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哲学就是将这些看法和观点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思考。

哲学研究的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人类的存在、知识的来源、道德的标准等等。

它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它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则科学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把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偏差。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直接决定物质。

例如,有人相信通过纯粹的意念就能改变物质世界,这是错误的。

意识的确具有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在物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它不能超越物质的限制。

易混点:分不清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次关系。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根本的、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强大,也必须以物质为前提。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意识的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基础性。

二、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基本观点。

易错点:把相对静止理解为绝对静止。

比如,有人看到一栋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它是绝对静止的。

然而,从微观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建筑物的材料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它只是在我们所观察的特定时间段和特定条件下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易混点:不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法体现绝对的运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易错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试图创造或消灭规律。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妄图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易混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同于可以随意改变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但绝不能违背规律。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咱们在生活里啊,到处都能碰到哲学的影子。

就说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个卖菜的大爷,那可真是让我深有感触。

我挑了几个西红柿,大爷称完告诉我价格。

我顺口说了句:“大爷,您这价格比别家贵点啊。

”大爷笑着说:“姑娘,我这西红柿可都是精挑细选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就是质量和价值的关系嘛。

”嘿,您瞧瞧,这不经意间就说到了哲学里的知识点。

咱先来说说哲学是什么。

哲学啊,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摸不着边的东西,而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它就像一盏明灯,能帮咱们看清生活的本质。

比如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您想想,有时候您特别想要一件东西,心里整天想着,这就是意识在起作用。

但这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能不能得到,那还得看实际的物质情况。

这就好比您想考个全班第一,光想可不行,还得看您平时的努力学习,也就是实际的行动和付出,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再说说辩证法。

生活里到处都是矛盾,有好就有坏,有高就有低。

就像您买衣服,款式好看的可能质量一般,质量好的可能款式又不太新颖,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而您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在这些矛盾中做出选择,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还有发展的观点。

您小时候可能不会骑自行车,通过不断练习,现在骑得可溜了。

这就是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

一个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状态,一个社会也是这样,都在不断向前发展。

联系的观点也很重要。

您在学校里和同学关系好,互相帮助,这就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这就像一张网,各种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回到开头那个卖菜大爷,他虽然可能不懂什么哲学名词,但他的生活经验里却充满了哲学智慧。

咱们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而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

比如说,当您遇到困难的时候,用哲学的思维想想,这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好,是不是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工作中也是,和同事有了矛盾,别光抱怨,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工作就能更顺利。

生活中的选择太多了,有时候会让人眼花缭乱。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内涵(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的作用(1)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气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但是,它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有两种基本状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第4、5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唯物辩证法(第7—10课)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第11课)、价值观和人生观(第12课)三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1.《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篇1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考试大纲对本专题的考点要求: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五、把握思维的奥妙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 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① 意识的起源② 意识的生理基础③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① 实践的概念② 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① 真理的客观性② 真理的具体性③ 真理的条件性④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① 认识的反复性② 认识的无限性重要知识点分析: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只有完整地理解它,才能正确理解其他地哲学概念和哲学原理。

3、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 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征。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政治《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大全

政治《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大全

政治《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大全《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哎呀,这道题目可真是让我头疼啊!不过,既然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那我就得好好想想怎么写才能让大家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呢?我们来说说“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和目标的看法。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我们要珍惜每一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我们来聊聊“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好坏、美丑、重要性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当然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再来说说“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看法。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呢?其实,这个世界是非常美丽的,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世界,既要看到它的美好之处,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建设中去,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来说说“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理论体系。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方法论呢?我们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不要盲目地跟风或者听信谣言。

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们还要勇于创新和尝试新的方法,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就像那句话说的:“方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问题吧!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3区别:4区别:联系:1)123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34(1(2(3诡辩论。

5方法论:6造福人类。

12(1(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总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就是现世的智慧,就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瞧法与根本观点。

)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就是对自然、社会与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具体科学就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就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与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与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她哲学问题的回答。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就是唯一的实在, 就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等) 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神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4、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对自然、社会与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与关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瞧法与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含义5(1)(2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与方向※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就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就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就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就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就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第一部分:总论(1、2、3课)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一、唯物论(或辨证的唯物论)(包括4、5课)包括三观: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涉及8个)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1)承认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3)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尊重社会的客观性。

(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生产关系。

)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按社会规律办事。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不仅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不仅推测过去,还能推测未来。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性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错误倾向: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时俱进的统一)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尊重和利用规律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7、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方法论: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8、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①原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所要求的②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党的理论顺利发展的保障。

(3)、怎么做:①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第6课)(涉及5个原理)包括三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要求尊重实践的客观性,不能盲目从事实践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要求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性,要求实行开放的政策;实践具有历史性,要求要与具体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在前人基础上提高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⑴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⑶总之,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包括7、8、9、10四课)有四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一)联系观(6个)1、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