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培优(含解析)之⽂⾔⽂及详细答案⼀、中考语⽂⽂⾔⽂1.阅读下⾯⽂段,完成下⾯⼩题。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_)283.翻译下⾯的句⼦。
(1)予独爱莲之出於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
3.阅读下⾯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回答问题。
(链接)⽵似贤,何哉?⽵本固,固以树德,君⼦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性直,直以⽴⾝君⼦见其性,则思中⽴不倚者。
⽵⼼空,空似体道;君⼦见其⼼,则思应⽤虚受者。
⽵节贞,贞以⽴志;君⼦见其节,则思砥砺名⾏,夷险⼀致者。
夫如是,故君⼦⼈多树为庭实焉。
——⽩居易《养⽵记》为何周敦颐以“莲”为君⼦,⽽⽩居易以“⽵”为君⼦,请简要概括原因,并说说这两段⽂字都运⽤了什么表现⼿法。
4.花,是⼈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个国家或⼀个城市往往以某种花作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重庆市推荐⼀种市花(莲花除外),并说明两点理由。
【答案】1.(1)多(2)竖⽴(3)少(4)应当2.(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更加清⾹。
3.莲,喻⾼洁正直,清新淡泊的君⼦;⽵,喻坚贞不拔,刚直公正、谦虚处世的君⼦。
两段⽂字都运⽤了借物喻⼈(或托物⾔志)的表现⼿法。
4.⽰例:我推荐三⾓梅。
花⾊艳丽,扮靓城市,让城市光彩迷⼈;花叶繁茂,充满⽣机给⼈希望;花期长,⽣命⼒强,象征顽强拼搏的精神⼒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答案】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辞:辞别/推辞;B.之:去,到/的;C.益:更加/更加;D.从:投奔,跟从/由,自。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这是三个主谓句,第一个“汝大才当晚成”,且“大才”和“当晚成”是两个连续谓语,中间应该断开;第二个是“良工不示人以朴”;第三个是“(你)且从所好”。
依此分析断开即可。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描写马援美好品质的句子分析即可。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小题。
(一)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二)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
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三)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①!”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注释)①唯在诸君:意思是将老母托付给山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术令人出橘食.之(2)术奇.之(3)伯瑜有过.(4)同行者皆弃老弱走.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之”字,与“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富贵不能淫》)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D.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伯牙善鼓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2)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4.三则选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1)给……吃;(2)认为……奇特;(3)过错;(4)跑,逃跑2.D3.(1)这个橘子味道甜美,我想要装在怀里带给母亲(尝尝)。
(2)以往的日子我挨母亲杖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不能打疼我,因此我(伤心地)哭泣。
4.第一则故事中,陆绩的孝表现在幼年就懂得有好东西要给母亲分享;第二则故事中,伯瑜的孝表现在为母亲的年老体衰担心;第三则故事中,司马芝的孝表现在为照顾母亲而临危不惧、宁死不舍弃母亲。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
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3)权从之(________)(4)闻城已拔(_________)2.下面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B.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诸将欲作土山将以攻宋D.不能甚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对……说了解听从听说2.B3.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4.甲文:①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乙文:①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②“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
③交缚:交叉捆绑。
④热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1.随即、不久再、又2.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结合文章。
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如“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
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檄”:公文。
“自”:亲自。
“拒”:抵抗。
385.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2)晓雾将歇.(__________)(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加点的“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歇”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消散”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辉”“颓”“竞”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借不许.(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2.B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_____________》,文中提到的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__________之战。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②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③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④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3.对于“何以战”的问题,曹刿对鲁庄公一再追问,他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给后人留下的重要的战争思想有哪些?请写出两点来。
5.在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并未对曹刿和鲁庄公作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
【答案】1.左传长勺2.①参与②独自占有③案件④战胜,攻下3.曹刿一再追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庄公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道理。
4.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进攻和追击时机);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等。
5.要点参考:曹刿是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人,他在大敌当前之时,面见庄公,直陈己见,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战争的分析,对战斗的指挥,对战机的把握,精辟独到,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思想智慧。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四)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
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1.C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查;(3)助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1.A.①句意为:手都没放下过书(形容极爱看书,学习勤奋)。
卷:书,名词;②句意为:(仲永)立即写下了四句诗。
卷:写,动词.故两句话中的“卷”意思不同;B.①句意为: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
若:如果;②句意为:衣着神态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若:像。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不同;C.①句意为: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止:停止;②句意为:担心他不停止(挖山)。
止:停止。
故两句话中的“若”意思相同;D.①句意为: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据:根据;②句意为:孙权占据江东。
据:占据.故两句话中的“据”意思不同;故选C。
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
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山门圮于河()(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答案】1.(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3.众/服为确论。
4.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5.“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嘉禾五年,权①北征。
使逊②与诸葛瑾攻襄阳。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③奉报,还。
遇敌于沔中,钞逻④得扁。
瑾闻之甚惧。
书与逊云:“大驾⑤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
且水干,宜当急去。
”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⑥,得专力于吾。
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
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敌素惮逊,遽还赴城。
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⑦,峻等奄至,人皆捐⑧物入城。
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
然后得阖。
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①权:指孙权,三国时代吴国的建立者。
②陆逊:字伯言,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③赍:(jī)表,指带着奏表进呈孙权。
④钞逻:指巡逻查问。
⑤大驾:代称帝王,这里指孙权。
⑥慽(qī):担忧。
⑦市盛:这里指集市正热闹的时候。
⑧捐:丢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具.知吾阔狭(2)宜.当急去(3)贼当谓吾怖.(4)潜遣.将军2.下列选项中,与“瑾闻之甚惧”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B.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D.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逊未答,与诸将栾棋射戏如常。
(2)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慽,得专力于吾。
4.读了本文请你分析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1)详细,完全(2)应该,应当(3)害怕(4)派遣2.D434.(1)陆逊没有回信,自己与诸位将领下棋、射戏如同平常。
(2)敌人知道主上大驾归去,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
4.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正确分析敌我形式,做到知己知彼;足智多谋,战略得当,善于用兵。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2)其.名为鲲(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4)其.真无马邪(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69.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如“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
所以“其”为“其中”之意。
再如“其名为鲲”:它的名字叫鲲。
所以这里的“其”是“它的”之意。
2.C“何陋之有”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
都是宾语前置句。
A状语后置句。
B定语后置句。
D谓语前置句。
3.考查修辞手法分类型。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一句译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明显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
其特点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先故意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琢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__)②当之.郡(_____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____)④故.旧长者(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答案】1.听说到;去说老朋友2.①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我)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3.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产业”。
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之”是多义词,用法很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郑之鄙人学为盖①。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刘基《郁离子》)补充注释:①盖:雨具。
②桔槔(jié gāo):一种从井里汲水的工具。
4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B.郑之鄙.人学为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患.有所不辟也D.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微斯.人,吾谁与归2.把语段(一)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语段(二)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B.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C.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D.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4.请简述语段(一)中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请从语段以外另写出一条成语,概括两个语段所表达的共同观点。
【答案】1.C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
(要求“所以”“动”“忍”“曾益”解释准确,整句通顺。
)3.A4.首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的道理,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总结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2021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8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________________(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②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⑤之常⑥,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⑦其存之⑧。
”——《世说新语》注释:①水俭:水涝歉收。
②啖:吃。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抛弃。
⑤士:读书人。
⑥常:常态。
⑦尔曹:你们。
⑧存之:谨记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赞扬了殷仲堪哪些品质?【答案】1.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2.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3.示例:殷仲堪身为荆州官员,“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以及他对子弟的教导,可以看出他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的意思是: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只)、士(读书人)、焉(怎么)、损(抛弃)”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具体的描写分析作答。
从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和“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可以看出,殷仲堪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的官员。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
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俭乃.敬服/乃.不知有汉C.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兴复.汉室D.如澄所言./卿言.多务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答案】1.D371.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解析】1.A.自己/如果;B.于是,就/竟然;C.再,又/恢复;D.都是“说”。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句意: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谁引用典故多,就把这些物品赠送他,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
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
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
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
言于抚按,调中牟。
秋成时,飞蝗蔽天。
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
幼学执敏置诸狱。
淫雨连月,禾尽死。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
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
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捕治.之治:治理B.咸.言中牟治行无双咸:都C.御史以闻.闻:使……听到D.飞蝗蔽.天蔽:遮蔽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A.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B.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C.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D.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B.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C.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雨连月,禾尽死。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答案】1.A2.D3.A4.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
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解析】1.A. 立捕治之治:惩处。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D. 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
3.A错误,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御史这才作罢。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尽”:都。
“举”:推行。
“活”:救活。
“奇”:多。
【点睛】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予确山县知县。
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
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
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
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
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
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
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
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
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
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
过了五年,政绩显著。
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
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
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
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
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
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
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
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
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
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后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庥(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2)卷.石底以出(2)昌蒲被.之(4)逾.石而往有石泓2.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1)格外(2)弯曲(3)覆盖(4)越过,经过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浮(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3..甲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乙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一词多义的辨析,如,逾:越过,经过。
“被”:通假字词,通“披”,覆盖。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翠蔓:翠绿的藤蔓。
韵动:悦耳的声音。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甲文,“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水声悦耳,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乙文“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写出潭水的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点睛】译文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乙文,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3.阅读《曹列论战》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D.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属:属于2.下面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何以战?C.咨臣以当世之事。
D.战于长勺。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跟乡邻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B.从全文看,鲁国能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准确地把握时机。
C.全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几次对话,其它内容略写。
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
D.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评战一胜战;另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一请问一参战一释疑。
【答案】145.D2.A3.D【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