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近代史部分外交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1)背景:①新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
②世界上两极格局形成。
(2)外交方针: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崛起)这一方针沿用至今。
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的是苏联,毛泽东、周恩来出访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建立结盟关系 (但仍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2)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积极发展与周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这一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有深远影响。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并为推动会议取得进展作出贡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同:历史命运相同,反帝反殖民斗争对象相同,谋求独立发展的目标相同。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异)意义:亚非多国与中国建交,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地位打下基础。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背景:(1)6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发生变化:①美苏力量对比、中苏关系发生变化。
②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2)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第三世界的支持;(3)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恢复的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提案。
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打破美国队中国的遏制政策。
专题五 对外关系方面
专题五对外关系方面一、外交㈠\唐朝1、外交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2、交往地区:亚非欧国家3、史实:①新罗-物产居唐朝首位,②日本─A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唐招提寺) B 日本遣唐使来华③天竺(印度)─玄奘西游(唐太宗时期)《大唐西域记》4、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㈡、宋朝★1、政策: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大商港:广州、泉州3、商船所到:近到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4、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㈢、明朝1、外交政策:对外开放2、史实:郑和下西洋★①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②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③时间:1405-1433年④范围: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⑤意义:A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B促进了中国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㈣、清朝★1、外交政策:闭关锁国(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②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㈤、唐宋明清的外交趋势:由对外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㈥、外交启示:①坚持改革开放②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开展对外贸易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㈠、戚继光抗倭(倭寇——日本商人、武士、海盗)1、经过: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率部进入福建、广东,剿灭那里倭寇,东南沿海倭患被平息。
2、评价: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历史史册3、戚家军取胜的原因:①抗倭的正义性②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④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4、戚继光的优秀品质:不求名利,一切为国为民;热爱国家。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天竺,《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重要典籍。
2. 对外政策:(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3.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4.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2)不平等条约及危害: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3)列强从不平等的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及其对列强和中国分别产生了的影响特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影响:①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出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中国由于这些条约的签订,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名师说课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是需要了解的,同时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对处理国际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节。
教材分析教材用“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这三个子目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活动。
使我们了解或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其中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指导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是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体现得较清晰。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但其思维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大部分学生仍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的问题,这需要关注和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创设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探究,来形成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新”在何处?①实现了的独立;②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③从发展方向上看,是性质的国家。
④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①高涨②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外交政策3、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②“”③“”4、成果①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到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和问题;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四、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的亚非国际会议3.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和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共同的和“异”是指不同的和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二 70年代初外交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上升、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根本原因)④是中国长期坚持的结果。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上的努力、坚持的原则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新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了解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
试着让学生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工作和外交活动。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和调整的原因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顽固的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因而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谋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实行“一边倒”战略,以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中国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中国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时,我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当美苏两国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因而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也正好可以藉此实现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因而使二者关系的改善和最终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
同时,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采取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它对于缓和中国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形势,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制约战争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因而对国内、国际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解析:A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
2. 下列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不结盟B. “一边倒”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B 中国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反映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实施“一边倒”的方针。
3. (2009·深圳模拟)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 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解析: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C项说法错误。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 (2009·江苏模拟)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 亚非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布雷顿森林会议D. 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外交政策的调整1.曾说,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
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
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
上述讲话反映中国外交的任务是( A )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抓住题干中“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故A项正确。
2.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这表明( B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 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即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故B项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交封锁和政策调整,故C、D项排除。
3.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曾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 B ) A.实行“一边倒”B.推行不结盟C.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解析:“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反映了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正确;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要求学生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并归纳在新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②、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①、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
②、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引领学生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④、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调整?都做了哪些调整?(让学生自己概括借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一)原因:1、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苏争霸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利益):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二)调整表现: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世界性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1985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xx·全国卷I)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xx·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 正确。
B、C、D都与材料无关。
3.(xx·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选B。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贸易激增,A错。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所以中苏贸易额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在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经济封锁,中美贸易呈急剧下降趋势,故B与表格内容相符。
表中中苏、中美的贸易发展趋势明显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不符,C错。
D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第14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2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4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5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6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主要成就(1)1949年10月2日,□7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8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1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争取□2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3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4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5周恩来首次提出了“□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7领土完整、互不侵犯、□8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9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1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2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对外政策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外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交往和合作的。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多边的、全方位的,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和宗旨。
它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相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保持和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奠定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公平正义和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保持相对平衡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中的一个重大举措,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地区间合作。
该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理念,促进物质、技术和人文交流,共同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
中国将发挥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三、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和稳定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美国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处理好双方关系,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四、中国的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国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解决世界性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邻邦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主张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解析A、D两项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故排除;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故选C项。
答案C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对外推行不结盟政策,其含义是()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解析我国的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答案B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某某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
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策略是()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某某合作组织都属于区域经济、政治组织,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这两个组织的重大活动,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不符。
答案C4.新时期,中国提出了外交的“四个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其中中国发挥多边外交的最主要舞台是()A.联合国B.亚非合作组织C.欧盟D.东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中国发挥多边外交的最主要舞台,故A项正确;B项符合“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排除;C项符合“大国是关键”,排除;D项符合“周边是首要”,排除。
答案A5.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素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尊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同样也尊重别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结盟。
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
同时,我国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可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所以,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
他们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干涉我国的内政,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西化。
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我们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永远不称霸。
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
必修1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试题必修一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台州市调研14题)“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2.(江苏金坛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20题)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3.(2011年2月温州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4.(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12题)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5.(2010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22题)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 B.乙、丙C.甲、乙、丁D.丙、丁6.(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6题)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7.(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7题)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出现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8.(2011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25题)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示意图,图中显示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
历史: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2012届高考
专题四 │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专题四 │ 知识网络
[专题特征 专题特征] 专题特征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 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70年代 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国领导人抓住机会, 年代, 70年代,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国领导人抓住机会, 促成外交突破。新时期,外交战线的任务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成外交突破。新时期,外交战线的任务是维护世界和平,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应该遵从国家利益至上,成就则取决于综合国力。 应该遵从国家利益至上,成就则取决于综合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四 │ 考向瞭望
[思考]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苏分裂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苏分裂的原因有哪些 因素? 因素? (2)材料二中戴高乐承认共产党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中戴高乐承认共产党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戴高乐承认共产党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利益、 [答案] (1)国家利益、意识形态。 答案] (1)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2)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2)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从法国的国家利 益出发。 益出发。
专题四 │ 考向瞭望
材料二 更引人注目的是戴高乐的不受约束的外交活 1964年 27日 他不顾华盛顿的一再抗议, 动。1964年1月27日 ,他不顾华盛顿的一再抗议,在外交 上承认了共产党中国。三天后,他解释说,他只是在“ 上承认了共产党中国。三天后,他解释说,他只是在“承 认世界的现状” 他又说: 在这块(亚洲)大陆上, 认世界的现状”。他又说:“在这块(亚洲)大陆上,不能 想象会出现不牵涉它(中国)的和平或战争;难以让人相信, 想象会出现不牵涉它(中国)的和平或战争;难以让人相信, 没有中国的参加, 没有中国的参加,也能缔结一个关于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协 而我们法国人对缔结这样一个协定特别关心。 定,而我们法国人对缔结这样一个协定特别关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江苏学测)
3、(2012•江苏•3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 的重大成果。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 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
B
4、(2009•江苏•20)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 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 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 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5、(2010•江苏•17)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 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 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7.(2013•江苏•37)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 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 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 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 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 对外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 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 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2分) (1)突出特点:两大阵营对峙。(1分) 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
6、(2014•江苏•17)阅读以下“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 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1972年 美国对华出口(百 万美元) 60 中国对美出口(百 万美元) 32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总结
局解体
对外开放
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 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任务三】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易误提醒]“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 主原则
(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 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 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 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 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意义 ①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 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对发展中国家: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 国的力量。
③ 对美国: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 的破产,使美国不得不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识记] 中美关系的演变 演变:敌视对抗、关系断绝―→抓住契机、逐渐缓和
―→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
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虽因台湾等问题还存在着不和谐的 因素,但总体发展还是好的,这有利于双边利益。
三、新时期的外交
【任务四】
拓展练习Biblioteka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归纳总结
【任务一】 时期划分·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⑴过渡时期:(1949-1956)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⑵探索时期:(1956-1966)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 期。 ⑶文革时期:(1966-1976)是“文化大革命”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概况: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2.中外交往史实
(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天竺,带回很多佛经,传播了佛教文化,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促进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明朝:①郑和(马三宝)下西洋(印度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维护国家统一。
3. 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国力强盛。
(2)隋唐时朝:遣唐(隋)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交往活跃;国家繁荣富强。
(3)明朝:郑和下西洋。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启示(认识):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如隋唐时期因为开放而繁荣;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就落后,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
(1)主要的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
①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北方大片领土.③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⑤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2)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影响:通过这些条约的签订,外国列强从中获得许多特权,比如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开设工厂等,一方面,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被打破了,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联系;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动与外国交流,比如,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
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是中国被迫,便利外国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进行经济掠夺,具有强迫性、侵略性;
②后者是中国主动,便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主动性、主权性。
★近代中国的外交启示: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安全与统一。
三、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20世纪50 年代的成就(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③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6届联合国大会);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④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知识拓展】
★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成功地运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启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日关系
1. 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史实。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②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史实: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史实: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知识拓展】
1.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意义: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4.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答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5.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
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的罪行;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6.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事件的认识:
①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②悲剧的元凶是日本军国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应该将日本法西斯与日本人民加以区别;③核技术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利用不当,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中美关系:
1. 近代:①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获得大量赔款与一系列特权;
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解放战争:扶蒋反共的政策,扶植新的代理人。
2. 现代:
①建国初: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敌视态度、外交孤立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70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知识拓展】
★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美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