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LOG与传统日记的区别看大学生博客的写作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

博客的分类

从内容出发,博客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专门提供新闻的博客,以美国的政治博客为代表;一类是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以“博客中国”所提倡的精英博客为代表;一类是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这三类博客没有明显的分野,由于博客的写作不拘一格,所以每一位博客既可以发表或转贴专业性文章,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甚至私密写作。第三类博客(网络日志)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下文还会进一步深入分析。

网络日志的新特点

广义上讲,无论博客写作的主题是饮食还是战争,

都可以称其为网络日志,这些博客文章涉及的大多是公共话题,视角是向外的,而另一类博客写作的视角是向内的,涉及的话题是私人性的,主题大多是个人经历、自我体验、私人生活,有的甚至是个人隐私。在此,笔者再次对博客进行分类,单独将这类视角向内的网络日志作为一种狭义意义上的网络日记。下文所提到的网络日志均是指这种性质的网络日记。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一是因为中国的博客作者以青年为主[2],而在校大学生是这个群体中最活跃的一支;二是因为学生的生活较为单一,故在博客的书写上以日常生活感受为主,这与传统日记的性质类似,具有对比研究的可行性;三是作者本身也是在校大学生,也写博客,达到了参与式研究。

案主一:佳佳,女,22岁,大四学生。写日记历史10年,写网络日志历史2年。她的博客名字叫做“破折号之friends”,内容为专集的形式,如诗歌鉴赏、城

□ 孙 冉

从BLOG 与 传统日记的区别

看大学生博客的写作心理

[1]

新的网络交流平台--博客(BLOG)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网

上沟通方式。这种公开性质的“日记”,与传统日记所强调的私密性发生了矛盾。看似无法理解的网络日志,其实有着它存在的合理理由,因为它与传统日记在社会动机、社会知觉、社会互动以及自我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区别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写博客的心理状态。

博客;传统日记;社会动机;社会知觉;社会互动;自我表达

摘 要:关键词:何为博客(BLOG和BLOGGER)

个案分析

市评论、牙套日

记、朋友传记等。

案主二: 阿

琛,女,23岁,大

四学生。写日记

历史12年,写网

络日志历史2年。

她的博客名字叫

做“美丽人生”,

内容体现为诗歌

体的形式,但并

非诗歌,而是生

活的记录和心情

的感悟。

案例三:小

天,男,21岁,大

四学生。写日记历史5年,写网络日志历史1年。他的博客名字叫做“樱”,日记体形式。

下面将从社会动机、社会知觉、自我表达和社会互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大学生博客的写作心理。

1.社会动机

“我的博客写的都是好玩的事情,真正记录生活的内容不多,因为我另外有日记。我只把博客作为一个用来和朋友分享的空间,从来没想过把它当作日记。”(佳佳)

“很难说清我把blog当成什么,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和朋友交流的平台吧。确实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我会上去发泄几句,就当别人什么也看不到。我也写笔头日记的,但这和日志不一样。日记更加隐私一点,更加有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心灵深处的东西,日志只是一种情感方面比较表层的东西。”(阿琛)

“基本上来说我是把日志当日记写的,主要是因为我不想让父母看到我写的日记,如果是笔头的就有可能被看到,但这种的就永远不会。我把它当作一个记录心情的地方,而且,心情不好的时候日志也是调节的工具。”(小天)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五种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可排成一个需要系统。对于佳佳,笔者认为她是单纯为了社交需要;对于阿琛,她既出于社交需要,同时也出于尊重需要。因为,她在心情不好的

时候写博客,实

际上是把一种不

愉快的遭遇以书

写的方式抒发,

有潜意识在控诉

的意思。同时,她

在抒发心情的时

候,又获得了朋

友的安慰,同时

满足了社交需

要。至于小天,笔

者认为他主要是

以尊重需要为

主,他避免自己

的日记被家人看

到,是一种寻求尊重的表现,而且他也谈到了写网络日志具有调节心情的目的,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这也是寻求尊重需要的体现。

2.社会知觉

“写日记和写博客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看得太清楚。可以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一部分是不喜欢被人看到,但有一部分又希望被人看到的,博客就是我希望我周围朋友看到的那一部分,大部分还是属于比较表面的东西,自己的圈子里的事情。”(佳佳)

依据米德的“普遍化他人”理论,自我不断地涉入宾我(me),他人(the others)以及普遍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的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为玩耍和游戏,在玩耍中,宾我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把自我放在了一个想象的他人的审视之下,并想象着他人对其行为的看法及其反应。

对于佳佳来说,她属于明显型,即把读者阅读的情况作为既定现实。这在她博客文章的用词里也可以看出,她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你们如果看到会怎么样”之类的句子。佳佳以“他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决定了自己博客的内容。而且对她来说,对于“他人”也是具有选择性的,即只限于身边的朋友,她看重的是这些人的衡量标准。

“我博客的访问量还是挺高的,但也说不上开心不开心。博客是单向交流,我在msn里不会和朋友聊太多,不会和朋友直接说我最近失恋了。但是在博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