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厚朴性味归经及应用

厚朴性味归经及应用

厚朴性味归经及应用厚朴,又称枳朴,是常见的中药药材之一,其性味轻微寒,归入脾、胃、大肠经,有着多种药用作用。

厚朴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

其主要功效为宽中和胃、行气降逆、消积化痰、止痛。

在中医药学中,厚朴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病症,主要包括胃脘冷痛、腹胀便溏、食欲不佳、胃寒呕吐等。

此外,厚朴还能用于治疗胸胁胀痛、气逆喘咳、嗳气呕逆等症状。

厚朴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根茎,可制成药片、饮片、粉剂等剂型。

其使用方法主要有煎服、熬煮,以及外用研朴、熬朴等。

下面详细介绍厚朴的一些常见应用。

首先,厚朴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病症。

脾胃虚寒是指由于脾胃功能不足,或脾胃寒凉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此时,可以使用厚朴来温中散寒,帮助脾胃消化、行气和胃,缓解胃脘冷痛、腹胀便溏等症状。

常用方剂包括厚朴生姜汤、厚朴丸等。

其次,厚朴对于胸胁胀痛、气逆喘咳也有一定的疗效。

胸腹胀痛是由于气机郁滞所致,可使用厚朴来行气消滞,缓解胸腹胀痛。

而气逆喘咳多由于肺胃失调引起,使用厚朴可以宽中和胃,行气降逆,减轻气逆喘咳的症状。

常用方剂包括厚朴杏仁汤、大柴胡汤等。

此外,厚朴还有消积化痰的功效。

积滞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积滞可以分为气滞、湿滞、食滞等多种类型。

而厚朴正好具有解除积滞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行气化痰,缓解食滞、胃脘不舒等症状。

常用方剂包括茯苓厚朴丸、厚朴苓桂枳朴汤等。

此外,厚朴还可以用于外用研朴、熬朴等。

具有祛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外用厚朴还有去湿、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厚朴性味辛、温,有些人体质虚弱或热盛者忌用。

另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厚朴。

在使用厚朴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

总结起来,厚朴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宽中和胃、行气降逆、消积化痰、止痛等功效。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胸胁胀痛、气逆喘咳、风湿痹痛、湿疹等病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中药“化湿药”——厚朴

中药“化湿药”——厚朴

中药“化湿药”——厚朴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本品气香,味辛辣、微苦。

以皮厚、油性足、断面紫色、有小亮星、气味浓厚者为佳。

切丝,生用或姜汁炙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具有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三、临床应用1湿滞伤中,脘痞吐泻本品苦燥辛散,既能燥湿,又能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呕吐泄泻,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行气宽中,消积导滞。

治疗积滞便秘,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

若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常用于热结便秘者,如大承气汤(《伤寒论》)。

3.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

与紫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治疗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若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用于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辘辘,烦躁不安者,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

若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可治疗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厚朴酚、木兰醇、挥发油、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54.厚朴

54.厚朴
厚 朴
• • 【药品出处】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Leabharlann 【产地】主产于四川通江、都江堰,浙江温州地区、景宁,湖北恩施、巴东、神农架,广西资源,湖南安化、慈利,贵州遵义、开阳、桐梓等地质量佳。
【产地加工】每年4-6月剥取20年以上树龄的树皮、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 状,干燥。厚朴皮运回后,在通风的屋内离地高1米搭架子,将脑朴、筒朴、根朴分别堆放风干。对脑朴或较大的筒朴,可将其斜立于架上,其余则横放。要经常上下、内外翻 动,以加速风干,切忌阳光曝晒和堆放在地上。室内阴干则油足,味香、质好。堆放在地上,容易还潮、发霉。一般过“三伏”天后,树皮干燥,即可分类、打捆、出售。 【药材鉴别】干皮:本品为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简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 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 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本品为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本品为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饮片鉴别】厚朴:本品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 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姜厚朴:本品形如厚朴丝,表面灰褐色,偶见焦斑。略有姜辣气。 【品质】药材以皮厚肉细,质稍坚韧,有油性,断面紫棕色、有小亮点,气味浓厚者为佳。 湖北恩施地区所产厚朴,断面深紫色、油足、香气浓,品质特优而冠以紫油厚朴、紫油朴之名者。 厚朴丝:本品以皮厚肉细,质稍坚韧,有油性,断面紫棕色、有小亮点、气味浓厚者为佳。 【主要成分】本品含多种挥发油成分,主要有桉叶醇,酚类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生物碱为木兰箭毒碱。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厚朴味辛而主行散,功长运中焦之气而疏利气机,为行气除胀之要药,用于气机不舒,脘腹胀满;味苦而降泄,性温能燥中焦湿浊,用于湿阻中焦,气机郁滞,脾失健运, 脘腹痞满,胀痛不舒,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燥湿痰,降肺气,能消痰涎而平喘咳,用于痰多壅肺,胸闷气逆,喘咳;能燥湿消痰,下气宽中,用于七情郁结,痰气互阻,梅

【厚朴】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及用法用量

【厚朴】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及用法用量

【厚朴】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及用法用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3~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下气、澡湿、化痰、健脾、止痛、温中,行气消积。

1.行气消积(气滞、食积之脘腹胀满)用治食积气滞,食欲缺乏,呕恶疼痛,便秘等症,常与大黄、枳实配伍,如厚朴三物汤;若为热结便秘,每与大黄、芒硝同用,如大承气汤。

2.燥湿除满(寒湿内阻)用治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所引起的脘腹胀满、痞闷等症,常配伍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为消胀除满之要药。

3.下气平喘(肺气不降,痰饮喘咳)用治痰浊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等,多与紫苏子、陈皮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

厚朴主治用于湿滞伤中之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痍饮喘咳等。

为行气、温中、消积、燥湿、除胀满的要药。

现代临床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胃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胃肠神经症、消化不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并扩大运用于腹部手术后腹胀或针灸麻醉下子宫切除术前,对制止手术中的鼓肠现象有较好作用。

厚朴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它含有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挥发油、木兰箭毒碱等成分,另含挥发油,还含芥子醛、丁香树脂酚等。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厚朴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小鼠皮肤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厚朴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厚朴生物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

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抗溃疡等作用。

1.厚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厚朴碱可使在体小肠张力下降。

2.厚朴生品及姜制品对胃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

3.厚朴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

4.厚朴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5.厚朴煎液对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厚朴花的酊剂水溶物具降压作用。

6.厚朴煎液有广谱抗菌作用。

7.厚朴对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有显著抑制作用。

厚朴禁忌怀孕妇女须慎用。

厚朴恶泽泻、寒水石、消石,故以上药物不宜配伍使用。

中药材:厚朴

中药材:厚朴

中药材:厚朴中药材:厚朴Houpu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植物识别:1.厚朴: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冬芽粗大,圆锥状,牙鳞密被淡黄褐色绒毛。

叶革质,叶片7~9集生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2~46厘米,宽15~24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形。

花梗粗短,密生丝状白毛;萼片与花瓣共9~12;萼片长圆状倒卵形;淡白绿色,常带紫红色;花瓣匙形,白色。

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2.凹叶厚朴:与厚朴的主要区别是在叶片先端凹陷成两钝圆浅裂片。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广西的地药材采集:4~6月剥取,根部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以皮厚、油性足、断面紫棕色、有小亮星、气味浓厚者为佳。

炮制:姜厚朴:取厚朴丝加姜汁拌润,炒干。

药理:有调节胃肠运动、促消化、保护胃粘膜,抑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虚津亏者及孕妇慎用。

附厚朴花为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

味苦,性微温。

归脾、胃经。

有芳香化湿、理气宽中的功效。

用于脾胃湿阻气滞,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用量3~9克。

单方验方:1.治疗胃轻瘫综合症法半夏10克,制厚朴10克,茯苓10克,紫苏梗10克,生甘草3克。

脾胃虚弱加党参2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肝胃不和加川楝子10克,八月札10克,佛手片10克;中焦淤热加制香附10克,丹参10克,蒲公英30克,黄连3克;胃阴不足加玉竹10克,石斛10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分两次口服或由胃管注入,每日一剂。

中药药理-1厚朴-771

中药药理-1厚朴-771
Thoms.的树皮, 在云南药用,称为“二叶子厚朴”、“土厚朴”, 树皮较厚。
④ 望春木兰 Magnolia biondii Pamp.
的树皮,在陕西南部少数地区混入姜朴中使用。 卷筒状,厚达4mm,外表面浅灰褐色,皮孔细而 横长。内表面淡棕黄色。断面淡棕黄色。气微香,
味苦微辛。 ⑤ 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的树
⑤ 长叶木莲 Manglietia hookeri
Cubitte et Smith 的树皮。皮厚2~4mm。外 表面棕黑色,内表面褐色。断面强纤维性。气微, 味淡。横切面:栓内层石细胞不分枝,皮层石细 胞多分枝。纤维束发达,形成硬韧带。油细胞极 少。
⑥ 桂楠木莲 Manglietia chingii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 能明显抑制脊髓反射,作用可被大剂量的 士的宁所拮抗。
厚朴碱静脉注射能阻断动物神经运动终板 的传递功能,使横纹肌松弛,且无快速耐 受现象。
(2)抑制血小板聚集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能明显抑制胶原、花生四 烯酸所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血浆的聚集,并抑 制ATP释放。其抑制作用与抑制血栓烷素A2 (TXA2)的合成及细胞内的Ca2+流动有关。
2 其他药醚提取物有明显 的中枢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可明显减少 自主活动,并可对抗甲基苯丙胺或阿扑吗啡 所致的中枢兴奋。
厚朴提取物对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及丘脑 下前部的觉醒中枢有抑制作用。
厚朴酚能显著抑制中枢兴奋性氨基酸谷氨 酸的作用而产生脊髓抑制。
(4)保肝
厚朴对小鼠实验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可减轻细胞变性坏死等实质性病例损害。所含 厚朴酚为抗肝炎病毒的有效成分。厚朴酚对急 性实验性肝损伤,具有降血清ALT作用。厚朴 酚能对抗免疫性肝纤维化损伤,能明显防止肝 纤维化及肝硬变的形成,并能提高免疫性,肝 纤维化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含量。

厚朴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厚朴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厚朴药材名称:厚朴[国家保护2类]拼音名称:HOUPU别名:紫朴,紫油朴,温朴,油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

科属: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产地: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现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中成药:共有308种中成药使用厚朴:庆余辟瘟丹国公酒胰胆炎合剂藿香正气颗粒午时茶颗粒泻痢消胶囊小儿暑感宁糖浆小儿消食健胃丸香橘丸清宁丸(浓缩丸)等。

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病症。

厚朴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朮、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

本品行气作用较佳,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2、用于痰都咳嗽。

厚朴又能温化痰湿,下气降逆,故可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采收加工:厚朴定植20年以上即可砍树剥皮,宜在4〜8月生长盛期进行。

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或卷筒后干燥,称根朴和枝朴;于皮可环剥或条剥后,卷筒置沸水中烫软后,埋置阴湿处发汗。

待皮内侧或横断面都变成紫褐色或棕褐色,并现油润或光泽时,将每段树皮卷成双筒,用竹蔑扎紧,削齐两端,曝晒干燥即成。

炮制工艺:1、厚朴: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刮去粗皮,洗净,切丝,晾干。

2、姜厚朴: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净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待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晾干。

每100斤厚朴,用生姜10斤。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厚朴含厚朴酚、异厚朴酚、厚朴酚、四氢厚朴酚、丁香脂素、生物碱,木兰箭毒碱、厚朴醛B、C、D、E和厚朴木脂素A、B、C、D、E、F、G、H、I。

亦含挥发油,油中含桉叶醇,A蒎烯、B-蒎烯、对聚伞花烯等;凹叶厚朴含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以桉叶醇和生物碱。

厚朴

厚朴

宋万志, 崔建芳, 章观德. 厚朴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图[ J]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0, 2( 4) : 1- 8.
李国权, 甄汉深, 唐文武.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气相色谱测定[ J] . 中药材, 1994, 17( 3) : 32- 33.
朱玉球,曾燕如等,厚朴外观形状与内在品质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9, 16 ( 4) : 387~ 391
深,断面纤维性 较强,气味较淡。
3、厚朴丝
• 丝 条 状 卷 曲 , 宽 3-5mm 。 •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内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 较光滑
• 切面颗粒性,显油性, 有时可见少数小亮星。
• 气香,味辛辣,微苦。 4、姜厚朴 形同厚朴丝,
颜色较深,具姜的辛辣 气味。
加工方法
跟我去看 视频吧
β-桉油醇 (β-eudesmol)
• 综上所述,各个原产地及试验点相应种源厚朴的外部 形状、厚朴酚类的含量,以及厚朴酚类高效液相色谱 图都几乎完全一致,说明这些性状都具有很强的遗传 性。
• 因此, 量差异并当非完全由传统产区的厚朴质地的 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作用于植物当代,而是环境因 素已使厚朴群体产生遗传分化,形7个省11县的药材样品用高效 液相(HPLC)测定厚朴酚类的含量。结果 表明不同产地厚朴酚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 浙江景宁高演、景宁坑山后、天台、遂昌
• ,广西资源,四川灌县,江西庐山,福建浦城
• 、光泽,湖北五峰、鹤峰、恩施,湖南城步等 13 个地点采收到种子,于同年在浙江景宁澄 照苗圃育苗;五年后收集并统一处理发现其 品种为凸叶厚朴,凹叶厚朴和中间类型厚朴 酚及和厚朴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中厚朴,又称生姜黄、生黄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由植物朴树的干燥根茎制成。

中厚朴在中医药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伤寒,胃病,泻痢等疾病。

中厚朴的药用部分主要是朴树的干燥根茎,呈圆锥状,外表呈黑褐色或青褐色,质地坚硬,有不规则的纵皱纹。

中厚朴的气味樟脑,味辛。

中医药学认为,中厚朴性温,味辛,有祛寒湿,健脾胃,止呕吐,止泻痢等功效。

中厚朴的主要成分包括朴硝、朴硷、樟脑等。

中厚朴主要用于治疗寒湿内停型痢疾,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泄泻,便溏等。

它具有暖中行气,降逆止泻的功效,可以温中祛寒,治疗寒湿痢疾。

中厚朴还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胃寒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中厚朴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比如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中厚朴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厚朴的用法和用量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来说,中厚朴的剂量范围在3-10克之间。

可以煎汤服用,也可以研粉后用药酒调服。

需要注意的是,中厚朴属于温热药物,不宜大剂量使用,有不适感的患者慎用。

中厚朴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祛寒湿,健脾胃,止呕吐,止泻痢等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用于治疗寒湿痢疾,胃寒呕吐等疾病。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合理使用中厚朴,并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适。

厚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

厚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

厚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1.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的简介•厚朴又称为“厚壳树”,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属于茉莉科植物,是中国传统药用植物之一。

•厚朴的主要产地为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它的主要功效在于舒肝、理气、开胃、消食等。

2. 厚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厚朴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如下:•舒肝理气、调节气机:厚朴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以调节体内的气机疏泄。

对于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开胃消食:厚朴被认为可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它常被用于缓解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抗菌消炎:厚朴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助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祛湿化痰:厚朴被认为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对于湿热型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厚朴的用量在使用厚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用量。

一般情况下,使用厚朴的常规剂量为:•煎汤剂量:一般为3-10g,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饮片剂量:一般为3-9g,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浸膏剂量:一般为5-15g,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厚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使用厚朴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来确定用量。

•在使用药材时,应遵循适量适时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厚朴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结论厚朴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舒肝理气、开胃消食、抗菌消炎、祛湿化痰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

在使用厚朴时,应遵循适量适时,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用量。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厚朴

厚朴

厚朴[拉丁名称][别名][药材来源]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biloba(Rehd et Wils.)Cheng.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姜汁制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经。

[药性说明] 厚朴辛散苦泄以行气消积,苦温燥湿以消痰平喘,既除实满,又除湿满,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积滞腹满,痰湿喘满均为主治。

[功效] 1.行气化湿导滞本品能行气消胀,化湿散满,下气导滞,是行气导滞的常用药。

可治疗湿困脾胃、食积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脘腹疼痛、便秘腹痛等症状。

2.降逆平喘治疗气逆于上的喘促咳嗽,多与杏仁、苏子同用。

[药理知识] 1.治疗蛔虫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厚朴12g,枳实12g,生大黄9g,芒硝12g(冲化),槟榔10g,不煎服。

(《中医杂志》1990;3:21)2.治疗胃结石:厚朴6~15g,枳实6~15g,大黄6~15g,鸡内金10~20g,焦三仙10~20g,槟榔片10g。

水煎服,日1剂。

(《中医杂志》,1991,32(8):13)3.治疗肌强直:厚朴9~15g,水煎2次,顿服。

(《中医杂志》1985;(6):419)4.治疗闭经:厚朴18g(姜制)。

水煎服,日1剂。

(《辽宁中医杂志》1990;(1):26)[有效成分]厚朴树皮含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和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叶醇),另外,还含有生物碱,主要是厚朴箭毒碱、皂甙。

[临床应用] 1.厚朴煎剂对小鼠、豚鼠的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

临床观察厚朴可防止盆腔手术中的鼓肠现象,且能提早术后排气。

2.体外试验厚朴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厚朴的使用方法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厚朴的使用方法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厚朴的使用方法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厚朴的使用方法厚朴,植物学范围内别名紫朴、紫油朴、温朴等,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见为厚朴(原亚种) M. officinalis subsp. officinalis与凹叶厚朴(亚种) M.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两种,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厚朴的使用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厚朴的功效厚朴是植物厚朴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厚朴别名厚皮、重皮等,厚朴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

厚朴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厚朴可以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胸满喘咳等症状。

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厚朴,干姜为之使,厚朴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厚朴的作用1、对胃肠道的作用厚朴及其挥发油味苦能刺激味觉,反射性的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肠蠕动加快,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厚朴生品、姜炙品均有抗胃溃疡作用,姜制后抗胃溃疡作用加强,但清炒品则抗胃溃疡作用不明显。

和厚朴酚、厚朴酚是抑制胃黏膜溃疡的有效活性成分。

厚朴酚对幽门结扎、水浸应激性等所致胃溃疡,均有抑制效果,对组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厚朴酚能明显抑制麻醉大鼠因静脉注射四肽胃泌素及氨甲酰甲胆碱所致的促进胃酸分泌作用。

厚朴酚的抗溃疡、抗分泌作用可部分归于它的中枢抑制作用,此与阿托品、甲氰咪胍、二甲基前列腺素E2的作用不同。

厚朴酚的抗溃疡作用,不是通过神经末梢作用,而是通过中枢性(分泌)的抑制作用所产生。

厚朴酚的抗溃疡、抗分泌作用可部分归于它的中枢抑制作用厚朴煎剂对离体兔肠管和支气管呈兴奋作用。

煎剂浓度在1:166时对小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在浓度加大到1:100时则转为抑制,对豚鼠离体肠管的作用与小鼠基本一致。

但是,兴奋作用不明显,而抑制作用则更强。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厚朴煎剂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厚朴(木兰科木兰属)

厚朴(木兰科木兰属)

厚朴(木兰科木兰属)厚朴,植物学范围内别名紫朴、紫油朴、温朴等,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见为厚朴(原亚种)与凹叶厚朴(亚种)两种,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中药材中专指该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皮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切丝,姜制用。

对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还能加入癌症药物中。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厚,褐色,不开裂;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幼时有绢毛;顶芽大,狭卵状圆锥形,无毛。

叶大,近革质,7-9片聚生于枝端,长圆状倒卵形,长22-45厘米,宽10-24厘米,先端具短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而微波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灰色柔毛,有白粉;叶柄粗壮,长2.5-4厘米,托叶痕长为叶柄的2/3。

花白色,径10-15厘米,芳香;花梗粗短,被长柔毛,离花被片下1厘米处具包片脱落痕,花被片9-12 (17),厚肉质,外轮3片淡绿色,长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宽4-5厘米,盛开时常向外反卷,内两轮白色,倒卵状匙形,长8-8.5厘米,宽3-4.5厘米,基部具爪,最内轮7-8.5厘米,花盛开时中内轮直立;雄蕊约72枚,长2-3厘米,花药长1.2-1.5厘米,内向开裂,花丝长4-12毫米,红色;雌蕊群椭圆状卵圆形,长2.5-3厘米。

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长9-15厘米;蓇葖具长3-4毫米的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长约1厘米。

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凹叶厚朴与厚朴相比,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凹叶厚朴叶先端凹缺,成2钝圆的浅裂片,但幼苗之叶先端钝圆,并不凹缺;聚合果基部较窄。

花期4-5月,果期10月。

厚朴为喜光的中生性树种,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林间,幼龄期需荫蔽;喜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

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较好。

厚朴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厚朴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厚朴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一系列的药理活性和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某些疾病和症状的缓解。

本文将介绍厚朴适应症及其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中药。

一、厚朴适应症1. 消化不良:厚朴具有温中健胃的功能,可以帮助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如胃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 肝胆疾病:研究表明,厚朴对肝胆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汁流动性,缓解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3. 呼吸道感染:厚朴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4. 神经衰弱:厚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安抚神经系统,对于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5. 风湿病:由于厚朴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在一些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症状可以通过使用厚朴进行缓解。

二、使用说明1. 选择优质药材:购买厚朴时,应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店或药房购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优质的厚朴药材外观呈棕色,形状完整,无虫蛀和霉变现象。

2. 适量使用:在使用厚朴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按照剂量进行使用。

一般而言,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3-10克,每日2-3次;儿童剂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3. 合理配伍:在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也非常重要。

使用厚朴时,常常与其他中药材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与白术、苍术、茯苓等中药材配伍,可以增强健胃作用。

4. 禁忌与注意事项:在使用厚朴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厚朴在妊娠期间应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对于有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过敏体质等人群也不宜使用。

另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厚朴可能会引起便秘和腹泻等副作用,因此不应滥用。

5. 存储方法:在购买厚朴后,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厚朴的功能主治用量

厚朴的功能主治用量

厚朴的功能主治用量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概述厚朴,是樟科植物厚朴的干燥成熟种子,中药学上有使用的一种中药材。

其性味辛温,具有行气理气、和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临床上治疗胸腹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泻泄等症状。

厚朴的功能主治1.行气止痛–可以缓解胸腹胀满、痞块胸痛等症状;–对于胸腹胀痛、脘腹胀满,呕吐泻泄等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胀气、腹痛、脘腹胀满等症状可以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

2.和中开胃,理气消食–对于痞块胸痛、胃脘疮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可以起到调和胃气的作用;–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疏肝理气,安抚情绪–对于因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烦躁、急躁易怒等症状,具有一定的镇定作用;–对于因情绪不稳定导致的症状,可以通过调理肝气,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可以缓解心烦意乱、脾气暴躁等症状。

4.适用于多种常见疾患–对于胸腹胀痛、胸闷、痞块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脘腹胀满、腹胀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厚朴的用量•饮片用量:每次9-15克。

•汤剂用量:每次3-6克,可视临床需要调整用量。

•煎剂用量:每次3-6克,可视临床需要调整用量。

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孩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对厚朴过敏者禁用。

4.服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厚朴是一种具有行气止痛、和中开胃、疏肝理气等功能的中药材。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脘胀痛、疼痛不适等症状。

在使用厚朴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好用量,并严格遵循使用注意事项。

化湿药——厚朴

化湿药——厚朴

化湿药——厚朴该药材原植物厚朴和凹叶厚朴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非法采收该药材野生资源将涉嫌犯罪!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常与苍朮、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

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厚朴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分布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

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炮制厚朴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

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

药材详解⊙化湿药——厚朴

药材详解⊙化湿药——厚朴

药材详解⊙化湿药——厚朴厚朴【处方用名】厚朴、厚皮、川朴、温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庐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

【药性】味苦、辛,性温。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消积,燥湿祛痰。

应用1.用于湿困脾胃证。

本品苦温燥湿,芳香醒脾,为治湿困中焦脾胃之主药如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若寒湿偏盛者,可入干姜、附子等,以温中化湿;若湿热偏盛者,则可配川连、黄芩、蒲公英等同用,以清热燥湿。

治痰饮水肿,可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以健脾利湿化饮,方如《证治准绳》胃苓汤。

2.用于湿痹,痿证,带下,湿疮。

本品辛散苦燥,有祛湿作用,如治痹证湿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湿药同用,方如《类证治裁》薏苡仁汤;治湿热痹痛,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方如《普济本事方》白虎加苍术汤。

本品也可用于湿热痿证,可与黄柏、薏苡仁、牛膝等同用,方如《成方便读》四妙散。

治湿热带下、湿疮、湿疹等,可配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燥湿药同用。

3.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本品辛香燥烈,能祛肌表风寒挟湿,适用于风寒挟湿所致头痛昏重,全身酸楚,发热恶寒,汗腻不爽,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术散。

4.用于雀目、两目昏涩。

本品有明目作用,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同煮食等;也可配熟地、黑芝麻、决明子、野菊花等补肾平肝之品配用。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剂。

燥湿除满宜生用,止呕当姜炒后用。

使用注意气虚血亏、津伤者禁服。

孕妇慎服。

验方举例1.治腹满痛大便闭者(《金匮要略》厚朴三物场)厚朴24g,大黄12g,枳实18g。

上三味,以水1000ml,先煮两味,取500ml,内大黄煮取300ml。

温服100ml,以利为度。

2.治反胃(《全生指迷方》朴附丸)厚朴(去皮,锉作小块子)、附子(去皮、脐,锉作小块子)各30g,生姜240g(去皮取汁)将上两味,以姜汁同煮,尽汁为度,烤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

保健药材:厚朴---温中燥湿,开胃消食

保健药材:厚朴---温中燥湿,开胃消食

保健药材:厚朴---温中燥湿,开胃消食别名详解紫油厚朴、厚皮、重皮、川朴、烈朴、赤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营养成分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和朴酚、生物碱、皂苷等。

功效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药典论述(1)《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2)《名医别录》:“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3)《本草纲目》:“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4)《本草衍义补遗》:“厚朴能治腹胀,因其味辛以提其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传世古方治腹满痛大便闭者:厚朴、大黄各120克,枳实5枚。

上三味,以水2400毫升,先煮二味,取1000毫升,内大黄煮取600毫升。

温服200毫升,以利为度。

本方名为厚朴三物汤,出自《金匮要略》。

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

以陈米饮调下4克,日3服。

亦治反胃,止泻。

本方出自《斗门方》。

治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甘草(炙)45克,苍术(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120克,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陈皮(去白)各75克。

上四味,为末。

每服3克,水200毫升,人生姜、枣子同煎120毫升,去渣温服,空心服之。

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盐汤嚼下,空心服。

本方名为平胃散,出自《博济方》。

治虫积:厚朴、槟榔各6克,乌梅2个。

水煎服。

本方出自《保赤全书》。

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朴等份。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

任下30丸。

本方出自《鲍氏小儿方》。

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朴、黄连各90克。

锉,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

空心细服。

本方出自《梅师集验方》。

临床应用治咳嗽喘急:麻黄12克,厚朴、石膏各9克,杏仁、半夏各10克,干姜、细辛、五味子各6克,小麦30克。

【每日一味药】厚朴?

【每日一味药】厚朴?

【每日一味药】厚朴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治】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养生药膳】
1.厚朴花茶
原料厚朴花10克。

制法焙干,沸水冲泡。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平喘,下气,止咳。

适用梅核气。

2.橘朴茶
原料厚朴、橘络、红茶各3克,党参6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行气散瘀。

适用气滞湿痰型梅核气。

3.厚朴洋参汤
原料厚朴、西洋参各25克,陈皮、柴胡、石斛各9克。

制法将上面5种原料以水滤过,放入沙锅内,加入3碗水,煎取汁液即可。

用法随量代茶饮。

功效缓解胃虚火或脾阴虚。

适用慢性胃炎。

4.猪肚瘦肉厚朴汤
原料厚朴12克,猪肚250克,猪瘦肉150克,大枣(干)40克,薏苡仁15克。

制法猪肚洗净;猪肚、大枣、薏苡仁、厚朴及瘦肉入煲内,放入4碗水,煲4小时即可。

用法佐餐或单食。

功效开胃消食。

适用舌苔厚腻、脾胃湿滞、胃病初愈、便秘等。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

经方中厚朴的量效解读经方中的厚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古代,医生们对厚朴的药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从厚朴的来源、药效、用法用量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经典中药材。

一、厚朴的来源及性味归经厚朴,为朴科植物厚朴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常见品种包括大厚朴和小厚朴两种,其中大厚朴药性稍凉,小厚朴药性稍热。

厚朴的性味为辛、苦、温,归肝、胃、脾经。

二、厚朴的药效1.行气解郁:厚朴具有行气解郁、化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膈痞闷、疝气等疾病。

2.燥湿祛湿:厚朴能够燥湿祛湿,对于湿热痰滞、脾胃湿浊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止呕降逆:厚朴还可以止呕降逆,可用于治疗呕吐泄泻、反胃吐酸等症状。

4.祛风通络:厚朴对风湿疼痛、肢体麻木、筋骨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杀虫止痢:厚朴具有一定的杀虫止痢功效,对于蛔虫病、阴虱病等有一定疗效。

三、厚朴的用法用量1.内服:可酌情煎汤,作为单味药使用,也可以配伍其他药材进行复方应用。

常用剂量为3-10克。

2.外用:厚朴也可以用于外用药物,可研粉冲水,用于外敷治疗疮疡肿毒等症状。

四、厚朴的配伍禁忌1.忌与芍药同用:厚朴与芍药同用会化滞为痰,不宜合用。

2.不宜与妇人怀孕服用:厚朴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不宜在妇人怀孕期间服用。

3.不宜与热性药物同用:厚朴药性较温,不宜与热性药物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五、经方中的厚朴使用1.治疗胸痹腹满:《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大厚朴主心胸腹诸痹气满,蜀漆半夏汤主之。

”此处将大厚朴与半夏、蜀漆等药物配伍使用,可用于治疗心胸腹部疼痛、气满等症状。

2.治疗胃脘疼痛:《类证治要》中有“大厚朴,挽手兼固原汤主膈气,胃脘痛不得躬,风寒饮滞,坚而不行”之说。

这里将大厚朴与挽手草、固原等药物配伍使用,可用于治疗胃脘疼痛、膈气不实等症状。

3.治疗呕吐泄泻:《伤寒论》中有“葱朴汤主呕吐,幕之疾欲吐”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朴
药材名称:
厚朴[国家保护2类]
拼音名称:
HOUPU
别名:
紫朴,紫油朴,温朴,油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

科属: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产地:
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中成药:
共有308种中成药使用厚朴:庆余辟瘟丹国公酒胰胆炎合剂藿香正气颗粒午时
茶颗粒泻痢消胶囊小儿暑感宁糖浆小儿消食健胃丸香橘丸清宁丸(浓缩丸)等。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病症。

厚朴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朮、陈皮等配
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

本品行气作用较佳,对气滞胸腹胀痛,可
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
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2、用于痰都咳嗽。

厚朴又能温化痰湿,下气降逆,故可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采收加工:
厚朴定植20年以上即可砍树剥皮,宜在4~8月生长盛期进行。

根皮和枝皮
直接阴干或卷筒后干燥,称根朴和枝朴;于皮可环剥或条剥后,卷筒置沸水中
烫软后,埋置阴湿处发汗。

待皮内侧或横断面都变成紫褐色或棕褐色,并现油
润或光泽时,将每段树皮卷成双筒,用竹蔑扎紧,削齐两端,曝晒干燥即成。

炮制工艺:
1、厚朴: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刮去粗皮,洗净,切丝,晾干。

2、姜厚朴: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净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待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晾干。

每100斤厚朴,用生姜10斤。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厚朴含厚朴酚、异厚朴酚、厚朴酚、四氢厚朴酚、丁香脂素、生物碱,木兰箭毒碱、厚朴醛B、C、D、E和厚朴木脂素A、B、C、D、E、F、G、H、I。

亦含挥发油,油中含桉叶醇,Α-蒎烯、Β-蒎烯、对聚伞花烯等;凹
叶厚朴含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Β-桉叶醇和生物碱。

2、药理作用: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木兰箭毒碱(厚朴碱)有横纹肌阻断作用。

对肠管,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

厚朴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

临床应用:
1、治疗颈项强痛:葛根40G,厚朴15G。

水煎,日分2次服。

治疗129例,治愈率为87%。

〔山东中医杂志1990;9(6):48〕
2、治疗急性胃炎:厚朴、柴胡、黄芩、半夏、苍术、陈皮各12G,党参
15G,生姜、大枣各10G,甘草6G。

痛甚者加木香10G,沉香6G,玄胡12G;脘腹胀甚者加山楂、神曲各15G;胃酸多者加乌贼骨20G,煅瓦楞子15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治疗82例,痊愈75例,无效7例(服药5剂后,加
用西药而愈为无效)。

〔四川中医1990;8(7):25〕
3、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白芍25G,厚朴、甘草、陈皮、苍术、木香、白芨、延胡索各15G,砂仁、白术各10G,黄连、吴茱萸各5G,随证加减。

治疗35例,痊愈22例,好转13例。

〔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1):20〕
4、治疗老年人术后脾胃功能紊乱:厚朴、白芍各20G,酒川军、枳壳、生
栀子、党参、干姜各15G,水煎成400ML,每次服用200ML。

因腹痛、腹胀
造成排便困难或排便延长者,可减去生栀子加制附子、焦白术各15G;因腹腔
感染或病人有明显热象者可去干姜、党参加清半夏、郁李仁各15G。

治疗86
例,术后6小时排气排便者53例,54小时排气排便者14例,60小时排气排
便者19例。

〔北京中医1991;(5):31〕
5、治疗厌食症:苍术15G,厚朴、党参各12G,陈皮、炙甘草、云苓、莱
菔子各9G,焦三仙各30G。

胃脘坠胀者加黄芪、升麻、柴胡各9G;四肢沉重
者加细辛3G,桂枝9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G。

水煎分服,每日1剂。

10剂
为一疗程。

治疗48例,痊愈35例,无效13例。

〔陕西中医1991;12(9):418〕
6、治疗黏连性肠梗阻:厚朴、桃仁、丹参、木香、黄芩各10G,赤芍、红藤、莱菔子各15G,芒硝6G(冲服),桂枝、生大黄(后下)、甘草各5G。

体虚气弱者加黄芪30G,党参25G(或红参10G);久淤难解者加全蝎10G,
水蛭3G。

每剂加水500ML,煎至150~250ML,每日1剂,分2次服或鼻饲。

小儿及体弱者剂量酌减。

可适当配合对症治疗。

治疗45例,治愈42例,无效
3例。

〔湖南中医杂志1991;7(3):14〕
茶疗食谱:
1、厚朴洋参汤
[材料]厚朴5钱、西洋参5钱、陈皮3钱、柴胡3钱,石斛3钱。

[做法]将上面5种原料以水过滤后加入三碗水,放入电锅内,外锅放一杯水,煮好后将汤药过滤即可饮用。

[养生提示]茶饮中石斛属滋阴药,缓解胃虚火或脾阴虚。

中医也常在主要在药方中加入生地、麦门冬、沙参、石斛等,视个别患者状况而定。

2、厚朴三物茶
[材料]厚朴5G、枳实3G、大黄1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理气通滞。

[用途]腹满痛、大便难解。

[来源]来源于《金匮要略》。

3、平胃茶
[材料]厚朴5G、苍术3G、陈皮3G、生姜3G、甘草3G、花茶3G。

[做法]用400ML水煎煮厚朴、苍术、陈皮、生姜至水沸后,泡甘草、花茶饮用。

也可用300ML开水直接冲饮。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用途]湿阻脾胃所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哕、嗳气吞酸、肢重倦怠;慢性胃炎。

4、厚槟茶
[材料]厚朴5G、槟榔5G、乌梅2枚、绿茶3G、白糖10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或用厚朴、槟榔、乌梅的煎煮液冲泡茶、糖饮用。

[功效]理气杀虫。

[用途]虫积腹痛、消瘦。

[来源]来源于《保赤全书》。

5、厚朴茶
[材料]厚朴10G、花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中下气,燥湿祛痰;抗菌。

[用途]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饮食不消;痰饮咳喘;寒湿泻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