述什么?
• 甲种本教材: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变化 的物理量
五、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新教材对“变与不变”思考方法的渗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透度——渗透“极限”(P16)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1)
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37)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38、39) 问题与练习: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5) 探究:利用图象怎样计算变力做功?(必2 ·P64) 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结构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化布局
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新课程理念、目标达成都要循序渐进
六、强化了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实验分四类
第一类:节的标题中有“实验”二字 (1)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2)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这些实验的规模比较大,而且多是 定量的,一般要用时较长,需两课时左右才能完成。
四、突出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例:“曲线运动的方向”的传统教学过程
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
现行的教学过程
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摘自《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关于问题处理的名人名言
“对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
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
个解决方法是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
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
经过类似的经历,发生相类似的思想,
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
这种经验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去解决
别的问题。”
动规律,并且本教材对于平抛运动 规律是糅合在抛体运动规律之中。 问题:新旧教材对该部分的处理可以说是 异曲同工,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探究 思想。 措施:抛体运动规律分两节处理,一是探 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二是抛体运动 规律。
案例2: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具体措施:探究平抛运动规律设置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 究相结合。
物理实验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5: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材处理: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小车做功使小
车获得动能,来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 的关系。
问题:由于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小车受力 为零的位置不一定在设定的点,这就可能使拉 力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而作图象时 依然将功与橡皮筋的条数按正比关系取值。
1. 教学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不足,影响学习兴趣 3.考纲和高考模式未知,增加教材把握难度 4.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5.教学评价与新课改的矛盾难以化解
案例分析及建议
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 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 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 发出科学问题。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 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 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 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 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 究的方案。
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B A
现行的教学过程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体验并不完全是 为了理解知识,它 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陶行知
常见的四种教学案例分析
一、物理概念的教学 二、物理规律的教学 三、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物理习题的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得出 旧教材:通过学习向心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直接得出 新教材:通过分析速度矢量的变化自然得出向心
加速度的概念 问题:旧教材缺乏对“向心加速度”运动学含义认
问题:本节内容学生对恒力直线情况下的应用掌握比较 熟练,但对变力或曲线运动情况下的应用掌握可以说 是模糊的。
处理措施:对于变力或曲线运动情况,在动能定理得出 后采取微元分段法引导学生探究。
物理实验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4: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材处理:该实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
验证,教材设置为实验,没有明确为演 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问题:该实验在操作细节上存在问题,如 “设法使他沿纸上的某一圆周运动”这 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处理措施: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
七、增强了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习题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微小形变P56.1、体验摩擦 P61.1、自制打点计时器P25.4) 习题是知识的进一步建构(气垫导轨的认识P24)
习题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方法的延伸,一般类型)
习题是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科技的结合体现(计 算机必2·P16)
教学过程中的客观问题
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 W∝v3或v W∝ 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
教材分析(物理 必修2)
宕昌县旧城中学:常正来
学习物理能给学生什么?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物理理论
●思路 ●程序 ●规则 ●技巧 ●模式











的 ●见“物”说“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维 品
●不唯上,不唯本,不盲 从
●全面的、联系的、发展

的看问题
●。。。。。
探究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后,对于抛体运动的规律就 顺其自然的解决了。
物理规律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3:动能定理 教材处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这节内容新、旧教材相比变
化甚少。新教材中,它是作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的又一个实例的形式出现的。而旧教材中,动能定理 却更多的是以作为统帅后续内容的面貌出现的。与旧 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一个例题,但例题所反映的 物理情景不够宽广。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说明W∝v2
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这个结果向我们暗示:物
体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
FS

1 2
mv22

1 2
mv12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五、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新教材对“矢量” 概念的渗透 △提出矢量概念(比较质量和位移的计算)(必1P13) △同一方向上矢量的差(必1P27) △矢量的方向在计算时可用正负号表示(必1P35) △不同方向上的矢量和(矢量法则)(必1P62~66) △不同方向上的矢量差(必修2P18)
第 五 章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理论的 成就;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
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势能;机械能守恒
第 六 章 万有引力定律
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