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工程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千古不朽的课题,也是工程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运用工程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解析工程活动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成就与过失,并反思在工程活动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的重要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是我们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考察人与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与发展,克服对这一关系的朴素性、机械性和片面性认识,从而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
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获得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存在。但是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对于工程的需求不断膨胀,工程的数目急剧增加。由于受眼前利益的驱使,人们忽视了在工程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非自愿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在工程活动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普遍化、深入化和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尤为重要。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在工程活动中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摆脱生态危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社会的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工程的持久性与工程活动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密切相关,对工程发展史上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那些遵循“天人合一”思想的工程一直保持着生命力,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福祉,并为人们所称颂,而那些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不当的工程,则在投入使用后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并为人们所诟病。
都江堰就是一个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工程案例,“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来被当作工程界的典范,因为它无论是在决策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以后的运行阶段,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都江堰巧妙地利用地势兴建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创造出独特的建堰治河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经验与严密的维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圆满地解决了引水与防洪排沙的矛盾,历经2200多年而不衰,使人们长期受益,成为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
我国现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生态社会,因此工程作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必须要坚持和谐生态观,这一观念应用于工程领域就表现为“动态和谐的工程生态观”,而都江堰的建设理念正好与现在所提倡的生态观念相吻合。都江堰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而且还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相协调、优化和再造,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与此相反,三门峡水利工程则是一个失误的例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恰当处理留下了灾难的祸根。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干流建国初期兴建的第一座水库,位于河南省陕县黄河峡谷,1957年施工,1960年建成蓄水。黄河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水,水少、人多、泥沙多,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使河南、山东受益,发挥了防洪、发电、供水、蓄水灌溉的效益。但是自三门峡水库建成以来,关中平原特别是渭河下游的渭南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例如2003年8月27日开始由于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持续降雨,使地处渭河下游的渭南市沿河各县
(市、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称为渭河“03.8”洪水灾害)。此次渭河03.8水灾给渭南市临渭、华县、华阴、潼关、大荔等县(市、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灾难和巨大损失。经专家分析发现,三门峡水利工程在设计的时候没有统筹全局,片面地追求黄河中下游的防洪问题,把蓄水位设计得过高,使得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运行导致了潼关高程的提升,造成了渭河的小水大灾和生态失衡。
自然界的一切总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运动。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多次论述自然与人、社会相统一的有机自然观点,针对自然的控制和盘剥传统,曾预见性的提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每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三门峡大坝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次征服和胜利,但是自然也有增无减地把人类加之于它身上的伤害还给了人类,人类在生态、经济、政治等方面遭到了全面的打击。此外,三门峡大坝的建造背景也使得它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因此,工程生态观在工程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工程活动的核心是做出一个新的存在物,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服务,因此人与自然是可以达到和谐发展的,但是当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摒弃一切时,将会迫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在如今这样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自然的状况,最终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归根结底受到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人与自然、经济、社会是一个合理的系统,如果我们只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势必会走向歧途残害人类自己。因此我认为,人与自然是否能够和谐发展的关键,就是看人们怎么样去改造自然和发展自然了。
总之,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需要有新的工程理念。过去我们往往更注重是否“搞好”了工程,而现在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注重是否搞了“好的工程”,应该有新的工程决策程序和新的工程评价标准,应该努力转变人们的工程理念,使之向更加注重生态化方面发展,把“好工程”搞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