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活动的现实意义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温暖活动的现实意义及路径

一、关注民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广泛的参与改善民生工作,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是就工会组织性质来看,工会是联系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群众实现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组织渠道,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二是从工会政治生活领域来看,工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为实现职工群众经济利益创造条件和提供社会制度的保障。三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工会在满足职工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扶解困送温暖工作,是工会组织关注民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改善民生,实现突出维护职责的最直接体现。它作为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我国国家帮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关注民生为工会开展的送温暖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第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而我们现在开展的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就是着重解决职工群众第一层面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更加有尊严”。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

自1992年初开始,各级工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1994年4月,全国总工会总结各地送温暖活动的经验,决定把一年一度进行的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二十年来,各级工会组织不断赋予“送温暖”活动新的内涵,不断探索“送温暖”活动新的方式方法,作为工会组织的“品牌工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如通过建立关爱救助平台,提升送温暖活动的帮扶效果。当前,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涨,虽然企业参加了社会医疗统筹保险,但职工患重大疾病往往需要大量的自费药品,导致医疗费用过高,有的患病职工不堪重负,选择了放弃治疗。有的虽然勉强维持治疗,也是倾尽全部积蓄而外债累累。工会在职工中建立各种形式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医疗基金,使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及时得到帮助,缓解了由于高额的医疗费给职工家庭经济造成的困难,解决职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通过为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疗休养、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办理各种形式的“安康”保险、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职工在出险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偿;

通过开展为单亲家庭及困难子女入学建立“真情助学”资助,保障这部分职工的子女能够同其他同学一样上起学。

通过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讨薪等活动,主动、依法、科学的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

通过开展“心里咨询”和“心里疏导”,拓宽帮扶渠道,提高帮扶层次。使职工摆脱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烦恼,实现除障减压,愉快工作,健康生活。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为职工提供更多的精神帮扶。

三、关注民生为送温暖活动开展提出了新课题

(一)送温暖活动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是切实可行的出路。只有社会化,才能使“送温暖”本身具有“造血”的功能。逐步建立与政府分工协作的帮扶工作的格局,企业工会要在帮扶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既要重视发挥工会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又要善于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工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发挥工会帮扶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拾遗补缺作用。

(二)送温暖活动在方式方法上要有新举措

扶贫解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困难职工送些钱物,钱物只是一个“输血”式帮扶形式,更重要的是突出治本,为实现“造血”式帮扶创造条件。一是要继续积极争取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关注民生的环境下,需要我们抓住难得的机遇,包括积极帮助困难职工办理《困难职工证》,为困难职工提供更多的帮助;二是建立由政府资助的企业扶贫解困专项资金,或建立企业、工会、职工三方共同出资的医疗补充保险,减少和避免职工因患重、大病治疗费用过多造成的新困难户的产生。三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用工优选困难户家中无业人员的政策。四是建立并完善扶贫解困信息帮扶网络,形成信息化扶贫机制。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应成为送温暖活动更好开展绝佳的过渡期。做好过渡期的工作,十分必要。

1、送温暖活动应由节日型过渡到经常型

集中开展送温暖活动,尤其在节日开展,能够集合各方力量去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稳定的角度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从民生的角度来讲,只能说是暂时的“雪中送碳”,而困难职工更需要的是“细水长流”。为此,需要我们从“节日型”送温暖,过渡到“经常型”送温暖,逐步实现“温暖”常在,爱心永驻使送温暖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送温暖活动应由温饱型过渡到基本生活保障型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环境下各种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使越来越多的百姓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此,在送温暖的活动,要逐步使那些被帮扶对象的生活能够实现上述基本保障,不因各种变故陷入困境,再无力自拔。

3、送温暖活动应由城市职工过渡到城市务工人员

当前,我国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特别是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困难职工权益保护存在不少问题,给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要求,要加大劳动技能的培训和就业观的培养,防止这部分群体中存在的农活不会干,不愿干,又没有一技之长,进而产生新的、特殊的困难群体。

针对劳务派遣工和中小企业中的困难职工的特点和要求,工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使这部分群体始终在法律的保护之下,他们的权益始终在工会组织的维护之下。

(三)送温暖活动在思路上要有新认识

1、工会性质决定了开展送温暖活动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积极推动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立足点。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协助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推动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有效的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工会组织生活在广大职工当中,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职工信息,利用工会组织的力量及时向困难职工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职工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