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听课有感

合集下载

黄山研学之感悟

黄山研学之感悟

业务学习材料:黄山学习之感悟武燕相约名师情留黄山黄山秋雨细绵绵,秀逸清淡如梦幻。

名家点石写诗卷,莫莫真心玉塾院。

颍水清清起波澜,新安江岸黛山峦。

求真之心不畏难,声声话别情难返。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美丽之约,秀美黄山的静修之旅,无比浪漫。

听许嫣娜、虞大明、周益民、陈金龙、张祖庆、胡文丽六位名师的课和讲座,如花沐春风、鱼游大海,温暖,畅快,又感动!“糖果老师”许嫣娜的课充满灵性、灵动,柔美的言语、亲切的鼓励、真切的点拨,使课堂像话剧般生动地呈现,学生一边开心读绘本,一边品尝甜蜜;虞大明是个快乐、有智慧的名师,他巧妙的设疑、分享、走秀,让学生在《牛郎织女》故事中获得浓浓乐趣、深深的爱;周益民老师很文艺,很清新,他让学生自觉卷入文本,感悟中国气质,领悟那份沉静和丰富;徽派名家陈金龙激情和深情并发,他的弯腰、俯首、下蹲,他的“推波助澜”,引发学生在《鹬蚌相争》里“相争”。

学生个性张扬、信心爆棚,灵巧挖掘文本、让故事跌宕起伏,延伸“七国争雄”自成语境、使课堂浑然一体,从而在情境中思考、在品读中提升,实现一种“有为不争”的共赢!······收获很丰,相诉也多,感动至深,返程后之感悟:只有把心放在讲台上,才优雅,才幸福!第一、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我们共听了六位名师的课和简单讲座。

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如名师张祖庆在教学《金钱的魔力》时,张老师就抓住文中托德狰狞的笑和老板夸张的话,反复研读、表演,学生体会到马克·吐温夸张、讽刺的语言,淋漓尽致刻画了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的丑陋嘴脸,把托德的笑和老板的话,圈起来,组成“笑话”,《百万英镑》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出“笑话”!吃透教材,板书精当!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是引导者。

这几位名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一点。

《黄山奇石》心得体会

《黄山奇石》心得体会

听《黄山奇石》心得体会
通过郭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整节课从想象力角度对文中的奇
石的描述充满了想象力。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
些名字不仅形象生动,还能让我们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穿梭。

它提醒孩子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丰富的想象力,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讲课落实到现实生活让孩子们更为主动的去想象和感受课文带来的美。

同时今天听了徐洁教授的讲解,让我明白课堂要以大的问题串联整个课堂。

语文教学要以大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连贯。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综合素养。

同时,大单元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大单元教学它强调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连贯。

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有助于他们建立知识框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一个主题单元中,可以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感受主题的内涵。

黄山研学心得

黄山研学心得

黄山研学心得提起黄山,那可是如雷贯耳。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终于有机会去黄山研学,亲身感受它的魅力,可把我激动坏了!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欢声笑语地朝着黄山进发。

刚到山脚下,我就被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给震撼到了。

那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真正开始爬山的时候,才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开始,我还精力充沛,像只小猴子一样蹦蹦跳跳的,不一会儿就把大部队甩在了后面。

我满心欢喜地欣赏着路边的风景,那郁郁葱葱的树木,那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那清澈见底的小溪,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

我时不时地停下来,摸摸这棵树,闻闻那朵花,还蹲在小溪边,用手拨弄着清凉的溪水,哎呀,那感觉真是爽极了!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山路越来越陡峭,我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我抬头看看前面的山路,感觉那简直就是一条通往天际的天梯,怎么也望不到头。

这时候,我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走了。

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比我小很多的小朋友,他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汗水湿透了他的头发,但是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坚定。

我心里想:“连这么小的小朋友都能坚持,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爬着爬着,我们来到了一个狭窄的通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我小心翼翼地侧着身子,慢慢地往前挪。

突然,我的脚一滑,差点摔倒。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幸好旁边的同学及时拉住了我,我才没有掉下去。

这可把我吓得不轻,我的心跳得飞快,手心里也全是汗。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爬到了半山腰。

这里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大家都坐下来,喝水、吃东西,补充体力。

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着远处的风景。

只见那云海翻腾,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就像仙境一般。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清新的空气,顿时觉得心旷神怡。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继续往上爬。

黄山感悟与收获

黄山感悟与收获

黄山感悟与收获黄山,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也汲取到了许多珍贵的人生经验。

一、登上黄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登上黄山,是一次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练。

我从早晨开始攀爬,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在路上,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奇峰异石、深谷幽林、流泉飞瀑……每一个景点都让我感觉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当我终于爬到观日亭时,我的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壮观的景象:云海之上、群峰之间、金光闪耀。

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它是那么震撼人心,那么美丽动人。

二、黄山之美让我深刻体会到“天下名山”的含义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黄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和壮丽的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被誉为“天下名山”,也确实名不虚传。

在黄山,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这里的山峰、石壁、溪流、树木,都是如此的独特而美丽。

黄山之美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天下名山”的含义,它是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最完美的结合。

三、攀登黄山,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攀登黄山并不容易,它需要很强的体力和毅力。

在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陡峭的石阶、高耸的悬崖、无尽的台阶……但是,我没有放弃。

每一次前进都是一次胜利,每一次胜利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前行的信念。

攀登黄山教会了我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克服挑战。

四、游览黄山让我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精髓在游览黄山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之精髓。

从黄山的建筑、雕刻、文化遗址和传说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例如,我游览了黄山的宏村,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的建筑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五、黄山让我体会到旅游的意义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人生启示。

在黄山,我领略到了大自然之美、人类智慧之妙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黄山让我体会到旅游的意义:旅行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

黄山听课体会

黄山听课体会

黄山听课体会总体印象是:有深度,有广度,放的开,感染力强。

第一点是:教师在备课上有深度有广度,由课本表面的知识,到知识背后的支持材料,到知识内容背后的美术理论,审美思想,如果没有充分的备课,对课堂知识的充分挖掘,就不会做到课堂上的深入浅出,对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

如青花瓷一课,对次的制作方法,制作历史,艺术价值,文化背景,在课堂上都进行了介绍,重点对青花瓷如何欣赏进行讲解。

还让学生动手尝试进行花纹设计。

如果没有课下对材料的充分研究,就不能做到合时安排,让课堂内容如此丰富。

由此我们对照自己的课堂及平时的工作,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材料的学习,对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等,研究的太少了。

冀教版教材小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如果想在课堂上让学生学的好,学的明白,教师要达到专业水平才好。

这也对我们平时的学习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点是:教师在课堂上放的开,美术课的内容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独特的领域。

学生不知道,不理解,就会产生很多的好奇心,会提各种问题。

但教师仍然让学生充分的提问,充分实践,然后再引领,可以说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如湖南的指墨游戏课,先以疑问开头,再让学生先实践,从学生的实践之中进行总结,教师讲解升华后学生再实践。

每个环节都从学生实践出发。

在课堂上学生穿着外套,亲自动手实践,虽然把墨汁弄的很脏很乱,学生却得到了实践,从实践中学会了知识。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

和教师的课下准备分不开,也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

在众多的比赛课中,我们可以用敢不敢让学生提问为一个标准,有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有的教师却放不开,一直自己在讲。

学生只坐在那里听,课堂不活跃。

气氛压抑。

我的反思就是,美术课也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

第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震憾,进而加深理解。

如青花瓷一课,瓷器艺术品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老师一方面拿来了真实瓷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还制作了MV,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来真实感受青花瓷的美,最后学生也感叹:“青花瓷真的很美。

别样的感受——听课有感

别样的感受——听课有感

别样的感受——听课有感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最近区里组织开展区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由于人手有限,只能分成文理两个大组,理科组中不仅有小学数学,还有中学的数学、物理、生物等。

如果只听听小学数学课,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中学的课,听听数学课,到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对其他学科,说实话,心中没有底,一则学校毕业这么多年,没有接触过相关学科,对有关的学科知识也生疏了。

二则现在的教材变化太大,有很多内容与我们原来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内容相差很大,根本摸不到边。

因而,在听课伊始,我就抱着学习的心理去的。

由于我们这次的听课是中小学的课掺和在一起,有时上午听中学的课,下午听小学的课;有时第一节听中学的,第二节又听小学的。

如此一来,倒让我得到了许多少有的体会。

一是小学的课好玩,中学的课不好玩。

这次的小学数学课上,大部分老师的课都很有意思。

课堂教学中活动多,学生参与的时间长,相应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杂音”也多,一会儿这个说几句,一会儿那个说两句。

大部分的课堂上,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挡不住的天真与俏皮,学习的快乐多多少少地还是在孩子们的眉宇间跳动着。

而中学的课就不好玩了,学生从走进教室,基本上都很规规矩矩地,即使有调皮的,面对有人听课,最多也就是发愣或做自己的事。

同时,随着教学内容科学、规范、有序的展开,学生都是静静地听着,看着,很少有因某个环节而产生的兴奋,自然也就很少有充满激情地课堂投入。

二是小学的课堂“吵”,中学课堂“静”。

在所听到的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不少,学生说话的机会多,课堂表现出来就是吵吵闹闹;中学课堂上,虽然也有部分老师安排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也是点到为止。

大部分课堂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一节课下来,除了老师的声音与少数几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声音外,课堂很安静。

三是小学课堂上师生“近”,中学课堂上师生“远”。

大部分小学的课上,老师总是想办法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活动的机会多,交流的机会多;很多中学课堂上,我发现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总是用自己的目光扫视着所有的学生,即使有走进学生活动中的,也只是以一个权威角度对学生的进行评点与指导,师生之间总好像隔着一层什么似的。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篇一《难忘的黄山研学之旅》去黄山研学之前,我满脑子都是课本上那些关于黄山的模糊印象,什么奇松怪石的,感觉就像在听遥远的传说。

到了黄山脚下,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大山,我心里有点打鼓,这要一点点爬上去可真不容易。

一开始沿着登山道走,还觉得挺有意思,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空气特别新鲜,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个小惊喜,可能是一只突然窜出来的小松鼠,那小模样,眼睛滴溜溜地转,小爪子抓着树枝,瞪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然后嗖的一下又跑得没影了。

不过等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

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每抬一步都费劲。

心里就想啊,这黄山为啥这么高呢。

但没办法,大家都在继续前进,我只能咬着牙坚持。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黄山有名的松树,那松树枝干歪歪曲曲的,却又坚强地扎根在悬崖峭壁上。

就像我当时的状态,虽然累,可是还得继续坚持。

有几棵松树从岩石缝里硬生生钻出来,那姿势就像在摆造型,向着天空伸展着,感觉充满了力量。

再往上爬,出现了怪石。

有一块特别像猴子蹲在那里望着远方,导游说这是猴子观海。

我就凑近了仔细瞧,嘿,这石头的形状咋就这么像猴子呢。

那轮廓,圆圆的脑袋,身子还微微弯曲着,想象一下在云雾缭绕的时候肯定更像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在眺望云海了。

这时候我似乎没那么累了,就像突然打了鸡血一样一直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看着这大好风景,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次黄山研学之旅,不只是看了风景,更像是一场我和自己体力和毅力的挑战。

听到山风呼呼地吹过,感觉这黄山都是有生命的,就这样把它的故事一点点告诉我这个累得气喘吁吁的游客。

篇二《黄山研学:一次累并快乐的旅程》黄山,在去之前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在我心里。

听到要去黄山研学,心里边又期待又有点担忧,毕竟这山可不是一般的山。

开始登山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的。

那感觉就好比是去参加一场山中的探险聚会。

我看着周围的同伴,个个充满了活力。

脚下的石板路虽然有点硌脚,但是这种感觉却很实在,提醒着我正在走向一个充满未知的高处。

黄山听课心得体会

黄山听课心得体会

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2017年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的认识”教学专题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课题组成员:陈朝兴2017年10月16日我有幸随县教体局组织去黄山参加2017年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的认识”教学专题研讨会,这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我听了11节数学课,每节课我都被老师们所营造的流畅和谐的课堂所感动,从中获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听课的一点心得体会:1、通过听了这11节课,我们可以感觉到每个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互有个性的过程。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程活动。

在这次听课中,张齐华特级教师那一节课《负数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节课师生互动的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老师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方法改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姚老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在她的课堂上见不到不学习的孩子。

2、在每次老师的课堂中,都重视教学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互有挑战性的。

在各位老师的授课中,充分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3、在教学中老师们还重视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4、在各位专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

黄山学习心得——袁林

黄山学习心得——袁林

黄山学习心得非常感谢佐坝中小学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名师引领下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眼界也开阔了很多。

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意识到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空谈教育。

以下是我参加教师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第一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我知道了怎样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创新,使我的课堂充满激情,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人人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存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关注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

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教师的不断启发、鼓励下,满怀着兴趣和探究意识,主动参与智慧性的挑战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生命价值。

教学应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要用一双锐利的眼,去把握与发现学生的生命律动,唤醒学生内在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学生是主体性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而不只是实现社会功利主义的工具、手段。

教学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第三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感想(共5篇)

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感想(共5篇)

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感想(共5篇)第一篇: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感想相约黄山脚下共享英语盛宴——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观摩感想5月13日—14日,黄山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汤口中心小学拉开了帷幕,从区县初赛中脱颖而出的9名来自三区、四县的选手以最佳的状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优势为我们呈现了一次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成果的盛宴,此次活动以外研版教材4B Unit6 Going Home和6B Unit 6 At the market为教学内容,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旨,充分展示了黄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更让每一位听课教师感触颇深。

下面就汇报一下观摩课后的个人感受:对这九节课整体印象是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升,课堂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优质课并不是一场秀,从下面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高。

各位参赛选手会根据课文主题寻找相关的教学图片及视频,除此之外还借用了其他版本中有用的教学资源。

、媒体教学充分贴近课题。

所制作的课件贴近生活,非常的朴实,内容浅显易懂。

、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简练流利的课堂用语,潇洒自如的教态,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优美动听的歌唱,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精美实用的课件制作,良好的心理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值得我借鉴的经验。

一、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借班上课的老师,课前与学生短短的几句free talk很有必要,直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和升华,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新知识。

课堂上教师用英语、手势、实物等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借助课堂所学食物,选择了物质奖励,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用此操练了本课所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环节巧妙。

通过优美的英语歌曲、趣味性的游戏、复习旧知、师生对话、贴近生活的视频短片等形式,自然进入新授教学,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黄山感悟与收获

黄山感悟与收获

黄山感悟与收获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临其境过黄山的美丽景色,但可以从人们的互动和交流中获得一些感悟和收获。

1. 自然的力量无穷
黄山的险峻、壮观、美丽是自然风光的杰出代表,山峰、岩石、云海、日出、日落、雪景等等景色都是自然创造的。

自然所创造的景色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要珍惜自然景观,保护环境,保持自然的原始美。

2. 体验生命的美妙
登山、徒步、观景、拍照、分享、交流等活动,让人们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妙。

在黄山的旅行中,可以体验到自然风光的美丽、身体的锻炼、感官的舒适、情感的交流等层次的体验,这些都是生命的丰富和意义所在。

因此要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妙。

3. 谦逊、勇敢、尊重、合作
在黄山的登山、徒步和游览中,人们需要谦逊,尊重周围的自然和他人,不滥用权力,遵守游览规则,合理利用资源。

同时,需要勇敢面对困难,克服自身的不良心态,培养灵活性,转换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此外,还需要尊重队友、遵守领队指示、互助合作、团结协作,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
旅途。

因此,要在生活中学会谦逊、勇敢、尊重、合作,这些品质将成为人生的重要元素。

《黄山奇石》听课心得

《黄山奇石》听课心得

《黄山奇石》听课心得《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

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我们想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

听了林芳艺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一、抓住题眼,理解“奇”字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唐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在整理文章字词时,着重区分“区”和“巨”,“尤”和“龙”两组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很多同学容易混淆,从字义上区别二字,学生掌握较牢固。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石”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此时,林老师在板书时“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使学生发现问题:文章的祥略写法,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林老师却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其中,令人佩服、称道。

三、精读课文,欣赏“奇石”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

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

黄山研学旅行心得体会作文篇一《黄山研学之旅:累并快乐着》去黄山研学之前,我满心期待。

心里想着,那可是黄山啊,书上看了无数次,图片见了不少的黄山,我终于要去实地考察啦。

到了黄山脚下,那叫一个人山人海。

我瞅着高耸入云的黄山,心里琢磨着等会儿可有的我爬了。

刚开始爬的时候,我那股子兴奋劲还没散呢,脚步轻快得像只小兔子,东瞅瞅西看看。

路上看到那种小小的松树,从石头缝里冒出来,我就在想,这得是多顽强的生命力啊,才能够在这石头缝里扎根、生长。

我凑上去看,那松针根根分明,绿油油的针叶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坚韧。

旁边还有同行的小伙伴打趣说,我们人要是能像这松树一样,有点缝就能生根成长,那肯定个个都是学霸。

可越往上爬越累啊,腿跟灌了铅一样重。

原来那股兴奋劲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这时候就盼着能有个地方让我坐下来歇会儿。

不过呢,也是这时候我看到了挑山工。

那些挑山工可真辛苦,肩膀上挑着沉甸甸的货物,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上爬。

我就纳闷儿了,他们怎么做到的,我空着手都累得要死。

我看见一个挑山工,皮肤黝黑,身形不算高大但特别结实。

他挑着两大包东西,可能是山上店铺需要的物资之类的。

每走一步,他的腿都有轻微的颤抖,但是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的路。

我就想啊,人家为了生活这么努力,我这点爬山的累算啥啊。

于是,又鼓起劲往上爬。

爬上黄山的那一刻,眼前的风景真的绝了。

什么云海啊,怪石啊,之前在书上看没觉得有多震撼,真正看到才明白为啥黄山那么出名。

周围的同学们也是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嘴里不停地说着“哇,太美了”。

我心里就想啊,这一路的疲惫都值了,这次黄山研学旅行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篇二《黄山研学:一场美的发现之旅》研学旅行选在黄山,我觉得这是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从刚进山就开始了我的发现之旅。

黄山的石头那可真叫千奇百怪呀。

我看到了一块像猴子的石头,它蹲坐在那里眺望远方,活脱脱一个齐天大圣的模样。

它的轮廓特别清晰,眼睛的位置正好有个小豁口,就像是真的眼睛在专心致志地盯着远方的什么东西似的。

黄山学习体会

黄山学习体会

黄山学习体会我有幸参加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

这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中教师参与这次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了这些来自全国的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又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

这次活动共安排两天时间,前一天半是教学观摩课,有这些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视频说课。

最后半天是安排一场示范课,然后总结发奖。

时间安排很紧,活动内容很丰富。

我的确是收益匪浅,尤其是视频说课这种新的说课方式让我很受启发。

这种代表最新潮流的说课方式是我这次学习的最大收获。

视频说课是将传统的说课方式与视频授课结合,边说课边视频展示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震撼的感受,更让人有置身于教室之中现场听课的感觉。

首先教师站到讲台上,课件打开后开始说课。

课件展示的第一环节是教材分析,主要介绍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地位以及前后联系等内容。

下一个环节是教学目标,说明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要求。

再下一个环节是教学重难点,突出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再下一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环节设计,首先是教学方法说明。

然后展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构建教学—知识运用—归纳总结—巩固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首先展示设计理念,然后是教学视频展示。

把实际的上课视频展示出来说明如何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构建教学。

启发引导,逐个突破。

首先展示设计理念,然后是教学视频展示。

把实际的上课视频展示出来说明如何启发引导,达到逐个突破难点;第三环节练习反馈,总结规律。

首先展示设计理念,然后是教学视频展示。

把实际的上课视频展示出来说明如何通过练习达到反馈的目的,从而总结出一般规律。

第四环节综合变换,形成能力。

首先展示设计理念,然后是教学视频展示。

把实际的上课视频展示出来说明如何通过综合变换使学生形成能力。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巩固作业。

首先展示设计理念,然后是教学视频展示。

最后,教师向评委和观众致意,结束本节课说课。

2021年黄山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2021年黄山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黄山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20__年10月16日,我有幸赶到黄山中心小学听课。

在短短的一中午时间里,听了刘洪玉和王桂云两位数学老师的课,讲的内容都是口算乘法,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

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黄山市参观读后感

黄山市参观读后感

黄山市参观读后感朋友们!我刚从黄山市回来,那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唠唠。

一到黄山市,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里。

那山啊,真的是绝了。

黄山的山不像咱平常看到的小土丘,那是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我抬头看着那些山峰,脖子都仰酸了,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站在巨人脚下。

山上的石头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真的是三分靠想象,七分靠石头长得巧。

你看着那石头,就好像真的有只调皮的小猴子蹲在那儿望着云海发呆呢,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最牛的雕塑家,随随便便一摆弄,就弄出这么些奇妙的景致。

再说这松树,黄山松可太有名了。

它们长在悬崖峭壁上,根就那么死死地扎在石头缝里,感觉像是和山较上劲了。

我当时就想,这松树的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要是我在那石头缝里,估计早就哭着喊着活不下去了。

这些松树形态各异,有的像龙在飞舞,有的像人在伸懒腰,它们迎着风,好像在和游客打招呼:“欢迎来到我们黄山的地盘!”黄山市可不只有黄山这一个宝贝。

那些古村落也是充满了韵味。

像宏村,走进村子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白墙黑瓦,倒映在那半月形的池塘里,美得不像话。

村里的小巷子七拐八拐的,我感觉自己像走在迷宫里,不过每一个转角都有可能遇到惊喜,也许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门口晒太阳,也许是一只慵懒的小猫在墙根打盹。

这些古村落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感觉时间在这儿都慢了下来。

在黄山市的这几天,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臭鳜鱼那味道,刚端上桌的时候,我还皱了皱眉头,心里想着这味道怎么这么怪。

可是当我鼓起勇气尝了一口之后,那鱼肉又嫩又鲜美,独特的臭味背后是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香味。

还有黄山烧饼,小小的一个,咬一口酥得掉渣,咸香可口,我走的时候还带了好几包呢,准备回来分给朋友们尝尝。

这次黄山市之旅,真的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体验到了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我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在这个宝藏地方收获了满满的惊喜。

中学生黄山观后感

中学生黄山观后感

中学生黄山观后感中学生黄山观后感范文第一篇“平生万丈深渊顶,自由八方贵客前〞。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于世,而人们对于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悬崖边,到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

看着这一棵棵黄山松,我不由得联想到它的精神。

迎风傲雪的自强精神。

随着科技的进展,时代的进步,几乎每个家庭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如今的孩子依靠心理太强,离开了父母就不能生存,甚至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

我认为他们应当学习黄山松那种自强精神,要敢于独立自主,敢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如今有少部分中学生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念,甚至有的已经放弃了学习。

其实,他们都挺聪慧的,也有那个能力学好。

只是他们缺乏了一种拼搏精神,只要他们信任“天生我才必有用〞,并努力拼搏,我信任他们肯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都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确如此。

如今的同学门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再也燃不起自信的火焰,甚至因此而轻生。

其实挫折只不过是我们的垫脚石,我们只有百折不挠,才能赢得人生艳丽的春天。

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

这周五,我们开展了一二。

九运动。

举行了拔河竞赛,我看到同学们靠紧团结在一起,这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

无论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要进展,要壮大,都只能把自己融入进展这个大潮中去,保持开放,不闭锁自己。

否则,就会很孤独。

只有主动与别人沟通,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友情之树枝繁叶茂。

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心泪始干〞。

老师全心全意地为我们奉献,利用课余时间无偿给同学门补课。

但少数同学内心却不开心。

安微黄山听课心得体会安徽黄山

安微黄山听课心得体会安徽黄山

安微黄山听课心得体会安徽黄山安微黄山听课心得体会五月二十二日心得体会中山小学叶桂伶本次能参加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真的是太幸福了.我真的长了不少见识.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教学工作中,我都有很多的感想.很多的收获.真的感谢省/县教研室,感谢中山小学.会议形式: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展评/现场观摩/教学反思/专家点评/评议互动/教学研讨/论文交流与评比.22日上午,开幕式.由主持人盖丽娃介绍出席人员.然后由各方面的主要领导致辞.如蒋媚,许大瑜,对了,还有黄山学校副校长洪宝宝等.接着由两位专家李静纯和包天仁作报告.李静纯老师看起来很老了,头发都白了,可能七十岁已上.可是他作的报告真的是太精彩了.内容丰富又实用,对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有帮助了.而且他的语言既生动又形象,而且很幽默,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大家听的真的是津津有味.李静纯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基本功.他说基本功不是学位,不是天赋,是学来的,是通过严格训练出来的.如成龙,刘德华,刘谦等.他们也要学他们的基本功.但这都是通过严格训练出来的.那我们教师要学的就是教学基本功.它有几个类型:1.操作基本功2.话语基本功3.绘画基本功4.表演基本功等.其中,操作基本功是任何人都应该学会的.如:呈现?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呈现.还有手的动作?呈现物的位置?呈现的时机?呈现的时间长短?呈现的姿势?示范?示范的准备?示范的过程?示范的关键环节等.他都通过各式各样的例子让我们明白.第二部分是话语微技能:1.在公众地方讲话?面对大家?怎么样和观众交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2.讲话前:我激动吗?我要告诉大家什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大家不知道什么?大家想知道什么?我应该讲什么?3.在讲话过程中,是边说边想?还是先说再想?还是先想再说?哪样最好?第三部分教了我们绘画基本功,第四部分教了我们表演基本功.我真的觉得明白了好多,也想通了好多.我知道学习不是只是学,还要懂得习.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教学是一种手艺.教师是一个手艺人.我们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真正的,有思想的手艺人.才能一天更比一天好.我们的学生也才会一个更比一个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听课有感第一篇:黄山听课有感两年一度的“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又要开始了,是第八届。

这是全国中语届规格最高的比赛,我很期待。

或许我一生都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大赛,或许我不能到现场听课,但我一定想办法学习、揣摩这些优秀老师的视频。

在中华语文网上看评委资料,评委都是名家。

河南省的孟素琴老师也去了,这让我倍感亲切。

看高中参赛选手的资料,我发现我只认识北京的连中国一个人(当然,他不认识我),我读过连中国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5期的《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精魂》,当时读的感觉仿佛遇到知己,文章说出了我心中想说的话,我曾多次引用,如:“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精魂,也只有这样,教书才不仅仅是个职业,它更闪耀、呈现着一位教师的心路历程,课堂也会变为教师生命辉耀洋溢的发生地。

……其实全班学生都是生命的红烛,教师燃起来,然后大家一起燃,一切生命闪动着熠熠温馨的光焰。

”“课下回顾,这样的课堂不像是一场‘劳动’,倒好像是师生一起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生命的‘演出’。

”“ 课堂上挥就气脉精魂的教师,是在用生命的绚丽尽情地书写着大大的‘人’字。

在课堂上,这样的教师平凡而高贵,朴厚而傲岸。

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人’的愿望。

”“教师散射出的光与热、情与真,让平凡的自身,让在茫茫人海里微不足道的一位小人物,不再平凡,不再微不足道。

结合自己的课堂体验,我愿意代表天下所有的教师说一句:感谢课堂,是你让在社会中原本渺小的我们,不再渺小!”我希望他能取得好的成绩,希望有机会能认识他。

看初中参赛选手的资料,我认识的是河南的魏玲老师。

魏老师是2009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二名,还参加过“四方杯”比赛,非常优秀。

河南省的选手在历届“语文报杯”比赛中,似乎总与一等奖擦肩而过,这让我很是郁闷。

我希望魏玲老师能为河南的中学语文老师争口气。

最后,我突然想谈一谈我学习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课堂实录后的感受:一等奖课例中,我最欣赏一等奖第二名李哲峰讲的《作点辩证分析》和一等奖第四名宣沫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①之前,我经常在一些中学语文杂志上看到李哲峰老师的文章,所以对他比较关注,现在欣赏他的课,大为叹服。

李哲峰老师的课,大气而从容,没有深厚的积淀,绝对上不出如此精彩的课。

我最欣赏的是他多变的点评语——这正是我上课的弱点。

②宣沫老师的课设计精巧,能把如此难讲的课文讲得如此精彩,我自叹弗如。

③我曾对这两个课例进行多方设计,试图超越,但最终失败,很佩服他们两人的课。

一等奖课例中,第一名王毅君老师的《琵琶行》非常好,其成绩在前两名之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名邢小雷老师的《失街亭》拓展非常精彩。

第五名王良老师朗诵《陈情表》,让我在第一次听时忍不住潸然泪下,一年来我一直揣摩吟诵,现在自觉也许可以赶上王良老师。

第六名许涛老师的《祭十二郎文》上出了语文味,如此难讲的课文,难为许涛老师了。

二等奖课例中,我喜欢朱典锴老师的《议论要有理有据》和李淑慧老师的《巴尔扎克葬词》。

朱老师的作文课贴近学生生活,这正是我喜欢的风格。

李老师的课品味语言和指导诵读很精彩,李老师若能删去中间对《守财奴》语言的品味(约5分钟时间),再把结语简练一些,必不会拖堂,其分数应该会高一些。

我一直认为,一节课上,如果学生的回答一直正确,那么这节课或者是假课,或者是价值不大的课。

学生的错误是课堂的常态,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

欣赏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中苗文芝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心中激动不已,原因就在于课堂上有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点拨。

有学生的错误,有教师的及时点拨,课堂才真实精彩。

下面,我摘取两个课堂片段进行分析。

一、当遇到学困生的回答时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肯定参差不齐,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问题自然头头是道,程度不好的学困生回答问题则往往不如优秀生那样流畅和准确。

我以为,一节课上,若全由优秀生回答,则根本体现不出班级学习的整体状况,倒是学困生的回答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苗老师在课堂上就遇到了学困生的回答。

师: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请生2回答,生2默然。

)师:看题目,在哪里送别?生2:在长安。

师:在长安?在什么天气中?生2:我觉得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

师:风雨交加吗?生2:风雪交加。

师:所以这首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就是——雪。

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言,这是一个极其真实而珍贵的课堂片段。

我们都知道,苗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其实很容易,但学生2却不会,默然;在看过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后,学生2居然说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城长安;教师再次点拨后,学生回答是“风雨交加”。

这位同学显然是个学困生,她在语文上的学习水平不高,再加上在大型公开课上上课的紧张,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就在所难免了。

我自己曾在课堂上曾无数次遇到这样的现象——比如有一次在市级公开课上,我讲《陈情表》,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急于星火’是什么文言特殊句式?”某学困生很认真地回答:“我觉得是比喻句。

”我哭笑不得。

但是,我却很少在别人的省级、国家级公开课的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

原因何在?莫非和老师合作的学生都是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吗?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公开课也毕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风貌。

所以,苗老师课堂上这位学生的错误反映了课堂的常态和真实。

就教师的点拨而言,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吸取经验和教训的片段。

下面我分层次来品析。

第一次点拨,当学生默然不语时,教师引导:“看题目。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点拨,因为题目中有“雪”。

我曾在《例谈追问点拨》一文中将之总结为“联系主题(题目)点拨法”,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犯错时,我们可以联系主题(题目)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第二次点拨,教师在“看题目”紧接着问:“在哪里送别?”我以为这个点拨针对性不强。

苗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意象“雪”,但这个问题却把学生引导到了送别的地点,果然,学生答出了送别地点:“在长安。

”——很遗憾,苗老师没有根据题目中的“归京”来点拨更正,他可能是急于让学生说出问题(“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的答案。

点拨问题无针对性,学生错误没有更正,苗老师在这次点拨中做得不好。

第三次点拨,紧承上一次点拨,苗老师马上意识到刚才的点拨是一个无效的追问点拨,于是他的下一个问题更有针对性:“在什么天气中?”学生自然会往天气上回答,可见,有效点拨必须有针对性,必须与学生的疑惑紧密相关。

第四次点拨,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看着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的学生居然说是“风雨交加”的天气,苗老师的点拨简单而成熟:“风雨交加吗?”暗示学生:你的回答有问题,请自己更正。

这一次,学生终于能够正确地回答:“风雪交加。

”由苗文芝老师的四次点拨,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点拨需要教师对文本知识的深刻把握,点拨需要降低难度,点拨追问尽量是限制性问题而不是开放性问题——比如苗老师的点拨:“看题目”;点拨需要有针对性——比如苗老师的“在什么天气中?”二、当遇到学生的错误的自由赏析时很多课堂都有一个自由赏析的环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超出教师预设的内容,而教师常常是一片“好”“好”“好”——即使学生有明显的赏析错误。

于是,学生的赏析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其实,学生的自由赏析尤其需要教师点拨与深化,如此,学生才会有进步。

余映潮老师曾评价某次全国教学大赛:“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大能够进行深化,不大能够进行优化,不大能够进行细化。

”余老师的评价同样可以扩展到其他课堂中。

苗老师的课堂中也有一个自由赏析的环节,但苗老师的表现却让我们眼前一亮。

有这样一个环节:师: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有关雪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思考)生:我找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来应该在春天。

梨花是白色的,所以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很大。

师:我有一点疑问——下面老师觉得你发言很精彩,我也觉得很精彩——你说“梨花是白的,所以通过比喻写出雪很大”,你要不要纠正一下?生:“千树万树”写出了雪很大。

师:我还想追问一下,因为梨花是白的,所以写出了雪怎么样?生:白。

师(总结):他既从“千树万树”看出了雪之大,又从“梨花白”看出了雪之洁白。

这样行吗?“梨花是白色的,所以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很大。

”这个回答有着明显的错误。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他应该能够自己赏析正确,只是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了失误。

苗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失误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于是,他重复了一下学生的错误赏析,然后问:“你要不要纠正一下?”暗示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马上更正:“‘千树万树’写出了雪很大。

”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苗老师继续追问:“因为梨花是白的,所以写出了雪怎么样?”学生最终把自己的错误全面而准确地更正:“白。

”苗老师的追问点拨很轻松,也很到位,这源于他的课堂机智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了他的追问点拨,学生的认识明显上了一个层次。

我们的课堂需要这样的点拨。

著名特级教师尤立增说:“教师的点拨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

”上面两个片段中的点拨就显示了苗老师极高的综合素质。

最常见的错误,显示了原生态的课堂;最及时的诱导,显示了最高超的技巧。

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教学生成的契机,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它,以生成出“不可预约的精彩”。

在这激情似火的七月里,我有幸观摩了第八届“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

大赛虽已落下帷幕,而我却依然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专家评课成了此次大赛的主要看点。

以下说说三位专家给我留下的印象。

程少堂:播撒语文情种的幽默大师大赛的第一天,大家听了五节课,几乎都是单调枯燥乏味的课,混乱的思路搅得我头昏脑胀。

其实,我倒不是想妄加评判选手的教学能力,而是觉得他们的失误或是欠缺代表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及语文教学现状的投影,于是我惊诧不已,由此陷入了一种怪诞的想法中:语文课真是高投入、低成效的课,与其让学生为了达成教师所想当然的教学目标而备受折磨,不如解放学生,让学生到图书馆里自由读书,教师相机给予一些指导,也许会有更大成效。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我开始讲了,大家鼓掌”,一个雄浑的声音打断我的思路,把我拉回现实。

原来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程少堂老师开始评课了。

他从大处着眼,先讲一个问题:家常课与公开课有什么不同,然后谈一个话题:黄山之所以为黄山,名课之所以为名课。

他的两个问题给大赛的课定了位。

他的评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话语犹如一团幽默包裹着的火,对语文的赤诚与激情冲破幽默喷吐而出;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开场白,没有结束语,一反常态,来的让你措手不及,在你还有所期待时却戛然而止;巧妙之处在于,把黄山的美与名课的美结合起来,抓住了听课人游黄山的心理,引发了共鸣;其作用在于,让听课者与上课者豁然开朗,为听课者驱除了疲劳,为参赛者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