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经济的含义经济——“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日常生活中——意味着俭省节约Economy——从希腊文“家庭”与“管理”合并而成,原意是家庭的管理19世纪末,日本学者把Economy用汉字译成日文“经济”清末时,中国曾译为“计学”、“生计学”、“富国学”、“理财学”等1912年8月孙中山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指出,诸多译名“皆不足以赅其义,惟‘经济’二字,似稍近之”。

后为我国广泛使用现在经济的含义早已由指家庭管理扩展为泛指人类社会的人们的一切谋生活动经济学产生的前提: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的含义就是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导致资源的优化乃至最优化。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广义西方经济学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二、狭义西方经济学西方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有关经济理论的流行说法。

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派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1.时期:15世纪-17世纪中期2.观点:(1)财富:金银(2)财富主要来源:对外贸易(3)增加财富的途径:扩大出口、限制进口3.研究领域:只限于流通领域重商主义者把自己的经济学称作是“政治经济学”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于1615年出版了一本《献给国王和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范式的建立1.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大卫•李嘉图(英)3.观点:(1)财富:物质产品(2)增加财富的途径:通过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4.研究领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小狗经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三条小狗是怎样打败大斑马的呢?三、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继承1.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2.代表人物:马歇尔(英)3.研究领域:生产、消费、需求领域微观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四、凯恩斯革命---范式的革命1.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2.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观点: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干预4.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微观经济学的复习提纲(参考)

微观经济学的复习提纲(参考)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参考)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整个微观经济学可归纳为三部分——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企业提供商品”,两者是通过“产品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计算题、简答题)(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第二章、第三章(主要通过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和效用等来反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数量的决定)(2)企业提供商品:第二章(供给曲线、供给弹性等)、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根据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来决定企业的商品生产数量。

(3)产品市场:第六章、第七章(主要是几种市场分类与其各自的特点)2、“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两者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可能有一道简答题,不会有计算题,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计算公式。

)(1)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八章(2)“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第九章(3)“生产要素市场”:包含在第八章中3、如何使市场最具效率(即福利最大)、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怎样矫正市场:第十章、第十一章(以论述题为主,也可能出简答题)(其中第1部分与第3部分是本书重点,第2部分不是重点,不必理解那些公式或是图像,略略了解一下就可以,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知识点)题型一、名词解释(重点推荐)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收益产品:指厂商多购买一单位的要素投入生产后所带来的收入的额外增加量。

效用、总效用的概念也看一下,课本70-72页)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体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供给、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二、弹性:经济意义、相关计算(尤其要分清点弹性和弧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含义、图、计算四、厂商理论:1.生产是投入--产出的过程2.区分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要素是否可变动、生产规模是否可调整示)3.生产理论:(1)连续投入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阶段的选择(2)投入两种可替代要素的生产:等产量曲线(含义、形状);等成本曲线(含义、移动);生产者均衡;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计算;4.成本理论:(1)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理解(机会成本),利润(区分会计利润和超额利润)(2)短期成本理论:各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的相关计算(3)长期成本理论:长期平均成本的基本形态及其原因;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位置关系(4)规模经济五、市场理论1. 四种市场类型的特点、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图文结合)2. 四种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厂商和消费者的获利情况3. 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AR=MR(2)短期均衡:总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图文结合);均衡产量条件下利润的情况(3)长期均衡:长期静态均衡的条件;长期没有超额利润;蛛网模型(弹性与蛛网形状的对应关系)4. 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设立者;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关系(2)短期均衡:盈利情况下的短期均衡(图文结合)(3)长期均衡:必须获得超额利润(4)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手法(5)差别定价法:三种定价方法,适用条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4. 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市场中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2)超额能力(3)长期:垄断利润趋于0(4)竞争手段: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5. 寡头垄断(1)短期均衡模型: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模型(模型基本思想、对模型的认识)(2)长期均衡:获得超额利润;阻止其他厂商进入(阻止的方法)六、分配理论(要素市场均衡理论)1.对要素价格的正确认识2.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了要素市场的均衡情况3.工资理论:(1)对工资的正确认识(2)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3)竞争性工资、买方垄断的工资、卖方垄断的工资水平的高低4.利息理论:(1)利息水平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2)资本的供给、需求情况5.地租理论:(1)地租是怎样产生的?(2)级差地租6.利润理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拼盘,而现代西方 经济学是理性的分析。如果说,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是规范的经济学,那么西方经 济学是实证的经济学。 (从规范与实证 看)。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洗脑的科学(从出 发点和传统文化看,经济人假设和演绎的 科学)。经济学是理科,是物理学的经济 学翻版。(从学科看)
经济学三大支柱学科:微观、宏观与计量
8

三、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数学的作用:马克思语 只有经济学才有诺贝尔奖 一个国家的发展: 从战线到工程到游戏
9
四、经济学的语言




经济学有三种语言: 1、规范的经济学语言; 2、经济学背后的数学语言; 3、经济学前面的生活语言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比如: M.Gessen第二定律与把钱用到刀 刃上与二元函数的全微分定理。
均 衡 价 格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Micro-economics
第1章 导 论 Introduction
1
经济学分类
Classification
什么是经济学
知识结构
Definiucture
Meaning
导论
Introduction
经济学的方法
Method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模型
Model
供求理论
Demand & supply
价格均衡
价格理论的应用
20
需求与需求量的定义
需求定理
需求函数:Qd=f(P) dQd/dP<0 需求方程:Qd=a-bP (a、b为常 数,b>0)
一、 需 求 与 需 求 量
需求函数的 表达形式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Word⽂档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章引论123)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为。

第⼆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2.单个⽣产者3.单个市场合乎理性的⼈的假设条件: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利⼰的。

Qd=f(P)纵轴P横轴Q1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货币收⼊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5、⼈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变化,仅考虑⼀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为: Qs=f(P)1商品价格上升,⽣产者的供给数量增加;2商品价格下降,⽣产者的供给数量减少。

3供给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化、商品本⾝价格2、⽣产技术的管理⽔平3、⽣产要素价格4、其他商品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2、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4、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17.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需求价格弹性表⽰在⼀定时期内⼀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e d=(△Q/△P)x(P/Q)>1(富有弹性),<1(缺乏弹性),=1(单位弹性)0、⽆穷23.需求曲线上每⼀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

2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商的销售收⼊1、需求富与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减少。

2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途的⼴泛性。

3、商品对消费者⽣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出在消费者预算总⽀出中所占的⽐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6.供给的价格弹性:⼀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与价格变动的百分⽐之⽐。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第二节序数效用理论1.主要内容序数效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主要内容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价格需求曲线。

第四节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主要内容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课后练习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简述序数效用论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5、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

6、比较正常物品与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四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函数;技术约束和生产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它生产函数。

第二节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的合理投入区。

第三节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投入要素比例可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完全替代和要素比例不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替代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1.主要内容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成本线;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生产扩张线;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一、复习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及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边际分析,抽象分析,经济模型分析。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微观经济学鸟瞰图;微观经济学中心思想—“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构成和基本内容。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三)课后练习1、怎样把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简述机会成本及其意义。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第一节需求理论1.主要内容需求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1.主要内容供给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价格理论1.主要内容价格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市场机制的作用;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定理;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主要内容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提纲一、绪论a)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个体如何决策,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市场又是配置资源的,研究的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体运行,主要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b)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分析影响。

规范分析:有价值判断,从如何去做、什么事最佳方案的角度来阐述问题。

c)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商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d)%e)市场包括行业。

f)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实际价格=( CPI基年÷ CPI现年)×名义价格现年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2.需求是消费者在各个价格水平愿意并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可用需求函数来表示:Qd=f(P,其他因素)。

一般说来,Q D与P成反方向变化,这即需求法则,用图形表示即需求曲线。

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如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等),需求曲线会移动。

3.供给是生产者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提供的商品数量,可用供给函数表示:Qs=f(P,其他因素)。

一般说来,Q S与P成正方向变化,此即供给法则,用图形表示即供给曲线。

当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如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等),供给曲线会移动。

4.【5.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产量为均衡交易量。

2)当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会使D或S曲线移动,从而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会发生变化。

3)政府人为地实行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会产生过剩;反之,人为地限制低于均衡价格的限制价格会产生短缺。

6.弹性7.(点弹性)8.9.曲线的斜率越陡,需求的弹性就越小。

10.富有弹性的商品(Ed>1)降价可增加卖者的销售收入(或消费者的货币支出)。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2、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况下,已经不可能以不减少一个人的福利而使其他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那么这种状况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4、卖方垄断市场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收益MR和要素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MRP=MR*MP5资本作为与劳动、土地相并列的生产要素,是由经济制度本事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6、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7、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基数效应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家里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或者说,它用于能够给消费这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

因为同一挑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简答题一、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民”的道理,或“丰收悖论”?“谷贱伤民”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但不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而又称为“丰收悖论”。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提纲⼀、绪论a)什么就是经济学?经济学得两个基本假设;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个体如何决策,她们如何相互作⽤形成市场,市场⼜就是配置资源得,研究得问题包括⽣产什么,如何⽣产及为谁⽣产)与宏观经济学(研究⼀个经济社会得总体运⾏,主要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国际收⽀平衡)。

b)经济学得研究⽅法:静态分析、⽐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分析影响。

规范分析:有价值判断,从如何去做、什么事最佳⽅案得⾓度来阐述问题。

c)市场:就是通过相互作⽤决定⼀种或⼀系列商品价格得买卖双⽅得集合。

d)市场包括⾏业。

e)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实际价格=(CPI基年÷CPI现年)×名义价格现年⼆、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在市场经济下,商品得价格就是由供求决定得。

2.需求就是消费者在各个价格⽔平愿意并能购买得商品数量,可⽤需求函数来表⽰:Qd=f(P,其她因素)。

⼀般说来,Q D与P成反⽅向变化,这即需求法则,⽤图形表⽰即需求曲线。

当影响需求得其她因素发⽣变化(如消费者得收⼊,其它商品得价格等),需求曲线会移动。

3.供给就是⽣产者在各个价格⽔平下愿意并能提供得商品数量,可⽤供给函数表⽰:Qs=f(P,其她因素)。

⼀般说来,QS与P成正⽅向变化,此即供给法则,⽤图形表⽰即供给曲线。

当影响供给得其她因素发⽣变化(如⽣产要素得价格变动等),供给曲线会移动。

4.均衡价格得决定与变动。

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供求相等得产量为均衡交易量。

2)当影响供给或需求得其她因素发⽣变化,会使D或S曲线移动,从⽽均衡价格与均衡交易量会发⽣变化。

3)政府⼈为地实⾏⾼于均衡价格得⽀持价格,会产⽣过剩;反之,⼈为地限制低于均衡价格得限制价格会产⽣短缺。

5.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其中=曲线斜率得倒数(1/k), 曲线得斜率越陡,需求得弹性就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Q=a—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Q=-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范式——Paradigm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范式就是一种约定,一种范例,是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的来源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亚当·斯密《国富论》消费者的需求价格的决定攻打伊拉克——石油价格土地供应——房地产价格大豆减产——豆油价格饲料价格——猪肉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价格也以一定的方法促进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家;它必须学习的全部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单词。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二节需求函数一、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1、需求(demand)(1)含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购买欲望+购买能力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注意:需求量与需求是不同的概念(2)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反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向)消费者的偏好:正向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正向2、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变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Qd=10-2P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考试提纲单选20%名词解释15%1.支持(最低)价格: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最低价格,总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2.限制(最高)价格: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最高价格,总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3.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4.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6.消费者剩余:消费中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好的,反之为坏的。

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为帕累托改进。

8.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

9.恩格尔定律: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10.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竟用性的物品。

12.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一级: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最高价格出售二级:要丢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三级: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13.科恩定理:科斯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影响的办法,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纪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什么是“经济学”2、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稀缺性”3、什么是“机会成本”,如何计算机会成本(如上大学的机会成本)4、什么是“边际变动”,边际分析的原则(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5、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第二章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1、什么是需求定理、需求函数的形式(Q D=Q D(P)),需求曲线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

2、需求与需求量概念的区别,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差异;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3、低档物品与正常物品的区别.4、替代品与互补品的概念。

5、什么是供给定理、供给函数的形式(Q S=Q S(P)),供给曲线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与供给量概念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差异;引起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6、均衡的概念。

7、弹性的概念;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需求曲线形状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正常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正数,低档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负数;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正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负数;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决定因素、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大小与供给曲线形状的关系。

结合教材习题掌握如何运用供求曲线图分析均衡的变动。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1、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及特征。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特征。

3、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最优选择。

4、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涵义.5、吉芬物品(Giffen Good)的概念及特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低档物品)。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1、生产函数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与计算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生产的合理区域分析5、短期内生产企业的最有决策第六章生产者行为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和正常利润3、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4、长期成本分析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4、完全竞争厂商的产期均衡第八章要素市场1、要素需求的概念2、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3、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十章完全垄断1、完全垄断市场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2、完全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及其收益曲线3、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价格歧视的概念第十一章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十二章寡头市场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第十六章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市场失灵的概念2、市场失灵的原因3、解决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目录Auron 论一、选题的意义二、研究现状综述与评析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四、论文构成的主要观点第一章相关理论及背景知识(研究准备)第一节效率基本理论总结及旁述一、效率的定义二、效率的影响因素:总结、分析与概括三、效率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选择第二节微观经济非政府及其现实形态一、微观经济组织的界定二、我国现有微观经济非政府的分类三、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现实形态第三节微观经济非政府效率分析框架的构筑一、以制度为主线的(微观经济组织)效率分析二、本论文效率分析的几个层面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演化第一节国有企业基本问题阐释一、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存在的理论依据二、国有企业的现实功能与促进作用三、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第二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状况及解析一、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基本推论二、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三、国有企业效率的制度解析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走向定位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争议及其思路的提要二、以经营领域区别组织改进的走向三、以政府职能边界的精确定位健全企业环境治理四、搞活整个国有资产推进国企改革第三章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效率特征第一节乡镇企业的组织特征及功能一、经济大金融与乡镇企业的发展二、独特的企业形态三、乡镇企业的功能与促进作用第二节乡镇企业效率状况及成因分析一、基本的效率整体表现二、乡镇企业效率状况解析第三节乡镇企业的制度健全与非政府形式技术创新一、乡镇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二、乡镇企业改组课堂教学三、乡镇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与实践中的问题四、对“乡镇企业”称呼的深究第四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效率评析第一节我国非公经济的产生及功能定位一、“体制外”生成的非公经济及其发展二、我国非公经济地位重新认识发展与政策演进三、非公经济的功能定位第二节非公经济非政府的效率整体表现一、产权结构的效率优势质疑二、环境治理结构的双重效率整体表现三、环境特性及私营企业环境适应性考证第三节非公经济非政府的内部制度健全与外部环境改良一、“二次创业”:加速企业制度完善二、拓宽市场准入,健全国民待遇,加强市场主体地位第五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变迁及其效率评价第一节农村经济大金融:背景与历程一、农村经济转轨的背景二、农村经济大金融历程及阶段特征三、一个承上启下的简短说明第二节农业微观经济非政府的效率解析一、我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二、农业经济非政府效率的方法论分析三、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制度解析及效率评价第三节趋势推论与对策一、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需要创新二、非政府形式技术创新设想――多样性的农业微观经济非政府第六章微观经济组织之间的效率联结及组织运行环境建设第一节微观经济非政府体系的动态特征及效率关联一、转轨体制的动态性二、微观经济非政府体系及其结构的变化三、微观经济组织之间的效率关联第二节我国微观经济非政府运转环境建设:以政府职能为视角一、政府、市场与微观经济组织关系的再思考二、政府做为制度环境创造者的经济干涉三、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维护者的经济干预四、必不可少的补足:政府“不做为”的领域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微观经济学_复习大纲总结

微观经济学_复习大纲总结

Chapter 2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假设①理性人②市场出清(均衡)③完全信息3.☆经济变量纯量——时点流量——时期4.☆☆需求曲线4.1☆需求的概念(名词解释)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2☆☆☆引起需求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①该商品的价格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价格4.3☆☆☆函数的表达Q d=f(P)=α-β*P (α、β>0)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5.☆☆供给曲线4.1☆供给的概念(名词解释)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2☆☆☆引起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①该商品的价格②生产的成本③生产的技术水平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4.3☆☆☆函数的表达Q s=f(P)=-δ+γ*P (δ、γ>0)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正方向变动的规律6.☆均衡价格的概念(名词解释)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的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均衡价格的变动(+影响供/需的变动因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点在线上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8.☆☆☆均衡价格决定模式①Q d=α-β*P ②Q s=-δ+γ*P ③Q d=Q s9.☆内生变量VS外生变量VS参数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可在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2、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况下,已经不可能以不减少一个人的福利而使其他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那么这种状况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4、卖方垄断市场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收益MR和要素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MRP=MR*MP5资本作为与劳动、土地相并列的生产要素,是由经济制度本事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6、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7、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基数效应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家里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或者说,它用于能够给消费这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

因为同一挑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简答题一、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民”的道理,或“丰收悖论”?“谷贱伤民”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但不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而又称为“丰收悖论”。

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收入量减少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

可替代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的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4、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的对消费者越重要弹性就越小5、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6、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三、解释无差异曲线的经济意义、特征及凸向原点的原因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它表明为实现统一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试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总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P24)五、简析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1、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资源的边际效应要与作为“保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3、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要素供给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六、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出要素供给曲线1、根据要素供给原则,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2、在资源总量为既定的条件下,给定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又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要素供给量L3、上述要素供给价格W与要素供给量L的关系即代表了要素的供给曲线七、“劣等土地永远不会有地租”这句话对吗1、这句话不对2、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地租生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如果给定了不变的土地供给,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

土地需求曲线右移是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或土地产品(如粮食)的需求增加,从而使粮价提高。

假定技术不变,则地租就由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产生,且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

因此,即使是劣等土地也会产生地租八、简述等产量线的基本特征1、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2、任何两天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增九、简述最优要素组合最优要素组合是指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实现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

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曲线中,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表现为这两条曲线的切点,其满足的条件是上述条件表明,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一致的。

所谓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以最小成本生产最大量的要素组合十、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图P45)如图,在Q1产量上,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所代表,而PQ1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最优的长期边际成本,LMC=SMC1= PQ1。

同理,在Q2产量上,有LMC=SMC2= PQ2;在Q3产量上,有LMC=SMC3= PQ3。

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须细分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P,R,S的点将这些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光滑的LMC曲线LMC的经济含义是:它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是,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实现的最小的边际成本十一、简要说明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成U型的原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随着投入生产要素的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于是平均成本便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U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企业开始生产阶段,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在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相应地长期平均成本先递减后递增形成U型十二、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且有P=AR=MR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数目很多,并且彼此间产品是同质的,每个厂商的产量并不影响行业的供给曲线,厂商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

每个厂商可以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销售价格P厂商的平均收益,AR是总收益同销售量的商,在厂商的需求曲线为水平线的条件下,正好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即AR=P厂商的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增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也等于产品的价格,即MR=P十三、简述行业(市场)长期供给曲线根据市场长期均衡条件,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行业供求平衡时单个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轨迹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有以下3种情况1、成本不变行业。

该行业生产时单位的成本不会因产量的增加而变化。

因产品平均成本不变,故长期供给价格不变,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通过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水平线2、成本递增行业。

该行业生产扩大时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而使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平均成本上升从而使长期供给价格上升,长期供给曲线将随产量的增加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3、成本递减行业。

该行业生产扩大时,由于外资经济的产生而使生产要素价格下跌,从而引起单位产品成本下降。

因平均成本下降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市场价格逐步下降,直至达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新均衡状态,长期供给曲线随产量的增加向右下方倾斜十四、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要具备那些条件(P66 2)垄断厂商对于同样的产品向不同买主收取不同的价格就叫价格歧视。

由于垄断厂商具有市场垄断力量,因此可以对自己出售相同的产品向不同买主收取不同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多销售一单位产品都向不同买主收取不同的价格,将消费者剩余全部转换为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向不同买主收取的价格,从而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超额利润;三级价格歧视也叫局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每一市场上出售商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例如电力部门对工业用电和对局面用电实行不同价格,将高价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转化为超额利润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垄断厂商能够控制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是对不同的购买者阶层进行控制。

如果不能控制,就不可能实习价格歧视。

2、垄断市场中各部分的需求弹性不同。

垄断厂商根据不同需求弹性对同一商品收取不同价格,如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收取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小的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

如果两部分市场需求弹性相同,就不可能实行价格歧视。

3、垄断市场的各部分能有效地分离开来,使各部分消费者不能在低价市场购买,然后在高价市场销售。

如果同一产品能在不同市场流动,就不可能实行价格歧视十五、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2、假定厂商的销售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

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供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