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课用

合集下载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德育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正面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为什么有些人会有错误的道德观?”3.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目标。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介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情境体验(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道德情境,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意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间的碰撞和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

四、个案分享(10分钟)1. 学生以个案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惑和问题,并询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2. 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反馈。

五、活动评价(10分钟)1. 老师提问:“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课的核心内容。

2.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真实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情境体验法: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讨论和演绎法;3. 小组活动和展示;4. 个案分享和解决。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小组活动材料;3. 学生的个案分享。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课文《都江堰》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段:八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个别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停顿。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重点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都江堰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实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都江堰课件

都江堰课件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策略
旅游线路设计
根据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设计多种主题线路,如自然 风光游、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
旅游产品推广
通过媒体、网络、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宣传都江堰的旅游产品, 提高知名度。
旅游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实现资源 共享。
历代修缮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历史上经过多 次修缮和扩建,使其成为中国古 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地位
农业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农业发 展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城市繁荣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城市化 进程提供了基础,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和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在都江堰中的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实现了灌溉、防洪、排沙等多重功能, 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都江堰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02
03
自然环境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 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水资源丰富,森林 覆盖率高。
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江堰市面临生态环境压 力,包括水污染、土壤污 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影响因素
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等是导致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治理措施与成果展示
治理措施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 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生态农业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
成果展示
经过治理,都江堰市的环境质量 得到显著改善,水体质量提升, 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
复取得积极进展。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1
生态环境的改善
2
自然景观的保护
3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历史文化的见证
都江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见证 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为后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提供 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水文化的传承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 水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对水文化 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民族精神的象征
都江堰的建设和维护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勤劳智慧的民族 精神,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
李冰父子的治水理念
修建鱼嘴分水堤
设置飞沙堰和宝瓶口
制定岁修制度
CHAPTER
都江堰工程介 绍
鱼嘴分水堤
01
鱼嘴分水堤是都江堰水 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位于都江堰的进口处。
02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 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 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03
在洪水季节,鱼嘴分水 堤能够将大部分洪水引 入外江,减轻内江的洪 峰压力。
象征。
CHAPTER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都江堰的维护与修复
定期检查与保养
应急抢修
古建筑保护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自然灾害 旅游压力 资金短缺
未来的保护与发展计划
科技创新
01
社区参与
02
国际合作
03
WATCHING
在古代水利工程发展的背景下,都江 堰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经 验借鉴。
水利工程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古代 水利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灌溉 系统、防洪工程等更为复杂的水利设 施。
都江堰的起源和早期建 设
01
02
都江堰的地理环境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一等奖2篇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一等奖2篇

4、余秋雨《都江堰》教案一等奖一、教材依据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7课《都江堰》。

二、设计思想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

4、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

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

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

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

2、★介绍都江堰(展示课件)①图片和视频展示其气势。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 一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 奇而名。其右边的山丘 为离堆。瓶口宽度和底 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 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 条分划,取名“水则” (我国最早的水位标)。
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 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 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 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 思 对比?怎样理解作者的观点 ? 考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 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采 用对比手法是必要的,这就需要选择同样 称得上伟大的工程来作参照物。
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 都江堰相近,而且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 江 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 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绝不是矮 化长城,拔高都江堰,而是为了凸显本文 的主题。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 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 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 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字词积累补充:
• 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我国 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注视着。 多与“在……下”配合使用。 • 衮衮诸公: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后专称居高位 而无所作为的官僚。含贬义。衮衮:相继不绝, 众多的样子。 •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 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 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03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景点介 绍
总结词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详细描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青城山、都江堰 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些景点展示了都江堰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江堰的旅游路线规划
规划内容
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 面,以实现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利用方式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应注重生态、文 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如发 展生态旅游、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等。
管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都江堰的管理,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 保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意 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更是中华文 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都江堰的传说与故事
总结词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李冰父子 的敬仰和感激。
总结词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详细描述
都江堰市旅游局根据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都江堰市的主要景点,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更好地了解都江 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CT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原理

都江堰之教案(用)

都江堰之教案(用)

一、都江堰之教案(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水利功能,提高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及其在古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术原理。

2. 都江堰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图片等辅助材料。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和水利功能。

Step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术原理,探讨都江堰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Step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Step 5: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剖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术原理及其在古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Step 6: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都江堰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启示,分析都江堰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水利功能及其现代价值。

Step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都江堰的壮观和巧妙。

可以邀请当地的水利工程师或者历史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都江堰的历史价值、技术成就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构成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 构成。
灌溉面积
都江堰灌溉面积超过1000 万亩,覆盖了成都平原的 大部分地区。
防洪与发电功能
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功能, 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
02 都江堰的建造过程
建造前的准备
环境考察
在建造都江堰之前,先对当地的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深 入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情况,评估建造的可行性
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优先
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 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
04 都江堰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问题
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承受压力增大,包括水质下
降、生态破坏等。
城市更新与保护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 现城市更新,是一个重大挑战 。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 间找到平衡,是都江堰面临的 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 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应 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及时组织抢修 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运行的 需要,对都江堰进行技术更新和改 造,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景象,增强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懂得珍惜水资源,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阅读与理解。

(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古文言文的翻译。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及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都江堰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都江堰》。

2. 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分析其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都江堰》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课文内容、主旨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的文化意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理念。
详细描述
都江堰不仅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历史上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到都江堰,留下了许多赞美和记载的诗篇和文献。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结构与原理 • 都江堰的管理与维护 • 都江堰的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 • 都江堰的教学资源与课程设计
01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都江堰的起源与历史
总结词
都江堰的起源与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256年,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主要由鱼 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部分组成。它的建造始于秦昭王末年,最初是为了灌 溉和防洪而修建,后来逐渐演变为综合性水利工程。
发展。
05
都江堰的教学资源与课程 设计
都江堰的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
都江堰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 、计算机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等。
软件资源
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满足 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师资力量
都江堰的教师团队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能够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都江堰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 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特色
都江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了多样化的选修 课程和实践活动。
课程评价
学校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和调整,以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

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高二《都江堰》教案(通用5篇)高二《都江堰》教案篇1《都江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功业的高度评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奋斗和实干的精神。

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为政思想的评论,体会文中深厚的文化意蕴。

2.品味作品中含义丰富的句子,并加以阐释。

【最优学法】1、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通过抓住文段的中心句,来概括文段的内容和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精神意蕴的游览圣地。

我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什么吸引了我们呢?是风景吗?不全是,吸引我们的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

文物也好,古迹也好,都寓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读了都江堰,你又有何感受呢?它的文化精义又是什么?今天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介绍余秋雨及总结其文化散文的特点: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línxuǎn(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课文《都江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江堰》的主要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都江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佩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都江堰》,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搜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都江堰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水利设计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比较学习:将都江堰与其他古代水利工程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3.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准备:1. 课文《都江堰》文本。

2. 与都江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都江堰的兴趣。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以及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和相关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都江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都江堰对当地居民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步骤二:学习 (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的介绍,了解都江堰的建设历史、规模和主要功能。

步骤三:讨论 (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都江堰对当地居民和农业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长时间保持并继续发挥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提问和回答对方的问题。

步骤四:案例分析 (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其他的保护水利工程的案例,如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并介绍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并找出它们与都江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步骤五:拓展 (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你认为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水利工程?2.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 (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都江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利工程的意义。

2. 学生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形式,检验自己对今天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七:课后延伸 (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继续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余秋雨《都江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都江堰精神的阐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都江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

2. 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价值及其对都江堰精神的阐述。

三、教学难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2. 余秋雨散文《都江堰》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余秋雨散文《都江堰》,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亲身感受其壮观景象和伟大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余秋雨散文《都江堰》,回答相关问题,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讲解: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解答学生疑问。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亲身感受其壮观景象和伟大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精神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讲解:反思自己在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时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表达不清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长城较都江堰历史短。
第一部分概括
都江堰与长城比较 历史更悠久 为民造福更直接 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 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 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
分析第二部分都江堰的特点
1、气势雄伟(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2、股股叠叠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
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3、比赛极有规矩,显现出一种更壮丽
关于都江堰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司马迁《史记》 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 家。有的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 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 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 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 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 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 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1、未见之前、走近之后 、见到之 后,作者的表现?
2、运用了何种手法来描写水的魅力?
未见之前 走近之后 见到之后
水利工程罢了、 心绪 懒懒的、胡逛
脸面滋润、眼前清 朗、紧张、趋附、 陡然一惊
精神焕发、咆哮、 壮丽的驯服、 心魄俱夺、 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怎样写的水的魅力?手法?
多角度描写景物: 欲扬先抑,视觉、听觉, 对比,拟人,比喻,排比。
从文中找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 比较。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间,为我 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 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
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厚。
第一部分运用 对比 的写作手法
阅读文本,思考: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将 长城和都江堰进行对比?
的驯服。
第二部分的作用 写水不止于写水,而是写充满自信、
爽利地驯服自然的人。
第二部分
1、作者观看都江堰前后,对其旅游价值的 评价各是什么?(找原文中的语句) 前: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 的游观价值。 后: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2、作者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水的声、水的形。
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水在这里,吃够了苦 头也出足了风头”怎样理解?
这的水充满一种壮丽雄浑的美,可谓“出尽 了风头”;但是这样的水受到都江堰的制约, 只能“乖乖地转身改向”,水显出更壮丽的 驯顺,也可谓“吃够了苦头”。
第二部分概括
采用欲扬先抑 的写法
开头写作者“乘便看一眼”都江堰 之前“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为 后来的“发现”做铺垫,而且与第一部 分结尾盛赞都江堰和看到后引发的震撼 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 入胜。
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称为“文化 散文” 或“学者散文”。
关于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一项伟大 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 明珠。同时,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 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 江堰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 这项工程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 减,易淤易决,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00年的 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 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 工程。
年代 影响
(占据 对象)
功用
规模
气质
结果
(现状)
长城
都江堰
是“晚辈”
早“数十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占据了辽 远的空间
社会功用 早已废弛
宏大、突 兀在 外
是一种僵 硬的文明
占据了邈 远的时间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地灌溉 了中华民族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摆出一副老 资格等待人 们的修缮
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 强悍而又驯顺 的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 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蛮,说 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 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 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蕴含着对都江堰 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细读第二部分,回答: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 “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 称为“文化散文”。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借我一生》《秋雨散文》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将“人、
李 冰
李冰父子雕像
梳理文章脉络,然后给每部分加上 一个小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 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都 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第一部分
1、文章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全文 中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全文的纲。“最激动人心”是全文的文 眼。 2、作者在此否定长城吗? 3、第2自然段,写长城伟大,会不会 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卑处一隅,只知奉献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讨论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造福千 年,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 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3、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 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 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细读文章第三部分,回答:
作者对李冰的评价是什么?
李冰是一个官员,同是又是一个实践科学家。“因 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他留下了一座至 今仍造福四方的水坝, ……他筑堰的指令,智慧、 仁慈、透明。”



秋堰

关于作者: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 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被 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 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以散文集《文化苦 旅》震动文坛,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 因而受到读者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