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比萨斜塔资料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比萨城。
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
伽利略在上学时很爱思考,而且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自己动手去证明
亚里士多德是很著名的哲学家。
他认为从高处同时下落的两个物体,重的会先着地,轻的则后着地。
伽利略却越来越感到怀疑了,他想:“天上下冰雹时,大的小的不都是同时落地吗?是亚里士多德错了,还是自已错了?”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遭到世人的一致反对,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伽利略决定做一次公开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伽利略和他的学生把两个相差悬殊的铁球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底是活动的,只要一抽开,盒子中的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就会同时掉出来。
伽利略和学生们拿着盒子爬上塔顶,底下的人们全都仰着头看着。
伽利略亲自抽开了盒底,人们看见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落了下来,他们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砰”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围观的人们欢呼起来,而那些反对伽利略的人再也无话可说了。
人们亲眼见到的事实证明: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落地的时间与重量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1969 年,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他们做了实验,把羽毛和石块同时从空中扔下,结果羽毛和石块同时落在了月球表面。
这正好说明如果没有空气浮力的话,羽毛和石块就会同时落地
比萨斜塔实脸的著名故事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它说明善于独立思考是多么重要。
比萨斜塔
摆动的油灯 有规律 两个铁球同 时下落
钟摆定律 经过实验 不同重的物 体同一高度 同时下落
42
研读课文
1、跳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一 处描写,读出来并说明理由。 2、在文中找出对伽利略写的“评 语”并且思考:这些评语赞扬了 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2、从伽利略的事迹中,请你总结出 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32
比较标题:
《斜塔上的实验》《追求真理的道路》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你可以再拟几个题目吗?
33
品读精彩描写的段落
◆例二:
结尾:观察斜塔实验的队伍的场面描写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 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 “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 精神与魄力。
归纳概括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 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 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不怕威 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与探索新理论 的科学思想与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 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首尾两件事最能体现伽利略的这种精神。
38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伽利
略写个一百字左右的评语。
整体感知
祈祷( qí dăo ) 妥协 ( ) 不屑( búxiè ) 坠 ( ) 倔强( jué jiàng ) 粗糙 ( ) 嘀嗒( dī da ) 一劳永逸( )
tuŏ xié
zhuì
cū cāo
yì
7
读读
◆ 祈祷 qí 粗糙 cāo ◆ 倔强 jué jiàng 卷帙 juàn zhì ◆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 嘀嗒 dī 嘀咕 dí ◆ 嘘 shī 赫赫英名 hè ◆ 心不在焉 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 等因奉此 兴高彩烈 窃窃私语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史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提出了怀疑。
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伽利略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眼看看。
这天,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一次试验,一些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状。
校长听了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出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时,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市民。
就在这时,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
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
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
"伽利略说:"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重看着。
"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
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
这是公认的道理。
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
"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
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
"这时一个老教授忙将校长的衣袖扯了一下,挤上前来说:"当然比重球要慢。
小学课文比萨斜塔原文
小学课文比萨斜塔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作者:liang来源:百度文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斜塔上的实验》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 在他死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中,没有一 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 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 影响。当时的人们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 把他奉为神明。
祈祷: (qǐdǎo)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兴高采烈:形容高兴的样子。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默默无闻: ) 书籍。 卷帙: (zhì hè ) 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赫赫有名: (hè 不屑: (xiè ) 认为不值得。 n) 随随便便,指不放在心上。 漫不经心: (mà )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一劳永逸: (yì 心不在焉: (yān)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嘘:(shī) 这里是叹词,表示制止、驱逐等。
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 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 么?
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 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 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 “ 得很凶。“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 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 人, 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 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3.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 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 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 度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 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 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 地嘲笑他。 这句话中“不客气”和“嘲笑” 说明了学生看不起伽利略,对伽 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对伽利 略是一种嘲讽和讥笑的态度。
“胡闹”说明教授们认为伽 利略的实验是小孩子的把戏, “威胁”说明教授们心中也 有点恐慌。
品味鉴赏: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处描写?说说为什 么喜欢。
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
[1]他在力学领域进行过著名的比萨斜塔重物自由下落实验(后来考证有此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和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重要发现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的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以及金星、水星的盈亏现象等。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比萨斜塔实验的哲学意蕴 调查报告
比萨斜塔实验的哲学意蕴调查报告思想结构和思维工具,科学知识作为间接推理的知识必须使用逻辑方法。
归谬法作为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逻辑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归谬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比萨斜塔实验概述众所周知,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大教堂旁的标志性建筑。
它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塔身向东南倾斜。
由于该塔“斜而不塌”,所以蜚声中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了自由落体实验,比萨斜塔因而变得更加有名。
159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相异者同时落地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例”的学说,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的错误结论终于得到了纠正。
同时,伽利略还做过相关的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球,例如木质球、铁质球等同时从塔上抛下,结果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
由他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即排除空气阻力,不同质的物体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伽利略一改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思辨性自然观,而是注重实践研究,经过实验和数据,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比萨斜塔实验的逻辑推理分析^p伽利略的实验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其中蕴含着逻辑学原理。
其实,伽利略在万人瞩目的比萨斜塔实验前已经做了一个思想实验,由此确保了后来实验的成功,即是他机智的运用了归谬法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给出自己的观点。
“回顾一下科学史,就可看到一些自然科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归谬法驳斥各种旧的传统观念,并由此创立新的理论和学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归谬法是由被反驳的命题(论题或论据)推出荒谬的断定,然后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由否定后件得到否定前件,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的虚假性。
”[3]假定被反驳的论题为A,假定A真,可以由此引出推断。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它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于16世纪的基督教时期进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并进一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观点。
伽利略是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一直对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感到好奇。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下落速度大于轻物,因为重物具有更强的下落愿望。
然而,伽利略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开始着手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伽利略选择了比萨斜塔,一座意大利比萨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他的实验场地。
他经过仔细计算和观察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重量对它的下落速度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宏伟而精确的实验。
他站在比萨斜塔的顶端,手里拿着两个相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一个是重的金属球,另一个是轻的木球。
他同时放开了两个物体,让它们自由下落。
在重物开始下落的那一刹那,伽利略用心计算它们的下落时间。
结果令人惊讶,无论从比萨斜塔的哪一侧自由落下,无论是木球还是金属球,它们的下落时间竟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证明了重物和轻物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速度相同。
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不仅揭示了物体自由下落的真相,还为崛起中的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
他的实验证明了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确定事实的重要性,而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信仰和理论。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意义。
它揭示了物理世界中的普遍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也对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鼓励更多的科学家采取观察和实验证据来推翻传统的假设和理论。
在当时,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基督教教会拒绝接受他的观点,因为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一致。
伽利略被迫为自己的想法辩护,并最终被迫撤回了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受到教会的指责。
然而,伽利略的实验和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他的努力为后来的科学家铺平了道路,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进步。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因重量而落体的理论,几乎至16世纪末人们都没有挑战过他的观点。
然而,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却不服从于这一傳統,他在1589年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实验。
伽利略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亚里士多德的假设,因此他经过多次试验开发出一种完美的研究工具,即比萨斜塔实验。
比萨斜塔(Pisa Tower)是一座意大利中心建设的钟楼,它由陡峭的塔面和许多平台组成。
因此,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做了他的实验,他从不同高度抛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以看看它们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否相同。
如果时间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这将意味着所有物体是以同样的方式落下的,而可能是重量很小甚至无关紧要。
这项实验给伽利略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结果:即使重量不同以及从不同高度抛出,物体也会落下来的速度是相同的。
基于它发现了下落速度只与落下距离成正比,而跟物体质量无关的定律。
这个定律,成为今天伽利略定律,从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错误性。
伽利略的实验也对许多物理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我们现在有关流体力学、电磁学、声学等许多领域中的科学解释,都是基于伽利略定律。
这项实验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实践的第一次尝试,标志着科学实践研究的出现。
与此同时,它的结果也许会使人们感到意外,因为它正负责了亚里士多德的古老理论,并加入了一系列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知识。
这使得伽利略被人们认为是新科学实践研究的伟大先驱,并因他提出的定律而广为人知。
从此,伽利略的实验受到科学家欢迎,它成为重要的科学贡献,也促进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进步。
由于其显著的成就和科学思想,伽利略被称为科学史上的一位伟人。
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和⽐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的⾃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在⽐萨城的意⼤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萨斜塔上做⾃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的观点。
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像传说中的⼀样⼀起落下,即使重⼒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阻⼒影响,是不会⼀起落下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鹅⽑和铅球不会⼀起降落的原因。
由于受到空⽓阻⼒,两个球体不能看作⾃由落体。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在⽐萨斜塔做⾃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书中,但伽利略、⽐萨⼤学和同时代的其他⼈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
对于伽利略是否在⽐萨斜塔做过⾃由落体实验,历史上⼀直存在着⽀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个⼈在⽐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
⽐萨(Pizza)⼜译作披萨饼、匹萨处提及⼀下不是很多⼈所知道的关于⽐萨起源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利,⼀位母亲正为⾷物⽽发愁。
家中只剩下⼀些⾯粉,却还养着⼀个⼩⼉⼦。
好⼼的邻居知道后为她送来⼀些番茄与乳酪,这位发愁的母亲⼗分⾼兴,⽤这些材料与⾯粉烤制了⼀张饼给⼉⼦吃,竟意外的美味。
说到⽐萨饼就不能不提“必胜客”这个⽐萨⾏业的巨头。
1958年根据房东太太的建议,还在念⼤学的卡尼兄弟在⽗母的杂货店旁租⽤了⼀间只能容纳⼆⼗五个座位的⼩酒馆,以⼩酒馆外形取名为“PIZZAHUT”。
这就是全球第⼀家必胜客餐厅。
从那年起到1971年仅仅13年的时间,必胜客迅速成为全球第⼀的⽐萨饼连锁企业。
如今在世界各地九⼗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间分店,员⼯近25万名,每天接待超过400万位顾客,烤制170多万个⽐萨饼。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励志故事]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励志故事]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极高的著名科学家。
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
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
一个10磅重的铁球与
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铁球快10倍。
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
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人就是伟大的伽利略,他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他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
于是,伽利略就在比萨斜塔上做了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
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同时落地。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会得到相反结论,就是鸟类羽毛由于体积相对较大,下落
过程中其单位重量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远远超过了铁球和苹果,因而出现了铁球落地快、鸟
类羽毛落地慢,苹果落地快、树叶落地慢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伽利略自由落体定
律的正确性。
正是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
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伽利略一举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为了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
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新观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比萨斜塔的资料
比萨斜塔的资料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
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
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
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
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
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
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
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
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
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人们目前还难以预言比萨斜塔今后的命运,但仍感叹它斜而不倒的壮观景象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
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比萨斜塔实验的研究
(e − μT1
−1)
=
0
,
可得 T1
=
1 μ
ln(1 +
v0 μ g
)
=
v0 g
−
v02 2g2
μ
+
v03 3g3
μ2
+
O(μ 3 )
,所以有最高点的高度
H
=
y (T1 )
=
−
g μ
T1
+
v0
+ μ
g μ
(1− e−μT1 )
=
−
g μ
( v0 g
−
v02 2g2
μ
+
v03 3g3
μ2
+
O(μ3)) +
伽利略的逻辑推理中的问题:.外表相同的一个铁球与一个木球同时下落,铁球质 量大于木球,当然是铁球先着地,木球后着地.现在,试想把铁球与木球绑在一起, 同时抛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方面,铁球和木球组成了一个比铁球更重的物体,
同时外表形状的改变导致了空气阻力系数 k 的变大, μ = k 介于原来的两者之间 m
μt
+
μ 2t2 2
−
μ 3t3 6
+
O(μ 4t4 ))] .
= − gt 2 + gμt3 + O(μ 2t4 ) 26
选取五个外表完全相同的排球(颜色有区别!),设排球的质量为 M ,我们向四个 排球里注入水,使其质量分别为 2M 、3M 、6M 和 24M .四个排球外表相同,空气阻 力比例系数 k 亦相同.我们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这四个排球,我们会观察到排球越重 下落越快.在时刻 t 四个排球的位置分别为:
超越他人的挑战的事例
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
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人教九年级数学下册_数学视野:比萨斜塔的故事
数学视野比萨斜塔的故事比萨斜塔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城内,有一座造型古拙而又秀巧的钟塔,是罗马式建筑的范本,然而它使人们惊叹诧异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每年80万游客来到塔下,无不对它那“斜而不倾”的塔身表示忧虑和焦急,同时为自己能亲眼目睹这一由缺陷造成的奇迹而庆幸万分.这座令人心情如此激动的塔,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不过,争论不休的舌战反而更增添了斜塔的神秘感和魅力.比萨斜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比萨斜塔的第一位设计师博纳诺·皮萨诺稍稍多费些心思,或者负责施工的工匠们不仅仅是去注意塔身的美观而沉湎在罗马式建筑的空间想象中,这个错误也许不会出现;如果在斜塔建好三层之后因发现塔身已经倾斜而从此停工、永远废弃,或者90年后另一建筑师西蒙纳试图调整塔身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大概都不能见到今日斜塔的奇观了.幸好,最终有一位勇敢而富于智慧的建筑师托马素完成了斜塔的施工,从而让人们得以欣赏到它的绝代风采.虽然俗话说:“比萨斜塔像比萨人一样结实健壮,永远不会倒下.”事实却是,从1918年开始测量以来,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1毫米,至今其顶部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已近5米.1980年地震时,斜塔曾摇晃了22分钟之久,真是岌岌可危.为了挽救这座著名建筑,意大利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早在1930年,塔基周围就被灌浆加固,1973年又禁止在以斜塔为中心,半径1.5公里范围内抽水.据专家预测,如无意外,斜塔还可能保持250年之久.虽然意大利人不惜重金苦心经营,但斜塔是否果真会“斜而不倾”?看来,答案不在今天,而在未来.。
最美的十大物理实验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1564~1642〕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 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 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 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 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 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 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 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 里士多德的代价也使他 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 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 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 作出了最终的裁决。
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 没有其它颜色的光〔亚里士多德就是 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 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牛顿在做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实验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 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 成不同的颜色,后来我们称之为光谱。人们 知道彩虹的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 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 黄、绿、青、蓝、紫根底色有不同的色谱, 才形成了外表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 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古今埃天及 ,的通一过个航现迹名测为算阿,斯我旺们的知小道镇埃,拉在托这色个尼小的镇测上量,误夏差日仅正仅午在的5%阳以光内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 著很名早的 以比前萨,斜科塔学实家验就已在经研成究为电科,学人中们的知一道个这故种事无:形他的从物斜质塔可上以同从时天扔上下的一闪轻电一中重得的到物,体也,可让以大通家过看 摩到擦两毛个发物得体到同。时落地。 密牛立顿根 166用5年一毕个业香于水剑瓶桥的大喷学头的向三一一个学透院明,的后小来盒因子躲里避喷鼠油疫滴在;家里呆了两年,后来顺利地得到了工作。
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会产生一些静电, 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压来 控制;密立根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 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验,密立根得出结论: 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 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比萨斜塔说明文
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比萨斜塔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比萨斜塔说明文1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
最初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
在建造头两层时,塔身一直是垂直的,但是到了第三层,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塔身开始倾斜,并且不得不在1185年暂时停工。
由于施工所选择的地点十分地不稳定,并不足以承受如此巨大的一座建筑。
斜塔地基下面土层十分特殊,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黏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
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分进行观测后得出的。
而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塔的建造停止近1个世纪,直到1272年,工程继续,建造者想尽办法希望能够修正倾斜,因此刻意将钟楼第四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中心偏离。
但是当工程进行到了第七层的时候反而向反向倾斜了度。
工程不得不再次暂停。
直到1372年,塔身的第八层完工,才算正式建设完毕。
8层的钟楼,共54米高,7口钟。
7口钟原本是按照音阶排列,而整个塔身就像一个巨大的发音管,钟响时应该发出优美的旋律,但是,由于担心发生坍塌,钟楼建成后却没有真正使用过。
比萨塔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危险:石料使用导致的结构失效以及地基土壤沉降。
有学者认为,近期对于比萨斜塔做的补救较为有效的就是,在其北部通过660吨铅块配重,通过钢索联系斜塔,阻止比萨塔继续倾斜。
到1993年,这个方法不仅阻止了比萨塔的继续倾斜,还扶正了15毫米。
最终,拯救了比萨斜塔的方法是“掏土法”,最早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泰拉奇纳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题提出,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期搁置。
但是后来这个方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
1999年10月,比萨斜塔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侧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
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
学科,包括了物理学、诗歌、音乐、生物学、政治以及伦理学。
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
基者。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
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
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
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
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
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
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最
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他著名的一句名言:求知是人的本能。
《雅典学院》画的细节。
柏拉图手指向天,象征他认为美德来自于智慧
的“形式”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指下地,象征他认为知识是透过经
验观察所获得的概念。
伽利略(Galileo,1564年-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
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其成就包括改
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匀速运动的是力的持
久作用。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在经过
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有所增加。
如果没有了引力,物体将仍
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这就是惯性原
理。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
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
传说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质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几个世纪以后,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1971年8月2日在无空气月球表面上使用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重复了这个试验,证明且让地球上的电视观众亲眼看到了这两个物体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上。
当时,人们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小镇,是意大利比萨城大
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大教堂的后面。
是一座由白色
云石建成的古塔。
该塔发生倾斜但斜而不倒,比萨斜塔
因此远近闻名。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塔高:地面到塔
顶高55米。
自建成以后曾发生多次倾斜,常人只凭眼睛
也能察觉。
意大利政府曾想尽办法制止古塔的继续倾斜,
但到目前为止未能成功。
现塔倾斜5.5度,偏离地基外沿
2.3米,顶层突出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