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AM器件的阻变机制

合集下载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2.4.7铁电隧穿效应……………………………………………………28
2.5 RRAM与忆阻器……………………………………………………………30
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
参考文文献……………………………………………………………………………36
4
2.2 RRAM器件参数………………………………………………………………
6
2.3 RRAM的阻变行行为分类………………………………………………………
7
2.4 阻变机制分类………………………………………………………………9
2.4.1电化学金金属化记忆效应…………………………………………11
目目 录
!
引言言……………………………………………………………………………………1
1
R R A M 技术回
顾………………………………………………………………………1
2
R R A M 工工 作 机 制 及 原 理 探
究…………………………………………………………4
2.1 RRAM基本结构………………………………………………………………
!2
可观的应用用前景[13],因而而引发了对基于阻变原理的RRAM器件的广广 泛研究。 如图2所示示,近十十年来,由于RRAM技术的巨大大潜力力,业界对非非易失 性RRAM的研究工工作呈逐年递增趋势[14]。日日益趋于深入入而而繁多的研 究报告,一一方方面面体现着RRAM日日益引起人人们的重视,而而另一一方方面面,则 体现着其机理至至今仍存在的不确定性,仍需要大大量的研究讨论。尽 管自自从对阻变现象的初次报道以来,阻变器件结构一一直沿用用着简单 的金金属-介质层-金金属(MIM)结构,且对于所有材料的介质层,其电 流-电压特性所表现的阻变现象几几乎一一致,但是对于不同的介质层材 料,其阻变现象的解释却各有分歧。总体而而言言,基于导电细丝和基 于界面面态的两种阻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是一种基于非电荷存储机制的新型存储技术。

RRAM的上下电极之间是能够发生电阻转变的阻变层材料。

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器件的电阻会在高低阻态之间发生转换从而实现“0”和“1”的存储。

在二进制存储中,一般将低阻态代表“1”,高阻态代表“0”。

器件从高阻变化为低阻的过程称为Set,从低阻变为高阻的过程称为Reset。

Set过程中,一般需要限制通过器件的最大电流,以避免器件完全损坏。

虽然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自2000年后才兴起,但薄膜的阻变现象早在1967年就由英国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的J. G. Simmons等人发现[1]。

197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教授Leon Chua就在理论上预言了除了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器件——忆阻器(Memristor)的存在[2]。

在2008年的Nature杂志上,惠普公司报道已成功制备出忆阻器原型器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

他们模拟了(a)有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b)无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c)存在非线性离子运动的电阻器件三种不同器件的工作机制:(a)中当所加正电压到达最大值时,器件还未完全发生电阻转变,在正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器件继续发生电阻转变(电阻减小),因此观察到了明显的负微分电阻现象;在(b)中所加正向电压到达最大值之前,器件已经完全发生电阻转变,之后在未加负偏压之前器件电阻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没有负微分电阻现象;在(c)器件中,离子运动是非线性的,其到达上下电极两种边界条件是突变的,因此其一般只有两种状态(OFF和ON态)。

阻变存储器RRAM可以归为忆阻器(c)类器件中的一员。

2.1 阻变存储器的材料体系2.1.1 固态电解质材料固态电解质体系中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固态电解质层,二是可在固态电解质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

rram原理范文

rram原理范文

rram原理范文R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下一代存储器设备。

RRAM是一种基于电阻变化的存储器技术,将信息以电阻状态表示。

在RRAM中,存储单元由一对电极和介质层组成。

介质层通常是一种氧化物,例如钨氧化物(WO3)、锆钛酸钾(K0.5Na0.5NbO3)等,这些材料具有电子绝缘和离子迁移特性。

RRAM工作原理基于电阻变化效应,即介质层电阻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

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脉冲,可以改变介质层中离子的分布,从而改变电阻的状态。

RRAM有两种主要的电阻状态:低电阻态(LRS)和高电阻态(HRS)。

低电阻态代表数据存储为“1”,高电阻态则代表数据存储为“0”。

通过调控电压和脉冲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在RRAM中实现电阻状态的可控切换,从而实现数据的写入和读出。

RRAM的电阻切换机制主要有氧空穴迁移(Oxygen vacancy migration)和阴极脉冲法(Cation-based filamentary switching)两种。

氧空穴迁移是RRAM中常见的电阻变化机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应用正电压,氧离子进入介质层,形成氧空穴(O vacancies)。

这些氧空穴可以在介质层中导电,从而改变电阻状态。

阴极脉冲法则是利用正向电阻变化现象,通过向阴极施加脉冲电压,在介质层中产生金属阳离子(cations),形成导电通道,从而改变电阻状态。

RRAM的优点包括高密度、低功耗、快速读写操作、长寿命和可编程等。

由于RRAM存储单元具有小尺寸和高集成度,因此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存储器设计。

此外,RRAM的读写操作速度较快,通常在纳秒级别。

RRAM 存储器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因为只有在写入和读取数据时才需要较高的电压。

与传统存储器技术相比,RRAM还具有较长的寿命,因为其多次写入操作不会导致存储单元的疲劳性能下降。

另外,RRAM存储器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状态来实现数据的可编程存储。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引言 (1)1 RRAM技术回顾 (1)2 RRA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2.1 RRAM基本结构 (4)2.2 RRAM器件参数 (6)2.3 RRAM的阻变行为分类 (7)2.4 阻变机制分类 (9)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2.4.6磁阻记忆效应 (26)2.4.7铁电隧穿效应 (28)2.5 RRAM与忆阻器 (30)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参考文献 (36)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引言: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

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

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

然而,FeRAM及MRAM 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本文将着眼于RRAM 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

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变现象[6]。

rram原理

rram原理

RRAM基本原理RRAM(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是一种新型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它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和快速读写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存储器的候选技术之一。

RRAM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种称为电阻变化的效应,通过控制材料中的电阻状态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RRAM的结构RRAM的基本结构由两个电极和介质层组成,介质层中包含了具有电阻变化特性的材料。

其中,一个电极称为顶电极(top electrode),另一个电极称为底电极(bottom electrode)。

介质层通常是一种氧化物,如氧化铌(Nb2O5),氧化锆(ZrO2)或氧化钛(TiO2)等。

RRAM的工作原理RRAM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写入(programming)和读取(readout)。

写入(programming)在写入操作中,通过施加一个较高的电压,使得介质层中的电子受到电场的影响而迁移到顶电极,这样就改变了介质层的电阻状态。

具体来说,当施加一个较高的正电压时,电子会从底电极流向顶电极,形成一个导电通道,导致介质层的电阻减小,这种状态被称为“低电阻态”(LRS,Low Resistance State)。

相反,当施加一个较高的负电压时,电子会从顶电极流向底电极,导致导电通道断开,介质层的电阻增加,这种状态被称为“高电阻态”(HRS,High Resistance State)。

读取(readout)在读取操作中,通过施加一个较低的电压,测量介质层的电阻状态,以确定存储的数据。

具体来说,当施加一个较低的电压时,如果介质层处于LRS状态,电流会通过导电通道,导致读取电流较大;如果介质层处于HRS状态,导电通道断开,读取电流较小。

通过测量读取电流的大小,就可以确定介质层的电阻状态,进而读取存储的数据。

RRAM的工作机制RRAM的电阻变化效应可以归因于介质层中的离子迁移和电子迁移。

离子迁移在写入操作中,施加的电压会导致介质层中的离子发生迁移。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随着现代半导体工艺的技术进步, Flash 存储器开始遇到技术瓶颈,新型存储器应运而生。

与其他几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阻变存储器( RRAM 或 ReRAM)因其具有结构简单、访问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交叉阵列是阻变存储器实现高密度存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而仅由阻变存储单元构成的交叉阵列由于漏电通道而存在误读现象。

为了解决误读现象,通常需要在每个存储单元上串联一个选择器构成1S1R结构。

对由阻变存储单元和选择器构成的1S1R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本论文主要对1S1R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阻变存储器,交叉阵列,选择器,1S1R目录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 阻变存储器 (1)1.1.1 RRAM基本结构 (1)1.1.2 RRAM技术回顾 (1)1.2 交叉阵列汇中的串扰问题 (3)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3)1.3.1 研究意义 (3)1.3.2 研究内容 (3)第二章 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集成方式 (5)2.1 有源阵列 (5)2.2 无源阵列 (5)第三章 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类型 (6)3.1 1T1R (6)3.2 1D1R (6)3.3 1S1R (8)3.4 back to back结构 (10)3.5 具有自整流特性的1R结构 (11)第四章 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研究进展 (13)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4)5.1 论文总结 (14)5.2 未来工作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 阻变存储器1.1.1 RRAM基本结构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和相变存储器的原理有点相似,在电激励条件下,利用薄膜材料,薄膜电阻在高阻态和低阻态间相互转换,这样子就能实现数据存储[1-2]。

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内注入大量电子 [ 11 ]. 同时体内一般要有以下两种状
况 [ 13 ] :材料中的陷阱是正电性的 (空态时呈正电性 ,
吸引一个电子时不带电 ) ,或者材料中存在大量的
施主或受主中心.
图 4 施主效应的 P - F效应 [ 8 ] ( Ed 为施主能级的深度 ,Δ< 为 势垒降 )
图 3 A l/A lq3 /A l/A lq3 /A l0 为真空介电常数 , K为相对
介电常数. 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上式可定性看作
如下关系 :
ln ( I /V ) ~ V1 /2.
(2)
P - F效应是一种体效应 ,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
就是 :在界面处形成非阻挡接触 ,或者即使界面处是
阻挡接触 ,但是势垒很薄 ,可以通过隧穿的方式向体
应 ( electrode2lim ited)将阻变机理分成两大类 [8 ] ,其 穿的方式穿过局域态到达正电极 ,此时 SiO 薄膜处
中体效应是指发生在体内的电阻转变现象 ,相应的 于低阻态. 而在能带弯曲的 Ⅰ区 ,由于陷阱能级的差
机理包含 S - V ( Simmons - Verderber) 理论 , P - F 异 ,导致了隧穿难度的加大 ,因此有少量电子驻留在
阻变式存储器的读写机制是 : 采用简单的结
构 ,如 1D 1R (一只二极管和一个阻变器 )或 1 T1R (一只晶体管和一个阻变器 ) ,如图 1 所示 ,利用高
2. 1 体效应 ( bulk2lim ited) 2. 1. 1 S - V 理论
电压改变材料的阻值的大小 ,即擦 /写要存储的信 息 ,然后用一个适当的小电压读取存储的信息.
2. 1. 2 P - F效应
P - F效应或者称为场助热电离效应 ( field2as2

RRAM的阻变特性研究

RRAM的阻变特性研究

RRAM的阻变特性研究宋玲【摘要】阻变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RRAM具有存储单元结构简单、工作速度快、功耗低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主要从三方面论述 RRAM的阻变特性。

%RRAM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is non -volatile memory (NVM),which stores records based on changing resistance.RRAM is extensively concerned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mple cell structure,high speed and low power.This paper introduces RRAM's varaiabl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aspects.【期刊名称】《微处理机》【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24-25,29)【关键词】阻变存储器;阻变;非易失存储器【作者】宋玲【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阻变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

作为下一代NVM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RRAM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学性能及良好的CMOS兼容性,它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保持时间长、擦写速度快、操作电压小、非破坏性读出和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性好等优点,被学术界和工业界看好。

阻变现象是RRAM器件所特有的物理现象,它是利用某些薄膜材料在电脉冲激励下可以具备不同的电阻状态而进行信息存储的NVM技术。

实际上早在1967年,Simmons JG和Verderber R R等人就在SiO材料中观测到了电阻转变现象,而直到2000年Ignatiev A等人报道了他们在稀土掺杂锰氧化物镨钙锰氧(Pr0.7Ca0.3MnO3,PCMO)中发现了电脉冲诱发变阻效应以后,这种电致变阻现象才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Chapter 7-RRAM (1)

Chapter 7-RRAM (1)

10M 1M 100k
Bipolar R_off Bipolar R_on 11 Unipolar R_off Unipolar R_on
10
10k 1k
双极型的置位
01
双极型的复位
00
100 -3 -2 -1 0 1 Voltage (V)
单极型的置位
单极型的复位
23
两种开关模式的机制
– 单极性模式 – NiOx – 细丝的形成 – 氧空位 (Ni+)的产生 /
工作原理
ReRAM应用受电阻转变的影响
低阻态
高阻态
转换模式
单极型
双极型
如何区分它们? 1.在单极型阻变存储中,在任一相同偏压下发生SET和RESET,在双极型阻 变存储中,发生SET和RESET的偏压总是相反。 2.限制电流(CC) –在单极型阻变存储中, 限制电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 限制电流,存储器件会因发生不可逆的硬击穿而不能恢复到高阻态。 在双极 性阻变存储中, 有跳跃电流,但是跳跃电流会自动停止。 有时也会在跳跃电 流上施加限制电流,但这是可有可无的。
为什么要做3D结构的阻变存储器?
存储器结构
NAND FLASH
3D ReRAM
材料 成本 构架
• 缩小集成规模的可靠性来自• 良好的缩放比例 • 多层单元的可行性
• 收缩成本的物理限制
• 收缩成本的经济限制: 低良率& 高额的工序成本
•简单的3D堆叠结构: 前段工艺 (FEOL)-自由的单元堆叠过程
• 低读写速度: 串式结构& 基于电 • 高读写速度& 高的存储单元开关
荷的传输机制
比 : 简单的外围电路
水平交叉阵列 结构(HCPA)

rram原理

rram原理

rram原理RRAM,即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新型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

它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快速读写速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RRAM的工作原理基于电阻变化效应。

它由两个电极和一个电阻变化层组成。

电阻变化层通常由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如氧化物或硫化物。

当施加电压时,电阻变化层中的离子会在两个电极之间移动,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这种电阻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层中的离子位置来实现。

RRAM的读写操作非常简单。

在写操作中,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改变电阻层中的离子位置,从而改变电阻值。

在读操作中,通过测量电阻层的电阻值来读取存储的数据。

由于电阻变化层的电阻值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因此RRAM可以存储多个比特的数据。

RRAM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高密度的存储能力。

由于电阻变化层可以存储多个比特的数据,RRAM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从而在相同的面积上存储更多的数据。

其次,RRAM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由于电阻变化层的电阻值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RRAM在读写操作时消耗的能量较低。

此外,RRAM的读写速度也非常快,可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对高速存储器的需求。

RRAM还具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电阻变化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电阻变化层中的离子位置会随时间变化,导致电阻值的漂移,因此需要寻找稳定的材料和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RRAM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使用复杂的工艺和设备。

这也是限制其商业化应用的一个因素。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RRAM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相信RRAM将会在未来的存储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RRAM是一种基于电阻变化效应的新型存储器技术。

它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快速读写速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10.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10.阻变式存储器存储机理

MRAM 是 高 中
20 —40 % 30ns 30ns 30ns 中
编程电流
RRAM 是 低 低
10 —106 10ns 30ns 20ns 低 光刻
阻变式存储器的读写机制是 : 采用简单的结
构 ,如 1D 1R (一只二极管和一个阻变器 )或 1 T1R (一只晶体管和一个阻变器 ) ,如图 1 所示 ,利用高
降 , SiO 薄膜进入到负微分电阻区 (NDR ). 再增加电压至 Vmin ,隧穿现象趋于停止 ,电流降
至最低点. 若此时迅速撤去外加电压 ,能带弯曲处陷 阱中的电子不能及时释放出来 ,在声子的作用下 ,电 子逐渐隧穿到 Ⅱ区的局域态能带顶部并驻留下来 , 形成附加电子势垒 ,阻碍电子进入局域态 ,如图 2 ( b)所示 , SiO 薄膜进入高阻状态 ,此时加一个较小 的电压就可以读取储存的信息.
图 2 S - V 理论的能带示意图 [9 ] ( <0 为势垒高度 ,Ψm 是金属的功 函数 , V 为外加电压 , < i 为局域态顶部能量 )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 ,电子进入局域态并以隧 穿的方式穿过局域态到达正电极 ,此时 SiO 薄膜处 于低阻态. 而在能带弯曲的 Ⅰ区 ,由于陷阱能级的差 异 ,导致了隧穿难度的加大 ,因此有少量电子驻留在 这里.
The storage m echan ism of resisitive random access
WANG Yong GUAN W ei2Hua LONG Shi2B ing L IU M ing X IE Chang2Q ing
( Key L aboratory of N ano - Fabrica tion and N ovel D evices In teg ra ted Technology, Institu te of M icroelectron ics, C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B eijing 100029, China)

缺陷对RRAM材料阻变机理的影响

缺陷对RRAM材料阻变机理的影响

泛 的争论 和探 索 , 且 大都 停 留在实 验 现象 观察 上 , 阻 变
材料存 储 特性 的微 观机 制 尚不 明确 。以上 两 种缺 陷 被
的主 流 , 特别是 R RAM 凭 借 其简 单 的构架 、 低 功耗 、 快
的操作 速度 、 高 集成 度且 与 传统 的 C MOS工 艺技 术 兼 容 等一 系列 优点 引起 了业 界 极大 的关 注u ] 。 目前 , 制
关键 词 : VAS P; 阻变效应 ; 缺陷 ; 导 电通道 ; R RAM 中 图分 类号 : TM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7 3 1 . 2 O 1 3 . 1 7 . 0 1 0
众 多研究 表 明 , 氧 空位 缺 陷和 某 些 可 动 金 属 离 子 ( Ag 、 C u等 ) 均 可 以在 器 件 材 料 中形 成 导 电通 道 并 引
1 引 言
近年来 , 非 挥 发性 存 储 器 逐 渐 成 为 人 们 争 相 研 究
起 电阻 翻转 。但其 电阻转变 的物 理机 制仍 然 存 在着 广
通 路径 。中 国科 学 院微 电子所 刘 明研究 小组 通 过 采用 TE M 中的 e l e me n t ma p p i n g的测 试 方 法 证 明 了 Ag / Z r O。 / C u NC / P t 器 件 中导 电细丝 的 主要 成 分是 Ag元
提下, Ag ~O键 长 明显增加 , Ag离子 的 迁 移 势 垒 变 小, 电化 学性 能增 强 。进 一 步 计 算 了缺 陷 问的 相 互 作
约 RR AM 技 术 发展 和 应 用 的 主 要 瓶颈 之 一 是 发 生 阻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阻变存储器概述阻变存储器(RRAM)是利用脉冲电压对存储单元进行写入和消除,进而导致记忆单元电阻改变,这就是电脉冲诱使阻变效应。

电阻转换现象利用一些薄膜材料在电激励条件下薄膜电阻在不同电阻状态(高阻态(HR S)、低阻态(LRS))之间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数据存储。

根据电阻转换所需外加电压极性的不同,RRAM器件的电阻转变特性可以分为两种切换模式:单极转换和双极转换。

从HRS到LRS的转换被称为“SET”过程。

相反,从LRS到H RS的转换被称为“RESET”过程。

单极转换是指器件在高低组态之间转变时外加电压极性相同。

如果器件能在任意极性的电压实现高低阻态的转变,它被称作为无极性转换。

双极开关的切换方向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

图(a)RRAM基本结构示意图和RRAM转换特性,(b)单极性转换,(c)双极性转换对于单极转换必须设置限制电流,对于双极转换,不一定需要设置限定电流的大小。

施加在RRAM上的电压可以是脉冲电压或扫描电压,实际应用中利用扫描电压改变记忆单元电阻是不行的。

除了使用直流电压改变阻态,还可以用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实现记忆单元阻值转换。

利用改变脉冲电压的极性完成高低阻态的转变,如图所示。

图脉冲诱使电阻转换的可重复现象RRAM器件的阻变机制到目前为止,电阻转换的真正机制还未确定,机制的不明确严重影响阻变存储器的应用步伐[6]。

阻变效应属于材料的体效应还是氧化物与电极间的界面效应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难点。

目前,对于电阻转换现象的解释,研究人员提出了下面几种模型,主要有:导电细丝模型,界面接触势垒模型,缺陷能级模型。

导电细丝模型导电细丝(CF,conducting filament)机制是一种局域化的效果,仅在介质薄膜的局部发生电阻的转变。

从目前报道来看,固态电解液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RRAM的电阻转变都与局部导电细丝的形成与断裂有关[7]。

EEPROM原理

EEPROM原理

固态电子器件作业EEPROM、Flash、RROM原理分析及比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号:05121114姓名:孙晶EEPROM原理:PROM是可编程器件,主流产品是采用双层栅(二层poly)结构,其中有EPROM和EEPROM等,工作原理大体相同,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图1浮栅中没有电子注入时,在控制栅加电压时,浮栅中的电子跑到上层,下层出现空穴。

由于感应,便会吸引电子,并开启沟道。

如果浮栅中有电子的注入时,即加大的管子的阈值电压,沟道处于关闭状态。

这样就达成了开关功能。

图2如图2所示,这是EPROM的写入过程,在漏极加高压,电子从源极流向漏极沟道充分开启。

在高压的作用下,电子的拉力加强,能量使电子的温度极度上升,变为热电子(hot electron)。

这种电子几乎不受原子的振动作用引起的散射,在受控制栅的施加的高压时,热电子使能跃过SiO2的势垒,注入到浮栅中。

在没有别的外力的情况下,电子会很好的保持着。

在需要消去电子时,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给电子足够的能量,逃逸出浮栅。

图3EEPROM的写入过程,是利用了隧道效应,即能量小于能量势垒的电子能够穿越势垒到达另一边。

量子力学认为物理尺寸与电子自由程相当时,电子将呈现波动性,这里就是表明物体要足够的小。

就pn结来看,当p和n的杂质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并且空间电荷极少时,电子就会因隧道效应向导带迁移。

电子的能量处于某个级别允许级别的范围称为“带”,较低的能带称为价带,较高的能带称为导带。

电子到达较高的导带时就可以在原子间自由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电流。

EEPROM写入过程,如图3所示,根据隧道效应,包围浮栅的SiO2,必须极薄以降低势垒。

源漏极接地,处于导通状态。

在控制栅上施加高于阈值电压的高压,以减少电场作用,吸引电子穿越。

图4要达到消去电子的要求,EEPROM也是通过隧道效应达成的。

如图4所示,在漏极加高压,控制栅为0V,翻转拉力方向,将电子从浮栅中拉出。

二元金属氧化物阻变存储器概述

二元金属氧化物阻变存储器概述

二元金属氧化物阻变存储器概述半导体器件的尺寸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缩小是支撑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然而基于电荷存储机制的Flash 存储器作为当前主流的非挥发性存储技术随工艺技术代拓展遇到严重的技术瓶颈,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超高密度存储的要求。

为了延续摩尔定律的前进脚步,许多基于其它存储概念的新型非挥发性存储技术受到科研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基于薄膜材料的可逆电致电阻效应的阻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因其具有简单的器件结构、低压低功耗操作、高速擦写和极佳的尺寸缩小性等优势,并且其材料与当前CMOS 工艺兼容,被认为是下一代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在阻变存储器(RRAM)中,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组分简单、容易控制,制造工艺与CMOS兼容的二元金属氧化物上,创新性地研究了掺杂二元金氧化物的电阻转变特性。

主要研究了Au/ZrO2:Au/n+ Si,Au/HfO2:Cu/n+ SiCu/ZrO2:Cu/Pt这三种材料结构的阻变特性,分析了各自电阻转变的可能机制,发展了一套测试器件性能参数的电学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发现在二元金属氧化物中掺杂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的成品率,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为引入的杂质能够调制与阻变密切相关的缺陷的分布和类型。

这项结果使得掺杂的二元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很大的RRAM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非挥发性存储器;电阻转变;阻变随机存储器;二元金属氧化物;多值存储;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存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松鼠存储过冬的松果;北极熊为冬天的漫长寒冷存储下厚厚的脂肪以冬眠;而人类的发展从未离开过存储。

从古至今,从原始人类存储食物,到现代人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这个词。

我们存储的载体从山洞变成了冰箱,从毛皮变成了纸张,又从纸张变成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都拥有各种电子产品。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阻变存储器(RRAM)入门介绍
Vwr为写入入数据所需电压。与现代CMOS电路相兼容,RRAM的Vwr 的大大小小一一般在几几百mV至至几几V之间,这相对于传统需要很高高写入入电压 的Flash器件来说有较大大优势。twr为写入入数据时间所需时间。传统器 件中,DRAM、SRAM和Flash的twr分别为100ns、10ns和10us数量 级 。 为 了 与 传 统 器 件 相 比比 显 示示 出 优 势 , R R A M 的 t w r 期 望 可 以 达 到
1
R R A M 技术回
顾………………………………………………………………………1
2
R R A M 工工 作 机 制 及 原 理 探
究…………………………………………………………4
2.1 RRAM基本结构………………………………………………………………
4
2.2 RRAM器件参数………………………………………………………………
其电流电压特性所表现出的阻值变化主要来?于介质层的铁电性质也就是其材料内部正负电荷在电场作?下表现出的定向翻转由此当ftj的顶电极与底电极之间施加不同?向不同??的偏压由于电场?向和强度的不同介质层的特性将会发?相应的变化内部的正负电荷发?不同?向不同程度的翻转
目目 录
!
引言言……………………………………………………………………………………1
!而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
虽然RRAM于近几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 象的研究工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1962年,T. W. Hickmott 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 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首次展示示了这种基于金金属介质层-金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生的阻变现象[6]。如 图1所示示,Hickmott着重研究了基于Al2O3介质层的阻变现象,通过 将阻变现象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介质层击穿理论、氧空洞迁 移理论等进行行结合,尝试解释了金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阻变现象的机 理。虽然在这篇文文献报道中,最大大的开关电流比比只有30:1,但本次 报道开创了对阻变机理研究的先河,为之后的RRAM技术研发奠定了 基础。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

新型高密度1S1R 结构阻变存储器件概述随着现代半导体工艺的技术进步,Flash 存储器开始遇到技术瓶颈,新型 存储器应运而生。

与其他儿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相比,阻变存储器(RRAM 或ReRAM )因其具有结构简单、访问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 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基于阻变存储器的交义阵列是阻变存储器实现高密度存储最简单、最有效的 方法。

而仅山阻变存储单元构成的交义阵列山于漏电通道而存在误读现象。

为了 解决误读现象,通常需要在每个存储单元上串联一个选择器构成1S1R 结构。

对 山阻变存储单元和选择器构成的1S1R 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是一项有意 义的工作,因此本论文主要对1S1R 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阻变存储器,交义阵列,选择器,1S1R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阻变存储器 (1)1. 1. 1 RRAM 基本结构 ........................................... 1 1. 1.2 RRAM 技术回顾 ............................................ 1 1.2交叉阵列汇中的串扰问题 .......................................... 3 1.3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3)1. 3. 1研究意义 (3)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1.3.2研究内容 (3)第二章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集成方式 (5)2.1有源阵列 (5)2.2无源阵列 (5)第三章RRAM的集成选择器的类型 (6)3. 1 1T1R (6)3.2 1D1R (6)3.3 1S1R (8)3. 4back to back 结构 (10)3.5具有自整流特性的1R结构 (11)第四章1S1R结构阻变存储器件研究进展 (13)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4)5. 1论文总结 (14)5.2未来工作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阻变存储器1. 1. 1 RRAM基本结构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iy, RRAM)和相变存储器的原理有点相似,在电激励条件下,利用薄膜材料,薄膜电阻在高阻态和低阻态间相互转换,这样子就能实现数据存储["I。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引言 (1)1R R A M技术回顾 (1)2 RRA 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2.1R R A M基本结构 (4)2.2R R A M器件参数 (6)2.3 RR A M的阻变行为分类 (7)2.4阻变机制分类 (9)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2.4.6磁阻记忆效应 (26)2.4.7铁电隧穿效应 (28)2.5R R A M与忆阻器 (30)3R RA 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参考文献 (36)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引言: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

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

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

然而,FeRAM及MRAM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本文将着眼于RRAM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

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变现象[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RAM器件的阻变机制理想的非挥发性数据存储器(NVM)应该呈现的特性,如高密度和成本低、速度快的写入和读出访问、低能量的操作,并且相对于高性能续航能力(写循环使用性能)和良好的保留特性。

今天,硅基闪存存储设备是最突出的NVM,因为它们的高密度和低制造成本。

但是,Flash遭受低续航能力、低写入速度、较高的写操作电压。

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缩放,即,继续在增加的Flash密度会碰到物理上的限制。

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eRAM)和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覆盖了缝隙市场的特殊专用应用。

但是,达到和如今Flash相同密度时,铁电磁体随机存取存储器(FeRAM)和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在扩展性能上存在技术和固有缺陷等问题。

为了克服当前的NVM技术上的问题,对各种替代存储器技术进行了探讨。

最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电可切换电阻的NVM已经吸引了相当大的注意。

文章将覆盖特别有趣的阻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课程,氧化还原反应和纳米离子迁移过程发挥了关键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文章中叙述了很多细节问题,很多变种仍然完全未知的,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更多的是工作假设,而不是资金充足的物理模型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存储器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产品中,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最原始数据、需要输出的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出来的结果和最终运行出来的结果都会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

存储器采用了两种稳定状态来分别表示“0”和“1”。

目前,存储器所采用的材质主要是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

存储器器件可以分为两类:挥发性存储器和非挥发性存储器。

挥发性存储器的特点是断电后所存储的信息全部丢失;相反,非挥发性存储器在断电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

选择挥发性存储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读取访问速度快。

尽管非挥发性存储器可以在断电时保存数据信息,但是写入数据(一个字节、页或扇区)的时间长。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进一步分为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两大类。

DRAM具有较低的单位容量价格的特点,所以被大量的采用作为系统的主记忆。

而且DRAM的结构特点使得它的存储密度高,存储容量大。

但是DRAM需要通过不断地更新来保持数据,因此功耗相对比较大。

与DRAM相比,SRAM具有较快的存取速度,但是SRAM的存储单元具有复杂的6T结构,使得SRAM的存储密度较低。

按照技术的差异,可以将存储器芯片细分为EPROM、EEPROM、SRAM、DRAM、FLASH、MASK ROM和FRAM等。

存储器技术是一种不断进步的技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专门应用不断的提出的新要求,各种新的存储器技术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取代传统的技术。

因为开发新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某方面的存储器产品的不足之处。

伴随着材料物理以及半导体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非挥发性存储器的最终发展目标为高密度、低制造成本、擦写速度快、功耗低等等。

对于目前的主流非挥发性存储器FLash而言,遭受到了物理上的技术瓶颈,FLASH存储器件尺寸的缩小过程中遭受操作电压太低、擦写速度慢、功耗高等缺陷[2~4]。

有各种候选相互争夺下一代存储器。

例如,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和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它使用磁隧道结和铁电材料的可逆偏振,已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并享有先进的开发[5~7]。

然而,MRAM和FeRAM都面临在缩放严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候选出现了:电阻转变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具有的理论最小面积4F2(F为在给定的过程中的特征尺寸)[8],而且电阻转变型存储器(RRAM)具有很多FLASH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并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

1962年,Hickmott最先报道一系列的二元氧化物的电阻转变现象[9]。

此后,在许多材料中施加的电场下的迟滞电阻转变行为已经被报道[10~11]。

因此,电阻转变现象高研究活动的第一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最早期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和揭示电气刺激电阻转变的物理机制。

如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九十年代末研究人员认为电阻转变行为必须被用作在最终NVM,带来电阻转变的第二个研究飙升的潜力[12~14]。

第二章RRAM概述2.1 RRAM基本结构RAM中的存储器单元被组织成矩阵。

矩阵的行和列分别被称为字线和位线,连接到电子放大器,该放大器是进行写和读操作的矩阵的外围设备。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电阻转变存储器单元可以被组织在无源交叉矩阵,只是在每个节点上连接字线和位线(图2.1)。

为了避免所谓寄生侧路径的问题,即,在其低电阻状态下旁路信号通过存储单元,与特定的非线性序列的元素必须在每个节点被添加。

取决于存储单元的转变方案中,这些可以是二极管或压敏电阻型元件具有非线性的一特定程度。

可替代地,一个RAM被组织有源矩阵中,该矩阵由每个节点上的选择晶体管组成,如果它未被寻址,这个晶体管则分离了的存储单元,。

这个技术显著减少串扰和干扰矩阵中的信号,在晶体管触点的足迹所需的一些额外的面积为代价。

在RRAM的电阻转变存储器单元通常由一电容器形的MIM结构,即,具有简单的金属/阻变存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两个(可能不同的材料)电子导体‘M’夹着一层绝缘体或者是电阻材料‘I’。

在本次审查的框架,材料‘I’是氧化物或更高的硫族化合物,通常表现出一定的离子导电性。

这些MIM单元可以在至少两个不同电阻状态之间电切换。

初始电周期中,通常需要以激活切换属性之后,通过施加适当的编程或写入电压脉冲V WR,在其高电阻状态(OFF)可以被设置为低电阻状态(ON)或RESET回到OFF状态。

在文献中,在RESET有时被称为“擦除”操作。

图2.1 在一个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的矩阵中的存储节点的电路图,其中RS表示电阻转变单元。

一)无源矩阵,其中的NLE是与特定的非线性串行元件。

二)带选择晶体管T的有源矩阵.2.2 RRAM电阻转变行为RRAM的基本特征是它的两个不同电阻状态,即高电阻状态(HRS)和低电阻状态(LRS),它可以通过一个适当的脉冲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

一般,这改变了器件的电阻状态,从HRS到LRS被称为一个“置位”过程,而相反的过程被定义为“复位”的操作。

特定电阻状态(HRS或LRS)可以被保持在电应力被取消之后,其展示了RRAM的非易失性性质。

HRS和LRS的电阻可以在一个小的电压下被读取,从而不影响电阻状态。

根据置位和复位进程之间的电气极性的关系,该电阻切换行为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单极性和双极性,这表现出不同的电流 - 电压(I-V)的外观。

如图2.2(a)和(b)所示。

图2.2 单极(a)和双极(b)在半对数标度范围内的典型I-V曲线(所施加的电压是在几伏特的范围,和采用限制电流(CC)以避免设备的永久性电击穿)在单极RRAM中,转变方向不依赖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

该设备切换从HRS到LRS在高电压(V SET)。

图2.2(a)展示出了单极电阻转变在对数标度的典型的I-V曲线。

正如可以看到的,该设备在高电压(V SET)下从HRS切换到L RS在高电压(V SET)。

随后,该系统在电压(V RESET)比V SET低的情况下返回到HRS。

在设定的过程中,限制电流(CC)经常被用来避免永久击穿,而在复位过程中这是不必要。

其表现出单极I-V特性的设备通常具有对称结构,这意味着和顶部电极(TE)使用相同的材料作为底部电极(BE)。

这种类型的电阻转变行为常常在二元氧化物体系中可以观察到,如Pt/ TiO2/Pt[15~16],铂/氧化锌/铂[17],铂/氧化镍/铂[18-21]和Al/ZrO2/ Al[22]。

单极RRAM的转变机制被认为是在电压刺激下形成的导电纤维使设备进入LRS和导致灯丝断裂的焦耳热效应切换回HRS。

由于焦耳热效应不依赖于电流的极性,这种器件的显示单极切换行为。

CH-ANG等人研究了氧化镍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开关特性[20],并报告说,该机制是由焦耳热效应来控制,导电细丝的稳定性是由焦耳热和热耗散之间的竞争的控制。

与此相反,双极RRAM的转换方向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如在图2.2(b)中描绘。

复位电压的极性与置位电压的极性相反,LRS(HRS)不受该电信号的影响,它的极性与V SET(V RESET)相同。

双极开关的器件结构通常是不对称的。

例如,不同的材料被用作TE和BE。

在单极电阻转变的一个大问题是,V SET可能与V RESET发生重叠,由于V SET和V RESET有着相同的极性。

显然,这样的麻烦在双极电阻转变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置位和复位的过程中电压的极性相反。

双极RRAM已广泛瞄准可重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23],准备在非易失性转变方面做调查。

一些不同的机制中涉及双极转变的RRAM,这导致了各种转变特性。

正如LIU等人关于CeOx薄膜的报告[24],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避免限制电流的。

DO等人在TiO2膜上所观察到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变的方向[25],它取决于铝电极的沉积顺序,电铸工艺通常需要激活化学计量膜中的器件[26],而有些系统是电铸自由[27]。

所有这些逆转现象意味着电阻转变的机制是对材料的晶体质量,加工技术和设备结构等等敏感。

揭开这些因素和设备属性之间的关系,这对引导RRAM设备优化来说是非常迫切的。

2.3 RRAM特性参数基于当今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并考虑到对未来15年技术比例预测电路的要求,可以收集一些关于RRAM单元的要求:写操作写入电压V WR应在几百毫伏到几伏的范围内,从而得以兼容CMOS(它的优势就是提供超过Flash的高编程电压)。

写入电压脉冲V WR的长度期望为<100ns 为了与DRAM的规格作竞争并且超越闪存,其中有一些为10ns,甚至<10ns的编程速度接近高性能SRAM。

读操作读取电压V RD需要显著小于写入电压V WR,以防止电阻的读操作期间的变化。

因为由电路设计的约束,V RD不能小于约十分之一的V WR。

一个额外的要求源于最小读取电流I RD。

在ON状态,I RD应不小于大约1mA,允许由相当小的读出放大器快速检测状态。

读时间T RD必须在T WR命令或优选更短的顺序。

电阻比率电阻比率是指器件高阻状态的电阻值与低阻状态的电阻值的比值。

电阻比率的大小可以影响到判读数据的准确性。

尽管一个仅为1.2〜1.3的电阻比率,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电路设计的MRAM显示出来,大于10的电阻比率需要允许小且高效率的放大器读出,因此,这是RRAM器件与Flash的成本竞争力所在。

通常情况下,RRAM器件的电阻比率大于10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