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料机械手结构 控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2.通用机械手
对于通用型的机械手臂,它的程序可以进行变量,而且动作也极其灵敏,机械手臂 也活动灵活,还是采用的单独的控制系统。对于这样的机械手臂,它的优点十分的明显, 不但精度十分的高,适用一般所用的类型,而且它的工作范围也极其的广,像这样的机 械手臂,它比较适用于那些生产加工时总来回变换不同工件的生产企业,而且加工的 量也是很小的那种。
(1)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而对人不利的一些因素在它身上都可以忽略, 这也就使得该机械手臂有更好的发挥场所,不局限于一些人为的因素。
(2)该机械手经久耐用,坚固耐用,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工作,可以免去人力而换 成机械手臂去代替操作,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的作用。
2.记忆再现型工业机械手
对于这种具有具有存储记忆功能的机械手臂,他是通过人由转动实验装置,通过 一些由记忆记录设备进行记录,例如磁带,如此一来,这个机械手臂就会按照这个模式 一遍遍的去重复这个动作,去重复的生产。
这也是使用极其普遍的一个,它所用到的驱动机子一般都是电液伺服类型,这 种和前面的相比较,它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如此一来,对于一些需要多轴操作的工件它 都能够单独的完成其操作。
第2章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7
第2.1节 工业机械手的组成7
第2.2节规格参数7
第2.3节 设计路线与方案8
第3章机械手各部分的计算与分析9
第3.1节 手部计算与分析9
第3.2节 腕部计算与分析16
第3.3节臂部计算与分析21
第3.4节 机身计算与分析31
第4章液压系统32
第4.1节液压缸32
第4.2节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34
在现如今科技发展迅猛的句式下,机械和电子的使用相当频繁,而且也越来越高 端,并且涉及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对于机械手臂,在制造行业也运用的很多。机械手臂 的最初提出基于汽车半轴,包括了它的设计原理和思路,并且汽车的半轴的特点,有很 深的利用价值。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摘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水平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工业机械手在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装备,它能模仿人体上肢某些动作,在生产中代替人搬运物体或操持工具进行动作,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主要设计自动上下料的机械手,该系统采用液压驱动,传动平稳,且易于控制,控制系统采用一般PLC所具有的位移寄存器和位移指令来编程。

关键词:机械手,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目录1绪论 (1)2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2.1 工业机械手的组成 (2)2.2 上下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3)2.3 规格参数的选择 (3)2.4 设计路线与方案 (4)2.4.1 机械手的总体设计方案 (4)2.4.2 设计步骤 (4)2.4.3 研究方法和措施 (4)3 机械手各部分的计算与分析 (5)3.1 手部计算与分析 (5)3.1.1 滑槽杠杆式手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5)3.1.2 手部的计算和分析 (5)3.2 腕部计算与分析 (12)3.2.1 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3.2.2 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13)3.2.3 腕部摆动油缸设计 (16)3.2.4 选键并校核强度 (18)3.3 臂部计算与分析 (18)3.3.1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8)3.3.2 手臂的设计计算 (20)3.4 机身计算与分析 (28)4 液压系统设计 (29)4.1 液压系统总体设计 (29)4.2 液压元件的选择 (29)4.2.1 液压缸 (29)4.2.2 液压泵的选取要求及其具体选取 (31)4.2.3 选择液压控制阀的原则 (33)4.2.4 选择液压辅助元件的要求 (33)5 液压元件的保养与维修 (37)5.1 液压元件的安装 (37)5.2 液压系统的一般使用与维护 (37)5.3 一般技术安全事项 (37)6 结论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1)附录 (42)1绪论工业机械手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机器,更是人类创造的一项伟大奇迹,其研究、开发和设计是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摘要】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是数控机床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机床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所以,在设计数控机床上的上下料机械手时,必须要对其工作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以保证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的使用。

合理地设计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不仅能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也能节省搬运设备。

因此,探索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着重介绍了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期对有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1.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1.1手爪设计爪子是用来抓取工件,确保抓取的力量,根据工件的抓取部位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三指和两指,一种是用来抓取圆盘和轴的,另一种是用来抓取异形或盒状的。

在手爪的结构设计中,手爪是工作操作的主要设备,其类型有多种,如搬运手爪、加工手爪、测量手爪等。

机械手的设计必须以机械操作为基础,以满足机械操作的要求,使其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通用性强,便于操作和维护。

按工艺要求,手爪的冲程设计也要注意同时兼顾毛坯与成品的抓取,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要采用弹丸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工件是轴类零件,本次设计中使用了空气动力夹具,在手指部位涂上了聚氨酯,在保证工件表面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摩擦系数。

V型指头还能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定心,确保了上料过程中的精度一致性。

1.2手腕设计在机械臂的结构设计中,腕部充当了操作机的终端,将爪子与机械的手臂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机械的工作空间。

因此,在设计腕部时,必须尽量使其结构部件更轻更紧凑,并与机械结构的工作需求相结合,使腕部结构的自由度得到合理的设计。

腕部连接两只爪,分别进行下料和上料,节约换料时间。

腕部设有减震装置,并设有硬限位,可有效防止因超限引起的机械损伤。

在分析上、下料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到数控机床的加工方式,以保证系统的设计要求为前提,提高总体的安全性,减少机械臂的控制难度,简化机械结构,在不增加自由度的情况下,根据这三个自由度,就可以完成对机床的下料。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摘要:本课题针对于数控车床而设计了结构圆柱坐标型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通过对机械手的传动机构,驱动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同时对机械手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手的机身机座,机械手手臂,机械手手爪等部分。

并分析了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操作流程,主要采用液压缸、步进电机等元件实现机械手的运动部分。

关键词:数控车床;机械手;传动机构:液压系统;驱动系统1、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方案1.1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机器人、球坐标型机器人、关节型坐标机器人四种。

其对应的特点如表1。

表1工业机器人结构类型球坐标型机器人两个回抬运动以及一个直线运动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较低、精度较差搬运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三个回转运动动作灵活、结构疑凌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搬运1.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部设计1.2.1机械手手部的设计要求本课题机械手手爪开闭范围需够大。

在机械手工作时,其中一个手爪张开夹紧角度的最大变化量为开闭范围。

手爪开闭范围的要求与工件的形状以及尺寸等因素都有关联。

通常情况下,机械手手爪的开闭范围越大越好。

1.2.2手爪结构的采用方案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的是齿轮齿条式。

通过活塞往返带动齿条完成手爪张开或夹紧的动作。

1.3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腕部设计机械手手腕主要功能是可以使被夹持工件的方位产生变化,此时机械手手腕需做回转运动,即只存在一个回转自由度。

结合本课题,本设计手腕不加自由度以便于机械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1.4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臂设计考虑到操纵器在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两个平行的导向杆添加到该对象的水平框架中,使其与运动活塞杆截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以保证其结构更加稳定牢靠。

垂直手臂添加四个导杆其截面为正四边形,每个导杆都选用空心结构以保证机械手整体重量。

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一、绪论1、课题背景在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化工等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

专用机床是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有效办法,程控机床、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机械是有效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办法。

但除切削加工本身外,还有大量的装卸、搬运及装配等作业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机械化,机器人的出现并得到应用为这些作业的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多数是指程序可变(编)的独立的自动抓取,搬运工件,操作工具的装置(国内称作工业机器人或通用机器人)。

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工作程序固定的自动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修容易的优势,但功能较少,适应性较差。

目前,我国常把具有上述特点的机器人称为专用机器人,而把工业机械人称为通用机器人。

简而言之,机器人就是用机器代替人手,把工件由某个地方移向指定的工作位置,或按照工作要求以操纵工件进行加工。

机器人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器人,即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操作,它是除具备普通机械的物理性能之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和智能的三元机械;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操作的,称为操作机 (Manipulator) 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讯号操作机器人来进行探测月球等。

工业中采用的锻造操作机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类是专业机器人,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用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传送,这种机器人在国外通常被称之为“Mechanical Hand”,它是为主机服务的,由主机驱动,除少数外工作程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是专用的。

机器人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关节型机器人以其结构紧凑,所占空间体积小,相对工作空间最大,甚至能绕过基座周围的一些障碍物等这样一些特点,成为机器人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世界一些著名机器人的本体部分都采用这种机构形式的机器人。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
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机械强度:机械手在搬运和装载工件时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和力矩,因 此其结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产生形变和损坏。
2、耐久性:机械手需要长时间、高频率地工作,因此其结构件应具有较好 的耐久性,以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需考虑机械手的夹持机构和电气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机械手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2、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是实现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数控车床 与机械手连接起来,能够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协调和高效。在设计中,我们需要 根据生产节拍和生产工艺要求,合理规划机械手的运动路径和抓取速度,以确保 生产线的顺畅运行。此外,还需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手臂:手臂是机械手的主要承载部件,通常采用轻质高强的材料制造, 以减小运动阻力。同时,手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精度,以确保工件搬运和装载 的稳定性。
2、手腕:手腕是连接手臂和手部的关键部件,它不仅需要传递动力和运动 信息,还需确保手部姿态的精确控制。
3、手部:手部是机械手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它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所 搬运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定制化设计。
4、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机械手的动力来源,它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 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5、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大脑”,它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械 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以确保工件的精确搬运和装载。
机性能和降低成本,可采取以下优化 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和意义:
1、进一步优化设计:通过对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设计,提 高其性能表现、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毕业论文通用上下料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通用上下料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通用上下料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 1本课题研究背景的意义 (1)1. 2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1. 3本文的主要工作 (2)2 机械手简介 (3)2. 1机械手的分类32. 2常见机械手分类43 控制方案 (9)3. 1系统控制器的选择93. 2PLC的基本知识103. 3 PLC、电机选型 (12)4 控制系统设计 (17)4. 1 硬件系统设计 (17)4. 2软件系统设计 (20)4. 2. 1 .................................................... 梯形图编语(LD-Ladder Diagram)204. 2. 2控制流程图 (21)4. 2. 3梯形图设计 (22)结束语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通用上下料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采用滚珠丝杆、滑杆、等机械器件组成;电气方面有交流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组成。

该装置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

本文介绍的机械手是由PLC输出控制机械手横轴和竖轴的精确定位,微动开关将位置信号传给可编程控制器PLC主机;位置信号由接近开关反馈给PLC主机,通过控制机械手手爪的张合,从而实现机械手精确运动的功能。

本课题拟开发的通用上下料机械手可在空间内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可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作业,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

关键词:PLC可编程控制器;机械手GENERAL FEEDING ROBOT CONTROL SYSTEMDESIGNABSTRACTMan ipulator is a traditi onal in dustrial robot system task execut ing age ncy, is one of the key comp onents of the robo t The mecha ni cal structure of the man ipulator with ball screw, slider, such as mechanical parts; Has ac motor, frequency converter, sen sors, electrical and other electr onic devices This unit covers the programmable con trol tech no logy, positi on con trol tech no logy, test ing tech no logy, etc Man ipulator is in 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PLC output con trol man ipulator tran sverse and vertical shaft precision positioning, micro switch position signal to host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Position feedback signals from the proximity switch to the PLC host compute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manipulator gripper zhang,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 cti on of mani pulator moveme nt accurately This topic proposed the developme nt of general loading manipulator can catch put objects into space and flexible, can replace artificial to operate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dangerous areas, and can accord ing to the requireme nt of the cha nge and moveme nt of the workpiece process at any time cha nge the related parametersKEY WORDS PLC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manipulator1 绪论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的意义我国国家标准(GB/T 12643-90)对机械手的定义:“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可在空间抓放物体,或进行其它操作的机械装置。

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毕业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该机械手主要由机械结构、运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机械结构采用钢材和铝合金制作,并通过特殊的设计实现了稳定可靠的运动。

运动控制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和编码器实现机械手的精准定位和运动控制。

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PLC和HMI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该设计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上下料操作。

1.引言上下料机械手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上下料操作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上下料机械手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不稳定、运动不精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2.1机械结构该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主要由钢材和铝合金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并且,机械结构采用了特殊的设计,使得机械手在运动时具有稳定可靠的特性。

同时,机械手还配备了一些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和夹具的位置和状态。

2.2运动控制系统该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电机和编码器组成,用于实现机械手的精准定位和运动控制。

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编码器用于检测机械手的位置和速度。

2.3自动化控制系统该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PLC和HMI组成,用于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PLC负责控制机械手的各个动作,如夹取、放置等,HMI用于操作和监控整个系统。

3.实验与结果为了验证该机械手的设计方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上下料操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运动控制精度。

同时,该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4.结论本文设计了一种上下料机械手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上下料操作。

然而,该设计方案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只适用于特定工件和夹具。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和实现机械设计和自动化专业论文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和实现机械设计和自动化专业论文设计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1)1 研究目标 (2)1.1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1.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国内外发展趋势 (2)2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4)2.1机械手结构的设计 (4)2.1.1机械手的结构类型 (4)2.1.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采用方案 (4)2.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部设计 (5)2.2.1机械手手部的设计要求 (5)2.2.2手爪结构的采用方案 (6)2.3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腕部设计 (7)2.4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臂设计 (8)2.5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机身机座设计 (9)2.6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驱动系统设计 (10)2.6.1驱动系统的分类 (10)2.6.2驱动系统采用方案 (12)2.7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传动设计 (12)2.8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定位与稳定性设计 (12)2.8.1影响定位精度及平衡的因素 (12)2.8.2平衡机构分类 (13)2.8.3平衡机构采用方案 (13)3 理性分析计算以及主要参数确定 (14)3.1液压传动系统相关计算 (14)3.1.1液压系统方案选择 (14)3.1.2执行元件的选择 (14)3.1.3液压源系统的设计 (14)3.1.4液压传动系统参数确定 (15)3.1.5执行元件计算 (18)3.2电机的选择以及参数计算 (19)3.2.1电机参数计算 (19)3.2.2电机选型 (21)4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23)4.1机械手的工作流程 (23)4.2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操作面板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8)摘要本课题针对于数控车床而设计了结构圆柱坐标型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摘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水平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工业机械手在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装备,它能模仿人体上肢某些动作,在生产中代替人搬运物体或操持工具进行动作,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主要设计自动上下料的机械手,该系统采用液压驱动,传动平稳,且易于控制,控制系统采用一般PLC所具有的位移寄存器和位移指令来编程。

关键词:机械手,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目录1绪论 (1)2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2.1 工业机械手的组成 (2)2.2 上下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3)2.3 规格参数的选择 (3)2.4 设计路线与方案 (4)2.4.1 机械手的总体设计方案 (4)2.4.2 设计步骤 (4)2.4.3 研究方法和措施 (4)3 机械手各部分的计算与分析 (5)3.1 手部计算与分析 (5)3.1.1 滑槽杠杆式手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5)3.1.2 手部的计算和分析 (5)3.2 腕部计算与分析 (12)3.2.1 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3.2.2 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13)3.2.3 腕部摆动油缸设计 (16)3.2.4 选键并校核强度 (18)3.3 臂部计算与分析 (18)3.3.1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8)3.3.2 手臂的设计计算 (20)3.4 机身计算与分析 (28)4 液压系统设计 (29)4.1 液压系统总体设计 (29)4.2 液压元件的选择 (29)4.2.1 液压缸 (29)4.2.2 液压泵的选取要求及其具体选取 (31)4.2.3 选择液压控制阀的原则 (33)4.2.4 选择液压辅助元件的要求 (33)5 液压元件的保养与维修 (37)5.1 液压元件的安装 (37)5.2 液压系统的一般使用与维护 (37)5.3 一般技术安全事项 (37)6 结论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1)附录 (42)1绪论工业机械手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机器,更是人类创造的一项伟大奇迹,其研究、开发和设计是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 控制系统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 控制系统设计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3)1.1选题背景 (3)1.2设计目的 (3)1.3现状与发展前景 (4)1.4设计任务 (5)1.5设计原则 (6)第2章设计方案的论证 (6)2.1机械手总体方案的选择 (6)2.2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9)2.3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设计 (11)2.4机械手腕部的结构设计 (12)2.5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14)2.6机械手整体驱动的设计 (17)2.7机器人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17)3、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8)3.1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8)3.2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5)结论 (26)第4章控制系统的设计 (27)4.1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7)4.2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38)致谢 (50)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现场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等高危及重体力劳动场合必将由机器人所代替。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如,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冲压成型这一工序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

机械手是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模仿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机械手生产中应用中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

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

2600T油压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2600T油压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2600T油压机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摘要:为落实发展工厂智能制造理念,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

针对2600T油压机进行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自动上下料系统由上料平台、下料平台、对料平台、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几部分组成,可实现抓取料,送料,码垛功能。

前言:2600T油压机主要加工产品为C70E下侧门板,C80E左右门板等大型板材,最大重量94Kg。

加工过程:安装模具—整垛上料(天车吊运)—单板送料(两人夹持送进模具)—压型—成型板下料(两人夹持拽出模具)—码垛—成品下料(天车吊运)。

人工上下料时,共需作业人员4人。

且作业人员需进入到滑块下方进行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同时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现场工艺平面对机械手机械结构进行研究设计。

1设计理念:1.1、在不破坏2600T压力机总工艺平面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1.2、因现场条件约束[1],上、下料机械手钢结构采用斜梁单臂结构,不占原厂地的工艺平面。

设计中通过NX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抓取100KG板材时,钢结构变形量0.26mm。

机械手为五轴联动,最大回转半径4米,可实现上料抓取、对料抓取、送料抓取、下料码垛。

1.3、机械手各部传动为X轴伺服电机带动齿轮、齿条传动,实现横向移动。

Z轴伺服电机带动链轮、链条传动,实现机械手升降。

3个回转轴采用摆线针轮RV减速器,保证机械手回转精度[2]。

一号转臂安装有滚柱式回转支承,提高机械手使用稳定性。

机械手横梁及滑车均安装直线导轨,保证机械手抓取精度,滑枕安装两套平衡风缸,保证了其安全可靠性。

上料机构由6个94KG真空吸盘组成。

下料机构由12个DC24V电磁铁组成,可实现废料和产品的码垛功能。

上、下料传送装置,安装有缓冲平台,有效控制料件对平台的冲击,提高上、下料平台使用寿命。

对料平台上安有5组校对风缸,保证料件的抓取位置。

上、下料平台及对料平台控制线接头,均为航空快插接头,方便拆卸安装。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方案包括两个直线运动及一共计三种运动方式。

其中直线运动为手臂的回转运动为机械手机座的旋转。

选择此结构类型的好处是机械手手臂活动范围较大且精度较高。

并且1,整体结构造图2机械手整体造型结构图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部设计机械手手爪与手腕相连接,属于末端执行器的一种,安装在手腕末端。

机械手手爪部位结构应有一定的夹紧力,保证可以夹紧工件,使工件牢固稳定。

通常情况下,机械手手爪的开闭范围越大越好,本设计中机械手手爪开闭范围如图3。

图3机械手手爪开闭范围图手爪结构采用的是齿轮齿条式。

通过活塞往返带动齿条完成手爪张开或夹紧的动作。

手爪的结构设计具体如图4。

1.3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手臂设计机械手的手臂是机械手的主要执行部位。

考虑到操纵器在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两个平行的导向杆添加到该对象的水平框架中,使其与运动活塞杆截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如图5,以保证其结构更加稳定牢靠。

垂直手臂添加四个导杆其截面为正四边形如图6,每个导杆都选用空心结构以保证机械手整体重量。

添加此导杆结构主要原因是可以保证机械手整体稳定。

————————————————管树龙(1991-),男,江苏淮安人,苏州瀚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

图1机械手工作布局图图4机械手手抓结构三维图图5机械手水平手臂结构图图6机械手垂直手臂结构图1.4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机身机座设计机械手机座包括腰部和底座两部分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机械手的机座部分底座截面需要足够大以保证机械手整体工作时的稳定。

同时底座需要一定承载能力以保证可以承受机械手整体重量。

且其结构装卸要方便。

所示。

图7机械手机座结构图的条件,带入数据,3)理论驱动力的计算:带入数据,计算得:计算驱动力计算公式为:带入数据,计算得:而液压缸的工作驱动力是由缸内油压提供的,F c=P·A经计算,所需的油压约为已知公式:计算得N图8电机参数曲线图3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3.1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如图9所示为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图。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90页)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90页)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90页)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机械手越来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B.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C.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D.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器人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研究,控制系统开发;E.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工件进行自动化的上下料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组成部分
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机械手及其控
制系统。

机械手包括机械臂、手爪、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又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电控柜、电机、传感器等电气元器件。

软件则包括程序设计、控制算法等。

2. 工作原理
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
个步骤:
第一步,传感器检测到工件的位置和状态。

第二步,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计算机械手的移动轨迹和手爪动作。

第三步,电机带动机械手执行移动和抓取动作。

第四步,机械手把工件上下料到指定位置,完成上下料操作。

整个过程中,控制系统不断地接受反馈信号并作出相应调整,以实现精确的上下料操作。

以上就是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简要
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

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结构设计引言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FMS)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

在FMS中,上下料机械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工件从储料库或机床上取下,并放置到指定位置。

因此,合理设计机械手的结构对于提高FMS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手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关键设计要点。

机械手的组成部分通常,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机械臂机械臂是机械手的核心部分,它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可以实现各种运动。

常见的机械臂结构有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

串联结构由多个关节依次连接,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精度;而并联结构由多个平行机构组成,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和稳定性。

2. 夹具夹具是机械手用于抓取和固定工件的装置。

夹具的设计应考虑工件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因素,以确保夹持效果良好,并避免对工件造成损坏。

3.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等部分,用于驱动机械手的运动。

驱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机械手所需的力矩、速度和精度等要求。

4. 感知系统感知系统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和工件位置信息,以实现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

常见的感知系统包括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等。

工作原理柔性制造系统上下料机械手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工件机械手通过感知系统获取工件位置信息,并进行识别。

常见的工件识别方法包括图像处理和激光测距等。

2.抓取工件机械手利用夹具或其他装置来抓取工件。

在抓取过程中,机械手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表面条件和重量等因素。

3.运输工件机械手将抓取到的工件从储料库或机床上取下,并将其运输到指定位置。

在运输过程中,机械手需要考虑工件的姿态和运动轨迹等。

4.放置工件机械手将工件放置到指定位置,并确保其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放置过程中,机械手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因素。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是指一种用来处理金属和其他材料的自动化设备,用于将原料或成品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它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其成功运作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一步:确定机械手的需求在设计机械手控制系统之前,必须确定设备的主要需求。

这将有助于准确确定必要的设备,确保机械手控制系统能够顺利工作。

一般来说,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主要需求包括:1.什么样的材料需要被处理?2.需要将材料运输到哪里?3.机床上下料的频率是多少?4.运输的距离是多少?5.需要什么样的精度和速度?6.机械手的重量大小是多少?一旦确定了以上需求,就可以开始设计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第二步:选择机械手类型机械手有许多不同种类,包括伺服电机、液压机和气动机械手。

选择机械手类型的决策应该优先考虑定位和定向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对机械手的精度、速度和精度有很大影响,这在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上尤为重要。

第三步:选择使用的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或者使用硬件控制器,也可以两者结合使用。

计算机程序控制允许更精细的控制,因为可以使用更复杂的反馈机制来调整机械手的动作,但如果系统需要高速度操作,则应使用硬件控制器来保证性能。

第四步:机械手柔性和可编程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可编程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例如,可以在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中添加工艺过程并设计出一个操作界面,这样操作员就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调整,提高机械手的灵活性。

第五步:能够预测故障,防止故障发生预测故障并及时检修,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并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要有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护的机制。

总结设计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需要充分了解机械手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械手类型和控制系统,并具有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自动上下料机械手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它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物料输送和加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对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

首先,机械结构设计是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的重要一环。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物料的尺寸和重量等因素,以确保机械手能够稳定地抓取和搬运物料。

常见的结构设计包括三轴机械手和六轴机械手,三轴机械手适用于简单的上下料操作,而六轴机械手适用于复杂的搬运和加工操作。

此外,机械手的末端需要根据物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夹具,以确保物料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控制系统设计是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机械手的位置控制和力控制。

位置控制使用编码器和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机械手的位置信息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轨迹。

力控制使用力传感器和控制算法等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机械手的力信息来控制机械手的抓取力度和握持力度。

此外,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机界面,以便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监控和控制机械手的运动状态。

最后,安全保护措施是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机械手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物料掉落、碰撞等,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限位开关、急停开关、安全光栅等设备,它们能够及时检测到异常情况并切断机械手的电源,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选择,可以使机械手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上下料操作,并确保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料机械手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3)1.1选题背景 (3)1.2设计目的 (3)1.3现状与发展前景 (4)1.4设计任务 (5)1.5设计原则 (6)第2章设计方案的论证 (6)2.1机械手总体方案的选择 (6)2.2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9)2.3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设计 (11)2.4机械手腕部的结构设计 (12)2.5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14)2.6机械手整体驱动的设计 (17)2.7机器人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17)3、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8)3.1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8)3.2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5)结论 (26)第4章控制系统的设计 (27)4.1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7)4.2机械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38)致谢 (50)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现场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等高危及重体力劳动场合必将由机器人所代替。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如,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型汽车生产以及轻工业生产中,往往冲压成型这一工序还需要人工上下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效率。

机械手是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模仿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机械手生产中应用中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

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

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

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

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1.3 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1)工业机器人性价比性能不断提高,也就是性能(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不断提高的同时,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国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我国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1.4 设计任务本课题将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1)机械手为数控机床上下料专用机械手;(2)选取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3)设计出机械手的各执行机构,包括:腰部、手腕、手臂等部件的设计;(4)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并绘出液压原理图;(5)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次选取三菱公司FX系列PLC进行控制,并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编制出PLC程序,并画出梯形图。

1.5 设计原则在设计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原则。

这次毕业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以任务书所要求的具体设计要求为根本设计目标,充分考虑机械手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结构简练,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元配件,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可靠性。

本着科学经济和满足生产要求的设计原则,同时也考虑本次设计是毕业设计的特点,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如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传动、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机械系统设计等知识尽可能多的综合运用到设计中,使得经过本次设计对大学阶段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也考虑个人能力水平和时间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本次设计。

第2章设计方案的论证2.1机械手总体方案的选择对机械手的基本要求是能快速、准确地拾一放和搬运物件,这就要求它们具有高精度、快速反应、一定的承载能力、足够的工作空间和灵活的自由度及在任意位置都能自动定位等特性。

充分分析作业对象(工件)的作业技术要求,拟定最合理的作业工序和工艺,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明确工件的结构形状和材料特性,定位精度要求,抓取、搬运时的受力特性、尺寸和质量参数等,从而进一步确定对机械手结构及运行控制的要求;尽量选用定型的标准组件,简化设计制造过程,并能实现柔性转换和编程控制。

为了减轻机器人运动部分的惯量,提高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一般腰部回转运动部分的壳体是由比重较小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而不运动的基座是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

本次设计的械手的工作布局如图2-1所示。

图2-1 机械手工作布局2.1.1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工业机械手的种类很多,关于分类的问题,在此暂按使用范围、驱动方式、控制方式和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

(1)按使用范围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1、专用机械手它是附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

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加口工中心”附属的自动换刀机械手。

2、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活多样的机械手。

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

(2)按驱动方式1、液压传动机械手是以液压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主要特点是:抓持力较大,可达几百公斤以上、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动作灵敏。

但对密封装置要求严格,且不宜在高温、低温下工作。

2、气压传动机械手是以压缩空气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主要特点是:介质源极为方便,输出力小,气动动作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

但是,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大,而且气源压力较低,抓重一般在30公斤以下。

适用于高速、轻载、高温和粉尘大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3、电力传动机械手即有特殊结构的感应电动机、直线电机或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因为不需要中间的转换机构,故机械结构简单。

其中直线电机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快和行程长,维护和使用方便。

此类机械手目前还不多,但有发展前途。

(3)按结构形式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器手直角坐标机器手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a。

直角坐标机器人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μm级)。

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

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