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IP层)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

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是指⼀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传输协议是严格来说是⼀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层、传输层、⽹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对⽐ ⼀、应⽤层协议该层存在的协议:HTTP,DNS,FTP,Telnet,SMTP,RIP,NFSHTTP协议:(后⾯专门⽤⼀篇⽂章详解HTTP和HTTPS)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本传输协议) 基于 TCP,使⽤端⼝号 80 或 8080。

每当你在浏览器⾥输⼊⼀个⽹址或点击⼀个链接时,浏览器就通过 HTTP 协议将⽹页信息从服务器提取再显⽰出来,这是现在使⽤频率最⼤的应⽤层协议。

这个原理很简单:点击⼀个链接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发起 TCP 连接;连接建⽴后浏览器发送 HTTP 请求报⽂,然后服务器回复响应报⽂;浏览器将收到的响应报⽂内容显⽰在⽹页上;报⽂收发结束,关闭 TCP 连接。

HTTP 报⽂会被传输层封装为 TCP 报⽂段,然后再被 IP 层封装为 IP 数据报。

HTTP 报⽂的结构:可见报⽂分为 3 部分:(1)开始⾏:⽤于区分是请求报⽂还是响应报⽂,请求报⽂中开始⾏叫做请求⾏,⽽响应报⽂中,开始⾏叫做状态⾏。

在开始⾏的三个字段之间都⽤空格分开,结尾处 CRLF 表⽰回车和换⾏。

(2)⾸部⾏:⽤于说明浏览器、服务器或报⽂主体的⼀些信息。

(3)实体主体:请求报⽂中通常不⽤实体主体。

IP网络基本知识

IP网络基本知识
•子网掩码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子网掩码比特数 •8 + 8 + 8+ 4 = 28
•子网掩码表示 •192.168.1.7/28
网络地址的计算
•IP地址为: 192.168.1.7/19
•IP地址
• 192 . 168 . 1 . 7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00000111
接时使用。 • FIN:发端完成发送任务,断开连接时使用。
• 窗口:TCP的流量控制由连接的每一端通过声明的窗口大小(windows size )来提供。窗口大小用数据包来表示 ,大小可以调节。
• 校验和(checksum):用于校验TCP报头部分和数据部分的正确性,如果 有了差错要重传,这个和UDP不一样,UDP检测出差错以后直接丢弃 。
28bits 网络位
子网总数为: 28-4 可用子网数为: 28-4-2
4bits 主机位
无子网编址
• 无子网编址是指使用自然掩码,不对网段进行细分。比如 B类网段151.16.0.0,采用255.255.0.0作为掩码。
IP网络基本知识
•IP网络基础知识
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
• TCP/IP协议栈具有简单的分层设计,与OSI参考模型有清 晰的对应关系。
•OSI参考模型
•TCP/IP
•7 •应用层
•6
•表示 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应 用 层
•传输层
•3 •网络层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 版本号(Version):标明了IP协议的版本号,目前的协议版本号为4 。下一代IP协议的版本号为6。

ip基础知识培训

ip基础知识培训

ip基础知识培训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互联网中,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IP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在互联网中的作用。

一、IP的定义及作用IP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的作用是为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设备(如电脑、手机、路由器等)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实现互联网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每个设备通过IP地址来进行标识和寻址,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门牌号码一样。

二、IP地址的结构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组数字表示(如192.168.0.1)。

其中,每组数字的取值范围是0到255,通过点分十进制的形式来表示,方便人们识别和记忆。

IP地址可以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具体设备。

三、IPv4和IPv6目前,主要使用的IP版本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它采用32位地址,最大可以支持40多亿个地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IPv4的地址空间已经不够用了。

因此,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被推出,它采用128位地址,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地址空间,以应对未来互联网的需求。

四、IP分配方式IP地址的分配方式有两种:静态IP和动态IP。

静态IP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动为设备分配的固定IP地址,一旦分配就不会改变。

而动态IP是指由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为设备分配的IP地址,每次设备连接互联网时都可能会改变。

五、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与IP地址一起使用,确定网络中的子网数量和每个子网中可用的IP地址数量。

子网掩码通常也以32位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其中网络部分的位置为1,主机部分的位置为0。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

IP网络基础知识及原理IP网络是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数字通信网络,它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的协议。

IP网络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和原理。

1.分组交换:IP网络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将待发送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独立地传输。

这些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2.网络层协议:IP网络所使用的互联网协议(IP)位于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送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主要包括IP地址分配、路由选择、分组封装和解封装等功能。

I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而是依赖上层协议来实现。

3.IP地址:IP网络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IP地址由32位(IPv4)或128位(IPv6)的二进制数字组成,可以表达为点分十进制或冒号分十六进制的形式。

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网络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地址用于标识具体的设备。

4.子网划分:为了有效地利用IP地址空间,避免浪费和冲突,网络通常会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组织或部门使用。

子网划分还可以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边界。

5.路由选择:当一个数据包从源主机发往目标主机时,IP网络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传输。

路由选择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的,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路由表中包含了各个网络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以及到达目标主机的下一跳路由器信息。

6.网络地址转换(NAT):由于IPv4地址资源有限,引入了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NAT技术可以将一个公网IP地址映射给多个私网IP地址使用,从而实现更多设备对公网的访问。

NAT技术在路由器上实现,通过修改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来完成转换。

7.IP协议的可靠性:IP协议本身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性传输,即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完整性和错误检测。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连接了全球各个角落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根据规模和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2.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型,它将通信协议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它由多个协议组成,包括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规则,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二、物理层1. 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网卡等设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2. 数据编码和调制:为了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ASCII码、GB2312码、Unicode码等,常见的调制方式有ASK调制、FSK调制、PSK调制等。

三、数据链路层1. MAC地址:MAC地址是网卡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局域网中标识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

它是由6个字节构成的十六进制数,前3个字节是厂商编号,后3个字节是设备编号。

2. 媒体访问控制:在共享介质的局域网中,多个计算机和设备可能同时访问介质,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顺序和完整性,需要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进行调度和管理。

常见的MAC协议有CSMA/CD协议和CSMA/CA协议。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协议。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完整版知识点总结:1.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是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的缩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解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个特定的功能,并通过接口与相邻的层次进行通信。

-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模型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缩写,是互联网最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提供与硬件设备(如网卡)之间的接口,互联网层负责寻址和路由,传输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负责应用程序的通信。

3.物理层:-物理层是最底层的层次,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信号发送到物理介质上,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比特流。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定义物理接口标准、传输速率、传输模式和物理连接标准等。

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划分为帧,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理寻址、帧同步、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5.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和路由,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确定数据包的路径和转发,实现逻辑寻址和分组交换等。

6.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面向连接的传输和无连接的传输,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7.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网络协议分层知识集锦:七层、四层、五层

网络协议分层知识集锦:七层、四层、五层

一、概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比较完整,但既复杂又不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简单,易于使用。

五层原理体系结构: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为了学术学习。

二、详述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

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

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

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

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

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

图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图1OSI七层参考模型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第一层物理层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

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

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

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

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应该说是Internet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2.网络层3.传输层4.应用层,其中IP是在第二层网络层中,TCP是在第3层传输层中,Internet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是实现互联网络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它把许多台的Internet上的各种网络连接起来。

Internet的其他网络协议都要用到TCP/IP协议提供的功能,因而称我们习惯称整Internet协议族为TCP/IP协议族,简称TCP/IP协议也可称为TCP/IP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物理传输通道,可使用多种传输介质传输,可建立在任何物理传输网上。

比如光纤、双绞线等2.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完成网络中主机间“分组”(Packet)的传输。

含有4个协议:(1)网际协议IP负责分组数据的传输,各个IP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层内特殊的报文机制,起控制作用,能发送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因为ICMP的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功能上属于网络的第3层。

3)地址转换协议ARP为了让差错或意外情况的信息能在物理网上传送到目的地,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联网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来标识,是一种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层上有一组服务(协议)能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PP.(可以把互联网地址看成是外识别地址和物理地址看成是内识别地址)(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ARP用于特殊情况,当只有自己的物理地址没有IP地址时,可通过RARP获得IP 地址,如果遇到断电或重启状态下,开机后还必需再使用RARP重新获取IP地址。

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3.传输层:其主要任务是向上一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确保“报文”无差错、有序、不丢失、无重复地传输。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分类: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等。

3.数据传输方式: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二、物理层1.通信信道的种类和特点: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调制解调和编码:了解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和编码方式。

3.数字传输系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链路层1.帧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帧的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

2.随机访问协议:了解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SMA)、CSMA/CD和CSMA/CA等协议。

3.点对点协议: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协议。

四、网络层1.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IPv4和IPv6),以及IP地址的表示和分配。

2.路由的概念和算法:了解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作用和实现原理。

五、传输层1.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算法。

3.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了解UDP的无连接特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以及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

六、应用层1.常见应用层协议: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了解应用层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交互流程。

3.网络编程:了解使用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七、网络安全1.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中间人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IP基础知识总结

IP基础知识总结

路由 控制
将分组数据发送到最终目标地址的功能,即使网络复杂多变,也能够通过路由控制到达 目标地址。

在一条链路中可能会布满很多路由器,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报传送就是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它是用来确 认网络设备位置的地址。
在 OSI 网络模型中,网络层负责 IP 地址的定位,而 数据链路层负责 MAC 地址的定位。
屏蔽 IP 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IP地址构造和分类
保留地址
这些地址用于特殊 目的,不能在局域
网外部路由。
05
IP协议版本
IP Protocol Version
IP协议版本
IPv4
数据报 格式图
IP协议版本
IPv4
版本(Version)
4bit,通信双方使用的版本必须一致,对于 IPv4 版本来说,字段值是 4。
协议(Protocol)
8 bit,这个字段定义了报 文数据区使用的协议。
存活时间 Time To Live,TTL
8 bit,存活时间避免报文在互联网 中迷失,比如陷入路由环路;以秒为 单位。
首部校验和 Header Checksum
16 bit,首部校验和会对字段进行纠 错检查,在每一跳中,路由器都要重 新计算出的首部检验和并与此字段进 行比对,如果不一致,此报文将会被 丢弃。
16 bit,这个字段用来标识所有的分片,因为分片不一定会按序到达,所以到达目标主机的所有分 片会进行重组,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加1,并赋值给此字段。
IP协议版本
IPv4
7
标志(Flags)
3 bit,标志用于控制和识别分片
0位
1位
2位
• 保留位 • 必须为0

网络知识点整理

网络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概述(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定义:通过标有地址的分组进行路由选择传送数据,使信道仅在传送分组期间被占用的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在发端和收端之间建立电路连接,并保持到通信结束的一种交换方式⏹网络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OSI、TCP/IP、PDU、SDU、IDU)OSI: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 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 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PDU: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物理层的 PDU是数据位(bit),数据链路层的 PDU是数据帧(frame),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packet),传输层的 PDU是数据段(segment),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数据(data)。

SDU:在osi中有三种数据单元pdu(package data unit) 他也对应一个pci本质上和ici一样idu(interface data unit)sdu(service data unit) n与n+1实体通信的单元一个系统的视角看pdu=【本层n的数据】+本层n的(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数据项可有可无=数据+pcipdu在通过asp时会加一些sap控制信息sci(多少字节是否加速传送)sdu idu ici pdu关系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两个系统的层次的视角看sdu:第n层待传送和处理的数据单元一个系统的层次视角idu 相邻层接口间传送的数据单元,它是由SDU+ICI。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⒈网络基础⑴ OSI参考模型⑵ TCP/IP协议栈⑶数据链路层⑷网络层⑸传输层⑹应用层⒉网络设备⑴网络接口卡(NIC)⑵网络交换机⑶路由器⑷防火墙⑸网络负载均衡器⒊ IP协议⑴ IPv4地址及子网划分⑵ IPv6地址及子网划分⑶ ARP协议⑷ ICMP协议⑸ DHCP协议⒋传输层协议⑴ TCP协议⑵ UDP协议⑶端口号⑷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⑸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⒌网络安全⑴访问控制列表(ACL)⑵ VPN技术⑶防火墙规则⑷传输层安全协议(TLS/SSL)⑸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⒍网络性能优化⑴带宽与吞吐量⑵延迟与时延⑶网络拓扑优化⑷ QoS(Quality of Service)⑸网络监控与诊断工具⒎无线网络⑴ IEEE 80⑴1标准⑵ Wi-Fi安全性⑶ WLAN控制器⑷无线网络规划方法⑸蓝牙技术⒏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族)⑴ HTTP协议⑵ DNS协议⑶ FTP协议⑷ SMTP协议⑸ POP3协议⒐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⑴ IaaS、PaaS和SaaS⑵虚拟局域网(VLAN)⑶虚拟化技术(如VMware、KVM)⑷软件定义网络(SDN)⑸容器化技术(如Docker)⒑附件:参考书籍、教程和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通信协议构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网络层级之间的通信原则和协议。

⒉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⒊ IPv4和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4和版本6,分别用于分配和管理全球网络中的IP地址。

IPv4使用32位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网络运维知识点总结

网络运维知识点总结

网络运维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了解OSI七层模型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网络运维是非常重要的。

2.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互联网上每个设备的标识,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其中IPv4地址由4个十进制数组成,而IPv6地址由8组四位十六进制数组成。

子网掩码是用来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它与IP地址一起构成了子网地址。

3. 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和网关等。

路由器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机负责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通信,防火墙用来保护网络安全,而网关是网络中不同协议之间进行转换的设备。

4. 网络协议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和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负责实现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输。

HTTP协议是用来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FTP协议用于文件的传输,SMTP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

5.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设备之间物理或逻辑连接的形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等。

了解网络拓扑对于规划和设计网络结构非常重要。

二、网络安全知识1. 网络攻击和防御网络攻击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攻击和DDoS攻击等。

黑客攻击指非法入侵网络系统,破坏网络的安全和完整性;病毒攻击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意软件,会对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而DDoS攻击是指利用大量的僵尸网络向目标服务器发动攻击,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IP网络技术基础学习总结

IP网络技术基础学习总结

IP技术学习总结一、IP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1、存储与转发并行,减少延时;2、固定大小(长度),简化管理;3、减少出错几率;二、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网络中约定好的传播数据必须遵循的规则。

即,规定了数据的格式和有关同步问题。

三、TCP/IP结构•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和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DCE),DCE一般位于服务商侧,DTE是附属设备;DTE通常使用modem 或CSU/DSU( channel service unit/ data service unit) 得到服务五、子网技术目的:两级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不够灵活,而且利用率太低;思路:对用户很多物理网络的单位,可将所属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是单位内部的事情,对外依然是个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方法:从网络的主机号中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外网给本单位主机的IP数据包依然根据IP数据包中的目的网络号找到本单位路由器,路由器再根据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将IP数据包给对应的主机。

六、IP路由协议路由选择:寻找一条将分组从信源机转发至信宿机的过程;IGP:内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组管理协议七、传输层网络技术主要包括TCP/UDP两类协议,并且两类协议都是使用端口与上层的应用进程进行通信。

端口: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缓冲区,分为熟知端口(0-1255)和自由端口。

八、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72页)存储转发:地址学习:包过滤:VLAN Trunk (VLAN也是基于Layer2的)九、交换机通过采用与网桥一样的工作方式,根据数据包的第二层目的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帧;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以一种广播方式工作;交换机是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十、VLAN划分(业务vlan和管理vlan)业务VLAN:太多数vlan属于业务VLAN,所有数据只在本vlan中传输;管理vlan: 除了可以传送传输业务VLAN的信息外,还包括用udp传送的trunk,native vlan,设管理vlan ip(以便可以telnet进去),所有业务vlan都是打标封装的,只有管理vlan是不打标封装的;2)VLAN协议GVRP(所有支持GVRP 特性的交换机能够接收来自其他交换机的VLAN 注册信息,并动态更新本地的VLAN 注册信息)是保持和自己相连的设备的VLAN信息的透传(部分未用到的VLAN不进行添加),VTP是域(有相同域名的交换机)内所有的VLAN 信息都学习,所有域内交换机上的VLAN 信息是一致的。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知识点总结网络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三层,负责在不同网络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通过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址来确定数据包的路径,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寻址、路由选择、网络互联、数据包分段和重组等。

本文将对网络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包括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的协议、路由及转发、IP地址、子网划分、网络层的安全性等方面。

一、网络层的功能1. 寻址网络层通过协议为数据包分配唯一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便在网络中进行路由和转发。

IP地址是网络层的一种寻址机制,它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

2. 路由选择在网络层,路由选择是指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转发。

网络中的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表选择合适的下一跳路径,并发送数据包到下一跳路由器。

3. 网络互联网络层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通信,它通过路由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

4. 数据包分段和重组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的传输要求。

在数据包在不同网络间传输时,可能需要分段和重组以适应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

5. 错误检测和处理网络层通过一些机制来检测数据包的传输错误,在发生错误时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输。

二、网络层的协议1. IP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

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规则,以及路由选择的算法。

IP协议是基于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交换方式,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2. ICMP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是IP协议的扩展,它提供了对网络层错误和异常条件的处理和报告。

ICMP协议用于网络层对数据包的测试、故障诊断和错误报告。

3. ARP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网络层的一个关键协议,它负责将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映射,以便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网络的建立、连接、传输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被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描述。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规模分: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虚拟网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 提高可靠性- 负载均衡二、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 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的简称,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 HTTP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进行信息传输的协议。

- FTP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 SMTP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

三、网络层1. 网络层的作用: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为不同的主机提供可达性和连接服务。

2.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 IP协议:是互联网协议的核心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 ICMP协议:负责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和错误信息。

四、传输层1. 传输层的作用:传输层在网络中的不同主机之间提供了透明的数据传输。

2.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传输大量数据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

五、网络安全1. 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传输、破坏、干扰等行为的影响。

hcia知识点总结

hcia知识点总结

hcia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基础概念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组成的,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手段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的基本特点包括:互连性、共享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2 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一个理论上的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严格定义了每一层之间的接口。

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互联网上通信双方的唯一标识,它包括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子网划分是一种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网络的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1.4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通信的基本协议,它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两部分。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1.5 子网掩码和路由子网掩码是用来划分网络的,它与IP地址相结合可以确定一个网络的范围。

路由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过程,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1.6 网络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而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红外等。

1.7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各个网络设备的设备,它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包。

而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

二、网络基本配置2.1 网络设备的基本连接网络设备的基本连接包括: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设备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

2.2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包括:设备的命名、设备的IP地址配置、设备的子网掩码配置、设备的默认网关配置。

2.3 VLAN的配置和管理VLAN是一种虚拟局域网技术,它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提高网络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层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VC):面向链接的,由网络确保提供可靠的服务。

借鉴与电信网络。

两个计算机通信前先建立链接。

数据报服务: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承诺。

依据:计算机比电话机智能,有很强的差错处理能力。

由于传输网络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服务,因此路由器可以设计的简单,价格低廉。

2.网际协议IP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IP协议配套使用的有:●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组织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CMP和IGMP使用IP协议IP协议使用ARP和RARP协议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3.什么是虚拟互联网络(逻辑互联网络)互连起来的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利用IP协议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在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络的异构性:由于用户需求不同,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网络体系中存在不同性能,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

(那么如何使这种存在差别的网络连接到一起,感觉像是一种网络没有障碍的通信——>使用相同的网际协议IP,构成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

比如我们通信的过程中,有段网络使用了卫星链路,有的使用了无限局域网,但是IP协议可以使信息在这些网络传输)。

用来连接异构网络的设备:路由器。

4.将网络互连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层次不同分为:(1)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路由器(router)(4)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网关(gateway)转发器和网桥只是把网路扩大(因此,由转发器和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路,只能有一个网路号(主机号不同))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有不同的网络号IP地址)5.IP地址和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因为IP使用软件实现的)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首部2.在局域网中,只能看见MAC帧。

MAC帧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要发生变化的。

3.在IP层抽象的互联网上只能看到IP数据报。

4.IP地址有32位,局域网的硬件地址是48位6.物理地址与IP地址的匹配<——>ARP与RARP(由物理地址怎样找到对应的IP地址/由IP地址怎样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由于DHCP已经包含RARP现在很少单独使用RARPARP:在主机ARP高速缓冲中存放一个由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表还动态更新(新增和超时删除)。

映射表中存放本局域网各主机和路由器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同一局域网中,ARP解决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问题: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内某主机B发送IP报,先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冲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

如果有,根据IP地址找到对应的硬件地址,将硬件地址写入MAC 帧中,然后把该MAC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当B刚入网,或A刚开机ARP高速缓冲中是空的,则A自动运行ARP,找出B的硬件地址。

1)ARP进程在本局域网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主要内容是“我的IP地址是209.0.0.5,硬件地址是00-00-C0-15-AD-18,我想知道IP地址为209.0.0.6主机的硬件地址”。

2)本局域网所有主机都收到此分组,但是只有目的IP会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以普通的单播ARP响应分组响应。

同时,B也会把A的IP地址与硬件地址写入自己的ARP高速缓冲中。

3)A收到后,将B的IP和硬件地址写入ARP高速缓冲中。

不同局域网中,ARP解决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问题:A无法直接找到远程主机B的硬件地址。

A首先将A所在局域网的路由器IP解析为硬件地址,将IP数据报传送到路由器。

路由器从转发表中找到下一跳路由,同时用ARP 解析出下一跳路由的硬件地址…直至最后。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当主机A要与另一个网络主机B通信时,首先A是通过ARP找到路由器R1,这是一次ARP的使用,即在A和R1的局域网中使用,由R1找B或与B相连的路由器R2,是在R1和B或R1和R2的局域网中使用的ARP,这是又一次使用ARP,所以说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7.ARP高速缓冲每一个映射项目都设置了生存时间。

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删除掉。

B的网络适配器(网卡)坏掉等都会造成B的硬件地址变化。

8.既然在网络链路上传递的帧最终是按照硬件地址找到目的主机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硬件地址进行通信,而是使用抽象的IP地址并调用ARP来寻找相应的硬件地址?(I P 地址的意义)因为全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

要使这些异构的网络能够相互通信需要非常复杂的硬件地址转换工作,这由用户主机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统一的IP地址,通信就像连在一个网络上,并且ARP工作过程是由软件自动完成的。

9.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机会,使用ICMP(Intet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协议。

ICMP分为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ICMP询问报文请求报文的应用ping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ICMP的一个例子,没有通过TCP或UDPICMP差错报告报文时间超时的应用traceroute IP数据报中包含不可交付的UDP10.路由选择协议(核心:路由算法):使用何种方式获得路由表中各项目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进行调整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策略: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简单,开销小,不能适应网络变化,适合简单小网络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自适应、复杂,开销大,能适应网络变化因特网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自适应(动态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11.自治系统(AS):单一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即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的是相同的路由选择策略。

由路由选择协议是在自治系统内使用还是系统外使用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由历史原因称为网关协议其实是路由器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RIP和OSPF(力求最佳路由)外部网关协议(EGP):BGP-4(力求较好路由,不兜圈)12.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协议让一个自治系统内所有路由器(交换信息时只和相邻路由器交换)都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定期交换信息,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每一个路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器都是最短的。

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最大特点简单缺点:限制网络规模,最大距离为15每次交换完整路由表,随网络扩大,开销增大“坏消息传的慢”跳数:即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距离为1,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跳数为16表示不可达)RIP协议特点(与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什么时候交换)1)仅与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2)交换信息为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包括,我到本自治系统所有网络的距离,到每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只知道下一跳路由,不知道整个网络拓扑结构)3)按固定时间交换:30秒距离向量算法:首先,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RIP报文(使用了UDP,即RIP报文+UDP首部+IP 首部构成IP数据报),报文包括“目的网络N,距离d,下一跳路由是R”然后,接受到的路由器进行分析:1)对地址为X的路由器发来的报文,先将所有报文的下一跳路由改为X,并将所有距离+1。

(对于本网络来说,如果准备按X发来的报文项目通信目的网络,则须经过X,即下一跳路由为X,而与目的网络的距离为X到目的网络的距离+1)。

2)对修改后的报文,与自己原路由表对比:a.原路由表中,没有此目的网络N,直接添加b.原路由表有目的网络N,比较下一跳路由地址,若原来下一跳路由地址也是X,直接更新(网络状态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以此次新信息为准)c.若下一跳地址不是X,则比较距离d,以小的为准d.否则什么也不做3)若3分钟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距离标为16(不可达)4)返回一个RIP报文最多包括25个路由,RIP报文最大长度4(首部)+25*20(一个路由器信息20字节) = 504字节1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最主要特征: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OSPF协议特点(与RIP比较)1)向本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但是使用洪泛法发送,路由器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而每一个相邻路由器也会把此信息发送给其相邻的路由器(不发给刚刚发来信息的路由器),这样,整个系统都能收到。

(RIP只给相邻发送)2)发送信息:相邻所有路由器链路状态。

包括本路由器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费用,距离,时延,带宽),可以知道整个网络拓扑。

(RIP只发送到所有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3)只有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才以洪泛法再次发送信息。

(RIP定期)OSPF将自治系统划分为更小范围,区域。

OSPF只在自己区域交换信息,而不再是整个自治系统。

减少整个网络上通信量,此时只知道本区域网络拓扑。

OSPF报文直接使用IP数据报(OSPF+IP首部)OSPF五种分组类型1)类型1,问候分组,确定邻站可达性(10秒交换一次)2)类型2,数据库描述分组,向邻站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摘要信息3)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详细信息4)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用洪泛法全网更新链路状态协议核心部分5)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对更新的确认14.外部网关协议——BGP(边界网管协议)BGP是不同AS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不同的AS为什么不能使用内部网关协议:1)英特网规模太大,使得AS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主干网已超过5万路由前缀,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OSPF方法),用Dijkstra计算花费时间也很长。

不同的AS中,度量的量度也不一样,不能通用。

2)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必须考虑相关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