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

[作者简介]

王烈琴( 1968—) ,女,陕西凤翔人,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于培文( 1969—) ,女,江苏连云港人,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辅路。将汉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的通用语是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是共享语言资源的需要,也是实施语言权利的需要。加强国内汉语教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是经济发展、合作的需要,也是汉语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构建和实施多语种的外语教育政策是全球化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探讨兴趣。2014年以来,中国知网讨论有关“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的期刊文章不断增多,内容涉及语言铺路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语言状况、汉语教学的国际推广、地区交流中的文化冲突、语言

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文化认同等问题,但尚缺乏对“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据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通用语规划、汉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育政策等三个方面探讨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问题。

一、关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问题

多语环境的存在使得通用语成为人们进行彼此交流的必须品。通用语,亦称“共同语”,是指一个村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大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民族通用语、区域通用语、国际通用语等。拉丁语,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村落语言。罗马帝国时期,拉丁语是罗马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当时帝国核心地区的通用语。英语,最早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部落方言,后成为大不列颠岛上的国家通用语,现在则为世界通用语之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覆盖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和中东欧16国等在内的大约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达44亿,占世界人口的63%,语言和方言数目众多,语言状况极为复杂。“一带一路”沿线多语环境的存在,致使该区域通用语的规划势在必行。

任何社会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语言媒介,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交流语。201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一带一路”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划体系制定和完善,依靠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及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实现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的“五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总之,“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施与实现均需要语言服务的参与。

美国语言学家Ruiz把语言规划的价值取向划分为三种: 语言问题、语言权利和语言资源。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属于多语环境,故语言问题无处不在。语言属于基本人权,每个国家、民族、社团及公民都享有学习、使用和推广自己所喜欢语言的权利。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源,外语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这种投资会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语言属于“软实力”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语言资源是每一个国家、民族、群体和个体的语言权利。从这些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个国家都希望、也有权利把自己的官方语言推广为该地区的通用语。中国也不例外。

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种其他官方语言相比,汉语普

通话更具备成为该区域通用语的潜力和优势。第一,汉语使用人口最多,仅母语使用人数就超过10亿,其他任何官方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第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容忽视。国家的强大需要语言与其匹配,中国要走向世界,汉语首先要走向世界。第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需要中国的经济援助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越来越大,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交通建设、文化旅游繁荣等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3 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达9955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中国的经济援助,需要语言服务,更需要有中国的语言服务。第四,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同。这样,从语言生态来讲,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汉语能够削弱英语霸权对其他弱势语言的冲击,对保护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维护世界语言生态环境十分有利。第五,“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的倡议,将汉语发展为区域通用语是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化进程,同时有助于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威望的极大提升,实为一项

具有世界发展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二、增强语言意识,达成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共识

意识形态的英文为ideology,字面意思是关于思想、观念的学问。意识形态反映和维护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属于上层建筑,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其本质指向性外化为政治功能或文化功能,包括导向、辩护、教化、凝聚、塑造、解释、整合、批判、调控、预测等功能。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规划是构成语言政策的三大要素。语言实践指对语言库中的各种变体所作的习惯性选择模式。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语言、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语言规划就是对语言本身及其使用进行干预、规划或管理,从而影响、改变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是语言政策的思想基础,影响语言选择、语言使用与语言规划。有什么样的语言意识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政策,单语主义、双语主义和多语主义是较普遍的语言意识形态。

英语之所以从最初的一个部落方言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际语言,除了英国的殖民历史,英、美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球英语教育以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等因素外,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强烈的语言意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他性”、“自褒性”和“唯我独尊”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语言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