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
学号:************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就没有发生过如此重大的地震,因此当地人民群众对于地震的警惕性较低,没有了解过面对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难,更加没有进行过面对地震的演习演练。所以在发生地震时,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毫无理性可谈,在这样慌乱的状态下,能够逃避地震的几率就更加的小。群众在逃避的同时也不会寻找适合避难的地方。在这样慌乱无序的避难状态下,人员的伤亡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
3.应急准备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2006年1月,我国为了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了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要求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但是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未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使地震应急预案还停留在书面上,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应急准备的资源包括了应对的专业人员、技术与物资。在汶川地震之前,汶川很少发生重大的灾害,因此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对于应急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几乎没有,也没有专业的应对技术。汶川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小县城,对于防灾的物资储备很少,不足以用于灾害前期的应对。所以当地震来临时,当地政府无法快速的响应,这延误了救灾的最佳时期。
4.决策过程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指挥救援,首先是由地方政府进行指挥,之后上级部门陆续到达并接管指挥权,地震发生两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救援。不管是任何一级政府进行指挥时,都要求将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迅速集结各种救援力量,进行人员的抢救,同时要求军方介入救援,与军方形成良好的合作。整个决策过程都是围绕拯救生命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