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兼比韵味长──析《卫风·氓》中比兴手法-word文档
兴中兼比韵味长──析《卫风·氓》中比兴手法
兴中兼比韵味长──析《卫风·氓》中比兴手法比、兴的艺术手法,是由《诗经》开创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即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即起兴,是借助他物作开端,以引出所咏的内容。
“他物”对于所咏之辞具有暗示、象征意义。
《卫风·氓》的第三、四章成功地运用了兴中兼比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
本诗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眼见鲜嫩的桑叶,对斑鸠提出不要贪食的劝告。
后面八句是由此引出的对女子“无与士耽”的劝告。
前面未落的“沃若”桑叶,新鲜润泽,与后面的闺中少女纯情美丽,两者之间既在诗意上相连,又隐含着一种比喻关系。
女主人公由桑葚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早年的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由桑葚诱人的美味想到了曾经令自己沉醉的爱情,由贪食桑葚的快乐斑鸠想到了过去恋爱中的自己。
这种兴中带比的写法,让读者容易意会到诗中主人公真切的情感体验──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的她曾被“氓”的英俊外表与甜言巧语所迷惑,沉迷于一时的“甜蜜”爱情之中,待到成婚之后“氓”才撕掉伪装,露出寡情绝义的真面目,可这时候,她已被深深地伤害了。
正因为如此,女主人公才触景伤怀,格外沉痛悲叹。
值得庆幸的是,女主人公是一位理智清醒而又自尊坚定的女性,她非但没有在情感婚姻的沉重打击中倒下去,反而勇敢地揭露表里不一、善于巧言伪装的爱情骗子的嘴脸,以此告诫年轻女子不要再步自己的后尘。
可以说,这里的“沃若”桑叶之景是缘情而设,女主人公的悠悠神思、抑郁沉痛之情是触景而生。
由自然之景而引发对情事的思索,这是兴的表现,显示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由目睹美景而悲情盈怀地想到自身的遭遇,前后事物巧妙地构成一种暗喻关系,这里该寄寓了女主人公多少难言的隐痛与酸楚的泪水啊。
本诗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兴中兼比。
“桑之落矣”是以桑葚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带走了曾经的青春,曾经亮丽可人的青春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
〖2021年整理〗赋比兴手法在《氓卫风》中的运用
赋比兴手法在《氓(卫风)》中的运用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
它是我国历代诗歌创作中传说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技巧。
它是由《诗经》开创的。
宋人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接表达某一事物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直陈的方法。
直截了当地铺陈、抒写、叙述,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分层次地说出来,给人以明确印象。
如《豳风·七月》,具体地、层次分明地、对比地叙写了奴隶们全年的农业劳动情况及生活惨状;也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腐化享乐生活及吸血鬼本质。
又如《周南》等篇,也都运用了敷陈其事的手法。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而所指之事常在言外”。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
它特别富于想象、联想、夸张。
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物,是比的手法的基本特色。
《诗经》中的优秀民歌,运用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的手法,是很常见而且很灵活圆熟的,如《魏风·硕鼠》,以大老鼠来比喻贪婪地敲剥人民劳动果实的奴隶主阶级,是作者对古代剥削统治阶级的辛辣讽刺和无情鞭挞,通过比喻表达了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憎恨。
古代的奴隶,面对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深陷苦难的罗网,不能畅抒胸臆,直刺丑类。
只有采取隐喻曲折的比喻手法,巧妙地、尖锐地讽刺剥削统制者,并发出久久埋藏在内心的怒火。
比的表现方法,充分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借彼一物,以引起此事,而其事常在下句”,“兴意虽阔而味长”。
可以说,兴是托物起兴。
借着鸟兽草木、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兴起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如《周南·关雎》,借雎鸠鸟的鸣春求偶、相依相恋,以兴起歌者对爱情的追求。
又如《秦风·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深秋景物,来兴起诗人寻找爱人时彷徨无主的心情。
《诗经》中,运用兴的手法多于比的手法。
古代劳动人民是在深刻地感受、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先生语)的。
浅析氓的比兴手法作文
浅析氓的比兴手法作文
听说《氓》这首诗了吗?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用了那种比兴
的手法,把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你知道吗?这首诗里把生活比作了江水,你说多贴切啊!江水
一直流,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总有那么多的事儿要忙,要面对。
但江水再急,也有它自己的节奏,就像我们,虽然忙,但也有自己
的步调。
还有啊,这首诗不只是比,还有兴呢!它描述的那些自然景色,真的让人心旷神怡。
你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就像是在告
诉我们,生活虽然忙碌,但也有它的美好。
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
去感受,就能找到那些小确幸。
总的来说,这首诗真的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
它告诉我,生活就像江水,有时候急,有时候缓,但总是向前流。
而我们,就
要像江水一样,勇往直前,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同时,也要学会欣
赏生活中的美好,找到那些让我们心动的小瞬间。
氓中的比兴句及其含义
氓中的比兴句及其含义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氓》这首诗,特别是它里的比兴句。
说到比兴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深奥,但其实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料,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就像咱们吃饭时加点盐,立马就提升了味道,不是吗?这首诗用的比兴句,就是在把平淡的情感升华,咱们今天就轻松地探讨一下这些句子背后的意思。
2. 比兴句的魅力2.1 比喻的艺术在《氓》中,诗人用比喻来表达情感,真是绝了。
比如,诗中提到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听上去就特别亲切。
说白了,就是我对你好,你也得对我好。
这种简单的道理,听了让人心里暖暖的。
就像你请朋友吃饭,他下次也请你,友谊就这样慢慢滋养起来。
生活中,大家互相关心,才能有真正的温暖。
2.2 兴的表现除了比喻,诗人还使用了“兴”的手法。
比如,开头提到的“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子可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月亮也有变化,人心何尝没有呢?这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和朋友一起赏月的日子,明月当空,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偶尔也会有些失落。
生活就像这轮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失,都是自然的事情。
3. 情感的深度3.1 感情的纠葛《氓》这首诗其实很伤感,诗人借助比兴句把这种复杂的感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有一句“既替余以蕙纱,纱长而衣短”,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失落的哀叹。
好比你期待一段关系,却发现这段感情并没有如你所愿,心里的失落感瞬间袭来。
这样的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有多少人曾经满怀期待,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呢?3.2 失望与希望不过,虽然诗中充满了失望,但也时常透出希望的光芒。
比如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对重逢的渴望。
这就像咱们生活中的种种情感,有时分离,有时相聚。
分开的时候心里难受,但却又期待未来能再见面。
就像是过年时的团圆,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心中有念,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4. 结语通过这些比兴句,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到极致,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就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经历各种情感的波折,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都是人生的调味品。
从《氓》谈起兴
《氓》中的比兴手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比兴的概念2.比兴的作用教学难点比兴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课时安排6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诗经》中已经有成熟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情与景的关系,那就比兴。
今天我们将通过分析《氓》中的比兴手法,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比兴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
二、目标任务1.比兴的概念2.结合《氓》中的比兴进行阐述3.比兴的艺术效果三、讲解过程(一)比兴的概念“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
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打字幕)比:类比,比喻,“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下面我们以《氓》为例谈一谈比兴手法(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配图)翻译:桑树叶子未落时,枝叶繁茂,一片嫩绿。
斑鸠鸟啊不要贪念这嫩绿的桑叶。
写桑树的嫩绿繁茂,比喻女子正直青春年华,也比喻她和青年的恋情正处在甜美时期。
斑鸠鸟贪食这鲜嫩的桑叶,迷恋这种味道。
用斑鸠鸟贪食桑葚比喻女子容易沉溺于爱情中,引出后文对女子不要沉溺在男子的爱情中的告诫。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的由嫩绿变得枯黄,憔悴任风吹落。
用桑树的变化比喻女子容颜逐渐衰老,也说明了女子与青年的感情由幸福转向痛苦。
由自然景物的变化引出后文女子婚姻感情的变化,激发读者想象,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国风·卫风·氓》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卫风·氓》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卫风·氓》原文先秦: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及注释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佩胜:比兴手法在《氓》中的运用(通用)
李佩胜:比兴手法在《氓》中的运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氓》第三章就是以传统的比兴开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自陷情网,这是比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女主人公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深切地感到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她向广大的姐妹们发出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兴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第四章首句仍以桑树作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第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
“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氓》艺术手法
诗经《氓》艺术手法《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诗经《氓》艺术手法,希望大家喜欢!《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
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
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氓》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
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
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
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
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
诗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
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
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
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
论文谈谈《卫风 氓》比兴手法的作用
谈谈《卫风氓》比兴手法的作用应城二中万杏媛褚峰松谈起《卫风. 氓》的比兴手法,读者们马上想起是那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黄而陨”的作用。
诚然这两段确实是这首诗的精彩部分,以桑的变化暗示女子的生活由幸福到不幸福的变化过程,又让女子在生活劳动中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比兴手法的运用让这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可感。
但女子的可爱处在于她刚烈与决绝的性格,谈到女子的刚烈决绝,后文中的两处比兴手法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了。
“淇水”的比兴丰富了女子的形象。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可以翻译成“淇水波涛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打湿了我的罗衫”,该处的比兴很值得回味。
“淇水”是女子与氓在爱情甜蜜时共同涉过的地方,他们曾在这里商量婚期,十八相送难舍难分,而今女子被无情抛弃,再到淇水,淇水如何不汤汤呢?泪水如何不滂沱?“汤汤”课本解释为“水茂盛”。
这汤汤的淇水是兴又是比,比喻女子此时此地面对淇水回忆往事满腔愤怒以及后悔莫及的痛苦,起伏动荡的心情,如淇水汤汤,起伏翻滚,激荡不平。
这样一来“渐车帷裳”就不仅仅是描写痛苦流涕的女子形象,而是借汤汤的淇水之波涛打湿车裳的动作,比兴女子遭抛弃后要发泄要报复的心理冲动。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起兴了下文女子要发泄要报复的心理冲动或者她已经这样做了,只是《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风没有这样描写罢了,但比兴手法却更丰富了卫国女子刚烈的性格。
还有一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比兴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可以翻译成“淇水虽宽也有岸,水沼虽阔总有边”这里的“岸”是水边的陆地,阻止水流肆意汪洋,限制水朝向某一个方向流逝。
“泮”是流水的底线,是水的尽头,因此“岸”与“泮”是比兴且与尽头,限制,底线有关,暗示多层含义。
其一,比喻男子的爱情持续不了多久。
为什么这么说呢?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的,男子感情不可能长长久久不变心。
“岸”与“泮”就是男子们爱情的尽头。
不然女子怎会劝说古今的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例谈《卫风·氓》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阅读指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叙事诗。
作者以一位弃妇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丈夫从相识、相恋、成婚到最后被遗弃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位真诚善良、理智果断的妇女形象。
作者在作品中主要使用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接下来,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赋“赋”即平铺直述,是在古典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卫风·氓》中,作者主要通过“赋”来描写和刻画人物形象。
《卫风·氓》主要讲述了一名女子的婚恋悲剧。
在作品的第一段,作者采用“赋”的手法对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主要写的是男子与女子相识,想要向女子求婚的情形。
“氓”带着满脸的笑意,装作来卖丝,其实并不是为了卖丝,而是借卖丝为由,趁机接近女子,想向她求婚。
根据这一段文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男子想要求娶女子的心情非常急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嬉皮笑脸、举止轻浮,不是良人。
此处的文字对两个人的婚恋悲剧作了暗示。
男子想要求娶女子,却并未托媒人上门求亲,而是自己出面,打着卖丝的幌子向女子表达爱慕之情,希望女子能够同意这桩亲事。
男子的举动无疑是十分大胆的,同时也显得有些草率和轻浮。
男子之所以急着向女子求婚,或许是因为真的喜欢她,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但就男子的表现而言,他对女子并不那么尊重。
此处的细节为女子后来被遗弃埋下了伏笔。
二、比“比”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比喻之外,还包括比拟、借代等。
作者在《卫风·氓》中适时使用了“比”的表现手法。
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作者以鲜绿且具有光泽感的桑叶来比喻女子年轻娇美的容颜。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在年轻时就如同树上的桑叶一般光彩照人,二人的情感如树上的桑叶一般深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与前一个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以枯萎飘零的桑叶来比喻女子衰老的容颜。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本文结合《诗经·卫风·氓》的内容,对其中采用的赋比兴手法详加分析,并阐释其对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所附原文在参考其它译注的基础上重新选注。
附原文及注释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3。
匪我愆期4,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5,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6。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9。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
1.氓(méng):民,指诗中的男子。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2.“匪来”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婚事。
匪:同“非”。
即:就。
谋:商量。
3.子:对男子尊称。
涉:渡过。
淇:卫国河名。
今河南淇河。
顿丘:卫国邑名,今河南浚县西。
4.愆(qiān):错过,延误。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5.将(qiāng):愿,请。
无:通“毋”,不要。
6.乘:登上。
垝(guǐ)垣(yuán):断墙,倒塌的墙。
垝:倒塌。
垣:墙壁。
复:返。
关:关卡,关门。
复关:这里指代经过关门的男子。
7.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她初时不见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8.载(zài):于是,又(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
9.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卦象,卜筮的结果。
咎(jiù):不吉利,灾祸。
咎言:凶辞。
10.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
这几句说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
于嗟鸠兮12,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3。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4。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5。
氓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说说〈氓〉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哎呀呀,咱今儿就来唠唠《氓》这首诗里赋比兴手法的那些事儿呀。
先说说赋吧,这赋呀,就是平铺直叙,实实在在地把事儿给说出来。
就像《氓》里讲那氓和女子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后来结婚过日子的过程,那可真是一五一十地在那摆着呢。
什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咱,这氓呀,笑嘻嘻地抱着布来换丝,可实际上呢,哪是来换丝呀,就是来打那女子的主意,想和人家好嘞。
然后接着又讲婚后咋咋辛苦啦,日子过得不如意啦,都是这么直愣愣地把经过给咱讲出来,让咱读着就好像亲眼瞅见了这一幕幕似的,可清楚啦。
再聊聊比哟,这比可有意思啦。
诗里把啥比作啥,那真叫一个巧妙。
就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吧,把女子年轻美貌的时候比作那桑树还没落叶,叶子又肥又嫩的样子。
哎哟喂,你想啊,那鲜嫩的桑叶,绿油油的,多有生机呀,可不就和女子年轻时候那水灵灵的模样差不多嘛。
然后又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一下子又把女子年老色衰比作桑树叶子枯黄掉落了。
这一对比呀,心里头就酸酸的,感觉时光就这么无情地把女子的美貌给带走了,和她那婚姻里的遭遇一联系起来,更是让人忍不住叹气呢。
还有那兴呀,兴就更妙啦。
它一般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就好比开头那“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它先说氓抱着布来换丝这事儿,其实呀,就是为了引出后面两人感情发展那档子事儿呢。
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说桑树叶子鲜嫩,接着就开始讲女子年轻时候的美好呀,爱情的甜蜜啦,就这么顺顺当当地带出来了。
兴就像是个小引子,把咱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去了,然后再慢慢给咱展开后面那些让人或喜或悲的故事呢。
《氓》这首诗里呀,赋比兴手法用得那叫一个溜,它们就这么相互配合着,把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完完整整、生动鲜活地摆在咱眼前啦。
咱读着呀,一会儿跟着女子高兴,一会儿又为她难过,就全靠这些手法把这故事讲得这么精彩嘞,真真是妙极啦!。
《氓》比兴手法分析
《氓》比兴手法分析教学过程1找出本诗中的比兴句子提示: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可以直接确定所有对事件的叙述都为赋,内容上要关注景物描写,看这些景物是否和叙事抒怀息息相关,非要不可。
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句子要留意,在文中显得突兀,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的景物描写更要特别留意。
此外,每章的开头如果是景物描写,一般都会是兴。
2明确A三四两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写桑叶鲜嫩,告戒斑鸠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与爱请形成对照,诗意相连。
第四章前两句写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此外,用桑叶由嫩绿到枯黄来喻人的逐渐衰老,人的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B试分析以下诗句1)淇水汤汤,渐车帏裳此句上句为“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一下由对生活的叙述转入对淇水的描写,十分突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这句诗具有兴的特点,汤汤淇水与“士贰其行”相对照,本身也含有隐喻,比喻感情的波澜。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课文解释商榷,课文解释为“反衬男子变化无常”,按照这样的解释,这一句可作为以下四句的起兴。
如果从比这个角度分析,他本身具备反喻(本体不具备喻体的特点),强喻(本体的特点在程度上超出喻体)的特点。
X例1.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重做。
(蒋子龙《祝你们幸福》)例2.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男子的行为不象淇水原隰有个限度,比它们还要反复无常。
此外,我们还可以为这句提供一种解释,即“女子认为自己的苦难生活应该有个尽头”,那么按照此种解释,兴的特点更为彰显,直接和“亦已焉哉”对应,比喻的特点也很明显。
3)找出关于淇水的三句诗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如果取我们提供的解释,那么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
《氓_》中的赋比兴
小试牛刀:
• 答案示例:
• ①河蚌选择了忍受沙粒摩擦的痛苦,因而形成 了宝贵的珍珠;矿石选择烈火焚身的冶炼,才 成为了有用的钢材;人生也只有选择生活的磨 砺,才经得住风雨的洗礼。 • ②是鱼儿就选择大海,因为只有大海才能放任 鱼儿遨游;是骏马就选择草原,因为只有草原 才能任骏马驰骋;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因为只 有蓝天才能任由雄鹰翱翔;作为万物之灵,我 们的人生更应有所选择。
温故知新:
《诗经》中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比”“兴”
认识赋比兴:
•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铺陈直 叙,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多的修饰。在 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 起用的。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相当 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 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 方法。“比”和“兴”常一起出现,在比拟他物 的同时引出下文内容。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比: 喻体 桑 其黄而陨 本体 女子 女子年长色衰
4、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兴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兴: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
本原因。 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1)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 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 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 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 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请您欣赏:
• (1)蒲公英放弃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插上翅 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雨滴放弃了天 空中游荡的自由,化做甘露亲吻万物,于是 百花嫣然,万物蓬勃。„„放弃,并不是不 作为,恰恰相反,有时只有适当的放弃才能 更好地作为。——放弃 • (2)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 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 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 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人生因宽容而异彩纷呈。 ——宽容
《氓》的手法分析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
宋代朱熹对比兴手法的解释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来讲,比就是《诗经.卫风.氓》中有采用比兴的手法。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诗经.卫风.氓》中有三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第三章和第四章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
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
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还有第六章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
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而整篇文章所运用的并不是只有比兴手法,例如开头一、二章,则是运用了“赋”的手法。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
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1. “那桑树啊,郁郁葱葱就像我们曾经的爱情!你看《卫风·氓》里不也用桑叶来比兴爱情的变化嘛,就像我的心从满是期待到渐渐失落。
”例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不就是我们热恋时的模样嘛。
2. “哎呀,那斑鸠啊,贪吃桑葚就像当初糊涂的我!《卫风·氓》里这斑鸠不就是个生动的例子呀,我怎么就没吸取教训呢!”
例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我咋就没管住自己的心呢。
3. “这生活啊,有时候就像那淇水,波涛起伏!《卫风·氓》里淇水的反复出现不也是一种暗示嘛,我的生活也是起起落落啊。
”
例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多像我经历的那些波折呀。
4. “你说爱情咋就不能像那磐石一样稳固呢!《卫风·氓》里提到的誓言就像风一样,一吹就没啦!”
例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可我的爱情却没有边界呀。
5. “那曾经的甜蜜啊,就像那开得灿烂的花,可如今呢!《卫风·氓》里不也有花开花落的寓意嘛。
”
例子:“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的感情也这样凋零了。
6. “我们的故事,难道不像那《卫风·氓》一样充满了波折,让人叹息!”例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我又做错了什么呢。
7. “感情这东西啊,真的说变就变,就像那卫风氓里描述的一样!”
例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可最后却成了这样。
我觉得《卫风·氓》用比兴手法真是太巧妙了,把那些复杂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呀,让我们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原创版)目录1.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的意义2.比兴句的定义和作用3.四个比兴句的具体解读4.比兴句在诗歌中的重要性正文在古代诗歌中,比兴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兴起,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韵味和深度。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欣赏诗歌的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比兴句的定义和作用。
比兴句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含蓄、蕴藉。
在诗歌中,比兴句常常用来表达爱情、友谊、人生哲理等主题,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
这四个比兴句分别是: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这句话出自《诗经·卫风·氓》,用桑叶的茂盛比喻氓的财富和地位。
在这里,桑叶的繁茂暗示着氓的权力和财富,而“未落”则表达了作者对氓未来的期许。
2.“于以歌之,歌曲谐尔。
”这句话同样出自《诗经·卫风·氓》,用歌声的和谐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睦。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歌声的赞美,表达了对夫妻间和睦相处的向往。
3.“彼其之子,维常之依。
”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击鼓》,用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来比喻人对家的依恋。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人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4.“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用燕子的飞翔来比喻诗人的离愁别绪。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燕子飞翔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哀伤。
通过以上四个比兴句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比兴句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美感,还使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更加深刻。
在古代诗歌中,比兴句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总之,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诗歌的新视角。
氓赋比兴手法及作用
氓赋比兴手法及作用中的赋比兴手法及作用是一首古老而动人的诗歌,它就像一部生活的小剧,把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讲得那叫一个精彩又心酸。
这里面用到的赋比兴手法呀,就像魔法一样,让整个故事活灵活现,充满了感染力。
咱先来说说赋。
赋啊,简单来说就是平铺直叙,把事情老老实实地讲出来。
在里,这种手法可太常见了。
你看啊,诗里从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到后来男子的变心,女子的哀怨,就像一个人在唠家常似的,一五一十地全给说了出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就像是一场回忆的开场,女子开始讲述这个男人当初那憨厚的样子,抱着布来换丝,可实际上哪是来换丝的呀,分明是来打自己主意的。
这多直白啊,就像把当时的场景直接搬到我们眼前一样。
这种平铺直叙的赋的手法,让我们很容易就进入到这个故事里去,感觉自己就像是女子的邻居,坐在一旁听她诉说着自己的往事。
要是没有这种赋的手法,这故事还能这么打动人吗?那可就难喽。
就好比你要给朋友讲一件事,你要是遮遮掩掩,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朋友听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的,根本没法体会你的心情。
里用赋,就是让我们能完完整整地了解这个爱情悲剧的全过程,能深刻地感受到女子的喜怒哀乐。
再来说说比。
比呀,就是比喻呗。
在里,这比喻用得可巧妙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你看,这把女子的年轻美貌比作桑叶的茂盛润泽,多形象啊。
年轻的时候,女子就像那鲜嫩的桑叶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用鸠鸟贪吃桑葚来比喻女子沉溺于爱情,哎呀,这简直绝了。
鸠鸟吃多了桑葚会醉,女子沉溺于爱情呢,最后也是受到了伤害。
这就像是一种警告,一种对年轻女孩的告诫。
这比喻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理解诗歌更深层次含义的大门。
要是把这些比喻去掉,就像一道菜里没放盐一样,平淡无味。
这诗的韵味、深意都得大打折扣。
你想啊,要是直接说女子年轻漂亮,后来因为爱情受伤,那多干巴巴的,哪有这种比喻来得生动又深刻呢?最后就是兴了。
《氓-》中的赋比兴共20页文档
谢谢!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氓-》中的赋比兴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中兼比韵味长──析《卫风·氓》中比兴手法比、兴的艺术手法,是由《诗经》开创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即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即起兴,是借助他物作开端,以引出所咏的内容。
“他物”对于所咏之辞具有暗示、象征意义。
《卫风·氓》的第三、四章成功地运用了兴中兼比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
本诗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眼见鲜嫩的桑叶,对斑鸠提出不要贪食的劝告。
后面八句是由此引出的对女子“无与士耽”的劝告。
前面未落的“沃若”桑叶,新鲜润泽,与后面的闺中少女纯情美丽,两者之间既在诗意上相连,又隐含着一种比喻关系。
女主人公由桑葚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早年的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由桑葚诱人的美味想到了曾经令自己沉醉的爱情,由贪食桑葚的快乐斑鸠想到了过去恋爱中的自己。
这种兴中带比的写法,让读者容易意会到诗中主人公真切的情感体验──青春美貌、纯情善良的她曾被“氓”的英俊外表与甜言巧语所迷惑,沉迷于一时的“甜蜜”爱情之中,待到成婚之后“氓”才撕掉伪装,露出寡情绝义的真面目,可这时候,她已被深深地伤害了。
正因为如此,女主人公才触景伤怀,格外沉痛悲叹。
值得庆幸的是,女主人公是一位理智清醒而又自尊坚
定的女性,她非但没有在情感婚姻的沉重打击中倒下去,反而勇敢地揭露表里不一、善于巧言伪装的爱情骗子的嘴脸,以此告诫年轻女子不要再步自己的后尘。
可以说,这里的“沃若”桑叶之景是缘情而设,女主人公的悠悠神思、抑郁沉痛之情是触景而生。
由自然之景而引发对情事的思索,这是兴的表现,显示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由目睹美景而悲情盈怀地想到自身的遭遇,前后事物巧妙地构成一种暗喻关系,这里该寄寓了女主人公多少难言的隐痛与酸楚的泪水啊。
本诗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兴中兼比。
“桑之落矣”是以桑葚的枯萎凋零暗喻似水流年带走了曾
经的青春,曾经亮丽可人的青春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
“其黄而陨”是以不再新鲜润泽的桑叶的结局暗喻饱受婚后贫困生活煎熬的女子面临着被无情遗弃的命运。
后面八句则是由这前面两句引发出来的对主人公遭弃始末的追叙。
驾车行走在被休回娘家的路上,耳闻辘辘的车轮声,眼见汤汤的淇水,女主人公禁不住心潮起伏,反思自己的被弃的前因后果。
自从嫁到夫家“三岁食贫”,她不可谓不勤劳持家,“女也不爽”,表明她并不过失,“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这是对负心男子的清醒认识,是对氓喜新厌旧丑行的愤怒控诉。
第三、四章中兴中兼比的诗句,由眼前的桑葚引出对情事的
叙写,分别由桑叶的嫩绿润泽兴起并暗喻女子早年甜蜜幸福的恋爱时光,由眼前桑叶的枯黄凋零兴起并暗喻婚后被冷落、遭遗弃的悲酸不幸。
这样能强烈地激发出读者的联想与情感共鸣,丰富了诗的意蕴,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