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1.1.3技术与自然(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

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直观图片、详实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

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归纳总结讨论: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教学目标技术的自然属性;技术的社会属性;技术的两重性;二者的联系和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看待技术,及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联系与统一;合理使用技术。

四、教学方法播放视频、问题探究、讨论、思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五、教学资源多媒体录播教室、视频、图像资料、教案、学案六、教学过程1、回顾:技术的产生,技术的内涵。

(1)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2)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知识技能的总和。

2、探究1:黑龙江农垦八五一一农场立体农业果、药、稻、鱼、虫立体五层新型农业(增加经济收入)坡地上的梯田种植水稻(利用有限土地)水土流失(防治)、种植结构(多样化)有限土地(合理充分利用)鱼肥稻熟米飘香(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任务1:结合视频,完善表格•特点:遵循技术的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技术。

讨论1:郭靖大侠“梯云纵”神功(《射雕英雄传》83版)尝试:梯云纵、金刚爪①“梯云纵”神功?哪位大侠?左脚蹬右脚、右脚蹬左脚飞上桌子②“金刚爪”神功?哪位大侠?徒手五手指抓入桌子思考1:永动机的尝试结论1:技术的自然属性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技术应用,能改造自然,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违背自然科学原理,必然招致失败,根本实现不了。

3、探究2:港珠澳大桥技术牛在哪?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钢桥段建造(世界最大规模)生产浮运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两大人工岛(快速成岛)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中国首创)任务2:根据学案资料,完善表格•特点: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技术创新。

讨论2: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分析:原子弹的杀伤力①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②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③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④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技术的发展与价值-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技术的发展与价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技术的发展与价值
教科书
书名: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理解技术的发展与价值。
2.结合案例,认识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通过情景引出钻木取火。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问题1. 视频中钻木取火的方法有几种?你推荐小明所在的小组采用哪种取火方法?为什么?问题2.古典式钻木取火法的缺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视频中钻木取火的方法及相应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2——想一想:除了钻木取火,还可以使用哪些取火方式?
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10分钟
新课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与人的关系
学生活动——呈现三种门锁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指纹门锁和刷脸门锁?将指纹门锁和刷脸门锁的创新点记录在表格中完成学习任务三。
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问题,学生认识技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
二、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活动3——说一说:如果人类没有掌握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人类掌握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的重要性,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引出案例分析主题。
学生活动4——结合案例分析思考照明技术的发展源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理解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

新课标高一通用技术地质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一通用技术地质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一通用技术地质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篇:新课标高一通用技术地质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设计新课标高一通用技术地质版第二章第三节《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和课程标准 1.说教学内容、对象《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高中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技术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具体的阐述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是全书的基础性章节,也是由技术到设计的过度章节。

为以后学习“体验设计实践”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3.说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理解设计对技术的作用以及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②、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技术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法”,采用启发式、讲述式、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努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建构出本课的知识点。

三、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对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设计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好奇心较强,思维活跃,虽然他们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根据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还是很容易接受本节课的内容。

四、说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

把与学习相关的案例及其图片等资源制作成课件进行介绍,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五、说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两幅建筑图片,引出设计,对设计的定义再做复习。

通过两幅技术加工的图片引出技术,对技术的定义再做复习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研究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通过这四幅图片的展示说明设计和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等重要,说明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小巧手机的出现来分析设计和技术到底是研究的是什么。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说课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说课教案

模块一技术与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的价值,技术的发展未来,理解运用技术的性质2、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与技术的关系,理解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复习技术的性质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技术的性质和设计的原则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难点: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运用。

【教学设计】通过串讲知识结构,辅助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内容来评价和设计一些生活、学习中的用品。

技术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发展历程:三次技术革命: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开始.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标志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

一、技术的价值(一)技术与人1、人的需要产生技术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人类的衣食住行)2、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对人保护作用:生理上的保护和心理上的保护。

如:医疗技术、安全技术等。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体力解放。

技术带给人方便、享受、乐趣;技术也促进人的精神、智力发展;技术也会反作用于人。

(二)技术与社会1、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发展、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2、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

(三)技术与自然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三峡水利工程:利用水能发电)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过度开垦荒地,砍伐树木)二、技术的性质(一)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需求产生技术。

如:助听器。

(二)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是创造自然界从来没有的事物,摧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章第1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章第1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

第二章第1节《技术与设计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②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③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形成设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一些案例,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新的技术产品、新的工艺往往都由设计开始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②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思辨成长,最终领会到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打破设计神秘感,形成正确的技术设计观。

②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辨正关系和技术革新对设计的影响2、难点:理解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侧重点的不同3.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三、教学准备:1.上网下载蜜蜂建筑的蜂房图。

2.收集手机和自行车演变的图片以及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图片。

3.准备一些实物如:手机、电熨斗和电吹风等。

4. 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幅图:蜜蜂建筑的蜂房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物课上有没有学过蜜蜂建筑的巢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色?[学生]:思考、回答:……蜜蜂的蜂房是由无数个六边形巢室构成,每个巢室边挨着边,紧密的连在一起,没有一点空隙,巢室的基部由六个三角形组成六角锥。

[教师补充]:蜂巢的这种六边形结构早就被科学家们证明是用料最少、容量最大的结构。

[教师陈述]:马克思曾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是把它建成了〞请问,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动物的活动是由它从物种遗传而来的本能所决定的,而人类的劳动,那么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人类从事任何活动,事先都要有所谋划和构思。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 我们要尊重知识, 尊重知识产权。

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 使学生: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及检查作业1.讨论及提问: 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1. 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 针对具体问题, 形成解决的方法, 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 助听器的发明3、讨论助听器的发明: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高中通用技术豫科版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一、技术的含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豫科版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一、技术的含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豫科版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一、技术的含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整个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起始课,是《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从“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作用”两方面阐述,要达到课程标准中的“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内容标准。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认识水平上,已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对技术的问题了解甚少,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高一学生在认识水平上,已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对技术的问题了解甚少,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重点难点
知道技术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能对典型的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门全新的课程——《技术与设计1》。

那么,什么是技术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技术的含义及作用》。

2【讲授】新课
先来看一个段子:
小米:“我出5。


苹果:“我出7。

”。

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案

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案

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案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社会变化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

通用技术在本程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通用技术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新、高度综合、科学与人融合的程。

它的学习过程是同学们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

相信通用技术的学习一定会成为同学们豆蔻年华中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创造与发展乐趣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走进技术世界从人类远祖掌握钻木取火的技术开始,人类历史便掀开了明的序幕。

技术,不仅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明的进步。

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为人类的未生活描绘了神奇灿烂的图景。

走进技术世界,即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异彩纷呈的生活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学习目标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技术与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明的历程灯火象征着光明、希望和威力。

从普罗米修斯盗火拯救人类,到阿拉丁神灯实现人的愿望,再到宝灯赋予人以力量,这些神话充分说明了灯火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任务三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

《任务三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

2. 了解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和珍爱自然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探讨人类利用技术改变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干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技术图片和视频,以展示人类利用技术的各种方式。

2. 准备一些关于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对自然的影响。

3. 准备一些讨论题目,以供教室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自然与技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干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技术来改造自然,以及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干系。

(二)新课教学1. 技术与自然的干系(1)介绍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举例说明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如农业、工业、交通等。

(3)讨论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2. 技术的可持续性(1)介绍可持续性的观点和重要性。

(2)讨论技术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举例说明可持续性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和效果。

3. 学生的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等)进行钻研。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3)小组讨论,分析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教师总结1. 总结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强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技术的可持续性,为珍爱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技术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报告,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搜集更多关于可持续性技术的信息,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了解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回答)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设计理念]从生活实际和哲学辩证的角度出发表达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表达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协助学生总结归纳。

[教材分析]1、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设计的丰富内涵等三个方面展开。

要求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方法的主要途径。

人们通过设计把自己或他人由创造性构思得到的设想具体化,拟定出可供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

设计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预定的目的和环境限制条件,在头脑中进行想象、构思和分析,并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拟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设计是绝大多数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正像探究对于科学,阅读对语言艺术一样,设计对于技术是基础性的。

那么可以看到,设计的以技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进行技术设计的基础内容,是进行设计的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教材辩证地阐述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本课程涉及到的设计进行了界定。

本节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的重要性,激发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又是由第一章技术向设计进行过渡关键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对生活的观察体会,高中生在自身生活中对设计和技术是有所感受的,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的内涵的认识比较模糊。

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呢?在学生该智能发展阶段,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现象,从中抽象出本质规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

《3.1 技术与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 技术与设计1

《3.1 技术与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技术与设计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干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设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观点及其重要性,掌握技术与设计的互相干系。

2.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

2. 准备一些实际应用的技术和设计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讲解。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话题。

4. 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物教具,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简述课程的主题《技术与设计》。

2. 诠释课程目标及重点内容。

3. 描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

(二)探索设计与技术的干系(15分钟)1. 介绍设计与技术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讨论设计与技术之间的互相干系,如设计对技术的影响,技术对设计的影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干系。

(三)教室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盘绕“设计与技术”这一主题展开。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 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效果,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展示优秀作品(15分钟)1. 展示一些成功的设计作品,例如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电子产品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设计特点和技术实现方式。

3. 鼓励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

(五)安置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小型的设计项目。

2. 鼓励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不息思考、探索和尝试,以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恪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设计原则,掌握设计的基本因素,包括功能、结构、材料、工艺、成本等。

通用技术ⅰ人版1.1.1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1)

通用技术ⅰ人版1.1.1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1)

通用技术ⅰ人版1.1.1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自然与技术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适应。

重点和难点技术能促进社会的进展用所学知识解决技术与自然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新课引入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技术与人有关系。

教师提问:技术产生的缘故是什么?学生回答:满足人类的需要。

教师提问:对以后来说,技术具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它起到保护人、解放人、进展人的作用。

2、教师复述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阅读案例分析: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讨论:技术对企业的进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辩论:有人认为,技术进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进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请就此问题展开辩论。

总结: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

〔2〕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阅读案例分析:农业技术的进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采纳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阅读课本: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往常现在售皮、树页-的确良、中山装西装革履食物单【一】烹饪简单营养、丰富—麦当劳、肯德基山洞、帐篷、睡地上小洋房、别墅、睡席梦思步行坐车寄信QQ、邮箱、手机露天电影、收音机家庭影院、MP3,mp4用粉笔写-内容乏味多媒体教学…………总结: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3〕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阅读案例分析: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讨论:交通技术的进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技术的进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结构整合:〔如右图〕自由讨论: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起来的作用〔老师提供一些资料〕技术与自然放映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片子荷兰风车的电子图片讨论:都江堰的建筑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截了当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这些都依赖于什么?注意了什么?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问题: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兴趣?你能发现章节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阅读完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各章节的关系,引出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实践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适合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

2.教师讲授新知:台灯设计制作项目的大过程。

学习各个设计环节的重点。

3.教师以学校咖啡馆需要照明和调节气氛的灯具为例,讲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情境: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放松休息空间,在校内新建了咖啡馆,需要各种实用且有意境的灯具用来照明并烘托气氛。

同学们决定每人为学校新建的咖啡馆设计制作一款原创灯具。

以A 小组同学“小火车灯”的设计过程,和换了情境的B 小组“智能台灯”作品展示为例,分别从做中学、学中思的角度进行案例分析。

A 小组
B 小组
发现和明确问题 强调“做什么” 制订设计方案 强调“怎么做” 制作模型或原型 强调“做的过程” 测试评估及优化
强调“效果和改进”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强调“使用说明书”。

《通用技术》1-12技术的性质

《通用技术》1-12技术的性质
回顾上节内容
技术的价值包含以下三方面
1.技术与人 2.技术与社会 3.技术与自然
1.技术与人
技术具有
保护人 解放人 发展人
提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需求。
3.技术与自然
利用自然
技术对自然作用 依赖技术
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提示:合理运用技术能有效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
课程标准对第一章的要求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











耳助




全数码深耳道式助听器
数码编程耳背式助听器
助听器发展史
第一代产品:盒式助听器。 第二代产品:眼镜式助听器,需要一段连接线,易受外界环境 的干扰,有共振噪音,令人感觉不适,目前在国外也已被淘汰。 第三代产品:耳背式助听器,它与一个耳塞连接,这种装置为 通用型,配戴比较舒适。不过,由于它仍需要一条短管子与耳塞连 接,这条管子会产生共振作用,从而增强中频率声音,以致容易遮 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频率声音。 第四代产品:耳内式助听器和耳道式助听器,是九十年代国际 流行的高精度、专用型的助听器,目前在世界上这两种助听器的市 场占有率达80%。这类助听器配戴舒适,因为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 耳型和听力损失需要而专门设计制造的。这种助听器灵敏度高,它 采用最先进的电子数码、集成线路,没有外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控 制失真和降低噪音,特别是仿真人耳的生理结构及其对声音的传送 过程,充分发挥患者自身耳轮的功用。特别是它能过滤对人耳有损 的强噪音,从而起到保护听力作用,这类耳道式助听器又分为普通 型、迷你型和隐型深耳道式,能最大限度地增强患者的社交自信心。

【K12学习】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K12学习】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和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1.手臂与椅子的扶手; 2.背部与椅子靠背; 3.臀部与椅子垫; 4.腿部与椅子垫; 5.脚部与椅子脚;阅读了解人机工程学。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思考讨论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阅读: 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主要改进了铁锹的运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程度的关系。

健康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马上行动: 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舒适用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案例分析:右边两幅图都是培土用的工具。

它们的造型、结构很相似,只是一幅图中的把手部分作了处理。

思考:你觉得右边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哪个使用起来更舒适?为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安全人机关系中的安全,是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设计,如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栏设计等。

其目的是避免操作者和使用者产生因作业而引起的伤害或伤亡。

想一想: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地方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例如: 走廊的栏杆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练习:讨论旅游鞋中的人机关系 1.存在哪些人机关系? 2.你穿的旅游鞋是否满足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思考探究加深理解人机关系中的安全教学阶段引入教师活动第2课时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人机关系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电子教案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电子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

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直观图片、详实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

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归纳总结讨论: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技术与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如技术使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成为可能,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

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建
造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
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
程。

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益,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风车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
一个“低地之国”。

几千年来,荷
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
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
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
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

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
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讨论
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

请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受人类永无止境的开发利用。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交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在综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造就“绿色”的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这些产品从开发设计、原料采用、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采取无污染和少污染的工艺,以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绿色产品包括绿色食品、环保服装、绿色电视机、绿色计算机、绿色冰箱、绿色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清洁工艺是指各种末端处理技术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型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如各种废气、废水、废物的处理和回收,物料的再循环工艺,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技术,节能技术、少废无废的工艺和设备,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等。

练习
1、鞋子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损伤。

查阅资料,调查鞋子的发展历程,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鞋子为什么会得到发展:(1)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2)需要运用哪些技术。

2、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访问你的亲友,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在全班交流。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3、调查本地工业或农业中的某项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并评价其对工业或农业发展以及当地自然环境的效应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