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药物化学

合集下载

0500(药剂专业班)药物化学教案(第五章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

0500(药剂专业班)药物化学教案(第五章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

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及内容安排设计意图评注组织教学(情景描述)王某,58岁,肺癌中期,患者疼痛难忍,医生给予吗啡注射,效果显著。

患者的疼痛得以改善,但是患者出现了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

医生解释这是吗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在这些症状减轻后继续使用吗啡。

吗啡是麻醉药品,医生给这位患者使用是否使用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过渡)本章镇痛药大多是麻醉药品,有依赖性,易被滥用。

本章主要介绍镇痛药的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药理学相关知识,掌握该类药基本使用技能和用药注意事项。

(板书)第五章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讲解)镇痛药能解除或减轻疼痛,作用于阿片受体,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通常还存在麻醉性副作用,故称麻醉性镇痛药(分析)作用机制: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②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③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

内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内阿片肽(脑啡肽)→激动阿片受体→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AC→Ca内流↓、K外流↑→前膜递质(P物质等)释放↓→突触后膜超极化→阻止痛觉冲动的传导、传递→镇痛。

特点:多数药物反复使用可成瘾,使用中按麻醉药品实施特殊管理。

第一节吗啡及其衍生物(板书)一、吗啡(简介)吗啡从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中提取得到,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1.吗啡的来源1804年从阿片中提取分离得到纯品吗啡,1847年确定分子式,1927年阐明化学结构,1952年完成全合成,1968证明其绝对构型。

70年代后,逐渐揭示出其作用机制。

(分析)2.吗啡的结构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吗啡为一含有部分氢化菲环的五环刚性分子。

其结构特点如下:(1)A环为苯环,3位上连有一酚羟基;(2)B环为环己烷;(3)C环为环己烯,6位连有一醇羟基。

A、B和C环构成部分氢化的菲环。

OHO O HNCH3.HCl.3H2O(4)D环为直立于环平面的哌啶环,N上连有一甲基;C和D环构成部分氢化的异喹啉环(5)E环氢化呋喃环,由连接A环与C环的氧桥而构成。

药物化学第5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题库

药物化学第5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题库

第5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选择题每题1分氨基甲酸酯三部分。

下面是局部麻醉药物从先导化合物可卡因到普鲁卡因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结构变化过程中使用了药物修饰改造的_________方法(a)生物电子等排体;(b)前药原理;(c)软药原理;(d)找出基本药效团,进行结构简化。

局部麻醉药物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相比,利多卡因麻醉作用要比普鲁卡因强2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a)盐酸普鲁卡因含有氨基,与受体结合时,因为氢键而作用更强(b)盐酸利多卡因含有酰胺键而盐酸普鲁卡因含有酯键(c)盐酸利多卡因除了含有酰胺键而比盐酸普鲁卡因的酯键难水解外,且含有距离酰胺键很近两个邻位甲基空间位阻障碍,加大酰胺键水解难度。

(d)盐酸普鲁卡因分子量没有盐酸利多卡因大氯贝胆碱是M受体激动剂,与乙酰胆碱结构上主要差异是________(d)-S->-O->-NH->-CH2-局部麻醉药Ar-CO-X-(C)n-N<的基本骨架中,X为以下哪种电子等排体时局部麻醉作用最强_______(a) -NH- (b) -CH2- (c) -S- (d) -O-(a) 1-2个 (b) 2-3个 (c) 3-4个 (d) 4-5个Ropivacaine的化学结构是_______。

沙丁胺醇的化学结构为_______下列叙述中与Dobutamine不符合的是_______甲基多巴的化学结构为_______下列药物中,属α2-受体激动剂的是_______苯海拉明属于_______化学结构类型药物。

(c) 顺式几何异构体 (d) 反式几何异构体根据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判断下列_______药物是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过敏药物。

下列______化合物具有明显中枢镇静作用。

第5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填空题1 每空1分填空题2 每空1分填空题2 每空1分第5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概念题每题2分第5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问答与讨论题每题4分The pharmacophore(药效团)of cocaine is shown below. Explaining why acyclic analogueswhich are simpler than cocaine to be expected to retain activity 可卡因是非常刚性的结构,而非环状分子普鲁卡因是带有几个可旋转键的柔性链的开环化合物(1分)。

药物化学第5章

药物化学第5章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Βιβλιοθήκη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不稳定性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2.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代谢途径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2.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消旋化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第一节 拟胆碱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2.胆碱酯类M受体激动剂
氯醋甲胆碱 methacholine chloride
卡巴胆碱 carbachol 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
第一节 拟胆碱药
胆碱酯类M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第一节 拟胆碱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3.生物碱类M受体激动剂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
五、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1.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2.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小结
对前述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强调:
1. 叔胺类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拟胆碱药现已成为临床使 用的抗痴呆药物的重要类型。
2. 受体亚型选择性的M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药物具有 较少的副作用。 3.苯磺顺阿曲库铵是软药设计的成功案例。
一、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
4.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
三环类基本结构
盐酸赛庚啶
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二、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1.三环类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氯雷他定
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二、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2.哌嗪类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哌嗪类基本结构
盐酸西替利嗪

第五章药物化学

第五章药物化学

第五章药物化学第五章药物化学第⼀节绪论⼀、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合成、药物与⽣物体的相互作⽤、新药设计原理和⽅法的⼀门综合性学科。

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法。

⼆、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2.为⽣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法和⼯艺。

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法。

三、药物的通⽤名、化学名和商品名药品⼀般有三种名称,即化学名、通⽤名和商品名。

化学名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按照⼀定的命名原则确定的名称。

通⽤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通常采⽤世界卫⽣组织推荐使⽤的国际⾮专利药品名称。

商品名是药品⽣产⼚商⾃⼰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在⼀个通⽤名下,由于⽣产⼚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

例如:解热镇痛药——巴⽶尔是该药的商品名,其通⽤名为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2-(⼄酰氧基)苯甲酸。

第⼆节⿇醉药⼀、全⾝⿇醉药全⾝⿇醉药的重点药物盐酸氯胺酮(K粉):本品结构中含有⼿性碳原⼦,具旋光性,右旋体的活性强,临床常⽤其外消旋体。

结构如下:代谢途径:本品进⼊⾎循环后⼤部分进⼊脑组织,然后再分布于全⾝组织中,肝、肺和脂肪内的药物浓度也⾼。

仅有2.5%以原形随尿排出。

⽤途:为静脉⿇醉药,亦有镇痛作⽤。

⿇醉作⽤时间短,易产⽣幻觉,被滥⽤为毒品,现属⼀类精神药品管理。

γ-羟基丁酸钠:⼜名羟丁酸钠,为静脉⿇醉药。

本品⿇醉作⽤较弱,但毒性⼩,⽆镇痛和肌松作⽤。

可配合其他⿇醉药或安定药使⽤,⽤于诱导⿇醉或维持⿇醉。

结构如下:HOCH2CH2CH2COONa⼆、局部⿇醉药(⼀)局部⿇醉药分类:局⿇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芳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氨基醚类(普莫卡因)、氨基酮类(法⽴卡因)及其他类(如氨基甲酸酯类、醇类和酚类)等。

(⼆)局⿇药的重点药物:性质:1.本品分⼦中含有酯键,易被⽔解。

药物化学PPT课件

药物化学PPT课件

O上的修饰
❖ 若2位碳上的氧原子以其电子等排体硫取代,即为 硫代巴比妥类,虽然解离度增加,但是脂溶性增加。
❖ 例如硫喷妥,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属于超短时巴 比妥类药物。
3. 代谢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 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方式主要是在肝脏的生物转化, 其中包括5位取代基的氧化、氮上脱烷基、2位脱硫、 水解开环等。
唑吡坦(zolpidem)
H3C
N N
CH3
O N(CH3)2
❖ 唑吡坦为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自20世纪90年代 以来欧美以其作为主要的镇静催眠药。它可选择 性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亚型BZR1(ω1受体),而对 BZR2(ω2受体)亲和力很差,对外周苯二氮卓受体 亚型无亲和力,因而具有高度选择性。
佐匹克隆(zopiclone)
❖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的抑制性递质, 它至少作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GABA 。
❖ GABA受体与Cl-通道相偶联,当GABA受体激动时, Cl-通道开放的数目增多,Cl-进入细胞内数量增加, 产生超极化而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减少中枢内 某些重要神经元的放电,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作用。
❖ 当碳原子总数为4时,出现镇静催眠作用,7~8时 作用最强,大于9时作用下降甚至出现惊厥。
N上的修饰
❖ 若在5,5-二取代巴比妥酸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其结 果不仅降低了解离度,而且增加了脂溶度。例如海 索比妥,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属于超短时巴比妥 类药物。
❖ 若在二个氮原子上都引入甲基,则产生惊厥作用。
镇静催眠药分类
❖ 苯二氮卓类药物 ❖ 巴比妥类药物 ❖ 其它类药物
一、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9
8
A R4 7 6

第五章-黄酮类(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黄酮类(天然药物化学)

5. 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 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
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 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 用。
6. 雌性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daidzein)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 用,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
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 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糖苷。和葛根素 共同构成了中药葛根扩张冠状动脉的有效 成分。
葛根黄素木糖苷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Vp样作用:芦丁、橙皮苷等有Vp样作用,能降 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 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等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 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儿茶素(Catergen)也具有抗肝脏毒作用, 可治疗脂肪肝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等引 起的中毒性肝损伤。
3. 抗炎
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 等具抗炎作用。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 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 乙 酰 葡 萄 糖 、 咖 啡 酰 基 葡 萄 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 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糖 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三)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
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

《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药物化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药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掌握药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药物的分类了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药物的特点。

掌握不同分类方法下的药物类别。

1.3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掌握药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技术。

第二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2.1 药物的化学结构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掌握药物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和药物的构效关系。

2.2 药物的活性评价了解药物活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掌握药物活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2.3 药物的化学结构优化了解药物化学结构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掌握药物化学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第三章:药物的合成反应与方法3.1 药物的合成反应了解药物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掌握药物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条件控制。

3.2 药物的合成方法了解药物合成的方法和策略。

掌握药物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3.3 药物合成的放大和工业化生产了解药物合成的放大过程和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掌握药物合成放大和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4.1 药物的代谢途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

掌握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和代谢产物。

4.2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3 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了解药物的代谢与药效关系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分析和应用方法。

第五章:药物化学设计实例分析5.1 抗炎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了解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市场需求。

掌握抗炎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方法。

5.2 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了解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市场需求。

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思路和合成方法。

5.3 药物化学设计的综合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化学设计的实例,总结经验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药物化学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药物化学-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

pKa1 (HB+) 6.8
在稀酸中溶解,稀氢氧化钠液中极微溶解 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
用高氯酸的非水滴定来测含量
H
H
N
N
N
S
N
N
H
N
47
2. 水解产物
H
H
N
N
N
S
N
N
NH2
H
O
氨甲酰胍
N N H

H
H
N
N
S
NH
48
3. 鉴别反应
胍基的鉴别: ( 硫酸铜+氨水 )
西 咪 替
盐 酸 胍

组胺
H N
[1,4]互变异构体(近80%) N 阳离子只占少部分(约3%)
咪丁硫脲
H N
阳离子(分子数为40%)
N
[1,4]互变异构体最少
• 两者占优势的质点各不相同
NH2
S NN HH
30
研究方向
假设:
如果拮抗剂的优势质点 与组胺的相同,则拮 抗作用可能增强
[1,4]互变异构体为组胺的优势质点
较西咪替丁强 5-8倍 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高 速效和长效
对卓、艾二氏综合症患者有效
77
特点
比传统的H2受体拮抗剂的治愈率高、 速度快、不良反应少
自1997年,销售额在世界抗溃疡药 物市场中跃居首位
O
N
O
N
S
N
H
O
78
其它质子泵抑制剂
吡啶环,亚磺酰基,苯并咪唑环三
个部分。
O
N
O
N
明确研究方向
通过R基的变化,增加[1,4]互变异构体的量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习题:第5章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习题:第5章
标准答案:BCDE
考生答案:
31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的有(本题分数1分)
A、齐多夫定
B、拉米夫定
C、奈韦拉平
D、阿昔洛韦
E、司他夫定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ABDE
考生答案:
32属于抗病毒药并与治疗艾滋病有关的药物是(本题分数1分)
A、阿昔洛韦
B、奈韦拉平
C、齐多夫定
D、奥司他韦
E、利巴韦林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BCE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16治疗疱疹病毒的药物是(本题分数0.5分)
A B C D E
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17治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本题分数0.5分)
A B C D E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18~21题】
A齐多夫定
B奈韦拉平
C奥司他韦
D阿昔洛韦
E茚地那韦
答案解析:
18非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本题分数0.5分)
D、奈韦拉平
E、利巴韦林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6含有三氮唑结构的药物是(本题分数1分)
A、利巴韦林
B、奈韦拉平
C、齐多夫定
D、阿昔洛韦
E、金刚烷胺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7化学结构中含有二氮卓环的药物是(本题分数1分)
A、拉米夫定
B、利巴韦林
C、茚地那韦
D、阿昔洛韦
E、奈韦拉平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13在肠壁吸收后可代谢生成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是(本题分数0.5分)
A B C D E
标准答案:D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加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确保其在药物、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异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活性部位的构效关系
总结词
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与其构效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其构效关系的了解,可以预测或优化化合物的生物活 性。
详细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主要表现在其黄酮母核和取代基的种类、数量以及位置上。一般来说,黄酮母核上的 羟基数量越多,其抗氧化活性越强。同时,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也会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糖基取代可以 增强化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
抑制氧化产物形成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氧化产物的形成,如 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从而减少对细胞的 毒性作用。
抗炎作用
01
02
03
抑制炎症介质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 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 而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细胞因子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 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 减轻炎症反应。
抗炎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 质、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 信号转导途径等。
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增殖,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和
扩散。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 亡,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
抗肿瘤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 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和调节肿瘤免疫等。
抗菌作用
抑制细菌生长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 长,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抗炎药物
抗病毒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对某 些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有 抑制作用,可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药物化学 第五章ppt课件

药物化学 第五章ppt课件

理化性质
1,碱性
2,水解性
3,鉴别
H N N S N H N N H N
碱性
+ pKa(HB )
6.8 –在稀矿酸中溶解,稀氢氧化钠液 中极微溶解 –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 –用高氯酸的非水滴定来测含量
鉴别反应
胍基的鉴别:
( 硫酸铜+氨水) 含硫化合物的鉴别:醋酸铅试纸
体内代谢
口服吸收良好
人们猜想:
–存在组胺受体的两个亚型 H2受体 –可能在胃壁细胞存在 –与胃酸分泌有关
开始研究H2受体拮抗剂
1964年,以药物学家
Black博士为首的研究 小组,开始H2受体拮抗 剂的研究工作 要得到抑制胃酸分泌 的药物 –抗胃溃疡
组胺的结构改造
从组胺的结构改造出发
–因H1受体拮抗剂无抑制胃酸分 泌的作用
副作用
与雌激素受体有亲和作用
–长期应用可产生男子乳腺发育 和阳萎,妇女溢乳等副作用 –停药后可消失
与其它药物联用
可抑制肝脏微粒体氧化酶的活性
延缓某些药物的消除
–如华法林、地西泮、吲哚美辛、 普萘洛尔、茶碱、苯妥英钠等
第一个H2受体拮抗剂药物
1976年在英国率先上市
N H N N S N H N N H
与原有治疗方法比较
传统的胃溃疡治疗方法
–抗酸剂和手术 这两种方法都不使人满意
西咪替丁在商业上的成功
上市时20美元100粒
药学史上第一个每年的销售额超
过十亿美元的药物
诺贝尔奖摘录
However, the research work carried out by Black, Elion and Hitchings has had a mor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While drug development had earlier mainly been built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they introduced a more rational approach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章天然药物化学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章天然药物化学
• 1.3 葛根总黄酮(TFP) 及葛根素(Pue)
• Pue 是TFP 的主要单体成分之一, TFP 及Pue
可增加大脑血流量,显著降低猫脑血管阻力,对金 黄地鼠局部脑微血管血流及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 善作用。提示TFP 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1.4 灯盏花素(erigeron breviscapus , EB)
黄酮类化合物第五章 天然药物化学
•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广
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毒副作用小, 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类化合物。这一类化合 物有共同的母核C6-C3-C6 。有很多药用植物 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黄酮类,包括黄酮,异黄酮,黄 酮醇等。最初,黄酮类的粗制品仅在染料方面应 用,在上世纪20 年代,国外把槲皮素,芦丁用于临 床后,才开场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有数百种不 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发现 .
AC
5
10
3 4 O
, 6
, 5
• 4 13C-NMR的应用 • ⑴ 骨架类型的判断 • ⑵ 取代图式确实定方法 • ⑶ O-糖苷中糖的连接位置 • ⑷ 分子内苷键及糖的连接位置 • 5 MS的应用 • ⑴ EI-MS • ⑵ FD-MS • 6 构造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 ⑴ Wessely-Moser冲重排 • ⑵ 6,8位取代确定
• 五 应用实例
• 1 从中药柴胡中别离得的山奈苷经酸水解后用
PPC检出有鼠李糖,该苷及其苷元的UV光谱数 据如下
• 此外,还有大量研究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有降压、降血
• 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说明黄酮类化合物
• 确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且该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在植物中
• 广泛存在,毒性较低,应是今后新药开发研究中一个值得重

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 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 黄酮

性质 及其苷
黄酮醇及其苷 异黄酮
查耳酮
花色素
颜色 灰黄~黄
无色
微黄
随pH不同而改 黄~橙黄

旋光性
苷元:无 苷:有
苷元:无 苷元:无 苷元及苷均有
苷:有 苷:有
苷元:无 苷:有
平面型分子, 水溶性 分子间引力大,非平面分子,溶 溶解性一 溶解性较差
解性较黄酮类好 般 溶解性差
水溶性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五、酸碱性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一、性状
单体黄酮(游离)多为结晶性固体,少为无定形 粉末(如黄酮多糖苷类)
分子量小,结晶性好 分子量大,结晶性差
槐米芦丁
银杏叶黄酮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二. 颜色:无色~淡黄色~黄色~橙色,与结构相关
(1)
灰黄~黄色:黄酮、黄酮醇及其苷 黄色~橙黄色:查尔酮
有交叉共 轭体系
(2)
微黄色:异黄酮
OH OH
O
OH
OH O
斛皮素
OH
芦丁(rutin)是槲皮素
HO
O
的3-O- 芸香糖苷。用于治
Orutinose
OH O
芦丁
疗毛细血管脆弱 引起的出 血病,作为高血压的辅助
治疗剂。
(一)黄酮(醇)类 flavones (flavonol)
➢ 知识扩展:曲克芦丁
【英文名称】 Troxerutin 【中文别名】羟乙基芦丁、维脑路通 【药理作用】本品系芦丁经羟乙基化制成的半合成黄酮化 合物,具有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
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 2.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特点、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第五章

药物化学第五章

N H3C
N CH3
O N
CH3
HO
O
OH HO
O
OH
双吗啡
HO
O
OH
N-氧化吗啡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因此在配制吗啡注射液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防 氧化
①调节pH3.0~5.0 ②加入抗氧剂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③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试剂做配 位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减少其影 响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3.了解镇痛药、镇咳祛痰药的分类;了解磷酸苯丙哌林、盐 酸氨溴索及盐酸溴己新的结构特点和作用用途。
4.学会应用该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的调剂、贮存保 及临床使用等实际问题。
一、吗啡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吗啡从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阿片中提取得到, 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2.吗啡的性质
(1)游离吗啡分子结构中 有碱性的叔胺基及弱酸性的 酚羟基
为两性化合物, 能与酸或强碱生成 水溶性较大的盐。
酚羟基
N CH3
叔胺基
HO
O
OH
第一节 吗啡及其衍生物
(2)吗啡分子结构中 具有酚羟基
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 氧化变质。
水溶液在pH4时较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易被氧 化成双吗啡(伪吗啡)、N-氧化吗啡等有毒、有色物。
第二节 合成镇痛药
CH3 N
O CH3
CH3
CH3
. HCl
盐酸美沙酮
第二节 合成镇痛药
本品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 疼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吗啡或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治疗。 虽然耐受性、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但长期应 用也能成瘾。 本品的毒性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量较接近,安全性小。 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名为N-[2-[[[5-[(二甲氨基)甲基]-2-呋喃基]甲基]硫代]乙基]N’-甲基-2-硝基-1,1-乙烯二胺盐酸盐; [N-[2-[[[5-[(Dimethylamino)methyl]-2-furanyl]methyl]thio] ethyl]-N’-methyl-2-nitro-1,1-ethenediamine hydrochloride
N
O
NHCH 2OCH2OCOCH3
吡法替丁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5. 吡啶类
I 期临床
英国上市 美国上市
在生理病理知识基础上提出相对
合理的假说,来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西咪替丁是第一个上市(76年,英国)的H2受体拮抗剂, 一经问世即成为治疗溃疡的首选药物,刚上市时的价格是20 美元/100粒,是第一个每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以 后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获准上市。但后来发现,长期应用 可以引起轻微的性功能障碍及乳房发育。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3. 噻唑类
NH2 H2N N N S S H N N
H S O2 Br
乙溴替丁(Ebrotidine)是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新一代H2 受体拮抗剂。本品可提高上皮细胞增生活性,保护胃黏膜, 抗胃酸分泌作用与雷尼替丁相似。本品与细胞色素P450的结 合较少,从而排除了形成有突变作用的亚硝胺的可能。此外 本品具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
雷尼替丁生物利用度不高,将亲 脂性较大的噻唑环代替雷尼替丁分子 中的呋喃环所得的尼扎替丁 (Nizatidine),其活性与雷尼替丁 相仿,而生物利用度高达95%
CHNO2 CH 3 CH 3 N N S S N H NHCH3
尼扎替丁
NH2 H2N N
N S
S
H N N
NHCH3 CN
N SO2NH2 NH2
2. 呋喃类
CH3 CH3 N N O S N H
O
N H
N
CH3
对雷尼替丁作结构改造发现,用脂水分配系 数大的5-取代异胞嘧啶基团代替二氨基硝基乙烯 结构作为氢键键合的极性基团,可获得抑制胃酸 分泌作用大于雷尼替丁的H2受体拮抗剂,如鲁匹 替丁(Lupitidine)。
第一节
3. 噻唑类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N N H S CH 3 H N N N H N CH 3
化学名为N-氰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 基]硫代]乙基]胍; N-Cyano-N’-methyl-N’’-[2-[[(5-methyl-1H-imidazol-4-nyl) methyl]thio]ethyl]guanidine
熟悉止吐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熟悉昂丹斯琼的
结构、化学名称及用途。了解昂丹斯琼的合成路线。
第一节
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一、基本医学知识
胃的解剖图
第一节
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各种胃溃疡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
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临床对抗溃疡药物的要求
硫替丁Tiotidine其拮抗H2受体作用 可提高10倍。胍基噻唑部分中,环上 氮原子与胍基中氨基上的氢形成分子 内氢键有利于生物活性。长期服用可 产生壁细胞萎缩和致癌等毒性而停用 法莫替丁(Famotidine)
第一节
3 . 噻唑类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N NH2 H2N N N S S SO2NH2 NH 2
CH3
将Burimamide侧链中的一个次甲基换成电负性较大的硫 原子,形成含硫四原子链,同时在咪唑环的5 位接上供电 子的甲基,得到甲硫咪特(Metiamide)。 生理pH下,甲硫咪脲的[1,4]异构体占优势。 体外试验,拮抗活性比Burimamide强8-9倍;体内试验, 对抗组胺或五肽内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强 5倍。 活性强度和安全性都达到临床试用的要求。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甲硫咪特被枪毙
在初步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肾损伤 和粒细胞缺乏症,试验被迫终止。
“我们接到公司的电话, 说甲硫咪脲遭到禁用。 之后,我们不得不牵着手过河,因为深怕有人 会跳河,每个人都沮丧得不得了。”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H N S NHCH3
HN
S N
布立马胺成为第一个投入临床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但口服 活性小,难以有效治疗消化道疾病。布立马胺脒唑环的碱性 较强(pKa 7.25),大于组胺咪唑环(pKa 5.80),离子化 倾向较大。如在侧链引入吸电子基,使咪唑环的pKa值接近于 组胺,可与受体更好作用,增加拮抗活性。以电子等排体硫 醚基团(-S-)代替咪唑环侧链的β位次甲基(-CH2-),得到 硫代布立马胺(Thiaburimamide),其咪唑环的pKa为6.25, 拮抗活性高于布立马胺
其氢键键合的极性基团为氨磺酰脒基,是选择性最高和作用最强的首 选H2受体拮抗剂。 无抗雄激素作用,与肝药酶系统的细胞色素P450无相互作用,似乎不影 响其他药物经该系统的代谢,故配伍禁忌少。还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流,加 强防御机制,提高止血效果。临床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 血、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氏综合征。
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Digestive System Agents) 本章主要内容
3 1
2
3 4
抗溃疡药 止吐药
促胃动力药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
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Digestive System Agents)
目的与要求
熟悉抗溃疡药物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掌握西咪替
丁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熟悉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结构、化学名及用途。了 解西咪替丁的合成路线。
第一节
CH3 HN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S N H N N O H N O O
采用前药方法,对咪唑环的N1和N3进行丁酰氧甲基化(nPro-COOCH2-)和烷氧羰基化(-COOEt)可达到增加活性 的目的。
另一种方法是改造氢键键合的极性基团,用取代异胞嘧啶基 团代替氰胍基团获得奥美替丁(Oxmetidine)。由于脂溶性 提高(分配系数增加50倍),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增加15倍, 且维持时间更长,但有H1拮抗副作用。
1964年,以药物学家Black 博士为首的研究小 组,开始了H2受体拮抗剂的 研究工作。并信心十足 的要从中得到抑制胃酸分 泌的抗胃溃疡的药物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HN
N NH 2
改变部分
保留部分
因H1受体拮抗剂都没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故研究工作从组胺的结构改造出发。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4. 哌啶甲苯类
CH3 N N N O N H N NH2
兰替丁
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 雷尼替丁强8倍,作用 持续达24 h。
N
O
NHCH 2OCH2OH
罗沙替丁
具强效抑制胃酸分泌作 用,且有更好的生物利 用度(90%以上)。 作用快,用量小、不良 反应少,复发率低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有效
无效
临床作用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良性胃溃疡,术后溃疡,返流性食管炎 等 较西咪替丁强5-8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高 速效和长效

雷尼替丁的副作用较西咪替丁小 –无抗雄性激素的副作用,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也较小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抗组胺药物,可有效地减 弱组胺的许多反应,用于抗过敏疾病。但不能拮 抗胃部组胺对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 (现在把这批抗组胺药叫作H1受体拮抗剂)
人们猜想,体内存在组胺受体的两个亚型, 并把可能在胃壁细胞存在的有关胃酸分泌 的组胺受体叫做H2受体。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H 2受 体 拮 抗 剂
胃壁细胞的泌酸过程及抗溃疡药 物的作用示意图
胃壁细胞 ATP H 2受 体 组胺 cAMP 质子泵抑制剂
米索前列醇 肥 大 细 Ach 胞 抗胆碱药 M受体 丙谷胺 胃泌素 前列腺受体 蛋白激酶 胃泌素受体 C a2+ 黏膜保护剂
H + /K + - A TP酶
HCl
制酸剂
第一节
各类抗胃溃疡药物
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抗酸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黏膜保护药 抗微生物药物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一、H2受体拮抗剂
发展和化学结构类型
在40年代,人们就知道内源性组 胺涉及变态反应,损伤和胃分泌 的生理调节。
HN
N NH 2
第一节 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
1.缓解症状 (疼痛、恶心、呕吐、嗳气、胃灼热) 2.治愈率高(现已达90%) 3.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4.免除药物的副反应 5.价廉易得
第一节
胃溃疡的成因图
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防御因子 黏膜、黏液 局部黏膜的血流 十二指肠的反溃抑制
攻击因子 盐酸、胃蛋白酶的分泌 胃窦部的体液性分泌 黏膜的损伤
H N N N H N
N N H
S
用脲基和胍基来取代甲硫米特的硫脲基,但所得脲类衍生物 活性太低,而胍类衍生物因胍基的碱性太强造成活性降低。 因此设想在胍基的亚氨基氮原子上引入强吸电子的氰基和硝 基,降低胍基的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