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德国案例分析
![德国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75a514866fb84ae45c8d06.png)
物流案例分析:德国货代联盟发展模式分析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有着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2007年物流行业收入超过2000亿欧元,位列经贸和汽车工业之后排在第三位,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
物流产业社会化和综合服务水平高,注重物流技术研究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基本实现了以运输合理化、仓储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综合物流管理与服务。
运输作为物流作业的核心,其组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效率。
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高是德国物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现已形成了以少数大型跨国企业为龙头,以中等规模货运企业组成的联盟为中坚,中小型货运企业为补充的货运组织市场主体。
本文以德国最典型的货运代理企业联盟为例,分析了德国货运代理联盟的发展模式、运作特点。
货代联盟发展背景德国货代联盟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
上世纪80年代共成立了6家联盟,90年代成立了25家,2000年后成立4家,而且各个联盟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德国货代联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物流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深刻的外在背景,如货代公司的日益壮大、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竞争的加剧等。
1.德国货代公司的快速发展德国的货代公司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能够提供仓储、中转、运输以及增值服务,如理货、包装、预装配、呼叫中心、回程货物处理、价格标签等,主要从事货运组织,在道路货物运输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50%的货代公司提供零担运输,20%提供包裹运输服务,70%的企业能够提供国际货物运输服务。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从1985年的33人一直增加到现在的64人,自备运输车辆的企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1990年64%下降到现在的58%。
(效率和效益)2.货运市场的逐步开放(政策明智-政府明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逐步实行货运市场自由化,其历程大致为:1985年开始提出运输服务自由化,1993年初价格管理全部取消,包括定价、价格体系,1994年欧共体跨国运输限制取消,1997年底市场准入限制完全取消,1998年短途、长途运输、搬家运输的划分方式取消,到1998年德国基本上实现了货运市场的自由化,只是对用大于3.5吨的车辆(包含挂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的实行准入许可和强制保险,其前提是专业知识、诚信、资本能力(确保竞争能力、运输安全、环境保护)。
从企业层面看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从企业层面看德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e1484e7aeaad1f346933fd4.png)
通过合理 选址 和运 输路径优化 , 能加快周
转 , 先进 的仓 库管理 信息 系统可 以减少差
错 率 , 提 高 服务质量 , 降 低仓 储 成本 。 德
国企 业 均拥有大规模 的现代化仓库 , 大众
汽车原 厂 配件总 部现 已有 1 0 0 万 平 方 米
大 , 新 5 号库和一 个包装材料专用仓库正
【关键 词 】
企业 ; 德 国; 物 流
.
一 、 德国物流业发展优势及概况
德 国位于欧洲大 陆的地 理 中心 , 是 该
地 区 最 重要 的货 物转运 地 。 强 劲 的经 济 实
力 、
雄厚的工 业基础 和高素质的物流从业
人员使 物流业 紧跟在 贸易和 汽车制造业 之
后 , 成 为德 国第三 大 产 业 。 2 0 0 7 年产值 达
到 2 89 7 亿欧元 , 企业数量 达到 6 万 家 , 从
业人数 26 0 万 , 并形成 了 D H L 、 B L G 等一
批具 有 国 际竞争力 的物 流企 业 。
二 、
德国物流企业 的发展概况
从企业规模来看 , 德国既有能面 向全
球提供 全方 位物 流服务的巨无霸 , 如 德 国
邮政 集 团 , 2 0 0 7 年 营 业 额达 6 3 5 亿 欧 元 ;
信 息 化 的广 泛 应 用 为提高 管理 水平奠 定了
基 础 。 随着条 形 码 技术 的推广 , 德 国物 流
企业 中员工 手持 的 M D A (个人数字助理
设备 ) 已经成为 了标准的装备 ; 麦德龙研
制 的 R F I D 自动识 别技 术 , 已 经 成功地 应
用于 超市配送 仓库 的管理 。
{物流管理}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物流管理}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64fe8430b4e767f5acfce5d.png)
(物流管理)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壹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
主要途径体当下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
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
于这壹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由于我国的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点、水平低,缺乏规模经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这时候需要通过横向且购、合资的方式,整合零小规模的行业特征,造就行业领导者,实现物流市场运营的规模经济效应。
我们今天见到的物流巨头,像德国邮政、丹莎货运、敦豪速递、瑞士德迅集团(K&N)和荷兰TPG集团均是当年且购大潮的主力军。
因此,向主力军中的佼佼者学习,能够使我们有效学习别人长处,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势,去创造新的奇迹。
德国的物流,其最根本的壹种理念就是为用户提供壹条龙式物流服务,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于欧洲之门APL货运仓储中心,不仅为货代公司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仍为生产企业提供货物分拣、重新包装和贴标签等增值服务项目。
如于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为客户提供圣诞节礼物的配送等。
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壹样有着漫长的过程。
于统壹以前,东、西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要明显强于东部。
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多是沿南北方向布置,东西方向的联系较弱,而各城市的结点作用突出,因此货物的集散地也主要沿东西部主要结点城市分布。
俩德刚统壹时,为了平衡政治和经济利益,新政府于有意加强东西部交通联系的同时,更意识到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集散地是激活整个国家物资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德国政府做的第壹件事且不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修建机场和港口,而是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区(GVZ),这是因为见到了它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DHL公司发展分析
![DHL公司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1366520b4c2e3f57276374.png)
DHL公司发展分析DHL 公司发展分析DHL 是提供全球文件及货物运送的物流服务公司。
目前 DHL 服务范围涵盖全球 235 个国家与地区,全球总部设于德国波昂(Bonn, Germany)以及英国伦敦(London, UK) ,而位于美洲的总部则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农园 (Plantation, Florida),位于亚洲的总部则位于新加坡(Singapore)。
DHL 机队约 420 架,枢纽并在当地拥有自己的货运航空公司机场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 Belgium), European Air Transport。
DHL 在全球转运中心、仓储中心以及货运站超过 450 个,提供频繁往来货件处理的重要任务。
DHL 目前共有八座国际快递物流中心,分别设立于巴林(Bahrain)、布里斯本(Brisbane)、巴拿马(Panama)、约翰内斯堡 (Johannesburg)、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 Belgium)、佛罗里达州迈阿密(Miami, Florida)、香港以及新加坡,结合各地策略性零件中心,提供快速的物流服务。
根据 Inbound Logistic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针对全球专业物流业者所作的调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查,DHL 为全球排名第五的专业物流业者。
5.1 发展背景与历程DHL 于 1969 年成立,从美国旧金山及夏威夷间开始提供专差快递服务(courier service)。
1971 年随即迅速扩展网络延至远东和环太平洋地区,来年于香港、新加坡及澳洲提供服务。
2002 年德国邮政收购 DHL。
以下列出 DHL 在版图扩展及并购与结盟重要历程[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未找到引用源。
][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2e8ebeb0717fd5360cdcf5.png)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
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
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
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
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https://img.taocdn.com/s3/m/7acfcac7312b3169a451a4b7.png)
DHL业务结构及其运力枢纽一、DPDHL与DHL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发展历程以2002年德国邮政收购DHL为标志,划分为DHL敦豪时期(1969-2001)与DPDHL德国邮政敦豪时期(2002-至今)。
第一阶段,DHL专注于快递业务,并采用加盟制实现快速扩张,在80年代成长为国际快递龙头。
第二阶段,DPDHL并购整合包括EXCEL/丹沙/AEI等几家公司,在融合DHL和德国邮政两大品牌基础上,成为了提供全球领先供应链服务的综合物流集团。
二、DHL业务板块DPDHL GROUP共有五个业务板块,德国邮政和包裹、DHL快递、DHL全球货运、DHL供应链和DHL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其中邮政包裹业务仍隶属德国邮政子品牌,其余四项业务归于DHL子品牌。
DHL品牌下的业务全部进入亚洲市场。
●DHL快递提供门到门服务,辐射2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5万员工,服务270万客户。
EXPRESS是DHL最传统业务,也是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为重资产型,航司和飞机运力主要属于EXPRESS板块。
●DHL全球货运与其他业务相比,该业务板块属于轻资产型。
它不仅提供运输服务,还有清关、仓储和保险等增值服务,从而形成闭环的全链条货物运输服务。
DHL在空运市场方面具有领导地位,远远高于K&N/DB/ PANALPINA等竞争对手。
DHL海运在全球排名第二。
DHL供应链DHL供应链覆盖超过55 个国家/地区,拥有1400 处仓库&营业点,约1170 万平方米存储区域。
主要服务于汽车、消费、高科技、生命科学与医疗、化学品、能源、工程制造、零售等高壁垒高附加值行业领域,在全球累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行业知识。
DHL供应链主要面向高端细分市场,服务客户多为行业领先的大型跨国企业(西门子/惠普/宝洁),提供保税区物流、产前物流、无尘室等市场领先服务,在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及各类附加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专长。
德国物流发展历程
![德国物流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c6c6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1.png)
德国物流发展历程
德国物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那个时候,德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大量的工厂和企业涌现而出,促使了物流需求的增长。
20世纪初,德国的物流行业开始出现专门的运输公司和仓储服务。
这些公司开始提供货物运输、仓储管理和配送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和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汽车和铁路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普及,德国物流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汽车运输成为主要的物流方式之一,大大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和距离。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发展,德国物流业开始向全球拓展。
跨国物流公司出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各种国际货运和物流服务。
近年来,德国物流业继续蓬勃发展。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物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快递和配送服务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物流科技的应用也不断推动着物流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德国物流业正面临着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革命。
物流公司正在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改善运输网络、提高仓储效率和优化配送路线。
总之,德国物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现代化发展的过
程。
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化的趋势都将进一步推动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高效、可靠和可持续的物流服务。
世界管道物流运输的发展趋势
![世界管道物流运输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b4cff97168884868662d641.png)
世界管道物流运输的发展趋势摘要: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电子商务(e-business)的物流瓶颈等也都是困扰大城市的首要问题。
为此,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管道物流系统,特别是城市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系统,更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研究领域。
本文介绍了国外管道物流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地下管道物流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规划建设和相关技术、自动化传输和监控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三个方面。
本世纪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管道物流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地下管道物流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与发展领域。
关键词:地下管道; 物流运输;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1 概述在城市,配送物流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内容包括机关单位物资供应、市民消费品配送、对商场店铺的货物配送以及各类商务办公物品的流转等。
配送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类车辆。
但是,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这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和一些大城市早已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从而也给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带来很大影响。
据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的资料,由交通问题导致目前德国每年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亿欧元。
在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电子商务(e-busin ess)的物流瓶颈等也都是困扰大城市的首要问题。
以地面车辆为主要方式的城市配送物流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而且在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的今天,原始的上门配送方式无论从速度上还是形式上,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发展城市地下物流以及管道物流是一个新的思路,把管道物流从今天只能配送液体、气体等物质向配送固体物质(包括日用品的运输供应和城市垃圾的外运等)延伸,把地面上以车辆配送为主要形式的物流转向地下和管道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与发展领域。
通过实施地下管道物流,可以极大地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给人们留下明媚的阳光、清洁的空气和宽敞的空间; 还可以大大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和运行效率,适应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发展的要求,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德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和物流发展及启示
![德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和物流发展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a35d9d7b9f3f90f76c61b32.png)
72德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和物流发展及启示□ 栾德奇德国的道路交通十分发达,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现有公路网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货运车辆约80万辆(其中90%以上都是集装箱或20吨以上大型厢式运输车辆)。
道路货运管理非常专业、规范,保证了货物运输高效、快捷、安全。
德国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分为联邦交通管理和州交通管理。
联邦货运管理局总部位于科隆,其下设4个部门(市场准入、监督,市场分析、民事上的紧急预防措施,后勤服务,养路费)和1个外事监管部门(设有8个具有道路监管职能和3个没有道路监管职能的分支机构分部在全德各地)。
市场准入、监督部门下设4个业务科室(法律、法规,道路监管,市场准入,违法诉讼)市场分析、民事紧急预防措施部门下设3个业务科室(货运和航空市场分析,统计、报导,民事紧急防预及数据保护)后勤服务下设4个科室(人事,组织及企业经济发展引导,财务,内勤)养路费部门下设5个业务部门(业务法规、准则,道路监管,企业监管,违法诉讼,企业监督及清算)。
联邦货管局职责是:贯彻执行、监督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货物运输法、驾驶员法规、危险品法律、废品法律等)监督检查车辆的超限、超载,尾气排放、噪音;技术上的道路监控检查,货物装载安全检查;高速公路养路费监督检查;根据国际协议对集装箱安全检查;对航空货运线路的许可和监管;对在欧洲范围内(ECMT)货运企业和车辆的许可。
各州交通管理部门除贯彻执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进行集装箱安全检查等之外,主要负责对从事危险品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培训、考核、发证;对机动车辆的落籍、牌照发放、年检管理;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培训、考核、发证管理。
具有上路检查职能的外事监管部门,主要对道路货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和少数从事经营性道路客运车辆进行监督检查。
对普通货运车辆,主要检查许73可证复印件、货运许可证、驾驶证、车辆(主、挂)许可证、运单、保险单、驾驶员驾驶及休息信息卡、车辆技术状况及货物装载安全情况等。
试谈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doc
![试谈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bacb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b.png)
试谈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doc 德国物流发展历程:从传统到创新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步伐,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德国的物流业就已经开始了其发展之路。
然而,在早期,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手段落后以及缺乏统一规划,德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
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德国物流业才真正开始了其飞跃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德国经济在战后重建的基础上,快速回升,对物流业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这一时期,物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环节上。
到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德国物流业开始进入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德国的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以及信息管理等。
同时,德国的物流业也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1990年代以后,德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供应链管理。
在这个阶段,物流企业不再仅仅提供物流服务,而是开始参与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来。
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更加增值的服务。
近年来,德国物流业更是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追踪和预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运输和仓储的决策过程;通过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理念,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在未来,德国物流业将继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增长的需求。
首先,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深入。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德国物流企业将能够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运营。
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测,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实现精准的客户服务。
其次,智能化将是物流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德国物流企业将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决策、管理和服务。
德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现状及启示
![德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现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63876d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1.png)
德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现状及启示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物流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着重探讨德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现状,并对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
德国铁路货运的现状作为欧洲交通枢纽之一,德国铁路货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代物流发展的背景下,德国铁路货运面临一些挑战。
与陆路货运相比,海运和航空货运的优势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速度。
此外,道路货运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也给铁路货运带来了竞争压力。
然而,尽管面临着挑战,德国铁路货运在不断发展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德国政府加大了对铁路货运的投资力度,改善了铁路货运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另一方面,德国铁路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了货运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德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了国际铁路货运网络。
现代物流对德国铁路货运的启示1. 技术创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关键现代物流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德国铁路货运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了货运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为其他国家的铁路货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2. 合作共赢是实现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德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了国际铁路货运网络。
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物流效益,减少成本。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物流发展。
3. 政策支持是物流发展的保障德国政府加大对铁路货运的投资力度,改善了铁路货运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政策的支持是物流发展的保障,各国应制定更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为物流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 环境友好是物流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友好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
德国铁路货运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运输方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国家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环保物流方式的推广和应用。
德国铁老大的物流演义
![德国铁老大的物流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fe509a3831126edb6f1a1066.png)
—1 —
_ _
S E E e o at y tms r 物 流服务。更因其 多次 承接奥运物流而 扬 ( CH NK R a rp ss se )部 门. 扩张联系在一起的。
名 国 际物 流界
为船 主 船公司和造船商提 供专门服务 的
1 6 年 .辛克在香港成立了其亚洲分 96
德国铁老大的物流演义
20 年 1 月 05 0 当业界传出伯灵顿环球 ( a o a)被 出售 的消息 B xGlb 1 紧接着又传出其 收购者来 自德 国的时候 人们纷纷猜测 , 莫非 刚刚收购 了英运 ( X L 物流的德国邮政再次出 EE)
手 了7
一
个多月后.当整个收 购已尘埃落定 .人 们惊讶 地发现
这次事件的主角并非德国邮政 ,
而 是名不见经传 的德国铁路 。
改 革 受 阻 物 流 出 击
有着 1 0多年历史 的德 国铁路公司是德 国政府的 国有企业 。1 9 5 9 4年 当东西德合并之后 . 德 国铁路开始从联邦政府 中逐渐脱离 出来 ,开始 了他的私有化改革。 由于铁 路运 输以及客运 与政府 ̄; 有 着千丝万缕 的联 系, lq r 德国铁路的改革受到德国联邦政
公司 ( B C ro) D ag 整合到施廷 内斯 中。施廷内斯使德国铁路公司的货运量增加 . 2 0 在 0 3年就 为德国铁路贡献了2 8 亿的营业收入 , 8 大大弥补 了德 国铁路 的损失 及时扭转了德国铁路的亏
损趋势。
在此次收购伯灵顿事件 以前 . 很多人对德国铁路都知之甚少 因为其物流业务都是通过 辛
维普资讯
收购伯灵顿 ,使一直隐于辛克 、施廷 内斯等知名物流
企 业 身后 的德 国物 流 巨头 德 国铁 路现 于 人 前 ,这 不 仅
简述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
![简述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4f6c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1.png)
简述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
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手工物流阶段:这个阶段是物流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期间,物流活动主要依赖人力或畜力完成。
人们使用人力搬运货物,或使用马匹、驴子等动物运输货物。
2. 机械化物流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物流开始出现。
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叉车等来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
同时,蒸汽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的发展。
3. 信息化物流阶段: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管理和通讯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订单管理、库存控制等操作,信息传递和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加速了物流运输和配送的速度。
4. 现代化物流阶段:现代化物流阶段注重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强调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和物流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开始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物流自动化设备、无人机等,提高物流运输和仓储的效率。
同时,物流企业还强调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注重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
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总体上呈现出从手工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变革将持续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国外物流运行模式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国外物流运行模式发展趋势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10f51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e.png)
国外物流运行模式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一、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的兴起基于网络(如World Wide Web-WWW)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电子物流(E Logistic)的兴起。
据统计,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1998年全球已达到430亿美元,市场调查企业Forrester Research预测,2002年将迅速增长到8400亿美元,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实现网上购物。
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务。
传统的利用EDI的物流管理方法存在建立EDI系统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用户数量少等局限性,而互联网则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美国Dell电脑公司1996年开始利用WWW,顾客通过浏览Dell公司的网页在线订货,公司根据订货要求组织生产并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Dell公司1998年第4季度平均第天网上销售额达到1400万美元,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网上总销售额为182亿美元。
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
可以说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和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物流的时代,对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
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因此近年来国外物流业出现了集约化与协同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的建设物流园区一般是多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德国物流产业的进程
![德国物流产业的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5f7c1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2.png)
德国物流产业的进程产业化是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发掘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的产业向高级、纵深发展的过程;所谓物流产业化, 就是要以社会化物流成本最低化为目的, 以形成产品供应链竞争能力为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以物流企业为基础,以物流港站、枢纽、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及物流中介组织为纽带, 通过将物流各环节, 如仓储、装卸搬运、包装、运输、流通加工、信息、配送、通关等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运用现代物流思想, 实现物流过程的合理化、最优化、效益化的物流经济运行过程;众所周知,德国的汽车、电气和电子、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实德国的汽车物流、电器物流、化工物流等也是做得相当出色;物流在德国推行已有二十多年,几乎渗透各行各业,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德国的物流产业特征表现为在高度的规范化、有序化的前提下高度的社会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集装单元化、托盘化、机械化、专业化、多功能化与绿色化等;--------------------------------------------------------------------------------以下内容需要帖子数达到10才可以浏览产业社会化德国的物流产业社会化驱动力来自于企业非核心竞争业务的外包; 如Kieserling物流公司通过从汽车业、化工业、啤酒业等获得外包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 和上述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同物流关系,为数不多的合同即可获得稳定饱满的业务,如Kieserling的5个配送中心及若干运输车辆,为Beck’s啤酒厂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年运输量不低于一百万吨,仓储配送业务也相当可观;这种外包效应相得益彰,物流供需双方致力于与各自的核心竞争业务,形成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供应链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实现双赢;鉴于此,政府、企业、研究院所与媒体等推动和促进企业非核心竞争业务的外包工作十分必要和具有意义;产业网络化与规模化物流业是一个高度分散、零散与随机的行业;物流业的效益化离不开规模化,规模化离不开网络化;网络化包括了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物流业务的网络化、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同时,物流的社会化是物流业规模化的前提;德国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基础建设,所有的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税收转为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置换来获得;德国的高速公路成网,又与欧洲的高速公路连通,水运资源整治合理,利用充分,如莱茵河运量胜过上十条高速公路或上十条铁路;天然河流通过人工运河形成网络,通达各个城市港口,又与国际大港相联; 铁路网密集,通达欧洲各大城市;各港站、枢纽与水陆空干支线形成了优越的交通运输环境,能做到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多式联运,这正是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德国政府注重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7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目前已有40个投入运营,20个在建, 10个悬而未决;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不莱梅物流园区投入产出比为1: 6,就业岗位约5,000人,引导城市货运由无序变有序,缓解了城市交通,减低了排放与污染;德国企业讲究信誉,与客户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业务横向网络; 到各地开分支机构,或与同行联手,形成纵向网络;如德国邮政的网络伸向家喻户晓,而其先后花巨资购并了做快递、包裹、运输等业余的同行物流企业——Euro Express,Danzas与DHL;德国邮政网络的急剧扩张也使得其规模急剧扩张,形成垄断效应;德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如Beck’s啤酒厂的信息网络将客户、啤酒厂物流部、生产部、物流服务商Kieserling等连接起来,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到达物流部,物流部给生产部、物流服务商下达生产调度和运输调度,电脑代替了人脑,有条不紊,效率高,差错少;物流产业化规模化离不开企业的兼并,这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物流业合并的驱动力源于外包企业寻求优秀的物流提供商、不断变化的新技术以及资本雄厚的物流服务商的出现;如奔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寻找的整车、零配件物流服务商要求有: 提供包括卡车运输、空运、海运、多式联运,仓储等方面服务的各种技能; 具有全球范围内跨越所有与客户供应链相关的区域的能力; 具有强大的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系统,并将数据应用于分析报告中,推荐实施等;这些要求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壮大;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如: Internet/Intranet, Barcode ,DBMS等有效地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与处理技术,使得供应链上的客户信息能更快更准地传给供应商与制造商,以市场为导向、以最低库存生产和销售产品;资本雄厚的物流提供商的出现则是世界现象,如: Kuehne&Nagel 以4亿美元收购了USCO物流公司; UPS以5亿美元收购了Fritz; 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AEI; 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Danzas; TPG 以亿美元收购了CTI; API以亿美元收购了GATX;产业的标准化物流的又一个定义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物品的时间与场所转移;由于物品的物理和化学的多样性、零散性、不规则性等,只有建立在化零为整,集装单元化,依托盘化和各种物流机械基础之上转移才是效率化、省力化、低货损的转移;在德国,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还是仓库、码头、配送中心等都是通过集装单元化、托盘化、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专用车辆等实现的; 托盘已如同钱币般进入流通,可见其用量之多; 装卸搬运过程中使用叉车数目多,如: Beck’s啤酒厂用于厂区内的叉车数量竟高达135台;根据货物选择专用车辆,如厢式车辆、罐式车辆、挂车、半挂车、尤其以集装箱运输车为多;物流产业的专业化与多功能化德国的物流业市场已经成熟,反映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业已各自在市场中定好位;第一方物流是需求方,第二方物流是供应方,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 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理论上,以上三方是具有一体化利益目标的战略同盟,是长期性的伙伴合作关系;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能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德国的第一方物流对象——政府、工商企业与大众消费者参与社会分工合作做得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将物流业务社会化; 第二方物流一般为专业化物流公司,如: 运输业、仓储业等,德国着名民营物流企业Hellmann现有员工7,000人,产值22亿欧元,主营运输; 第三方物流多为多功能物流方,但其子公司多做专业物流,如: 不莱梅物流集团公司BLG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转运、配送等于一体,它斥巨资为着名咖啡公司Tchibo 构建了高达40米的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这也是欧洲最大的立体仓库,其用意是充当Tchibo公司完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 而其子公司汽车物流公司专做汽车物流的转运,在不莱梅海港拥有大片的场地与滚装码头设施,年转运量达1,200,000辆,几乎囊括了德国汽车整车物流转运的90%业务;德国的物流研究咨询机构发达,充当了第四方物流,为政府、企业做决策、规划和物流解决方案;如德国着名的运输与物流研究所ISL规划的不莱梅物流园区和纽伦堡城市配送中心多年来运作很好,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产业的绿色化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管理等物流环节,绿色物流可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德国的物流绿色化表现在宏观与微观物流中方方面面的文明规划、设计、生产、使用与绿色消费;如: 注重资源利用,莱茵河内河运输航道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是有口皆碑的;如,注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绿色运输、仓储、包装等的同时也注重从消费者手中的逆向物流,如,垃圾分类回收、饮料瓶回收、旧电器、轮胎、汽车等等的回收;如大量采用厢式车辆,从而保证在运输途中不出现撒落,污染公共设施;如物流园区内的洗车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排入江河,园区内绿色面积不少于20%,不出现裸土等;注重绿色物流为德国带来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我国的物流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传统产业转型物流业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还包括了传统产业向物流业的转变,如鲁尔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1998年在政府的指令下,其内的Duisburg-Rheinhausen钢铁集团公司被迫停产关闭,一夜之间6,000职工失业,成为震惊世界的失业案;在政府的帮助下,就在这个钢铁厂的土地上组建了以物流为大产业宗旨的Duisport Logport, 这是一个物流园区,占地两百万平方米;钢厂原有的交通区位与设施都很不错,改建后得到了利用;目前70-80%的土地已被物流客户所使用,水路、公路、铁路直达客户的仓库,实实在在做到门到门的服务;物流业的活力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另外,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进程还体现了有效的行业法规和约束机制,如: 排放标准、工作休息标准、垃圾分类准则; 购买饮料、啤酒包括瓶装费,瓶子退回时方可退钱; 企业、从业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否则上黑名单等等;--------------------------------------------------------------------------------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8 3:00:34编辑过----------------------------------------------这是我们共同的物流家园。
德国邮政物流战略 PPT课件
![德国邮政物流战略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980b3369dc5022aaea00e0.png)
流
小组成员:
:讲解PPT :制作PPT :查找资料
1
目录
基本介绍 发展历史 物流战略分析 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
2
3
一、基本介绍
德国邮政集团是德国的国家邮政局,是欧 洲地区处于领先位置的物流公司。近期改 名为Deutsche Post World Net(德国邮 政世界网,简称DPWN),集团包括 DHL、德国邮政、邮政银行、英运物流四 大著名品牌,它是欧洲地区领先的物流公 司,是UPS在欧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4
发展
1989年,德国邮政被分拆成三个不同的 实体:邮政、电信和邮政银行。
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两个邮政也合 并成为德国联邦邮政。
1995年,德国邮政变为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邮政公司。
2000年11月,德国邮政集团的股票成功 名物流集团?
6
物流扩张战略:
1、并购扩张战略
2、同一品牌扩张战略
3、提供“一站式”服务战略
8
并购扩张战略
德国邮政花费巨资收购了DANZAS物 流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大件和整 车运输的企业,其运输和货物中转网络遍 及整个欧洲,并延伸至世界各地。德国邮 政以DANZAS公司为基础,将购入的其他 公司的物流部门并入该公司,使客户和业 务范围迅速扩大,成为德国邮政独立运行 的物流业务板块。
9
同一品牌扩张
为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德国邮政 始终将建立全球物流网络作为取得竞争优 势的重要途径。为此,德国邮政展开了从 欧洲到美洲的一系列收购行动,通过在原 DANZAS公司基础上整合其他购入公司物 流部门的网络资源,迅速构建起名副其实 的德国邮政世界网,2000年DANZAS集团 已在15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86565a783e0912a2162aeb.png)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
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
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
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
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德国物流发展状况及启示
![德国物流发展状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121574558fb770bf78a55d4.png)
2.州、市政府扶持建设。即政府希望物流园区能够充分实现其公共服务职能,而不是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在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与管理上、在营运过程中,州、市政府都是充当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
3.企业化经营管理。即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委托,负责园区的土地购买、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园区建设好以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信息服务等。企业的经营方针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治理、发挥服务职能等上面。
1.持续发展是物流产业的价值标准,政府制定的物流规划主要基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标准。
2.把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德国的世界形象、经济繁荣、创造就业、人民的幸福生活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把物流产业的发展置其于社会变革的中心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细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技能人才需求等社会的发展要求,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受到这些社会变化影响的主要行业。
3.德国物流产业中工会的组织比较健全力量强大,政府在颁布执行物流政策、规划过程中,都要与工会紧密配合,工会也会对政府的政策规划进行普遍的调查听取职工意见,特别是对是否影响职工生活质量、是否保证生态、生物、社会正常发展这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等提出工会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政府对工会的意见是非常重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
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
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
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由于我国的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点、水平低,缺乏规模经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这时候需要通过横向并购、合资的方式,整合零小规模的行业特征,造就行业领导者,实现物流市场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
我们今天看到的物流巨头,像德国邮政、丹莎货运、敦豪速递、瑞士德迅集团(K&N)和荷兰TPG集团都是当年并购大潮的主力军。
因此,向主力军中的佼佼者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效学习别人长处,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势,去创造新的奇迹。
德国的物流,其最根本的一种理念就是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在欧洲之门APL货运仓储中心,不仅为货代公司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还为生产企业提供货物分拣、重新包装和贴标签等增值服务项目。
如在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为客户提供圣诞节礼物的配送等。
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一样有着漫长的过程。
在统一以前,东、西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要明显强于东部。
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多是沿南北方向布置,东西方向的联系较弱,而各城市的结点作用突出,因此货物的集散地也主要沿东西部主要结点城市分布。
两德刚统一时,为了平衡政治与经济利益,新政府在有意加强东西部交通联系的同时,更意识到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集散地是激活整个国家物资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德国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修建机场和港口,而是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区(GVZ),这是因为看到了它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
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
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
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尤其是统一后的联邦政府,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物流企业以最大可能的支持。
例如,德国政府尝试着在不来梅市规划了德国最早的大型物流园区。
其以6马克/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头下土地,经过平整和修建公路.铁路以及扩建不来梅港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再以30马克/平方米的低廉价格出售给物流企业;企业也可以租用场地(实际上经过多年以来的财富积累,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买断的形式,极少数企业向政府租用)。
政府在企业建设物济中心的同时提供低息贷款。
如果企业在入驻园区后,在建筑和设备的筹资方面有困难.当地政府还可以给予其最高为总投资32%的补贴。
对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在经营的头几年还会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
同时,欧盟对德国物流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在个别的物流园区,例如logport公司负责地产管理的杜伊斯堡(Duisburg)物流园区,欧盟和德国政府的补助占到了开发总费用的50%。
物流国区(GVZ),是货运站和物流中心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在于:物流中心基本上是一家企业在有限规模的范围内,利用仓储、运输、配载等服务功能的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而GVZ则是基本具备快运型、多式联运型和储运型物流中心的所有功能,它依托于一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的干线节点,由两家以上的物流中心组成。
一些大型的运输公司也在物流国区内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也就是说,在物流园区内,又具有许多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分属于不同运输公司的物流中心。
从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看,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物流国区代表了公路货运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经济发展对货物运输的需求特点。
在经历了40余年的分裂局面后,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
两种迥异的经济由于统一而融合了。
前西德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之一,而前东德在经历了40余年的计划经济后,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但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为平衡全国的经济发展,使德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也包括物流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以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大力发展公、铁、水、空等交通干线建设的同时,政府也深深认识到对于物流资源的整合也应同步做好。
它将直接关系到德国能否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立足中欧并大步迈向东欧市场。
要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丰富而优厚的交通资源,进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资源的整合,仅靠生产制造企业和私营者建立的各自分散的物流中心这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迎合物流市场逐渐成熟后企业间强强联合的需求,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政府下决心采用园区的形式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园区”能够在地理位置上使众多的强弱不一的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并为拉动当地的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德国物流园区产生的背景。
1985年,在不来梅市政府和所在州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德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国区”(GVZ),又称“货运村”(FreightVillages)——下来梅物流园区。
它最初由52家货运企业自发聚集而成。
不来梅市政府看到了这种整合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为支持这种需求,自动成为园区的股东之一,并运用政府自身的优势,以6马克/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购得土地,经过平整和修建公路,铁路以及扩建下来梅港等土建工程的建设。
再以30马克/平方米的低廉价格出售给物流企业。
这最初的52家企业为更好地协调与市政府、州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间、园区的老企业与新企业间的关系,每家出资4.5万马克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协调、组织、管理园区事务的物业管理公司。
考虑到下来梅市政府在园区建设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协商,决定不来梅市政府在该公司中占有6票的份额,并长期保持不变。
不来梅物流园区占地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3000亩),其中可供出售的面积有12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0%。
截至1999年底.共有110家公司入驻。
仓库存储总能力33万平方米.其中铁路仓储20万牛方米,冷藏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危险品仓储面积1100平方米。
在物流园区总面积中,15%的土地用于环保,20%的土地预留。
60%—65%的工地用于生产性用途以及出租、出售。
不来梅物流园区周围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和内河港口,它距不来梅航空港仅6公里。
从GVZ(物流园区)的用地布局和经营结果来看,在整个GVZ范围内大约有59%的面积用来商业出售和出租,交通基础设施的面积占到了10%左右,集装箱中转服务面积占到7%,生态绿化补偿面积达到27%,其它管理办公面积占到了3%。
在商业出售和出租面积中,主要由为国际物流企业服务、本地生产企业租用物流服务设施.以及仅由GVZ提供场地完全由企业釆建设这三种基本服务方式组成,分别占到用地比例的10%-20%、50%-70%和10%-20%左右。
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德国的物流园区总数已经发展到了33个。
为协调这些物流园区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形成规模化的全国物流园区网,由联邦政府出资成立了”德国物流园区有限公司(DGG)”。
DGG是德国物流园区的上层联合组织,1993年成立于不来梅,共代表全国19个物流园区。
DGG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决策过程;有关合作项目:公共关系和将物流园区推向欧洲市场;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园区中心数据库的建立:国际和内部互联网的沟通;数据跟踪等。
从德国部分物流园区情况汇总表中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在100公顷以上.并兼顾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
联邦政府对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企业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
具体说来主要有:·联邦政府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交通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和物流分布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进行空间布局,对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等进行规划。
为引导各州按统—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还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国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
·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物流园区对地区经济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作为政府总是希望这类地区能充分实现其公共服务职能,而并非以单纯追求盈利为目的。
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
企业化经营管理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经历了由公益组织管理到有限公司管理两个阶段。
在德国,一般认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比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率。
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有限公司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基地的生地购头,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
由于基地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公司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仪重子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入驻企业自主经营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司、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是比较大的,但是政府又十分重视企业的意见。
实际上,无论是“规划”的制定和修改,还是成立管理园区的组织机构,都要请企业来参与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因为政府深深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企业才是“游戏”真正的和最终的参与者。
“规划”以及“条例”的制定,只不过是政府在制定这场“游戏”的“规则”,正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一切“游戏规则”要在符合国家基本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根据企业Boss们的呼声来制定。
离开了这些“游戏”的参与者们,政府将会是在“唱独角戏”,难以达到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其社会效益的目的。
政府“搭台”,搭的是“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台”,从土地的“三通一半”、交通设施的建设到国内外公共网的开通、信息平台的建设,从政策的制定到设备的引入和共享,目的是在支持、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对物流园区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政府对“规划”的制定一开始便是坚持“宜粗不宜细”和“粗中有细”的原则,也就是说政府对GVZ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开始便应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直接关系到GVZ中的各个企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