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二则 )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d602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6.png)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喜欢用叙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干巴巴的,而通过叙事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有一次,我给四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关于太阳系的课。
我开始了一个有趣的叙事: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
“同学们,我们来想象一颗小小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春天的时候落地了,经过了阳光、水分和空气的滋养,渐渐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这棵树有很多绿色的叶子,太阳光照射在叶子上,通过光合作用,树叶中的绿色色素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也是一样的原理。
我们的地球就像是一颗大树,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绿色的植物吸收了太阳的能量,释放出氧气,给我们提供了呼吸的空气。
”“同学们,太阳光的作用不仅仅是照亮我们的地球,还可以提供能量。
我们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它不仅仅是一个球体,而是有很多很多的气体和火焰组成的。
”“恒星是什么呢?小明你知道吗?”我问道。
小明站起来回答:“老师,恒星就是一个像太阳一样发光和产生能量的天体。
”“很好,小明!恒星是太阳的另一个名称,它由氢气和氦气组成。
在太空中,有很多的恒星,它们在夜晚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同学们,太阳不仅仅是我们地球上的能量来源,还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就是我们所在的星球。
”“同学们,我们的太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回到宇宙的起源。
据科学家的研究,宇宙的起点是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它包含了很多的星云和尘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气体云开始自转并且收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转的平板。
在这个旋转的平板中,形成了我们的太阳和太阳系中的行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太阳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发光和产生能量,是因为它的内部核心中进行着核聚变。
核聚变是指氢气融合成氦气的过程,这个过程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同学们,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的地球就是其中一颗行星。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5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0a9d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b.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5篇)文章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
文章二: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小学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文章三:小学科学教育与实践结合小学科学教育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文章四: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惯,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研究和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五: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趣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实验可以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力学原理等内容。
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的5篇叙事,从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方式,以及培养目标和有趣实验,涉及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叙事(通用9篇)
![科学教育叙事(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baf0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5.png)
科学教育叙事(通用9篇)科学教育叙事篇1学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视野,使教学成为开始时承袭他人、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
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
而找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是教学反思成败的关键。
1、反思成功预设课前教师精心预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为课中有效生成。
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2、反思失败之处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
而我们就要反思这样的失误,引以为戒。
3、反思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探究、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
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可以不断探究、反思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反思教学机智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
不回避又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教育影响往往更大。
5、反思学生表现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8226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3.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科学教育叙事小明是一个十分好奇的孩子,对科学充满了兴趣。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内容涉及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和观察,让小明对科学更加着迷。
在一节课上,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用土和种子培育一颗小苗的实验。
小明看得非常认真,他决定自己也试一试。
回家后,小明找到了一小块废弃的花盆和一些泥土,然后去花园里找了一颗树上掉下来的种子。
他小心地将泥土放入花盆中,并将种子埋到泥土里,最后浇了点水。
过了几天,小明每天都仔细地观察着花盆里的土壤。
经过一周的时间,小明看到土壤里长出了一根小小的嫩苗。
小明非常开心,他的实验成功了!他觉得自己真的像个小科学家。
在另一节课上,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水的几种形态。
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大碗和一些冰块,她让学生们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
小明观察到冰块从固态变成了液态,他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他在课后向老师请教,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温度上升导致冰块融化。
小明又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他用一杯水装了一块冰块,然后放在阳光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明看到冰块渐渐融化成了水。
他再次体验到了科学的奇妙之处。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小明除了进行实验和观察,还学习了许多有关环保和能源的知识。
小明了解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他决心从自己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
通过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小明不仅满足了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心,还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从中学会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科学教育不仅培养了小明的科学思维,还让他养成了探索世界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41ab28f18583d0496459aa.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一)《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
例如:组长、记录人等。
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
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在一边独自“偷闲”。
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他们不让我“玩”实验器材。
”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
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
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_其他范文_1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_其他范文_1](https://img.taocdn.com/s3/m/70e66caedaef5ef7ba0d3c57.png)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科学教学教育叙事如何来写呢?以下是橙子为您整理科学教学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1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并互为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
分别准备了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等物品。
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安排了小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
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
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
最后,教1 / 12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
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
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
这样的一个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次理性思维,从而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概念。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
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案例(2篇)
![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52880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c.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各地纷纷开展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以某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为例,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成果及反思。
二、课题研究过程1. 课题立项某小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由各年级优秀教师组成,共同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课题研究阶段(1)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包括:①开展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提高教师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认识和运用能力;②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③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课题研究成果(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教育叙事案例以下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教育叙事案例:1. 案例背景小明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小明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依赖性强;(2)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新;(3)学习动力不足,容易放弃。
2. 案例实施(1)教师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包括:①引导小明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②鼓励小明参加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③培养小明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十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0cec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3.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十篇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十个小学科学教育叙事的完整版,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叙事一:观察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观察身边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海洋,学生们可以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叙事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长为一棵植物的全过程,让他们了解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叙事三:动物的繁衍和生命周期以不同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让学生们明白动物是如何生活、繁衍和进化的。
叙事四:太阳系的探索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叙事五:物体的重量和体积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帮助学生们理解物体的质量和容积的概念,培养其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叙事六:力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们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如推、拉、摩擦和重力等,引导他们认识到力对物体的影响。
叙事七: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让学生们明白光在空气、水和镜面等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规律。
叙事八:电的产生和传导引导学生了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如静电、电流和电路等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电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意识。
叙事九:天气的变化和预测介绍天气的变化规律和气象预测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培养他们观察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叙事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养成环保意识,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十个小学科学教育叙事,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_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_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0a56da89ec3d5bbfc0a740a.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小学科学教育叙事,感谢您的阅读!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一)《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
例如:组长、记录人等。
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
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在一边独自“偷闲”。
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他们不让我“玩”实验器材。
”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
但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
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
五年级科学教育叙事
![五年级科学教育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b43bef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1.png)
五年级科学教育叙事科学教育在五年级学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五年级科学教育的故事。
自然界的奇迹在五年级的科学教育中,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的奇迹。
我们带他们观察了不同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大雨和彩虹。
通过这些观察,学生们学会了欣赏自然界的美丽和复杂性。
探索植物世界接着,我们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探索植物世界。
他们学会了观察和分辨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和果实的种类。
我们还带领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动物的奥秘在五年级的科学教育中,学生们也有机会了解到动物的奥秘。
我们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并研究它们的特征和性。
学生们通过观察、阅读和小组讨论,积累了丰富的动物知识,并培养了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行动科学教育还教育学生们关注环境保护。
我们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
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回收垃圾和种植绿色植物等行动来保护环境。
我们鼓励他们成为环保的小使者,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而努力。
科学实验的乐趣作为五年级的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们体验了科学的乐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
他们学会了观察、记录数据和做出推理,这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教育既丰富又有趣,为学生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大门。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的了解,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我们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d626554028915f814dc281.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篇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爱一个学生,不仅要关爱他,有了缺点、问题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帮助他,关心他。
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我们班的**,因为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养成了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考试成绩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
考试经常不及格,英语就考几分。
平时也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和别人发生矛盾了,本来是自己的错,可是他怎么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老师的教育也不听,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动不动那自杀来吓唬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我真觉得这样的学生难教育啊,就叫来了家长,家长虽然配合老师管教,可是开始他怎么都不听,最后他爸爸把他带回了家,说不让读书了,在家呆一段时间后,听说也经常和家里人发生矛盾,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见到了我开始也有点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有点认识到自己有错了,于是就开始说,老师我要和你去上学,你能接受我吗?我说只要你愿意改好,老师当然愿意了。
事后他很感激我,说要不是老师你,我就不能读书了,来到学校后,我也主动的接近他,发现问题,就用很和蔼的口气告诉他,让他改正,。
通过我的慢慢的说服教育,他对作业很认真并能及时地完成。
一旦我发现他的作业有错就及时地进行了辅导,他说老师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将来有考上好的学校,工作了,我一定报达你,如果这样,那我们以后永远是好朋友,又过了一段时间,班里的同学都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作业认真完成,见到那个老师都很有礼貌”。
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精选20篇)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dc9ed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c.png)
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精选20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叙事篇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科学学科的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直观,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增进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1、教师角色、观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
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互相推荐和提供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通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优秀5篇)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8416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png)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优秀5篇)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自己寻求科学答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白话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教育的叙事故事(5个优秀故事),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篇一作为一名非班主任,课堂纪律的管理成为我在平时上课中真正头疼的问题。
面对班上几个调皮的同学,真的有一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以至于凌乱的教室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
于是我逐渐开始思考如何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步摸索,我越来越发现表扬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批评的作用!面对课堂上调皮捣乱的学生,“河东狮吼”的方法无济于事,怎样才能让他们安静而且懂得学习,这成为我一段时间研究的主要问题。
后来一件小小的事情令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河东狮吼”管理方法。
在我教的一个班里,有几个小男生特别不守规矩。
他们上课爱搞小动作,整天成为老师抱怨的对象。
在我的课堂上,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老师的批评教育对他们毫无作用。
一次上课,我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背诵课前学过的东西,他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做小动作。
为了不让他们影响其他同学,我可以站在他们旁边。
其中一个调皮的同学没带课本,我就把我的课本放在他面前,用手指着他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试图跟上,却因为落后太多,跟不上学生的节奏。
于是在诵读结束后,我在班上点名表扬了他,也许是老师给他的表扬太少的缘故,当我表扬他时我从他的眼神中发现了他少有的害羞的表情,尽管如此,我看得出他是很高兴的。
同时我让他选择了一部他喜欢的动画片答应播放作为了对他努力表现的奖励,而且我让全班同学更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掌声。
这样之后,一整节课,他居然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认真听讲!这节课让我真的很感动!从这节课之后,我开始找机会表扬他,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进行肯定,在课堂上我也总是给他展示的机会,几次课下来,他已经完全改掉了他之前的坏毛病,并且是我的课堂上最认真听讲的学生,当我说让全班同学让他学习时,班级里的同学们更是情不自禁的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508a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1.png)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叙事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进行以探究为主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从而获得关于科学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开学不久,我们就迎来了第二次的科学课。
一直以来我都对科学课充满期待与憧憬,想着这次能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课前,我先检查了班级环境卫生情况。
当然,我也不例外地检查了每个同学手里的材料袋,确保他们都准备充分。
第一节课如期开始了。
“我看到了树上有一个蝉壳,它在脱壳,我想知道它脱了几次壳?”“可以用量角器来测量”,我继续说道。
这时全班的目光又集中在徐老师身上。
接着,只见她从黑板上拿起了一把量角器,放在地上,随后拿起粉笔,快速在纸上写了几下,便很神秘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工具——‘量角器’。
”说完,还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gPARAGRAPH3]接过话茬,指着地上的量角器说:“你们看,量角器的长度大约是四厘米。
”然后大声说道:“一位老师,要用三位数才能表示量角器的长度!”他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真有趣,以前从没听说过量角器可以用三位数表示!”我小声地说。
夏日的天气十分炎热,所以当他们一进入科学室,就迫不及待地去玩水了。
刚开始我们只在教室里摆弄水龙头,后来看他们乐此不疲,就让他们走出教室去楼梯间玩水。
这些男生一边嬉戏一边欢呼,连续玩了好几个来回,大家已经大汗淋漓了。
后来,他们终于搬来了一张桌子,围坐成一圈。
接着,王静怡举起了自己的玩具箱,打开了那个被水溅湿的水杯盖,果然里面又流出了一股清澈的水,原来是密封好的塑料瓶里灌了水。
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了一下游泳的基本常识,便让同学们都去玩水了。
谁知道他们玩水的热情比上课还要高涨。
很快,水池里便已经人满为患了。
我心想:别急,再等一会儿,说不定水更凉一些。
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往里走水温就越低,我心里顿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
后来我又带他们玩了“彩色沙子”、“吹泡泡”等活动,让他们学习运用平时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叙事故事科学案例(2篇)
![教育叙事故事科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0da0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a.png)
第1篇一、背景科学是培养小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体验。
本文以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为例,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科学探索之旅。
二、案例描述1. 实验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2. 实验目的: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实验材料:废旧磁铁、细线、铁钉、小木棒、红纸、剪刀、胶水等。
4. 实验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指南针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3)分发材料:教师将实验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
(4)操作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指南针的步骤,包括磁铁的选用、铁钉的固定、红纸的粘贴等。
(5)学生操作:各小组按照操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指南针。
(6)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指南针,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7)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反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引导,激发兴趣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指南针的原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分组合作,培养能力本次实验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实践操作,体验科学科学实验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指南针,了解了指南针的原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四、启示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科学。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bed1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e.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叙事
有一次,五年级的小明在科学课上学习了关于植物的知识。
老师告诉他们,植物通过根、茎、叶三部分来进行生长和吸收营养。
在回家的路上,小明突然发现路边有一颗小树苗。
他觉得很有趣,便停了下来仔细观察。
他看到树苗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中,让树苗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
树苗的茎很细而有力,支撑着树苗的生长并将水分和营养输送到树苗的其他部分。
小明还发现,树苗的叶子迎风摇曳,通过叶子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和蒸腾,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释放出来。
小明对这颗小树苗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开始照顾它。
他每天给树苗浇水,确保它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
他还为树苗提供了适当的阳光和空气,使它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苗慢慢地生长壮大起来。
在一次科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带来一些自己照顾的植物。
小明非常自豪地带来了他的小树苗。
他向全班同学展示了当初树苗只有一个小小的叶芽,现在已经长成了高高的小树苗。
同学们都对小明的成就感到非常惊讶和羡慕。
这次经历让小明更加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他明白了植物是如何通过根、茎、叶来吸收养分、存储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的。
小明发誓要继续照顾这颗小树苗,并帮助更多的植物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这次叙事,小明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明白了只有我们人类积极保护环境,才能让植物得到良好的生长和繁衍,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氧气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10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fbdb1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4c.png)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10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小学教育叙事五篇【篇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爱一个学生,不仅要关爱他,有了缺点、问题教师更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帮助他,关心他。
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我们班的某某,因为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养成了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考试成绩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
考试经常不及格,英语就考几分。
平时也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和别人发生矛盾了,本来是自己的错,可是他怎么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老师的教育也不听,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动不动那自杀来吓唬老师,面对这种情况。
我真觉得这样的学生难教育啊,就叫来了家长,家长虽然配合老师管教,可是开始他怎么都不听,最后他爸爸把他带回了家,说不让读书了,在家呆一段时间后,听说也经常和家里人发生矛盾,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见到了我开始也有点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有点认识到自己有错了,于是就开始说,老师我要和你去上学,你能接受我吗?我说只要你愿意改好,老师当然愿意了。
事后他很感激我,说要不是老师你,我就不能读书了,来到学校后,我也主动的接近他,发现问题,就用很和蔼的口气告诉他,让他改正,。
通过我的慢慢的说服教育,他对作业很认真并能及时地完成。
一旦我发现他的作业有错就及时地进行了辅导,他说老师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将来有考上好的学校,工作了,我一定报达你,如果这样,那我们以后永远是好朋友,又过了一段时间,班里的同学都说:“某某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作业认真完成,见到那个老师都很有礼貌”。
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
他的改变让我觉得搞教育并不是什么难事,看你可愿意付出,孩子总归是孩子,有可塑性,只要你付出爱,再坏的孩子都能改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苗育心育人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育案例分析《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知道了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繁殖”的多样性。
上完课后,我想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
作为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但是城市的孩子,大多没有这种生活体验,“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想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从老师的角度,我认为这不光光是一次种植向日葵与多肉的种植经历,同时也是一次“育苗育心育人”的学生实践活动。
“育苗”即这次活动表面的主题——学生亲手种植植物,体验播种、育苗、维护、收获的快乐。
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城镇户口,很少能接触到农业种植。
记得一次语文课讲《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一句“昼出耘田夜绩麻”,老师问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白天出去干活耕田,晚上搓麻将。
”这看起来是一个笑话,但是却反映出了现在学生脱离农村生活的现实,学生没有见过麻绳,只见过麻将,当然会认为是晚上搓麻。
这次种植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实践种植的机会。
学生是乐于参与种植的,他们希望看见自己种下的种子一天天成长,最
后开花结果,吃上自己种出的果实。
在育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向日葵与多肉的种植的种植知识,更能了解到不少种植物繁殖的有关的知识。
“育心”即在培养学生用爱心照顾自己种植植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与“恒心”。
养植物的爱心是学生们最突出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感情,但是在充满爱心的同时还能做够有“耐心”,有“恒心”却需要一点点培养的。
在开始种植培训时,我便告诫他们:植物的日常管理与记录需要你们的细心观察,如果不细心观察是发现不了植物的细微变化的;耐心也是你们应该具备的,种下的种子不是一两天就能发芽,小苗也不是一个星期就能开花结果,这就需要同学们耐心等待,揠苗助长会导致植物无法开花结果,甚至死亡;同样,植物的生长过程不是几天就能完成,需要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有“恒心”,坚持照顾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诚然,没有这些是无法让种下的小种子开花结果的,相信学生不管成功种出或中途夭折,都能有所体会。
孩子们在繁殖多肉植物的时候,他们手里捧着一片多肉植物的叶子,如获珍宝,看着他们那样小心翼翼的样子,既可笑又值得呵护。
他们小心的把叶子根部埋进土里,然后又小心的,把土培好。
刚开始,孩子们充满期待,经常去看看他们养的小肉肉。
但是过了几天之后,他们发现这片小小的叶子依然静静
的躺在土里,并没有什么变化,渐渐的他们失去了兴趣,不闻不问了。
过了一周左右,突然有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我的多肉植物长出了一点点小叶子!”有的孩子听到了,也连忙去看自己的多肉植物,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小肉肉长出来那么一点点不易被发现的小叶子。
这时候有的孩子也发现他们的向日葵也吐出了一点点小嫩芽.....这次活动才刚刚开始不久,我们的向日葵只是发出了嫩芽,我们的多肉植物也只是正处于成长阶段,并没有开花,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生活经验。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正满足了我们“育人”的要求吗?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当了一次自己种植植物的爸爸妈妈,感受到一份责任、体会到一次付出、享受到一次收获,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充分体现了“育人”的要求,让每一个参加活动孩子的人生路上多了一次美好的经历。
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育叙事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中第三单元中有关植物繁殖的一课. 刚刚上课时我问:“你知道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有几个学生不加思索的回答:“是了,不用种子也能繁殖。
”我又问:“你知道哪些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学生支支吾吾的一种植物也说不上来。
从和学生简短的对话中我发现:学生还是常常会不加思索地接受老师的问题。
对老师的问题仍然缺少质疑的勇气。
面对出现的状况我想:要想培养学生学会。
首先我们要学会用事实,有证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节课我又该做些什么呢?接着我又略带批评的说:“你看,你认可了老师的观点,又不能帮我找到证据。
你要是能帮我找一些证据我会感到很欣慰的。
”“我希望大家以后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习有自己的看法要学会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勇敢的质疑。
”导入时我和学生一起观察我自己养殖的多肉植物,目的是:一、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知道植物的繁殖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学会用叶、地下茎、根繁殖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体验到培育植物的乐趣。
二、让学生通过我的行动感受到我提出的观点是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依据作支撑的,而不是仅仅凭书上的课题就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经过这样一引导,学生开始提问了:“老师,植物不用种子繁殖,那用什么繁殖呢?”“用根繁殖行吗?”用茎繁殖行吗?”在探究《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时,让学生明白,不用种子繁殖,其实就是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来繁殖后代的。
为验证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植物营养繁殖用根繁殖、叶繁殖、茎繁殖。
接着我们师生互动,我出示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资料做出总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能用哪些方式繁殖,当学生做出总结之后,还要让学生以小小生物专家的身份介绍一种植物繁殖过程。
课后,我和学生一起见证利用“叶子繁殖”。
我们把多肉植物。
把这种繁殖法与用种子繁殖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勤钻研的良好习惯,日后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想:只要善于动手、动脑,勤钻研就会发明更美好的生活。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但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
作为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但是城区的孩子,大多没有这种生活体验,如果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纯粹的种植技巧指导课就失去了“科学课”的探究意义。
“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脑和实践
学科学”。
一、实践之前要动脑。
学生阅读资料在小组讨论时足足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总结。
让学生更多的发现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繁殖”的多样性。
让学生观察植物,从观察中又发现了问题。
要种植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着研究去种植。
学生这时又是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在动手之前老师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动脑机会,只有先动好脑了才能去动手。
所以本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要如何动手,为什么要动手都已心中有数,自然真正动起手来就手到擒来了。
二、实践之后更要动脑。
我们现在很多的科学课,要想让学生实践,离开教师的引领督促,学生就会半途而废,其实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安排的好还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关键是要能合理的安排。
因此本课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长串的问题: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好的充分的安排,考虑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了研究的半途而废。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的过程,也经历了动脑,动手,再
动脑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意识在脑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养。
学生日后脑中还有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念头,但他们都会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己设计,自己研究,自己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了。
这节课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在实践中渐渐懂得学会用事实,有证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