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一、什么是创新和创新能力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异的经济周期。
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熊彼特一开始提出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上的创新,后来逐渐演变成包含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在内的广义上的创新。
应该说,熊彼特的创新是狭义的创新,主要是指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
现在人们更多地采用的是广义上的创新,广义上的创新不仅包括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在此之前的科学发现、发明。
从理论上讲,我们也应该采用广义的创新,因为创造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也该看作是创新。
本文所采用的也正是广义的创新概念。
从学术上讲,我们可以对创造和创新加以区分:创造可以主要是指原创,而创新则侧重于在原创基础上的再创。
尽管我们从学术上可以对创新和创造这两个概念加以严格的区分,但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人们在实践中已把这两个概念等同了。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精心整理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师范学院09心理李美燃摘要:创造力创造力的同时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
(一)社会影响因素1.在社会影响方面,最关键的是文化的影响,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老师总是只规定一个正确答案,对其他答案的人则给予抨击。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学生逐渐丧失创造力,并喜欢固定于一致的模式。
正因如此,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更加趋向于盲目相信权威,而因害怕批评指责很难提出自己大胆的观念,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社会的舆论风尚也影响着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如果人们对富有创造力的人视为与时代不同的怪人,自然也影响其继续的创作。
正如同着名的画家梵高,在那个年代里并不被人接受,也并不为人欣赏,这也影响了他继续的发展,导致他的早逝。
社会的舆论对于拥有完善人格的人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社会舆论的指向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或者指引人们的行动。
如果社会舆论风尚对创造力的发展起鼓舞的影响,人们便会更加愿意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在中国,(三)环境影响因素1.在环境影响方面,国家的科技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人才管理制度。
国家所提供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在国家的支持宣扬下,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势在必得。
2.在群体环境中,当人们以组织为单位解决问题时,产生的观念会少于单独解决问题的人,在他人在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活动,他们的成绩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在群体之中,人们难免会收到从众心态的影响,创造力的发挥毕竟只在少数人当中,而这少数人很难排除异议,大胆的实施自己的观点。
3.在工作环境中,没有上级的干扰,职业具有不稳定性会对个体的创造性起促进作用。
在没有上级限制,强加条件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思维无限的徜徉,从而增强了巧遇创造的机会,也更加有利于创造力的实践。
二、内在因素3M公不知道自己耗费了大量时间的重要发现早已被西方数学界所解决。
假如他事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就不会做这样多无意义的尝试。
创造力的奥秘总结创造力的要素和培养方法
创造力的奥秘总结创造力的要素和培养方法创造力是指人们能够产生新的、有创意的想法、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创造力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能力。
那么,创造力的奥秘是什么?本文将总结创造力的要素和培养方法。
一、创造力的要素1. 灵感的激发:灵感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从大脑中诞生的独特想法。
激发灵感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创意思维的训练,如观察、思考、联想等。
另外,与他人的交流也是一种汲取灵感的重要途径。
2. 历练与知识积累:创造力需要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建立。
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能够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思考框架。
3. 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创新意味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具备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能力。
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质疑与分析的能力,人们能够超越传统观念和束缚,发展出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二、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 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人们应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可以尝试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旅行、参与项目或活动,以扩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
2. 鼓励多元思维:创造力源自多元思维的碰撞和交汇。
人们应主动寻求和倾听不同观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思考方式。
此外,可以培养横向思维,跨越学科边界,构建全新的思维模式。
3.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机会,鼓励员工和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4. 鼓励失败与反思:创造力需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人们应该鼓励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将失败视为一种学习机会。
通过反思和总结失败的原因,改进自己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创造力。
5. 培养艺术修养:艺术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创作,人们能够培养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从而拓展自己的创造力。
总结起来,创造力的要素包括灵感的激发、历练与知识积累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论创造力的构成要素
赋予 事物 独特 新 颖 的意义 , 其结 果不 但使 自己也使 别 人得
到 满足 。1 ’ 【 ( 或称 运用 已 知的 信息 产 生 出某 种 新 颖 而 独 J 特 、 社会 或个 人价 值 的物 质或 精神 产 品 的能力 。也 可 以 有 通俗 地解 释 为发 现 和解 决 新 问题 , 出新 设 想 , 造 新 事 提 创
1 信 息 量 度
信 息和知 识是创 造 的基础 和 原材料 , 大量 吸 收最 新 信 息 , 分利用 信息 变 成 新 的创 造 、 的生 产 力 是 技 术 创 新 充 新 的重 要途 径 。没有 及时 的 、 靠 的 、 面 的信 息 , 不 知 道 可 全 就 该 搞什 么创造 才 能适 合 市 场 的需 求 产 生 价 值 。美 、 俄 日、 等 国在 充 分 利 用 信 息 的 过 程 中 , 般 可 节 约 研 究 费 用 一 1 % ~l % , 间缩 短近 l 4 5 时 0倍 , 且可 以避 免 重复 研 究 。 而 没有 知识 就无 法进 行 创造 。很 难想 象 , 一个 对光 电知 识 一无所 知 的人 能发 明 出新 型 的 电 灯来 。一 个 对 计 算 机
速度 不断 加快 的今 天 , 知识 并 不 等 于力 量 。事 实 上 , 许 有
多 满腹经 伦 的人 , 一 生无 所 创 造 , 为 他 懂 得 最 多 的仅 却 因 仅是 “ 什么 是什 么“ 之类 的 已经 固化 了的“ 知 识 ” 死 。 事实 证 明 , 知 识 经济 时 代 , 在 尚未 被 共 知 的 信 息 与 知
V0 . No. 】2 2
J n.2 0 u 02
文 章 编 号 :10 0 9—7 8 2 0 )2—7 0 2(0 2 0 4—0 3
影响创造力的六个要素
影响创造力的六个要素
1. 知识和经验:创造力需要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了解领域的背景和技能,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某种新事物或概念。
2. 想象力:想象力是在不同情境之间移动和连接的能力。
它允许人们在大脑中组合和重组一些不同的物品或概念,以产生新的想法。
3. 视野和观察力:通过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观察周围的世界,可以发现新的机会、挑战和需求。
因此,对周围的细节和变化的观察力也是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4.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跨越传统思维模式的过程,构建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产生想法,并帮助人们发现创新的可能性。
5. 节奏和环境:对于创造力的支持,节奏和环境也非常重要。
这包括一个好的工作间和整个团队的氛围,这两者都能够提供合适的环境,使创意得到更好的表达和落实。
6. 乐于尝试和失败: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尝试和失败。
这种路线可能不总是适用或成功,但它是探索新思路和方案的关键。
对于创造力来说,尝试和失败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才可以继续尝试新的方向。
创造力的构成包括
创造力的构成包括
创造力构成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
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
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学生的创造力构成和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构成和培养
学生创造力构成与培养
学生创造力是指学生从思维和行为层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能开拓思维、寻求
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想法和方法、新技术和新观念。
因此,学生创造力的构成和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创造力的构成有三个要素: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动机要素。
认知要素
包括知觉、注意力、思维和推理;情感要素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和激情;动机要素包括目标设定和持久努力。
若学生在这三个要素上有所缺乏,则其创造力也就不可能有起色。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应将理论和实
践结合起来,打破固有思维格局,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跳跃。
其次,师资队伍应该有创新精神,有效帮助学生来发现问题,实现多元发展的技术,并帮助学生探索未知的新事物。
再次,学校应提供一系列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潜力,引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设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过程。
总之,学生创造力的构成和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
及到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动机要素的认知和实践结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创造力是人类独特的思维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造力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要素,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本文将探讨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基石,它驱使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好奇心使人们对问题和挑战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激发他们寻求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欲望。
正是好奇心推动了科学家们的发现,艺术家们的创作,以及企业家们的创新。
好奇心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二、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事物的能力。
创造力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思维路径。
多元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设计领域,设计师们常常通过多元思维来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和用户体验。
多元思维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突破口。
三、灵感灵感是创造力的源泉,它常常突然而来,让人们在瞬间获得创造的力量。
灵感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来源,比如观察自然、阅读书籍、与他人交流等。
对于创造力而言,灵感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因此,创造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培养和引发灵感的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创造力需要人们对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找到优缺点并作出改进。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潜在隐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意产生后,批判性思维也能够帮助人们筛选出最好的创意并加以实施。
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持与毅力创造力需要坚持与毅力的支持。
创造力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实现创新和突破。
坚持与毅力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持动力,并在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的道路。
正是坚持与毅力,让众多创造者们能够将他们的想法变为现实。
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要素
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和方法。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的三个关键要素出发,为大家探讨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一、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关键要素。
开放思维意味着摒弃传统思维的框架束缚,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观点。
在培养开放思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1. 摒弃成见:摒弃自己对世界的框架成见,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尝试接触多元的文化、思想和领域,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2. 乐观态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每一个问题都存在解决方案。
不抱怨困难,而是将其看作是一次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3. 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建议和看法,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碰撞,挖掘和激发自己内在的创新潜能。
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二个关键要素。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1. 提出质疑:不轻易接受表面现象和结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追问事物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2. 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理和逻辑:学会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我们思辨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持续学习持续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三个关键要素。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下是几种培养持续学习的方法:1. 阅读广泛:阅读是拓宽知识面和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可以接触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为创新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2. 学习新技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2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分析
三、 创造力的主要特点
• (2)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 智力是侧重于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创造力侧
重于创新和发现;创新离不开认识,认识却未 必包含创新。根据大量心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 智商低的人其创造力不会高,但智商高的人其 创造力也不一定很高,创造力高的人其智商都 在中等以上。由此可见,智力和创造力两者不 是包含关系,但也不是毫无关系,一定水平的 智力是创造力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智力 教育不能代替创造力培养,在知识教学和技能 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创造力。
• 1)发明专利:是指新的方法、 新的工艺。
• 2)实用新型专利:是指有一定 形状的产品结构设计。
• 3)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图案、 形状、颜色的设计。
二、 什么是创造力
• 创造力(creativity)一词源于拉丁语creare。根据 Webster Dictionary的阐释,创造力意谓“创造的能力, 才艺智力的开发”,如:
• 总之,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各种各样。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 有的研究者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研究者侧重创造的结果,有 的研究者侧重创造的过程,有的研究者从创造认知方面出发,有 的研究者从创造的动机人格因素入手,或者二者兼顾。
• 实际上,创造力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系列连续的高 水平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 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的运行。目前,林崇德把创造力定 义为: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 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 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 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又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米开郎琪罗的雕像《大卫》,贝多芬的《命 运交响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均属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和产品。
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解锁潜能,创造价值
Introduction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能力。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创造力被认为是个人职业成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创造力并非天生的,它可以通过培养和发挥来不断提升。
本文将探讨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的方法,以帮助读者解锁潜能,创造价值。
Body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基石之一。
通过激发好奇心,我们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寻找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有许多方法可以激发好奇心,例如:广泛阅读阅读是开阔视野和扩展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可以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从而引发我们的好奇心。
我们可以选择阅读各种主题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探索新事物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主动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科技展览,了解各种艺术品、发明和创新。
通过亲自体验和观察,我们能够激发好奇心,并在探索中发现新的创造性想法。
培养灵活思维灵活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角度,并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培养灵活思维的几种方法:颠覆传统思维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往往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为了培养灵活思维,我们需要学会颠覆和挑战传统的观念和方法。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思考,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创造空间为了培养灵活思维,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环境。
这可以是一个安静的办公室,一个简单的画纸或一段闲适的时间。
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散思维,不受束缚地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创新能力使我们能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以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方法:学会思考实施创新并非停留在想象中,而是需要付诸实践。
为了培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学会思考实施。
这包括通过制定详细计划、执行实验和评估结果来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经过实践验证的创新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摘要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人和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它是指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促进发展。
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指个体或组织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文将从定义、构成要素、发展机制、评价方法和提升策略等方面深入探讨创新能力,并着重分析创造能力在其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角色。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思维方式,知识积累,环境支持,评价方法,提升策略引言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发展模式。
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个人和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促进发展。
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要素协同作用,其中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创造能力指个体或组织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基础。
一、创新能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1.1 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事物、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促进发展。
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要素协同作用。
*新颖性:创新必须是新的,能够区别于现有的事物,并具有独特性。
*价值性:创新必须能够创造价值,满足社会需求,为个人或组织带来效益。
*有效性:创新必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并产生实际效果。
1.2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创造能力: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知识积累: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创造新事物提供基础。
*思维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环境支持:良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能够为创新提供支持和激励。
创新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评价体系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
一般认为创造力和创造性指个体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成果的能力和特征。
儿童创造力测评体系研究是创新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有解决了评价问题,才能真正树立起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引导创新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创造力的结构创造力绝非一种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
人们逐渐放弃了那种“单维创造论”,渐渐地构建起了创造力系统观,使得创造力研究向“多维取向”和“聚合模型”发展。
1.吉尔福特创造力结构理论20世纪最早对创造力进行系统研究,并推动创造力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心的当推吉尔福特,他的《创造力》一书被西方心理学界视为现代正式研究创造力的先锋著作,后来他又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就好象智力有外显与内隐之分,创造力同样也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
即创造力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创造力静态结构主要指个体内在的创造性表现;创造力动态结构是指个体外在的创造性的表现。
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创造力特征是:敏感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
创造性个体人格特征是:(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可是吉氏模式虽是过程和内容的结合,却只限于创造性思维,因而是一个比较微观的描述:(1)从根本上来看,吉氏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种种能力与人格测验者用测量法得出的各种因素都是在鉴定创造力的静态组成。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辨析
育、 专业 教 育 相 结合 , 积极 开展 创 新 型 创 业教 育 。以培 养 艺 术 类
大 学 生职 业 发 展 综 合 技 能 为 中心 , 变就 业 观 念 、 化 专 业 技 转 深 能 、 养 创 业 意 识 , 强 通 用 能 力 , 累 实 践 经 验 , 构 成 艺 术 培 增 积 是 类 大 学生 创新 创 业 能 力 的 核 心要 素 。
三 、 语 结
括突 出的艺术 审美能力和特定的艺术专业 表现能 力 , 既符合 高 等教育培养人 才的根本要求 , 可帮助艺术 类大 学生 日后在就 又 业、 创业过程 中尽 l建立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 夫 () 2创业精神和创业管理能 力是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双翼。 与单纯就 业相 比 , 业所面临 的不确定性 大大 增加 , 创 因此除了 发展个人艺术特长外 , 大学生在创业过 程中还需要具 备顽强的 创业精神 、 积极的商业意识和一定 的管 理能 力。对艺 术类大学 生进行创业培训 , 主要是培养其创业 精神和创业管理 的基本能 力。创业精神 的养成将使受 训者终身受益 , 这是创业 个体所具 备的群体特征 , 对其 日 后就业也大有裨益。 另外 , 艺术 类大学 生创业培训重 点应放在微小型 企业 创业
1 转 变 师生 观 念 , 养 创 业精 神 , 创 业 能力 形 成 的 基础 、 培 是
曾几何时 , 大学生 已经 不再被视 为“ 天之骄子 ” 而 只是 求 ,
知的一 种途径 。但在 国内, 传统的就业观 、 人才观 、 发展观 在许 多大学 生及 其家长心 目中仍然根深蒂 固 ,考公务 员、 “ 当高校教
职业 发展能 力是 一个比提 升大学生 就业率或创 业率 更为重要 的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 目 。在培养艺术类学生具备各种专业 标 技能之后 , 通过全面创新创业教 育综合 性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个 人的职业理念 、 技能和素质 , 将为其 日 后的创业实践做好准备。
影响创造力的3个因素,快来看看你满足几个?
影响创造力的3个因素,快来看看你满足几个?
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领,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创造力已经成为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国家也在不断的重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对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因素就是知识、智力、人格三个方面。
一、知识。
所谓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知识能够帮助孩子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无论拥有如何强大的创造力,如果没有知识作为基础,那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
二、智力。
智力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有些家长认为智力仅仅是指智商,这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无法改变,但是,基因并不是命运,环境和教育也同样重要,而且,智力不仅包括孩子先天的智商,同样还包括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表达意念等方面。
因此,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产生这样的刻板印象。
三、人格。
人格在创造力的三个因素中,与其它两个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它包括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内容,通常来说,人格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形成。
它是创造活动中所必须的素质,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谈到创造力,人们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印象,比如:创作出《星空》的梵高,他阴郁、压抑、不爱社交;将火箭送上天的埃隆·马斯克,他激情、自信……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在少数,的确,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极富创造力的代表人物,但是普通人就没有创造力了吗?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多或少、开发或未被开发的区别。
因此,对孩子来说,后天的教育和先天的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学中的创造能力及其培养
演示 实 验 及 其 他 刺 激 手 段 , 起 学 生 的 记 忆 表 象 , 唤 引 导、 启发学生“ 创造” 于新 知识 的想象形象 。 关 三、 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物 理 教 学 中有 意 识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 可通 过 以下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 1鼓 励 学 生 大 胆 想象 , 于 提 问 , 于 发 表 不 同 . 善 敢 见解 教学 中要注意爱护 学生好 奇心 和探索精 神 , 对 学生别 出心裁 的想 象要慎重 对待 ; 学生幼 稚的想 对 法也 不 要 轻 易 讥 笑 和 批 评 , 当与 学 生 一 起 分 析 、 应 解 剖他们 的想法 , 把分析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教育过程 ; 学生 在 回答 问题 、 解答 习题 时 , 果 有创 见 、 新 意 , 如 有 应予 以肯定和表扬 。 2 教 学 中 弓 导 学 生 开展 发 散 思 维 和 收 敛 思 维 训 . I 练 。在 讲 授 “ 变 热 能 的方 法 ” 节 时 , 师 可 带 上 改 一 教 几根铁丝 , 提问学 生 :我们 可以用那些 方法 使铁丝 “ 的温度升 高?看谁想 的方法 多。 学生 经过动脑 筋 , ” 提 出 了许 多 办 法 : 在 火 上 烧 , 太 阳 晒 , 在 开 水 放 用 放 里烫 , 用石头磨 , 用砂纸擦 , 用铁锤反复敲打 , 用钳子 反 复扭 折 … …在 发 散 思 维 的 基 础 上 , 师 引 导 学 生 教 分析 、 比较 、 归纳 , 最后 总结 出使铁丝温 度升 高的办 法由两大类 : 一是外界传给它热量 , 二是外界对它做 功 。这 样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便 会 潜 移 默 化 地 得 到 提 高。 3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创造 性 的技 能 技 巧 . 加强物理实验和第二课 堂活 动 , 学生 以更多 给 的学 习和锻炼活动 , 提高学 生的技 能技巧 。尤其 是
创新能力一般由以下能力构成
创新能力一般由以下能力构成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任职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或具体将,创新是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而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由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创新的能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
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
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
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独立自主地创造新事物的本领和才干。
培养创造力的大要素
培养创造力的大要素创造力,这个在当今社会备受推崇的能力,正逐渐成为个人和团队成功的关键。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开拓新的领域,还能为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可能性。
那么,如何培养创造力呢?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要素。
一、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总是渴望探索未知,发现新的事物和现象。
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不断追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去深入研究、尝试和创新。
比如,年幼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会把玩具拆开,观察里面的结构;会不停地问大人各种问题,试图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正是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为他们未来的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培养好奇心,我们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愿意接触新的知识和经验。
不要害怕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
同时,要鼓励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领域,拓宽视野。
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
它让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构想出从未存在过的事物和情境。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和作品。
科幻小说作家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未来世界;设计师们通过想象,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产品;艺术家们在想象的世界中挥洒灵感,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要培养想象力,可以多阅读一些奇幻、科幻作品,观看富有创意的电影和动画。
也可以通过冥想、自由写作等方式,让思维不受限制地飞翔。
三、知识积累创造力并非凭空产生,它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
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储备,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帮助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例如,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美学和设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力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美观又安全实用的建筑。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无论是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课程还是与他人交流,都能让我们吸收新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一、什么是创新和创新能力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异的经济周期。
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 熊彼特一开始提出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上的创新,后来逐渐演变成包含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在内的广义上的创新。
应该说,熊彼特的创新是狭义的创新,主要是指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
现在人们更多地采用的是广义上的创新,广义上的创新不仅包括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在此之前的科学发现、发明。
从理论上讲,我们也应该采用广义的创新,因为创造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也该看作是创新。
本文所采用的也正是广义的创新概念。
从学术上讲,我们可以对创造和创新加以区分:创造可以主要是指原创,而创新则侧重于在原创基础上的再创。
尽管我们从学术上可以对创新和创造这两个概念加以严格的区分,但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人们在实践中已把这两个概念等同了。
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我们可以把创新和创造看作是同一个概念,并没有必要非得对两者进行学究式的严格区分,因为这样学究式的严格区分毫无实际意义。
何谓创新或创造呢?《辞海》中对创造的解释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1]】517这是正确的。
有人更进一步地说:”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
”[[2]]也是对的。
很多人经常将创新和创新思维混为一谈。
这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我认为,创新和创新思维严格说来不是一回事,对这两者进行区分有助于人们对创新和创新思维进行分别的研究。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上的创新,是指创造(或者说是“产生”、“生产”)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知识等。
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也可以是一个新的事物。
如果创新指的是创造一个新的思想,那么创新就是指创新思维;如果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事物,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创新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因为要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就必须先在思想上进行创新。
如果创新仅仅指前一种含义,那么这种所谓的创新就是狭义的创新;如果创新包含前面两个方面的含义,那么这种所谓的创新就是广义的创新,我们一般讲的创新是广义的创新。
正因为创新具有这两方面的含义,从而容易导致人们将创新和创新思维这二者混淆。
影响创新(广义的创新)和创新思维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创新不仅要求思想上的创新,而且要把创新的思想变成创新的实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和身体因素等,而这些因素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作用则相对较小。
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思维,因为人的一切创新都始于思维的创新,在实践中的创新每一步都离不开思维上的创新。
很多人之所以将两者混为一谈,也主要是因为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3]]3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对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
王立认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
温寒江等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
高福安等认为,创新能力包括独创能力、捕捉创新机遇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知识及信息获取能力等。
李世海等认为创新能力的要素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张志勇认为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4]】从以上所列举的关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论述大多提到了创新的这么两个构成要素,即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由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它们都没有提到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思维能力(智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又不能归结为这两个要素,因此应把它单独列出来作为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当然,也已有人把它看作为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如何,取决于他的基本素质。
按照心理学上的划分,人的素质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
按照我们的研究,人的智力主要就是指产生新思想的能力,也即创新思维能力。
[[5]]11-17因此创新能力的主要要素也可以看作是由创新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构成。
当然,仅有这两个要素还不够,因为人要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主要包括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能力。
而有了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创新实践能力这三个要素,一个人就能创造一个新的思想,并且能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因而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1、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产生新的思想的能力。
行成于思,行为的创新始于思维的创新,思维的创新是行为创新的初始的关键的一环。
我们根据对智慧本质的理解,也即是从新思想的产生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构成智慧的内在要素主要有知识、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么三个。
[6](1)知识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
要在某一领域产生新思想就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要产生较高层次的新思想(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
知识是人类思维的原材料,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知识把人类的思想用语言符号等形式固化起来,便于后人和他人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向上攀登。
没有或缺少知识作为原材料的思维是贫乏的、空洞的。
因此我们反对中国古代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以文字符号等来表示的知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人类思维的巨大进步和质的飞跃,也就没有人类今天这样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丰富,可供调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就可能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力也就越强。
古人把智慧等同于知识虽然是错误的,但却也说明了知识对智慧的重要性。
为什么在在学校教育中要传授给学生那么多知识呢?我想我们决不是为知识而知识。
我们传授给学生知识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但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世界并改造世界服务的。
(2)非逻辑思维能力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参与,也就没有新思想的提出。
非逻辑思维仿佛思维的雷达,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捕捉到未知的对象。
实际上,很多人也常常把有没有悟性看作是人的智慧的主要衡量标准。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超越自己,打不破自身已有的思维框架,原因在于悟力不足难以前进。
悟性……往往来自非理性和非逻辑。
”【7】217尽管非逻辑思维所得出的初步假设和猜想很多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些初步假设和猜想并非是毫无价值的。
因为通过非逻辑思维提出的新思想越多,新思想产生的机会就会越多。
假定一吨矿石含金量为一克,那么如果含金量相同,则两吨矿石含金量为二克,十吨矿石含金量为十克。
对于采金者来说,自然是含金的矿石越多越好。
同样,对于新思想的产生来说,当然是提出的新思想的数量越多越好。
非逻辑思维对于新思想产生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人们过多地强调了逻辑思维在人类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非逻辑思维的地位和作用。
这正如以前人们过多地重视左脑而忽视右脑一样。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非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把它看得比逻辑思维还要重要,特别是在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过程中更是如此。
这也正如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右脑一样。
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非逻辑思维确实是新思想产生的关键。
过去,人们看不到或忽视非逻辑思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与人们不认识非逻辑思维有很大关系。
现在,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了非逻辑思维的地位和作用,这反过来也说明,人们对非逻辑思维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
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究非逻辑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逻辑思维能力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新思想提出后就不会得到论证,新思想的产生过程就不完整,这样的新思想就可能不正确、不科学,对人的言行就没有多少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也反对种种形式的逻辑虚无主义。
构成创新思维的内部要素主要就是这么三个。
这三个要素对于人的创新思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将其称为内在要素。
其它在外部对人的创新思维发生影响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影响人的创新思维的外在因素。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创新思维的三个内在要素,就一定会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即智慧。
有知识作为原材料,人的思维就有了基础和内容;有了非逻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就能越出已知的领域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前进,从而提出新思想;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人们提出的新思想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证明,就能把非科学的思想发展成为科学的知识。
而这又为人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三个要素,数量多的、质量高的新思想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人的创新思维水平也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反过来,缺少其中的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增长知识,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弗朗西斯·培根就把“心灵的能力”分为记忆、想象和理性三个方面,并把历史和诗歌等学科分别划入记忆和想象的领域,把科学划归理性的领域。
培根的这一观点和我们这里提出的智慧的三要素观点是比较相近的。
2、非智力因素与对智慧及其要素的认识一样,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构成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