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_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

合集下载

和谐社会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政策探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和谐社会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政策探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和谐社会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 政策探析 :
郭晓 霜 李
以 川 地 为 汶 大 震 例
湖 北武汉 4 O 5 3 0 3 北京 1 0 3 8 0 5
军事经济 学院后勤指挥 系
琨 中国人 民解 放军பைடு நூலகம் 医院卫生经济科
身 安全 和财产 安 全 。当危机 事件 发生 后 , 政 府要通过应急处理行动 ,最大程度地保护 、 挽救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 ; N- k成本也在 所 不惜 。 3 、建立 健 全政府 处理 危 机事 件 的应急 管理体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如何 建立 健 全 政 府 处理 危 机 事 件 的应 急 管 理 体 制, 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 进行积 极的研 究 和探索 , 已成为 建 设和谐 社 会的 这

大课题。加强政府危机管理 , 建立 旨在保
【 文章摘要】 我 国是一个各 种 灾变和危机 多发 的 国家,各 种各 样的 灾变和危机给我 国社 会 造 成 了 巨大 的损 失 。 我 国政 府 和 社会 也 经 受住 了各 种各 样危 机 的 考 验 ,在 危 机 管理 方 面积 累 了丰 富的 经 验 。2 O 年 5月 1 日我 国四川 省 汶 川 08 2


导 论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在非常规状态下 , 对 内维护 社 会 秩 序 ,保 护 人 民生 命 财 产安 全, 对外抵御外敌入侵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 活动。政府危机管理要求政府调动各种资 源 ,通过监 测 、预警 、应 急处理 、恢复 等措 施限制和消除危机的行为,包括对危机前、 危 机 中和危机 后所 有方 面 的管理 , 以达 到缩 减危机的范围和影响的目的。 汶川大地震灾 害发生后 ,国际媒体都 在重要位置通过新 闻、 图片和视频连续报道我国地震的情况以 及我国政府的救援情况。 国际媒体对我国政 府此次抗震救灾中的迅速反应表示赞赏, 认 为我国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明显上升。

浅谈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与管理

浅谈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与管理

浅谈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与管理摘要: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本文通过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治理汶川地震及三鹿奶粉的公共突发事件,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与管理能力的提高与成熟,最后结合实际阐述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当前,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现有状态的每一个领域哪怕是很小的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以至于在任何地点发生的局部危机在电子技术网络的扩散效应下,都很快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转化为公共危机,由此而带来社会秩序的巨大震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危机事件不断发生,“非典”的沸沸扬扬才渐渐淡去,各种小煤窑的坍塌事件和瓦斯爆炸又暴露出新的问题,苏丹红一号火速登场,猪肉球杆菌紧随其后,汶川地震、三鹿毒奶粉举世震惊,最近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又让人们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发生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GDP的6%。

可以说,公共危机已成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常态环境,能否迅速、有力、有效地在危难中寻找契机、谋求更大的发展已成为检验政府应对危机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一、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突然引发的,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大体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由于危机事件波及面广、破坏性大,往往威胁到公民的人身安全,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严重后果。

在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中,国外学者提出了著名的4R模式,认为管理公共危机是由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环节构成的。

缩减就是减少危机情景的攻击力和影响力,强调风险评估,注意破坏性因素的整合,力图排除危机发生;预备就是做好处理危机情况的准备,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和培训计划,增强人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反应即尽力应对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影像分析、制定处理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和审计等。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作者:文忠长, 王义英, WEN Zhong-chang, WANG Yi-ying作者单位:文忠长,WEN Zhong-chang(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23), 王义英,WANG Yi-ying(贵州大学,贵阳,550025)刊名: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年,卷(期):2009,11(2)被引用次数:1次1.杨冠琼危机性事件的特征、类别与政府危机管理[期刊论文]-新视野 2003(06)2.孙玉红;王永;周卫民直面危机 20043.安德鲁·D·布朗六维领导人 20024.肖水源危机干预策略 20005.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 20066.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021.惠转宁浅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期刊论文]-经济师2008(3)2.刘亚伟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1)3.剡矛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思考[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4.桑良至.SANG Liang-zhi徽商公共关系的特色[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0(18)5.韩建敏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8(26)6.房美凤.FANG Mei-ring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7,7(4)7.杨学文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六大特点[期刊论文]-长江论坛2008(3)8.魏敏从汶川地震看新时期国内公共危机管理[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9.辜进喜试论医院公关职能的强化[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1)1.辛立艳.毕强.王雨政府危机决策中信息沟通机制研究[期刊论文]-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11)引用本文格式:文忠长.王义英.WEN Zhong-chang.WANG Yi-ying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期刊论文]-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作为一种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汶川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响应,其中包括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参与。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危机响应、救援和恢复工作所需的资源、技术和人力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和参与方式,对于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状况、作用与影响,以汶川地震为案例,研究非营利组织在救援、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并分析其在危机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具体研究问题有:1. 汶川地震中非营利组织的参与方式是怎样的?对于汶川地震中的救援和恢复工作有何作用和影响?2. 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其参与是否能够提升危机管理的效能和质量?3.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如何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协调?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归纳总结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参与方式和问题;同时,针对性地选择一定数量、一定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汶川地震救援、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经验和作用,并从组织本身、政策支持、社会认知、协同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结论和启示。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如下的成果:1. 对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参与方式和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形成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南。

2. 从汶川地震的实践案例中总结非营利组织在救援、恢复和重建等方面的经验和模式,为今后类似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论析——以汶川大地震为研究探究背景

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论析——以汶川大地震为研究探究背景

力,加快国家治理模式向现代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等方面 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美国学者劳伦斯・巴顿认为,所谓危机一般是指防不
事件。”【31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指政府在一定的公共危机意识和公
(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协作与整合:公共理性视域中的地方公共治理
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论析
——以汶川大地震为研究背景
史云贵
[摘要)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危
机事件的能力是现代政府综合实力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融执政党执政能力和 政府行政能力于一体的各级人民政权是我国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此次汶川大地 震是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在应对汶川大地震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现出
全局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我国政府能力, 就是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在整合国家与社会资源的 基础上,运行现代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进行公共治理的能 力。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通过政府能力来具体体现和 落实。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公共 危机管理体制,这就决定了各级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危机 管理的主体,肩负着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职 责。而县乡基层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与水平又是我国 公共危机治理的重中之重。就四川地震灾区而言,以县乡 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应在县乡地方政府的主 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救灾积极性,构建地方 政府与民间组织良性互动的危机救援体制和机制。在依法 治国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公共危机管理活 动,必须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在宪政的框架下积极引导 和整合多元社会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共危机的公共 治理。 二、汶川大地震对我国政府 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危机处理能力是政府处理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突发 事件的应急能力,它主要表现为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前有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充分的资源储备;对危机反应要迅速, 处理要果断,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对头。‘”一般说来,政 府要设立公共危机应对小组,有关部门要进行专门研究, 及时收集信息,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重大的公共危机往往 是考验政府能力的试金石。 从我国政府应对汶川大地震的实践来看,政府对突发 性的重大公共危机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并在抗震救灾的 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不仅获得了我国人民群众的 基本认同,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首先,中央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夺取抗 震救灾初步胜利的根本保证。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反应迅速,决策 科学,措施得力。2008年5月12 El 2时28分四川汶川发 生8.0级大地震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天下午 就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紧急研究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温 家宝总理在地震当晚就抵达了重灾区之一的都江堰市,在 简易帐篷里连夜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紧急 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连续数El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 指挥教人抢险,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灾 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

试论媒体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_以5_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

试论媒体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_以5_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

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新闻报道中。
同区域灾情的报道,不但帮助政府优化救灾资源的配置,而
(三)事件信息传播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越在事件的 且调动了大量的民间资源进入灾区,有效加快了抗震救灾
早期越明显。公共危机事件对既有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的进程。献血、捐款、捐物、志愿者等,各种支援力量大大增
形成较大冲击,对既有的传播秩序也形成一定冲击。在危 强了抗震救灾力量。5 月 12 日下午,当听到广播电台号召车
不乏诸如余震、水污染等方面的错误信息,较大程度引起了 “三功能说”还是“四功能说”,都提出大众传播对社会具有
民众的恐慌情绪,是应对震灾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事项。 “社会协调”功能。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这个功能显
(四)事件信息受众的广泛性。在信息倾向于过剩的 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一经发生,对原
Key words media crisis public opinion guideline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系现实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重大 事件。它往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打乱人们正常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秩序,并造成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大致 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形。前者主要涉及地 震、洪水、台风、海啸等各类天灾,后者则主要涉及战争、打 砸抢烧、恐怖活动等各类人祸。也有的两种情形兼备,既有 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如矿难、瘟疫等。从历史上看,一 场损失惨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更适合归因于“天灾+人祸”。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日常活动特别是预先安排的所 谓“仪式性”活动的基本特点,在于它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具 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或灾难,常常造成 重大甚至持久的不幸,因而倍受公众关注。
机事件中,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 辆前往灾区运送伤员时,1200 多辆出租车打着应急灯,排成

善治理论在我国危机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善治理论在我国危机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机 ( r i i gvr ne c s o n c)一词 , is n e a 此后“ 治理 ” 一词便广 泛地被 用于政治 业不单捐钱捐物 , 还成立基金 , 将这种慈善 延续下去 , 比如中国人寿 已宣 发展研究中。2 0世纪 9 O年代后 , 治理理论在 西方 国家兴起 并迅速发 等 设立 国寿慈善基金会 ”承担所 有在地震中失 去父母的孤儿成长至 , 展, 成为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 治国理论。而 善治 ” 成为治理 1 周岁的相关费用。还有一些企业家组成 民间志愿队, 则 8 直接参与抢险救 理论的目标取向。治理和善治理论作 为一 种新的 分析框架 , 为我们理 灾。掌握着雄厚财力的企业尤其是 民营企业的发展 , 是公民社会产生的 解正在进行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个基本条件 , 这次抗震救灾中企业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不断增强, 充分 善治 理 论 的 内 涵 说明在中国, 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团体正在形成。 [ 3



治理理论自 2 0世纪 9 0年代在 西方国家兴起 以来 , 国内外学 者对 公民个人 : 截至 2 0 0 8年 9月 8日 1 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 于治理的内涵 , 众说纷纭 , 奠衷一是。我 国学者俞可 平认为 , 治理 是指 捐赠款物总计 5 3 4 9 . 7亿元 , 实际到账 款物 5 2 8 9 . 8亿元 , 向灾区拨 付 已 6 . 1亿元。4 _ 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 织在一个既 定的范围内运用公 共权威维持 捐赠款物合计 27 7 秩序 , 满足公众的需要。其 目的是在各种 不同的制度 关系中运 用权力 三 、 善 治 ” 论在 汶 川 大 地 震 中 的适 用 性 分 析 “ 理 去引导 、 控制和规范公 民的各种 活动 , 以最大 限度地增进公共利 益 I _ 1 法律 体 系彰 显 了灾后 救 援 的 “ 治 ” 统 、 善 传 从 政治学 的角度看 , 治理是 指政治管理 的过程。它包括 政治权威 的规 20 年“ 03 非典 ” 以后, 国务院 和各级政府 先后出 台了《 发事件应 突 对法》 《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 个专项预案及 8 个部 和 5 0 范基础 、 处理政治事务 的方式和对 公共资源的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摘要: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有的还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妥善处理,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挑战。

因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执政部门的威信度。

我国的应急体系可以说是初具雏形,很不完善,尽管从非典、雪灾、汶川地震到H1N1禽流感的全球爆发,几场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做出了相应的应急政策,但也同时暴露出了我国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的一面。

因此本文重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分析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公共突发性事件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自然灾害,流行疾病,恐怖袭击等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具备偶然性且事先难以预料,即便通过信息收集和观察能捕捉到一定的预警信息,也难以准确的报告出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

其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普遍性,波及范围广,牵涉的人员多,往往带来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使公共性突发事件升级到更为复杂的层面,伴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延伸,突发性公共事件甚至牵一发而动全局,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的破坏,2009年席卷全球的H1N1便是如此。

再者由于公共性突发事件发生前不能提前做预防和控制,往往在发生时束手无策,因此应急工作具备紧迫性。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w r .G v r me t S a t i e n e r i c th t e p b i ’ y n a e a n r u mp c n ol d o e n n ’ c i t s u d r c ss a c h u l S e e a d h v n e o mo s i a t o v i i c
g v r me t S o ma e.I b i rss oe n n ’ wn i g n pu lc c i ,ho t e g v r me t p b i ea ins t f c iey a d i w o us o e n n u lc r l to o e e t l n v
go a ia in o h c n my a d p lt s h u lc c ss b c me h r b e fc d b l o e h l b z t ft e e o o n o i c ,t e p b i r i e o s t e p o lm a e y al v r t e l o i i
d l e lw t h r i a n i e t h s ar a y b c me t e g e tc al n e t h o e me t tal u y d a i t e c t l i cd n s a e d e o h r a h e g o t e g v r h i c l l n n s a l lv l fo rc u ty T i o n y i f e e s t e sa i t n e e o me tf h oi c n c n my e es o u o n r . h s n to l n u n e h tb l y a d d v lp n o e p l i sa d e o o l i t t o u o nr . b t as e ae o t e g v r me t S p b i t s n n u n e i h n s o e fo rc u t y u lo r lt s t h o e n n ’ u l r t a d i f e c n t e mi d f t c u l h p b i .Un e h e r a k r u d a d d ma d n ul c d r t e n w e a b c g o n n e n i g,i c u d i r v h o e me tp b i r l — t o l mp o e t e g v r n n u l ea c

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以政府有效应对汶川大地震为研究主体

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以政府有效应对汶川大地震为研究主体

中图分类号 : 14 F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8 7 (0 9 0 — 0 5 0 10 - 4 7 2 0 )7 0 2 — 3
在经济全球化 、社会复杂化和 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 下 ,社会公共危机 已由非常化的偶发转化为常态化 的频发 , 成 为社会管理中不可 回避的重大挑战。 如何建立—套完善 的公共 危机预防机制 , 形成有效的政府制度安排 , 已成为政府应对公
作者 简介 : 卫 国(9 5 ) 男, 谭 18一 , 四川 大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行政 管理专 业硕 士研 究 生 。但 锐 (94 )男 , 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 18一 , 四川
硕 士研 伤害已逾百万 ,经济损失高达 6 0 50亿元 。占中国 G P的 D


关 于 危 机 和公 共 危 机 的 定 义
内的一切力量作出共同努力并付出很大成本方能摆脱的困境,
通常是一种对全体公 民和社会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的危险局势

危机(r i)最初来源于希腊语 的分离( r e ) cis , s ki i  ̄词 , nn 普
遍用于医学领域 , 其原意为决定病人是走向死亡 , 还是逐渐恢 复的关键时刻 , 以形容一种至关重要的、 需要立刻做 出相应决
问题 的存 在影响 了政府 应对公共 危机 的有效性 。因而需要通过 增强危机 意识 、 专 门的组织机构 、 强技术 和 设 加
物质储 备、 构建 法律体 系和 利用社会 力量等 几个方 面来完善政府 有效应 对公共危机 的预 防机制 。
关 键 词 : 共 危机 ; 防 机 制 ; 府 公 预 政
湖北 社 会 科 学 2 0 0 9年 第 7期

论公共危机管理下的社会动员——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论公共危机管理下的社会动员——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明 口授第 一道军 区命 令 : 队立 即开展 部
救 援 。震 后 1 钟 , 都 军 区抗 震 救 灾 0分 成
联合指挥 部成立 , 受命担 负统一指挥 调
度 震 区 三 军 部 队 的 重 任 。震 后 1 分 钟 , 3
民 , 以 不 同 的方 式 全 力 参 与 到 大 地 震 都 的 抢 险 救灾 中 。与 一 般 的公 共危 机应 急
云南震感强烈 , 越南 、 泰国也有震感 。 在这场史无 前例 的公 共危机 面前 ,
无 论 是 党 中 央 、 国务 院 ,还 是 企 业 、 公
中。中国地震局立 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 响应 ,并派 出第 批 3 3人 组成 的国家
地 震 现 场 应 急 工 作 队 , 13人 组 成 的 与 8 国 家 地 震 灾 害 紧 急 救 援 队 , 当 天 赶 赴 于 灾 区实 施 现 场 应 急 和 紧急 救 援 。 国家 减
上 进 一 步 研 究 公 共 危 机 的 处 理 提 供 某 些 借鉴 。 1汶 川 大地 震 抗 震 救 灾个案 典 型 性 .
20 0 8年 5月 1 l1 2 E 4时 2 8分 , 四
家 主席 、 家 军 委 主 席 胡 锦 涛 立 即 作 出 国
重要 指示 , 要求 尽快 抢救 伤员 , 确保 灾
本 文 以汶川 大地震 中 中国政 府进 I
管 理不 同, 汶川大地震 调动 了全社会 的 全 部力量和 资源 , 既有丰 富的政治动 员
实 践 , 有 大 量 的 社 会 动 员 案 例 , 于 也 对 深 入 全 面 研 究 政 治 动 员 和 社 会 动 员 问
灾 委 派 救 灾 工 作组 即 赴 四川 灾 区 。民 政 部 紧 急 调 拨 2 0 救 灾 帐篷 支 援 四 50 0顶

浅析地震灾害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_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例

浅析地震灾害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_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例

2010年08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NO.08,2010269浅析地震灾害中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刘永胜(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政府危机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在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例试分析我国政府在处理各种公共危机管事件中的成功、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地震灾害危机政府危机管理问题对策目前中国已进入各种危机事件的高发期,为有效防范危机,降低危机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一、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危机(crisis )一词源自于希腊古文,就字面意义是指危险与机会的组合韦氏字典中,危机定义为事情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意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我们认为,危机主要是指在各种突发事件中,一种突然发生的不稳定的状况,它将破坏个人或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可能会对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并迫使决策者需要立即关注和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决策,采取恰当的行动降低损失的意外事件。

因此不难发现危机具有突然性、紧迫性、破坏性等特点。

公共危机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讲是指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必要的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以及管理活动的总称。

因为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发生特别迅速,而且高度不确定。

所以处理公共危机必须注重时间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第一时间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

很显然,政府是促成各种危机良性转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化险为夷。

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能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动荡。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提要基于对汶川大地震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的特点。

通过中美日三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个案,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即各国政府处理自然灾害的不同应对措施和不同后果,总结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公共危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汶川大地震;政治体制一、汶川大地震暴露出的危机特点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罕见的公共危机和社会危机,波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这场危机暴露了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公共危机在人们毫无准备和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

理论上人们虽然可以猜测某个危机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当今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能力很难准确地预见危机的实际发生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2、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威胁性和破坏性。

危机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社会组织构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并妨碍社会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甚至造成社会组织短暂性的瘫痪,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3、公共危机的迅速性、紧急性或紧迫性。

危机的到来往往具有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使人们根本无法躲避。

危机给予社会组织进行有效决策和回应的时间极短,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控制局面。

4、处理公共危机的艰巨性。

不仅表现为应对危机的人、财、物和技术手段的严重缺乏,而且表现为政府责任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弱小和措施的失误。

5、消除公共危机留下的消极因素,恢复公共秩序,恢复社会常态,消除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二、中美日三国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的个案分析当一个国家遭逢不测时,各种批评会伴随着同情不期而至。

3年前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13年前的阪神大地震,让美国、日本这样救灾机制健全、国力雄厚的政府领教了社会对其救灾不力的激烈批评。

但中国政府这次举全国之力的赈灾意志和行动却让世界大吃一惊,以往饱受西方媒体指责的中国政府赢得了世界媒体一致的正面评价。

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中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为例

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中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为例

摘要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深、救灾难度最大的自然灾害,给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笔者曾亲身参与抗震救灾活动,亲眼目睹抗震救灾的全过程,掩卷长思、历历在目。

笔者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视角,系统分析公共危机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不足,探讨公共危机中资源整合的原则、途径。

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叙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过程;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重在阐述公共危机和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应对公共危机的系统理论、钻石模型、分解等级过程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管理学理论;第三部分为实证部分,重在分析汶川特大地震中资源整合的经验和不足,为下文作铺垫;第四部分为建议部分,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不足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特别是严重自然灾害资源整合工作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企业在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中的多种角色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灾害 公共危机 资源整合 汶川大地震ABSTRACT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the biggest natural disaster since the PRC found, many people was died in the Earthquake. I joined the disaster relief all long, and witness many things happened in the disaster area with my own eyes. when I close my eyes any time which I ever look will appear before my eyes. In this article, I analysis the theory about the public crisis, the lack of Chinese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principle and road of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The article is compose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t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analysis some theory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the lack of our country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put forward some advises for perfect Chinese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 fifth part states the role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crisis.Keywords: Natural Disaster Public Crisis Resource Integrati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目录第一章 绪 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对象 (2)1.3研究工作 (2)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 (3)2.1 危机、公共危机与严重公共危机的相关理论 (3)2.1.1风险与危机的概念辨析 (3)2.1.2危机管理的若干理论 (6)2.1.3企业危机与公共危机的概念辨析 (8)2.1.4公共危机与严重公共危机的概念辨析 (9)2.2 严重公共危机的主要特征 (10)2.3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中资源整合的界定 (12)2.3.1资源的概念界定 (12)2.3.2资源整合的对象分类 (12)2.3.3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差异 (14)2.4 资源整合是应对严重公共危机的内在要求 (15)2.4.1严重公共危机是系统性危机,必须系统应对 (15)2.4.2严重公共危机是全局性危机,必须联动应对 (16)2.4.3严重公共危机是复杂性危机,必须多元应对 (16)2.4.4严重公共危机是战略性危机,必须持久应对 (17)2.5 资源整合效能决定公共危机应对效能 (17)2.5.1资源特别紧缺是应对严重危机的重大障碍 (17)2.5.2资源高效利用是评估危机处理成效的重要尺度 (17)2.5.3资源整合能力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能力 (18)第三章 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资源整合的具体做法及问题分析 (19)3.1 汶川特大地震基本情况 (19)3.2 建立强大指挥体系与资源整合 (21)3.3生命大营救中的资源整合 (23)3.4 打通生命线中的资源整合 (25)3.5卫生防疫和心理援助中的资源整合 (27)3.6 次生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资源整合 (28)3.7 灾民安置中的资源整合 (29)3.8 危机沟通与媒体控制中的资源整合 (31)3.9 应对汶川地震资源整合不足分析 (33)3.9.1整合应急组织资源方面的不足分析 (34)3.9.2整合应急信息资源方面的不足分析 (35)3.9.3整合应急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分析 (36)3.9.4整合应急保障资源方面的不足分析 (36)第四章 提高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效能的主要路径 (38)4.1 加强公共危机战略管理 (38)4.2 优化公共危机处理组织设计 (39)4.3 抓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41)4.4健全公共应急综合保障体系 (42)4.5 完善社区基层应对网络 (43)4.6 促进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 (45)第五章 应对严重公共危机中的企业作用与资源整合 (47)5.1严重公共危机给企业的影响分析 (47)5.2 公共危机派生企业危机的应对策略 (48)5.3 运用企业资源优势助力公共危机处置 (49)致 谢 (51)参考文献 (52)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风险和危机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社会现象。

从汶川大地震看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从汶川大地震看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从汶川大地震看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危机作为一种突发性事件,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它是政府必须面对的公共治理中的一种,因此有必要讨论政府在公共危机出现后,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界定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及特点。

一、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并且对整个社会秩序、公众生活造成严重消极影响,重大损失的紧急状态。

造成公共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1]:一是自然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社会原因。

简单地说,公共危机治理就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治理,而从定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公共危机治理机构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危机管理机制,防范、化解突发的公共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的正常生活,促使社会健康平稳的发展。

今年5月12日,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波及范围昀大,破坏性昀强的一次地震。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2]。

其严重程度已经构成了一场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全国性的公共危机。

二、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理应充当主体的角色,然而仅仅将其定义为主体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必要界定政府在其中应当担当的具体角色。

这符有利于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中职责的规范化、可操作化、可监督化。

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探讨政府的具体角色。

公共危机爆发之后,政府若不及时通过官方公布消息,则可能为小道消息的传播制造温床,“这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个体在外界的压力之下迅速进入盲从、非理性的行动中,酿成无法控制的局面”[3],导致公共危机的加剧。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政府明确自己是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在收集、整理各种危机信息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将其公之于众。

这对于稳定人嘛的情绪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的危机管理过程中,就做得较为不错。

12日下午17点17分中国地质局新闻发言人出面介绍了灾区的昀新情况。

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_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

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_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9-07-20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淳于淼泠,梁 晓(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重庆,400030)摘 要:在危机事件频发的现代社会,通过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并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进一步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巩固政府管理的合法性,成为各国政府与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0为例,试分析政府的危机事件应对举措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关键词:危机;危机管理;政治合法性;风险政务中图分类号:D63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9)06-0085-04作者简介:淳于淼泠(1957-),女,山东黄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梁晓(1984-),山东青岛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近年来,世界上各种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例如1995年的日本坂神大地震、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2003年东亚非典疫情、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灾难、以及我国刚刚经历的/5#12汶川大地震0,,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各种危机的相互抗衡、相互斗争。

随着信息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开展,各国公共管理在普遍复杂化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公共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各国都必须对于公共危机的预防提高警惕,多方面寻求建立有效的国际危机管理体系及进行相关的立法研究,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和利益。

/政治学的一般性原理告诉人们,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内部都会存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特殊情况下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会危机。

0对各国政府来说,社会政治稳定是其共同追求的基本政治目标,也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汶川地震为例
文忠长;王义英
【期刊名称】《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1)2
【摘要】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时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文忠长;王义英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23;贵州大学,贵
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5
【相关文献】
1.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 [J], 胡冰冰
2.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的维护与重塑--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视角 [J], 刘颂玲
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J], 常春圃
4.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J], 吴建勋;徐晓迪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转型媒体角色及其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J], 刘香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危机管理语境中的我国政府能力评析——以汶川抗震救灾危机管理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语境中的我国政府能力评析——以汶川抗震救灾危机管理为例

作者: 习裕军;刘昆福
作者机构: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
出版物刊名: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7-130页
主题词: 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能力;汶川抗震救灾
摘要:政府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政府体系的决策执行能力和政府动员社会支援能力是现代政府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在非常态行政环境中的政府能力充分“曝光”,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政府能力强弱的最好机会。

中国政府正是凭籍强大的政府能力优势,成功地应对了汶川地震危机。

这种强政府能力具体体现为:中国政府领导者强大的决策能力、中国政府体系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充足的动员社会支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收稿日期:2009-07-20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淳于淼泠,梁 晓(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重庆,400030)摘 要:在危机事件频发的现代社会,通过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并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进一步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巩固政府管理的合法性,成为各国政府与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0为例,试分析政府的危机事件应对举措对其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关键词:危机;危机管理;政治合法性;风险政务中图分类号:D63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9)06-0085-04作者简介:淳于淼泠(1957-),女,山东黄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梁晓(1984-),山东青岛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界定近年来,世界上各种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例如1995年的日本坂神大地震、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2003年东亚非典疫情、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灾难、以及我国刚刚经历的/5#12汶川大地震0,,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各种危机的相互抗衡、相互斗争。

随着信息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开展,各国公共管理在普遍复杂化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公共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各国都必须对于公共危机的预防提高警惕,多方面寻求建立有效的国际危机管理体系及进行相关的立法研究,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和利益。

/政治学的一般性原理告诉人们,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内部都会存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特殊情况下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会危机。

0对各国政府来说,社会政治稳定是其共同追求的基本政治目标,也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此,公共危机的出现,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其执政地位及其前途命运。

危机应对与危机管理机制作为一个国家捍卫自身安全、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各国政府与学者的重视与肯定。

1、危机与公共危机人类社会从未放弃对危机的反抗与反思,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人们开始致力于危机管理研究。

对于危机,赫尔曼将其定义为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者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形势的发生出乎决策者的意料。

罗森塔尔和皮内伯格将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0对于公共危机,国内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公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0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在公共领域内发生的危机,即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给公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0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关键决策的事件。

0通过比较学者对于公共危机内涵的界定,可以总结出公共危机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特征:社会性、公共性、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无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及结果的双重性等等。

而引起公共危机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因素、自然或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等,有时各种因素还会存在交叉出现的状况,使得公共危机更加难以应对。

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双重的/契约化0过程。

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社会本身的和谐稳定两大部分。

按照/契约0的观念来对危机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人类与自然契约的破坏及人类社会契约的破坏。

前者是指由自然现象引发的社会危机,后者是指各种人为的危机现象。

我国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0就是由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所依存的条件和环境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突发性公共危机。

这次的危机事件,已经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及财产上的损失,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公共危机管理日本学者龙泽正雄从组织管理的学科视角对危机管理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危机管理的流程是发现、确认、分析、评估、处理危机,在每一个具体的操作阶段,都必须以/效用0为目标)))即/如何以最小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用0。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公共危机管理就是以政府为主导,预防及处理公共危机,减少危机损失并保持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的一套管理体系。

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政府危机管理就是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运行规则、政府与公众确立价值共识和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就是解决维护合法性的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首要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具体说来,就是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

霍布斯认为:/自然法的最高原则是追求和平,国家作为自然法的后盾大于一切人的权利,使人们的安全得到保障。

0当今发展中国家应当重视的是在现代国家体制之下建立社会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理论涵义,将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设纳入国家法治与法制建设的轨道,也就是将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设法制化。

在长期的实践中,各国政府可能积累了许多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有些方面仍有待提高,例如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对复杂局面和重大事故缺乏快速感知与反应能力、没有接受过危机技能培训,缺乏危机决策知识、决策者不能从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导致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缺乏综合型高技能的危机决策人才等等。

在/5#12汶川大地震0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极其果断并有效的处理措施。

首先,集中一切力量抢救被困群众,组织各种医疗机构和抢险部队奔赴灾区对灾民进行救助,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其次,积极组织卫生部、水利部的专家对灾情进行分析,以预防由地震引起的其他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二次伤害,例如瘟疫和洪涝灾害等;第三,通过媒体将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向大众公布,包括当地灾情、死亡人数、地震局的权威发布、政府采取的救援措施、专家的讲解、各方面的反应等等,号召全国上下对灾区进行各种支援,例如捐款、献血、招募志愿者等,并且有效控制各种容易引起群众恐慌的谣言,消除恐慌。

我国政府在本次汶川大地震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种种措施,不仅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及信息公开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树立了政府良好的形象,也为增强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政府的风险政务建设与政治合法性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中担负着不可忽视的职责,因此,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的表现就成为衡量其政绩的重要尺度,也是获得民众支持、取得稳固的政治合法性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1、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分析(1)无论是从道德、法律还是能力上来看,政府在公共危机中都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

维护公共安全是现代国家的首要责任,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预防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政府对危机事件预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直接体现了其执政能力,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与执政形象的树立。

另一方面,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紧迫性等特点,公民个人和社会往往不具有解决危机带来的伤害和威胁的能力,只有政府具备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承担领导职能和主要责任的能力。

一个有效的政府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不仅体现了政府职责的履行,也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及社会中的公信力和政治合法性的巩固及加强,这也是任何个人和社会组织都不能替代的。

在公共危机发生和治理期间,尤其可以检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包括对公共危机信息的收集及处理、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发生和蔓延、投入必要的资源及社会动员、对由于政府管理危机的行为导致有关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进行补偿、保持社会稳定及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等等。

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是否将人民利益的维护作为其首要的目标和最终的归宿,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政治上的善即是公正,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

0可以说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中,始终带有建立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思想。

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效率,是衡量政府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面对社会公共危机的威胁及危害,政府必须深入研究危机的特点,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失,尽早消除危机的危害。

危机消除后,政府还应该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增强危机防范能力,预防危机的再次危害。

在/5#12汶川大地震0的救助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政府不仅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各种救援队伍奔赴受灾现场进行救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安抚受灾群众、指挥救灾工作的开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灾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示成都军区所属部队投入抢险救灾。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募捐活动,为救灾工作提供支援。

(2)其他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非政府组织、引发公共危机的企业、各种保险机构等等。

区别在于,引发公共危机的企业所承担的责任是法律责任,而非政府组织大多是承担道义上的救助责任,保险责任则属于救灾形式的一种。

发展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危机积极开展救助活动,有利于巩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在面临公共危机对社会造成损失或侵害的时候,也许政府存在所谓的局限性,即不能对受灾群众给与全面的照顾与赔偿。

在此情况下,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就异常重要,例如各种社会救助机构在公共危机救助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因此,非政府组织是巩固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社会力量,国家为了巩固政治合法性、克服政治危机,必然会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二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非政府组织应组织社会力量,各尽所能,出资出力,协助政府和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各基金会、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当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协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在/5#12汶川大地震0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十二家基金会和民间公益组织,呼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共同支援灾区,关注灾后重建。

(3)积极争取国际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在资金、人员、技术、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信息方面的沟通。

通过全球合作,一方面可以在危机应对过程中获得更多帮助以尽量减少各方面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并获得更多的经验。

例如在本次的/5#12汶川大地震0中,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及各国政府都对我国进行了经济及物资上的捐助;日本等国派遣了专业救援队并携带先进的救援设备奔赴灾区,来协助我国进行救助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