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在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美德与交往道德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已经有一定认知,并且平时在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对于中华文化也有广泛的涉及,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学生除了在课内学习中华文化之外,在网络和生活中也接触到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错误吸收一些不良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产生偏差,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认同感不强。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内容并不了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存在只喊口号不作为的现象。
三、富强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命名之争
教师展示:登月命名之争。
中国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但也有很多外国人说中国探测器的名字看不懂,太难理解。美国把登月器命名为“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叫“奋进号”、“挑战者号”。
因为优秀的文化、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航天精神根植于“月文化”中,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变化,凝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素养。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课堂总结
问题:不管是和谐、爱国、还是富强都是什么?
重难点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凝聚文化力量
教学资源
课件PPT、学案、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中华文化之精髓》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中华文化之精髓》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中华文化之精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适合初中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及其原因。

3.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实例等,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导入和情境创设。

3.教学案例:收集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长城、故宫、诗词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中华文化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塑造人

文化塑造人

《文化塑造人生》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感受文化影响,知道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可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那么,那些优秀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与人的成长关系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文化塑造人生”,同学们把书翻到17页。

讲授新课1.优秀文化能人的丰富精神世界我们先一起来欣赏歌曲《点亮未来》歌词:(张靓颖)时间在追赶未来(金秀贤)脚步跟随梦想加快(张杰)为青春赢得所有精彩(噶丽娅)我在天地之间呼唤爱(张靓颖)看地球因我年轻(金秀贤)生命只为点亮未来(张杰)让世界变成我的舞台(噶丽娅)张开梦的翅膀就现在(合唱)现在就是未来,fly fly fly青春不再等待,嗨嗨嗨我的心必将照耀时代,我用青春点亮未来现在就是未来,fly fly fly青春不再等待,嗨嗨嗨我的心必将照耀时代,我用青春点亮未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2014年青奥会开幕式主题曲,将青奥会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通过张靓颖、金秀贤、张杰和噶丽娅的跨国演唱,彰显出青年人在奔赴现代文明的路上的同时,秉持着对历史文明的敬意,开创属于青年人自己的新纪元,“时间追赶未来,地球因我年轻”唱出了新生代的强大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着青年们不断奋进,勇往直前,是人们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源泉,套用雪莱的话来说就是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源泉。

所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塑造人,尤其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这是文化塑造人的第一方面体现。

刚才我们是通过歌曲这种文化形式来感受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文化形式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深刻的感受,比如诗歌、小说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探究活动一问题情景(p17-18探究话题)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答: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涵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高中思想品德《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品德《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教案、教学设计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特点。

【能力目标】透过具体文化现象能概括出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刮痧》片段:电影《刮痧》反映的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尴尬遭遇。

影片的主人公,孩子的父亲因为给发烧的儿子“刮痧”(一种中医治病方法),而被美国的司法机关拘捕,理由是侵犯了孩子的“人权”,并被剥夺了对孩子的监护权。

让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在美国父亲给儿子用刮痧疗法治病却被认为是虐待儿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中美两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对立。

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

顺势导入新课《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环节二:新课讲授1.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则笑话: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都被判了绞刑,同日执行。

但因当日绞刑架坏了而推迟一天。

请你试想各国人如何度过最后一天?学生猜想后教师进行讲解:英国人:穿上最爱的燕尾服,皮鞋,一手拿着stick,一手拿着一瓶威士忌,过着最后24小时的绅士生活。

法国人:捧着厚厚的两本通讯录不停的给自己所有的情人和朋友打电话,过着最后24小时的浪漫生活。

中国人:到处托人找关系,希望能改判无期。

实在不行,就逃走!德国人:拿着工具箱,来到狱长办公室道:“狱长,我来修修绞刑架吧。

”教师最后作知识点的总结:不同的文化环境、价值素养和追求,都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2.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对“青春”看法,学生回答之后再展示不同职业的人对青春的看法:政治家说:青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太阳里充满了希望。

哲学家说:青春是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规律,是由量变引起的-一个质变。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分析: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二、课程标准: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四、相关知识: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五、方法点津: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六、课文导语: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七:新课教学: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一、课程标准: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新课教学:一、文化影响面面观◇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探究提示:1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关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课堂探究: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探究提示: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D.社会的发展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课堂练习: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②说法不够恰当,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本身属于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排除A、B、D项,答案应选C;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探究提示:1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2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课堂练习: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答案选A;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1.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2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答案:B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答案:D解析:A、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一、课程标准: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新课教学: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课堂练习: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靼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A项说法不恰当,C、D项不符合题意;二、增强精神力量◇课堂探究:1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2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探究提示:1①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欧仁·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第二年,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用了3天时间为它谱曲;国际歌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战士们不屈的气节;中段旋律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②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屈膝妥协,步步退让;而千百万劳苦大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他只好搬到上海的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滥写靡靡之音,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恰在这时,上海一家影业公司在拍影片风云儿女;这是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剧本着重描写了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的遭遇;一个男青年投身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了;一个男青年虽一度沉沦,但在穷苦女朋友的帮助以及男友牺牲精神的激励下,终于翻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原是田汉所写,他按照电影情节的设计,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就是这样在敌人的刀丛中,以满腔的激情写就了这战斗的诗篇;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聂耳当时在上海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华联公司搞音乐;而他已得到敌人即将逮捕他的警告;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要聂耳出国暂避,他本人也考虑可趁此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以求在音乐上得以深造,同时,他抓紧出国前短暂的时间,尽力多做一些工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作曲的;2①130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在俄国冬宫,在西班牙前线,在中国的渣滓洞集中营,在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战场上……一切曾有被压迫者反抗的地方,都能听到国际歌的激昂声音;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这首歌还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②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义勇军进行曲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立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探究提示: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到。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导语: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中,继承和传承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变得愈发明显。

文化血脉是一个国家、社区或家庭的根本,它代表了这个地方的独特性和历史。

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将文化血脉纳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设计,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1)文化血脉对身份认同的影响: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

通过学习和传承文化血脉,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加深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感。

(2)文化血脉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文化血脉的传承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通过了解他人的文化血脉,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尊重其他人的差异。

(3)延续文化血脉的社会价值:历史和传统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续文化血脉有助于维护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传统。

第二部分: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设计(1)从日常生活和家庭出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分享他们的家庭传统和文化,凸显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这可以包括邀请学生家长来班级做演讲或展示家庭文化物品等。

(2)利用历史与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将历史与文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教授历史事件、传统艺术和文学作品等,向学生传达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3)探索当地文化和社区资源:学生可以参观当地博物馆、艺术展览和社区文化中心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血脉的深厚底蕴。

(4)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延续文化血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的文化节日和庆祝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延续文化血脉的教育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厚的根基,培养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血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从而增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此外,延续文化血脉教育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价值观,维护社区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

但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认识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文化的认识,不同地域人特点的理解。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知识点。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如四川的辣、东北的豪爽等,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总结该地的风土人情,并展示给其他组。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尊重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文化的基本概念。

2.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3.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互动。

2.小组讨论。

3.观看相关视频片段,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各国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2. 知识介绍以PPT、图表等形式介绍文化的概念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揭示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意义。

3. 学习交流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形成多元化观点并相互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4. 视频观看在课堂前准备好相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借助影像化的素材更好地理解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性。

5. 综合讲解和总结将学生小组讨论的观点整合,与学生一起探讨文化多元性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相关话题,同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综合讲解与总结。

六、课堂练习1.短文写作:请以“我眼中的文化”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

2.家庭访谈:请学生采访家中的长辈或者家庭成员,让他们讲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统文化习俗。

3.课后阅读:布置相关资料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化的概念、类型、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文化对人的影响•概念•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八、教学评价1.成就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短文写作、家庭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

课题传统美德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T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⅛⅛(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f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动(12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可学可敬的榜样,他们传递出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传统美德通过讲述"文化探寻",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有哪些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一、自强不息2O(X)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其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品格密不可分。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哪里?【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新课一课一研()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新课一课一研()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
最后,我会强调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对个人成长影响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对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兴趣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兴趣索然。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5.合作与交流能力: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但在小组讨论等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2.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1.文化对人的影响:认知、行为、心态;
2.文化差异的表现:语言、习俗、信仰等;
3.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3.小组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课题,如“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外来文化在本地的融入”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观察日志: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身边人的文化素养等。要求真实、客观,不少于300字。
3.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教学设计5篇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教学设计5篇

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教学设计5篇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教学设计1《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略)(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

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
学生通过对《长津湖》戏里戏外五个议学任务的探究分析,科学理解文化的内涵,明确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文化传播需要特定的载体。
环节三:《长津湖》破圈有什么效应?——发挥文化的功能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长津湖效应”引发全民爱国热情》
《长津湖》自上映以来,在全平台口碑节节攀升,相关话题在热搜榜霸榜。引发全民共情,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在这场全民观影的热潮中,集体记忆、情感共振、家国情怀得到了加倍的激发和释放。
2.学情分析
本框是整个单元的起点,从此出发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本单元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理论。学生初步具条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学生能够自觉预习,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因此本节课通过议题探究形式来进行学习。
2.提出议题任务:
(1)长津湖能够顺利定档并拍摄完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长津湖带来的巨大的政治经济效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探究与思考问题。
(1)长津湖能够顺利定档并拍摄完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长津湖带来的巨大的政治经济效应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震撼时刻,然后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以学生最为熟悉、喜爱的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导入,让学生们在对抗美援朝先烈的崇敬之情中走进本课学习。
环节二:《长津湖》为什么破圈?——解析文化内涵
教师活动
1.议题情境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电影《长津湖》2020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了开机发布会,宣布影片正式开机。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针对文化的功能,讲解文化的社会功能、人的发展功能以及文化的自我更新功能,用具体案例来说明文化是如何影响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
3.引入哲学视角,探讨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化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请举例说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培养学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文化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4.设计一份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至少包括10个问题,并邀请身边的人填写。收集问卷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一份不少于500字的调查报告。
5.结合所学知识,拍摄一段关于“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短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要求展示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并在视频结尾进行简要总结。
作业提交时间:两周后。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进入高中阶段,他们在政治课程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然而,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与需求:
1.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审视文化,提升他们的理论认识。
2.学生在文化功能方面,对文化的社会作用和个人发展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把握。教学中,应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文化功能观念。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播放文化主题的视频、举办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4.最后,强调优秀文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文化主题,如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析所选主题的文化内涵和功能。
2.探讨所选主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运用哲学观点对所选主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2.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尊重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树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心态。
3.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文化使命,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层次,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的理解,以及文化功能的把握。
2.掌握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标志及意义,知道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考古文物等方式,提高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研读史料、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原始农耕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为人类文明起源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增强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感受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教学难点农业的兴起与定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原始人类采集、狩猎的图片,提问: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他们面临着哪些生存困境?明确:原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活方式简单,面临着食物来源不稳定、野兽威胁等困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原始人类可能会采取什么措施?明确:他们可能会尝试寻找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促使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生产工具的改进展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图片,提问:这两种石器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时代?明确:打制石器粗糙、笨重,属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更加精细,属于新石器时代。

讲解史前时期的概念,即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农业的起源及意义展示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

——《管子》” 和材料二“考古发现:非洲稻最早起源于尼日利亚,追溯到 3500 年前,亚洲的印度稻最早距今 6000 - 4000 年,而中国稻距今约 10000 年前”,提问:结合这些材料,思考原始农业是如何兴起的?明确:距今约 2 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生长;距今约 1 万年前,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2.认知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文化概念已有一定了解,但文化内涵与功能的认识较为肤浅。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3.学科背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文化、哲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本章节教学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理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接着,阐述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传承性、创新性、多样性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然后,详细讲解文化的基本功能,如传承、创新、交流、教育等,以及这些功能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给予解答。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直观感受。
要求记录讨论过程、观点碰撞和最终共识,字数不少于500字。
4.观察日记:学生需要在一周内,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文化现象,如人们的言行举止、网络用语、广告等,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日记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5.文化知识问答: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编写10道关于文化内涵与功能的选择题或简答题,并附上答案。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概括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关键点。同时,强调文化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内涵和功能,并撰写分析报告,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讨论,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

第2 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第2课,主要涉及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子目探讨佛教传入和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产生的影响;第二子目重点探讨中华文化对亚洲、欧洲及世界产生的影响。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一是两汉之际佛教文化的初传,由于佛教中的清规戒律与本土儒学思想碰撞、磨合再到二者的对话,后来,逐渐与儒、道文化相互融合与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二是始于明末时期的西学东渐,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全面开始。

西学东渐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随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所进行的抗争、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

同时,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向外辐射,如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亚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向西方传播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学西传。

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上看,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选考历史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分析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同时,他们在高一阶段已经接触了本课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有基本了解,对此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兴趣,阐述时也可以有论有据。

但本课涉及的事件与知识点内容较多,学生对纲要也有所遗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注重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利用时空观念将本课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小组讨论中理解主干知识,感受文明交融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分析: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二、【程标准】: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一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调查。

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尝试体验。

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

资料演示。

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文导语】: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七:【新教学】: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一、【程标准】: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教学】:(一)、文化影响面面观◇堂探究: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探究提示: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

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关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文化对人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堂探究: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探究提示: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

在x 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

“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

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

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

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

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以示尊敬。

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

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

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

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

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

x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

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

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

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

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

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

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

◇堂练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D.社会的发展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堂练习:.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

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②说法不够恰当,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本身属于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排除A、B、D项,答案应选。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堂探究: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探究提示: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

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

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

◇堂练习: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答案选A。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

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堂探究: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探究提示: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