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护理_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道中的内容物受到机械性阻塞,使肠腔内压力增加,积聚的肠液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消化液、气体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针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腹部的肿胀、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排气排便情况。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要监测患者的水肿情况,及时给予适量的静脉补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种类和剂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3.维持气道通畅:患者肠梗阻时常会出现呕吐,容易导致误吸和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疏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控制腹痛: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可采用应对措施缓解疼痛,如采用俯卧位、半卧位等姿势,给予热敷或冷敷,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等。
5.协助排气排便:积聚在肠道的气体和粪便是造成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如胃管抽吸、灌肠等方法。
6.预防并发症:肠梗阻患者常伴有肠梗阻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处理感染。
7.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营养袋或经鼻胃管等途径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8.宣教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肠梗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肠梗阻护理

肠梗阻护理常规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
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肠腔缩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是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而本身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3)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血运障碍,引起肠失去蠕动能力,肠内容物停止运行,如肠系膜血栓形成,栓塞或血管受压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现已不属少见。
(4)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5)狡诈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存在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等共同表现。
常见护理问题:1.急性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术后肠粘连、腹腔感染、肠瘘。
护理目标:1. 病人腹痛程度减轻。
2. 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能维持重要器官、脏器的有效灌注量。
3.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1.缓解疼痛与腹胀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
2.安置体位取低半卧位,减轻腹肌紧张,有利于病人的呼吸。
3.维持体液与营养平衡4.饮食与营养支持:肠梗阻时需禁食,应给与肠外营养,若梗阻解除,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禁忌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如无不适,24小时后进半流食饮食,3日后进软食。
5.呕吐护理呕吐时坐起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呕吐后给予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性质和量。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腹痛、腹胀和呕吐变化,及时了解病人各项实验室指标。
外科护理学-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常 见原因包括手术、炎症、肿瘤等 。
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 机械性肠梗阻:由物理性因素如肿瘤、结石、肠套叠 等引起。
• 动力性肠梗阻:由肠道肌肉功能异常引起,分为麻痹 性和痉挛性两类。
•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血流障碍导致肠道蠕动功能 受损。
外科护理学-肠梗阻 病人的护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肠梗阻病人的常规护理 • 肠梗阻病人的专科护理 • 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 肠梗阻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CATALOGUE
引言
肠梗阻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中 正常通过受阻,导致肠内容物不 能顺利排出的疾病。
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如病人症状未改 善或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副作用预防与处理
预防和及时处理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通过调整输液速度、给予止吐药等措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04
CATALOGUE
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02
CATALOGUE
肠梗阻病人的常规护理
饮食护理
01
02
03
禁食处理
对于急性肠梗阻病人,应 首先进行禁食处理,以减 轻肠道负担。
逐渐恢复饮食
随着病情改善,可逐渐引 入清流质饮食,如米汤、 菜汤等,再逐渐过渡到低 渣半流质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病人应避免辛辣、油腻、 生硬及易产气的食物,以 减轻肠道刺激。
诊断
• 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其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 等。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肠梗阻护理常规1、非手术治疗护理(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休克表现,无休克者取半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按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和脓毒症。
(4)若用重要汤剂治疗,先抽空胃内容物,从胃管缓慢注入汤剂,(5)按医嘱给予腹部热敷,观察感等。
(6)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或呕吐加剧,腹部触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及时通知医师进一步检查,如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应在短时间内作好术前准备。
2、术前护理:与腹膜炎手术前护理同。
3、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休克征象,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取半卧位(休克者除外)(4)禁食和胃肠减压,直至排气和肠鸣音恢复.(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术后,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技术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6)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7)如作肠造瘘术,护理要注意: ①造瘘口未开放前应禁食。
患者出现剧痛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不可随便放开钳子或注射新斯的明。
②造瘘口开放后,四周皮肤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以防皮肤糜烂,如有粪便外溢污染衣服,应立即清洗造瘘口,更换衣服。
③应根据肠瘘的具体情况选择营养支持的方法。
1 / 1。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肠梗阻是指肠道腔内内容物因某种原因导致肠腔丧失正常通畅功能,造成肠道内容物潴留、肠道扩张和肠壁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对于肠梗阻患者,我们需要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包括护理观察、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和手术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重点与观察方法。
一、护理重点1. 疼痛管理: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腹痛,我们应该及时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缓解疼痛。
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等)和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等)。
2. 制备肠道:肠梗阻患者的肠道通常充满气体和液体,需要通过治疗手段来减少肠腔内气体积聚。
我们可以采取胃肠减压和导泻治疗等措施,如胃管的插入和鼻饲管的置入等。
3. 液体管理:由于肠梗阻影响食物和水分的摄入,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水分平衡状况,根据情况酌情给予补液。
4. 饮食指导:肠梗阻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控制。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低脂、低纤维和容易消化的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纤维的食物。
5. 休息与卧床护理:肠梗阻患者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用力或运动。
卧床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和减少肠道扩张。
二、观察方法1. 观察病情变化: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腹部肿胀情况、呕吐情况以及排便情况等。
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2. 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观察体征的异常变化,如发热、心率增快、血压偏高或偏低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3. 观察尿量及尿色: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色,观察是否出现尿少或尿色深黄等异常情况。
这可以反映患者的水分状况和肾功能情况。
4. 观察并记录排气和排便情况:观察患者是否能够排出气体或便便,其中便便的性状也需要加以观察与记录。
这可以判断肠道的通畅程度。
5. 观察并记录饮食摄入情况: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摄入量、摄入时间和饮食口感等。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模板)

肠梗阻护理常规定义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分类按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分为1.机械性肠梗阻2.动力性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按照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一)症状1.腹痛2.呕吐3.腹胀4.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二)体征1.全身:单纯性肠梗阻早期,病人全身情况多无明显改变2.腹部视诊: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可有轻度压痛。
叩诊: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为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治疗原则是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一)基础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2.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3.防治感染和中毒4.镇静、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
二)解除梗阻1.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如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即应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①解决引起梗阻的原因: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除异物、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②肠切除肠吻合术③短路手术④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护理问题/关键点1 疼痛2 水、电解质失衡3 休克4 绞窄性肠梗阻5 胃肠减压护理6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 基础生命体征、疼痛2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 心理、社会、精神状况4 家庭支持情况5 体重、营养状况6 了解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及有无过敏史7 患者过去的外科疾病及手术史,尤其是腹部手术史8 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和腹部体征持续评估1 基础生命体征和疼痛2 患者的精神面貌和神志改变情况3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手术有无思想顾虑,经济承受能力,希望了解的问题4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4.1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和腹部体征及其动态改变4.2 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症状与体征及其改变4.3 神志和生命体征及其动态变化4.4 周围微循环状况及其改变4.5 排泄物(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泄物)的性状及量5 胃管引出液的颜色、性状和量6 各种检查结果及其变化7 辅助检查8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干预措施1 体位/活动无休克者取半卧位。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 流液的情况,用腹带包扎腹部,减少腹部张力
2.体位: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
3.饮食: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如病人排气排便, 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禁食产气的甜食和 牛奶等
4.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 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
5.早期活动:麻醉清醒后,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24小 时后,坐起或下地活动。
术后健康宣教
1.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质,少食 多餐 2.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 3.保持大便通畅,老年者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给 予缓泻剂。
Thank you!
按照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
1.单纯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护理诊断
体Ad液d不yo足ur title 疼Ad痛d your title 体Ad温d升yo高ur title 体Ad液d不yo足ur title 潜Ad在d 并yo发ur症title
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积液及胃肠减压有关 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吸入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等
肠梗阻患者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理论讲课
授课人:杨亚芳(N3级护师) 2019-1-25
肠梗阻定义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的护理诊断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肠梗阻的定义
肠梗阻指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 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的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分为 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肠梗阻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

肠梗阻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内不能正常通过,导致肠腔狭窄或阻塞的病症。
肠梗阻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如下:一、单选题1. 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A. 腹痛B. 腹泻C. 恶心呕吐D. 便秘答案:A2. 肠梗阻的常见体征包括以下哪项?A. 肠鸣音减弱B. 肠鸣音增强C. 肠鸣音消失D. 肠鸣音正常答案:C3.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观察生命体征B. 禁食禁水C. 立即使用止痛药答案:C4. 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立即进食B. 保持伤口干燥C.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5. 肠梗阻的分类中,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肠道炎症B. 肠道肿瘤C. 肠道扭转D. 肠道感染答案:C二、多选题1. 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A. 粘连B. 肿瘤C. 扭转D. 肠套叠答案:A, B, C, D2.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B. 监测生命体征C. 记录出入量D. 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答案:A, B, C3. 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包括:A.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B.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C. 预防感染D. 观察排气排便情况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肠梗阻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补充,以防止脱水。
(错误)2. 肠梗阻患者应避免使用止痛药,因为可能会掩盖病情。
(正确)3. 肠梗阻患者术后应尽快进食,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错误)4. 肠梗阻患者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正确)5. 肠梗阻患者术后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四、简答题1. 肠梗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答案: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便秘。
腹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呕吐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液,腹胀可能随病情加重,便秘则是由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
2.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是什么?答案: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愈合情况,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记录出入量,观察排气排便情况,以及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护理常规
【定义】
肠梗阻是指肠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因与分类】
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主要原因包括:肠腔阻塞(如蛔虫阻塞);肠管受压(如肠扭转、粘连性肠梗阻);肠壁病变(如肠套叠)。
(2)动力性肠梗阻——是神经反射/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消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容物无常通行。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肠管血运障碍,引起肠失去蠕动能力,肠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
(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伴肠管血运障碍
3.按梗阻的部位高位肠梗阻 / 低位肠梗阻
4.按梗阻的程度完全性肠梗阻 / 不完全性肠梗阻
5.按梗阻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 / 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
1.局部
(1)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早期阻以上肠管蠕动增加,肠管膨胀
(2)急性完全性梗阻肠管血运障碍,肠管可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2.全身变化
(1)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高位:频繁呕吐、不能进食,酸性胃液丢失
低位:肠管无法吸收胃肠道分泌液体+血浆渗出、积存+酸性代产物增加
(2)感染和中毒以低位肠梗阻表现显著
(3)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阵发性腹部绞痛)、绞窄性(持续性剧烈腹痛)、麻痹性(全腹持续性胀痛或不适)
(2)呕吐
●早期(反射性,呕吐物以胃液及食物为主)
●高位(呕吐早且频繁,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容物)
●低位(呕吐出现较迟而少,呕吐物可呈粪样)
●麻痹性(呕吐呈溢出性)
●绞窄性(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3)腹胀高位(腹胀较轻)、低位(腹胀明显)、闭袢性(多不对称)、麻痹性(均匀性全腹胀)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多不再排便排气);不完全性(多次少量排便排气);绞窄性(可排血性黏液样便)
2.体征
(1)局部
–腹部视诊(腹胀,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叩诊(绞窄性肠梗阻性肠梗阻可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全身:脱水、中毒和休克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对诊断肠梗阻有很大价值),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襻,肠扭转时可见孤立、突出的胀大肠襻。
【处理原则】
1.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
2.解除梗阻
(1)非手术治疗中医中药;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针刺疗法;腹部按摩;低压空气或钡剂灌肠
(2)手术治疗解除病因;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异物、肠扭转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局部(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状况,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其围);全身(脱水程度,是否休克和中毒);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
(3)心理-社会状况
2.术后评估
(1)术中情况了解病人采取的麻醉、手术方式及术中输血、输液情况。
(2)术后情况神志、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腹腔引流情况;有无发生肠粘
连、腹腔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术后肠粘连、腹腔感染、肠瘘
【护理目标】
1.病人腹痛程度减轻
2.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能维持重要器官、脏器的有效灌注量
3.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缓解疼痛、腹胀 (1)胃肠减压:保持通畅和有效负压、注意观察、记录、胃管注入中药或石蜡油后夹管1~2h;(2)安置体位:低半卧位 (3) 应用解痉剂(4)按摩或针刺疗法
2.维持体液与营养平衡
(1) 补液补充液体的量与种类取决于病情
(2)饮食与营养支持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梗阻解除后逐步恢复饮食
3.呕吐护理呕吐时坐起或头偏向一侧;呕吐后给予漱口;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
4.严密观察,及早发现绞窄性肠梗阻
–腹痛特点:持续性剧痛或伴阵发性加重
–呕吐特点: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腹胀特点:不对称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等为血性液体
–腹部有压痛包块、腹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有异常表现
–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无效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5.术前准备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需作肠切除手术者应按要求作肠道准备,急诊手术者紧急做好备皮、配血、输液等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术后暂时予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饮食术后暂禁食、静脉补液,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步过渡恢复饮食
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肠梗阻术后早期活动,密切观察有无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2)腹腔感染及肠瘘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有否感染的发生。
感染者给予全身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局部双套管负压引流,必要时再次手术处理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等,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2)保持排便通畅老年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3)自我监测指导病人自我监测病情,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护理评价】
1.腹痛程度是否减轻
2.脱水是否得到纠正,电解质是否维持在正常围
3.未发生肠粘连、腹腔感染、肠瘘等术后并发症,若发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