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称呼
清朝王室,王爷以下爵位的都叫什么?怎么分级别都?
![清朝王室,王爷以下爵位的都叫什么?怎么分级别都?](https://img.taocdn.com/s3/m/986f22e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4.png)
清朝王室,王爷以下爵位的都叫什么?怎么分级别都?分类:人文学科问题描述:如题,谢谢了解析:清朝分封宗室贵族的爵位共有14等,从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在清初开国的“军功勋旧诸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8人,被称做“八大铁帽子王”。
他们有用兵权、议政权和旗 ... ,而且“世袭罔替”,其后代总有一嫡子原爵袭封。
如果因故不能袭封,还准其旁支子孙袭封原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级。
例如,原来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为郡王,今改为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今改为贝子。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规定,应封爵者,在20岁要经过国语(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
雍正、乾隆年间,又进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
乾隆年间对考试的等级又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
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
两优一平者降一级授封。
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则降二级授封。
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者,则降三级授封。
至于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则停封。
令其学习,再行考试。
若应封奉恩将军者,无爵可降时,要给以停俸的惩罚。
应降一级者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进一步规定,凡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此后永不准再参加考试。
清代,对于宗室中女流之辈及其夫婿和所生子,对于王公贵族之妻室都实行了封授爵位制度。
例如,中宫所生的公主,封为固伦公主。
妃嫔所生公主,封为和硕公主。
中宫所抚的宗室女下嫁,也封为和硕公主。
亲王之女。
封为郡主。
郡王之女,封为县主。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0b45c2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弟弟——舒尔哈齐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清世祖章———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皇五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清● 清圣祖仁——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爱新觉罗·承祜( hù )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爱新觉罗·万黼(ǔ)爱新觉罗·允禶(zàn)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yìntí),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réng),(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zhǐ) ,诚隐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zhēn),雍正皇帝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qí),恒温亲王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zuò),幼殇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sì),原封廉亲王,后废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táng),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é),辅国公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zī),幼殇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táo),履懿(lǚyì)亲王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xiáng),怡贤亲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即位后,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tí),恂(Xún)勤郡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wú),愉恪(kè)郡王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lù),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xiè),幼殇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jì),幼殇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yī),简靖贝勒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xī),慎靖郡王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hù),恭勤贝勒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qí),诚贝勒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清世宗宪——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爱新觉罗·弘昀,早殇爱新觉罗·弘昐,早殇爱新觉罗·福宜,早殇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清高宗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
清朝贵族称谓
![清朝贵族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c2e2464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7.png)
清朝贵族称谓
王爵称谓
清朝的八位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清朝中后期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阶级称谓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
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
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
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首。
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
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贝勒是什么意思啊
![贝勒是什么意思啊](https://img.taocdn.com/s3/m/2282ad0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f.png)
贝勒是清朝皇室的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
满清皇室的爵位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等十二个等级,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会听到“阿哥”、“贝勒”、“郡王爷”等的称呼,这些一般都是皇室成员,除了“阿哥”是一个称谓外,其余都是不同的爵位。
贝勒在宗室的爵位里排名第三,是一个十分尊贵的身份,这个称呼在满文里代表“坚固、结实”的意思。
皇帝的儿子在成年后,皇帝一般会授予他这样的身份,要是没活到成年,皇帝也会追封其为贝勒。
还有一些立了功的宗室,皇帝可以酌情赐予爵位,封为贝勒。
因为清朝的规定是在承袭父辈爵位的时候要降一级,所以郡王的儿子在袭爵的时候,就会直接封为贝勒。
有了贝勒的爵位,就可以享受比较高级别的俸禄和待遇,被允许穿石青色的四爪蟒袍,头上朝冠有二层金龙,并且装饰着七颗东珠和红宝石,还可以领取每年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的俸禄。
如果犯了什么事情被关进宗人府,除非皇帝下命,不然都可以将刑罚折算成钱粮,基本不会受什么苦。
清朝的阿哥(未受封的皇子只是称谓...
![清朝的阿哥(未受封的皇子只是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8027f9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c.png)
清朝的阿哥(未受封的皇子只是称谓...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兵入关,清朝最后统一全国,虽然经过无数明朝的忠义之士用生命抗争,但是最终还是被清朝打败了,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很多人立下了汗马功劳,都得到了应有的封赏,尤其是皇族的人,得到了很多爵位,这些爵位和称谓让人非常容易混淆。
在清朝的古装剧中经常能听到阿哥、贝勒、贝子等称谓,那么清朝的阿哥、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他们都是皇族,但是地位和身份却完全不同,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爵位的排位,清朝皇族爵位高低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下面详细介绍阿哥、贝勒、贝子。
其实阿哥就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不是爵位,只是一个称谓,在受封以后就可以根据爵位来称呼他了,因为阿哥是没有爵位的,所以理论上来说阿哥的地位并不高,但是阿哥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实际上身份还是非常尊贵的,尤其是在乾隆当了皇帝之后,阿哥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只有皇帝皇后能压得住他们。
贝勒全称是多罗贝勒,在宗室爵位中排第三,也是非常尊贵的爵位,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没有相应的贵族等级制度,他的所有儿子都是贝勒,这个时候的贝勒地位是最高的,但是清朝建立以后,贵族等级制度就完善了,大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大儿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的儿子封为贝勒,所以贝勒是郡王的儿子。
贝子本来的意思就是天生贵族,全称为固山贝子,是清朝的高级贵族,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顺治六年的时候,清朝完善了贵族等级制度,贝勒的儿子可以封为贝子,也就是说贝子是贝勒的儿子,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收入还是非常丰厚。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很清楚了,阿哥是皇帝的儿子,贝勒是郡王的儿子,贝子是贝勒的儿子,所以阿哥的地位高于贝勒,贝勒的地位高于贝子,清朝的高级贵族享有很多特权,比如犯法之后必须交由宗人府处理,而宗人府制定的《宗人府则例》规定:宗室罪犯可以折罚犯笞杖罪,可以折罚钱粮,都是非常轻的处罚。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及皇族称呼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及皇族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a4fc0118f18583d0496459d0.png)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衣冠衣冠,自从摆脱了蔽体御寒的原始属性后,就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表征,蕴纳着深邃而多元的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更赋予衣冠以明礼仪,辨尊卑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王朝更迭时必制定新的冠服制度以作为新政权的外在标志。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
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饰。
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方便实用。
而便服缤纷竞妍,最为华美,由此演化的旗袍,则成为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民族服装之林中永不落幕的代表。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均来源于江南三织造,丝绸锦缎的流光溢彩,刺绣纹饰的精美绝伦,成就了宫廷服饰绚丽多姿的巅峰。
本展览遴选故宫藏品的部分精华,讲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精奥,展示宫廷服饰工艺极致的魅力,启迪传统服饰发展创新的未来。
礼服礼服为清代帝、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所穿用。
如皇帝登极,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以及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日接受朝贺时须穿用的配套服装。
皇帝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皇后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
清代帝、后礼服的繁复,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服装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饰,五行中的黄色,龙的形象等,还融入了马鞍、马蹄和弓的形象,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地融为一体。
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通过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极致的张扬。
吉服清代帝、后吉服又称“花衣”、“彩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
皇帝吉服包括衮服和龙袍;皇后吉服包括龙褂和龙袍。
所谓花衣和彩服,是指这些服装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日里(花衣期)的不同需要,随时变换衣服的纹样或色彩。
有时,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定制其喜欢的颜色龙袍来享用。
清代帝、后吉服,于庄重中蕴涵活泼,于成规中追求精美,可谓异彩纷呈,独具特色。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表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表](https://img.taocdn.com/s3/m/0ce359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表清朝族谱如下: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9、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10、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11、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12、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贝勒是什么意思? 清朝四大贝勒指的是谁?
![贝勒是什么意思? 清朝四大贝勒指的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9310d0075727a5e9856a6190.png)
[键入文字]
贝勒是什么意思?清朝四大贝勒指的是谁?
当我们看清朝宫廷大戏的时候,往往听到“贝勒爷”三个字,我们知道这是对皇室人的一种称呼。
那么,究竟贝勒是什么意思呢?清朝的四大贝勒指的又是谁呢?
贝勒的意思
贝勒,是皇室爵位,满语,全称“多罗贝勒”。
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后来成为代宗室封爵的一个等级。
贝勒为第三级,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清朝四大贝勒
清朝四大贝勒分别指的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四大贝勒是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设立的。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皇阿玛不能喊?这些称呼居然
![皇阿玛不能喊?这些称呼居然](https://img.taocdn.com/s3/m/95c85f094b35eefdc8d33343.png)
龙源期刊网 皇阿玛不能喊?这些称呼居然作者:橘玄雅来源:《爱你·阳光少年》2018年第04期现代人对清代称谓的了解,大多源自清宫戏和戏曲舞台。
不过,人们熟知的某些称谓其实是错的。
清朝的皇帝一般自称“朕”或“我”。
由于满语不分“朕”和“我”,所以大多数时候用第一人称的“bi”,即满语“我”。
面对太后或太上皇,皇帝一般自称“我”“臣”“子皇帝臣”“臣我”。
太上皇或太后作为长辈称呼皇帝,一般直接叫“皇帝”,而不叫“皇上”。
皇子们一般称呼皇帝为“汗阿玛”“皇父”或“父皇”。
至于清宫戏里常见的“皇阿玛”,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记载。
嫔妃和大臣一般称皇帝为“皇上”,旗人出身的大臣和后宫嫔妃、宫女、太监等可称皇帝“主子”或“圣主”。
晚清太监、宫女还习惯管皇帝叫“老爷子”“万岁爷”。
皇太后一般也自称“我”,书面语上有“予”的记载,偶尔也自称“朕”。
据说慈禧太后日常称自己为“咱家”。
至于“哀家”这个词,似乎是戏曲舞台上特有的,目前也没见到相关记载。
皇帝和皇后一般用满语称太后为“额捏”“太后额捏”,晚清则用满式汉语称呼为“额娘”“皇额娘”。
宫中的太监、宫女以及晚辈一般称太后为“太后主子”“老祖宗”,背后则称“佛爷”“老佛爷”,有的则称为“老家主”。
后宫嫔妃之间,一般以姐妹相称,但在正式场合要称皇后为“主子”。
而皇子、皇女等一般称呼后宫妃嫔为“某额捏”,如“皇后额捏”“某妃额捏”等。
太监、宫女跟嫔妃对称时,一般称自己的直属主人为“主子”,对其他后宫娘娘则称为“某妃主子”“某主子”。
现在清宫戏里盛行“小主”称呼,其实在宫里不怎么用。
清代仆人对年轻主人,特别是主人下一辈多称“小主儿”,“小主”一词或脱胎于此。
但这个称呼是他称,即不隶属此后宫的仆人对这个后宫主人的称呼。
(摘自《清朝穿越指南》重庆出版社图/千图网)。
清朝宫中的职位
![清朝宫中的职位](https://img.taocdn.com/s3/m/4d33b9a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a.png)
清朝宫中的职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宫廷制度非常严格。
清朝宫中的职位分为内廷和外廷两大部分,内廷为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外廷为官员和仆从居住的地方。
以下是清朝宫中的职位介绍:一、内廷职位1.皇帝: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权力。
2.皇后:皇帝的妻子,享有极高的地位,通常是由宗室女子担任。
3.皇子:皇帝的儿子,按照年龄和母亲的地位分为不同的等级。
4.格格:宗室女子的尊称,是皇帝的女儿或其他皇室女性的称呼。
5.嫔妃:皇帝的妾室,按照数量和地位分为不同的等级。
6.太监:宫廷的主要管理者,分为内廷太监和外廷太监。
7.内务府管理官:负责内廷的日常管理和供应,是内廷的主要官员。
8.御膳房官员:负责皇室的饮食供应,分为内务府和礼部的两个部分。
9.内廷医官:负责皇帝和皇后的医疗保健。
二、外廷职位1.大学士:皇帝的顾问,负责政治决策和官员的选拔任用。
2.六部尚书: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
3.礼部尚书:负责宫廷的礼仪和外交事务。
4.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5.户部尚书:负责财政和军费的管理。
6.工部尚书:负责工程和农业的管理。
7.刑部尚书:负责司法审判和公共安全事务。
8.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负责监察官员和维护法律秩序。
9.总管府都统:负责官员的管理和军队的指挥。
10.内务府大臣:负责宫廷的日常管理和供应。
11.太监总管:负责外廷太监的管理和宫廷的安全保卫。
12.宫女、侍卫等:宫廷的仆从,负责皇帝和皇后的生活和安全。
以上是清朝宫中的职位介绍,每个职位都有其独特的权力和责任,在清朝宫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朝称谓注解
![清朝称谓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9ace13110661ed9ad51f38f.png)
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
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清制,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封侧福晋。
福晋,满语,妻子或贵妇之意。
额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
其冠服比福晋降一等。
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阿哥:"阿哥"也是满语音译,其意为"哥哥",它有两个义项.一是清代满族宫廷称皇子,可按排行称阿哥,如大阿哥,二阿哥等.二是旗人的贵族称儿子,此处尤须注意"阿"读四声,"哥"读轻声.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
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
王爷:(包括亲王和郡王)王爷是皇帝的直属亲戚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兄弟,地位没有亲王高。
历史上由有很多异姓封王,如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不单单异姓还是异族。
且王爷也要看亲属关系,如亲王就是最高的根绝位有一定关系。
王爷的封尚则较为广泛,例如拥有皇族血脉而非正统皇族因立战功,对国家有杰出贡献。
亲王与王爷都是世袭的,在清朝,满族与皇室沾亲切立过大功者通常封为王爷。
亲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一般为皇亲宗室)一般来说亲王较于王爷高,亲王只能是黄族嫡亲,也就是说,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子嗣皇族女室的丈夫(皇帝的兄弟和儿子)郡王:郡王是亲王的儿子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爵位上讲,亲王的等级更高些。
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
亲王就是有血缘关系的,郡王是册封的贝勒:(贝勒是属于爵位名,而不是官名)(贝勒-贝勒是皇族的一个封爵,可以是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是其他皇族的承继人。
清制,入八分皇族的爵位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护国公,镇国将军等,非皇族不能封(除了乾隆间的福安康封贝子)是有一定的续承关系。
清朝称谓注解
![清朝称谓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5093be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b.png)
清朝称谓注解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
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清制,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封侧福晋。
福晋,满语,妻子或贵妇之意。
额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
其冠服比福晋降一等。
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阿哥:"阿哥"也是满语音译,其意为"哥哥",它有两个义项.一是清代满族宫廷称皇子,可按排行称阿哥,如大阿哥,二阿哥等.二是旗人的贵族称儿子,此处尤须注意"阿"读四声,"哥"读轻声.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
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
王爷:(包括亲王和郡王)王爷是皇帝的直属亲戚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兄弟,地位没有亲王高。
历史上由有很多异姓封王,如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不单单异姓还是异族。
且王爷也要看亲属关系,如亲王就是最高的根绝位有一定关系。
王爷的封尚则较为广泛,例如拥有皇族血脉而非正统皇族因立战功,对国家有杰出贡献。
亲王与王爷都是世袭的,在清朝,满族与皇室沾亲切立过大功者通常封为王爷。
亲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一般为皇亲宗室)一般来说亲王较于王爷高,亲王只能是黄族嫡亲,也就是说,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子嗣皇族女室的丈夫(皇帝的兄弟和儿子)郡王:郡王是亲王的儿子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爵位上讲,亲王的等级更高些。
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
亲王就是有血缘关系的,郡王是册封的贝勒:(贝勒是属于爵位名,而不是官名)(贝勒-贝勒是皇族的一个封爵,可以是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是其他皇族的承继人。
清制,入八分皇族的爵位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护国公,镇国将军等,非皇族不能封(除了乾隆间的福安康封贝子)是有一定的续承关系。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https://img.taocdn.com/s3/m/bdcb96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d.png)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说起清朝贵族就会想起八旗子弟,所谓的清朝皇族不就是爱新觉罗氏吗?
NO!姓爱新觉罗的也不一定是清朝皇族。
清朝皇族按照血缘远近进行划分,最亲近的是“宗室”被称为
“黄带子”,稍远一点的是“觉罗”被称为“红带子”,还有更远一点的实在没有办法验证,就只能沦为通的八旗子弟。
按照各朝的惯例,还有一部分清朝的功臣,被赐为国姓“觉罗”,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觉罗”。
康熙与乾隆曾经针对“爱新觉罗”有一段对话,乾隆说是“爱
新觉罗”的意思就是金子,算是为此定性。
清朝296年的统治中,从努尔哈赤的爷爷爱新觉罗·觉昌安开始,爱新觉罗从只有二三十人发展到30多万人,也就是所谓的清朝皇族。
清朝“宗室”,“黄带子”
努尔哈赤的爷爷爱新觉罗·觉昌安一共有六个儿子,也被清朝尊为“六祖”,但是只有努尔哈赤的父亲这一脉,才是清朝的宗室,有资格佩戴金黄色的腰带,这才被称为“黄带子”。
但是同为宗室也会有亲疏之别,皇帝的儿子大部分都能封为亲王、郡王,但是其他的远亲除了“铁帽子王”只会越来越落魄。
清朝“觉罗”,“红带子”
除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其他“五祖”留下的后代被称为“觉罗”,实际上就是远支的意思,虽然相对于“宗室”血脉有一点淡薄,但是也确实是清朝皇族,全部由“宗人府”进行管辖。
这些“觉罗”可惜佩戴红色腰带,简称“红带子”。
当然,在200多年的腐化下,不管是宗室、觉罗,还是八旗子弟,都已经完全沦为纨绔子弟,不堪一击。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清朝皇室格格的等级
![清朝皇室格格的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d52389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6.png)
清朝皇室格格的等级清朝皇室格格是清朝皇室女性成员的一种称谓,其等级制度相对复杂,以下是对其等级制度的简要概述:皇后:皇后是清朝皇室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她是皇帝的妻子,被称为“中宫”,享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皇后通常来自于皇帝的嫡亲或贵族家庭,她们管理后宫,参与朝政,是皇帝的重要政治顾问。
妃嫔:妃嫔是清朝皇室中的次一级别的女性成员,她们通常是皇帝的妃子或贵妃。
妃嫔的数量通常较少,她们受到皇帝的宠爱,可以生下皇子或公主,对皇位继承有一定的影响力。
福晋:福晋是指清朝皇室中的女性成员,通常是皇帝的姐妹、女儿、侄女、外甥女或其他贵族家族的女性成员。
福晋通常享有较高的地位和财富,她们有自己的府邸和随从,是皇帝的重要政治联盟。
宫女:宫女是指被选入皇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女性。
她们通常来自贫苦家庭或被俘虏,通过选拔成为宫女后,可以获得一定的职位和待遇。
宫女在皇宫中担任各种杂役,如侍候、洗衣、做饭等。
侍妾:侍妾是指皇帝或贵族家庭的低级女性成员,她们通常是皇帝的侍妾或侧妃。
侍妾的地位较低,她们没有正式的封号和地位,但可以通过生育皇子或公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总的来说,清朝皇室格格的等级制度较为复杂,不同地位的女性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
其中皇后地位最高,享有最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其次是妃嫔和福晋,她们受到皇帝的重视和宠爱,对皇位继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宫女和侍妾则是地位较低的女性成员,她们在皇宫中担任各种杂役和职务。
清朝皇室格格等级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清朝皇室格格等级制度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制度。
不同地位的女性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也体现在政治和社交等方面。
这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反映了清朝皇室对权力和地位的高度重视。
清朝皇室格格等级制度注重血统和出身。
清朝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统和出身的时代,皇室格格的地位往往与其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皇后通常来自于皇帝的嫡亲或贵族家庭,妃嫔和福晋也往往是出身高贵的家族女性成员。
大清皇族的称谓
![大清皇族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4bf7810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4e.png)
大清皇族的称谓
清代宗室封爵具有民族特色,爵位称呼多用满语,早期封爵更是如此。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仅前几个爵位就基本上是满语。
和硕,满语写作 hoso,其义为四方之方,东北角、西北角之角。
将其放在爵位之前,有统辖、管理一方的意思。
和硕亲王,满语写作hoso i cin wang,也就是一方之王。
多罗,满语写作doro,其义为礼、道、理。
将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礼的、道的”意思。
多罗郡王,满语写作 doro i giyun wang。
多罗贝勒,满语写作 doro i beile。
贝勒,满语写作beile。
女真语记作“勃堇”或“勃极烈”,早期相当于部落长、酋长,地位低于汗。
满族早期没有亲王、郡王之说,努尔哈赤称汗后,其子多称贝勒,如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等。
入关后,因受汉族文化影响,宗室爵位加进了亲王、郡王,贝勒也就只好放在其后,作为爵位的一种。
贝子,满语写作beise,本是beile(贝勒)一词的复数形式,意思为“众贝勒”。
只是到了皇太极时期,才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名词,成为爵位中的一个等级。
固山,满语写作gusa,其义为八旗之旗。
八旗为清代军政合一的组织,并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之分。
后来,“固山”与“贝子”组成了一个新名词,成为清代宗室爵位之一。
固山贝子,满语写作gusa i beise。
满族皇帝用语大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满族皇帝用语大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028a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满族皇帝用语大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满族皇帝用语是指满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专属称谓和礼仪用语,它是满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曾建立了伟大的清朝帝国,统治中国几百年。
满族皇帝用语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达了对皇帝至高无上的敬意,也体现了满族民族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满族皇帝用语的丰富多样,包括称谓和礼仪用语两个方面。
称谓是指用来称呼满族皇帝的专用称谓,如“皇上”、“圣上”等。
这些称谓沿袭自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但在满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礼仪用语则是指满族皇帝在各种场合下使用的礼节性语言,如在宴会上的祝酒词、在官员面前的赐词等。
这些礼仪用语既体现了满族皇帝的威严和威信,也展示了满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满族皇帝用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首先,将对满族皇帝的称谓进行介绍,包括常见的称谓及其用法。
其次,将探讨满族皇帝的礼仪用语,包括各类场合下的用语和用法。
通过对这些用语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满族皇帝的身份地位、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满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满族皇帝用语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满族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通过对满族皇帝用语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体现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满族皇帝用语也具有广泛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满族皇帝用语将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丰富我们对于满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大致安排和组织方式的介绍。
在这篇长文中,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述中,可以对满族皇帝及其用语进行简要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说明本文的整体组织方式,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清宗室[清朝皇族的一种]
![清宗室[清朝皇族的一种]](https://img.taocdn.com/s3/m/9334a6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7.png)
清宗室[清朝皇族的一种]清宗室清朝皇族的一种宗室(满语:穆麟德(读uksun))又名黄带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种。
皇太极在位时规定以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从太祖努尔哈赤时开始出现,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终于得以逐步完善化,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办法。
基本信息中文名清宗室外文名uksun满语穆麟德概述清宗室,有清一代,为满族人入主中原。
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
例如,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等级与方式爵位等级爵位共分为14个等级:1、和硕亲王2、世子3、多罗郡王4、长子5、多罗贝勒6、固山贝子7、奉恩镇国公8、奉恩辅国公9、不入八分镇国公10、不入八分辅国公11、镇国将军(三等)12、辅国将军(三等)13、奉国将军(三等)14、奉恩将军袭爵方式降袭清代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了降袭制度,这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最为特殊的。
清朝宗室降袭爵位的方式大体有恩封和考封两种。
恩封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
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通过考封的方式来获得不入八分的爵位。
考封一个人的爵位,只可以由其一个儿子(降一等)来继承,其他的儿子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不入八分的爵位,这种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分等级,就是由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获得相对应的等级。
考试内容为翻译、马箭、步箭三项。
每项考试有优、平、劣三个等级,三项都考了“优”,考封给他典制上应有的爵位。
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二劣者、二平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世袭清初的几个著名旗主王公,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
清朝的称谓体系与尊卑制度
![清朝的称谓体系与尊卑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6053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3.png)
清朝的称谓体系与尊卑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其地位和权力体系都有着独特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称谓体系和尊卑制度是其中两个最为核心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探讨清朝的称谓体系和尊卑制度。
一、称谓体系清朝的称谓体系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
其主要包括尊号、官职、爵位和名号四种类型。
1. 尊号尊号是表示皇帝尊严的称谓,也称为尊号。
在清朝,皇帝的尊号从康熙开始,每个皇帝都不同。
例如雍正的尊号是“古松”,乾隆的尊号是“弘历”,嘉庆的尊号是“景圣”。
皇后、皇太后、皇贵妃等贵族也有自己的尊号,但不如皇帝的尊号那么规范。
例如,皇后的尊号可以是“孝纯”,也可以是“孝节”等。
2. 官职官职是官员的职位称谓。
在清朝,官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
按照等级高低,官职可以分为九品、十八品和二十四品。
当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升官。
所以,官职不仅是高级官员的身份标识,也是他们智慧和才学的证明。
3. 爵位爵位是贵族的身份标志,也是一种封号。
清朝的爵位分两种,一种是世袭爵位,一种是非世袭爵位。
世袭爵位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等,而非世袭爵位包括男爵、女爵等。
爵位是从皇帝开始,通过赐予或继承的方式,逐渐向下传承。
高级爵位一般只赐给皇亲贵族和大功臣,而低级爵位可以赐给普通朝臣或勤劳公民。
4. 名号名号是个人的称谓,也是尊卑常用的称谓之一。
在清朝,名号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兼用号、号和字。
号和字的配备往往受到官职和爵位的影响。
例如,一个布衣如果被皇帝特别提携,有可能获得一个封号和一个字作为名号。
但是,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二、尊卑制度清朝的尊卑制度是种非常明显的阶级制度。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声望都被清晰地划分了出来。
1. 皇帝和皇室成员在清朝社会中,皇帝是最大的权威和象征。
其他皇室成员也享有很高的尊荣地位,而且他们的身份地位是遗传的,而不是通过任何一种竟争手段得来的。
皇室成员的身份地位和尊容只要被之前的皇帝许可了,就可以由他们世世代代地继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大”、“二”、“三”等。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称呼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晚清满族贵妇与外国驻华使节夫人的合影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清朝十二帝,皇子共113名。太祖有子16。一人为皇帝,和硕亲王3人,多罗郡王1人,封公爵3人,封将军2人,无爵或生前有爵被削6人。太宗有子11,1人为帝,3人封亲王,4人封公,3人早殇。顺治有子8,1人当皇帝,3人封亲王,4人早殇。康熙帝有子35。《清史稿·皇子世系表》的“圣祖系”只提供前24子的情况。这24子,当皇帝1人,封亲王11人,封郡王5人,封贝勒3人,封贝子1人,另有4人早殇未封。雍正生有10子,1人为帝,5子早殇,削去宗籍1人,封和硕亲王1人,封和硕怀亲王1人,袭亲王爵后降贝子1人,高宗生子17人,帝1人,早殇7人(其中被追封2人),追封2人,封亲王3人,初封贝勒后有升级的2人、封郡王1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嘉庆5子,帝1人,封亲王1人,封郡王2人,早殇1人。道光帝9子,帝1人,封亲王1人,郡王3人,早殇2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封贝勒1人。文宗2子。长子为帝,次子早殇。同治、光绪、宣统俱无子女。
有这么一件事。咸丰帝女儿嫁给符珍,由于保姆阻拦,她多年见不到符珍。有一天她跪在父皇前面问:“父皇究竟把我嫁给了谁?” 公主下嫁后被孤立,精神自然受到极大的损害,活到50岁都不容易。
太祖有女8人,封固伦公主1人,和硕公主2人,封郡君1人,无封者4人。太宗女14,封固伦公主9人,和硕公主1人,县君及县君品级各1,无封爵2人。顺治6女,一人封和硕公主,5人早殇。康熙有女20,其中12人早殇,其余8人分封为固伦公主或和硕公主。雍正4女。早殇无封3人,初封郡君,进郡主,后追封和硕怀恪公主1人。高宗女10人,早殇5人,封公主5人。仁宗5子。帝1人,封郡王2人,封亲王1人,早殇1人,有追封。仁宗9女,4女封公主,5名早夭。道光有10女,早殇5人,其中2人有追封,5人封公主。咸丰1女,封公主。
根据康熙帝的规定,下代皇室男性辈分以允、弘、永、绵、奕、载、溥为序。皇子排行按“皇×子”的形式表示,如康熙四子胤禛就叫“皇四子”
皇子到了六岁给他戴小帽,穿小靴,披小袍。送他到上书房上学。
皇子不能跨越门槛,由内侍举而置之门内。
父皇在世,住东宫,住处叫阿哥所。父皇死了,就与生母分府而居。母亲是皇后则不分开。
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皇子皇女
皇子
皇子出生,无论嫡庶,一下地就交给乳媪。一个皇子有40个乳媪,其中保姆、乳母各8人,其他叫针线上人、浆洗上人与锅灶上人。断奶后交给谙达,凡饮食、言语、行动、骑射都由他教。十二岁开始学满语,十四岁时学射箭、骑马,十六到十八岁结婚。
清朝皇室称呼
皇室是皇帝的家族,是宗室的一部分。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例如帝王之妻称皇后或后,帝王母亲称皇太后等。但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皇阿玛:皇父
皇贵太妃:是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称呼。
贵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来的妃嫔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称多罗
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女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皇女
皇女与母亲的关系比皇子与母亲的关系更疏远。出生到结婚与母亲见面只几十次而已。 满族贵妇皇女下嫁后赐予府第,不仅不能与家公、家婆同居一个房子,与丈夫同居也都困难。公主要是想与丈夫同床共枕,得交钱给保姆(又称管家婆)。如果不交钱,保姆一定多方阻止,或者责骂她们不要脸。公主感到委屈,入宫也不敢哭诉。即使哭诉,亲生母也不听。因为这个规矩,公主没有生子女的。额驸要是有子女,那就是侧室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