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曲式分析资料讲解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
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 ”,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
《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
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
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 ”,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
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
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
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
段自身反复了一遍。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
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称作是近代钢琴 音乐在探索 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 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
方向严格模仿,A徵调式。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
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
中国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音乐本体及演奏特征探析
的节拍。
该段是再现段,调性经历了变化又回到主调性。
(二)调式运用分析钢琴曲《牧童短笛》在调式运用中,十分重视主旋律与伴奏的协调感。
例如在第二段中,主调的写法让音乐旋律变得更加流畅。
与此同时,左手的伴奏功能极大地烘托出了右手的主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优美的音乐氛围。
这种处理手法是作者较为常见的处理手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品中调式运用的诸多变化之处。
《牧童短笛》除了传统的五声调式,还增加了江南音乐调式,烘托出了明显的东方古典音乐意蕴。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大胆地使用了复调技巧,有效地衬托出了两个不同的声部,模拟了两个不同的民族乐器。
我们可以听到两个声部在交织配合中达到了美妙融合的效果,将一首带有明显中国味道的钢琴作品以复调的形式完美呈现。
复调钢琴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气氛,营造一种此起彼伏的音乐流畅感,《牧童短笛》也是如此,通过复调运用极大地增添了音乐氛围,融合高低声部的起伏变化,将其整合到一起,营造出从容大度的音乐美学意境。
如果从现在视角看,这种复调手法似乎屡见不鲜,但是在贺绿汀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创作思路实在难能可贵。
这一方面由于作者大胆尝试突破传统的勇气,另一方面是由于借鉴了欧洲大小调体系,通过不断地揣摩并加以融会贯通,这才让《牧童短笛》的调式处理更加前卫。
(三)旋律分析旋律的变化意味着主题情感表达的不同。
《牧童短笛》中旋律出现多次变化,增添了主观情感的层次和维度,与创作者本人一贯追求真挚丰富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例如《牧童短笛》通过滑音、顿音、踏板等不同表现技巧,模拟了鸟的声音、人的声音、自然风声等,再加上复调旋律的衬托,让整首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旋律色彩,最终这些旋律色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美妙、真实的艺术画面。
在旋律的进行中,竹笛的旋律声部是一大亮点,既符合作品主题,也凸显中国民族化音乐的魅力。
(四)和声分析贺绿汀善于用和声的多声性功能来表达音乐层次的丰富性,提高艺术感染力。
《牧童短笛》在和声设计中下了很大功夫,我们可以从中听到许多八度、五度、四度和声音程,这些和声音程的反复出现,烘托了中国民族音乐作的风格。
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及其演奏
天华 等对 龌绿汀 的 创作 思想产 生 了 强 烈 的 影 响 .尤 其 黄 自 先 生 对 他 讲 授 结 构 , 章 法 . 技 法 等 创 作 理 论 贺 绿 汀 把 这 些 创 作 理 论 和 他 自 己 掌 握 的 具 有 民 旅 风 格 充 满 乡 土 气 息 的民 乐 民 歌 戏 曲 和 劳 动 ^ 民 淳 朴 勤 劳 乐 观 的 情 感 融 于 作 品 之 中 因此 《 童 短 笛 》 获 得 创 作 一 牧
abcde f 44444 4
在 主调 G 调上 关于 左手弹 赛
行 不 同 于 外 国 乐 曲 :此 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 意 低 音 有 些 不 同 的 进
还要 注意跳 动的准确 到位 .
G 徵
《牧 童 短 笛 》 的 音 乐 形 象 向 人 们 展 现 出 一 幅 人 和 大 自然和 谐一 致的风 景画 在 美 丽 的 江 南 乡 村 . 两 个 穿
心 等 为 代 表 的 新 文 学 思 潮 影 响 甚 深 。 尤 其 是 冰 心 的 诗 歌 具 有 浓 烈 的东 方色 彩和 乡土 气息 心 母 爱的自然 饱台 着童
人 中 国不 过百 余年
相 当于晚 期浪
朴 囊 的抒 情 风 格
漫 主 义 时 期 也 就 是 说 当 西 方 钢 琴 音 乐 发 展 到 鼎 盛 时 期 中 国 才 从 欧洲传人 第一架钢 琴。然 而 后 来
兰
全曲共有7 小节 6 部 曲式
A
第 三 段 ( 段 ) 段 是 第 一 段 的再 现 部 分 。 作 者 运 A 这 用 中 国 笛 子 曲 的 变 妻 法 将 此 段 进 行 加 花 变 奏 使 乐 曲 意 味 更深更 浓。这部 分整体 结构是 模仿 .先在 G 调 上 然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探析
第 7卷 第 2期
新 疆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NAL OF ×l JANG TS UNI O N l AR VERSI TY
爱 . 使 贺绿 汀的作 品在 半 个 多世纪 以来广 为 流 才 传 , 世 界公 认 , 被 贺绿 汀 的作 品才 具 有 这 么 强 烈 和 旺盛 的生命 力 。
的进 步 。有 一 天 , 他在 学 校 的栏 刊上 看 到 了一 则
二 、牧 童短 笛 》 《 创作 风格
近代 以来 , 欧美 各 国的音 乐 家 以传 教方 式 进
“ 集 中 国风格 钢琴 曲” 征 的启示 , 是俄 国作 曲家 兼
人 中 国 , 来 西方 的宗教 音 乐 。他们 以对音 乐 艺 带
奖金 10 。得 到 这 一消 息 后 , 0元 贺绿 汀非 常兴 奋 ,
钢 琴 家 亚历 山大 ・ 列浦 宁 ( 国名 : 尔 品 , 车 中 齐 彼
n 如果 谁获 优胜 将 能得 到 免 费 出 国求 学 资 格 . 获 并
的创 作 。为 了有更 多 的 获奖 机会 , 一连 写 了三 他 首钢 琴 曲 , 牧 童短 笛 》 《 篮 曲》 往 日思 》 即《 、摇 和《 , 在他 的三 首作 品中 , 然 有 二部 获 奖 , 牧 童 短 竟 即《
《 季 歌 》 《 击 队 之 歌 》 《 春 泥 》 《 陵 江 四 、游 、垦 、嘉
上》《 吉德玛》《 、森 、 晚会 》 , 一 不 是 中 国 民族 等 无
民间 音调 与西 方作 曲技 法 的完美 结合 。贺绿汀 将 自己置身 于 民族 音乐 这 片 沃 土上 . 分 吸 收和运 充
应 性 交 替进 行 , 以二 声 部 对 比 复调 的写 法 , 旋 使 律 此 起彼 伏 , 绵不 断 。优 美 的音 乐使 人感 到仿 连
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贺绿 汀钢 琴 作 品《 牧 童 短 笛》 的 音 乐 分 析 与 演 奏 技 巧
陈 波
( 湖北 第二 师 范学 院 艺术 学院 , 武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中国钢琴 曲《 牧童短笛》 是贺绿汀先生独立创作 的全新钢琴曲作品。乐曲中既没有 出
现 直接 取 自我 国的 民歌 素 材 , 也没 有 出现典 型 的 民间舞蹈 节奏 素材 。但 是 , 这 首作品表 现 出来 的“中国味 道 ” 却极 其 浓厚 与 鲜明 , 是 将 西 方传统 的作 曲技 法与 我 国传 统 民族 音 乐曲调 完美融
小节 , 4小 节 一 句 , 共 有 6个 乐 句 , 运 用 了局 部 的
方 整性 与整 体 的非 方 整 性 相 结 合 的手 法 , 在 一 定 程 度上 打破 了完 全 平 衡 带 来 的呆 板 , 却 又符 合 自 由复调 音 乐 的 对 比与 发 展 规 律 。最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整 个 呈示 段 2 4小 节 , 二 声部 的旋 律 按 照西 方
合 的典 范之 作 。本 文 主要从 作 品 的音 乐分析 与 演奏技 巧 两个 方 面展 开探 讨 与分析 。
关 键词 : 牧童短笛; 钢琴; 音 乐分析 ; 演 奏技 巧
中图分 类 号 : J 6 2 4
一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7 ) 6 - 0 0 7 1 - 0 4
、
绿汀本 人 曾这样 说 : “ 我 所写 的《 牧 童 短笛 》, 有人 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 其实什么都不是 , 但它 是 地地 道道 的中 国民 间风 格 … …由于你 知道 的民
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演奏要领分析
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演奏要领分析摘要:19世纪上半叶,西欧等国家的钢琴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可是在中国,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中国的兴起,这种“洋乐器”才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在中国推广和应用,但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
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现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了崭新的一页,它将西方的复调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
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曲式结构与演奏上的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贺绿汀先生将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钢琴曲。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作品分析;一、复调技法分析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用复调手法,在《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中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
作者巧妙地把西欧对比复调技法与我国民间复调因素结合,运用了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手法,当高声部快速流动是,低声部以对比的复调相伴,当高声部间隙时,低声部则咬着高声部的尾音做出对答的旋律,两声部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流淌。
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
《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是出神入化的,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
二、演奏要领(一)呈示部在此段中,相同的乐句有多处两次连续出现,但在力度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样运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相同的旋律就自然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为了把双手各自的旋律弹好,首先要分手练习,把乐句的句法、起伏掌握好,指法要准确固定。
弹奏时要注意旋律的流畅起伏,左、右手相互呼应,同时也要注意高音旋律和低音旋律的对比,还要很有感觉地连接,使乐句互有联系,同时还要注意音色的变化,使用不同的角度、力度,控制指尖的弹奏。
浅析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6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1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理论创作相结合,形成具有代表贺绿汀风格的钢琴曲。
在《牧童短笛》五声调式中,呈式段音程配置手法十分自由,灵活运用三、六度音程,很好的给听众呈现乐曲表达的意境。
钢琴曲中段,能够看出左手带有音节下行的特点,这种创作手法在和声功能上有一定减弱作用。
欢快富有动力性的旋律与和声音型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民族色彩和对追求创新精神已体现在音乐中,是丰富和声效果一次创作。
在复调写作手法的运用。
贺绿汀在复调音乐上运用旋律进行对位创作,采用西方复调对位技法与中国民间旋律相结合。
《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音乐中最早成功的探索有中国风格的复调与西方对位法相结合:从复调音乐特点看,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支声,而且又有西方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模仿复调。
第1小节左手部分,以大致对称的二声部对位,以左右手两层互为倒影构成,又有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写作。
第8小节可以看出左右手分别向下移低五度进行对比,具有中国特色调性音乐的自由复调。
有的乐句采用“鱼咬尾”写作,当右手旋律进行到休止时,左手声部开始“咬”着右手结尾音。
这样的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
三、演奏特点(一)连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部分与再现部分的形成是对比复调的二声部,带有乐句的上下对答特点,渲染了愉快的气氛。
演奏时左右手分句相互交织、互为补充要带有歌唱性演奏技巧用连奏来表现。
在高声部以八分音乐和十六分音符为主,演奏时要有流畅的旋律跑动,低声部以四分、八分音符演奏舒缓为背景衬托;反之,对答时高声部起衬托背景作用,低声部旋律流畅跑动进行。
演奏时需要注意乐曲的连线,像一句一句的对话,分清乐句的旋律走向,体现出不同旋律强弱关系。
乐句连奏的声音不能太僵硬,要带有欢快歌唱的特点,体现牧童放牧时悠然自在的情景。
连奏时手腕要放松不能坚硬,手腕推动旋律进行要具有歌唱性、连贯性。
(二)半连音旋律声部小乐句单声部演奏具有歌唱、抒情性,然而有些乐句出现了半连音。
《牧童短笛》作品分析
《牧童短笛》作品分析
《牧童短笛》是一首优秀精美的钢琴独奏曲。
它短小精致,清新质朴,旋律优美动听,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
第一段:除最后一拍使用和弦外,其它都是两支优美的旋律作复调结合。
高音主旋是鲜明的G徵调式,低音副旋是C宫—G徵,比主旋律晚一拍出现,形成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就像两只牧笛,和谐地相互伴随着。
突出表现了牧童天真、单纯与生趣。
第二段:使用同一旋律型作不同的移位,是一段主调音乐,不仅调性上自C调转G调,并在节拍上改为2\4拍,是音乐更加活跃,与第一段歌唱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区提高了一个八度,清脆而华丽的音色、活泼而欢快的弹奏,就像那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鸟儿在飞舞,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在春光明媚的田野中欢乐嬉戏的情景。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华彩的变化再现,由于采用了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使乐曲更为流畅、华丽。
作者用亲切的感情,表现出牧童的天真、纯洁、活泼和欢乐。
发自内心的旋律描绘出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竹笛,在绿色的田野漫游。
那天真无邪的神情、悠扬的笛声,好似身临其境看到了一片美丽的乡村田园春色,使人仿佛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芳香。
浅谈牧童短笛的艺术表现特征和演奏特点
浅谈牧童短笛的艺术表现特征和演奏特点摘要《牧童短笛》是国内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与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现代钢琴曲,作为中国钢琴曲的代表,这首曲子展现出了中国乡村田园风景画的独特景色,并且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与演奏特征,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研究作品《牧童短笛》,本文将从《牧童短笛》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演奏特点两方面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为欣赏与学习钢琴曲的演奏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牧童短笛》;艺术表现;演奏特点一、贺绿汀和牧童短笛简介(一)贺绿汀的生平及钢琴创作贺绿汀原名是贺楷,字安卿,在1903年7月20日在湖南省邵阳县的一个农家院出生。
小时候他就已经展现出了他对于音乐的无限喜爱,而在淳朴的民间环境下他获得了更好的成长。
[1]1923年的春天,贺绿汀考上了长沙月云学校的艺术专业,至此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如何作曲,学习作曲有关的理论知识钢琴,并且学习小提琴和绘画。
他渴望学习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如声音和作曲,同时他更眷恋迷人的民间音乐,并邀请朋友同窗一起将国家音乐研究协会组织了起来。
之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以后跟随着红军的第四师到达了海丰基地,在中国革命音乐的萌芽期创作了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之歌”。
1930年初他前往上海临时在上海的私立小学任教,编写了儿童音乐和儿童歌剧两本书,并开始为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做准备。
1931年2月,他考上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并由黄子学和国际知名钢琴家鲍里斯查哈罗夫和阿克萨科夫教授创作音乐。
在此期间他全面的学习了音乐创作与表达形式,并且对于乐曲的编制等理论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研究,这为他后期在音乐行业取得巨大的造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他开始用他有限的英语来学习E.Prout的经典着作《和谐理论与实践》。
[2]从1931年到1937年,主要从事艺术歌曲、钢琴音乐、电影音乐(包括电视剧的小故事)的制作,当时是全国的音乐教师兼学生。
电影和音乐最著名的代表之一;第二,从1937年到1943年,他把重点放在反日内容的合唱与独唱,创造出许多他主要影响的大革命斗争中。
《牧童短笛》钢琴曲简介及赏析
《牧童短笛》钢琴曲简介及赏析《牧童短笛》是我国作曲家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也是他的成名曲。
贺绿汀用中国风格的标题,从写实出发,借用西洋的写作手法,“洋为中用”地完美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写成的中国钢琴独奏曲。
《牧童短笛》既是一首听得见的抒情诗,也是一幅看得见的风景画。
它“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钢琴界的骄傲,成功地登上了国际乐坛!《牧童短笛》是贺绿汀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
乐曲描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水乡的风景:远处的山、近处的田、弯曲的池塘边柳枝飘动,牧童怡然自得、悠闲惬意地玩耍,时而摇头晃脑吹着清脆、悦耳的竹笛,时而小睡田间,时而端坐牛首哼唱山歌。
贺绿汀巧妙地用钢琴模仿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音色,旋律由心底自然流出,舒缓时婉转、动听,欢快时活泼、高亢,处处充满了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
音乐画面极为丰富: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都收进了这幅秀丽的中国水墨画里。
贺绿汀成功地运用了西洋的音乐理论、作曲技法,如复调、和声、曲式等,“洋为中用”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但又“没有受到欧洲音乐的审美影响,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美”。
《牧童短笛》为近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树立了典范,探索了一条新路,也为世界钢琴音乐增添了新的品种。
更重要的是,乐曲带领听众感悟到了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和山清水秀、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牧童短笛的田园水乡,让人体会到了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境界。
《牧童短笛》被称为“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
《牧童短笛》赏析《牧童短笛》充满了中国风格:清淡、简洁、流动、意趣盎然。
在这首乐曲里,贺绿汀巧妙地结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特色,成功地将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
也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
乐曲一开始就为我们制造了一种清灵、惬意的氛围。
主旋律没有直接来源于民歌,但是听起来却有典型的民间音乐色彩。
曲式分析
贺绿汀《牧童短笛》分析人李晓轩《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结构图】三部曲式A+B+A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
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
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
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
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
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
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
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浅析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
浅析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19世纪,西方等国家的钢琴音乐逐渐步入浪漫主义的发展黄金阶段。
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来说,特别是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来说,也是处于逐步推广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时期,处于一种萌芽的发展状态和阶段。
《牧童短笛》的适时出现,为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吹进一股清风,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风格与西方复调的手法完美结合,实现了西洋的乐器可以对中国传统民族的风格乐器进行演奏的精彩诠释。
文章对《牧童短笛》这一钢琴曲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和概括了这部作品的复调、和声、结构等的特点。
一、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创作特点的重要影响《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曲小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我国家喻户晓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由贺绿汀先生确定名称的。
全曲清新自然,音乐流畅,整体前后呼应,采用的是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并且生动模仿了我国的传统的民间乐器——笛子的音效特征和特色。
从整体结构来说,《牧童短笛》分为三段体,主要内容是第一段:重点为听众描绘出一幅自然清新的水墨画,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吹笛子的场景描写的活灵活现,展示出了牧童的天真无邪。
第二段:重点展示的我国传统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采取的是欢快的节奏。
第三段:重点是第一段部分音乐成分的再次重现。
纵观整体《牧童短笛》,呈现出来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被誉为我国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上的创新性典范。
在对中国的民族风钢琴曲征集活动圆满结束之后,所有的专场演奏会,他都会特地的把《牧童短笛》当做音乐会的重头戏,肯定会为大家演出。
第一个对这个曲子进行演绎的外国的音乐家就是他,除了中国,他还在美、法、德、瑞士、奥地利、荷兰等地进行演出。
在日本的东京,他与1935年举办了个音乐方面的出版社,出版社就是将在牛背吹笛子的小牧童当做了商标。
同时,《牧童短笛》还作为出版社发行出版的首部作品。
从此以后,这部作品的乡土浓郁气息就开始享誉全球,乐曲的悦耳、纯净、清脆都成为作品的最大特点,成为著名的钢琴家争相演奏的曲目,这部作品也成为中国在世界驰名的优秀钢琴代表作。
牧童短笛曲式结构
牧童短笛曲式结构牧童短笛曲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乐曲风,以其纯朴、明快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它通常由短笛、秧歌和鼓等乐器构成,演奏时伴有优美的舞蹈动作,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活力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的牧区地区,牧童短笛曲也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众的娱乐方式,又是传承牧民文化的重要途径。
牧童短笛曲的曲式结构多样,不同地方和不同曲目各有特点,下面将从大体上介绍一下牧童短笛曲的曲式结构。
牧童短笛曲的曲式结构多分为四个部分:引子、主题、变奏和尾声。
每部分的长度和内容也因曲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首先是引子部分,它通常是曲目的开头部分,用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引子部分的特点是短小而悦耳,既能展示短笛的特色音色,又能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引子部分的旋律通常简洁明快,节奏稳定,很容易让人上口。
接下来是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整个曲子的核心,也是最长的一部分,它的长度通常占曲子的三分之二左右。
主题部分的特点是丰富多样,充满了活力和情感。
在主题部分中,短笛通常会与其他乐器进行对话,相互呼应,构成动听的和声,进一步丰富了曲子的音乐性。
主题部分有时会有一些转调或变奏,用来增加曲子的变化和层次感。
然后是变奏部分,变奏部分是在主题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变奏部分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各个乐器的独奏和合奏相互交错,创造出新的音乐效果。
变奏部分的长度和内容往往取决于演奏者的个人才华和创造力,因此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是尾声部分,尾声部分通常是曲目的结束部分,用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尾声部分的特点是高潮迭起,节奏明快,旋律激昂,给人以提神醒脑的感觉。
尾声部分的结束通常是一个高亢的音符,以示结束。
总结起来,牧童短笛曲的曲式结构通常包括引子、主题、变奏和尾声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内容不同,根据曲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牧童短笛曲的曲式结构既能展示短笛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又能表达演奏者的情感和创造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牧童短笛》的结构式
《牧童短笛》的结构式
《牧童短笛》是一首中国传统民歌,由于其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
歌词,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经典之作。
但是,它的结构式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围绕“《牧童短笛》的结构式”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牧童短笛》的基本构成。
整首歌曲包
含了三个部分:前奏、主歌和后奏。
其中,主歌部分又包含了两个小节,共有四句歌词。
这样的构成,呈现出了一种简洁明了的韵律美,
在听众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们需要具体分析一下各部分在整首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是前奏,该部分共有三个小节,运用了高大上的独奏手法,在音
乐的起点烘托出了浓重的神秘感。
接着是主歌部分,该部分共有两个
小节,进一步突显了歌曲的情感主题。
特别是其中的第一句“我骑着
马儿过草地”,直白的叙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情节,深深地触动了人们
内心的向往。
最后是后奏,该部分同样有三个小节,结束了整个歌曲,又为听众留下了一丝遐想。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牧童短笛》的结构式还具有很强的
音乐美。
首先是曲调,该歌曲以婉转悠扬的笛声为主调,配合上磁性
的歌词,使听众在欣赏该歌曲时,能够达到一种颠峰般的美妙感受。
其次是节奏,该歌曲采用完美的拍子和节奏,让听众能够尽情的跟随
着旋律,难以自拔。
总的来说,《牧童短笛》的结构式基于其简单和清晰的构成,而
且是两个小节的主歌和包含注重韵律美的前奏和美妙的后奏。
这使该
歌曲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音乐作品,并影响着无数的音乐爱好者们。
钢琴曲牧童短笛讲解
钢琴曲《牧童短笛》讲解《牧童短笛》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 1940 年代创作的一首钢琴曲,被誉为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以清新、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一、创作背景《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源于贺绿汀的一次乡村之旅。
1940 年,贺绿汀在重庆参加了一次“边疆文艺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乡村考察活动,深入到四川北部的牧区,与当地的牧民共同生活了一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贺绿汀深刻感受到了牧民们的勤劳、纯朴和乐观,同时也被那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
回到城市后,他便创作了这首《牧童短笛》,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牧民们的赞美。
二、曲式结构《牧童短笛》采用三部曲式结构,包括两个主题和一个尾声。
第一个主题以钢琴高音区清脆的琴音开头,曲调悠扬、抒情,表现了牧童在田野上吹着短笛的情景,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气息。
第二个主题则更加欢快、活泼,曲调跳跃、动感,表现了牧童在玩耍时的快乐心情。
最后,尾声部分将两个主题再次结合起来,以简洁、优美的旋律结束全曲。
三、演奏技巧《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相对较为简单,但需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形象。
演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节奏感:《牧童短笛》的节奏感比较强,需要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尤其是第二个主题的快速的音符组合。
2. 音色控制:钢琴演奏中,音色的控制非常重要。
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子的情感表达,适时调整音色,表现曲子不同的情感。
3. 情感表达:贺绿汀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演奏者在演奏时,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理解曲子蕴含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生动、感人。
《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无论是曲式结构还是情感表达,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乡村生活气息和牧民们的乐观情怀。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说课讲解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贺绿汀《牧童短笛》《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结构图】三部曲式A+B+A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
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
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
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
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
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
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
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
贺绿汀《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与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结构图】三部曲式A+B+A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
采用的就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
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
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
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与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牧童短笛》的与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
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与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与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与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
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就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就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
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牧童短笛曲式分析
贺绿汀《牧童短笛》《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结构图】三部曲式A+B+A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
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
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
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
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
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
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
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绿汀《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结构图】三部曲式
A+B+A
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
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
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
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
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
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运用五声音阶作“加花”式的变奏,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
《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
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
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徵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徵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徵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徵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
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
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
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
用复调的两个声部来模仿民族乐器,以模仿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方法写成,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采用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当上声部活跃跑动时,下声部以对比式复调相伴衬;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