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建于2003年。

本专业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的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的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

3.具有方法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54. 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与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拥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为科学研究、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宽广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能力。

3、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并能撰写毕业论文摘要。

能较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臵及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研究生须补修)组成。

其中学位课程、补休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非学位课程由硕士研究生根据教学计划自选。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业务课二: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用于选拔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考试是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入学资格专业基础课考试,主要检测考生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考生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一)考生应具备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基本理念与目标,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实施语文教学。

(二)考生应具备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理解这门课程的价值和类型、体例与结构,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三)考生应具备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程序、方式等知识,尤其应注重体验和感悟、层次和角度、自主和探究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现代语文多媒体教学,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四)考生应具备语文教师素养、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实践。

(五)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分值及题型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题型结构及各题具体分值如下:1.名词解释题,共4个小题,每空5分,共20分;2.判断简答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教学设计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4.案例评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考试范围(一)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2.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3.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4.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5.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语文课程测试的方式方法,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著作类――1、[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3、[捷克]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4、[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法]卢梭著:《爱弥尔》,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德]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英]怀特海著:《教育目的》,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8、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ralphw.tyler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2110、[英]b.赫尔姆斯,m.麦克莱恩著:《比较课程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大威利姆斯:《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2、[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13、[日]佐藤正夫着,钟启泉译作:《教学论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瑞典]托斯顿〃胡森(torstenhusen)和纳维尔〃波斯特尔斯威特(t.nevillepostlethwaite)主编,江山野主编译:《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美]thomasl.good,jeree.brophy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作:《投影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存活―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8、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叶澜着:《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加 * 者为重点阅读书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Ralph W. 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3.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黄甫全,王嘉义.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15.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美]E.R.希尔加德,R.L.阿特金森,R.C.阿特金森.心理学导论(上、下)[M].周先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0.[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美]L.M.霍普夫. 世界宗教[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22.孙亚玲.课堂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

全日制语文教育硕士阅读书目一、教育学类1.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理解与教育》,金生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什么是教育》(邹进译),雅斯贝尔斯著,三联书店1991年版《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被压迫者教育学》[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史密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评价》[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人的教育》福禄贝尔(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和教师的谈话》,[苏]赞可夫(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教育的艺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瑞士]皮亚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教育学的建构》,陈桂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读书目录(教师教育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读书目录(教师教育方向)

硕士研究生读书目录(二)一、著作部分1.瞿葆奎主编:①《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②《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③《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④《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⑤《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994年版。

⑥其他相关教育学文集。

2.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杜威系列著作:《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布鲁纳著:《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大河内一男等著:《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胡森等主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唐莹著:《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左藤正夫:《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唐文中主编:《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7.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语文 学科教学阅读书目

语文  学科教学阅读书目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推荐)一、教育学、心理学类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策三著:《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5.[美]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语文教育类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李海林主编:《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8.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学术期刊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1990年至今.
2.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1978年至今.
3.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1978年至今.
4.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1990年至今
5.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1999年至今.
6. TESOL Quarterly,1967年至今
7. ELT Journal,1981年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