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_1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读演结合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

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篇1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

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

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二、说教法: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

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

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

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

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

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

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

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

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

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篇1一、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

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的难点则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二、说学情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较高阶段。

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篇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

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我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教材梗概: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片段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

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2008年5月12 日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从而对__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

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__中的语言说出图意。

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1.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北关小学曹会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本课讲述的是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 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法学法1.以读代讲法。

2.品析词句法。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找2.读3.议4.写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导入(播放美国洛杉矶地震的图片)在1994 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人类如同蝼蚁,面对大自然的灾难,无能为力。

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

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23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

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

”说明有人阻挡过他。

都谁阻挡他了?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生:救火队长。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还有谁?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学习过程:
1、引导学生在回顾全文,师生共同商定目标后,抓住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局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阿曼达的勇敢,对父亲的信赖。

引导学生体验父亲的坚定与不放弃。

3、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学习用具】
投影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待目标
板书课题。

1、复习: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待目标:
感受父爱,探究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的,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速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夸赞这对父子。

(板:了不起)
2、怎样的人才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呢?
3、那这位父亲了不起在什么地方?那这位父亲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儿子又有什么不平常的呢?
4、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亲了不起,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儿子了不起,请你画出相关语句,认真研读,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检查。

6、汇报交流,随机指导朗读,领悟表达方法:
(先交流对父亲的感受,再交流对儿子的感受。


预设:
⑴他顿时感到……,向那片废墟走去。

父亲面对巨大的灾难,及时冷静下来,想起对儿子的诺言,坚定信心救儿子。

⑵这位父亲……,接着挖。

在所有人都对孩子们的生还不抱任何幻想的时候,在得不到一个人帮助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在坚持,这位父亲还在努力地找寻,他坚信他的儿子──(一定还活着)他坚信他的儿子──(在等着他去救他)他会放弃吗?
不会,他永远不会,因为他要实践对儿子的承诺,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决不放弃!
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通过数学计算来感觉时间的长,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⑷他满脸灰尘,双眼……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详细描写父亲此时此刻的外貌呢?
⑸同桌对读12~19自然段,师生对读。

汇报交流对儿子的感受。

⑴我告诉……,和我在一起。

(安慰,鼓励同学)
引导学生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面的表现。

⑵不!爸爸……(先人后己)
⑶为什么阿曼达这么勇敢?他勇敢的力量从哪里来?
⑷为什么父亲的这句诺言要反复出现呢?
三、领悟表达方法
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抓住什么来刻画这对父子的形象的,表达这份深深的父子之爱。

四、回顾重逢场面,升华情感
正是因为作者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刻画,我们今天才感受到故事中那深沉的父爱,那浓浓的亲情,端起书,让我们重温那父子相逢感人的一幕,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起欣赏。

五、作业
1、搜集描写父爱,母爱的诗或。

搞一场回报父爱,母爱的朗诵会。

2、完成课后小练笔。

【课后反思】
这节课共上了三次,第一次在自己的班,效果不理想,学生未能完全进入创设的情境,因此感悟不深。

第二次在韩老师的班,由于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设计,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被深深感染,感情朗读到位感人,个人感受体会深刻。

第三次在仁和小学,效果最糟,学生表现差强人意,我未能及时改变教学设计,调控课堂失败,课堂沉闷。

第一次试讲得不成功,和自己的底蕴不足有很大关系,课堂语言单一,不能应对自如的娓娓道来,因此未能煽起情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

第二次准备充分,再加上精心准备课堂语言,学生素质
较高,因此学生能感悟深刻,但关注面不足,一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第三次的不成功虽然有学生的原因,但回想起来,如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问题难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是否会更精彩些心底忽又产生一个问题,农村的教育现状仍然堪忧,课改的脚步举步维艰,如果所有的农村老师都全身心投入到课改中,我们的农村孩子一定会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实践诺言
决不放弃
了不起父子情深
子鼓励同学
先人后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