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共36页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有答案),很棒哦~~今天最新增加了北语历年真题2000-2009,还有语言学、文字学专业复试完整版(04-07年),还有北大的真题,也可以作为练习和参考。
但是我要声明:里面的北语真题很全,但是电子版的资料是我在网上四处找到的,不是北语的资料,不能代替北语的笔记,只作为参考。
我这里有夏大的语概的练习题,宝贵之处是他有答案,而且题目出的也不错。
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但是不否认里面有一小部分题目和北语的笔记有点点出入,大家遇到这样的地方还要以北语笔记为准),有些题目的设置和答案做的是很不错的,特别是思考题部分和北语的试题比较接近。
这里先把第一、二章的内容给大家。
第1-2章:思考题部分1、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注意!!!不正确。
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
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
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语言和言语的主要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而语言是有规则的,不自由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以及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而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
(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而语言是社会的。
(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而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CAS理论的适应性对语言迁移研究的启示
主 动 的 、 复 的 交 的 适 应 性 为 语 言 迁 移研 究提 供 了一 个新 课 题 。 反 C 理
【 关键词] 复杂适应 系统
1 引 言 .
复杂系统研究是 当前系统科学 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复杂适应 系 统 ( o pe d pieSs m, 称 C ) 2 世 纪 8 C m l A a t yt 简 x v e AS 是 0 O年 代 以 Hol d为 ln a 代表 的一批物理学 家 、 经济学家 、 计算机科学家 、 生物学家来到 著名 的 美 国圣 塔菲研究所进行 复杂系统研究 而提 出的, 核心思想适应性 造 其 就复 杂性 , C S 即 A 的复杂性起 源于具有适应性 主体 与环境 以及 与其 它 适应性 主体 间的相互作用 , 不断地改变着它们的 自身 , 同时也改变着环 境 。C S A 理论 近 年来 开始 引起语 言 学界 的注 意 , 已有 国 内外 学 者用 CS A 理论来解释语言 、 言交际 、 语 语言 习得等 问题 , H ri &Js e 如 ed a es r n n (0 2 的多语 动态模式 ( eD n mi Moe o Mutigai 认为每个 20 ) t ya c d lf ll ul m) h in s 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能力是一个随时间推移和多个习得语言变量之间相 互作用的动态复杂 系统 ; 王士元( 0 ) 出, 言是一个典型 的复杂适 2 6提 0 语 应系统 ; a h e N m e 等学者 (0 9 3 认为语言 习得 是多个主体交互作用 的 20 :) 本能驱动 , 等等 。C S A 理论 的复杂性 , 与语言 、 语言习得 的复杂性有着 很好 的契合 性 : 它虽然 不是语言理论 , 也不是为语言理论 设计的 , 但可 以有效地解 释语言 、 言习得等 的复杂性 , 语 帮助我们 揭示语言 、 言习 语 得等复杂适 应系统 中的复杂现象 的内在机制 , 具有 重要意义与应用 前 景 。本文试 图在 C S A 理论 框架下研究 二语习得 中的语 言迁移 问题 , 运 用 C S的核心概念 “ A 适应性” 释语 言迁移 的复 杂性 , 解 正确地认识语 言 迁移过程 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现象。 2语言迁移的复杂性 . 语言迁移 的复 杂性决 定了语言迁移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 的受 限生成过程 , 它的复杂性 来源于 以下方 面 :1 语言迁移 涉及到母 () 语、 已习得 的语 言 、 可能 尚未完全 习得语言 ( 下文统称为母语 ) 目标语 与 等, 是由多个 主体构成 的, 主体之间具有较 强烈的相互作用 。可 以说 , 主 体 和环境 的交 互作 用是 主体进 化 与学 习的动力 , 系统 演化 的动 是 力。2 语 言迁移具有明显的层次 性与交互结构 。语言迁移是 多个知识 () 系统之间 的相互作用 , 而且 “ 知识系统 是一个开放 的复 杂巨系统 ( 建 张 华、 刘仲英 , 0 4 。每个 系统包含语音 、 汇 、 20) 词 语义 与句法等层次 。每 个特定层 主体构成上一层 主体的一个 “ 生成模块” 不 同层次之间存 在 , 各种不规则的交互 , 而且每个 系统 中以及两个 系统 之间的主体 与主体 、 主体与环 境之间相互交 换信息 , 各个系统发生非 线性的演化 。主体 使 间、 主体 与环境之 间的演化过程是 一个动态 的 自然 选择的过程 。 3 语 () 言迁移具有适应性 。每个 生成模 块随着语言输入的不断增 加而进行 自 组织与他组织地适应性学 习 , 因为“ 学习过程是 自组织和他组织过程的 统一 ” 杜春彦 、 立亮 ,0 4 , ( 郑 2 0 ) 也就是说 , 言迁移所涉及 的系统元素 语 或主体是 随时间而变动的 , 而且是能动的 、 主动的 。4 语言迁移过程存 () 在各 种社会 因素 、 文化因素 、 心理因素 、 随机 因素 、 偶然 因素的影响 , 使 语 言 迁 移 本 身更 为复 杂 。 3CA . S理论的适应 性对语言迁移研 究的启 示 霍 兰 (0 2 1认 为 , 20 :) 复杂现象 的宏观体现 往往是无数个 体适应环 境 和 影 响环 境 的进 化演 变结 果 , 系统 的复 杂性 源 于个 体 的适应 即“ 性” 。换言 之 , A 理论 的核心思想 就是“ CS 适应性 造就复杂性 ” 它突 出 , 了 C S 重要的特征是 适应性 。所谓适 应 , A最 就是个体 与环境之 间的主 动的 、 反复的交互作用 。既然适应性造就 复杂性 , C S中“ 应性 ” 在 A 适 自 然是一个 核心概念 。霍 兰将生物学 中适 应性术语 的范围扩大 , 把学 习 与相关过 程也包括进来 。也就是说 , 系统 中的主体 能够与环境 以及 其 它 主体进 行交流 , 这种交流 的过程 中“ 习” 积累经验 , 断进行 在 学 或“ 不 着演化 学习 , 并且 根据学到 的经 验改变 自身 的结 构和行为方式 。 由于 主体 的适 应性演化 、 主体与环境 的交互导致 了系统的演化 。尽 管不同 的 C S 程具 有不 同的 时 间尺度 , A 过 但适 应 的概念 可 以应 用 于所有 的 CS A 主体。霍兰认为 , 任何 系统包括 C S A 都是 由大量元素组成 的, 而且 它 们应该是 主动的元素 (c v e m ns。 在 C S , at e l et)“ A 中 任何特定 的适应 i e 性 主体所 处环境 的主要部分 , 由其他适应性主体组成 , 以任何主体 都 所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
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一、本文概述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 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非线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语言习得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此为例,展示DST如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征,阐述其为何适用于语言习得研究。
然后,将重点分析二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非线性和交互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接着,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发展研究,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探讨二语词汇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文也将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二、动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它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互动性。
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研究中,DS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DST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动态性”和“复杂性”。
动态性指的是系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在二语词汇发展中,这意味着词汇知识的增长和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而复杂性则体现在系统的多层面、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关系上。
系统论第二章
第二章系统的复杂性有人预见“复杂科学有可能成为一门广泛增加人类预见力的带头学科”。
所谓带头学科,就是可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方法,并以自己突出的成果成为科学关注的焦点,同时,它将吸引当代最有才华的学者投入到研究领域。
第一节复杂性的概念及描述复杂、复杂性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广泛使用。
人们总是通过比较来判定事情是复杂还是简单,但却并不清楚复杂事物与简单事物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觉得复杂,另一些人可能会觉得简单。
例如:打开电视机,里面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各种导线和印刷线路板纵横交错,外行人总感到它的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对一名懂其原理构造的专家或熟练的修理人员来说,就是一件简单的事,并能轻而易举地分析电路,发现和排出故障。
同一个人,同一事物,有时也会因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涉及的层次不同。
时而把他当作简单的系统,时而又把它当作复杂系统。
如,一个两口之家或三口之家相对于三代同堂的大家族来说是简单的,但这里涉及到每个人是由哪些器官,每个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每个组织由哪些细胞组成。
因为这种简单只是就家庭成员的个人层次而言的,如果将其他层次的内容也考虑进去,即使最简单的家庭,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上述情况表明:①复杂与简单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②复杂性的判断和感受因人而异,涉及各人的知识背景和对该工作(事物)的熟悉程度;③复杂性是相对一定系统和层次而言的,离开具体的系统和层次难以判断简单与复杂。
一、客观复杂性与主观复杂性1、客观(内禀)复杂性客观复杂性就是不依赖认识主体,观察者和工作主体,仅仅与事物或系统本身的属性、功能、结构以及运动形态有关的复杂性,因此又称为客观复杂性或本征复杂性。
<1> 多样性:看一个系统是复杂还是简单,往往看它包含的元素、要素、成分、层次多少,一般包含多的为复杂,少的为简单。
①多维、高阶、高层是多样性的数学表征:数学上量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个数上,在数学上它是通过维数、阶数、次数等三个基本方面表示的。
复杂性、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中科院系统所)
2.2 复杂系统的分类 复杂性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下是两种分类: ( 1 )物理(自然系统)复杂性、生物 复杂性、社会复杂性(成思危); (2)主观复杂性与客观复杂性。
3 . 复杂性科学
3 .1 复杂性科学的定义
复杂性科学就是运用非还原论方法研究复杂系统产 生复杂性的机理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4.3 结构复杂性学派
( 1 )起源与发展:美国 Warfield 教授 1975 年开始研究, 1990年出版了A Science of Generic Design: Managing Complexity Through Systems Design,1994年出版了: A Handbook of Interactive Management。 ( 2 )复杂性科学的定义:复杂性是指当人们在处理系 统问题由于对所研究问题缺乏足够了解而受挫时,在 人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的感觉。 那些认为复杂性只是所研究系统的一种特性的人 们将会面临找出众多不同待研系统的共同特性的挑战。 即使能找到这种特性,也还会遇到诸如他们如何去处 理这些系统而不是仅仅考虑一下,比如:所设计的系 统或模型没有任何可观测的特性,那么,他们将不得 不解释为什么对有些系统有的人能够搞明白而有些人 却一筹莫展。
3.3 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原理
(1) 整体性原理。由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非线性经济系统,传统的叠加原理失效,因此,不能 采用把研究对象分成若干个小系统分别进行研究,然 后进行叠加的办法,而只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经济系 统。这一点也很符合系统科学的思想。 (2) 动态性原理。复杂系统必然是动态系统,即 与时间变量有关的系统。没有时间的变化,就没有系 统的演化,也就谈不上复杂性规律。因为“事物总是 发展变化的”。
系统论
神经网络
自从Culloch和Pitts提出了神经元的数学模 型,Hebb提出了学习规则,就兴起了对人工神经 网络的研究,许多学者为此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方法论上讲,人工神经网 络具有自学习和自组织能力,具有大量可调参数 和高度非线性并行计算能力,它允许输入数据不 太准确,允许对系统模型的公式化表示不清楚, 因此国外一些学者把经济预测问题转化为模式 识别问题,通过模拟人脑思维提高预测能力。
普利高津说复杂性在我们对自然描述的各个层次上都
起着根本的作用。 据有人统计,复杂性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中使用频率极 高的词汇,在大不列颠的字典中至少有878个条目,962 处涉及复杂性概念。
复杂性研究已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研究最热门的
课题,它体现了人类认识史科学史上的重大转折。
(三)系统复杂性特征
顾基发认为系统科学应当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系统概念、一般系 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方法应用。
学科内容、统一的学科体系有待完善与建立
四、复杂性科学简介
(一)简单性曾是科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1、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开始,简单性一直是科学追求的 最高目标
试图把自然现象的复杂性认识归结到寻求一种本原。
2、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系统概念
用自发的系统概念考察自然现象(唯物主义哲学观) 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体 赫拉克利特:《论自然界》中,世界是包括一切的 整体 德谟克里特:系统思想是通过其对宇宙构成的认识 表达出来的,独立、不变、不可分的原子是构成宇 宙的基本粒子。《宇宙大系统》 《道德经》、南宋的陈亮的理学,“理一分殊”体 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系统宏观系统运动的 规律性,即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则必然会 与外界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交换, 这种交换使系统的熵不断减少,从而导致 系统由无序演化为有序。基于耗散结构的 自组织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从低度有序向 高度有序演化的规律性,这种自组织现象 可以推广到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理论
反面观点: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 验后得出的类比。
塑造效应:环境因素在表达这种成长和功能时所起到 的作用,如决定儿童讲哪种语言。
最大的贡献: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 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儿童本身的特点。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 唯理论的。语言获得装置是没用事实依据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成 人的语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幼儿的语言规则不 是按成人语言规则进行的。
• 3、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际, 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儿童以 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交际手段; 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交际。
• 4、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5、母亲和其他成人使用特殊的语言形式向不 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儿童水平的语言材料,能 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同样 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并答 应他等
特点: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 如:婴儿偶然发出【ma】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 并答应他等
二.先天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1. 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0世纪60年代提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
语境学
《语境学》教案语境即言语环境,亦即使用语言的环境。
古语云:黡子在颊则好,在颡则丑,言有宜也。
这“宜”,也就是要与环境相适宜。
同一颗痣(黡子),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美丑之分。
这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语境(context)自1923年由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提出后,现已成为语言学、语用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修辞学家陈望道早在1932年就提出了题旨情境理论,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1],他还进一步指出:“写说是要适应当时的题旨情景的,只有适应当时的题旨情景的修辞,才是好的修辞。
”[2]这里的题旨情景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语境。
语境是现代修辞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没有修辞。
一切修辞活动,包括听说读写都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
言语交际离不开语境,作品的编码与解码也离不开语境。
文学话语是特殊层面的言语交际。
语境,作为话语存在的家园,在文学话语中也就带有了不同于日常交际语境的特点。
语境作为参与文学话语建构的因素,是一个需从多维视界加以审视的复杂体,它往往使对语言的审视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而与文艺学、美学、哲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学科共享资源。
第一讲语境的多维空间文学语境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分层装置。
文学语境是一个多层面的聚合。
既有显性的语符层面,又有隐性的认知层面与审美层面。
语符层面又有着下位分层,内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言语代码体系,它由言语代码的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平面组成。
外层是与言语有关的所有其它因素,包括社会背景、时空背景、审美因素、心理因素等。
进入语境的语言符号要受制于语境各因素,语境各因素纵横交织构成了特定言语代码的坐标轴。
在文学话语同一交际界域中,往往存在着多种语境因素。
与话语中心关涉的时间、空间、社会背景、对象、话语目的及上下文等因素往往处在相互关涉、相互制约的状态下。
这些多维的语境因素聚焦于同一话语中心,又与话语中心呈现纷纭复杂的关系,从而构成了话语与语境的多形态格局。
论语言研究的涌现范式
自现 代语 言学 之 父 索绪 尔 将 语 言研 究 纳 入 科学
范式 以来 . 言 学研 究饱 经沧 桑 , 语 范式林 立 。 去一 些 除
杂适 应 系统 理论框 架下 . 始思 考语 言如 何涌 现等 语 开
言研 究基 本 问题 杂适 应系 统理论 是 基于 以工程 系 复
影 响 小 的学 派 .语 言 学 在 短短 百 余 年 竞 出现 结 构 主 义 、 能主 义 、 成学 派 、 知 学派 等诸 多学 派 。结 构 功 生 认 主义采 用共 时研 究方 法 . 语 言进行 条 分缕 析式 结构 将
系统 理论 属 于 同一范 畴 的研 究 于 目前 专 门致 力于 鉴 复 杂适应 系统研 究 的美 国圣 菲研 究所 (F ) S I 的突 出贡 献 和 本文 行 文 的方便 . 者将 使 用 “ 杂 适 应 系统 理 笔 复 论” 统称 相关 研究 该 系统 观思 想把 系统 “ 复杂 性 ” 突
论语言研究的涌现范式
董保 华 . 罗迪 江
摘 要 : 言 研 究 的 涌 现 范 式将 语 言视 为复 杂适 应 系统 . 图通 过 语 言在 线 生成 过 程 的 建 模 方 法探 讨 语 言本 质 。 理 论 及 语 力 从
其 机 制 介 绍 了 语 言 研 究 的 涌 现 范 式
关键 词 : 言 研 究 : 杂适 应 系统 ; 论 ; 制 语 复 理 机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第1期 01 3
Junlo hnq g U i rt o c nead Tcnl ySc l c ne di ) N .3 2 1 ora fC ogi n e i fSi c n eho g(oi i csE io o 1 0 n v sy e o aS e tn 1
进化语言学简介
3.3 研究框架 (Hauser at el,2002)
(1)FLB和其它动物的交际系统是完全同 源的;(在许多动物行为学家间很流行) (2)FLB是人类特有、语言特有的,它是 语言进化的适应性产物;(以平克等为代 表) (3)只有FLN是人类独有的。 (以乔姆斯 基等人为代表)
4.1 乔姆斯基、平克和迪肯语言进化观
原因: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影响及古人类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 的发展; 1972年第一届语言起源专题研讨会在多伦多召开(Wescott,1974) 1975年纽约科学院召开(Harnad et al., 1976) 1983年语言起源协会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 (Winds at el,1989;Raffler at el,1991; Winds at el,1994 ) 1996年第一届语言进化国际研讨会在爱丁堡大学召开(Hurford et. al., 1998);中国对应会议第一届(Wong,2009) 还有其它很多专题学术会议,比如seminar on langauge, evolution, and the Brain (Minett & Wang, 2005, 2009) Steven Pinker(2000:441)语言进化研究“已经回归至令人尊敬的领 域”。
异同原因
1. 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乔姆斯基(1975b,1986,2002a,
2007a等)的语言机能观是他在自然主义方法论下对语言本质、来源和使用问题认识的 体现 VS 平克(1994,1997,2002,2003)的语言进化观是进化心理学基本理论假设在 语言进化研究上的体现 (Pinker&Bloom,1990)VS 迪肯(1992,1997等)的语言研究 受到了皮尔斯(1955)的符号学理论(瓦尔,2003)的影响和突现论思想的影响;
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复杂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复杂系统是指在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由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这些系统具有非线性、耗散、自适应、多层次、互动、不确定性等特征,给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1.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包括统计物理学、非线性动力学、信息论、模糊逻辑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贝叶斯原理,即在数据和模型之间找到最优解。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是涉及大量的数据和模型,需要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处理能力。
2.网络科学方法网络科学是研究网络结构、演化和动态性质的学科。
网络科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复杂系统中的网络结构分析、节点间关系分析和网络演化分析。
通过建立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结构和演化规律,可以对复杂系统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和控制。
3.非线性动力学方法非线性动力学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和复杂性质的学科。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分析系统的混沌、复杂性和可控性等问题。
二、复杂系统的应用1.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包括公路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航空运输等多种模式。
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系统建模、交通流分析、交通运输规划等方面。
2.金融系统金融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包括交易市场、证券市场、银行体系等多个层次。
金融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危机预测等方面。
3.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物理和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生态系统的模拟、演化规律及其影响等方面。
三、复杂系统研究的未来趋势复杂系统研究是一个前沿学科,未来趋势将继续发展。
下面介绍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1.再认知计算再认知计算是一种基于神经科学的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复杂系统的建模。
再认知计算的特点是能够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建立更加真实和可靠的模型。
2.多尺度建模多尺度建模是一种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通过不同尺度的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行为和特征。
语言习得理论(一)
②先天的判断、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先天的判断、
儿童能对他所接触的语言参数定值。儿童 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 特征,对某一语言的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 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 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 规则赋予具体数值,婴儿就获得了母语的能 力。也就是说语法规则不是由输入的材料归 纳而来的,是由语言习得机制中的普遍语法 转换而来的。
(2)评价
“刺激-反应论”虽然受到很多批评, 刺激-反应论” 但 并非一无是处,有很多合理得成分。它所 说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模仿、强化,都是有 道理的。要掌握语言也的确必须养成一定 的习惯。 总的说来,刺激总的说来,刺激-反应论可以解释儿童语言 习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但用这种理论不 能全部解释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
3)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得机 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
制”(LAD) 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 ①人类独有,正常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 机制发生作用。 ②语言习得机制可以离开人类的其他功能而 存在,甚至与智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它包括两个部分:
①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特征(语言共项), 共有的规则,又称为普通语法。普通语法 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共性,是语言中最基本 的东西,适用于任何语言,高度抽象的规 则。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中。 这些语言普遍原则是以参数形式出现的, 处于待定状态。
②
先天论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它功能 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的关 系,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受智力和认知能力 的制约,可以先于智力的发展。这一点也 不能令人信服。儿童4 不能令人信服。儿童4、5岁以后仍在学习 较复杂的语法(如定语从句)词汇学习也 是一辈子的事。 先天论过于低估后天环境的作用。语言是 约定俗成的,儿童离开社会,即使生来就 有某种机制,但也无法识别或运用语法规 则。
复杂软件系统自适应技术研究
复杂软件系统自适应技术研究摘要:综合化航电系统中设备数量众多,相互关交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系统,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系统呈现出开放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特点,要求具备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应用场景的变化做出动态调整。
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以机载软件能力平台为对象,研究复杂软件系统故障重构、自组织、功能动态插拔等关键技术,建立动态自适应的机载软件平台框架,以系统管理软件为典型用例实现机载软件平台动态自适应能力,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支持复杂软件快速重构,这对于软件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复杂软件系统自适应构件引言复杂软件系统是指子系统数量众多,且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实体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
机载综合化电子系统中的软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软件系统。
特别是高度综合后,机载电子系统需要在统一航电网络上实现智能分布式的信息处理以及一体化的系统控制与管理,整个系统呈现出系统结构开放化、系统组成模块化、系统互连网络化、系统功能软件化、系统应用智能化的特点[1]。
复杂软件系统中的自适应是指系统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功能需求变化时具备的一种适应能力,通过功能或结构重组满足系统需求。
在智能作战场景下,作战飞机需要一定的自主性,可以缩短决策时间、避免人为的(低级)错误决策、有效支持装备智能化应用,提升装备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故障条件下的生存[2]。
1.技术现状分析机载软件系统自适应能力的构建需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工程方法维度。
二是产品技术维度。
在工程方法维度,主要关注下列几个方面[2]:(1)基于领域分析方法的软件能力构件集规划方法;(2)软件能力构件提取方法与描述方法;(3)软件能力构件配置模型。
研究点包括领域分析方法,构件获取技术,构件模型技术,构件组装技术等[3]。
国外在构建模型及其规范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商业产品并获得成功应用。
第8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第14页
2018年11月12日
第18页 2018年11月12日
管理学院
在巨系统中,如果组分种类繁多 (几十、上百、上千或更多), 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又很复杂 ( 如非线性、不确定 性、模糊性、动态性等 ) ,这就是复杂巨系统。这类系统无论在结 构、功能、行为和演化方面都非常复杂,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都 存在层次结构。 人脑系统,由于记忆、推理和思维功能以及意识作用,其输入 一输出反应特性极其复杂。其微观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正在逐步研究 清楚,但在宏观层次上却涌现出思维、意识等极为复杂的整体功能 ,它的机制至今尚未探明。应把人脑作为复杂巨系统,把微观与宏 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发展的,不同类型的系统要用不同的方法。 大系统理论不能用来解决巨系统问题,简单巨系统理论不能用来解 决复杂巨系统问题。
管理学院
在军事系统工程和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从1970年 代末开始,钱学森努力把系统方法推广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提 出建立和发展社会系统工程。但组织管理社会系统的社会工程技术 要比工程系统工程复杂得多,前者绝不是后者的简单推广。这里也 需要在应用中坚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的原则,反对那种为 建立漂亮数学模型而对实际问题作强制性简化的主观主义做法。 从1986年春开始,在钱学森的倡议和指导下,组织了“系统学 讨论班”的学术活动。围绕建立系统学这个中心目标,就与系统研 究有关的学科理论,组织学术报告和讨论,分析这些理论的得失长 短,同时还就方法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努力寻找处理复 杂性的可行方法。在这个讨论班上,钱学森发表了很多重要科学思 想,提炼出很多重要概念,总结和概括出系统的研究方法,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就是其中之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语言发展观
211223868_语文词典中“酸
的涌现结果,体现为使用模式在自组织过程中的高概率特征,包括单类单义、单类多义和多类多义
类型。 概括词的词类归属应基于语料库,从抽样索引行开始分析个体词的词类,再根据个例频率、
类型频率、时间跨度和使用语域的规约化标准,提取其中的高概率关联模式,最终实现为语文词典
罗杨 语文词典中“ 酸 / Sour” 微观结构表征汉英对比———一项复杂适应系统视域的研究
(12 th ed. ) ( COD) 和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11 th ed. ) ( MWCD) 中重复上述步骤,建成
“sour” 词典数据库。 其次,以语料库使用模式分析( CPA) 为主要依据,在 BCC 语料库和 COCA 语料
度。 然而,已有研究显示,汉英语中味觉词的对比数量有限,研究视角集中于味觉形容词的语义拓
展、隐喻现象与引申机制,对概括词跨词类、跨级阶的多义现象及其引申机制的互动研究并不充分。
一直以来,词典学与语言学关系密切,任何一部词典都有语言学理论的影子( Quemada,1972) ,
语文词典尤为如此。 常用词是语文词典研究的一个重难点:一方面,高频使用提升了它们为主体选
和《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第 3 版,简称《 规范 3》 ) 中单字词“ 酸” 与其下多词条目,汇集单词条目的词
类和释义建成“ 酸” 词典数据库。 《 汉语大》 则根据释义替换原则,辅以例证分析综合判断词类。 在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5 th ed. ) ( AHD)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