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完整版】

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 【完整版】
6:规律总结。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各地的昼长均逐渐增长,夜长逐渐缩短简述为:点哪哪昼长,越高越长向哪哪增长,二至最长。
7:当堂检测。思考今天你所在的地方昼夜长短是什么状态呢明天将如何变化呢
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昼夜变化的现象进行导入。
再回顾相关知识:晨昏线、昼弧、夜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然后利用动态的光照图逐步分析:(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2)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然后对分析出的规律进行总结。
最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得出的规律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5: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晨昏线就开始向左侧发生变化,即导致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增长,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缩短。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晨昏线就开始向右侧发生变化,即导致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增长,北半球各地昼长随之逐渐缩短。由以上观察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各地的昼长均逐渐增长,夜长逐渐缩短;另一半求反之。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王丽云
课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
目标
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运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Hale Waihona Puke 用具课件ppt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1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能感受到夏季天亮得早,黑的晚,昼长夜短;冬季天亮得晚,黑的早,昼短夜长。说明昼夜长短是在变化的,这节课就来一起探讨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2:知识回顾:晨昏线,昼弧,夜弧
3: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化观察动态图会发现: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分割昼弧和夜弧的晨昏线发生不同情况的倾斜,从而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能作具体的分析 掌握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1、晨昏线与昼夜长短之间的联系2、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学习难点】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1、晨昏线(圈)把所经过的 分为昼弧和夜弧,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

2、赤道始终与晨昏线 ,终年昼夜 。

其他纬度除 、 外,昼夜长短均不等。

3、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由南向北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北极附近有 现象,夏至日时,其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4、秋分——冬至——次年春分:北半球由南向北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北极附近有 现象,冬至日时,其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二、知识回顾1、 晨昏线(圈)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在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①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②在图中分别标示出二分日和二至日,并写出相应日期;③分别画出A 、B 、C 、D 四个位置的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2)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轨迹图”,在下图中标注二分二至日名称,熟悉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23º26´23º26´0º三、新课学习(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归纳: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小时昼弧=夜弧,则昼夜;昼弧>夜弧,则昼夜;昼弧<夜弧,则昼夜;(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归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则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更多的是利用光照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昼夜长短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昼夜长短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我将运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展示不同地区昼夜变化的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魅力。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经验,如体育课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本章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3.如何利用地理知识解释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地理知识。此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了解昼夜长短变化对季节、气候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地理现象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们探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现象,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以我国初中地理课程为背景,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昼夜长短学案

昼夜长短学案

模块 模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同一时刻各地昼长随纬度变化 1.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昼夜情况如何?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 图示总结 规律,培养 读图能力 和总结能 力
块 2、 直射北回归线时各地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 一、 3、直射南回归线时各地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

探究二:同一地点昼长在一年中的昼长变化 (动画展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引起的某地昼长变化) 以迁安为例说明在一年中的昼长变化情况:

结合生活 实际和观 察动画演 示,加深理 解
二、 总结规律: 模 探究三: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 计算 A 点的昼长? 步骤:1.找出 A 点所在纬度对应的昼弧 2.计算该昼弧的度数 3.利用公式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º=24 小时-昼 长时数 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 力
巩固学习 的知识
知 识 网 整理知识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组长评价: _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__
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维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通过绘图分析,能说明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重点突破: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
一: 在太阳光照图上如何判别昼夜长短? 昼 夜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 在右图中用笔标出晨昏线。明确每条纬 线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 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叫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地 区昼和夜的长短。 若昼弧大于夜弧, 则 长 短;若夜弧大于昼弧,则 短 长。 2、在上图中明确晨昏线、地轴、太阳光线、赤道之间的关系。 地轴和赤道 ,太阳光线和晨昏线 。 3、由于 的存在,导致 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晨 昏线随之来回摆动。 二、 昼夜长短的静态定性判断:读课本 p22,回答下列问题 (一)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 ,全球各地昼夜 。 (二)夏至日:: (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 (哪一条纬线) (2)北回归线:昼长 夜长(大于、小于、等于)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 现象 (3) 赤道上:昼长 夜长 (4)南回归线:昼长 夜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 现象 (三)冬至日 (1)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 (哪一条纬线) (2) 南回归线:昼长 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 现象 (3) 赤道上:昼长 夜长 (4) 北回归线:昼长 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 现象 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判断: (1)由于赤道与晨昏线始终相互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 。 (2)北半球各地在春分日时,由于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昼夜 ;春分日过后,由 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晨昏线发生摆动,各地昼渐 ,夜渐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其范围不断 ;至夏至日时, 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到最北界线 ,晨昏 线也摆动到最大幅度,至此各地昼达到一年中最 ,夜达到一年中最 ,北极圈 上出现 现象。 南半球则反之 ◆学习流程:

昼夜长短变化 教案

昼夜长短变化 教案

昼夜长短变化教案
教案标题:昼夜长短变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差异。

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和观察。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

四、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和模型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讨论和展示环节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总结归纳的成果
3. 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认识的调查问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

2.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B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解析】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6月22日这一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
A.莫斯科
B.悉尼 C.新加坡
D.广州
【解析】 6月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 于12小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悉尼是南半球,昼长小于 12小时;莫斯科纬度最高,所以昼最长。
有极夜
南极 圈内
有极夜
有极昼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读下图(图中阴影或斜线部分代表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为①和②时,AD纬线和A'D'纬线的昼弧、夜弧分别是 图中哪段弧线?
【答案】
(2)当太阳直射点从①移到②时,AD纬线和A‘D’纬线的昼弧、夜 弧长短有何变化?这说明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直射点的移动有何 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什么时候达到极值?
【答案】
当太阳直射点从①移到②时,AD纬线昼弧增加了BC段、 A'D'纬线的昼弧减少了B'C'段,夜弧情况相反。说明随太 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 夜变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3)当太阳直射点为①和②时,两极极昼或极夜范围分别到哪条纬线?
【答案】
当太阳直射点为①时,北极附近极昼范围到达GH纬线,南极附 近极夜范围到达G'H'纬线。当太阳直射点为②时,北极附近 极昼范围到达EF纬线,南极附近极夜范围到达E'F'纬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2.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有关。

3. 掌握如何使用日晷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2. 日晷制作材料(卡纸、铅笔、剪刀、刻度尺、图钉等)3.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概念和实例4.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5. 计时器或钟表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使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探究(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解释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图钉和卡纸制作日晷。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间段,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讲解(10分钟):1. 回顾小组活动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太阳位置的变化。

2. 解释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的原因,并与学生讨论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如何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再次观察日晷,比较不同时间段太阳的位置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3.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地球公转轨道和地轴倾斜的概念,解释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2. 提醒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位置和使用日晷来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太阳位置的变化,加深对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观察并记录太阳的位置变化情况,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检查学生完成的观察报告是否准确描述了太阳位置的变化情况。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学习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常考)【学习难点】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常考)一.课前预习案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1)夏半年:日期(节气):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范围:。

昼夜长短状况:长短(昼长+夜长=24小时,此消彼长)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全球向(方向)昼渐长,极昼极夜状况: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2)夏至日:最长,最短,(范围)出现极昼。

(3)冬半年:长短,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4)冬至日:最长,最短,(范围)出现极夜。

2.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长短。

赤道上全年平分。

春秋两分日全球平分。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逐渐,南半球昼逐渐。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时则向反。

二.课内探索:1.昼夜长短变化的原理及规律探索原理:任意纬线圈被晨昏圈分成两段,在昼半球中的纬线段称为昼半弧,在夜半球中的纬线段称为夜半弧。

(1)找到下面几幅图中的昼半弧和夜半弧:(2)在自转过程中(24小时)中纬线上任一点都经过了该纬线圈上全部的昼弧段和夜弧段,同一条纬线上所有的点,在一天里随地球自转的轨迹完全相同,所以同一纬线上任意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昼夜长短与经度无关)。

由于地球自转是匀速运动,所以在纬线圈上昼弧所占比例越大白昼时间越,反之则越。

当纬线圈全部在昼半球时该纬度出现极昼(昼长小时),全部在夜半球则出现极夜(昼长小时)。

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2.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3.太阳直射点向那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就昼渐;4.太阳直射点移动至最北时(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5.太阳直射那个半球,昼长就向那个方向递增,该半球极点附近出现极昼;6.赤道上全年 ,昼夜年变化幅度为 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 。

高三地理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高三地理 昼夜长短变化导学案

微专题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基础回顾一)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二)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一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二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三所示)1.昼夜交替现象与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不同因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其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2.昼变长、夜变短和昼长夜短的起点不同一地昼变长、夜变短时是从太阳直射点移向其所在半球开始的,而昼长夜短是从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进入其所在半球开始的。

二、命题角度及方法技巧一)昼夜长短的分析方法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计算——抓“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学案4: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4: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2 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成因:的移动,使在地表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2.特点:昼夜长短反映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弧和弧。

如果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 )(2)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情境探究探究点1 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了方便行人和车辆安全出行,大部分城市街道、城乡主干道都有路灯设置。

然而,当前我国城市中的路灯绝大部分都是按照统一时间开关的。

城市中的路灯一直是晚上六点开,早上统一关闭,结果就造成了夏天天还没黑,路灯就亮,资源浪费;冬季天已经黑了,路灯却还没有开放,使路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问题探析]1.造成路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针对以上问题,你认为应作如何调整?3.昼夜长短变化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请你再举两例与之有关的生活现象。

题组对练1.读材料,完成(1)~(2)题。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探究点2 昼夜长短的计算某手机天气软件是专门为全球用户提供短时间内的气象变换情况,做到24小时预测和未来十五天天气预报。

另外,无论是用于穿衣、洗车、运动等生活指数,还是日出日落、空气质量、温度趋势等数据,都能轻易胜任,并为用户做到最好!图示为2020年2月19日我国某用户的手机天气软件的截屏(局部)。

1.2.1昼夜长短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2.1昼夜长短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5.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鼓励了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案例亮点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在我国北方冬季会出现严寒天气?”“为什么沿海地区夏季较为凉爽?”等。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否适用于其他行星?”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态图像,引导学生关注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日出日落的声音效果,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韵律。
3.设计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如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旅游季节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讲授新知

学案3: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3: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2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图示,运用综合思维理解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重点)2.根据日常观察,掌握日出、日落方位规律,提高地理实践力。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综合思维掌握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自主学习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示,总结规律。

(1)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夜弧①形成:晨昏线将所经过的分割而成。

②特点:除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不等长。

③意义:表征昼夜长短。

若昼弧比夜弧长,则白昼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3)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夜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夜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问题探究学校日常作息时间表是学校内具体标明各项日常学习活动开展的时间表。

是学校内每个师生执行日常教与学的时间标准。

下面两幅表格为我国某县一中学作息时间表(节选)。

某县一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20~7:40 起床7:40~8:00 早操某县一中学作息时间表(冬季节选)时间内容备注7:40~8:00 起床8:00~8:20 早操[思考探究]1.分析该中学夏季作息时间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的原因。

2.分析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发生的变化。

目标检测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B.雨季时间相反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D.昼夜长短相反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极圈B.乙可能位于赤道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D.丙位于回归线4.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昼夜长短变化及应用教案

昼夜长短变化及应用教案

昼夜长短变化及应用教案昼夜长短是指一天内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变化,即白天的长度和黑夜的长度。

这种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向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天。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

当地球自转时,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开始昼间,然后慢慢升高到最高点,这时是正午,白天最长;接着太阳开始下降,直至在地平线上落下,进入黑夜。

地球的公转会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所以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公转速度就相对较慢,导致白天变短,黑夜变长;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公转速度就相对较快,使得白天变长,黑夜变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首先,昼夜的长短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

在天长夜短的夏季,由于白天时间长,人们活动时间增加,精力充沛。

而在天短夜长的冬季,由于黑夜时间长,白天短,人们会感到疲惫、倦怠,情绪较低落。

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导致季节性情绪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一种与光线不足有关的情绪障碍。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人们可以利用人工光源,例如光疗仪,来提供光线,缓解症状。

其次,昼夜长短还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区的昼夜长短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例如在极夜和极昼地区,由于黑夜时间过长或白天时间过长,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调整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对能源的利用和节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夏季昼长夜短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更长的白天时间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而在冬季昼短夜长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用合理的采暖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昼夜长短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应用。

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含答案)

1.2.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含答案)

1.2.2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含答案)课时课时2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认识昼弧和夜弧。

2.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3特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夜现象探究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

极昼期,人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

提示太阳光线画在右侧,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答案2图a为“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答案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图b为“北半球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答案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图c为“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年级:高2013级科目:地理主备:梁浩菊审核:章节: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 能够列举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

2 能够根据日照图中同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判断昼夜的长短。

4 能够解释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5 利用日照图可以找出并总结归纳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6 能够判断某一地区在某一日期昼夜长短的情况。

二、知识准备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直射。

(横线处填纬线)(2)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半球;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半球。

(3)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的向移动。

2 晨昏线的特点(1)是过地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只有在春秋分日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3)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3 描述昼夜长短的词语(1)昼夜等长(2)昼长夜短(3)昼短夜长(4)极昼和极夜三、课堂活动1 探究:一根绳子分为两段,一段为红色,一段为白色,如何比较两种颜色的绳子的长短。

方案一:方案二:2 小组讨论: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第一组:春秋分日分析:(1)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哪一条纬线)(2)赤道上:昼长夜长(大于、小于、等于)(3)北回归线:昼长夜长北极圈:昼长夜长(4)南回归线:昼长夜长南极圈:昼长夜长总结:春秋分日时,全球昼长夜长第二组:夏至日分析:(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哪一条纬线)(2)北回归线:昼长夜长(大于、小于、等于)北极圈:昼长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3)赤道上:昼长夜长小结1:北半球昼长夜长,且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4)南回归线:昼长夜长南极圈:昼长夜长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小结2:南半球昼长夜长,且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总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昼夜,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南半球昼夜,南极圈以内出现现象。

学案: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案: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第5周第3课时总第31课时制作人:制作日期:9月5日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日期:总分得分复习目标:1、记住昼长变化的规律。

2、理解昼长变化的成因及昼长计算。

重点:昼长变化的规律。

难点:昼长变化的成因及昼长计算。

复习指导:结合地理图表认真背记“知识总结”。

15分钟后点名提问。

知识梳理一、昼夜长短的判断和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判断①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该地所处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比例,任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时间总长均为24小时。

②不同纬度的地点的昼长或夜长的比较,应比较两地昼弧或夜弧所占据的经度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时间越长,弧长上每150占据1个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②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③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白昼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昼,黑夜最短。

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夜现象。

②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略)。

③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④极点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

二、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计算时常用的突破口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3.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4.平分夜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5.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导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导学案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 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

注: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半球位置。

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

例: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某地昼长为13小时,该地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或比较纬度的高低。

同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纬度高低的差异,昼长大于12小时的两地,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两地,昼越短纬度越高;在不同半球的两地,比较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时间差值越大,纬度越高。

(3)利用昼夜长短求日出(落)时间。

(4)利用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判断季节。

扩展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2.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反之。

3.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4.同一纬度地区,以6月22日(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5.赤道永远昼夜平分.6.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7.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一天极昼一天极夜.8.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课堂检测】1、6月22日这一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莫斯科B.悉尼C.新加坡D.广州2、北京天安门广场早晨升旗时间是随日出变化的,下列节日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A.三八国际妇女节 B. 五一国际劳动节C.六一国际儿童节 D. 十一国庆节3、下列日期中,北京(40°N)白昼最短的是A. 儿童节B. 植树节C. 元旦D. 国庆4、在北纬66°34′的地方全天能看到太阳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5、若某地某日昼长16个小时,它的日出与日落的时间应该分别是()A、6时和18时B、8时和16时C、5时和19时D、4时和20时6、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7、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案

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能够列举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

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含昼夜长短随纬度及随时间(即季节)的变化规律)。

3.能够判断某一地区在某一日期内昼夜长短的情况【复习导入】1.读图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 二分日太阳直射 ;夏至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太阳直射 。

(横线处填纬度)(2) 春分日3.21→夏至日6.22 → 秋分日9.23: 太阳直射 半球;(南、北)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次年春分日3.21: 太阳直射 半球。

(南、北) (3) 春分日→夏至日,在 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南、北)夏至日→秋分日,在 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南、北) 秋分日→冬至日,在 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

(南、北)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在 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

(南、北)【自研自探】1、昼夜长短的判读 (1)昼弧与夜弧图一图三图四昼弧图二概念:晨昏线把其所经过的纬线分为两段,位于昼半球上的一段即称昼弧;而位于夜半球上的一段则称夜弧(如图二、三、四)。

(2)通过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判断昼夜长短概念:同一条纬线上,昼弧与夜弧对比,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故,读图二北半球可知:昼长 夜长(大于、小于、等于); 读图三北半球可知:昼长 夜长(大于、小于、等于); 读图四北半球可知:昼长 夜长(大于、小于、等于)。

2、探究并总结昼夜长短的空间(纬度)分布规律图五 图六 图七读图五,春秋分日 分析: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 (哪一条纬线) 总结1:春秋分日时,全球昼长 夜长读图六,夏至日 分析:夏至日时,太阳直射 (哪一条纬线) 总结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 夜 (长或短),北极圈以内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南半球各纬度昼 夜 (长或短),南极圈以内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赤道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知识归纳】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夜长度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小时。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4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冬至与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春分与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

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1.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4.昼长=24—夜长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应用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处的纬度越高;差值越小,纬度越低。

3.利用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地方时=12—昼长/2,日落地方时=12+昼长/2。

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昼长夜短为当地的夏半年,昼短夜长为当地的冬半年。

【典例精析】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

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经度为()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2.该城市应位于北京的()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解析】当地的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8时30分—4时30分=14小时,故日出时间=12—昼长/2=5时。

所以当地地方时为5时时,对应北京时间为4时30分,要早30分钟,即该城市经度应在北京时间所用经度120°E向东7.5°,即127.5°E。

该城市位于我国,而我国经度超过125°E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应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

【答案】1.C 2.D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

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 点时刻应为()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4.下图五地中()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解析】3.①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显示,a 点时刻昼夜等长,只有春秋分。

而随月份增加,白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a 点时刻应为春分。

故选A。

4. ③地全年昼夜等长,一定是赤道,纬度最低(0°),A、B 选项错。

②地没有极昼现象,不可能位于极圈内。

只有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是正确的。

故选C。

【答案】3.A 4. C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5—6题。

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为()A.100°E、50°N B.110°E、40°NC.125°E、40°N D.130°E、50°N6.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A.8.00、17:00 B.7:50、17:10C.8:20、17:00 D.8:10、17:10【解析】5.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计算出当地纬度为40°N。

根据二分日时,各地地方时6点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40,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

6.夏至日时,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为昼长,24小时减昼长等于夜长,夏至时的夜长等于冬至日昼长,为9小时,当地时间7:30分日出,换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10,当地时间16:30分日落,换算为北京时间为17:10。

【答案】5. B 6. D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0--11题。

7.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8.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7.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①②③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4分、11小时20分、13小时10分,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①③②。

8.若③地为北京,③地在当日的昼长为13小时8分,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

【答案】7. B8. C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

读图,回答9~11题:9.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10.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C.地面起伏D.天气状况11.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

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 )A.15:OO B.16:30 C.19:30D.21:00 【解析】9.6月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只有④处日出在6:00之后,昼短夜长。

10.日照时数取决于昼长与天气状况,①地昼长长于②地,但日照时数少于②地,只能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

11.6月22日两地同时日出,由图可知,日出时①地为1:30,②地为3:00,可得①地在②地之西22.5°;则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①地地方时18:00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19:30。

【答案】9. D10. D 11.C【同步训练】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2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 两月分别是()A.1 月、2 月B.3 月、4 月C.6 月、7 月D.11 月、12 月2.在图示月份中()A.②地夜长超过10 小时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据表中的数据回答3—4题。

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读下图,回答5—7题。

5.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6.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丙地7.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B.8时40分 C.16时40分 D.22时40分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8-10题。

8.太阳直射点位于()A.0°B.20°N C.20°S D.23°56"N9.甲地的昼长时间为()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 D.16小时10.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A.5:00 B.9:00 C.17:00 D.19:00下图为某年1月—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

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S段全天为昼 B.NA 段全天为夜C.BC段都是昼长夜短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12. 若上题图中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90°-α-β B.α+β-90°C.α+90°-βD.β+90°—α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

读图回答13—15题。

1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E, 20°N B.150°E, 20°SC.30°E, 20°S D.150°E, 20°N1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D.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15.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 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 时日落C.乙地昼长20 小时D.甲地夜长12 小时1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理由是。

【参考答案】1—5.ADDCC 6—10.ABBBA 11—15.DDBDC16. (1)0°66°34′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