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亚地区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重要连接通道,也成为了中亚国家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关键地区。

在这一背景下,中亚国家纷纷加强对汉语教学和推广的重视,以应对与中国合作的需求。

中亚国家的汉语推广背景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与中国相邻。

这些国家对汉语教育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合作需求:中亚国家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重要通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增加。

中亚国家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方便与中国的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合作。

2.政府政策支持:中亚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汉语教育,将其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汉语教学的发展。

3.文化交流需求:中亚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

通过学习汉语,中亚国家的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促进中亚与中国的人文交流。

4.增强地区合作:中亚国家与中国在地区安全、反恐怖主义、毒品管控等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挑战。

学习汉语可以促进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地区间的稳定与发展。

汉语推广策略思考为了更好地推广汉语,中亚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举措:1.制定汉语教学计划:中亚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汉语教学计划,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

各国可以与中国的教育部门、高校和语言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设汉语教学项目,提供师资、教材和培训支持。

2.加强师资培训:中亚国家可以组织汉语教师培训班,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建设汉语教学资源库:中亚国家可以建设汉语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学视频、听说读写练习等教学资源。

这样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汉语考试和认证体系建设:中亚国家可以参考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建立自己的汉语考试和认证体系。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教育交流也成为了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理解“一带一路” 倡议的同时,如何创新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 倡议的意义出发,介绍教育交流合作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的构建。

一、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大倡议之一,通过建设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旨在打造“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助于加强各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体系的繁荣稳定,是对现有国际关系的有益补充。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教育交流合作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教育是各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教育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而且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了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民心相通”的目标。

二、基本情况当前,各国在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加强的合作是“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课程合作和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不同国家教育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学术交流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分享,有利于激发各国学术界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2.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教育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等。

通过人员培训,各国学校与机构将会互相分享和学习教育理念,把ensp;不同国家的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比较讨论,以寻求与自身文化优秀儿茶盘的融合。

3. 课程合作课程合作既促进了中外学校在核心课程体系、普及规模方面的高质合作,也有助于双方的学生建构双重文化和价值认同。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探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背景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国际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推广中国文化和促进国际友谊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加入到了对外汉语教育的行列中。

二、思政教育的意义思政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它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国家政策,增强他们的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

3.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行为规范。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塑造,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那么,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施呢?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1. 优化课程设置,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通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等问题。

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国家政策、国际事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华文教育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推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华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创新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华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打好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招揽有华文教育经验的教师,培养专业的华文教育师资,加强对华文教育的教学、研究和评估。

二、推广网络化的教育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教育将成为华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网络化的教育不仅能够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加快教育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因此,需要将网络化的教育纳入华文教育的发展规划中,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开展网络化的教学和学习。

三、加强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性合作框架,为华文教育走向全球提供了重要机遇。

因此,需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及华侨华人社团等的国际合作,促进华文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国际化的教育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四、加强華文教育國際考試华文教育国际考试是衡量学习华文程度的标准之一。

未來將在華文教育的国际化和走向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華文教育考試體系建設,擴大華文教育考試的覆蓋面,增強華文教育認證的力度,提高華文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五、加強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是現代華文教育的重要支撐。

需要加強對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增強華文教育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具體應用包括:建立華文教育大數據系統,利用互聯網和網絡技術,開展華文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六、加強文化自信和推廣華文教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因此需要加強對中華文化的研究和推廣。

一带一路促进中亚教育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促进中亚教育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促进中亚教育合作发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地区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经济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不断攀升,并且逐步向教育领域拓展。

本文将从中亚教育资源的现状、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中亚教育合作的发展。

一、中亚教育资源现状中亚地区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组成。

虽然这些国家都位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上,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教育资源也相对较少。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相对富裕,在教育资源方面也更加丰富。

然而,尽管中亚国家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这些国家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和合作。

例如,在语言教育方面,不同的中亚国家普遍使用不同的土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等语言。

这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空间。

二、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中亚国家的教育官员、学者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的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并且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例如,2018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资助了400名学生前往中国留学。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也在逐渐增加对中国留学生的招收。

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

例如,在Belt and Road国际教育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教育官员签署了多个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

通过这些谅解备忘录,这些国家可以互相合作发展教育、建立教育交流机制、共同举办培训和研修班等活动。

三、中亚教育合作带来的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怎样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在不断总结现有“中文+”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教学机制、语言教育及职业教育叠加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模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颇有体会。

本文就是我们探索与思考的初步成果。

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在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乃至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国际中文教育正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国际人才培养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怎样建立具有更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中文+专业”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是本文探索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对“中文+专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2018年,孙春兰副总理于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汉语+”这一概念,并提出孔子学院应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

由此,“汉语+”内涵建设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汉语+”内涵建设内容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接度非常高,其务实合作的要义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随着“汉语+”概念的提出以及各国不同行业对中文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40多个国家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高铁、经贸、法律、海关、航空等数十个领域。

开设课程包括空乘汉语、铁路汉语、医疗汉语、FAAP商务汉语、物流汉语、全球职业规划研究等特色汉语课程。

“中文+” 的培养观念已经逐步树立起来并深入人心。

“中文+”项目纳入不少孔院发展的快车道,从而在“中文+”教学的多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邵朝阳徐扬提要:中国语言教育目前面临着“一语独大”“质量参差”“弊端交织”的严峻现实,科学地规划语言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以人才为纽带,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契机,能够帮助语言教育规划往语言选择的多元化、语言教育的实用化、语言人才的精英化三个方向上发展。

针对语言教育规划具体实施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具体策略:破除“一语独大”格局,实现语言教育的多样化;采用社区语言教育新模式,提高语言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淀位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层次,挖掘和提升人的语言潜能和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教育规划多样化社区化目标化一问题:中国的语言战略与语言教育规划伴随着世界形式的日益变化,对于语言战略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制订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计划之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王建勤,2010)。

在此影响下,中国学者也从本国语情出发,重新审视了语言安全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将语言战略建构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高海洋,2014;黄德宽,2014;蔡永良,2011)。

何谓语言战略?简单说,语言战略就是对语言规划的宏观指导。

在中国,语言战略应具有政府主导性、统筹全局性、意义重大性和现实应用性等特征,提出和建立语言战略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民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健康发展。

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目标上,语言战略同经济战略并无不同。

然而,两者在理据上却呈现明显的差异。

语言战略的立论基础依赖于语言学的基本观念一一语言的社会属性,特别是语言能够在社会、文化、民族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永良,2011)。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语言战略也就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一体两面,相互作用。

语言战略作为一种宏观指导,需要有相配合的中观以及微观层次上的实现措施,而其实现途径就是开展语言规划、制定语言政策(蔡永良,2011)。

反过来看,在进行语言规划和制定语言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当具有战略意识。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倡议,旨在推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区域一体化。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也受到了影响。

在经济合作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促使中哈两国间的贸易活动和投资增加。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中转站,中国对其的投资不断增加,同时中哈之间的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和商人将会涌向哈萨克斯坦,需要与当地的人民进行交流和合作。

汉语作为中方的官方语言之一,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使用和传播机会。

在文化交流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也带来了更多的国际人员交流。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都得到了推进,汉语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交流语言之一,自然也会在哈萨克斯坦的教育机构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学生选择学习汉语,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为当地学习汉语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这些文化交流的活动都有助于推动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和普及。

汉语的传播对中哈两国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的合作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哈萨克斯坦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立场,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使用也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经济合作的推动、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政治外交的加强,都为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同时也需要克服相关的挑战,通过适当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汉语的传播和普及。

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汉语才能更好地在哈萨克斯坦传播,为两国的合作交流和友好关系做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对于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外语;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助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素。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对于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

懂外语、会交流的专业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懂专业、懂技术、会外语的“三通”人才却非常稀少,难以满足“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需求,这一问题的源头在哪里?答案是,语言课程教学体系落后于时代发展。

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普遍以语言技能课程为主的陈旧状态,很多大学英语课程只开设读写和听说课程,没有选修课或选修课单一、单调,形同虚设,语言课程与专业和市场结合的模拟实训和实践类课程较少,实务实操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普遍偏弱。

可见,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纯语言型大学外语培养模式已不能服务于经济全球化,更不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因此,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贸易、运输、基建、金融、电商、能源、旅游、法律、科技、文化等合作领域,培养“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外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外语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助推汉语“走出去”

“一带一路”助推汉语“走出去”

“一带一路”助推汉语“走出去”作者:王文艳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01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

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壮大。

要实现“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相应的语言服务必须跟进。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相应的政策协商、贸易往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无不需要语言的辅助,准确、恰当的汉语国际传播形式、渠道、内容、方式等将为经济互惠铺路搭桥。

同时,“一带一路”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新平台,不论是学习他国文化还是宣传中华文化,要想真正实现表情达意、民心相通,把握好本民族标准语言的载体作用非常重要。

创新汉语口语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第一层是现实意义,能够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多民族、多国家的情况,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汉语口语国际传播的难度。

与其说汉语口语跨文化传播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不如说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展示,是综合国力的诠释。

汉语口语国际传播不仅具有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了解的功能,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配合我国整体外交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汉语口语国际传播往往具有“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的功能。

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硬实力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公认,但软实力仍然较弱。

通过汉语口语国际传播,可以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减少冲突、削减“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可以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人文环境。

通过汉语口语国际传播,可以更准确地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互通,从而实现“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2021年第1期(总第120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 A 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No.1.2021General.No.120“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耿虎,马晨(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10)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使“中文+”教育日益兴起。

围绕“五通中文+”教育不仅全面展开,而且大有可为。

应重视“中文+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中文+实习/就业”保障措施、坚持“中文+”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探索“中文+”教育市场化道路,以推动“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更大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2丨)01-0117-08自2006年汉语国际推广开展以来,作为其主要支撑的汉语国际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进入国际 中文教育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到来,既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

其中,在既往 “汉语+”基础上做好“中文+”是今后国际中文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中文+”教育与“一带一路”紧 密相连,“一带一路”所昭示出的“中文+”教育的兴起背景、开展状况及加强措施等,对于总揽“中文+”教育 进程、进而建设好国际中文教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文+”教育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宄 尚不充分,其建设、发展问题尤需着力加以探讨。

一、“中文+”教育的兴起伴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的开展,在因应世界“汉语热”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一 需求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一方面立足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 路”的中国方案日益深入人心,中国语言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支撑和服务作用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作为 汉语国际教育龙头的孔子学院,如何不断满足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 已突出摆在了面前。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点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汉语言传播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就“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汉语言能够成为一种有特殊价值的沟通工具。

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语言文化中心,汉语在许多沿线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中,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语言。

因此,学习汉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就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促进了更多的中外交流。

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中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沿线国家的学生、工人和企业家都希望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和中国人进行交流。

因此,汉语言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得到了传导。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因此,这些国家的人们也更愿意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与中国人进行交流。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最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对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

而要想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学习汉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一带一路当中外语人才发挥的作用

一带一路当中外语人才发挥的作用

一带一路当中外语人才发挥的作用引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逐渐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推进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因此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探讨在“一带一路”中外语人才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经济交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外语人才在促进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熟练运用外语的人才成为企业与当地商家之间的重要桥梁。

外语人才能够用流利的外语进行商务谈判、撰写合同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提升了经济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二、推动文化融合“一带一路”带来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外语人才在这方面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他们熟练掌握多个语言,能够直接与各国人民进行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机会。

通过翻译、口译和文化解读,外语人才帮助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传承彼此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三、拓展教育合作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语人才在拓展教育合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能够协助进行跨国学校间的合作,搭建师生交流的桥梁。

外语人才还能够担任语言培训的教师,帮助当地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推动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

四、促进人才流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国家间的人员流动,外语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能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担任重要的中介角色。

通过他们,不同国家之间的专业人才能够更方便地跨国工作、学习和合作,共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加强国际交往外语人才的存在增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他们能够为中国政府和外交机构提供重要的翻译和口译服务,确保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沟通畅通无阻。

外语人才的工作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增加了政治互信和合作的机会。

结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外语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促进经济交流、推动文化融合、拓展教育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以及加强国际交往,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之一,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和影响也逐渐增强。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扩大国际合作。

在这一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包括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中哈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随着中哈两国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文活动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比如中哈两国文化节、中文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成为了哈萨克斯坦人学习和了解汉语的契机。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孔子学院,为哈萨克斯坦人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平台。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增强了哈萨克斯坦人对汉语的兴趣,也推动了汉语在当地的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为中哈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

汉语作为中国的国际语言,逐渐成为了国际交流的桥梁。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哈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汉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哈两国之间沟通的桥梁。

汉语也为哈萨克斯坦人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这也推动了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和推广。

随着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传播的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开始学习汉语,但是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复杂性,学习汉语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汉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也不足,影响了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和推广。

其次是文化对接的问题,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对于哈萨克斯坦人来说,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样重要。

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哈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哈两国之间文化的融合。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加强与欧亚大陆的联系和合作。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支持。


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促进,为汉语在该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商人开始学习汉语。

据统计,目前哈萨克斯坦已有许多汉语教育机构,并且中小学已经将中文作为选修课程。

此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积极支持汉语教育,为学习汉语的学生提供了学费减免和奖
学金等优惠政策。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互鉴,推动了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普及。

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兴趣也越来
越浓厚。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掀起了一股“学汉语”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汉语,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发展。

此外,两国之间的文艺交流和人才交
流等也为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对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相信在
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汉语在哈萨克斯坦的普及和推广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汉语教育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汉语教育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汉语教育发展研究作者:胡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摘要:汉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各国发展情况不一。

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汉语教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沿线各国掀起了“汉语热”,与此同时,汉语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师资不足,汉语教材没有针对性,各国汉语教育不成体系等等,我们要通过加强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策略一一应对,使得汉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铺路架桥。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教育;发展2013年我国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中国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是离不开语言来铺路的,由此可见,汉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汉语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这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各国民众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增长,甚至掀起了“汉语热”。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汉语传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汉语教育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系统。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4个国家[1],其中,东南亚地区是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且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占全世界华人华侨的80%以上,加之东南亚的汉语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因此东南亚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汉语教育体系。

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汉语教育都以全日制教育为主,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比如泰国有专门的华人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有专业系统的中文教育,大学也有汉语专业,即使是非华人学校也会开设中文课程,泰国几乎没有不开设汉语课的学校。

整个东南亚学习汉语人数达5000多万,有孔子学院(课堂)62所。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一、“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福祉,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开放的区域合作新机制。

在这一倡议的框架下,中亚国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而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自然成为了中亚国家学习和掌握的重点语言之一。

二、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亚国家对汉语的需求与日俱增。

中亚国家在汉语推广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中亚国家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汉语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缺;由于中亚国家人口结构、语言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中亚国家学习汉语的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学习起来相对较为困难。

由于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使得中亚国家学习汉语的难度较大。

事实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中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汉语推广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推广路径。

三、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策略与路径思考针对中亚国家汉语推广面临的现实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中亚国家可以加强与中国的语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政府的支持和赞助,引进中国的教学资源、教材等,提高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还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中学习、工作等渠道,为中亚国家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汉语的机会。

中亚国家可以加强对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汉语教学和学习方式,比如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高效。

中亚国家可以加强对汉语学习者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设置奖学金、举办汉语能力大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汉语,提高积极性。

还可以加大对汉语教学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汉语学习的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发布时间:2017-03-16 16:46:12来源:教育部分享到: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6年7月13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

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

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推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开设小语种课程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开设小语种课程为例

"一带一路 "背景下的语言服务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开设小语种课程为例摘要: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带动了沿路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沿线地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现实作用和实际效益。

但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速的发展使得语言不同、言语不通的问题日渐暴露,国家亟需双语型人才和小语种人才。

因此,为了确保“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培养小语种人才和双语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针对小语种方面的培养体系依旧存在漏洞,相关课程的开展和进行存在着框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高等院校应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遵行“育人”原则,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具专业能力的语言类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高等院校,小语种课程引言:交流的前提基础是语言,语言的互动是确保双方交流的先决条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沿线的国家多,语种多,这也就给语言服务带来了新的要求,给高校的小语种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

交流人才不仅要掌握多国语言,还要能够流畅地与他人交流,进而更好地为国家交流合作服务,以此来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经贸活动。

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地区,新的环境不仅为黑龙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同时带来了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黑龙江语言服务调查的重中之重。

以下,便通过黑龙江高校小语种教学课程展开分析,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展开研究。

一、高等院校小语种教学的现状在全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下,地球村理念的提出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渐密切,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

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语言的加持,语言是交流的载体,同样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提。

“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同样需要语言的加持,需要语言类人才和小语种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成为了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大背景下,思政教育也成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提升思政教育的途径。

我们需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影响。

作为中国积极推进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汉语教育的需求愈发增加,因为汉语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合作语言。

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期待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极大推动。

在这一大背景下,思政教育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思政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形象的展示。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思政教育不仅是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国际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和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友好使者。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思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丰富。

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解读和理论灌输上,没有充分结合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中国的国情特色,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和灵活。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课堂教学上,缺乏与国际学生互动和交流的多种形式,导致思政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再次是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和稳定。

在某些学校,由于思政教育不被重视,因此没有给予专业师资足够的支持,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作者简介]王烈琴( 1968—) ,女,陕西凤翔人,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于培文( 1969—) ,女,江苏连云港人,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辅路。

将汉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的通用语是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是共享语言资源的需要,也是实施语言权利的需要。

加强国内汉语教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是经济发展、合作的需要,也是汉语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实施多语种的外语教育政策是全球化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探讨兴趣。

2014年以来,中国知网讨论有关“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的期刊文章不断增多,内容涉及语言铺路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语言状况、汉语教学的国际推广、地区交流中的文化冲突、语言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文化认同等问题,但尚缺乏对“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

据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通用语规划、汉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育政策等三个方面探讨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问题。

一、关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问题多语环境的存在使得通用语成为人们进行彼此交流的必须品。

通用语,亦称“共同语”,是指一个村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大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民族通用语、区域通用语、国际通用语等。

拉丁语,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村落语言。

罗马帝国时期,拉丁语是罗马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当时帝国核心地区的通用语。

英语,最早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部落方言,后成为大不列颠岛上的国家通用语,现在则为世界通用语之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覆盖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和中东欧16国等在内的大约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达44亿,占世界人口的63%,语言和方言数目众多,语言状况极为复杂。

“一带一路”沿线多语环境的存在,致使该区域通用语的规划势在必行。

任何社会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语言媒介,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交流语。

201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划体系制定和完善,依靠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及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实现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的“五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施与实现均需要语言服务的参与。

美国语言学家Ruiz把语言规划的价值取向划分为三种: 语言问题、语言权利和语言资源。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属于多语环境,故语言问题无处不在。

语言属于基本人权,每个国家、民族、社团及公民都享有学习、使用和推广自己所喜欢语言的权利。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源,外语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这种投资会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

语言属于“软实力”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语言资源是每一个国家、民族、群体和个体的语言权利。

从这些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个国家都希望、也有权利把自己的官方语言推广为该地区的通用语。

中国也不例外。

与“一带一路”沿线50多种其他官方语言相比,汉语普通话更具备成为该区域通用语的潜力和优势。

第一,汉语使用人口最多,仅母语使用人数就超过10亿,其他任何官方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容忽视。

国家的强大需要语言与其匹配,中国要走向世界,汉语首先要走向世界。

第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需要中国的经济援助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越来越大,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交通建设、文化旅游繁荣等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 年,中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达9955亿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中国的经济援助,需要语言服务,更需要有中国的语言服务。

第四,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同。

这样,从语言生态来讲,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汉语能够削弱英语霸权对其他弱势语言的冲击,对保护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维护世界语言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第五,“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的倡议,将汉语发展为区域通用语是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化进程,同时有助于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威望的极大提升,实为一项具有世界发展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二、增强语言意识,达成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共识意识形态的英文为ideology,字面意思是关于思想、观念的学问。

意识形态反映和维护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属于上层建筑,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其本质指向性外化为政治功能或文化功能,包括导向、辩护、教化、凝聚、塑造、解释、整合、批判、调控、预测等功能。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实践、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规划是构成语言政策的三大要素。

语言实践指对语言库中的各种变体所作的习惯性选择模式。

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语言、语言使用和语言功能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

语言规划就是对语言本身及其使用进行干预、规划或管理,从而影响、改变语言实践。

语言意识形态是语言政策的思想基础,影响语言选择、语言使用与语言规划。

有什么样的语言意识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政策,单语主义、双语主义和多语主义是较普遍的语言意识形态。

英语之所以从最初的一个部落方言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际语言,除了英国的殖民历史,英、美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球英语教育以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等因素外,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强烈的语言意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排他性”、“自褒性”和“唯我独尊”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语言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英国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推行英语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传播英语。

在意识形态上,他们自褒自己的语言是上帝的语言,贬低印第安人的语言是“野蛮人的语言”,采取英语同化教育迫使数以百计的印第安语濒临灭绝,有效抵制和化解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其他白人语言的威胁,成功地在北美大陆上建起了一座“英语巴比伦塔”,奠定了美国单语主义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的基石。

罗伯特·菲利普森认为,英国海外扩张与宣传的目的就是支持英国外交政策,维护并加强英联邦和英帝国,促进本国贸易并保护海外投资,而实现这些目的的关键就是扩大英语的用途。

语言意识形态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汉语源远流长,母语使用人口全球数目最大,但主要在中国大陆上使用。

为什么中国的汉语没有英语那样被广泛使用,除了政治、经济和被殖民历史外,缺少强烈的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播意识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但未就语言意识、语言服务、语言政策及汉语国际化等问题发表专题讲话,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达成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共识: (1)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语言辅路; (2) 将汉语发展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通用语; (3) 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推广汉语应当成为今后语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4) 实行多语种外语教育政策是全球外语教育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然而,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共识不能慢慢等待国人的逐渐认知,更有必要作语言意识形态上的引导和培训。

提高国民的语言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术机构、大众传媒、各级学校以及国民个体等都应该成为宣传、强化国民语言意识形态的主体。

充分发挥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各级学校则可通过举办语言学习活动、学术讲座、课程设置等途径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敏感度,帮助形成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语言意识形态: 学习、推广使用和传播汉语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

没有强烈的民族语言保护和发展意识,便谈不上正确认识和处理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将成为一种低效、甚至无效投资,语言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则无法实现。

三、面向“一带一路”发展的汉语教育政策构想维护和推广本国强势语,是世界发达国家一贯的语言政策。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推广汉语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交往与合作发展的通用语,制定与时俱进的汉语教育政策,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重视国内普通话普及和汉语语言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形成了一种“重外语而轻汉语”的不正常现象,社会各界对外语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远远超过了母语教育。

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自上自下的语言教育政策改革措施,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汉语语言文化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通话学习与考核必不可少; 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加强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学习。

目前,中国高校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汉语语言文学课程并未受到重视,学生的母语语言文学水平几乎停留在高考阶段。

为此,政府应当制定、出台有效的语言教育政策,各级学校按照上级的教育政策,改革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重视汉语语言文学的学习,加强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与考核,严把中考、高考及普通话考试关。

通过考试制度、用人政策的改革,从而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全社会的语言意识、母语保护意识和公民的汉语语言能力。

第二,高校要对高考学生及大学毕业生的双语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以前,只要高考总成绩达标,一般就会被顺利录取。

但我们发现,有些进入大学的新生或大学毕业生的母语、外语水平都很不理想。

试想,一个大学生的母语水平都很差,其外语水平能有多高? 一个大学生毕业的语言能力都有问题,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能有多强? 不管今后从事语言教育,还是从事笔译、口译、导游、科研等工作,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双语能力都非常重要,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考核,严格把关。

第三,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有66年的历史。

截至2007年,海外孔子学院已发展到210所,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