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极性判定
三极管极性判断
![三极管极性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01087cc09ec3d5bbfd0a7411.png)
(1) 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2) 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来说基本上适用。
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
PN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
所以,若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万用表的R×1k 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如何检测好坏:1,判断集电极-发射极之间漏电,您找到集电极和发射极后,您若直接用万用表测这二支引脚,无论极性如何对换,均呈高阻值。
如下图(b)所示。
一只良好的普通硅三级管发射级与集电级万用表指针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若发现阻值变小,说明这只管子性能已不好了。
判断发射级与集电极漏电用万用表10K档位。
2,判断集电极与基极和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漏电,用10K挡红棒(-)搭在基极引脚上,黑棒依次搭在集电极和发射极引脚上,阻值应为无穷大,万用表指针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若发现表针走动哪怕有一点走动,说明这只三极管性能已不好了。
三极管极性判断
![三极管极性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147da327bcd126fff7050bf2.png)
三级管判断
正常的NPN结构三极管的基极(B)对集电极(C)、发射极(E)的正向电阻是430Ω-680Ω(根据型号的不同,放大倍数的差异,这个值有所不同)反向电阻无穷大;正常的PNP 结构的三极管的基极(B)对集电极(C)、发射极(E)的反向电阻是430Ω-680Ω,正向电阻无穷大。
集电极C对发射极E在不加偏流的情况下,电阻为无穷大。
基极对集电极的测试电阻约等于基极对发射极的测试电阻,通常情况下,基极对集电极的测试电阻要比基极对发射极的测试电阻小5-100Ω左右(大功率管比较明显),如果超出这个值,这个元件的性能已经变坏,请不要再使用。
如果误使用于电路中可能会导致整个或部分电路的工作点变坏,这个元件也可能不久就会损坏,大功率电路和高频电路对这种劣质元件反应比较明显。
尽管封装结构不同,但与同参数的其它型号的管子功能和性能是一样的,不同的封装结构只是应用于电路设计中特定的使用场合的需要。
在我们常用的万用表中,测试三极管的脚位排列图:
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将黑表笔接在假设基极上,再将红表笔依次接到其余两个电极上,若两次测得的电阻都大(约几K到几十K),或者都小(几百至几K),对换表笔重复上述测量,若测得两个阻值相反(都很小或都很大),则可确定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否则另假设一极为“基极”,重复上述测试,以确定基极.
当基极确定后,将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笔接其它两极若测得电阻值都很少,则该三极管为NPN,反之为PNP.
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NPN为例:
用黑表笔(+)接基极b,用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级,阻值较小的就是集电极c(通常情况下,基极对集电极的测试电阻要比基极对发射极的测试电阻小5-100Ω左右)。
三极管的极性及类型判断
![三极管的极性及类型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1e47d3ca05087632311212f1.png)
三、判断三极管极类型
如果已知某个三极管的基极,可以用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分别碰另外两个极,如果测得的电阻都大,则该三极管是NPN型三极管,如果测得的电阻都较小,则该三极管是PNP型三极管。
四、如何用数字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极性,类型及好坏
判别方法:将数字万用表拨至二极管测量档,红表笔接被测管任一引脚,黑表笔分别触碰另两引脚,如果,两次触碰显示的电压降不同,则说明红表笔接的是NPN型管b极,电压降较大对应的黑表笔接e极,电压降较小对应的黑表笔接c极。同理,若用黑表笔接被测管任一引脚,红表笔分别触碰另两引脚,如果有两次电压降大小不同,则表明黑表笔接的是PNP管b极,电压降较大对应的红表笔接e极,电压降较小对应的红表笔接c极。
一、判断三极管基极
对于NPN型三极管,用黑表笔接某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电极,若测量结果阻值都较小,交换表笔后测量结果阻值都较大,则可断定第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电极为基极;如果测量结果阻值一大一小,相差很大,则第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不是基极,应更换其他电极重测。
二、判断三极管发射极e和集电极c
三极管基极确定后,通过交换表笔两次测量e、c极间的电阻,如果两次测量的结果应不相等,则其中型三极管,方法与NPN管类似,只是红、黑表笔的作用相反。
在测量e、c极间电阻时要注意,由于三极管的V(BR)CEO很小,很容易将发射结击穿。
如何利用万用表区分三极管的极性和管脚
![如何利用万用表区分三极管的极性和管脚](https://img.taocdn.com/s3/m/23dbf481e53a580216fcfec2.png)
如何利用万用表区分三极管的极性和管脚1. 用万用表分辨三极管极性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可以分辨是NPN型还是PNP型三极管,具体方法是:万用表Rx1k挡,用黑表棒按一根引脚,红表棒分别接另两根引脚,如图1所示是接线示意图。
测量两个电阻值真1R1,1R2。
黑表棒换一根引脚,红表棒接另两根引脚,测量两个电阻值2R1,2R2;黑表棒接第三根引脚,红表棒接另两引脚,测量两个电阻值3R1,3R2.将测量的三组电阻值进行比较,当某一组中的两个电阻值基本相等时,黑表棒所接的引脚为该三极管基极。
如果该组两个阻值为三组中的最小值,说明是NPN型三极管;如果该组两个阻值为最大值,说明是PNP三极管。
图1 分辨三极管极性接线示意图2.检测原理如图2所示是NPN型三极管.它有两正极相连的PN结,当黑表棒接基极、红表棒分别接另两个引脚后,因为表内电池的正极与黑表棒相连,这样给集电结和发射结加正向偏置电压,所以测量电阻值基本相等.而且为最小值,其他两种检测状态下均不可能有两个相等且为最小的阳值,这样可以确定是NPN型三极管。
图2 三极管极性检测原理示意图如图2(b)所示是PNP型三极管.两个PN结负极相连,黑表棒接基极、红表棒分别接其他两个引脚后,表内电压给两个PN加反向偏置电压,两个PN反向电阻大小一样,这样可以确定三极管是PNP型.3.1分辨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方法前面分辨NPN型还是PNP型三极管时已经确定基极,如图3所示是分辨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时接线示意图。
红、黑表棒任意接基极之外的另两根引脚,然后用嘴唇去同时接触黑表棒和基极.图中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阻R是嘴唇接触时的人体电阻。
如果表针向右偏转一个角度(阻值在减小许多),说明黑表棒所接引脚为集电极,另一个为发射极。
如果嘴唇接触时表针没有偏转,将红.黑表棒互换一次接线,再用同样方法测量一次,只要三极管是好的,必有衷针偏转现象,可以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图 3 分辨NPN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接线示意图4.分辨PNP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方法如图4 所示是分辨PNP型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接线示意图,用嘴唇取接触基极和红表棒(不是黑表棒),如表针向右偏转说明红表棒所接为集电极,另一个为发射极。
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管脚极性
![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管脚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6131f0915f804d2a16c179.png)
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的管脚极性以S9013的三极管,假设不知它是PNP管还是NPN管。
图1三极管我们知道三极管的内部就像二个二极管组合而成的。
其形式就像下图。
中间的是基极(B 极)。
图2三极管的内部形式首先我们要先找到基极并判断是PNP还是NPN管。
看上图可知,对于PNP管的基极是二个负极的共同点,NPN管的基极是二个正极的共同点。
这时我们可以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去测基极,看图3。
对于PNP管,当黑表笔(连表内电池负极)在基极上,红表笔去测另两个极时一般为相差不大的较小读数(一般0.5-0.8),如表笔反过来接则为一个较大的读数(一般为1)。
对于NPN管,当红表笔(连表内电池正极)连在基极上。
从图4可以得知,手头上的S9013为NPN管,中间的管脚为基极。
图3万用表的二极管测量档图4判断S9013的B极和管型找到基极和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管子后,就可以来判断发射极和集电极了。
如果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到了这个步可能就要用到两只手了,甚至有朋友会用到嘴舌,可以说是蛮麻烦的。
而利用数字表的三极管hFE档(hFE 测量三极管直流放大倍数)去测就方便多了,当然你也可以省去上面的步骤直接用hFE去测出三极管的管脚极性,我自己则认为还是加上上面的步骤方便准确一些。
表打到hFE档上,S9013插到NPN的小孔上,B极对上面的B字母。
读数,再把它的另二脚反转,再读数。
读数较大的那次极性就对上表上所标的字母,这时就对着字母去认S9013的C,E极。
学会了,其它的三极管也就一样这样做了,方便快速。
图5万用表上的hFE档图6判断C,E极图7判断C,E极常用三极管类型9012是PNP型三极管,9013是NPN型三极管。
9013不能代替9012使用的。
但是可用9015代替9012。
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用8550代替9012。
9011:NPN9012:PNP9013:NPN9014:NPN9015:PNP8550:PNP8050:NPN如需严格的参数资料,请查半导体手册。
用机械万用表判断半导体三极管的极性和类型
![用机械万用表判断半导体三极管的极性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69bf28cdaef5ef7ba0d3c82.png)
用机械万用表判断半导体三极管的极性和
类型
用万用表判断半导体三极管的极性和类型(用指针式万用表)
1.先选量程:R﹡100或R﹡1K档位。
2.判别半导体三极管基极:
用万用表黑表笔固定三极管的某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接半导体三极管另外两各电极,观察指针偏转,若两次的测量阻值都大或是都小,则改脚所接就是基极(两次阻值都小的为NPN型管,两次阻值都大的为PNP型管),若两次测量阻值一大一小,则用黑笔重新固定半导体三极管一个引脚极继续测量,直到找到基极。
3.判别半导体三极管的c极和e极:
确定基极后,对于NPN管,用万用表两表笔接三极管另外两极,交替测量两次,若两次测量的结果不相等,则其中测得阻值较小得一次黑笔接的是e极,红笔接得是c极(若是PNP型管则黑红表笔所接得电极相反)。
4.判别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
如果已知某个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可以用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分别测量其另外两个电极引脚,如果测得的电阻
值很大,则该三极管是NPN型半导体三极管,如果测量的电阻值都很小,则该三极管是PNP型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知识及极性判别方法
![三极管知识及极性判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08f4ede009581b6bd9eb52.png)
三极管知识及极性判别方法三极管知识及极性判别方法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
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
发射极箭头向外。
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
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型。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和管脚识别常用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两大类,引脚的排列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底视图位置放置,使三个引脚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从左向右依次为e b c;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 b c。
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晶体三极管有许多种,管脚的排列不尽相同,在使用中不确定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必须进行测量确定各管脚正确的位置,或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明确三极管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资料。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
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
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三极管PNP和NPN的判断
![三极管PNP和NPN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c9725bd133d4b14e852468f8.png)
三极管的测量1、三极管管脚极性的识别多数小功率三极管的管脚是等腰三角形排列,其顶点是基极,左边是发射极,右边是集电极。
有的是从管底看,由管帽突出处顺时针排列为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有的管型用管帽色点或者管脚塑料护套颜色来标明极性的,红色为集电极,绿色为发射极,白色是基极。
有的管型管脚是一字形排列,用集电极管脚较短,或者集电极与其它极距离最远来区别电极,中间是基极,另一个脚是发射极。
大功率管一般直接用外壳做集电极引出端。
有的在较高频率工作的三极管,为了屏蔽高频电磁干扰,管壳用一支脚引出,以准备接地或者接零,符合为d,从管底看,由管壳边凸出处顺时针依次是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管壳引线。
大部分国产硅酮塑封三极管,从正对截角或剖去平面的方向看,从左到右依次是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超小型三极管将截角的管脚焊片定为发射极,对面是脚是基极,垂直的第三个脚是集电极。
另外一种半球形超小型三极管,将球面朝上,从左到右,依次是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2、三极管用万用表测量管脚极性/用万用表R×100或者R×1K档分别测量各管脚间电阻,必有一只脚对其它两脚电阻值相似,那么这只脚是基极,如果红表笔(正表笔)接基极,测得与其它两脚电阻都小,那么这只管子是PNP管。
如果测得电阻很大,那么这个管子是NPN 管。
找到基极后,分别测基极对其余两脚的正向电阻,其中阻值稍小的那个是集电极,另外一个是发射极,这是因为集电结较大,正偏导通电流也较大,所以电阻稍小一点。
3、三极管好坏大致判断利用三极管内PN结的单向导电性,检查各极间PN结的正反向电阻,如果相差较大说明管子是好的,如果正反向电阻都大,说明管子内部有断路或者PN结性能不好。
如果正反向电阻都小,说明管子极间短路或者击穿了。
三极管的极性判别
![三极管的极性判别](https://img.taocdn.com/s3/m/7f7b7313227916888486d7a9.png)
NPN型 PN结,定管型
红表笔接基极,则该三极管为PNP型。 黑表笔接基极,则该三极管为NPN型;
小结
1、直观法 2、万用表检测法
------判别基极和管型 三颠倒,找基极; PN结,定管型。
活动
1、用万用表测量工作表中的三极管, 判断其基极和管型。
2、思考如何利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 的发射极和集电极?
5、贴片三极管
• 下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 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 如图所示。
有些三极管管脚 排列不符合常用
规则?
万 用 表 检 测 法
小 组 讨 论
三极管可以等效成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
测二极管正向 电阻时,P区 接的是万用表 的( ?)极,接的 是万用表的 ( ?)表笔。
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
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 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 工作表中。然后分析工作表中测得数据。
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 的阻值均较小 ,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 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基极
基极
三颠倒,找基极
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
元件名称 9012 9013 8550 8050 TIP41
数量 1 1 1 1 1
直观法---从封装及外型上识别
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 • 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
用TO-92封装,如右图所示 为9013三极管。
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 从左至右依次为E、B、C
2、中功率三极管
• 如右图所示为NPN型 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 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 号,从左至右引脚顺序 依次为B、C、E,中功 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https://img.taocdn.com/s3/m/8e0208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2.png)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它有三个极,包括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在电子电路中,正确检测和判断三极管的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极性的连接会导致不同的工作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
1.外观检测法外观检测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器件的外观来初步判断其极性。
一般来说,三极管的封装有标有标志的一侧,比如有一个凸点或一个凹槽。
在这种情况下,凸点或凹槽一般对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
通过对封装的观察,可以初步确定三极管的极性。
2.万用表法万用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
利用万用表可以检测三极管的极性。
首先,将万用表的旋钮拨到电阻档位,然后将红表笔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黑表笔连接到集电极,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应该显示一个较大的电阻值。
接着,将黑表笔连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应该显示一个较小的电阻值。
最后,将黑表笔连接到基极,红表笔连接到发射极,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应该显示一个非常小的电阻值。
通过对电阻的测量,可以初步判断三极管的极性。
3.钳形表法钳形表是一种专用的电子测试工具,既可以测量电流和电压,也可以检测三极管的极性。
用钳形表检测三极管需要将钳形表夹在三极管的引线上,然后读取钳形表上的数值和符号。
当钳形表读数为正时,表示引线从基极流向发射极,从而可以判断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对应关系。
如果钳形表读数为负,则表示引线从基极流向集电极。
4.对比法利用对比法也可以判断三极管的极性。
对比法是指将待检测的三极管与已知极性的三极管进行比较。
首先,将待检测的三极管与已知极性的三极管封装一致地放在同样的位置上。
接着,通过测量两个三极管的电压和电流,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就可以初步判断待检测三极管的极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谨慎操作,以防止对三极管产生损坏。
常用三极管极性判断
![常用三极管极性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d9d6ff777fd5360cba1adb7b.png)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常用三极管:NPN: A42、9014、9018、9013、8050、5551PNP: 9012、9015、8550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PNP8550管脚: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判断三极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经典口诀
![判断三极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经典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fce85c04028915f804dc2f3.png)
判断三极管类型及引脚极性的判别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晶体三极管极性和类型的判别
![晶体三极管极性和类型的判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1b258ee53a580216fcfe13.png)
NPN、手指、C-------黑,简称P黑(PK)
三、 定c
若已确定类型PNP和基极B,可用“顺箭头,动手指”的 方法确定集电极C。 ( 2 )对于 PNP 型三极管,用万用表 红笔 手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黑、红笔颠倒测量三极管另两极, 并用手指短接基极和红笔(手指起到 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 ,两次测量中 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大(电阻小)的, 黑笔 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笔→e极 →b极(出)→c极→红笔,电流流向正 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 (“顺箭头”),此时红笔所接的一 定是集电极c。
假定一极为基极,用黑笔接假定基极,红 笔分别接另外两极,①若测量结果阻值一大一 小,假定不成立;②若测量结果阻值都大(或 都小),假定可能成立;③交换表笔(用红笔接 假定基极,黑笔分别接另外两极)后测量结果阻 值都小(或都大),假定基极成立。
二、 定管型
当基极b确定后,黑笔接基极,红笔接其 他两极中的一极,若测得电阻值很小,则为 NPN型,如测得电阻值非常大,则为PNP型。
三、 定c
若已确定类型NPN和基极B,可用“顺箭头,动手指”的 方法确定集电极C。 (1)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表 黑笔 手指
的黑、红笔颠倒测量三极管另两极, 并用手指短接基极和黑笔(手指起到 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两次测量中 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大(电阻小)的, 红笔 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笔→c极 →b极(入)→e极→红笔,电流流向正 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 (“顺箭头”),此时黑笔所接的一 定是集电极c。
PNP 、手指、C-------红,简称N红
晶体三极管极性和类型的判别
由于三极管的基本结构是两个背靠背的 PN结,根据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可用万用表 的电阻档(R×100或R×1k挡)来判别三极管 的极性(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或类型 (NPN型和PNP型)。 被测三极管的类型和极性都未知,测试的 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三极管之PNP与NPN详解及如何用万用表判断基极
![三极管之PNP与NPN详解及如何用万用表判断基极](https://img.taocdn.com/s3/m/cb95aed35022aaea998f0f31.png)
三极管之——PNP与NPN一.PNP与NPN 晶体管的检测方法NPN和PNP主要就是电流方向和电压正负不同,说得“专业”一点,就是“极性”问题。
方法一:鉴别基极B将数字万用表拨至二极管档,红表笔固定任接某个引脚,用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如果两次显示值均小于1V或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红表笔所接的引脚就是基极B。
如果在两次测试中,一次显示值小于1V,另一次显示溢出符号“1”,表明红表笔接的引脚不是基极B,此时应改换其他引脚重新测量,直到找出基极B为止。
区分NPN管与PNP管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
按上述操作确认基极B之后,将红表笔接基极B,用黑表笔先后接触其他两个引脚。
如果都显示0.500~0.800V,则被测管属于NPN型;若两次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表明被测管属于PNP管。
方法二: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当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如9013,9014,9018。
小注: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这时读数的单位是mV。
例如,用该档检测2AP3型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显示为“352”,即表示352mV或0.352V(此管为锗管)。
用该档检测IN4007型二极管时,正向显示为“509”,即表示正向压降为509mV或0.509V(此管为硅管)。
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还可以用来检测电路是否短路。
二、常见三极管之——9013 、90129013三极管9013是一种NPN型硅小功率的三极管它是非常常见的晶体三极管,在收音机以及各种放大电路中经常看到它,应用范围很广,它是NPN型小功率三极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13三极管
9013是一种NPN型小功率三极管。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
三极管的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s9013 NPN三极管主要用途:作为音频放大和收音机1W推挽输出以及开关等。
中文名
9013三极管
外文名
9013 triode
作用
电流放大
应用
收音机的1W推挽输出,音频放大
材料
硅
类型
NPN型
目录
.1型号对比
.2引脚参数
型号对比
s9014,s9013,s9015,s9012,s9018系列的晶体小功率三极管,把显示文字平面朝自己,从左向右依次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 b c,s8050,8550,C2078 也是和这个一样的。
用下面这个引脚图(管脚图)表示:
三极管引脚图e b c
当前,国内各种晶体三极管有很多种,管脚的排列也不相同,在使用中不确定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必须进行测量确定各管脚正确的位置(下面有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三个极的方法),或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明确三极管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资料。
非9014,9013系列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
(a) 判定基极。
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
反向电阻值。
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
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
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如9013,9014,9018。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
(以PNP型三极管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
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
D 不拆卸三极管判断其好坏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管子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如是象9013 ,9014一样NPN的用万用表检测他们的引脚,黑表笔接一个极,用红笔分别接其它两极,两个极都有5K阻值时,黑表笔所接就是B极。
这时用黑红两表笔分别接其它两极,用舌尖同时添(其实也可以先用舌头添湿一下手指然后用手指去摸,反正都不卫生)黑表笔所接那个极和B极,表指示阻值小的那个黑表所接就是C极。
(以上所说为用指针表所测,数字表为红笔数字万用表内部的正负级是和指正表相反的。
)
引脚参数
参数:结构NPN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25V
集电极-基极电压45V
发射极-基极电压5V
集电极电流Ic Max 0.5A
耗散功率0.625W
工作温度-55℃ ~ +150℃
特征频率150MHz
放大倍数D64-91 E78-122 F96-135 G122-166 H144-220 I190-300
主要用途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