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恢复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6.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能量传递的量度。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8. 电路的组成和规律:- 串联电路: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并联电路:电阻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物理沪科版知识点总结
物理沪科版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力和运动: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牛顿第二、第三定律。
重力与摩擦:了解重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掌握摩擦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弹性力学:理解弹性形变、胡克定律以及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应用。
二、热学温度与热量:掌握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概念及转换关系。
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力学定律: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三、电磁学电荷与电场:理解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以及电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流与电路:掌握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析方法。
磁场与电磁感应:了解磁场的产生、性质和应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四、光学光的传播: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以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光的粒子性表现。
五、原子物理原子结构与光谱: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能级和光谱线的产生。
量子力学基础: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函数、量子态和不确定性原理等。
六、实验与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以及评估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实验技能与数据处理: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总结,物理沪科版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且深入。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建议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习题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是由于振动的波形不同所造成的。
2.噪音:指无规律的、不和谐的声音,对人体有害。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反射。
当反射的时间大于0.1秒时,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4.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的作用时,如果它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就会发生共鸣现象。
5.声音的干扰:当两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扰现象,分为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两种。
6.声音的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衍射。
7.声音的吸收:声波遇到物体时,会被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厚度和声波的频率有关系。
2.人们用分贝来衡量声音的强度,30到40分贝是较理想的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该控制在90分贝以下。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该控制在50分贝以下。
3.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为3×108米/秒。
3.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包括影子、日食和小孔成像。
2-1 光的反射1.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需要注意的是,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外,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的应用包括成像和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静止则相反。
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需要事先选取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长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在长度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需要进行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在测量时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并将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读出精确值后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后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在长度测量中还有一些特殊方法,例如累积法和化曲为直法。
时间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在误差概念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以及测量者估读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竞赛)、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例如观众看跑步比赛)以及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速度的公式为υ= s/t,其中s为路程,t为时间,变形公式为s=υt、t= s/υ。
速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米/秒和交通用单位千米/小时,换算关系为1m/s=3.6km/h。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推荐文档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
秒=3.6 千米/小时
第 1 页 共 13 页
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
化 的直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
程 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 中 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
12、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第四章 多彩的光
f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 的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米/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来 的。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
质 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
又比气体快。
11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2 S总 2 vt总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 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
倒
第 2 页 共 13 页
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
(3) 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如放大镜。
13、光路图: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进行物理作用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4.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形态的物质。
2.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
3.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通过折射光线,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5.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的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力和压力、机械能、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简单机械和测力、浮力与密度、静电和电流、电路和电源、声音和光学等。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的原因。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分解力和合力,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4. 衡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5. 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6. 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
7.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8.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机械能1. 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动能+势能。
3. 动能的计算:动能=1/2 ×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的平方。
4. 势能的计算:势能=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物体的高度。
5. 动势转换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能量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简单机械和测力1. 杠杆原理: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3. 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和称重机的使用。
五、浮力与密度1. 水中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原因是其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力。
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沉入液体;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六、静电和电流1. 静电的概念:静电是由于物体电荷不平衡而引起的现象。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系统性的自然科学课程。
本文总结了沪科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对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的表现,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形状发生变化和速度发生变化。
3.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有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弹簧力弹簧力是弹簧变形产生的力,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5.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6.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受力的影响受力的物体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对其他物体施加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机械能和功率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等于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4.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声与光1. 声的传播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2. 声的特征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征。
3. 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以直线传播。
4.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求出反射光的方向。
5.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求出折射光的方向。
结论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包括力和压力、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能和功率,以及声与光的相关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同学们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1℃ 1℃ 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力和压力、机械能、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简单机械和测力、浮力与密度、静电和电流、电路和电源、声音和光学等。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的原因。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分解力和合力,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4. 衡量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5. 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6. 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
7.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8.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机械能1. 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动能+势能。
3. 动能的计算:动能=1/2 ×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的平方。
4. 势能的计算:势能=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物体的高度。
5. 动势转换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能量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简单机械和测力1. 杠杆原理: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3. 测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和称重机的使用。
五、浮力与密度1. 水中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原因是其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力。
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沉入液体;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六、静电和电流1. 静电的概念:静电是由于物体电荷不平衡而引起的现象。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1、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1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7、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9、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0、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完整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其它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这一章就像是物理世界的“开胃菜”,让咱们先尝尝物理的味道。
得知道物理学是研究啥的,简单说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像为啥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这就是物理要琢磨的事儿。
然后,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的发现和理论可是给物理的发展立下了大功。
咱们得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就当是向大佬们致敬啦!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这一章咱们就来研究物体咋运动的。
先搞清楚啥是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说你从教室这头走到那头,这就是机械运动。
还有速度这个概念很重要,速度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就好比你跑步,速度快就能跑第一名,速度慢就只能在后面喘粗气啦。
测量长度和时间也有讲究,工具要用对,读数要准确,不然可就闹笑话啦。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一停,声音也就没啦。
像敲鼓,鼓面振动就有声音,不敲了,鼓面不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可传不了,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里得靠无线电交流。
声音还有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像女生声音尖,音调就高;男生声音粗,音调就低。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说话大声点,响度就大;小声点,响度就小。
音色呢,就是能让你分辨出是谁在说话的那个东西,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让咱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就是个例子。
光的反射也很有趣,镜子能反光,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还有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别弄混啦。
光的折射也有不少好玩的现象,比如把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捣乱。
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让光拐弯,凸透镜能会聚光,凹透镜能发散光。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这个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质量都不变。
密度呢,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通过密度可以鉴别物质,就像通过指纹能认出人一样。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word版本
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不力势能:动能.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⑴ 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体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4、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一原子核一原子一分子一生物体一地球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宇宙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1.. 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二种状态。
开华£嗽热)__________南太避空/屋幽吟片本吸& \同/自ME化津拗凝化CttM)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艾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f 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6.熔化和凝固曲线图:T M T /点|凝玉)1 J T t 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w晶体熔化曲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与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评估 →交流与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
镜面
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
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
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
15. 根据v s 可求路程:s vt和时间:t s
t
v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s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 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 s ; t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 毫升=1 厘米 3 ;测量液体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
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⑻凸透镜成像时,
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米/秒,而空气 Nhomakorabea空气
空气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
水
水
水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1 2
S总
1 2
v t总
※光线透过厚薄不同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 光总偏向较厚的部分。
12、凸透镜成像: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八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投影仪。
第四章 多彩的光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放大镜。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13、光路图:
合作
变化叫机械运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刻度尺。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
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
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
较大(空气中的光线偏离法线);(6)平行主光轴
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 (2) (3)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F
F (1/)
(2/)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
f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们关系是: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