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范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38页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一)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等)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4、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6、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用这些观点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只能成为经济规律的奴隶。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正确的。
第二,然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所以人们可以改造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政治经济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属的地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会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会积极的反作用于生产力。
同生产力适应的成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式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2、政经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怎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发生变话就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其相适应的能起保护和巩固的作用,与其不适应的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不过,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会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4、政经的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解释各种生产关系生产、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5、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他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具有客观性,它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改造规律,应该逐渐发现和认识规律,自觉利用经济规律。
一般经济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共有经济规律:在某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特有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在一个社会形态里有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
它表明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并决定着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能体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在西方文化中:最先使用经济一次的是古希腊(奴隶制国家)2、14—15世纪:重商主义研究视野集中于流通领域代表人物【法】蒙克莱田代表作是《献给国王和土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本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主要观点:(1)财富就是黄金,对黄金的渴望,想方设法获取金银。
(2)早期①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积累货币财富②在贸易上多卖,少买或者不买——货币差额论晚期:国家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一边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但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出超”的原则——贸易差额论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开始的。
3、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管部门的特点,把一切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都看成研究对象)(一)法国重农主义首先把研究对象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代表人物:(1)布阿吉尔贝吉(2)魁奈英国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1)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第一次把经济知识作为一个体系丰富发展起来)主要思想: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核心)(3)大卫李嘉图: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二、研究对象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由劳动者、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物)构成。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一、商品经济(一)概念: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二)出现的条件: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化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自然属性)1、概念: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以及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借鉴。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的全部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3、在封建社会后期,在小商品分化的基础之上,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这对矛盾逐渐发展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经济学学说的总结和批判。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把握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必备思想武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2.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把经济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下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价值论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知识:1.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马政经是以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阶级性的内在统一为其显著特征的科学。
2.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生产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借以实现劳动目的的物质载体。
劳动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
是由劳动过程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重大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够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积极影响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就会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消极影响来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要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6、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三、商品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四、商品两因素的关系五、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六、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七、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八、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九、商品二重性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十、货币的职能和基本职能十一、决定和影响价值的因素十二、商品价值规律和货币的流通规律十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四、价值规律的作用十五、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其价值决定因素和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五、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的增值过程六、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七、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八、剩余价值的分配九、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十、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十一、平均利润的形成十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三、商业利润、银行利润的来源及实现途径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一、资本职能形态其职能二、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三、资本周转时间的内容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和特点五、两种资本划分的区别六、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七、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八、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九、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十、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的八个公式及其经济意义十一、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垄断竞争的特点,垄断条件上竞争机制作用的新变化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十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情况及实质十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复杂性十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十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新特点十七、垄断价格的新特征及其不违背价值规律的原因十八、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十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十、银行地位的新变化和金融资本统治的主要手段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二、社会主义的本质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与实现形式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各自的特点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六、正确认识股份制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特点八、深刻认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九、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于体现十、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十一、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十二、现阶段参加分配的要素及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十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三、正确认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和特点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六、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公司企业的特点(总特点和具体特点)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的特征八、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改革的内容九、市场的功能、地位及作用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性质和内容十一、价格体系的内容、价格合理的标准和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十二、现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十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十四、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十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险的特征与构成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原因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和主要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的组织形式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矛盾的表现和经济调的形式七、国际经济旧秩序和新秩序各自的内容八、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手段十、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十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挑战十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十三、正确处理对外开放的关系十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第⼀章导论⽣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产关系是⼈们在⽣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产的含义1、劳动过程--⽣产⼒⽣产⼒的内涵、⽣产⼒的构成2、社会过程--⽣产关系3、⽣产⼒和⽣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产⽅式,它是⼆者的对⽴统⼀。
*⽣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产中⼈们在⽣产资料的所有、占有、⽀配和使⽤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产资料所有制是⽣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产关系系统⽣产⼒和⽣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构成社会⽣产⽅式。
⼈类征服⾃然、改造⾃然的能⼒,就叫⽣产⼒。
1.⽣产⼒的性质决定⽣产关系的性质。
1.当⽣产关系适合⽣产⼒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产⼒发展。
1.要求⽣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产⼒的性质和⽔平相适应。
2.要求⽣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产⼒的性质和⽔平相适应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法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的⽅法思考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 、什么是⽣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产关系的⽬的是什么?第⼆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的⼀般规律原始公社制度、奴⾪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进⾏⽣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给⾃⾜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5.其中劳动者的私⼈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 2.⽣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4.商品经济以扩⼤再⽣产为特征三、市场经济1.资源配制市场化2.企业⾏为⾃主化3.企业产权商品化4.宏观经济间接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6.交易关系平等化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产国际化特点:商品的⾃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般⼈类劳动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产者相互⽐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个历史范畴*交换价值:表现为⼀种使⽤价值与另⼀种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例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使⽤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盾)2.使⽤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统⼀)任何商品都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第一章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1-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1-4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1-5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6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8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比,鲜明的特征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⑵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2-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2-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价值。
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6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7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2-8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2-9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第三节则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等进行了阐述。
所以,第二章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四个部分,而贯穿第二章始终的核心概念就是价值。
此外,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考生也要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在考察商品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本章可以联系实际的原理比较多,比如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等。
应该指出,商品、货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完全适用的。
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应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领域出现的实际问题。
比如如何认识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等等。
4.本章基本名词、概念多,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谨,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难度,但本章内容属基础性理论,基本的名词、概念和知识原理,必须很好理解和掌握。
不然,很难理解和把握以下各章的内容。
在学习本章时,考生在方法上要注意三点:(1)由于它是教材中理论性最强的一章,其中的许多概念、范畴、规律比较抽象,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因此,要把本章各知识点的内容真正搞懂吃透,就不仅应记住各个概念、范畴、规律的定义和内容,而且应力求弄懂这些概念、范畴、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具体表现在哪里?(2)教材上许多内容是前后相连、一环扣一环的。
在学习中可以尝试用前面的理论、知识来帮助理解后面的内容,也可以用后面阐述的规律、知识来加深对前面的基本概念、范畴的理解。
如:要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格、生产价格、垄断价格这六个概念联系起来,比较着进行复习,掌握它们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要把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劳动、劳动力这几组概念区分开。
(3)我们天天在和商品、货币打交道;我们的经济工作,从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必须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所以,结合实际生活事例来学习商品货币理论,便于加深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掌握货币的职能就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认识。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只有依据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本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重点章节。
本章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等。
2.本章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具体分折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这里的关键是联系第二章的劳动价值论,学会运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来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考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1)紧紧抓住剩余价值生产这一主线来把握全章内容。
从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开始,到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再到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所有内容都沿着剩余价值生产这一中心线索向前发展。
(2)区分有关资本的几组概念,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职能资本与借贷资本等。
它们分别在不同章节(第三、第四;第六章),复习时要把它们归纳在一起,着重弄清每组资本划分的依据、内涵、职能、意义等问题,并注意结合实际加以领会。
(3)弄清几对概念的相互关系。
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劳动力、劳动与资本主义工资之间的关系,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之间的关系,四是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五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本章的重点包括: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固定资本的损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分析前提,社会总资本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2.本章的难点:(1)如何把握资本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
为此,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从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流通过程,一定要明确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带来剽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进而认识到资本不仅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而且还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2)要明确生产资本的三种划分: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这三种划分的依据、目的和意义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3)在学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时,疑难之点是准确理解和掌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实现条件,它体现了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关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顺利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3.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些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
因此,要注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复习。
比如,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运动的规律对社会主义企业的启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一系列条件对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启示等等,望考生加以重视。
第五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重点在于掌握四个转化,即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要正确认识这些转化形式是如何一步步地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的。
2.本章的难点是:第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格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变化,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
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第二,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要进行区分,它们各自的含义、表达式及其经济意义是什么?3.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和下一章的内在联系。
这两章主要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发展了的具体形式,以及探索这些形式的相互关系。
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理论分析一步步接近于资本主义的现实。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1.主要内容包括: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利息和利息率,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股票和股息,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实质、来源、形成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
2.该章的难点:(1)弄清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是最易混淆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也是较易出题的知识点。
要紧紧抓住本质去分析和说明现象,即用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本质性的东西去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系列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借贷资本、大土地所有权,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等),揭示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正确理解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实质。
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可以买卖,因而有价格。
股票价格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人的资本化;同理,土地价格也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3.需要指出的是,本章和上一章中对某些经济现象和范畴的阐述、对某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可以借鉴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改革中的某些问题和政策。
例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借鉴意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采取的土地政策有何指导意义;马克思的股份公司理论(股份公司的性质,其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性,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作用等)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这些都是考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切实弄清楚的重要问题,也是本章最可能联系实际的考点。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这一章考查的重点是: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形式、历史作用和阶级实质,资本主义干预、调节经济的内容和方式,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新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