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名师教案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营城第一高级中学王晨霞【教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及《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两节内容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知道了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和方法,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来具体的研究曲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学生通过对实验中种种问题的探究,掌握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的探究过程,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德。
【教学目标】(1)能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会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3)结合运动分解的知识,明确两个分运动的特点。
(4)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教学重点】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
【教学难点】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以及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及抛出点坐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加深对平抛运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Excel软件、摄像头等。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引入新课提问:小游戏中,飞机投弹如何才能准确击中敌舰目标呢?炮弹做平抛运动在空中一瞬即逝,优美的曲线随即成为历史,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可供操作的东西,无法研究平抛运动。
说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二 知识树 教材分析
说教材沙市第七中学曹高发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说教材内容1课程总目标4编写特点及体例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意图2内容标准1.课程总目标2.过程与方法1.知识与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5.能分析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4.能用牛顿定律分析向心力。
3.知道向心加速度。
1.会分析平抛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曲线运动2.内容标准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必修二教材目录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力主体地位力学核心高中物理核心运动力+运动(位移)=能量内容立体整合旧教材: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六、“曲线运动”;七、“万有引力与航天”新教材:五、“曲线运动”;六、“万有引力与航天”;七、“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1》研究了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平抛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
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所以新教材先安排曲线运动,学完了运动,再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最后综合力与运动,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5.方便自主学习4.渗透人文精神3.注重联系实际1.重视情景创设2.突出科学探究编写特点4.编写特点及体例注重联系实际:课本第4页,做一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实践活动:按图制作飞镖,抛出后观察飞镖飞行方向的变化和落地时插入泥土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二_7.7_动能和动能定理
1 2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 mv “ 2 ” 因为这个物理量在过程终了时和过程开始时的差,
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式中的v平 Nhomakorabea与上一节 课的实验结论相互印证,
1 2 mv ”就应该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 所以“ 2
动能小结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动能是标量 3、动能状态量 4、动能的单位是焦耳 1kg· m2/s2=1N· m=1J
请同学们推导出F做功的表达式 创设物理情景: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 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 段位移L,速度由Vl增大到V2.试用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 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3)物体的初速、末速、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及动能定理的理解和 运用。 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2、集体讨论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实验 : 1、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①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 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②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 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 从功能关系定性分析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 1.推导过程 2.动能的表达式 3.动能的单位和标量性 1 4.Ek= mv 2 2 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 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公式表示;W合=EK2-EK1 3.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合 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 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教材分析课件(共51张PPT)
第1节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概念;曲线运动的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 演示实验
27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打磨金属
掷链球
水滴飞溅 28
曲线运动的条件
29
30
31
小船过河
A
B
v船
v合
θ
v水
A
v合 v船
v船
v合
θ
θ
v水
θ
v船 v水
1.船头指向正对岸 2.船头偏向上游且v船>v水 3.若v船<v水,
渡河时间最短 当cosθ=v水/v船 时,
正 确 认 识 圆 周 运 动 的 Δv 至 此
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这里又作 了进一步强化
把对Δv方向的分析分为五步
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
21
1.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
2.将vA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 3. 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 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Δv。 4. Δv/Δt 是质点由A到B的平均加速度,Δv 的方向就是加速度
当船头与上游成(900
tmin=d/v船
航程最短Smin=d
航程为S=d/cosθ 渡河时间为 t=d/v船sinθ
-θ),
sinθ=v船/v水时 最短航程为 smin=d/sinθ
32
拉绳问题的分解
vA ?
θ
vA=v合 cosθ
v⊥ 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
v合 v∥
沿绳方向的运动
注意:1) v合即为船实际运动的速度 2)沿绳的方向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正 确 认 识 圆 周 运 动 的 Δv 至 此
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这里又作 了进一步强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说课稿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二、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是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第八章,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1.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引力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引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引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3.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引力和力学平衡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在准备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PPT:用于系统讲解引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产生和作用。
3.教学录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引力定律的应用,我准备了一段相关的教学录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子通过展示一些脱离地球引力的现象,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引力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引力在导入之后,我将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引力的产生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通过悬挂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4. 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在学生对引力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将开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通过教学PPT的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问题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8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教材分析〗学习本节内容注意回顾前面学习的动能定理和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已经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的机械能守恒条件,把前后结合统一起来。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
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简单问题,但对守恒条件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对条件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树立能量观念,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科学思维: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体会它与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之间的统一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对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思考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喜爱。
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功能关系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伽利略曾研究过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发现: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的速度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变为0,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基本相同。
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你能找出不变的量吗?(播放动图)阐述速度是变化的,高度和质量是不变的。
也许还有一个量也是不变的,那就是能量,——追寻守恒量。
二、新课教学(一)追寻守恒量伽利略的这个实验,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也就说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这说明存在一个与高度相关的物理量。
这个量是守恒的,后来物理学家就把这个量叫做能量。
其实,伽利略已经走到了机械能守恒的大门口,只是当时还没有“能量”的概念,因此,伽利略没有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教材分析 (共59张PPT)
17
.6.运动的分解是运动合成的逆过程
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 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建议讲 拉船模型,旋转和收绳效果)
• (2)因为线速度大小不变,故弧长与对应时间的 比值不变,在数值上反映了瞬时速度的大小.匀速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就是它的瞬时速度.
24
• 4.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5
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建议]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及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2.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及平抛运动的特点、
条件.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知道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 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培养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科学思想.
13
2• .包运括动位的移合、成速与度分、解加速度的合成与分
解,它们与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 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已知的分运动 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 成,则已知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 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 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目的在于把 一些复杂的运动简化为比较简单的直 线运动,这样就可应用已经掌握的有 关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确定一些复杂 的曲线运动.
11
2.(第二单元)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一)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蜡块的运动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蜡块的位置 3.蜡块的运动轨迹
12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分6个层次进行 )
• 1.合运动与分运动 • 合运动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一个运动又可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从内容性质与地位来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学习的基础;2、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的教学内容;3、是一种思维演绎与思维归纳相结合的推理知识建构结构,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核心素养】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方法,理解科学理论必须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理论也是发展的。
【教学目标】1、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之间的统一性;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3、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4、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2、对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1、统一“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这一想法的产生;2、进行逻辑清晰的“月--地检验”。
【教学设计思想】在本节课教学,将让学生继续进行“发现之旅”—追寻牛顿的足迹,为此整个教学流程如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一种力—月地检验—更推广—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G 。
通过这个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过程,让学生在物理情景中主动的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这种充满着大胆的设想、巧妙的验证和从中体现着的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22m m Gr 设计说明:通过设置两个回忆性问题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回顾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旅”前半程,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及目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关于图像
〔3〕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根 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 式选择的适宜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④不要求用平均力计算变力的功和利用F-l图象
求变力的功;
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教学不宜一步到位〕
〔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 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 结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吗?〔此时还不 要求得出这个法那么,但要思考。〕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 教材分析
学科指导意见的修改及增加的条目:
必修1 〔1〕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增加 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2〕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增加4. 会用力传感器研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必修2 〔1〕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修改⒊不要求分析与计 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 〔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修改⒉不要求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求解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 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
四、 教学过程
五、板 书设计
巩固
提高 (12min)
一、教 材分析
二、学 情分析
三、 教法、
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板 书设计
小结
作业 (3min)
一、教材 分析
二、学情 分析
三、教 法、学法
四、教学 过程
五、 板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
1、月——地检验:
(1)猜想:是同种
性质的力
(2)证明: (3)检验:比对数
一、教 材分析
二、学 情分析
三、 教法、
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板 书设计
新课
复习
导入 (3min)
旧知识 (2min)
新课
教学 (20min)
巩固
提高 (12min)
小结
作业 (3min)
一、教材 分析
二、学情 分析
三、教 法、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板书 设计
复习旧知识(2min) 圆周运动 开普勒三大定律 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四、教学 过程
五、板书 设计
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的思路;万有引力定律的 推导、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 导及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 律的思路。
一、教材 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教 法、学法
四、教学 过程
五、板书 设计
六、教学 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 开普勒三大定律等有关知识。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 论上已经具备学习这节课的 能力。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 教材 分析
二、学情 分析
三、教 法、学法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茶坝中学赵天涯一、章节编排顺序的比较顺序基本不变,主要变化有:1、原来的曲线运动由一章分为了两章《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增斜抛运动(选学);原《圆周运动》改为《匀速圆周运动》;原第6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7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节;新增《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2、原来得万有引力定律章节中的《万有引力》《引力常量的测定》和为一节《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内容不变。
3、机械能章节《势能》与《动能动能定理》顺序交换。
新增《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新增章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
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
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却是实施新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 以曲线运动为例)第1个变化: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一改传统特点.许多原来的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变而来,所以看起来增加了一节内容,其实总课时数是没增加的,新教材这样处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实验功能和教学线索截然不同。
“抛体运动的规律”的处理,第一,较注重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2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一、教材分析《力的分解》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的知识,为力的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分解法是处理力的运算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学好本节课的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在以后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的内容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高一年级的学习,最突出的是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时间安排紧凑。
相当于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尤其在物理的学习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进度快,教学密度大,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的知识。
在学习了前面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两章节的学习后,学生在大体上开始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在观察与思考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本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力,并且通过学习力的合成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的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2)认识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有无数组解。
(2)学会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分力。
2.过程与方法:(1)在过程中观察合力与分力关系,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力的分解。
(3)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探究态度。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理解并掌握掌握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是(1)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
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材
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材
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材通常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
这本书是高中二年级学生的物理教材,属于物理学科的核心教材之一。
该教材共分为几个章节,包括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章节。
在曲线运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平抛运动等知识。
在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中,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人造卫星等知识。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功、功率和能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
此外,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材还包括一些实验和活动建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材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这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2物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黄恕伯
黄恕伯 06.3
(一)必修2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黄恕伯 06.3
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
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
黄恕伯 06.3
新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2 3 4 5 6 7
原
一、功
二、功率
第八章
机械能
追寻守恒量
功 功率 重力势能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关于动能表达式“实验+理论”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会“操作技巧”(选择数据点),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
●定量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经历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形成实验结论的过程
黄恕伯 06.3
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
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 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
黄恕伯 06.3
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
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
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
(1)教材关于功和能、重力势能、动能的教学线索
黄恕伯 06.3
原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
功和能:通过四个实例讲解 “功是能能量转化的量度”
●运动员举重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 ●压缩的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机车拉着列车加速,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起重机提升重物,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4) 对“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方案的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新课标教案: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是向学生介绍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决抛体运动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以后解决曲线运动的方法就是化曲为直,将曲线运动“分解”为我们熟悉的“直线”运动,再采用“直线运动”规律求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总结实验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知识.(3)通过发现物理学中的所蕴涵的美,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运用平抛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四.教学程序设计新课引入:通过模拟动画“飞机投弹”引入,要想准确投弹必需掌握炮弹的运动规律新课教学:以动画演示为例,先求炮弹的位置,过渡到求解炮弹的位移,得到求解抛体运动的位移的方法,再进一步得到求解抛体某时刻速度的方法,最后得到一般抛体运动的求解方法即“化曲为直”1.抛体的位置例1.一炮弹从O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Array求(1)ts时炮弹的位置(2)确定炮弹的轨迹方程(3)ts内的炮弹位移引导总结:平抛运动位移问题的常规思路:(2)抛体的速度(3)运经过ts运动到A点,求此时在A点炮弹的速度V A?(4)炮弹运动轨迹是怎样的曲线?例2.一炮弹从O点以与水平方向成530角,大小为100m/s的初速度斜向上抛出,求2s后炮弹的速度。
总结:解决抛体运动常规方法: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本课件采用动画模拟飞机投弹,让学生亲身体验投弹轰炸敌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常规教学中无法展示“飞机投弹”,其次动画演示了炮弹的轨迹,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炮弹的飞行轨迹。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 ,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第二,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解读
安培力的方向、大 小 及应用
洛伦兹力的方向、 大 小及应用
必修第三 册
……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磁场 磁感线 2.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
磁场的概念,研究 磁场的工具
本章在必修第三册介绍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磁场与通电导线、带 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章共4节,第1节和第2节按照先讲宏观、后讲微观的 顺序分别介绍了安培力、洛伦兹力。第3节介绍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规律,第4节以质谱仪与加速器为例介绍了前面所讲的概念规律的应用。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材介绍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要落实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内容
• 磁场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第二章 电磁感应 第三章 交变电流
•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传感器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五章 传感器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核心素养 通过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场的概念。 通过对感应电流等相关问题的科学探究,强调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
完整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该包括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的内容。为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科书先在第1节介绍了如何判别感应电流的方向,即 楞次定律,然后在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主要介绍了感应电动势的 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定律的一部分,用它可 以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致。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4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本文试就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的编写修订作简要说明,并逐节对教材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整体结构《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为此,教科版《必修2》将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章来展开: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作出上述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前移,有利于体现教材的逻辑联系。
对照《课程标准》必修2的内容安排:一、“机械能和能源”;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三、“经典力学的成功与局限性”(含“万有引力”)。
教科版《必修2》是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放在了“机械能和能源”之前。
《必修1》模块主要是两块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抛体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
学完了运动,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2.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后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拓展。
对照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教科版《必修2》是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单独列为一章,而且放在了教材的最后。
最后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作为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全部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力学内容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典力学。
高中物理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材分析
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材分析(一)抛体的位置1.初速度为v 的平抛物体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x =vt ①(2)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y =21gt 2②由上面①②两式就确定了平抛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 2.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由方程x =vt 得t =vx ,代入方程y =21gt 2,得到:y =22vg x 2这就是平抛物体的轨迹方程.可见,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3.斜抛运动(1)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2)斜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竖直方向仅受重力,加速度为g . (3)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的合运动.(4)斜抛运动的轨迹方程:如图6-4-1所示,斜上抛物体初速度为v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图6-4-1x =v cos θ·t①y =v sin θ·t -21gt 2②由①得t =θcos v x,代入②可得:y =x tan θ-θ22cos 2v g x 2 ③ 这就是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由③可以看出:y =0时,x =0是抛出点位置;x =gv θθcos sin 2是水平最大射程. 思考: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速度越大,阻力也越大,所以,研究炮弹的运动时就不能忽略空气的阻力.炮弹运动的实际轨迹大致是怎样的?炮弹在飞行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其运动轨迹不是抛物线,而是一种“弹道曲线”.曲线上升的一段较长而平伸,下降的一段短而弯曲,射程与无空气阻力时相比要小,如图6-4-2所示.图6-4-2(二)抛体的速度 1.抛体的速度因为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可知,要想求抛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两个分运动在这一时刻的速度来求得.例如,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为v ,水平方向受力为0;竖直初速度为0,竖直方向受力为重力.如果用v x 和v y 分别表示物体在时刻t 的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运动学的规律,可知v x =v v y =gt根据v x 和v y 的值,按照勾股定理可以求得物体在这个时刻的速度(即合速度)大小和方向:v 合=222t g v +v 合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tan θ=vgt v v xy = 如图6-4-3所示.图6-4-3思考:平抛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可知,平抛物体的位移等于水平、竖直方向上两个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因此,由两分运动的位移公式:x =vt y =21gt 2可得平抛物体的位移s =42222241t g t v y x +=+ 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 tan α=x y =vgt 2 如图6-4-4所示.图6-4-42.对平抛运动几个物理量的讨论:(1)平抛运动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g h /2由高度h 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2)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v 0t =v 0g h /2,与水平初速度及高度h 都有关系.(3)落地瞬时速度的大小v t =220)(gt v +=gh v 220+,由水平初速度v 0及高度h 决定.(4)落地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tan θ=gt /v 0,h 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就越长,θ越大.(5)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θ与位移方向和水平方向夹角α是不相等的,注意不要混淆.3.平抛物体运动中的速度变化水平方向分速度保持v x =v 0,竖直方向加速度恒为g ,速度v y =gt .从抛出点起,每隔Δt 时间的速度的矢量关系如图6-4-5所示.这一矢量关系有两个特点:(1)任意时刻的速度,水平分量均等于初速度v 0;(2)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均竖直向下,且Δv =Δv y =g ·Δt .图6-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5: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09安徽)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 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
生存与发展
可见,学习物理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物理 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 拥有科学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 “什么是素质?就是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
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忘不了的,才是素质!”
与大家交流的几点内容
1.教材分析 2.教学过程中的五点问题 3.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 4.两点想法
探究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后,对于抛体运动的规律就 顺其自然的解决了。
物理规律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3:动能定理 教材处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这节内容新、旧教材相比变
化甚少。新教材中,它是作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的又一个实例的形式出现的。而旧教材中,动能定理 却更多的是以作为统帅后续内容的面貌出现的。与旧 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一个例题,但例题所反映的 物理情景不够宽广。
——陶行知
常见的四种教学案例分析
一、物理概念的教学 二、物理规律的教学 三、物理实验的教学 四、物理习题的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得出 旧教材:通过学习向心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直接得出 新教材:通过分析速度矢量的变化自然得出向心
加速度的概念 问题:旧教材缺乏对“向心加速度”运动学含义认
动规律,并且本教材对于平抛运动 规律是糅合在抛体运动规律之中。 问题:新旧教材对该部分的处理可以说是 异曲同工,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探究 思想。 措施:抛体运动规律分两节处理,一是探 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二是抛体运动 规律。
案例2: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具体措施:探究平抛运动规律设置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 究相结合。
二、教材编写更加人性化
三、课堂导入非常精彩
“物理学是从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上建立 起来的,就像房子用砖砌起来一样,但是如 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都看成是物理学, 那就犹如把砖看成房子一样。”
—— 法国·庞加莱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说:‘有 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说一条定律,支 配着至今所指的一切自然现象......这条定律称 作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有某一个量,我们把 它称为能量,在自然界经历的多种多样的变化 中它不变化。那是一个最抽象的概念......’”
1. 教学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不足,影响学习兴趣 3.考纲和高考模式未知,增加教材把握难度 4.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5.教学评价与新课改的矛盾难以化解
案例分析及建议
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 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 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 发出科学问题。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 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 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 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 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 究的方案。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化布局
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新课程理念、目标达成都要循序渐进
六、强化了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实验分四类
第一类:节的标题中有“实验”二字 (1)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2)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这些实验的规模比较大,而且多是 定量的,一般要用时较长,需两课时左右才能完成。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说明W∝v2
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这个结果向我们暗示:物
体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
FS
1 2
mv22
1 2
mv12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五、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新教材对“矢量” 概念的渗透 △提出矢量概念(比较质量和位移的计算)(必1P13) △同一方向上矢量的差(必1P27) △矢量的方向在计算时可用正负号表示(必1P35) △不同方向上的矢量和(矢量法则)(必1P62~66) △不同方向上的矢量差(必修2P18)
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水平桌面上有一曲线轨道,它是由几段稍短
的轨道组合而成的。钢珠由轨道的一端滚入,
在轨道的束缚下按轨道的形状做曲线运动。在
B
轨道的出口A 处放一张白纸,蘸有墨水的钢珠
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痕迹,它 A
记录了钢珠在A 点的运动方向。
教材分析(物理 必修2)
宕昌县旧城中学:常正来
学习物理能给学生什么?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物理理论
●思路 ●程序 ●规则 ●技巧 ●模式
物
科
理
学
知
的
识
方
法
科学ຫໍສະໝຸດ 的 ●见“物”说“理”思●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维 品
●不唯上,不唯本,不盲 从
●全面的、联系的、发展
质
的看问题
●。。。。。
四、突出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例:“曲线运动的方向”的传统教学过程
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
现行的教学过程
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1.教师通过上一节蜡块运动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动力学 角度来猜想平抛运动规律;
2.学生在已有的物理基础上可以很快得出水平和竖直方向 上的分运动形式;
3.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也可以说对上 一步猜想的验证),建议采取频闪照相采集数据,这 样时间间隔为一定值,便于验证;
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 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与猜 想是相符合的。
教材分析
一、保持了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编写更加人性化 三、课堂导入非常精彩 四、突出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五、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渗透” 六、强化了实验教学 七、增强了习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保持了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新教科书
原教科书
第五章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向 心加速度;向心力
取去一段短轨道,钢珠的轨道出口改在图中
B 处,在B 处放一张白纸,记录钢珠在轨道B
点的运动方向。还可以继续取其它位置作为轨
道出口进行相同的实验。
分析钢珠运动轨迹跟曲线的关系。
现行的教学过程
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 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
——摘自《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关于问题处理的名人名言
“对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
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
个解决方法是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
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
经过类似的经历,发生相类似的思想,
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
这种经验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去解决
别的问题。”
问题:本节内容学生对恒力直线情况下的应用掌握比较 熟练,但对变力或曲线运动情况下的应用掌握可以说 是模糊的。
处理措施:对于变力或曲线运动情况,在动能定理得出 后采取微元分段法引导学生探究。
物理实验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4: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材处理:该实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
验证,教材设置为实验,没有明确为演 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问题:该实验在操作细节上存在问题,如 “设法使他沿纸上的某一圆周运动”这 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处理措施: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
• 其它教材:没有专门讨论 • 教辅资料(很大程度上就是 我们教师的理解):描述圆周运
动的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B· O
其实,加上“快慢”就错了。
如图,aA aB 而A、B两点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是一样的
物理规律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2: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教材:教材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得出平抛运
例:“动能”概念建立的传统教学过程
初中学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
FS
1 2
mv22
1 2
mv12
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现行的教学过程
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这是我 们一贯的思想。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有什么 样的关系?
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B A
现行的教学过程
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 点的切线方向上。
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体验并不完全是 为了理解知识,它 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第 五 章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