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第十二章 一、重要概念与

合集下载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对象和基本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黄甫全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 支学科,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可以表述 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 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一、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

从古到今,课程与教学现象经历了一个 从单纯到复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课程 与教学论的首要任务是认识纷繁复杂的 课程与教学现象。
New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nc.pp.26.

2、课程实际上和实质上就是一种“实践状态” 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进程。所以在时间上 包涵了教学。
(二)大课程论的研究立场
大课程论的孕育过程,内在地包含着新 研究立场的确立,集中地表现为问题领 域的重心转换。 1、从历史发生学的观点看来,教育学在 古代的萌芽时期,就已经明确建构起了 “怎样教学”和“教学什么”这两个独 特的、只有教育学才有的问题领域。
1、课程研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学: “课程实施阶段,……诸如使用教学组织形式等 传递学习经验的方式,既源自课程规划背景, 又被投入操作之中。”

– Oliva,P.F.(1992).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3rded.).
(一)教学现象

所谓教学现象,是专指教学活动所表现 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教学外在的、 活动易变的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教学 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环境性的,如教室和实验室及其结构、教 学设备及其结构、校园成分及其结构等等; 二是活动性的,如课堂教学及其结构、实验教 学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 个别教学及其结构等; 三是关系性的,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 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与文化结构 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与教学基础)【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与教学基础)【圣才出品】
3 / 61
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在孔子的理想人格结构中,最核心的品质是( )。 A.义 B.仁 C.忠 D.勇 【答案】B 【解析】孔子的理想人格结构中,最核心的品质是“仁”。
8.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文化理论,以( )为代表。 A.班克斯 B.劳顿 C.涂尔干 D.鲍尔斯 【答案】A 【解析】课程与教学的多元文化理论,以班克斯为代表。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形 成学生容忍与接纳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态度,增进学生保持与发展多元文化的知识与 技能等。
9.( )认为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确立了科学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中心 地位。
4 / 61
圣才电子书

A.夸美纽斯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答案】D
【解析】斯宾塞通过比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得出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的
2 / 6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文学加神学为中心的课程中心整合法。
5.中国“原始”课程与教学形态,以尧舜实施的( )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德教 B.礼教 C.诗教 D.乐教 【答案】A 【解析】我国的“原始”课程与教学以尧舜实施的德教课程与教学为典型。德教课程与 教学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教、三礼和一乐。“五教”即五常之教,指“父义”“母 慈”“兄友”“弟恭”和“子孝”;“三礼”即“天神、地祗、人鬼之礼也”;“一乐”即对受 教育者施行乐教。
A.法国,孔德 B.英国,斯宾塞 C.美国,帕克 D.德国,第斯多惠
6 / 61
圣才电子书

【答案】B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本质【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本质【圣才出品】

第3章课程与教学本质3.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一)课程与教学影响因素的种类1.课程与教学自身因素(1)课程与教学传统课程与教学传统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禀赋或历史限定,它决定课程与教学从哪儿来。

(2)现行课程与教学现行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现实形态,是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现实条件,它决定课程与教学发展从哪儿开始。

(3)课程与教学材料课程与教学材料是一种物化形态,是传统的和现行的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表现。

其中的教学材料,特别是课本或教科书,是主流传统的载体,表征着课程的现状。

(4)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对传统和现状进行系统认识的成果,它源自过去和现在,但却指向未来,建构着人们的理想,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发展可能和应该到哪儿去。

2.教育领域因素(1)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特殊认识结构,包括在一定社群中流行并反映了该社群在政治上、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的偏好与兴趣的、相互依赖的有关教育的信念、观点、原理和思想等。

面对知识的价值问题时,教育意识形态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看法和行动,从而成为社会控制的工具。

(2)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学制既影响课程的宏观结构、各学段关系,也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决定不同类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性质与特点。

(3)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指的是课程情景中的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它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的新经验如何与一般生活经验整合等。

“个人知识”不仅影响课程与教学的结构,而且决定师生是否愿意以及是否能够接受新的课程与教学。

3.学习原理(1)发展心理学原理发展心理学原理对课程的宏观结构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学习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原理,不仅对微观的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形式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且直接孕育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3.人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现代教育内容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知识 技能与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人们对教育内容的组成成分,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现代教育内容主要由知识、 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组成。 4.当代知识概念的丰富内涵涵括了______、______、______和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答案】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 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当代知识概念,已经形成了丰富内涵,涵括了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 认识者的关系、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答案】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解析】能力指使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能力有多 种类型:①根据表现形态不同,分为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②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则分为一 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7.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动手操作能力 日常生活实践能力 职业活动实践能力 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解析】实践活动有多种内容和形式,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性来看,实践能力主要 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是( )。 A.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 B.课程内容的选择 C.课程内容的结构 D.课程内容的概念界定、选择和组织 【答案】D 【解析】在研制课程材料过程中,一门具体课程或科目中的内容概念界定、内容项目选 择并将其组织成一门具有连贯性的学习课程,是课程内容范畴的主要课题。
3.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2 / 19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论4.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期1.简单介绍(1)时间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从学校课程与教学产生到16世纪的数千年中漫长的萌芽时期。

(2)局限性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这个时期的研究普遍是一种哲学行为,充其量是对整体教育问题加以探讨,课程与教学问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也就没有独立学科的出现。

(3)代表作中国的《学记》,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末期(即公元前221年前),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2.主要特点(1)人们十分重视教育内容及其分科等问题。

在中国,有人已开始用“课程”一词来描述有关问题。

(2)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主要观念,经历了巨大变迁,从职能主义,到宗教道德主义,再到人文主义。

而在中国,从职能主义到了宗教人伦道德教育,就已停滞不前。

(3)课程与教学认识成果,包含在整个教育理论甚至哲学理论中,不仅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就连最基本的学科、科目、课程与教学等基本概念都尚未形成。

如西方称“三艺”“四艺”或“七艺”;而中国则有“孔子以六艺教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尚不突出,教育内容直接来自主流文化,课本就是经典著作。

(二)建立期1.简单介绍(1)时间课程与教学论在欧洲诞生,从出现雏形到基本成熟,经历了从l7世纪到20世纪初持续三百年的建立期。

(2)背景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社会急剧变革,大量的贫民需要接受教育,极大地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教师不够,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产生了班级授课制,因而课程与教学理论得到了发展,形成了课程与教学论的专门的学科领域。

2.主要特点(1)拓宽了问题领域在深入探讨已有的“怎样教学”和“为什么教学”问题同时,课程与教学论加强了对“教学什么”问题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课程与教学是什么”的新问题。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资源【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资源【圣才出品】

第15章课程资源15.1复习笔记一、课程资源概述(一)概念课程资源是指能为课程与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其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

1.广义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那种本身不是专门为课程与教学活动而存在的,只有人们开发课程时才被考虑进来作为课程开发的一种素材或条件,它对课程与教学活动而言是潜在的、非直接的。

2.狭义概念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直接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各因素的直接来源,它对课程与教学的作用是直接的。

(二)类型和要素1.类型(1)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①校内课程资源,指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

②校外课程资源,指超出学校范围以外的课程资源。

(2)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①素材性资源,指能构成课程的因素的资源,是课程的来源。

②条件性资源,指不能成为构成课程的因素,但能为课程运作提供保障,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资源。

(3)原初性课程资源、粗加工课程资源和精加工课程资源①原初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课程构成因素和条件保障的一切资源。

它们主要不是因为课程活动而存在的,但当教学活动展开时它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②粗加工的课程资源,指课程文件、课程与教学材料等。

③精加工的课程资源,指经过认真雕琢的、具有许多课程品性的精细的课程资源。

2.要素(1)非物质资源①思想资源思想资源是指一切有可能渗透到课程与教学活动之中,影响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各类人员所具有的全部思想观念。

它分为三类:a.有关自然界的思想;b.有关社会的思想;c.有关人——个体的人和人类的思想。

②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指全部人类知识。

课程知识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a.语言知识b.数学知识c.自然知识d.社会知识③经验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教育系统中的教师、管理者、研究者、工作人员和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经历的总和。

教师的经验,是起主导作用的课程资。

它支配着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经验,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础。

(2)物质资源①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量及其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黄甫全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论黄甫全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论黄甫全读后感摘要:一、对文本的总体理解二、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解三、对黄甫全教授观点的认同与反思四、对课程与教学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正文:【提纲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入阅读了黄甫全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黄甫全教授从问题入手,全面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汉语教材编写史、汉语教材研究史、汉语教材的理论基础、汉语教材的基本构成、汉语教材的编写、汉语教材的评介、汉语教材的使用等。

【提纲二】在阅读中,我对课程与教学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包括显课程和隐课程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显课程是学校安排的课表课程,而隐课程则是潜在的,包括校园文化、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

黄甫全教授指出,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

【提纲三】我对黄甫全教授的观点深表认同。

他认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影响的。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课程的实施手段。

课程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则决定了课程的实现方式和效果。

这一观点深化了我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

【提纲四】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课程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学校也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和谐的学习环境。

总之,黄甫全教授的《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使我深入理解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基础)【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2章课程与教学基础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基础,专门探究来自()的主要影响因素。

A.课程领域外部B.教学领域内部C.课程与教学领域外部D.课程与教学领域内部【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基础,专门探究来自课程与教学领域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几乎涉及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知识领域,主要有历史、哲学、文化及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它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奠基作用。

2.西方“原始”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古代苏美尔人的()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宗教学校B.文士学校C.原始学校D.文法学校【答案】B【解析】“原始”课程与教学以古代苏美尔人的文士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教学材料和工具是泥板;泥板内容是覆盖了当时当地具有的所有知识;教育方法是反复而繁重的作业外加高压强制手段体罚;教学阶段分为:“理论”教学,以教学语文、数学和司法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到管理机关和寺庙等机构进行“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政府、寺庙和王公贵族家里需要的忠诚地从事书写、记账、测量土地、观测天象、治病和断案等知文识字的文士。

其基本取向是职能主义。

3.西方“艺术”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七种自由艺术B.三种自由艺术C.四种自由艺术D.六艺【答案】A【解析】七种自由艺术包括以语法、修辞、辩论术(逻辑)构成的三艺和以音乐、算术、几何、天文构成的四艺,外加体操,强调在甄别和筛选的基础上传递知识。

4.西方“学科”形态的课程与教学,以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A.社会主题B.历史主题C.活动主题D.科目主题【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与教学,从15世纪发轫,一直持续至今,它最辉煌的年代是17~19世纪,以赫尔巴特的科目主题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形成了以分科为形式和以历史、文学加神学为中心的课程中心整合法。

5.中国“原始”课程与教学形态,以尧舜实施的()课程与教学为典型代表。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第11章课程研制过程11.1复习笔记一、课程研制概述课程研制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分为规划、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参与者众多,是课程创新的内在机制。

1.基本概念(1)概念课程研制是精心组织的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课程的动态过程,意在改进课程功能和提高教育质量,包括从提出变革课程的动议、确立理论原理、编制课程文件、实施课程、开展教学与评价课程等一系列复杂事项。

(2)课程研制是教育过程的中心一般说来,课程研制是一种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文化选择、传递和创新活动过程。

课程研制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它是有关教育人员、机构和团体,按照一定思想和标准从文化中选择出教育内容,并进行专门组织和开发,以改进课程功能,将文化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优化学习过程和提升学习结果,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健康成长。

(3)课程研制是具体的任何课程研制都是具体化的,都打着时代的客观制约和研制者的主观努力的烙印。

当代课程,实质上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人的专门学习提供各种优化的条件。

课程研制就是为人的专门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总结反馈的过程。

2.处理事项(1)从文化中选取专门的学习内容;(2)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计划安排、实施和总结;(3)提升学习活动的各种条件的计划、开发、配合应用和评价改善。

(二)课程研制的阶段1.课程规划(1)基本含义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具体说来,课程规划就是制订课程计划或方案,研制课程标准或各科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材料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等。

(2)课程规划、课程设计和课程决策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在于,课程规划是一个综合的课程决策过程;而课程设计则是产品和独立存在的实体,是课程决策过程的产物。

2.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课程计划变为教与学的行动。

当在课程规划阶段,选择和确定了教育理念、内容、教学领域、科目及材料后,课程实施便是把它们投入到实际的教与学活动之中运行。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规划与设计【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规划与设计【圣才出品】

第12章课程规划与设计12.1复习笔记一、课程设计概述(一)课程设计的概念1.基本概念(1)两种含义:①指设计课程的活动,此时,“设计”为动词,课程设计也就是课程规划;②指这种设计活动的产品,此时,“设计”为名词,相当于“课程方案”。

课程设计既指课程规划,即研制课程实施计划的过程,又指课程规划过程的产品,即独立存在的实体和课程决策过程的结果。

(2)概念课程设计,实质上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课程设计形成的产品,是课程方案。

2.作用(1)中介作用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要把课程目标和经过选择的内容或学习经验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等。

缺少课程设计这个中介环节,就不能把理论上设想的目标与基于某种理念选择的内容转化成具体可行的课程,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课程设计是课程从目标到实施的中介和桥梁。

(2)平衡作用课程研制过程中必然涉及课程素材的取舍,课程诸要素或成分如理念、目标、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材料、时间、课程实施形式及教学策略等相互关系的综合处理。

如何取舍、优化诸要素或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据以产生均衡的课程,是课程设计的主要作用。

(3)总摄作用课程设计是设计者深思熟虑的决策结果。

课程设计一旦确定下来,对课程要素的处理就要与这种设计保持一致,对目标和评价的决策要与对材料和活动的决策相一致。

否则,课程功效就会降低,进而影响育人的质量。

(二)课程设计的成分在我国,事实上课程设计的成分有课程哲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与组织、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六类(其基本关系如图12-1所示)。

图12-1课程设计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1.课程哲学课程哲学左右着课程目标的诠释和取舍,教育内容和学习经验的选择、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创用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范式。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有指导和监控课程设计的作用,预示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提供课程参与者参与课程活动的理由。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论一、单选题1.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

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学》D.《大教学论》【答案】A【解析】中国的《学记》,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末期(即公元前221年前),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2.课程与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出版B.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出版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答案】C【解析】《大教学论》是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既被公认为教育学诞生的标志,也被赞誉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影响重大而深远的《普通教育学》,主要追求的是教学的科学性。

3.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赫尔巴特D.孔子【答案】A【解析】裴斯泰洛齐深刻洞悉了哲学思辨的局限性并极端地加以否定,首次公开提出了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命题。

4.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l902年出版的《课程论》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C.博比特l918年出版的《课程论》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答案】C【解析】博比特的《课程论》被西方社会公认为“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5.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与教学在批判自然主义时,强调“训练心智官能”“促进能力迁移”以及()。

A.继承人文传统B.学习古典语言C.突出人文学科D.提升德育价值【答案】D【解析】古典人文主义特别重视儿童,特别强调心智训练。

它与自然主义的不同表现在:①超越功利,训练心智官能;②减轻学习负担,突出心智能力迁移;③拒绝物质诱惑,提升德育价值。

6.斯宾塞阐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

A.功利价值B.训练价值C.德育价值D.功利、训练与德育价值【答案】D【解析】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站到哲学的高度,雄辩地阐明了科学知识具有多层价值:实用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教育(即德育)的价值。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本质)【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本质)【圣才出品】

第3章课程与教学本质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课程与教学自身因素、教育领域因素、学习原理以及()。

A.社会需要B.自然资源C.社会因素与自然环境D.哲学原理【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总是受到与之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制约。

各种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课程与教学自身因素、教育领域因素、学习原理、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等五种类型。

2.影响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

A.知识与儿童B.知识、社会、学习者与生态C.儿童与社会D.学习原理和哲学原理【答案】B【解析】在当代社会,知识或文化、社会、学习者以及生态是影响课程与教学的四大因素,它们既分别地又综合地对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是根据()来区分的。

A.由上到下原则B.国家教育部文件C.管理权力主体不同D.从下到上原则【答案】C【解析】课程决策层次,是指由获得不同行政授权的人或机构进行决策而形成的课程层次结构。

这是由课程管理体制决定的。

近年我国课程管理体制从“中央一统”走向“三级分权”,省级教育行政和学校分获了部分权力,于是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个层次。

4.课程始终处于运行转换过程,课程的运行层次是根据()来区分的。

A.不同的教学科目B.课程主体的不同C.教学活动的不同D.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答案】B【解析】课程运行层次,是指课程在运行转换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所形成的课程层次结构。

它是课程主体的“课程意向活动”的结果,由于客观上人们处于不同的活动层次,有不同的意向活动,导致课程作为一种进程,实际存在着和包含着不同的层次。

5.教学实质上就是()。

A.教师的教学活动B.学生的学习活动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特殊活动【答案】D【解析】在狭义上,教学专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专门活动,已经从教育中分化独立了出来,是教育的核心部分。

6.课程包含课业及进程,实质则是()。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1. 引言现代教育已经迈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教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黄甫全教授提出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南,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和评价。

2.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思想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是黄甫全教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改革理论。

它认为,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模式,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发展和能力培养。

具体来说,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提出了以下基本思想:2.1 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2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现代课程与教学论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创造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3 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强调,教育教学应该充分贴近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注重学生情感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3.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运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始运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理念,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注重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各类比赛和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评价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是一种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南,它广泛吸收了当代教育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把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等核心思想融入其中,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教学系统结构
第11章课程研 2
制过程
3 第12章课程规
划与设计
4 第13章课程与
教学目标
5 第14章课程结

第15章课程资源
第16章课程实施与组 织
第17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18章教学媒体
第19章教学组 1
织形式
第20章教学过 2

3 第21章教学方

4 第22章教学策

5 第23章学习方

第25章课程与教学 美学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就冲里面对“表现性评估”和“表现性评价”进行了“看似有模有样”“看似非常有道理”的区分,我要给 差评。
目录分析
第1章绪论
第2章课程与教学基 础
第3章课程与教学本 质
第4章课程与教学理 论
1
第5章教育内容
2
第6章学生成长
3
第7章教师发展
4 第8章课程与教
学的协作参与
5
第9章环境开发
第10章课程与 1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1.1复习笔记 21.2课后习题详解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2)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课程编码:16A11090学分:3.0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推荐教材: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3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运用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评价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以及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识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练习,使学生养成课程审美与教学艺术的意向和追求。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初步养成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并训练和提高从事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思维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特征,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论。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章节题库(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第11章课程研制过程一、单选题1.课程研制的三个阶段为()。

A.规划、实施和评价B.设计、规划和评价C.选择、组织和实施D.计划、实施和总结【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过程是由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阶段组成的。

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课程计划变为教与学的行动。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2.许多人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公众以及社会。

A.学校、教育系统B.学校、家庭C.企业、官员D.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涉及各种不同的层面,如个别教学、班级、学校、地方、国家以及世界层面。

因此,许多人都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学校、教育系统、公众以及社会。

3.课程创新总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A.课程改革B.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C.课程改革、课程变迁和课程研制D.课程变迁【答案】C【解析】一般说来,课程改革既包含在课程变迁之中,也是课程变迁的实现机制。

而课程研制,则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具体化。

事实上,人们总是在课程研制、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过程中,实现着课程创新。

4.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社会生活、()。

A.学科专家B.生态需要C.教育政策D.学科专家和生态需要【答案】D【解析】泰勒将教育目标的来源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目标建议”。

当代,人们接受并把握了自然生态的规律和观念,形成了生态主义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开辟了目标的生态来源,即“对生态平衡的研究”。

5.筛选课程目标的筛子为()。

A.教育哲学B.学习心理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法律法规【答案】C【解析】用于筛选与确定教育目标的,是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把筛子。

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或社会哲学,可以保证目标本身的内在一致性,使目标具有逻辑合法性和价值合理性;而蕴涵在学习心理学里的目标准则,意在确保目标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一致性,使目标发挥引导实践的功能,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第13章课程与教学目标13.1复习笔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1.泛义概念在泛指的意义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括面是全层次的。

包含“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等。

2.广义概念人们在使用课程与教学目标概念时,常常将其含义定位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宽阔而具体的视角,它的涵括面比较大,等同于“教育目标”。

在广义上,课程与教学目标,虽然不包含“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但是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3.特指概念课程与教学目标,特指权威教育部门或机构制订和颁布使用的主要课程文件里规定和阐述的“培养目标或课程目的”“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1)具体说来,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三方面的特指:①国家、地方或学校制订和使用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里规定和阐述的“培养目标”或“课程目的”;②国家、地方或学校制订使用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课程实施方案里规定和阐述的“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③教师依据教材编写的教学计划、教案或学案、课外活动计划中规定和阐述的“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特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殊结构对社会和儿童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它具有三大主要功能:激励、导向和标准功能。

其中,标准功能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均是标准功能的衍生物。

标准功能,就是课程与教学目标对课程检查、评估产生的标准作用。

(1)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标准体系,它规定了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准。

(2)课程目标是对课程产品进行检查、评估的基本标准体系。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与教学⽬标)【圣才出品】第13章课程与教学⽬标⼀、单选题l.最早提出“课程⽬标”的是()。

A.格朗伦B.塞勒C.博⽐特D.斯腾豪斯【答案】C【解析】课程与教学⽬标的提出及其定义,经过了长期的认识过程,⾄今仍然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美国学者博⽐特最早在其被誉为“课程论诞⽣的标志”的《课程论》著作中提出了“课程⽬标”。

2.课程与教学⽬标的主要功能是()。

A.激励、导向和标准B.激励C.标准D.导向【答案】A【解析】课程与教学⽬标的功能,是课程与教学⽬标的特殊结构对社会和⼉童的发展所产⽣的作⽤和影响。

它具有三⼤主要功能:激励、导向和标准功能。

3.布卢姆等⼈将认知领域的教育⽬标分为识记、领会、应⽤、()六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C【解析】布卢姆等将教育⽬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标有识记、领会、运⽤、分析、综合和评价。

4.布卢姆等将情感领域的教育⽬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五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B【解析】布卢姆等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将情感领域的教育⽬标分为五个层次,包括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

5.⾟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六个层次。

A.分析、综合和练习B.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品格形成C.分析、综合和评价D.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答案】D【解析】⾟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

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学会学习的核⼼成分是()。

A.智⼒技能B.动作技能C.认知策略D.⾔语信息【答案】C【解析】认知策略指是学⽣借以调节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学⽣操纵管理⾃⼰学习过程的⽅式,是学⽣学会如何学习的核⼼成分。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课后习题(课程研制过程)【圣才出品】

第11章课程研制过程一、单选题1.课程研制的三个阶段为()。

A.规划、实施和评价B.设计、规划和评价C.选择、组织和实施D.计划、实施和总结【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过程是由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阶段组成的。

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课程计划变为教与学的行动。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2.许多人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公众以及社会。

A.学校、教育系统B.学校、家庭C.企业、官员D.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答案】A【解析】课程研制涉及各种不同的层面,如个别教学、班级、学校、地方、国家以及世界层面。

因此,许多人都会参与课程研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学校、教育系统、公众以及社会。

3.课程创新总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A.课程改革B.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C.课程改革、课程变迁和课程研制D.课程变迁【答案】C【解析】一般说来,课程改革既包含在课程变迁之中,也是课程变迁的实现机制。

而课程研制,则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具体化。

事实上,人们总是在课程研制、课程改革和课程变迁的过程中,实现着课程创新。

4.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社会生活、()。

A.学科专家B.生态需要C.教育政策D.学科专家和生态需要【答案】D【解析】泰勒将教育目标的来源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目标建议”。

当代,人们接受并把握了自然生态的规律和观念,形成了生态主义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开辟了目标的生态来源,即“对生态平衡的研究”。

5.筛选课程目标的筛子为()。

A.教育哲学B.学习心理学C.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D.法律法规【答案】C【解析】用于筛选与确定教育目标的,是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把筛子。

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或社会哲学,可以保证目标本身的内在一致性,使目标具有逻辑合法性和价值合理性;而蕴涵在学习心理学里的目标准则,意在确保目标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一致性,使目标发挥引导实践的功能,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第十二章
一、重要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课程研制概述
一、课程研制:是指精心组织的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课程的动态过程,意在改进课程功能和提高学习走教学质量,包括从提出变革课程的动议、确立理论原理、编制课程文件、实施课程、开展教学与评价课程等一系列复杂事项。

二、课程研制的阶段:
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①、课程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课程计划或方案,研制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材以及开发课程
资源等活动过程。

②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规划阶段研制的课程计划方案变成师生的教与学行动。

③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研制过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实施及其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教育目
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政治方面的参与者
学校方面的参与者
三、课程研制的参与者
教育系统方面的参与者
公众
社会
四、课程研制的特性:课程变迁,课程创新,课程改革
课程变迁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
课程创新课程
改革
五、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改变课程领域的价值命题基础上革新课程形成和组成成分的专门活动。

课程改革有必然性。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的类型:
全国性课程改革
按空间范围分:
区域性课程改革
学校性课程改革
更替性课程改革
按承担的任务:
试验性课程改革
整体课程改革
按所涉内容:
局部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形式:突变式
渐变式
渐变与突变统一式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1、课程改革的“钟摆现象”:课程改革中两种对应而对立的课程理论、价值取向、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形式等,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地此消彼长,然后有彼消此长,从而实现着课程的不断发展。

2、课程改革的系统性:课程结构改革的系统性
(有三个层次)
课程研制过程的系统性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
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
要符合整体的系统
第二节: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涉及课程内容、课程平衡、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问题
2、课程平衡是指选入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各类课程及其所包含的课目主次分明、比例相当,满足
学生的潜在需要和合乎社会价值观标准。

3、课程设置:实际上就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课目或主题,根据一套预订准则而有机结合在一起,
意在恰当地覆盖整个学习领域。

4、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之间关系是动态的,大致存在“从内容到结构”“从结构到内
容”两种关系模式。

二、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
性质根本形式管理角度社会生活技能
一般分类:学科课程必修课程核心课程专业课程
知识分类
教育层次
经验性质等
专门分类: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外围课程普通课程
价值取向
学生学习选择
课程地位
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
三、课程结构原理
(一)、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
学科逻辑:根据学科内容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逻辑: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二)、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课程横向结构具体表现在课程分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课程纵向结构: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和阶梯型课程
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
第三节:课程研制过程原理
(一)奥利瓦的十大公理
(二)泰勒原理:目标原理
选择教育目标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
二、课程研制过程结构
确定教育宗旨
课程目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具体化(目标相对目的要具体)
课程实施和课程采用教学目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评价实施
课程材料的评价
第十二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节: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1、课程管理体制
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课程开发层次
中央集权制国家课程开发
地方分权制地方课程开发
学校自主制学校课程开发
2、课程分权:现代走向更合理的分权平衡制。

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权力下移,走向合理的分权。

地方分权和学校自主制度国家让渡部分权力给地方或中央政府。

3、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教师为主体,吸收有关人员参与,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4、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情境分析模式
学生需求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目标主导模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情境分析
组织建立
评价与修订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决策民主化,课程实施的改进,教育公平的达成,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

缺点:可能降低教育质量,削弱学术性,苛求教师,缺乏评价机制,资源短缺,流于形式等。

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趋势
一、课程开发校本化
(一) 教师作为课程研制者的角色
(二) 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在开发
二、学校特色课程开发
1、概念:是伴随着特色学校建设而兴起的研究趋势。

特色学校是指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
的办学理念,开展学校教育整体改革,推到学校工作整体优化,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

2、学校特色课程类型:特色学科课程和特色活动课程;特色分科课程和特色综和课程,特色必修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以及特色基础课程、特色拓展课程和特色研究性课程。

3、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再开发
学校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三、补充课程开发
概念: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教师为了弥补统一课程的缺陷,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差异、满足学生的数学需要和提高教学成效而开发的学校课程。

分为:群体性提升课程额个别性提升课程。

四、微型课程的开发
1、微型课程开发的兴起: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大多集中在学校层面,慢慢地出现了如流于形式、
加重教师负担和受到教师抵制等问题,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弱化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价值的同时,也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进步的价值。

因而微型课程开发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2、微型课程开发的概念:是由一个课任教师在具体课目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需
要,带领学生开发并使用的、持续时间一到数课时不等的班课层面的小型课程。

3、微型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教师破除畏难情绪,提升开发能力;密切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联系,
凸显校本课程的意义;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优化学校特色建设,回归校本课程开发的本真要求。

4、微型课程开发的策略
(1)观念更新:更新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教育者的观念,使之树立明确的微型课程开发意识。

(2)行动规范:微型课程开发落实到行动上,主要包括规划、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并依次遵循“拟定主题”、“确立目标”、“选择内容”、“研制过程”、“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六个步骤。

(3)制度建构:建立“微型课程开发经验交流台”和“微型课程开发共建资源库”等有助于教师分享和交流的长效的制度和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校微型课程资源中心,拓宽校内外微型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实现校内与校际资源共建与共享。

二、自己的特殊收获
通过阅读,系统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以及课程研制的阶段及其关系。

认为教育改革中提到的“钟摆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趋利避害。

三、存在的问题与疑问
1、课程设置、课程规划、课程整合、课程研制、课程改革之间的系统关系是什么?
2、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课程产品的评价。

不知这一评价指标如何衡量?
3、课程实施和规划两个阶段都需要评价,也包含评价,那么具体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除了调查问卷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呢?
4、何谓“课程价值命题”?
5、何谓“经验课程”?盼系统讲解一番。

6、根据课本讲解,渐变式的课程改革和渐变与突变统一式的课程改革大致是同样的过程?二者有区别吗?有何区别呢?渐变与统一式的课程改革在时间上不可能达到一致与统一,从这个角度要如何理解呢?
7、p193“人们往往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潜在需要、社会需求及价值观念作为衡量课程平衡的依据。

”如何衡量学生的价值观念,来确定课程是否平衡?
8、从课本对于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的解释,不知“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与“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何区别?
9、课程结构包含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课程的横向结构?其结构组成部分是什么?
10、阶梯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系统理解所谓的“阶梯式课程”?
11、何谓“弹性课程”?
12、所谓的“教育系统”是什么呢?如何理解其构成部分?
四、教学建议
老师在讲授课程时,希望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可以多举些例子,方便同学们对于很多学术性术语的理解。

看我们的教材感觉有点吃力,因为出现较多较为学术的词语,比如教育哲学,课程产品、认知、整合等,而其解释性描述不多,较多为介绍性陈述,对于教材很多概念较难理解清楚,望老师在面授课程上多加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