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1.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一门关于宇宙、人类和社会最一般性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最普遍、最抽象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形式。
-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存在、认识和价值等方面,它是对宇宙和生活的一般性原理和本质的探讨。
2.哲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哲学是最抽象、最一般、最普遍性的学科。
-客观性:哲学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法则的认识和总结。
-批判性:哲学常常以批判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矛盾的规律。
-体系性:哲学不仅包括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还要求这些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3.哲学的研究范畴-本体论:研究宇宙的本原和基本结构的学科。
-认识论:研究认识的来源、本质、发展规律和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的学科。
-伦理学:研究道德规范和一般价值原则的学科。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价值和理想的学科。
-美学: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审美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4.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思想家-古代哲学:包括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代表思想家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等。
-中世纪哲学:主要包括基督教哲学,代表思想家有奥古斯丁、阿奎那等。
-近代哲学:包括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实用哲学等,代表思想家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
-现代哲学:包括实证主义、存在主义、新唯心主义等,代表思想家有康德、萨特、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5.文化的概念和要素-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遗产和世界的共同财富,包括思想、艺术、制度、风俗等多个方面。
-文化的要素包括宗教、道德、法律、风俗、语言、艺术等。
6.文化的功能和特征-文化的功能:包括创造性功能、生活调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价值传递功能和精神指导功能等。
-文化的特征:包括多样性、可塑性、传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
7.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基本形式-文化的内在结构: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符号层面。
-文化的基本形式: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和全球文化。
8.文化多元一体化-文化多元一体化是指不同文化在不同场合、不同领域相互交融并共同发展的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进展是客观的。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1)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别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别能制造规律,也别能改变或泯灭规律。
【办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注意】:(1)凡是说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假如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依照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别为尧存,别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办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别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XXX 为力,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词:努力、艰难奋斗、决心、坚韧、百折别挠、“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志者事竟成”等。
(唯物)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办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咨询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前三个单元1.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产生:(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作用:哲学与我们的省后、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2哲学的实质和发展?(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因此,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1.3哲学的差异(第四页相关链接小字部分的)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地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1.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从本义上讲就是智慧之学。
(2)形成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成果。
(3)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联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1.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解释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个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起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过年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究世界本质和人类境遇的学科,是一种追求智慧、探究真理、寻求答案的学问。
2.哲学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辩证性、综合性和批判性。
3.哲学的内容: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宇宙本体、生命及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二、文化基本概念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2.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包括它的客观性、主观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3.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其承载的历史、民族精神和文明成果等方面。
三、哲学的基本方法1.形而上学方法:形而上学是哲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宇宙的本原和基础、实体和现象的本质等问题。
2.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3.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主张从实际的经验和数据出发,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
四、哲学思想1.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
2.近代哲学思想:近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主要研究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3.当代哲学思想:当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主要关注存在、个体和历史等问题。
五、文化多元性1.文化多元性的概念:文化多元性是指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文化多元性的影响: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冲突、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3.文化多元性的挑战:文化多元性会带来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认同的混淆、文化传播的困难等问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
六、全球化与本土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2.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全球经济格局、文化传播、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影响,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争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
6、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 位,起决定作用 。
方法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 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要统筹兼顾 。
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
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
2、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⑴我们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 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8、原理: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 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 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 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我们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又不能忽视矛 盾的次要方面。 10、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 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
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方法论: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 (1)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2)我们要坚持用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 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唯物辩证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区别: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b.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受惩罚。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哲学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哲学知识点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时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原理: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1.哲学思维方法哲学思维方法是指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综合思维、逻辑思维等。
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家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方法问题。
哲学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上。
比如,康德主张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黑格尔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而马克思主张历史的发展是价值问题的解决过程。
3.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体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
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多样性、发展性、全面性、相对性等。
4.文化与文明文化与文明是密切相关的概念,文化是指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该民族、该社会的社会生活的总和。
文化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而文明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文化与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5.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且各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差异、宗教差异、传统习俗差异等。
而文化多样性在推动文明进步、丰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尊重文化差异与维护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尊重文化差异与维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了当代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尊重文化差异是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权利,是维护人类合作共赢的基础。
维护文化多样性是保护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促进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前提。
7.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民起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注意】:(1)凡是讲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如果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根据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把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词:努力、艰苦奋斗、决心、顽强、百折不挠、“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志者事竟成”等。
(唯物)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把握例词:离不开、有利于、相关动词(导致、造成、引起等)补充:联系的可变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1)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王守仁:心外无物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4、笛卡儿:我思故我在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8、人是万物的尺度9、有些地方政府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从实际出发。
10、掩耳盗铃、指鹿为马、心想事成、画饼充饥 11、仁者心动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绝对精神”;鬼神观念;天命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星座;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拓展: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
总纲(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观主义作风。
2、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做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反对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静止观;又反对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故而规律具有普遍性。
同时规律又是客观的: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创造或消灭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作风。
5、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从意识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政治必修四哲学 原理知识点 总结【很全】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其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形 式。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遍,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 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注意把握事物长远的、本质的、间接的 联系。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具体性指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断某个观点是否为真理。 条件性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3)认识的反复性: 从主体看,认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从客观看,认识是复杂变化的。使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的无限性: 主体:人类世代延续。客体:客观世界不断发展。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 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 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 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0.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历史条件现实条件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 尽量形成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否认意识作用的形而上学;夸大意识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总结整理一.唯物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打算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熟悉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掌握作用。
昂扬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丢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
((3)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打算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方案性、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毁灭,是不行违背的。
①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进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①人可以在熟悉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①要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敬重客观规律。
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熟悉、把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①要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归纳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归纳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产生: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①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②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认识运动)(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物质世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202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1.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9.哲学的本义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1.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科学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1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6.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20.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气、火、土等。
2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解析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5、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1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7、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9、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2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体现在哪里?(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3、怎样认识和发现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4、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征是什么?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是什么?(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什么是整体和部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1)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关系:(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6、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发展的普遍性是什么?(1)自然界是发展的。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人的认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0、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2)新事物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1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4、什么是量变和质变?(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都是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2)质变: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