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清代亲王服饰
![清代亲王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534776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a.png)
清代亲王服饰清代亲王服饰一、亲王的身份亲王是清代皇帝最为亲近的亲属之一,通常为皇帝的兄弟、舅舅或表亲,拥有极高的地位和特殊的待遇。
亲王们在官场上不需要普通官员那样考取科举,而是通过家世、功绩或皇帝的特别青睐而被任命。
亲王拥有府邸、奴仆、产业等许多特权,其身份地位在清代官场中无与伦比。
二、亲王服饰的特点清代亲王服饰独具特色,总体而言,袍子、裤子、鞋子和帽子都非常隆重华丽。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典型的亲王服饰。
1. 冠服皇帝禅位给亲王时穿的礼服就是冠服。
冠服大多为黄色,上面绣着彩纹,非常鲜艳华丽。
亲王穿着冠服出现在百姓面前,常常引得人们簇拥观看,场面相当盛大。
2. 镶边袍亲王的袍子一般是长衫式穿袍,袍子下摆的边缘镶有金、银、丝绸等材料的镶边,给人一种非常华丽的感觉。
袍子颜色以黄色为主,上面绣着各种彩纹,非常豪华。
3. 官帽亲王官帽的颜色也以黄色为主,上面还镶有金、银、珠子等各种珍贵材料,用以彰显亲王的尊贵身份。
4. 鱼袋短裤亲王的裤子一般是鱼袋短裤,也是非常鲜艳的黄色,上面绣着彩纹,与袍子相得益彰,这样穿起来腿部感觉更为自由舒适。
5. 丝绸鞋亲王穿的鞋子多为丝绸鞋,鞋子的颜色也以黄色为主,鞋面还可能绣有花纹,鞋子的后跟非常高,高度可达10厘米,用以突显亲王的高贵身份。
三、亲王服饰的社会意义亲王服饰的华丽不仅仅只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社会意义的象征。
穿着华丽的服饰,可以彰显亲王的尊贵身份,表达皇帝对亲王的赏识,也可以体现官场中人们的阶层身份,决定了他们的门第和地位,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亲王身份渐渐消失,服饰也逐渐淡化华丽。
如今,仅有少数人穿着亲王服饰,让人感受不同的历史时期风貌。
中国传统的清代冠服(二)
![中国传统的清代冠服(二)](https://img.taocdn.com/s3/m/587bb1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4.png)
中国传统的清代冠服(二)
中国传统的清代冠服(二)
admin 传统服饰 11-11 1349 暂无评论
中国传统的清代冠服
结顶帽常服冠
净裁女马褂大样
孔雀花翎
绿玉雕花钳设计样
绿玉嵌珠溜子设计样
女朝裙小样
琵琶襟女马褂小样
平金彩绣五爪龙纹圆补
平金绣四团龙褂
清妃夏朝冠
清高宗夏朝冠
清高宗夏朝冠冠顶
清皇贵妃夏朝冠
清皇后朝褂小样
清嫔朝冠顶
珊瑚雕花镯设计样
珊瑚嵌珠镯设计样
石青缎绣五彩云四团金龙衮服
夏吉服冠
夏行冠
标签:中国传统冠服清代。
清代的冠服制度
![清代的冠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61f2522af45b307e871977f.png)
清代的冠服制度清朝坚持以满族的传统服饰为基础,制定冠服制度,故对明朝的服制有较大的变革。
自从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开始初步定制,历经变动修改,直到清高宗乾隆帝之世才基本确定下来,以后虽有修订,但没有重大的变动。
清军入关之后,曾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定《服色肩与永例》。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定民公以下有顶戴官员以上者,禁穿五爪蟒缎。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十二月在赐太保年羹尧自裁的罪状中有:“出门官员穿补服净街,用鹅黄小刀荷包,擅穿四衩衣服,衣服具用黄包袱,伊子穿四团补服,坐落公馆墙壁俱彩画四爪龙,吹手穿缎蟒袍。
”其狂悖之罪有:“奏折在内房启发,并不穿朝服大堂拜送,纵容家人魏之耀穿朝、补服与司道提镇同坐。
”雍正四年及八年定大小官员帽顶等级。
雍正十年校刊《大清会典》。
乾隆五年敕撰《大清律例》,乾隆二十六年敕撰《大清会典·会典则例》,乾隆三十一年校勘完成《皇朝礼器图式》,为清宫廷画师精心彩色描绘,并用木刻版刊印黑白图。
后于嘉庆、道光年间纂修完成《会典及事例、图式》和《大清通例》。
光绪年间又增补修纂《大清会典图例》。
此外,清代凡由内务府发交江南江宁苏州二府、浙江杭州府及两淮织造司、局织造的御用冠服、妃嫔暨皇子、公主朝冠朝服,均依礼部定式或皇上命题由内务府或如意馆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和墨线勾勒局部加彩的衣服裁剪大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织造,织成匹料后再送到裁作、绣作、衣作分别在衣料上绣花、裁剪、缝制。
完成之后,凡上用者陆路运送进京,宫用者水运进京,于限期内送交内务府广储司的缎库验收,这些小样都附有白纸或黄纸墨迹题签,有些并署有画画者的真实姓名,如“臣沈振麟恭画”、“臣谢醇恭画”、“臣沈世俊恭画”等。
现在还有一部分完整地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与故宫现藏的清代实物相对照,而故宫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保藏的宫廷绘画如清初由著名画家王翚主持、集中许多画家合作绘成的《康熙万寿图》(十二大卷)、《康熙帝南巡图》,由徐扬主持的《乾隆南巡图》(十六大卷)和徐扬的另一长卷《姑苏繁华图》。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及皇族称呼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及皇族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a4fc0118f18583d0496459d0.png)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衣冠衣冠,自从摆脱了蔽体御寒的原始属性后,就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表征,蕴纳着深邃而多元的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更赋予衣冠以明礼仪,辨尊卑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王朝更迭时必制定新的冠服制度以作为新政权的外在标志。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
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饰。
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方便实用。
而便服缤纷竞妍,最为华美,由此演化的旗袍,则成为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民族服装之林中永不落幕的代表。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均来源于江南三织造,丝绸锦缎的流光溢彩,刺绣纹饰的精美绝伦,成就了宫廷服饰绚丽多姿的巅峰。
本展览遴选故宫藏品的部分精华,讲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精奥,展示宫廷服饰工艺极致的魅力,启迪传统服饰发展创新的未来。
礼服礼服为清代帝、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所穿用。
如皇帝登极,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以及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日接受朝贺时须穿用的配套服装。
皇帝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皇后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
清代帝、后礼服的繁复,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服装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饰,五行中的黄色,龙的形象等,还融入了马鞍、马蹄和弓的形象,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地融为一体。
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通过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极致的张扬。
吉服清代帝、后吉服又称“花衣”、“彩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
皇帝吉服包括衮服和龙袍;皇后吉服包括龙褂和龙袍。
所谓花衣和彩服,是指这些服装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日里(花衣期)的不同需要,随时变换衣服的纹样或色彩。
有时,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定制其喜欢的颜色龙袍来享用。
清代帝、后吉服,于庄重中蕴涵活泼,于成规中追求精美,可谓异彩纷呈,独具特色。
清朝官职服饰及顶戴花翎
![清朝官职服饰及顶戴花翎](https://img.taocdn.com/s3/m/af26b6e0fab069dc50220167.png)
清朝官职服饰及顶戴花翎花翎清朝官职服饰及顶戴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
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
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
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
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
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
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
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
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
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
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都只得到双眼花翎,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
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这这样矮小侏儒样子,都爱戴花翎呀?!”就赏赐给了他。
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了。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
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
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
清代宫廷服饰——皇帝的冠袍带履
![清代宫廷服饰——皇帝的冠袍带履](https://img.taocdn.com/s3/m/9989ab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f.png)
清代宫廷服饰——皇帝的冠袍带履穿衣每个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要素,皇帝也不例外。
但这些事在宫廷生活中,就和普通百姓大不相同。
这些事在宫廷往往被政治化。
要分等级,甚至会规定出种种制度,严格执行。
清代制定这些制度的主导思想是要保持满族的祖制。
早在崇德年间,皇太极就认为“服制是立国之经。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初之制。
”后来乾隆帝更进一步阐明,辽、金、元诸君,不循国俗,改用汉、唐衣冠,致使传之未久,趋于灭亡,深感可畏。
所以力主不改祖宗的服制,并制定了完整的清代冠服制度。
然而从乾隆年间所定冠服制度及清帝服饰的演变来看,都大量沿用了明代的旧制。
如作为皇帝礼服的重要标志十二章,就是按照明代帝服规定的,只是把位置改变了一下。
乾隆帝把这种沿袭解释成为遵循古礼,但这种古礼并不是满族的祖制。
清代冠服明显保存满族旧制的,是缀有红缨的覆钵形夏冠和摺檐的冬冠。
均以顶子作等级的标志;此外还有披肩和箭袖(俗称马蹄袖)。
清代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分为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额驸(满语,则驸马)、公、侯、伯、子、男、将军、一至九品官等多层。
每一等级又各有冠、服、带、朝珠(文五品、武四品以上等官用)等规定。
皇太后、皇后、妃嫔以下至公主、福晋、夫人、命妇等,她们的冠、服、朝珠及其它装饰,也各有不同的规定。
皇帝的冠服有冬、夏之分,其中衣服按不同用途,分为规格最高的礼服,包括端罩、衮服,是举行大典时穿的;规格稍次、又称龙袍的吉服;日常穿着的常服;巡狩时穿用的行服;还有雨服等。
冠则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等多种。
皇帝的冠袍带履,由内务府的四执库管理,随时伺候穿戴。
皇后的衣服,规定有礼服,包括朝服、朝褂;吉服,又称龙袍,包括龙褂;再有常服。
冠有朝服冠、吉服冠,另外还有钿子。
后妃的其它装饰,大都有规定,如皇后穿礼服时要佩戴朝珠三挂,一挂东珠,两挂珊瑚珠。
此外还要佩带彩帨(音:税,类似手帕)、金约(额头装饰)、领约(类似项圈)、耳饰等,亦有等级差别。
清代帝后礼服——皇帝的朝冠和朝服
![清代帝后礼服——皇帝的朝冠和朝服](https://img.taocdn.com/s3/m/79c446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d.png)
清代帝后礼服——皇帝的朝冠和朝服皇宫中的礼服即古代统治者在举行朝祭等大典礼的场合穿戴的冠服。
中华民族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冠服即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
自古“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冠服的更替往往意味着改朝换代。
所以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冠服制度都非常重视,而礼服为“朝祭所御,礼法攸关,所系尤重”。
清代满族早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时就已开始厘定冠服制度,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朝修订,至乾隆朝更趋于完善。
总体来说,清代在礼法制度上多承袭明代,并参照中原古礼制的传统,其冠服体系周详严整,尤其在纹饰品章上延续了中华传统的衣冠文化。
清代帝后服饰是传统礼制趋于高度成熟的产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千件清代帝后礼服为宫藏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
”今天旗人小V就跟大家一起鉴识一下清宫旧藏的服饰与帝后画像精品。
清代皇帝礼服主要包括朝冠、端罩、衮服、朝服、朝珠、朝带等。
在“取其文,不必取其式”的指导思想下,清代礼服有选择地承袭了中华文化中仪礼传统之要旨,将传统的色彩、龙纹、品章以及吉祥纹样等饰于统治阶级的袍服上,以别尊卑,昭朝仪。
同时,清代统治者又坚持保存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如朝冠的式样,朝服的马蹄袖(箭袖)、披领、襟袖的缘饰和开裾等,朝带所佩的囊带、刀削和拴帉等,以及裘皮服饰和对东珠的尊崇,皆为东北骑射民族服饰的本色。
如此以求既“义本礼经”,又固守“国本”,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与满族习俗融为一体,皇帝礼服可称清代冠服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皇帝朝冠·冠为礼帽的总称。
《礼记·冠义》称:“冠而后服备”,“冠者,礼之始也,故圣王重冠”。
清代礼服中的朝冠分冬、夏两种形制,君臣等级严明,其主要区别在顶与檐的装饰上。
【典制】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484c8a9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9.png)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转自:百度知道搜集者:固伦和孝公主花翎翡翠翎管作为现代收藏品,在历次大型拍卖会中均表现不俗。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
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
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
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
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
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
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
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
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
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
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都只得到双眼花翎,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
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这这样矮小侏儒样子,都爱戴花翎呀?!”就赏赐给了他。
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了。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
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
福晋是什么身份
![福晋是什么身份](https://img.taocdn.com/s3/m/d32252f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福晋(音译词,意为夫人),一般是清朝皇室贵族妇女的封号。
清朝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之妻称福晋,侧室称侧福晋,汉语称为妃和侧妃。
"福晋"相当于汉语的"妃"。
福晋通常有着嫡福晋(嫡妻)、侧福晋(侧室)和庶福晋(婢妾)之分,而太福晋通常为老王爷的嫡福晋。
在我国清代时期,朝廷亲王以及郡王的侧室统称为侧福晋,贝勒及以下的只能称之为侧夫人或者侧太太,在世家更是如此。
福晋身份
原先在清代皇太极进入中原统治时,给他的妻子们按照地位设立了后宫,分别由中、东、西几个宫殿组成,地位较高的妻子基本都住在这。
到了顺治皇帝时,规定了亲王及亲王的儿子妻子称之为福晋。
妻妾礼仪制度真正完善是在清朝康熙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地位区分更明显。
通常嫡福晋和侧福晋以及妾室的差别就由此而来,而她们的子嗣等级差别也是根据她们的地位而决定的。
清朝制度规定嫡福晋和侧福晋都是中朝廷礼部册封,都有朝廷定制的冠服,正常情况下都是嫡福晋冠服。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fd6f10d7453610661fd9f442.png)
清代后宫妃嫔服饰颜色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
例如: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
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
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不一定都是明黄色。
1.朝褂:(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活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宵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
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
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悦、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
①圆领对襟,有后开裾,缺袖的长背心,自胸围线以下作裴积(褶桐),其纹饰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线以下则横分为4层,第1第3两层分别织绣行龙前后各2条,第2第4两层分别织绣万福(蝙蝠)万寿(团寿字),各层均以彩云相问。
②圆领对襟、缺袖、后开裾、腰下有裴积(褶桐)的长背心,纹饰前胸后背各织绣正龙一条,腰帷织绣行龙4条(前后各2条),下幅织绣行龙8条(前后各4条)。
三个装饰部位下面均有寿山纹,平■水江牙。
③为圆领、对襟、缺袖,无裴积左右开裾至腋下的长背心,前后身各织绣大立龙各二条相向戏珠。
下幅为八宝寿山江牙立水、立龙之间彩云相问。
如果说前两式朝褂的装饰风格是横分割,精美秀丽,则这第三种款式为竖分割,豪放富丽。
(2)贵妃、妃、嫔朝褂,与皇贵妃相同,但领后的绦为金黄色。
(3)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世子福晋朝褂,用石宵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龙四、后行龙三。
领后垂金黄绦,上缀杂饰。
(4)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朝褂,石宵色,织绣四爪蟒,领后垂石宵绦。
(5)民公夫人以下朝褂,石宵色,织金缎、绸边,饰纹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宵绦。
2.朝袍:(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H两类,均为明黄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合。
清朝皇子成婚的服制
![清朝皇子成婚的服制](https://img.taocdn.com/s3/m/7d6fa1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7.png)
清朝皇子成婚的服制
清朝时期,皇子成婚的服制按照宫廷等级和仪式的不同,会有一些变化。
一般情况下,清朝皇子成婚时会着戎装或礼服。
1.戎装:清朝皇子成婚时常常穿戴戎装,象征着皇子的军事责任和威严。
戎装包括宽袍、罩衣、角冠、七宝带等军装元素。
2.礼服:在一些正式的婚礼仪式中,清朝皇子会着礼服。
礼服主要包括长袍、罩衣、巾帽等,通常采用华丽的织锦和绣花,装饰有龙凤、珠宝等图案。
此外,婚礼仪式上,清朝皇子的配偶也有着特定的服饰,如朝服或婚服。
朝服是专门为官员等重要人物设计的正式服饰,通常采用绫罗绸缎等高档面料,装饰有花纹和流苏。
婚服则是专门为新娘设计的礼服,常常采用红色或粉色,充满喜庆和吉祥的意义,服饰上会有带有龙凤图案的绣花等装饰。
总体来说,清朝皇子成婚的服制以戎装和礼服为主,用以展现皇子的权威和地位。
同时,清朝皇子的配偶也会根据不同仪式和场合穿着相应的服饰。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https://img.taocdn.com/s3/m/774e30b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4.png)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朝服】最让人注目可能就是补褂,皇帝的补褂称呼“衮服”,而皇子的补褂被称为“龙褂”,大臣的则被称为“补服”,分圆补和方补两种:
(圆补)是宗室贵族的专用补子,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等用,圆补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
(方补)均用于文官武将等官员,文官是都是禽鸟类,而武官都是猛兽类的:
一品朝冠饰红宝石,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
二品朝冠饰镂花珊瑚,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
三品朝冠饰蓝宝石,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
四品朝冠饰青金石,文官绣雁,武官绣虎
五品朝冠饰水晶,文官纤白鹇,武官绣熊
六品朝冠饰砗磲,文官绣鹭鸶,武官绣彪
七品朝冠饰素金,文官绣鸂鶒,武官绣犀牛
八品朝冠饰缕花金顶,文官鹌鹑,武官绣犀牛
九品朝冠饰镂花金顶,文官绣练雀,武官绣海马
【吉服】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或“蟒袍”。
吉服一般用于喜庆仪式、典礼,以及祭祀,但场合的重要程度要次于朝服。
清代亲王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
关于蟒、龙的区别,历
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从《大清会典》中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
吉服冠上的顶珠不像朝服冠上是椭圆和棱形,而全部是圆形。
吉服的底座更是比朝服底座要小得多。
【常服】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公服”。
平常衙门办公,都穿的是常服,丧期和忌辰时都用常服,也称素服。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褂,决定是否佩戴朝珠。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https://img.taocdn.com/s3/m/c08db666aeaad1f346933fe3.png)
皇子、亲王及其xx冠服皇子冬朝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
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世子同。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朝服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夏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绿,制同皇子夏朝服。
清朝一品至七品的顶戴【转】
![清朝一品至七品的顶戴【转】](https://img.taocdn.com/s3/m/7ed016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8.png)
清朝一品至七品的顶戴【转】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
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
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
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级的重要标志:1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
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
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下图:红宝石朝冠`2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
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下图:二品朝冠二品吉服冠(凉帽)3 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下图:三品朝冠(凉帽)三品朝冠(暖帽)三品吉服冠(暖帽)4 四品官用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
故宫馆藏满清爵位的盔甲,铁帽子王的还没有正蓝旗蒙古王爷的威风
![故宫馆藏满清爵位的盔甲,铁帽子王的还没有正蓝旗蒙古王爷的威风](https://img.taocdn.com/s3/m/f361efc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a.png)
故宫馆藏满清爵位的盔甲,铁帽⼦王的还没有正蓝旗蒙古王爷的威风前⾔在清代,宗室可获得的爵位⼀共⼗⼆等,⾃⾼⾄低,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贝⼦,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分镇国公,不⼊⼋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如果和普通官员的职位对照的话,镇国将军的地位相当于⼀品官员,辅国、奉国、奉恩将军分别相当于⼆、三、四品官员。
因为⼀品是官员的最⾼品级,因此镇国将军以上,亲王⾄不⼊⼋分辅国公等⼋级爵位,统称为“超品”,即超越品级的爵位。
铠甲按照是否⼊⼋分,这⼗⼆等爵位可以分为两类,亲王⾄奉恩辅国公⼊⼋分,其余则不⼊⼋分。
▲醇亲王奕譞及福晋所谓“⼊⼋分”,源⾃⼊关前的旧俗。
后⾦时期,军队每有斩获,则⼋旗共分,即“⼋分”,所谓⼊⼋分,即有权参与战利品的分配。
清朝统⼀后,随着战争的减少和制度的改⾰,这种共分战利品的习惯也不复存在,但“⼊⼋分”作为⼀种政治头衔被保留了下来,⼊⼋分的宗室贵族和不⼊⼋分的宗室贵族所获得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均有明显区别。
▲奕劻次⼦,不⼊⼋分辅国公衔镇国将军载搏例如,⼊⼋分者领有旗下佐领,有下属旗,不⼊⼋分者则⽆;⼊⼋分者拥有法定的护卫,不⼊⼋分者则⽆;⼤型典礼时,⼊⼋分者在丹陛上⾏礼,礼毕⼊殿列坐,不⼊⼋分者在丹陛下⾏礼,礼毕在⼴场上列坐。
后世⼈将“⼊⼋分”和⼊⼋分者的⼋种权利待遇对应起来,认为⼋分指的就是⼋种权利待遇(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双眼、⽪条、太监)。
这种说法属于以讹传讹,实际上,⼊⼋分者所享有的特殊待遇众多,也不⽌这⼋种。
▲铁帽⼦王之⼀,顺承郡王讷勒赫⼊⼋分的六类爵位中,亲王等级最⾼。
清代亲王的全称为和硕亲王,⼀般来说,只有皇帝的⼉⼦才能获得亲王的爵位。
但清廷为了笼络⼈⼼,也会赐予蒙古贵族亲王的爵位,早期还会赐予汉⼈亲王爵位,如三藩都是汉⼈亲王。
按照制度,亲王可以在⾃⼰的⼉⼦中选择⼀位继位,但除⾮朝廷有特殊恩赐,否则继位者需降级为郡王,全称“多罗郡王”。
清朝宫廷的服饰规定
![清朝宫廷的服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bfcb8c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9.png)
清朝宫廷的服饰规定清廷后宫皇后(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不同等级名号,为从服饰上显示其身份等级,各名号所着冠服及饰物数目或用料颜色等方面存在不同。
按照清代定制,太皇太后、皇太后与皇后的冠服相同,其余妃、嫔等各有别。
据清光绪会典记载:后、妃的冠服及饰品,有礼服、常服之别,主要包括有朝冠、吉服冠、金约、耳饰、朝褂、朝袍、龙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朝裙等。
【朝冠】朝冠是皇后在朝祭时所戴之冠。
皇后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檐,上缀朱纬。
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之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
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零二。
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明黄色绦二,末缀宝石,青缎带。
皇贵妃、贵妃所戴朝冠,其质与皇后朝冠相同。
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
上缀朱帷。
其冠顶、朱纬等之饰,亦与皇后朝冠相同。
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珍珠各四;末亦缀珊瑚。
冠后护领与皇后朝冠相同。
贵妃之冠服袍及垂绦,皆为金黄色,余制均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以金凤,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猫睛石。
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七,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物与贵妃朝冠相同。
惟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八十八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亦与贵妃相同。
嫔之朝冠,顶为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砢子。
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五,珍珠十九。
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为珍珠一百七十二颗,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与妃之朝冠制同。
【吉服冠】皇后吉服冠,薰貂为之,上缀朱纬,不缀凤翟,顶用东珠。
有关清朝各类人物的服装描写
![有关清朝各类人物的服装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d58b53d1195f312b3169a59a.png)
有关清朝各类人物的服装描写亲王亲王朝冠,与皇子同。
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
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
红纱绸里。
石青片金缘。
上缀朱纬。
顶用红宝石,曾赐红绒结顶者,亦得用之。
知端罩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
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
馀与皇子同。
主朝珠朝珠、朝带、吉服带、雨冠、雨衣、雨裳,均与皇子同。
崇德元年,定亲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八。
前舍林,嵌东珠四。
后金花,嵌东珠三。
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东珠四。
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
带四片,每片嵌东珠四。
服用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满翠四补等缎。
知亲王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
后缀金花,饰东珠四。
吉服冠、端罩、补服、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同。
主朝带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
左右佩绦如带色。
吉服带与亲王同。
顺治九年,定亲王世子冠顶三层,共嵌东珠九。
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三。
服与亲王同。
斋郡王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
后缀金花,饰东珠三。
吉服冠、端罩皆与亲王世子同。
知补服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
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王世子同。
斋朝带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
佩绦如带色。
吉服带与亲王世子同。
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七。
前舍林,嵌东珠三。
后金花,嵌东珠二。
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绿松石四。
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
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
服与亲王同。
主贝勒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
后缀金花,饰东珠二。
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古补服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皇子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皇子夏朝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
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世子同。
亲王冬朝服一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朝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夏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绿,制同皇子夏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吉服冠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夏吉服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绿,顶如冬吉服冠。
世子以下至贝勒皆同其冠制下达庶官俱如之。
亲王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制,同皇子蟒袍。
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福晋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
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皇子福晋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夏朝冠,青绒为之,余俱如冬朝冠。
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皇子福晋金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皇子福晋耳饰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
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朝褂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冬朝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冬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
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縁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俱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夏朝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夏朝袍,用香色,片金縁,余俱如冬朝袍。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领约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朝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朝服,用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一盘,绦皆金黄色。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彩帨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彩帨,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冬朝裙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縀,下石青行龙,妆縀皆正幅,有襞积。
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夏朝裙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夏朝裙,片金缘縀纱,各惟其时,余俱如冬朝裙。
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吉服冠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吉服冠,薫貂为之,顶用红宝石。
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吉服褂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皇子福晋蟒袍
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
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亲王福晋吉服褂
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世子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