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合集下载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从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无知到对其真实性的认识。

以下是关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主要里程碑。

古代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古埃及人相信地球是一种扁平的形状,他们认为地球是由一块长方形的板块组成。

这种认识主要源自于他们对河流周围的几何形状和尤里斯河流的宽度变化的观察。

他们还认为地球是基于一个广阔的平地层而建造的。

古代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相信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盘浮在水上。

他们的宇宙概念基于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天空是一朵巨大的穹顶,上面布满了恒星和其他天体。

古希腊人是地球形状认识上的重要转折点。

公元前6世纪,一些哲学家开始质疑地球是扁平的观点,并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立即被接受,并且很多人仍然坚信地球是平坦的。

直到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给出了更多支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他提出了轮胎实验,通过观察船只离开海岸越远,其船帆下面可见的物体越低,他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个理论被后来的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如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采纳,他使用了一个测量地球周围的方法来计算地球的球形。

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哥伦布的航海。

“哥伦布的航海”使地球形状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1492年,哥伦布试图通过西航到达印度,但最终却抵达了美洲大陆。

他的发现揭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并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正确的。

在哥伦布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

通过航海时代以及探险家和科学家的努力,人类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地球的证据。

其中包括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地球的尺寸和地球的各种属性。

到了20世纪,人类通过空间探索和卫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地球被证明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其形状由地球本身的旋转引起。

总的来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扁平观念到球体观念的转变。

清远市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试题(含答案)

清远市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试题(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文献中发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阿斯旺一口深井(北回归线上)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位于其北面的亚历山大城的一座方尖塔会在地面上投下影子(图1)。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拉托色尼通过文献资料推测地球的形状是()A. 圆形B. 球体C. 椭圆D. 方形(2)出现图1现象这天,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图1中亚历山大城方尖塔影子朝向()A. 正东B. 正南C. 正西D. 正北【答案】(1)B(2)D(3)D【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B。

(2)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上的④位置。

故答案为:D。

(3)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区北方方尖塔正午影子一年四季始终朝北。

故答案为:D。

【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时基础知识梳理+课时作业常考题型-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含答案) 新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时基础知识梳理+课时作业常考题型-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含答案) 新教科版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菜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锤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2. 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3.哥白尼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

“日心说”理论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是围绕太阳运动。

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4.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一、判断题1.哥白尼认为研究天文学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

(√)2.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5.现代科学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

(√)6.按照“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7.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不能自目相信和引用。

(√)8.认识地球和地球运动的历程,是人类不断改进观察工具,不断寻找证据的漫长的过程。

(√)9.“地心说”的各种观点符合当时人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10.“地心说”都是错误的,“日心说”是符合实际的(×)二、选择题1.波兰天文学家(C)提出了“日心说”。

A.托勒密B.伽利略C.哥白尼2.“日心说”认为(A)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B.地球C.月亮3.下列著作(C)阐述了“日心说”理论。

A.《万有引力》B.《物种起源》C.《天体运行论》4.“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B)自转周A.12小时B.24小时C.一个月5.下面(C)的假说符合“日心说”理论。

A.太阳不动,地球顺时针自转B.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公转C.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在自转6.下列不是“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的是(B)B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在运动 C.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7.用实验证实了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B)。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各个古代文明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都描绘出了地球的形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然而,这些观点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地球形状的真实性直到近代才被确认。

在古代的巴比伦,人们相信地球是一个平坦的盘子,被一片无尽的海水环绕。

他们认为地球是由天空中的星辰所构成的平行的圆盘。

这个观点在其他文明中也有类似的认识,例如古埃及和古印度。

古希腊是一个对地球形状有重要贡献的文明。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他的理论。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强调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并从地球产生的阴影和日全食等现象中得出了相关的推断。

然而,这些观点并没有普及,直到古代希腊天文学家兼地理学家克劳迪奥斯·托勒密在2世纪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观测的理论,认为地球是一个具有几何形状的球体。

在中世纪,尤其是在基督教世界中,人们普遍相信地球是一个平坦的盘子。

世界地图通常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用圆形或方形的图案来代表地球。

这种观点在16世纪之前被广泛接受,而来自教会的宗教观点往往抵制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

然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在15世纪,欧洲探险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发现了新大陆。

这些探险家的航海经历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就是基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假设。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得到了巨大的推进。

在17世纪,现代天文学的创立者之一伽利略·伽利莱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月球的凹凸表面,从而证实了地球不是一个平面。

同时,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家发现了引力定律,进一步巩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

在20世纪,人类首次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拍摄了地球照片。

这些照片清楚地展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在宇航员看到地球的曲线边界时,再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

2020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专项训练)(解析版)

2020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基础闯关★★1.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圆地方B.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C. 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D.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D【解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人们对地球形状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B. b-a-c-dC. b-d-c-aD. a-c-d-b【答案】C【解析】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盖天说”—“浑天说”—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20世纪,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

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案】D【解析】以上四首诗句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示的是天气变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示的是与水有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示地球是球体。

故答案为:D。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4.读地球仪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A. 纬线B. 经线C. 等高线D. 等温线(2)在同一个地球仪上表示的地理事物,说法错误的是()A. 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 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C. 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模型【答案】(1)B(2)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6课。

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假说,到麦哲伦航海旅行,再到人类登上太空看到地球,当地球的形状第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才最终确认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事实。

本课学生将重历人类认知地球形状的过程。

很久以前,人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但有一些现象,如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到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并不支持古人“天圆地方”的猜测。

于是人们猜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的,而后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为“地圆学”提供了直接证据,人们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聚焦环节,教师要将学生代入古代的观测条件,让学生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情境营造很重要,也是本课探究的前提。

“天圆地方”的观点,是人们根据生活现象观察总结的一个经验性的猜想。

但是有一些特殊的生活现象,例如海边的船用望远镜总是先看到帆顶;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人们开始认为地球可能是球形的。

探索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和推测,如果地球是方的,就不能出现“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的现象;如果地球是方形的,那么在月球上的影子也应该是方形的,这与我们的生活现象不符合,所以地球可能是球体。

如果地球是球体,那么围绕地球走一周,是可以回到起点的。

麦哲伦的航海旅行让更多的人接受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地球仪等对地球形状已比较了解,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1、古人的地球观:中国古人的盖天说、浑天说、古代巴比伦人的想象和印度人的龟背大蛇。

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猜想。

(1)海边观船现象: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海边看日出,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站在海岸上看着远去的帆船,当船身已经看不见时,仍能看见船的桅杆在水面上,这说明海洋的水面不是平面的,而是弯曲的。

(2)观察月食现象:公元前4世纪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论证了大地“球形说”,他注意到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是弧形的,由此推测大地不是平的。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

3、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4、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①地球是个球体;①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思考讨论】问题: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为什么?结合铅笔在桌面或球面的移动情况,说一说,可能是什么原因?答:由铅笔在平面和球面上的移动情况可知,铅笔在平面移动时,铅笔长度不变,故以铅笔代表船只,桌面代表水平面,则水平面不是平面的。

而铅笔在球面上移动(远去)时,笔在下部先消失不见,上端慢慢消失,最后整个铅笔不见了。

相反,其中铅笔是从相反方向靠近观察者,则会先看到笔的上端,而后慢慢地变长直到看到笔的下端(看到整支笔)。

将笔看作是船只,则可说明,地面是球面的而不是平面的。

【拓展】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飞跃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呈圆形,第一次论证了大地是个球体。

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使人们确信大地是球面,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1 地球的形状

1 地球的形状
殷伦东
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 地和海洋的一部分。你知道吗?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飞出 地球之前,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 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 “天圆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的东 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 测……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麦哲伦
斐迪南·麦哲伦(全名费迪南 德·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 月27日),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 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 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 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 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 行,回到欧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在太 空中观察地球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 “东方1 “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 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 到了地球的照片。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 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 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 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 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 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 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 是古代的黑格尔。 他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张衡(78-139),字平子, 张衡(78-139),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 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 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 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 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 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 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 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他认为: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一、选择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完成下面1-4小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圆形B.正球体C.椭圆形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A.参加环球航行B.参与大地测量C.观测月相变化D.观看地球卫星照片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4.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千米B.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57千米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D.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答案】1.D 2.D 3.B 4.C【解析】1.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不是一个圆形、正球体、椭圆形,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D正确;参加环球航行、参与大地测量、观测月相变化不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排除ABC;故选D。

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②天圆地方,到人们根据③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到④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到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①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②③④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排除A;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排除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C正确;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排除D;故选C。

《熊出没》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

以下是根据《熊出没》及相关地理知识编写的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有一天,光头强异想天开想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1)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中国人:a.盖天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b.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②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③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这是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④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初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⑤现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椭球体,蓝色是,白色是。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①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②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后出现;③ (填“走得到”或“走不到”)到天涯海角;④站的高,看的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⑥;(最早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⑦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只能说明地球绕太阳自转。

(3)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探索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对比实验结论:①铅笔在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有或没有)变化。

②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的。

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地球半径: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 ,仅差 %②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3.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从外到内(地表到地心)把地球分为 (蛋壳)、 (蛋白)和 (蛋黄)三个圈层。

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

②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分为 和 。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说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并且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且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地球的初始的认识。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

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课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相关课件及图片、多媒体资源以及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找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地球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导入本节课主题——地球。

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

人类地球观的历史演变
地球的关系,等等。 ❖ 由于地球观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对于每一个时代的地球观,人们往往
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概括。
远古人类的地球观
远古时候的人对地球还没有清晰地大概认识,只知道一片广袤的土地,居 住于内陆的原始人对于地球的认识更为缺乏,而在海边生活的原始人认 为只是一片无边的陆地和无边的水,但是到底有多大还是很模与展望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是一个密切联系 而又相互作用的整体,由此而提出了地球系统的概念。科学家对地球 层圈内的过程了解比较深入,但对不同层圈之间的过程了解较少,特 别是将地球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则知之甚少,如今,重大科学问 题的解决超出了单个和传统学科的能力范围。因此,国际地学界在制 订发展战略时,都体现了“地球系统”的思想,地球科学正向建立地 球系统的新知识体系转变,旨在提高对地球系统组成、演化及其相互 作用的认识。 “地球系统”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地球认 识的总体水平,促使人们深入探索地球的本质、构成、运动变化规律 以及人与地球的关系进而形成地球观。
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 天地到底是什么形状,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天地各有多大?从春秋 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参与讨论的不仅有天 文学家、哲学家,甚至连一些帝王,如梁武帝萧衍、明太祖朱元璋等也 加入了争论的行列.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天文学飞速发展的时代, 也是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的时代.在这段时期内,涌现了许多讨论天地结 构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于汉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形。 1543年, 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提出 。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 )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将演化的观念带入到地质学,为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奠定了基础。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两者相差为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还是正圆形的.简单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大地不是平的,地球是圆的照片,地球是球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后来人们又认为大地弯曲呈弧形公元前5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设想大地是球形约100年后亚里士多德通过推断大地是球形我国东汉年间提出“地如鸡中黄”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17世纪牛顿推断地球为扁球体卡西尼认为地球是个长球体18世纪法国科学家测量出地球为扁球体现在赤道半径为6378140米,极半径6356755米,扁率为1/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与地理学的发展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与地理学的发展
• 在一个时期里,人们认为经度可以用观 察指南针偏向来识别。1699-1700年,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进行了一次长 距离的磁偏角测量,他明确地证实,每 一经度的偏差值是不同的。
•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第凯尔库斯第一个用天文学测量和 几何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地球圆周的长度。他假设 吕西马齐亚城和西恩纳城位于同一子午线(这是错误 的),测知它们的天顶,即天龙座头部和巨蝎座头部 之间的差距,从而估计出这段圆弧的长度相当于子午 线总长度的1/15,即20000希腊里,但人们不知道他是 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据此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总长度达 到30万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157.5米)。
埃拉托色尼对地球圆周的计算方法图
• 学识渊博的埃拉托色尼有两个绰号。
– 一是“二流货”,暗示他虽是一级研究员, 但只不过是第二流学者;
– 第二个绰号是“五项运动员”,这是一个给 予能在五个不同运动项目中作良好表演的运 动员的别名。
• 乔治·萨尔顿(George Sarton,1959,965)曾指出: “第一个绰号‘二流货’表明那个时代的科学家” 和学者们相互之间已经很是妒忌,不惜恣意贬低 他们所误解的或仇恨的地位比他们高的人。
1768-1777年 库克船长的第 三次航行是这 一时期的另一 个重大事件。
1772年,库克船长开始进行另一次环绕地球航行,在这次航 行航行中,他尽量向南行进,在南极水域,经历了巨大的浮 冰、流冰、严寒和巨鲸袭击等种种危险。三年后,他返回英 国,公布了自己的探险结论:除了荒无人烟、冰雪覆盖的南 极区域外,“未知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
–地球是圆球的 概念可以从一
条向远处航行
的船,在地平
线上首先不见
船身的现象中
得到新的证实 (罗马时期的斯 特拉波和普林 尼)

冥古宙时期,一起来认识地球的发展经历

冥古宙时期,一起来认识地球的发展经历

冥古宙时期,一起来认识地球的发展经历地球作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是目前唯一一个拥有生命的星球,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已经有了四十六亿年的历史了,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地球在形成的过程中并不是这样的形态的,地球是在经历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期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形式,比如说冥古宙时期,就是地球形成比较早的一个时期,也是地球生命第一现象的时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地球的自然条件非常的残酷,而能够存在的生命也都是能够适应高温的环境,随着地球时代的发展,地球也会出现其他的发展时代,本文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地球经历的冥古宙时期环境,并且介绍其他的一些相关信息。

文章底部有冥古宙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冥古宙时期!冥古宙简介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诞生至今分为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在显生宙之前的三个宙,一般又被统称为隐生宙。

冥古宙开始于地球形成之初,按照科学家的推测,当时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岩浆球,表面的火山四处爆发,由于地表的灼热,从地底蒸腾起的水汽上升遇到高空冷气形成降雨。

据说这场雨足足下了几百万年,渐渐形成了原始的海洋雏形。

而与雨水相伴的闪电,将氮氢等元素逐渐催化成了氨基这种低级生命所必须的有机分子。

而从太古宙起,单细胞生物繁衍起来,经过了千百万年才逐渐进化成为我们现在看到那样让人流连忘返的地球。

如果只是去对照着名字拗口的地质年代纪元和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0的年份不免让人眩晕。

我很喜欢比尔·布莱森在《万物简史》中这样的一段比方:请你想像一下,把地球的45亿年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

那么,生命的起始很早,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上午4点,但在此后的16 个小时里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直到晚上差不多8点30分,这一天已经过去六分之五的时候,地球才向宇宙拿出点成绩,但也不过是一层静不下来的微生物。

然后,终于出现了一批海生植物。

20分钟以后,又出现了第一批水母以及雷金纳德·斯普里格最先在澳大利亚看到的那个神秘的埃迪亚卡拉动物群。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古代的原始社会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索海洋和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手段逐渐认识到地球的真实形状。

以下将从古到今概述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重要里程碑。

在古代文明中,人们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开始对地球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假设。

他通过观察日偏食时月亮在地球上的影子形状,得出了这一推测。

而在公元前3世纪,著名的希腊地理学家和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斯通过观测船隻远离海岸线时消失的顺序,提出了地球的曲率和球体形状的理论。

然而,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保守主义的影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出现了倒退。

基于圣经中的教义,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平坦的,天堂在地上,地狱在地下的“腰带结构”。

这种形象影响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直观认知,并且得到了教会的支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对地球的探索重新开始。

哥白尼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学说,并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在16世纪末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后,伽利略通过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的山脉和火星的冰帽,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地理学和地质学开始迅速发展。

通过进行海洋和陆地的考察,有关地球形状的证据不断积累。

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比尼翁以及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环球航行和探险,发现了地球的曲率和海洋的广阔。

此外,地震学的发展也提供了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进一步支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

到了20世纪,人们通过航空航天技术进一步认识到地球的真实形状。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和苏联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并从太空中拍摄了地球的照片。

这些照片揭示了地球的蓝色色彩和弯曲的边界,向全世界展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实。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古代中国人提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这就是“天圆地方说”。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身上,乌龟蹲在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他认为天体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海边发现远处行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桅杆,再出现船身,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根据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推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历经3年完成了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

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太空,亲眼看到了地球的样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在黑板上板书5.1*1015平方米,体现数据之大。

(教师打趣道:51后带十四个零,如果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多好啊!)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展示纸条道具(纸条的长度为6.4厘米,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该纸条的一亿倍。

)3.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提问:拿姚明的身高来做参考系,姚明的身高为2.29米,问多少个姚明首尾相连平躺着可绕地球赤道一圈?(稍微给学生一点时间动手计算一下,但不点名提问。

)答案:约17,467,249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到今人们认识地球
形状的过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古代中国人提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这就是“天圆地方说”。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身上,乌龟蹲在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他认为天体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海边发现远处行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桅杆,再出现船身,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根据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推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历经3年完成了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

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太空,亲眼看到了地球的样子。

人类对的认识过程是:——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在黑板上板书5.1*1015平方米,体现数据之大。

?
(教师打趣道:51后带十四个零,如果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多好啊!)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展示纸条道具?
(纸条的长度为6.4厘米,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该纸条的一亿倍。

)3.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提问:拿姚明的身高来做参考系,姚明的身高为2.29米,问多少个姚明首尾相连平躺着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稍微给学生一点时间动手计算一下,但不点名提问。

)?
答案:约17,467,249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