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d387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a.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
为了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1.适当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使稻田中的天敌数量增加。
例如,增加爬行动物数量、种植鱼类等。
这些生物可以帮助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2.采用抗病、抗虫的品种,例如用不同的水稻品种交叉生产,实现物种多样性。
这样可以帮助降低稻田害虫数量。
3.利用菌剂或者病毒进行杀虫。
例如,水稻稻飞虱可以被特定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可以在稻田中广泛传播,对稻飞虫的数量产生毒性影响。
同时,一些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也能够从稻田中生长,对稻飞虫产生杀伤作用。
二、化学防治:1.施播农药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但是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的伤害或者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应该在稻田中均匀地使用,以便杀死害虫。
最好使用针对稻飞虫的农药。
2.进行防治的时机应该要到稻飞虫的发生高峰期。
这样可以阻止稻飞虫数量进一步上升,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水稻发生损失和减产。
三、其他防治方法:1.适当改善稻田的亚健康环境,例如整地、深耕、灭茬、通水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栖息和生长环境。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加强水稻的生存环境,提高收成和质量。
2.促进稻田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适当引入天敌、增加植物多样性等措施,有利于繁衍和繁殖天敌,从而有效地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总之,为了控制水稻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需要运用多种综合手段,调整田间、种植做法等等,同时利用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减少稻飞虫对水稻带来的损失,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32339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f.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水稻稻飞虱属于半翅目昆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水稻稻飞虱主要以稻谷汲吸植物汁液为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主要在水稻苗期和拔节期发生较为严重,这两个时期是水稻稻飞虱的危害高峰期。
水稻稻飞虱喜欢在植株的下部或者中部汲吸植物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水稻死亡。
水稻稻飞虱还会分泌一种叫做“稻飞虱素”的物质,会诱导水稻产生褐飞虱素,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卷曲,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稻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来为生,造成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受阻。
特别是在水稻的苗期和拔节期,水稻植株生长迅速,如果受到稻飞虱的危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的生长不良,长势减弱。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水稻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水稻稻飞虱在寄主植物之间传播病毒病害,使得水稻遭受病毒病害的风险增加。
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目前,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分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几种方式。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在水稻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放入水稻田中,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一些寄生性昆虫对水稻稻飞虱的幼虫和蛹期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一些对水稻稻飞虱有天敌作用的昆虫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控制水稻稻飞虱。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水稻稻飞虱防治的农药,可以通过喷洒或者灌溉的方式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07c5a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稻飞虱是一种过飞性害虫,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危害,只有掌握稻飞虱的发生规律,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发展。
一、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控制稻飞虱发生危害,在管理上稻田采取排灌方便,降低地下水层,及时排水晒田。
合理施肥,控制分蘖盛期和叶色转赤,使叶片变硬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
二、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
文山地区稻飞虱发生危害较重是第二代和第三代。
5月上中旬是外地迁入危害秧田,第三代是6月中下旬水稻处于分蘖盛期;从80年代以来,水稻稻飞虱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较重的是第三代,由于田间水稻群体过大,稻飞虱虫态复杂,难以防治。
多年来各地采取多种防治对策,抓住第二代,压住第三代,狠抓大发生的前一代成、若虫防治,控制大发生的出现,重点挑治大发生的前一代虫口密度,因为虫态比较整齐,面积小,好防治。
三、药剂防治。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注意保护天敌,如蜘蛛,稻田养鱼,有效控制稻飞虱繁殖危害。
药剂选用:亩用25%稻虱净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克虫星乳油等高效杀虫剂兑水60公斤喷雾。
施药时间选择睛天下午3点以后,在防治稻飞虱时,田间要保持浅水层为好,这样防治效果才显著。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d66b3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b.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具有吸汁口器,对水稻植株的吸食会导致茎秆、叶片变黄、萎缩,严重时会死亡。
此外,稻飞虱还是水稻白叶枯病、白条斑矮缩病的传染媒介,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1.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稻飞虱的寿命大约为25天左右,可每天产卵2~3千个。
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4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成虫和幼虫都以水稻植株的汁液为食,主要聚集在水稻植株的叶背面和叶鞘内,钻进叶鞘内发育和繁殖。
幼虫和成虫对阴湿环境适应性很强,喜欢生长在水稻田中间或稍阴处。
2. 稻飞虱的危害特点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会导致叶片、茎秆变黄、萎缩,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稻飞虱还是水稻白叶枯病、白条斑矮缩病的传染媒介,会给水稻产生更大的危害。
(3)稻飞虱密度过多,会对吸收光照、养分分配、水分平衡,甚至影响水稻的花药发育、授粉和结实等产生影响。
(4)稻飞虱种群的爆发,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3. 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方法(1)建立有机体系加强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环境。
选择纯露种、优质种子;在种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减轻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2)建立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引入昆虫、红蜘蛛等天敌,对稻飞虱进行有效压制。
(3)加强田间管理和监测增加稻飞虱的监测,学会辨认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提高田间施肥技术、科学灌溉,减少腐殖质流失与物质代谢不足的情况。
(4)杀虫剂防治为有效防治稻飞虱,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使用杀虫剂也会造成其他敌害生物的死亡,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4. 结论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采用综合防治的全面治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并加强田间巡视和监测,对于稻飞虱的早期发现和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田间氨氮、硬度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灌砂、灌水、施肥等过多的农业操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6ac5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6.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寄生虫,其口器发达,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水稻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
因此,稻飞虱的防治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寄生性昆虫防治。
一些害虫的天敌,如天蜘蛛、蚨蝽、龟甲虫等,可以吃掉稻飞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培养寄生性昆虫,如寄生性蜂类、蜘蛛、螳螂等,来控制稻飞虱。
2.微生物防治。
北方地区多采用菌肥防治稻飞虱。
使用菌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稻田生态环境的效果,使稻田成为有利于寄生拮抗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
同时,利用微生物防治可以达到杀虫效果,对环境无污染。
3.化学防治。
利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目前常用杀虫剂有乙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吡虫啉等。
但是,使用化学防治时需要注意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物理防治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在每个农业生长季节、每到稻飞虱高危期,采取适当的抗虫措施,调整施肥、清除半枯黄萎叶等,可以减少稻飞虱的数量。
2.覆盖办法。
可以在水稻田中采用覆膜的办法来防治稻飞虱,覆膜可以减轻水分蒸发,在温度等环境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稻飞虱的数量。
3.机械性防治办法。
利用机械性防治办法,如用网完成的物理屏障或灯光诱杀的方法,吸引稻飞虱进入灯罩被集中杀死,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对其进行防治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在防治措施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协调控制措施的实施。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cbb19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9.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1. 引言1.1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性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危害性较高。
其主要侵害水稻叶片,吸食叶肉细胞汁液,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光合作用,使水稻叶片出现黄斑、枯黄、卷曲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水稻叶片脱落,影响稻谷充实,降低产量。
除了直接危害水稻外,水稻稻飞虱还是水稻黄矮病、褐飞虱的传播媒介,加重了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
及早发现和防治水稻稻飞虱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性在水稻种植区域广泛,特别是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针对水稻稻飞虱的危害特点,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加强对水稻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2 水稻稻飞虱的繁殖特点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繁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稻稻飞虱的孵化速度较快,一般在20-30摄氏度的温度下,卵的孵化周期为3-8天,幼虫的发育周期为5-15天。
这意味着水稻稻飞虱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以迅速增加种群数量。
水稻稻飞虱的繁殖力强,一个雌虫寿命大约为20-25天,能够产下约100-200颗卵。
而且,水稻稻飞虱的成虫也能飞行,可以迅速传播到其他水稻田中,加重危害。
水稻稻飞虱在繁殖过程中还具有生殖多样性,既能有性繁殖,也能无性繁殖。
这使得其繁殖速度更加快速,难以控制。
水稻稻飞虱的繁殖特点表现为繁殖速度快、繁殖力强、具有飞行能力和生殖多样性。
这些特点使得水稻稻飞虱在水稻田中容易大量繁殖,给水稻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1.3 水稻稻飞虱的传播途径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产量严重危害的害虫之一,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1. 自然传播:水稻稻飞虱会通过飞翔等方式在稻田之间传播。
特别是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之间相对密集,稻飞虱更容易在稻田之间传播,加重害虫的危害程度。
2. 机械传播:水稻稻飞虱也会通过人为传播的方式进行扩散。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414a3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d.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靠种群遗传、温度和天敌等因素来影响其发生。
首先是种群遗传,种群遗传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繁殖迅速、世代重叠、无性繁殖等特性使水稻稻飞虱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其种群迅速增长。
其次是温度,水稻稻飞虱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适温范围为20℃-32℃。
当温度在此范围内且湿度适宜时,水稻稻飞虱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力明显增强,其种群数量也会迅速增加。
最后是天敌对水稻稻飞虱的控制。
天敌包括大黄蜂、天蝎等,它们分泌的毒素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强的杀伤力,对害虫种群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水稻稻飞虱的危害特点1. 寿命短:水稻稻飞虱的寿命一般为15-20天,但最长可达30天左右。
由于寿命短,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对水稻的繁殖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2. 吸食汁液:水稻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的韧皮部汁液为食,使水稻叶片出现黄化、脱水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叶片干瘪、破裂,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降低产量。
3. 传播病毒:水稻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它可以通过吸食感染病毒的植物的汁液,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物,从而导致水稻发生病毒病害。
三、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生态调控: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和效果,降低水稻稻飞虱的种群密度。
可以采取增加花卉、灌木、草本植物等多样化的植被,吸引天敌。
在生长季节适时进行灭虫剂的施用,以减少残留化学物质的危害。
2. 追根溯源:及早发现水稻稻飞虱的发生,通过调查了解种群的演替规律,了解其滋生的原因,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案。
通过对种群的管理,如定期清除杂草、清洗种子等措施,减少种群的繁殖和扩散。
3. 生物防治:可以采取引入天敌、杀虫剂喷洒等生物防治手段。
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以寄生性黄蜂为主,通过大量养殖和释放,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种群。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4b2d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9.png)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断株、死穗和减产等方面。
稻飞虱寄生于稻根部位,吸食水稻体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倒伏,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稻飞虱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稻飞虱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断株:稻飞虱大量寄生在水稻体内,会破坏水稻的根系,导致水稻根系薄弱,植株容易折断。
2. 死穗:稻飞虱吸食水稻体液后,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易发生死穗现象,影响水稻的粒重和产量。
3. 减产:稻飞虱寄生在水稻体内,会导致叶片萎缩、黄化,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天敌金花虫、红蜘蛛和寄生蜂等可以有效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 环境调控:合理调控水田的水位和气温,创建适宜生长和繁殖稻飞虱的环境。
水稻的田间管理要做到及时除草和杂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稻飞虱的孳生地。
3. 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稻飞虱的优质稻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抗虫品种能够减少稻飞虱的侵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农药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剂量,注意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使用规定。
要注意农药的数量和频率,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5. 种植间套灌溉:利用间套灌溉技术,将水稻田相邻的水田灌溉水轮流循环利用,减少稻飞虱的滋生和传播。
利用间套灌溉可以有效减少稻飞虱的数量,达到防治的效果。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aa122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1.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大量危害水稻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科学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一害虫。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由下列因素影响其发生:1. 气候条件:水稻稻飞虱较适应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水稻稻飞虱幼虫的孵化速度较快,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利于发生。
2. 植被环境: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苗期和抽穗期为害最为严重。
水稻生长期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健康且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也会增加。
3. 害虫天敌的多少与作用:害虫天敌对水稻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飞虱完全不能抵抗寄生性天敌的幼虫和成虫,因而这是天敌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环境干旱适度,幼虫天敌的寄生率不高,因此这是天敌作用的消极方面。
1. 繁殖能力强:水稻稻飞虱成虫善于繁殖,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内共有9代,种群倍增迅速。
2. 草食性较强:水稻稻飞虱以水稻为主要食物,较多选择水稻幼苗、嫩叶为食,大量为害水稻,使水稻叶片变黄,减少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3. 暗藏性强:水稻稻飞虱常常聚集在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之间,暗藏在水稻叶片下部,易被人们忽视。
三、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选择水稻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对抗水稻稻飞虱的生长极其重要,能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灌溉: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适宜,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3. 定期清除虫源:定期清除水稻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虫源,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加强虫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飞虱进行虫害监测,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进行防治。
稻飞虱防治标准
![稻飞虱防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2660b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d.png)
稻飞虱防治标准稻飞虱是稻田中最为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稻谷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遏制稻飞虱的危害,减少农作物损失,农业专家总结出了一套稻飞虱防治的标准。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稻飞虱防治的标准。
一、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1. 清田净地。
在水稻生长前期,进行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第一步就是清田净地,及时清除杂草和残留茬。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和虫栖息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3. 合理配水。
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科学合理配水,控制水位,减少虫害滋生和繁殖的环境。
4. 清除生病植株。
如发现有病虫害或虫危害苗期较重的植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虫害的持续传播和扩散。
二、飞虱防治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防止虫害进一步扩散。
2. 综合防治。
通过调整田间环境,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增强植株的自身抗病虫害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3. 均衡施药。
对于没有条件实行真菌杀虫剂的地方,可采用手工进行施药,每亩稻田每次施药20克石硫合剂。
在有条件实行化学防治的地方,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杀虫剂,科学掌握药剂的浓度和药剂使用量,不要滥用农药。
4. 经常观察。
农民在日常的耕作中要经常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和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
三、稻飞虱防治技术措施1. 化学防治(1)预防性喷药。
在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预防性喷药,可选用1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每亩稻田喷药剂量为100~150克。
(2)剧毒药剂不可滥用。
稻飞虱较易产生抗药性,不可滥用剧毒药剂,应选择新型广谱杀虫剂,如噻虫嗪等。
(3)与杂草同时防治。
杂草是稻飞虱的滋生源和避暑地,对于有大量杂草的稻田,喷药时应加强杂草的灭除。
2. 生物防治(1)鸟类。
一些鸟类如喜鹊、黄鹂等以稻飞虱为食物,可以通过在稻田周围建设鸟巢或人工投喂鸟类食物,吸引鸟类来吃飞虱。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0d1a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3.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会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
针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调控利用稻田中天敌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促进稻田中生态平衡的形成。
放养蚜茧蜂、细腰茧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降低虫害发生。
2. 鸟类防治在稻田周围设置一些适宜栖息的树木和杂草,吸引一些食虫鸟类聚集在稻田中,通过它们天然的捕食行为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3. 放养鱼类在水稻田中适当放养一些能捕食水稻稻飞虱的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轻虫害的危害。
1. 田间排水在水稻田中适当进行排水,保持稻田内的水质流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孳生和交配。
稳定的水流可以阻断稻飞虱的繁衍,减少虫害的数量。
2. 手工捕杀定期在水稻田中进行人工捕捉水稻稻飞虱,手工捕杀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可以减少虫害的数量,保护水稻的生长。
1. 农药喷洒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
在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吡虫啉、嘧菌酯等农药进行喷洒,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连续喷3-4次即可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2. 农药调控对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研究表明药物的轮换使用会更加有效。
通过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施用,可以避免虫害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1. 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选择抗虫品种是一种重要的生态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2. 种植伴作物在水稻田中适当种植一些芳香植物,比如薄荷、迷迭香等,可以有效地驱避水稻稻飞虱,减少虫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6f15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7.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1. 气候因素:水稻稻飞虱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30℃,湿度在70%以上,所以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水稻稻飞虱的发生较为严重。
2. 环境因素:水稻稻飞虱的卵、若虫和成虫多数分布在水稻的上部,例如叶片的背面、叶柄等位置。
而生长期较长的水稻,特别是秧米,则是水稻稻飞虱幼虫的主要食物源,这也是水稻稻飞虱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3. 水稻种植结构:在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地区,水稻稻飞虱易于发生大规模的爆发,因为连片种植容易形成虫源。
二、水稻稻飞虱的危害特点1. 吸食植物汁液:水稻稻飞虱以水稻的嫩叶、嫩茎等为食,吸食植物汁液,使水稻叶片出现黄斑、枯折、叶片卷曲等现象。
2. 传播病毒:水稻稻飞虱在吸食水稻汁液的还常常携带稻瘟病毒、黄矮病毒等病毒,通过叮咬传播给植株,造成水稻病毒病的流行。
3. 形成“虫害三重底”:水稻稻飞虱在吸食水稻汁液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种称为“透明质酸”的高分子物质,使水稻叶片上的露珠不易蒸发,为黑胃蜂等其他有益昆虫提供生存条件。
1. 春季发生规律:在春季,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天气逐渐转暖,水稻稻飞虱开始大规模孵化,成虫飞行能力增强,易形成大规模的迁飞和散布。
2. 夏季发生规律:在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水稻生长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卵和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由于水稻叶面积增大,又会加强水稻稻飞虱的繁殖能力。
3. 秋季发生规律: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稻生长逐渐减缓,水稻稻飞虱也会相应减少繁殖和迁飞,但是已经大规模爆发的水稻稻飞虱在秋季还会持续危害水稻田地。
四、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自然天敌或培育有益昆虫等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在水稻田地中种植苏丹草、薹草等能够为黑胃蜂等天敌提供生存栖息地的植物,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e73b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c.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一种严重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稻飞虱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调控: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例如瓢虫、蚜蝇、蚜虫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捕食和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对于稻田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改善生境: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稻田的生态环境,增加稻田的生态平衡,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可以在稻田附近种植一些对稻飞虱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比如香菜、葫芦、茴香等,这些植物能够释放出一些特殊的气味,对稻飞虱有着驱避作用。
1. 机械控制:在稻田里可以采用机械的方式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比如利用“稻虱网”对稻田进行遮阴,避免稻飞虱的产卵和繁殖。
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来对稻田进行喷淋,将稻飞虱冲刷干净。
2. 灌溉控制:通过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频率,控制稻田的湿度,减少稻飞虱的滋生条件。
还可以利用稻田排水系统,将稻田内的水分排除,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1. 农药喷洒:可以在稻田发现稻飞虱的早期阶段通过农药来喷洒,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但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来使用,并且注意安全和防护,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2. 定时喷药:可以根据稻飞虱的生长繁殖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稻田进行定时的农药喷洒,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稻飞虱,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稻飞虱的危害。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密植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稻飞虱的危害。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量和时间,不要过量施肥,避免造成稻飞虱的滋生。
3.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杂草灌木,及时清除稻田中的虫源和虫卵,保持稻田的整洁,并且加强稻田的留茬管理,减少稻飞虱的滋生。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a70ef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2.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世界上威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一、预防和监测1. 选择抗虫品种。
深耕整地,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土质,行间杂草及时清除。
2.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间隔。
高温干旱条件下,及时切断水稻生长期,避免水浇花,预防稻飞虱的种类数量。
3. 在田间种植抗虫、抗病的主、副作物,通过植物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4. 定期对虫情进行排查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化学防治1. 灭活普通方法:选择化学杀农药,可以在适宜的时期、适宜的浓度和剂量下喷洒,达到快速防治和控制。
2. 喷雾防治:开花期和分蘖期可采用气体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但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浓度,避免农药残留。
3. 投毒防治:浸入杀虫剂可在水稻各时期用来控制稻飞虱。
4. 烟熏防治:进入除草器的烟雾可杀死害虫。
三、生物防治1. 生物轮作:通过种植绿肥、土壤修复和生物轮作,增加土壤养分,减少病菌和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2. 插秧控虫:在水稻田间种植药食两用植物,如大头菜、豆叶和韭菜等,通过增加敌害的天敌,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危害。
3. 细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之一是细蜂,如果在稻田中加入细蜂种群,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
4. 非化学防治:利用生物菌剂、红蜘蛛和土壤调理剂等非化学方法进行生物防治。
总之,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实现对水稻稻飞虱的有效控制,防止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危害。
同时,也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4f81e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3.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取食水稻叶片汁液为食,会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很大的危害。
下面将从稻飞虱的发生和防治两方面进行介绍。
稻飞虱主要在稻田中发生,一般从春季开始出现,到夏季虫口数量最多。
它以水稻叶片汁液为食,会通过吸汁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倒伏、凋落等情况。
稻飞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每年繁殖2-3代,且每代数量都会逐渐增多。
当稻飞虱数量过多时,会造成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导致严重减产。
要有效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对其发生规律有所了解。
稻飞虱主要从外地迁入,一般为南方或外界有稻飞虱的地区。
种植水稻的田间环境也会影响其发生情况,如高温、高湿、干旱等条件都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选用针对稻飞虱的农药,可选择灭飞虱或灭卵两个阶段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灭卵阶段防治的效果更好,可减少稻飞虱的繁殖数量。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稻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除了化学防治外,农民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
引入稻飞虱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也可以利用陷阱、防护网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有效地减少稻飞虱的入侵。
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稻飞虱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及时排灌、种植抗虫稻种、合理施肥等,都可以增强水稻的抗虫能力,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对其发生与防治的了解对于保护水稻的生长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降低其危害程度,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48b70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5.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稻田常见的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其发生原因与环境条件有关。
一是气温和湿度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20~35℃时为其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
二是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
例如单一水稻连作会造成稻田土壤中积累的稻飞虱量增加,增加了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天敌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它们的数量和活动也会影响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1. 直接危害:水稻稻飞虱以水稻叶片汁液为食,通过叮咬植物叶片造成叶片发黄、枯黄、甚至死亡。
稻飞虱分泌的蜜露会诱发黑粉病和稻瘟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2. 间接危害:稻飞虱是稻谷黏虫的传播媒介之一,它可以将黏虫病毒传播至水稻中,造成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叶片直接受害和病害传播两个方面。
对水稻稻飞虱做好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生态调控。
合理布置水稻连作制度,避免单一水稻连作,增加种植间作物,种植水稻与沼气作物、果树、蔬菜等进行轮作、套作,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 生物防治。
促进水稻生态系统平衡,增加水稻田间天敌的数量和多样性,利用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进行稻飞虱的生物防治。
3. 土壤管理。
合理调整土壤养分,增加水稻抗病性,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沿水利等农具机械化耕作,提高土壤管理水平。
4. 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采用科学施药方法,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水稻杀虫剂的残留。
5. 投入防治。
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做好预防性喷药,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45c2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飞虱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有稻褐飞虱、拟褐飞虱、白背飞虱、白条飞虱、白颈飞虱、灰飞虱、稗飞虱、白条飞虱等。
真正为害水稻并造成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为害区域遍及我国所有稻区。
在李集镇的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发生为害程度较重,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
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有四性:普遍性、隐藏怀、暴发性和毁灭性。
关键词:稻飞虱;规律;防治技术一、稻褐飞虱的发生规律1、生活史。
稻褐飞虱在李集镇一年发生五代,第一代盛发期在5月底 6月初,这时早稻处于拔节孕蕙阶段,一般年份迁入数量较少,田间基数较低,不会造成损失。
第二代发生期在6月底7月初,这时早稻处于灌浆乳熟阶段,如果外来迁入数量大,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如 2005 年李集镇早稻上部分地区就出现了为害较严重的“穿顶”田块。
一般年份基本不造成损失。
第三代发生盛期在7月底8月初,这时中稻处于孕蕙扬花阶段,如果二代数量大,外来迁入量大,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第四代发生盛期在8月底9月初,这时中稻处于灌浆乳熟阶段,如果基数高,迁入数量大,极其容易暴发成灾,今年就是非常突出的年份。
第五代发生盛期在9月中下旬,这时晚稻处于抽惠扬花灌浆阶段,是稻飞虱发生频率最高,为害程度最重的一代,也是业务部门最为关注,领导最为重视的一代。
一般年份,稻飞虱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发生代数是正相关,特殊年份例外。
2、习性。
①稻褐飞虱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
有三个虫态:成虫,卵,若虫(昆虫变态形态有两大类,一是完全变态,二是不完全变态)成虫寿命一般为 15-25 天,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褐飞虱的繁殖力极强,一头雌虫可产卵 150-500 粒,最多可达 700-1000 粒,产卵部位在叶鞘组织的中肋,短翅型成虫增加多出现在水稻营养丰富的孕惠抽惠阶段,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特点:一是产卵量大,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往往的褐飞虱大发生的前兆。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79f693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2.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以吸取水稻汁液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生态习性、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该害虫的相关知识。
水稻稻飞虱的寄主主要为水稻。
该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以蛹和成虫的身份吸取水稻汁液为生,一般出现在水稻株的幼叶、嫩枝和穗部。
虫卵一般只发生于水稻的嫩枝上,但随着水稻的生长,幼虫和成虫会逐渐迁移到穗部进行群聚营养。
水稻稻飞虱的活动时间以夏季多见,高温干燥的气候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一般在气温达到28℃以上时为发生的高峰期。
1.春季发生期:水稻稻飞虱在初春开始越冬虫群中的幼虫或幼虫期的成虫,在气温逐渐升高时迅速繁殖,以前期羽化的成虫为主。
这时一般出现一部分繁殖后代,主要寄生在水稻的幼叶和嫩枝上,对初期的水稻生长不利。
2.夏季发生期: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水稻稻飞虱数量迅速增加,往往集中在水稻的穗部营养,它们以吸食水稻汁液为生,造成穗部上的白鹤掌,严重时穗部可以直接枯死。
因此,夏季是水稻稻飞虱最主要的发生期。
3.秋季发生期:水稻稻飞虱在秋后成虫越冬,到来年春季开始繁殖新一波虫群。
秋季发生期相对较少,但也需要重视,以防对来年的水稻生长造成影响。
1.物理防治:可以通过人工清除受虫害的水稻植株,对幼龄期虫卵进行挑选,清除大量虫群和预防虫卵的孵化。
2.化学防治:经过多次试验,可以用灭虫脒或拟除虫菊等化学物质进行农药喷洒,有效地杀灭该害虫。
3.植物防治:利用野生或人工培育的防虫植物培育一定面积的绿篦、青篦等防虫植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水稻稻飞虱的害虫压力。
结语: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害虫,对水稻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措施,将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99a47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a.png)
汇报人:日期:目录•稻飞虱的种类与特征•稻飞虱的发生规律•稻飞虱的危害与损失•稻飞虱的防治方法•稻飞虱的监测与预报•稻飞虱防治的未来发展稻飞虱的种类与特征01形态特征褐飞虱成虫呈褐色,翅膀上有褐色斑点,具有趋光性。
02为害特点褐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造成水稻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03发生规律褐飞虱通常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繁殖速度极快,容易在稻田中暴发。
褐飞虱白背飞虱形态特征01白背飞虱成虫呈淡黄色,翅膀上有白色斑点,也具有趋光性。
为害特点02白背飞虱同样吸食水稻汁液,对水稻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发生规律03白背飞虱在高温、低湿条件下容易繁殖,也容易在稻田中形成危害。
灰飞虱成虫呈灰色,翅膀上有黑色斑点,同样具有趋光性。
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灰飞虱除了吸食水稻汁液外,还能传播病毒病,导致水稻病害加重。
灰飞虱在适温、高湿条件下容易繁殖,通常在稻田边缘或杂草丛中栖息。
03灰飞虱0201稻飞虱的发生规律0102稻飞虱有多个世代,以若虫和成虫越冬,世代重叠严重。
若虫期为3-5龄,成虫期可飞行,生活习性复杂。
发生世代与生活习性01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稻飞虱繁殖和生长。
02适宜的湿度范围为70%-90%,温度范围为20-30℃。
03水稻生长后期,稻飞虱会向其他寄主转移。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01稻飞虱在南方地区可以以若虫和成虫越冬。
02在北方地区,稻飞虱不能越冬,但可以随春季迁飞到南方。
越冬与迁飞稻飞虱的迁飞受到气候、季节和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稻飞虱的危害与损失稻飞虱通过刺吸水稻汁液,导致水稻营养供应不足,影响正常生长。
稻飞虱的刺吸还会导致水稻出现黄斑,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
稻飞虱的分泌物还会滋生霉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进一步降低产量。
直接危害稻飞虱的危害还会使水稻的千粒重下降,导致减产。
稻飞虱在刺吸水稻汁液的同时,还会传播一些病毒病,如南方黑条矮缩病、齿叶矮缩病等,对水稻产量产生更大影响。
间接危害稻飞虱的危害对水稻产量产生直接影响,会导致水稻减产,影响农民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一、稻飞虱分布
3种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
白背飞虱: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
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二、稻
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有群集为害特性,田间为害常可见点块状集中为害中心,严重时出现黄塘、冒尖穿顶等明显特征。
2、趋荫蔽嫩绿性:飞虱喜湿润凉爽环境栖息,故而在田间荫蔽、经常有水、生长嫩绿的田块飞虱发生较重。
株形紧凑、香稻品种(美香占、早香一号等)较易招飞虱。
3、迁飞性:飞虱具有随风力随行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白背飞虱这种具有候鸟般远距离迁飞的,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4、趋光性: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夜幕临近时,飞虱活动很活跃,开过夜车的人深有体会,每当夜幕临近时,车灯总能吸引虫子过来。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吮汁液。
破坏稻株营养,进而阻塞水稻输导组织,出现黄塘、穿顶冒尖、枯槁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空瘪粒增加,带毒的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
2、一般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更易诱发飞虱为害。
3、抱卵量大。
雌虫每只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产500-800粒,短翅成虫多的产卵上千粒,所以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预示飞虱将大暴发。
4、飞虱是累积暴发为害。
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数增长,成、若虫高峰易暴发成灾。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预防可以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烟碱类药剂。
2、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助剂提高杀虫效果。
3、一般分蘖期百丛虫量 200-400 只以上或短翅成虫 2-6 只,孕穗期百丛虫量 500-800 只以上或短翅成虫 5-10 只,灌浆期百丛虫量1000-1500 只以上就应及时用药防治。
4、稻飞虱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基部以口针吸食汁液为害,所以在选用农药时,在稻飞虱药剂选用上应当选内吸、触杀、熏蒸作用强的,速效与持效药剂结合。
5、田间无水干旱条件则采用毒土法,于晴天上午 9 时后,亩用敌敌畏拌干细土和制成毒土全田撒施。
最后提醒农民朋友,稻飞虱能飞善跳,要集中连片施药,防止稻飞虱迁移此起彼伏;施药时先从田四周打一圈,由外而内进行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