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
实用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实用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dff2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3.png)
实用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引言河道是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它们提供了我们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人类活动的加剧,河道的受损和污染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需要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来进行维护。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实用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概述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是一种采用生态学原理、生物学技术并结合土木工程技术和景观规划等综合性手段的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其目的是通过改造、构建和营造河道生态环境,减缓自然灾害,改善水质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包括河道岸线生态修复、河道生态绿化、河道水质净化、河道泥沙控制和河道生态景观塑造等方面。
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并加以实施。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应具备可行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
1. 河道湿地的建设湿地可以减缓洪涝灾害,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河道湿地的建设可以采用植物滩和浅水区等模式来构建,这些湿地的生物群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和适应性。
2. 河道生态绿化河道生态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拦河坝植被覆盖、河道岸线植被绿化等内容。
该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的景观效应,同时也能起到保护河道岸线和维护水源涵养的作用。
3. 河道水质净化河道水质净化工程主要包括河道富营养化和污染等问题的治理。
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生态学技术是关键。
例如可以依靠大面积植物滩修复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通过生物净化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4. 河道泥沙控制河道泥沙控制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生态系统的冲刷和侵蚀作用,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河岸边护工程等方式来实现;另一个方面是河道清淤,利用清淤后的沉积物来修建湿地和生态绿化。
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文(2篇)
![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17ea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9.png)
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保护河道健康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市河道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河岸垃圾乱倒等,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为此,制定2024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旨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二、治理目标:1. 改善水质: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排放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源头,提高河道水质,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 恢复水生态:通过生态修复、水生物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3. 提升人居环境:加强河道岸线整治,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河道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河道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水源环境监测和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和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2. 改善排放控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工作,提高排放水质达标率。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循环水和雨水回收等技术手段降低用水量和排放量。
3. 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加强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对排口进行严格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4. 生态修复措施:对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例如,树立生态岸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5. 河岸整治和垃圾清理:加大对河岸乱倒垃圾和废弃物的清理力度,建立河道岸线的定期巡查和清理制度。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6. 河道旅游开发:挖掘河道的旅游资源,促进河道旅游的发展。
建设景观步道和观景平台,丰富河道旅游的观赏和娱乐功能。
四、项目进展和保障措施:1. 编制河道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依托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编制决策支持报告,明确治理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及修复技术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及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47856effc4ffe473268ab01.png)
..河湖水污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跟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展开,水污染不停加剧,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社会可连续展开的重要“瓶颈〞问题。
当前我国七大..1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跟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展开,水污染不停加剧,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社会可连续展开的重要“瓶颈〞问题。
当前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均已遇到不一样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在全国138个城市河段中,流经繁荣地区的绝全局部水体均污染严重,此中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体的占38%。
2021整年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88条河段,长公里,IV类、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 4.3%;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2.1%。
河湖水体治理修复,是社会经济展开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急迫需要。
河湖水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当前,国内已宽泛使用的河湖污染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五项:生物膜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固定化生物酶技术以及曝气增氧技术。
生物膜修复技术核心在于微生物生境载体资料的选择。
生物膜修复资料一般分为孔性资料、聚合物膜资料、有机/无机凝絮剂、光催化资料、氧化剂五大类,市道上常有的有仿水草式填料、辨带式填料、环状悬浮式填料、悬浮球状填料、复合式填料等。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共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办理。
其作用机理包含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积淀、微生物分解、转变、植物遮盖、残留物累积、蒸腾水分和养分汲取及各种动物的作用。
生态浮岛技术是利用植物生态原理来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
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升,同时水质指标也获取有效的改良,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克制成效,同时浮岛植物也创建了水面的景观。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特选的微生物固定在选证的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生物活性,在适合条件下能够快速、大批增殖的生物技术。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载体把酶拘束在必定的地区中进行催化反应,使反应后的酶能够频频使用的一项技术。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a9e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5.png)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1. 概述河湖治理是指通过对河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技术方案。
它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恢复和维护河湖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河湖治理技术方案,包括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河湖生态系统,包括小溪、湖泊和大型江河。
2. 水质改善技术方案2.1 生态滤池生态滤池是一种利用天然植被过滤和吸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
它通常由起沉池、水生植物区和滤料区组成。
通过植物和滤料的作用,生态滤池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
2.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来修复河湖水质的技术。
通过种植具有吸附、解毒和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2.3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用于在将废水排放到河湖之前对其进行处理,以减少对河湖水质的影响。
常见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生物滤池等。
这些技术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从而减少对河湖的负面影响。
3. 生态修复技术方案3.1 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修复河湖的技术。
它包括湿地植被的种植、底泥的处理和水位的控制等环节。
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恢复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提供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3.2 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种综合利用治水、净水、排水和供水等各种措施来改善河湖水环境的技术方案。
它包括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综合整治,可以提高河湖的水质、修复生态系统和保护水资源。
3.3 沿岸带生态修复沿岸带生态修复是一种通过改善河湖岸线的生态环境来修复河湖的技术方案。
它包括沿岸带植被的恢复、岸边固化和防护工程的建设等。
通过沿岸带生态修复,可以增强河湖的自然保护功能、改善栖息地和减少岸线侵蚀。
4. 水资源管理技术方案4.1 水资源调度水资源调度是一种根据河湖水情和需水情况来合理安排水资源的技术方案。
湖泊治理施工技术方案
![湖泊治理施工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a46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7.png)
湖泊治理施工技术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湖泊治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以解决湖泊环境问题,改善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该方案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湖泊治理项目。
2. 方案概述- 2.1 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来改善湖泊水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供可持续的湖泊管理方法。
- 2.2 工程措施:本方案包括湖泊水质净化工程、底泥清淤工程、湖岸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湖泊管理和监测措施。
3. 湖泊水质净化工程湖泊水质净化工程的目标是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质量。
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 3.1 水体净化:使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如曝气池、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 3.2 水生植物治理: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浮萍和凤眼莲,促进氨氮和总磷的吸收和转化,达到水体自净化的效果。
4. 底泥清淤工程底泥清淤工程的目标是去除湖底沉积的有害物质,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 4.1 底泥挖掘: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对湖底底泥进行挖掘,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 4.2 底泥处理:对挖掘出的底泥进行处理,如筛选和稳定化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底泥符合环境和安全标准。
5. 湖岸生态修复工程湖岸生态修复工程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湖岸带的生态系统,提高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 5.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种植和保护措施,促进湖岸带的植被恢复,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
- 5.2 岸线整治:采取适当的岸线整治工程,修复和保护湖岸带的自然景观和功能。
6. 湖泊管理和监测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湖泊治理方案并持续管理湖泊,需要建立一套湖泊管理和监测措施。
重要的措施包括:- 6.1 湖泊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湖泊管理计划,包括水质监测、湖泊维护和管理措施等。
- 6.2 环境监测系统:建立湖泊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湖泊的水质、底泥和生物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7.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一种湖泊治理施工技术方案,通过水质净化、底泥清淤、湖岸生态修复和湖泊管理等工程措施,可有效解决湖泊环境问题,改善水质质量,并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河湖整治工程方案
![河湖整治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4af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8.png)
河湖整治工程方案首先,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河湖的特点,确定整治目标和重点。
根据实地调研和生态环境评估数据,确定河湖水质、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整治目标,明确整治重点和工作重点。
在确定整治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制定整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其次,为了改善河湖水质,净化水环境,可以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等。
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采取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重建等措施,通过植物修复、水体调节等方式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
同时,对于一些内陆湖泊,湿地区域,也需要考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在整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整治方案的实施效果。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实时监测河湖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加强环境评估工作,对整治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治方案。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环境教育活动、开展生态环境科普宣传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河湖整治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意识,以实现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768d740066f5335b81210c.png)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清淤扩挖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
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
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
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
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边坡→坡面防护。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d2f7b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d.png)
!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第一篇:!河湖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是生物-生态技术)湖泊治理解决方案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
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
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
纵观国内外河道治理现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引人关注:1、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
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一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曝气复氧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
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3、底泥疏浚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
从最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1 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三篇)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c4f2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4.png)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水质恶化、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障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需。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河道水质。
通过科学治理手段,使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达到可供居民生活和生态系统运行的要求。
2. 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3. 优化河道景观。
通过美化河道环境,提高沿河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建立有效的河道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且有效的河道管理机制,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期维持。
三、主要措施1. 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强河道污染源治理,采取有效的排污控制措施,减少直排废水的数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加大水污染治理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加强河道岸线的修复,增加截污带、绿化带等生态景观。
2. 生态修复和保护。
恢复河道的原生态系统,修复河流湿地、滩涂等自然环境;增加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培育和保护河道生物资源,增加鱼类、鸟类等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品种。
3. 促进社会公众参与。
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道治理工作,组织开展河道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意识;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河道管理主体、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河道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河道生态环境状况;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四、实施方案1. 建立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治理职责和工作目标。
2. 制定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时间表。
3.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
河湖专项治理方案
![河湖专项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7db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3.png)
河湖专项治理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河湖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河湖专项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恢复河湖生态功能: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使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健康,提高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
2. 提高水质质量:确保河湖水体清澈,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满足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
3. 保障防洪安全:完善防洪设施,提高河湖防洪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充分利用河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治理措施1. 截污治污: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量,从根本上改善河湖水质。
2. 清淤疏浚:定期进行河湖清淤疏浚,清理底泥污染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生态修复:采取生物修复、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4. 防洪建设: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河湖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5. 景观提升:结合河湖治理,打造特色景观,提升河湖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河湖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治理工作。
2. 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河湖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5.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治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确保治理目标实现。
五、结语河湖专项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实现河湖环境的根本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河湖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河湖治理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9db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2.png)
河湖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河湖水质遭受压力日益增大。
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河湖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了改善河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能力,我国启动了一系列河湖治理工程。
本实施方案就着重介绍了河湖治理工程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改善水质:通过整治和治理工程,提高河湖水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2. 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河湖的自然环境,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提高用水效率:通过水资源管理和整治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城市及农村生活用水需求。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整治工程,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实施方案及措施1. 河湖水面保护(1)建立全面的河湖水面监测体系,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整治,减少水面的污染物质输入。
(2)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湿地和水草,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加强水体保护区的管理,实施农业和畜牧业的限制,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2. 水资源综合治理(1)建立河湖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
(3)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3. 水质净化工程(1)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质。
(2)加强非点源污染治理,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减少农村污水排放。
(3)推广生态湿地建设,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水质,提高水体整体生态环境。
4. 河湖环境整治(1)加强对污染物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2)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完善城市雨污分流系统,减少城市雨污混合水流对河湖的污染。
(3)实施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治理,减少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对河湖的污染。
河湖治理实施方案
![河湖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7cf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0.png)
河湖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污染、水资源枯竭、水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治理河湖环境,保护水资源,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制定并实施河湖治理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改善水质,保障水源供应。
通过治理,使得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为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2. 保护水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治理,恢复和保护河湖的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3. 防治水灾,确保河湖安全。
加强河湖防洪治理,减少水灾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治理,提升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的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措施。
1. 加强水污染治理。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保护水源地,合理利用水资源。
3. 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
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4. 加强河湖防洪治理。
加强堤防加固,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河湖防洪能力。
5.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各方参与河湖治理,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治理目标和责任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2.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河湖治理工作。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预期可以实现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河湖防洪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河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河湖环境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实现水清岸绿、生态良好的目标。
河道治理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446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c.png)
河道治理技术方案河道治理是指对河道进行综合性的整治和改善,以提高水域环境质量、恢复水体功能、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的集合。
下面是一份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案。
1.降低污染源排放: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提倡绿色生产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
2.河道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河道进行治理,包括沉淀池、生态滤池、湿地植被等治理结构的建设,以及水生植物的引种和养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水体净化和修复: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引入适应性较强的优势水生植物,或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体净化,促进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城市垃圾和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加强沿河环境的保洁工作,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1.增加水源储备:建设水库、湖泊等水源调蓄设施,提高水库调节能力,增加水源供应。
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增设雨水收集系统。
2.水源保护:建立和完善水源地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限制和禁止对水源地的破坏和污染。
加强农业和工业的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方案,根据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优先保障和合理分配。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情况。
三、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方案1.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采取河道蓄水、湿地修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加强湿地管理和巡查,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2.恢复水生动植物群落:引入优势水生植物,恢复和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群落结构。
加强水体的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
3.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景观湿地、水生植物繁育基地等生态工程,通过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等手段,推动河道生态恢复。
四、岸线整治和护岸工程技术方案1.护岸工程:采取护岸工程,修复和加固受损的河岸,保护河岸免受侵蚀和坍塌。
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bb05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7.png)
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治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进行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
本工程旨在通过对河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优化,恢复水域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和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河湖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工程追求“生态优先、功能完善、效果明显、长效稳定”的设计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措施,实施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水环境健康、生态系统平衡、区域可持续。
二、工程方案实施内容1. 河湖生态系统修复(1)恢复和优化自然湿地通过恢复和构建湿地,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2)保护和繁育水生动植物建立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保护区域,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繁育,提高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改善河岸生态条件加强河岸植被保护,防治河岸侵蚀,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体水质。
2. 水环境治理(1)净化水体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减轻污染压力。
(2)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排放标准,减少水体污染。
(3)生态滞留通过生态滞留技术,拦截和削减来源于面源污染、土地侵蚀的污染物负荷,改善水质。
3. 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勘测对区域内水资源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2)水资源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3)水资源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统筹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建设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水体质量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4. 河湖环境管理(1)建立河湖管理机构建立河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河湖资源,加强对河湖环境的保护。
(2)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环保宣传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河湖环境保护。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9958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6.png)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1. 引言河道生态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改善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河道环境的需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文将提出一套河道生态治理方案,涵盖了河道生态环境的评估、问题识别、治理策略、监测和评估等内容。
本方案旨在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制定科学有效的河道生态治理计划,推动河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2. 河道生态环境评估在制定河道生态治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了解河道的生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河道生态环境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2.1. 水质评估水质是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集河道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评估河道的水质状况,包括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指标,从而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2.2. 水生生物评估水生生物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鱼类等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估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种群的生态功能。
2.3. 河道岸线评估河道岸线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评估河道岸线的植被覆盖情况、岸坡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判断河道岸线的生态状况。
3. 河道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之前,需要识别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明确治理的重点和方向。
根据河道生态环境评估的结果,可以识别以下常见的问题:3.1. 水质污染河道常常面临着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导致水质严重污染。
在问题识别阶段,需要准确判断水质污染的类型和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3.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恶化,河道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破坏。
治理方案需要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保护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的生物群落。
3.3. 岸线退化和河道沉积物淤积河道岸线的退化和沉积物的淤积会导致河道水位下降、水流变慢,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和河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f28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f.png)
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许多河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供应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治理河湖,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的河湖保护和治理措施,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1. 加强河湖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河湖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确保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 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针对不同河湖的特点,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建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和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统计,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推行节水措施,建立用水定额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4.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改建,完善市区雨污水分流,推广河湖源头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
5.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
三、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1. 建立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工作,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河湖保护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 加强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在河湖保护和治理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河湖保护和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施效果的达到。
河湖净化工程施工方案
![河湖净化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b1c6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4.png)
河湖净化工程施工方案河湖净化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该工程旨在对河湖进行综合净化,提高水质,净化环境,保护生态。
工程内容包括河湖水体净化、河底沉积物清理、湖泊湿地建设等方面。
施工时间预计为6个月。
二、施工方案1. 河湖水体净化(1)投放生态草席:在河湖水体中投放适宜的生态草席,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选择适宜生态草席种类,计算投放数量,合理布置。
(2)安装曝气设备:对水中进行曝气处理,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环境,促进水生物生长。
2. 河底沉积物清理(1)调查测量:先对河底沉积物进行调查测量,了解沉积物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厚度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2)清理工艺:采用高压水射流清理沉积物,将沉积物冲刷至水体表面,然后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集中清理。
3. 湖泊湿地建设(1)设计规划:根据湖泊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湿地建设方案。
包括湿地布局、湿地面积以及湿地植物的种植等。
(2)土地整理:对湿地建设区域进行土地整理,包括平整土地、清理杂物等工作。
(3)植物种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进行种植。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创建适宜的湿地生态系统。
4. 工程管理(1)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3)施工进度控制: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施工质量把关。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要求1.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做到安全施工。
3. 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4. 施工过程中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四、效益评估1. 通过净化工程,改善河湖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
杭州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技术设计
![杭州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技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fcf4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4.png)
杭州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技术设计
杭州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的技术设计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了水体的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水生物的保护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技术设计方案:
1. 削减非点源污染:对于河湖流域的农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农田中推广有机农业,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对城市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2. 种植湿地和河岸带植被:湿地和河岸带的植被可以过滤污染物,吸收水中的养分,提高水质。
通过种植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湿地植物和草本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
3. 河湖底泥处理:对于河湖中的底泥,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例如,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来净化底泥。
4. 预防和控制水藻和有害藻类的生长:选择性地投放一些天敌物种,如某些浮游植物、鱼类等,以控制水藻和有害藻类的生长。
同时,控制外部养分输入,如污水排放、农业排泄物等,以预防大规模水藻暴发。
5. 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对于受损的水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维护。
例如,通过人工放流、重点保护和繁育对水生生物进行保护和恢复;定期监测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杭州河湖水生态治理项目的技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污染源的治理、底泥处理、湿地植被的种植、生物控制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定期监测和评估项目的效果也非常重要,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技术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治理解决方案河道污染是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成的,污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污染源的治理。
因此,世界各国均把污水截流、废水达标排放和控制排污总量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措施。
然而,由于难以根除的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即使在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河道污染及其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为此,各地在河道治理中,把污染源治理和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作为河道修复的重要目标。
纵观国内外河道治理现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引人关注:1、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引流冲污实质上是对水体污染物和浮游藻类的稀释扩散,就局部而言常被视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相对简单、易行和代价较低的办法。
如杭州西湖自钱塘江引水后对延缓水体富营养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从整体出发,这种办法实为污染转移,有以邻为壑之嫌;综合调水不同于引流冲污,主要解决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一定的水利设施合理调活河网水系,达到“以动制静、以清稀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的,尤其对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曝气复氧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
其原理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长期处于缺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3、底泥疏浚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清淤疏浚通常被认为是消除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然而,疏浚技术通常是决定疏浚效果好坏的关键。
从最早的人工挖泥到现在的精确水下吸泥,疏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疏浚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但作为水质治理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如一定程度上引起上覆水污染物浓度增加,疏浚后淤泥以其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含水量高而难以处理等等。
4、化学絮凝处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使用。
5、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
因此,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
因此着重收集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予以介绍: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简介ESB水体修复技术(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是一项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突破性的一种水体修复技术。
ESB水体修复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还可以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优美环境。
ESB水体修复技术思路是,消除争氧物质,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快速培植优势好氧微生物,打造生态基础,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定向培养、建立起人工生态,通过人工生态向自然生态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ESB水体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提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体环境资源现状及业主要求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ESB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ESB-生态清淤技术(微生物降低内源污染)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
微生物能分解河床底质中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菌体,促使底泥硝化(减少底泥体积,稳定底泥物理、化学性质,阻隔减少内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脱氮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能分解氨氮,分解后的硝态氮被植物吸收,使部分氮退出水体循环,进而能净化水质。
2、ESB-生物膜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生物膜是一种为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提供附着生长条件的设施。
它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生物填料,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生物在此生长,由于其固着生长而不易被大型水生动物和鱼类吞食,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可强化河湖水体的净化能力。
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生物膜其反应过程是: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处理的机理是使工程菌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微污染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
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总量,使水体得到净化,在污水及微污染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
生物膜技术目前市场上用的最多是广州阿科蔓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阿科蔓®生态基;主要工程业绩有武汉塔子湖、广州大金钟湖、深圳荔枝湖等。
3、ESB-浮岛的净化作用“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湖岸的植物附着泥碳层向上浮起,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本工程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的人工浮体,在上边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吸收水中的COD、氮、磷等。
专家普遍认为植物的遮蔽效果在抑制浮游植物繁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水质净化;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人工浮岛植物的水质净化要素有以下6个:①植物根茎等表面对藻类的吸附、分解。
②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作用。
③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甲壳类等的摄食、繁衍等提供场所。
④为滤食性鱼类的摄饵、捕食、产卵繁殖、栖息等活动提供场所。
⑤去除悬浮性物质。
⑥日光的遮蔽效果,抑制藻类生长,平衡水温。
4、ESB-人工湿地(岸边涉水植物种植)河流沿岸水生植物带(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要素有以下8个:a植物根茎等表面生物膜对有机物,特别是对藻类的吸附去除;b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c昆虫的摄饵、羽化等;d鱼类的摄饵、捕食;e防止已沉淀的悬浮性物质再次上浮;f日光的遮蔽效果;g在污泥表面的除磷脱氮;h保护河岸作用。
岸边种植的植物岸边种植的茭白岸边种植的香蒲扎根水下的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错落生长荇菜睡莲5、ESB-水生植物操控技术控制去污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的生长范围。
同时有利于对该植物物种的管理,避免造成生态灾难,扩散到相邻水域。
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证明,一些所谓的害草是可以进行环境利用的。
被完全控制在网箱中的凤眼莲6、ESB-水生植物净化景观化应用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在水体中适当布置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净化功能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使水体不仅具有自然风貌的景观,而且增强城市水体的生物净化功能。
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布置植物网箱,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并留出维护行船的通道。
水面景观综合岸线景观和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形成水面画卷;植物以防污抗污、具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为主,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接合植物季节生长特点;其中水面浮水植物以睡莲、风眼莲为主,岸边挺水植物以芦苇、香蒲、茭白、荷花等,配合四季常青植物美华景观。
既有水景绿化的作用,也起到净化水质、保护鱼类生长环境、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7、ESB-水生动物净化水体水体中投放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底栖动物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同时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促使水变清。
滤食性鱼类,如鲫、鳙鱼等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藻类物质使水体的透明度增加。
课题水域面积大,会成为许多有害昆虫如蚊、蝇的滋生场所,在水中投鱼,它可摄食蚊子的幼虫及其它昆虫的幼虫,避免了水域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
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
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
8、ESB-新生态链建立恢复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为原生动物提供场所,原生动物以微生物为食,消耗水中有机物总量完成养分传递。
提高河流生产力,建立水体中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类(含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甲壳类等)→滤食性鱼类。
食物链的建立是在生态循环的基础上,它标志河流生态的恢复,水体生产力的提高,水域环境改善。
自然生物链示意图9、ESB-生态护堤技术(绿化混凝土)绿化混凝土是能够适应植物生长,可进行植被作业,具有恢复和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保持原有防护作用功能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即能长草、长花的混凝土,或称混凝土草坪。
绿化混凝土是一种较理想的近自然河川防护工程材料,实现了河川安全防护与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内已经有10余个省市采用了绿化混凝土技术,累计设计、施工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江苏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等重点工程。
10、ESB-复氧技术机械增氧:微孔曝气机、水下射流机、水景喷泉等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复氧及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