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文化特色的凝炼及文化载体的建设研究
2024年孝道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孝道文化建设工作总结自古以来, 孝道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作为一个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文化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4年, 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力量, 积极开展孝道文化建设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2024年孝道文化建设工作的总结。
一、加大宣传力度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 因此, 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024年,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孝道文化宣传, 包括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 举办孝道文化座谈会、讲座、展览等活动, 加强对孝道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同时, 我们还组织了孝道文化知识竞赛、纪念活动等, 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市民对孝道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
二、打造示范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孝道文化建设, 我们在____年成立了孝道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策划和组织相关工作。
在2024年, 我们积极打造了一些示范项目, 即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文化。
其中包括设立“孝道之家”, 在社区、学校等不同场所宣传孝道文化, 同时也为有需要的孝子孝女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还设立了孝道先进个人、孝亲文化创意设计等奖项, 以表彰和激励那些践行孝道的个人和团队。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孝道文化的基本单位, 也是孝道教育的主要场所。
为了加强家庭教育, 2024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培训。
在社区、学校等地, 我们开设了亲子教育讲座、培训班等, 帮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 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家庭教育研讨, 为家长们提供科学、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
四、强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孝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具体的践行行动。
在2024年, 我们继续加强了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引导工作。
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孝道志愿服务活动, 包括看望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等。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指的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关爱和奉献。
在社区建设中,弘扬孝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弘扬孝文化可以促进社区和谐。
在今天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家庭、长辈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而孝文化强调尊重和关爱长辈,有助于传递社区关怀和互助的氛围,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加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其次,弘扬孝文化可以构建社会责任意识。
孝顺父母本身是一种社会责任,强化孝文化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发展,为社区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努力。
孝文化还可以鼓励人们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进一步构建公民社会和谐发展的大格局。
最后,弘扬孝文化可以提升社区的软实力。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可以拓展社区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社区的文化底蕴。
同时,强化孝文化的传承,可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前来参观、交流,增强社区的文化吸引力,提升社区的软实力。
实现弘扬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孝文化观念。
要从小学起,积极进行家庭教育,引导孩子了解和奉行孝文化,让孝文化逐渐成为孩子们行为的习惯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二是加强社区宣传,强化孝文化内涵。
在社区建设中,要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孝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同时鼓励成年人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为父母及社区发挥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
三是营造孝文化氛围,加强社区服务。
要营造孝文化氛围,让社区成为孝文化的实践场所,加强社区服务和互助,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增加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在社区建设中,弘扬孝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促进社区和谐、构建责任意识、提升软实力。
同时,实现弘扬孝文化的路径则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孝文化观念、营造孝文化氛围以及加强社区服务,共同为社区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作出贡献。
孝文化研究报告
孝文化研究报告孝文化研究报告引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将孝敬父母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
本报告旨在研究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孝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
《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孝敬父母的言论,如孔子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强调子女应该尽责地照顾和尊敬年迈的父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二、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敬父母、尽孝养亲、感恩回报、延续家族血脉等。
尊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孝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孝养亲意味着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照顾,还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感恩回报体现了孝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回报他们。
延续家族血脉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族的衣钵,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念。
三、孝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孝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亲情。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弘扬孝文化来重建家庭价值观,加强亲子沟通和关系的融洽。
其次,孝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持社会的道德纽带和社会稳定。
同时,孝文化还促进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结论: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孝敬父母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重视,应该通过教育和实践来传递和弘扬。
同时,孝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家庭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在弘扬孝文化的同时,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沉积
读《孝经》谈现代的孝姓名:聂兰资源环境学院 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2009221108220024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沉积,其精髓绵延维系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对稳定中国社会、凝聚中华民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孝在现代曾经被批判、涤荡、践踏。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反对“吃人”的礼教,主要就指孝道、妇道等,乃至整个宗法制度。
此后则众所周知,这种理念和做法越演越烈,直到“文化大革命”达到极点,破除“四旧”,“造反有理”,许许多多所谓的“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的“孝子贤孙”被批斗。
谁还敢说孝、读《孝经》、说《二十四孝》?谁还敢出版属于禁毁之列的有关孝的书籍?历史似乎轻轻地翻过了这一页,却永远会被后人不断翻阅这一页,因为人们要借读史来明智,所以历史的这一页当然不会被人们遗忘。
孝,在现代还有自己的分量和尊严。
试看,在一个“孝”教育缺乏的年代、地方、往往会生长出种种社会的“毒瘤”。
我们也许还记得八十年代那件抓捕“二王”的惊天动地的大案。
1983年,大年三十,沈阳王宗祊、王宗玮持枪连续杀了4人以后,流窜全国,继续杀人抢劫,经过7个月零6天才被击毙。
她的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7年。
当时,满街上都张贴着“二王”的照片,中国第一次看到了悬赏通缉令。
据说悬赏通缉、特警、巡警、道路检查点和“110”,这些中国刑侦网络就是从“二王”以后开始建立的。
这件案子也许会让我们读到许多深思的信息。
“文革”中许多野蛮的、疯狂的、甚至灭绝人性的“武斗”、“打砸抢”,不知道使多少人扭曲了心灵。
新时期,孝文化重新复苏,而且更广更深地被挖掘=衍生开来。
孝,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分量和尊严。
现代社会一方面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一方面“儒雅”、“温情脉脉”的伦理之“纱幕”渐渐被扯去。
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关系变为赤裸的、工具化的、冰冷的关系。
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欲,社会的风气也被搞得可想而知了。
孝道文化调研报告
孝道文化调研报告孝道文化调研报告1. 引言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对中国社会乃至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孝道文化进行调研,了解其概念、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孝道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孝道,即尊敬父母、为长辈尽孝的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其特点主要包括:2.1 尊敬长辈:孝道文化以尊敬父母为核心,鼓励人们尊重并关心家庭长辈,传承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2.2 孝敬父母:孝道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照顾,包括物质上的供养以及精神上的关心和陪伴。
2.3 忠诚尽责:孝道文化还包含了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3. 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3.1 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孝道文化使得中国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3.2 社会和谐稳定:孝道文化强调尊敬长辈和互助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减少家庭及社会矛盾。
3.3 个人道德修养:孝道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准则,强调以人为本、关爱他人,对个人品德修养产生积极影响。
3.4 传统文化传承: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上升。
4. 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问题与挑战4.1 忽视个人权益:孝道文化强调家庭的集体利益,但有时候也会忽视个别个体的权益和发展需求。
4.2 家庭压力:孝道文化使得子女承担更重的家庭责任,可能导致其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减少。
4.3 乡村老龄化:孝道文化使得子女更倾向于迁往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加剧。
5. 对策与建议5.1 整合传统与现代:尊重传统孝道文化的同时,也要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解决矛盾和问题。
5.2 着力推动家庭教育: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和个人的发展空间,实现家庭和谐与个人自我实现的平衡。
5.3 加强社会保障:为长者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减轻子女的压力,让子女能更好地履行孝道。
传统文化的“孝”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结论与展望
通过研究孝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 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研究孝文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认同与自我认知
2 社会和谐与稳定
3 价值观的转化与发展
通过研究孝文化,我们可以 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 增强文化认同感。
孝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塑造良好的 社会关系。
研究孝文化有助于将传统价 值观转化为现代社会中可行 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 文化遗产传承
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
2 价值观塑造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原则,帮助我们面对现代社会带来的挑战。
3 文化多样性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孝文化的定义与意义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鼓励人们对家庭和长辈表达尊敬和关爱。
尽管现代社会不断变化,但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
家庭和谐稳定
秉持孝文化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维 系家庭的稳定与幸福。
社会道德规范
孝文化提倡对他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关心和尊重,有助于形成良好 的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凝聚力
孝文化在社会中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作用, 有助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文化自信心
传承孝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提升国家软实力。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尊为一种美德与核心价值观。
家庭关系的核心
孝文化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 尊敬,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文化遗产的体现
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研究,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首先本文将对传统孝文化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特点;其次,结合国内外关于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在文献研究法方面,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国内外关于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
在比较研究法方面,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和可借鉴之处。
在实证研究法方面,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中国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特别是在小学校园中,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将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传统孝文化与当代高校德育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首先,孝文化可 以为高校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方法。例如,在道德教育中引入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等内容,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感恩、尊重 等美好品质。其次,高校德育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孝文化。通过培养一批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传承和发展孝文化 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推进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 设的路径与对策
3、1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村民对 孝文化的认同感
要增强村民对孝文化的认同感,必须从教育引导入手。具体来说,可以通过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村民普及传统孝道文化知识,引导他们 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评选“好儿媳”、“好公婆”等先 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村民践行孝道的积极性。
谢谢观看
一、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的 现状
1、1孝观念的淡化与重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观念逐渐被淡化, 年轻一代对孝道和家庭伦理的理解与践行存在一定的缺失。然而,近年来,一些 乡村地区逐渐开始探索和实践“新孝道”,强调家庭和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等,试图重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孝观念。
尽管一些乡村地区在积极推动孝文化建设,但在整体上,传统孝文化的传承 和发扬仍面临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年轻一代对传统孝道的认知和认同感降低,对 孝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
2、2孝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 吸引力
尽管一些乡村地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孝文化活动,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活动形 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这主要是由于活动策划缺乏创新思维,无法满足现代乡村 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3、2创新活动形式,增强乡村孝 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是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视为最高的美德,是尊敬父母、敬老爱幼的表现,是中国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通过一定的实现路径来发挥作用。
1. 促进和谐社会关系中国传统“孝”文化强调尊敬长辈、关爱弱势群体,这有助于促进社区内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社区建设中,如果居民都能发扬孝道,尊重长辈,关爱弱势群体,就会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发展,减少矛盾和冲突。
2. 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传统“孝”文化强调家庭的和睦,这种和睦的家庭氛围在社区中也会传递出来,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如果社区成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尊重、互相关心,就会形成一种家庭般的温馨氛围,让社区成员更有归属感,更愿意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通过在社区建设中弘扬传统“孝”文化,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有助于让社区成员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加社区的文化底蕴,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
4. 培养良好社会风气通过在社区建设中弘扬传统“孝”文化,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社区成员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这有助于社区内部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区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建立孝文化教育基地在社区建设中,可以建立孝文化教育基地,例如孝道纪念馆、孝道主题图书馆等,通过展览、讲座、训练营等活动,向社区成员宣传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引导大家尊敬长辈,关爱弱势群体。
2. 开展孝文化活动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孝文化活动,包括孝道课堂、孝道比赛、孝道义卖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社区成员亲身体验和感受孝道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孝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建立孝道宣传平台社区可以建立孝道宣传平台,例如孝道宣传栏、孝道文化网站等,定期发布关于孝道的故事、典故以及相关新闻动态,让孝道文化走进每个社区成员的生活,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1.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传统“孝”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尊敬长辈,提倡家庭和睦。
在社区建设中,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可以增强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将更加普遍,社会秩序也将更加稳定。
2. 提高社区凝聚力传统“孝”文化注重家庭关系的牢固,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孝道。
在社区建设中,积极传承和倡导“孝”文化,可以强化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形成更加紧密的社区群体。
这样的社区将更加有活力和凝聚力,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也将更加密切。
3. 培养社区公德中国传统“孝”文化强调孝道、礼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倡人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在社区建设中,传承“孝”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居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区建设的良好发展。
4. 倡导积极向上的社区风气传统“孝”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承,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社区建设中,加强“孝”文化的传承和培育,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社区风气,激励社区居民勇攀高峰,努力奋进,为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强化“孝”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孝”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实现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路径。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举办“孝”文化讲座、展览等,播放相关的宣传片,组织“孝”文化知识竞赛等,增强社区居民对“孝”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发扬“孝”文化的积极性。
2. 倡导“孝”文化践行倡导社区居民践行“孝”文化是实现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路径。
可以通过组织孝敬父母的活动,开展尊老敬老礼仪教育,建立赏识孝行的机制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积极践行“孝”文化,让“孝”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尊重老人、敬爱父母、关爱家庭成员,重视社区和睦、团结互助。
在社区建设中,发扬“孝”文化既能够让社区居民更加和谐融洽,也可以激发社区居民对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从而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1.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一词不仅仅指对长辈的敬爱,也包含了对社会的尊重和责任心。
在社区建设中,发扬“孝”文化能够让社区居民更加和睦、团结互助,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只有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中,居民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2.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发扬“孝”文化能够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在传承“孝”文化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可以了解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推广“孝”文化,让社区居民更加懂得如何敬爱长辈、尊重社会,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3. 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心发扬“孝”文化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心。
一个社区的发展需要每个居民的参与和贡献,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而发扬“孝”文化则能够激发社区居民对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二、实现路径1. 加强社区居民教育社区需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和重要性,减少无节制消费和浪费等不良现象。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社区居民学会如何对长辈和家庭成员进行关爱和呵护。
2. 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社区可以开展各种“孝”文化主题活动,如孝亲文化讲座、孝亲电影放映、孝亲书法比赛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又能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构建社区“孝”文化氛围结语发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心。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育德功能及实现研究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育德功能及实现研究中国是一个注重家庭伦理道德的国家,重视家风建设、家教育育人。
其中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孝敬父母是中国古老而深刻的思想道德,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崇敬。
今天的社会,虽然价值观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孝文化仍然保持着其其育德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究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育德功能及其实现的方法。
一、传统孝文化的育德功能1. 明晰家庭道德观念孝文化强调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表达了对家庭道德观念的明晰。
不仅是家庭成员肩负着保持尊严、传承文化、守护家庭的责任,也是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表述。
2. 促进家庭和谐孝文化可以建立家庭和谐氛围,对家庭和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庭和谐的条件是互相尊重、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孝道正是这一过程中的体现。
3. 培养个人品格孝文化是一种道德美德,孝顺父母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
这种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的自主品格发展,让家庭成员学会并具备了广泛的理解、同情心、慷慨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
4. 培养社会责任孝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向家庭成员灌输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了解家庭的责任和在社会中贡献自己所应有的义务。
5. 培养和加强社会联系孝道涉及到的社会联系很广泛,它是家庭内部关系管理的首要依据,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联系。
二、实现孝文化的育德功能的方法1. 父母的行为表率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必须成为孩子的言谈举止、品德风范的表率。
孩子们更倾向于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只有父母的好习惯,才能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加强孩子对家庭责任和家庭感受的学习。
2. 加强对孩子的宣传教育要尽量让孩子了解孝文化的优秀内涵和它的个人和社会意义,和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顺。
利用家庭读书会,讨论如何做好孝顺,加强宣传,培养孝敬父母、关心家庭的孝悌文化。
3. 加强观念建设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连接、责任感、关心和耐性等方面的观念建设,也是加强孝文化的重要方式。
孝道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孝道文化建设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减弱。
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孝道文化建设工作。
以下是我对这些工作的总结:一、宣传教育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孝道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文化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达孝道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海报、微电影等,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将孝道文化传递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二、培养孝道意识孝道是一种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使得很多人对孝道意识的重要性不再重视。
为了培养人们的孝道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我们面向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群体,开展孝道教育课程,通过讲解传统孝道故事、展示家庭孝道实践等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
三、引入孝道元素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单单传递传统孝道的理念已经不再有效。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孝道文化,我们引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方式。
比如,我们举办了孝道文艺活动,邀请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团队,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孝道主题,将传统孝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弘扬孝道典范为了让孝道文化更加生动和具体化,我们积极宣传和弘扬孝道典范。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大众介绍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的先进个人和家庭。
我们通过举办孝道模范评选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更多人学习他们的榜样,从而影响更多人践行孝道。
五、加强社会力量合作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在孝道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寻求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相关活动。
通过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孝道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的热点。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孝道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渊源与对策建议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渊源与对策建议研究论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渊源与对策建议研究论文一、弓|言“孝”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时,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并且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
但是,在这一领域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关于“孝”的起源和内涵是孝文化研究探讨所涉及的最基本的问题,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我们如何使传统“孝”思想现代化、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学术研究的视角相对较单一这一问题,学界经常性的忽视了有关“孝”哲学这一重要的角度;“孝”是“仁”之本,我们要深刻的理解孔子的“仁”,可目前却是探讨“仁”的多,而研究“孝”的少。
我们不能忽略早期学者所作的贡献。
国外的学者们例如郝大维、罗思文对孔子的研究较为突出,他们主要介绍孔子以及孟子的思想,翻译《论语》《孝经》等著作。
由于当时语言上直译的条件匮乏,导致了西方人经常用西方的思想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后来中国哲学被西方哲学思想同化。
这些学者们在对“仁”“孝”“忠”的思想上进行了全方面的注释,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选题将在吸收前人先辈巳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亲亲相隐”的视角来解读《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二、孝文化产生的渊源儒家哲学的理论运思模式是从天人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对天道的理解,来形成现实社会的哲学伦理观念,孝本质意义上基于儒家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对天地男女这种创化本源的思考。
“《周易》讲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错。
’这里所讲的就是把基于天道本源的男女作为社会最初始建的一种现实起点,男男女女组建成的家庭以繁衍后代的这一家国建构为要求,客观上要求基于这种亲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维系这种伦理的“孝道”,任何的生命个体,都是来源于父母的精血汇集而成。
自然界当中生命个体的孕育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双亲的呵护哺育,自然界的动物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义,我们作为人子,自然也会产生出这种原始“孝”的观念。
优秀报告范文: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
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孝敬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成果研究一、调查目的:1.了解实习学校张官屯中学的校本课程“孝敬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状况2.在掌握学校对校本课程“孝敬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的情况后,对“孝敬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1.调查对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为张官屯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七年级学生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实习学校实地考察法、访谈法。
3.调查时间:2013年6月5日三、调查内容1.孝敬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实施措施与校长和教导主任座谈,校长说:“为了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我校始终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突破口,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实施孝敬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编印了《孝敬教育》校本教材,使孝敬教育真正走进了课堂。
给学生编写制定了《孝敬父母十条》,印发了《孝敬教育双签协议书》,倡导家长、学生共同孝亲敬老。
范文TOP100学校每年都利用“五一”长假和暑假,适时开展“感受生活,孝爱双亲”的活动,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假期帮助父母做家务,下地干活,切身感受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父母。
组织开展孝敬教育,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育学生、感化家长。
”教导主任强调:“孝敬教育教材每年修订一次,由学校校长、主任等人员一起修订,完善教材内容。
”实地考察:校园里有许多关于“孝敬教育”的宣传栏,有《孝敬父母十条》、《学生八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孝敬教育产生幸福》等;楼道里的走廊文化是以孝敬教育为主,在楼道里每个班的外部墙壁上有“古二十四孝”之一,分别为“涤亲溺器---黄庭坚”、“行佣供母---江革”、“弃官寻母---朱寿昌”、“鹿乳奉亲---郯子”、“卧冰求鲤---王祥”、“百里负米---仲由”、“扇枕温衾---黄香”、“卖身葬父---董永”等;学校在七年级开展孝敬教育课程,一周一节课,并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讲授课程,每个班里都有孝敬课的班委任命。
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
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一、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挑战孝文化产生于传统乡土社会生产力低下时期。
由长老文化支撑的尊老价值取向,作为文化基因延续遗传数千年,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三层含义:一为“仁爱”孝亲思想。
这是奉养父母的准则,要求后代对长辈的养育之恩进行“反哺”。
倡导养老为本,敬老为先,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理念出发,提倡礼仪、和谐、先王之道,体现对前人、先人的尊重,演绎出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为孝顺思想。
不仅尽心奉养父母,还要顺从父母的意志。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不靠外在权力,是从长期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
从服从长辈,到服从老师、服从领导,以此规范后人的行为。
三为立身思想。
孔子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道的三步曲在于赡养双亲、为国尽忠、终年立身。
要求人不但不能忘怀祖先的德行,而且要继承祖先的德行。
由孝道所生发的纲常伦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们恪守差序、等级生存。
从顺从父母到顺从君主,成为统治阶级的施政要领。
从以孝治家引申到以德治国,正是几千年来养老育幼代际互动的伦理文化精华。
在传统文化中,“老”代表着博学、智慧、才干,老年人受到社会的礼遇和敬重,形成社会尊老敬老养老风尚。
以“孝道”育人引申到以仁德教育后人,是对孝道文化理念的社会认同。
因此,知恩图报,养老送终,为尊长服丧,穿孝、带孝、守孝的礼俗一直延续下来,建立起一整套孝文化结构体系和由此而来的社会秩序。
孝道文化与仁者文化的关系不可分离。
饱经沧桑的老年群体之所以受到孝敬,因世人认为他们是仁者的杰出代表,体现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仁、智、勇“三达德”的人品风格。
“孝”以仁为立身之本,以智、勇双全为立身条件,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智与仁的关系是山水相依、动静结合、乐寿并存的关系,正如古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关系。
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孝文化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孝文化研究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以期为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在近十年的孝文化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历史文献、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孝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涵盖了孝文化的内涵、功能、传承方式、现代价值等多个方面。
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孝文化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发现,孝文化研究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因此,本文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孝文化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孝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二、孝文化历史演变孝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对孝文化历史演变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梳理了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还深入探讨了孝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变化和社会功能。
早期孝文化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兴起紧密相连。
儒家经典《孝经》的出现,标志着孝文化从一种自然情感上升为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制度。
在汉代,孝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孝行被纳入法律范畴,成为评价个人品德和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
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孝文化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哲学内涵和道德要求。
理学家们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孝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孝行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课件
的上建黑 和数中 义当应一的着、“ 的国中
家,筑格 发千国 现代该种,社一孝 作历国
庭国在尔 展年传 代价也最而会种” 用史孝
孝家这曾 起历统 化值可基在的社作 。上文
敬的一说 来史孝 建,以本当发会为 发化
。特种过 的中文 设有发的代展意一 挥源
性道“ 。孕化 。助挥亲孝变识种 了远
便德中 育是 于它亲文迁形文 举流
是的国 、在 社应关化而态化 足长
,
,
中 国 孝 文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 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 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 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 的。
•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 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当代,我们 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 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孔孟对孝的论述,
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
孝道文化研学报告
7
汉魏隋唐:“以孝治天下”
• 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 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儒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 的确立,孝道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更加凸显, “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孝经》、《礼 记》以及“三纲”学说集中体现了孝治理论的风貌。孝道由家庭伦理扩展 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孝与忠相辅相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 “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西汉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魏 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 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 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 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孝文化特色的凝炼及文化载体的建设研究
【摘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方式,涵盖了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研究文化载体的建设,挖掘孝文化内涵,促进代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孝文化载体研究
1、孝与孝文化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核心体系之一,所谓“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可见孝的地位和价值。
孝是人类美德的一部分,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文化精髓。
在现代社会,孝还是城市文明的个性象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基石。
孝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殷国商时期,形成于周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孝作为上层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随之发展变化。
孝文化既寄生于社会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
对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孝感应董永孝行感天而命名,是唯一一座以孝命名,体现孝文化的城市,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涵义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6年孝感市委提出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
2002年十月,国家邮政部在孝感举办了董永和七仙女邮票首发式;同年进行了新时代十大孝子评选活动;2007年召开了中国孝感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国际学
术研讨会;2009年召开了中国孝感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
孝感作为华夏孝乡,如何传承并创新宣扬新时期孝道,增强民族凝聚力,如何开发和利用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名城任务艰巨。
2、建设原则
2.1 应明确文化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念。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源于中国古代之孝爱与仁爱精神,更是人类道德的必由之路。
延续至今更是弘扬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剔除传统孝文化的糟粕思想,完善发展新时代的孝文化,赋予新的内涵。
将现代人文精神与传统孝文化融合,延伸孝文化的社会意义,通过特定的载体得以呈现和展示,是使孝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2.2 因地制宜,结合孝感地域特色,传承孝文化,弘扬感恩精神。
建立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设立中华孝文化研究网,举办形式多样的孝文化艺术节,打造孝文化特色品牌。
挖掘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大悟织锦带、应城膏雕、孝感麻糖、马口窑手工制陶等民间工艺,汉川善书、大悟北路子花鼓戏、安陆麒狮舞、三节龙跳鼓等民间说唱和董永传说、孟宗的故事、黄香孝行故事等民间传说与孝文化主题紧密结合,弘扬以孝为起点和核心的人文精神,是建设当代社会文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
以人文为精髓,丰富孝感市内涵,传承孝道,形成强大的孝文化氛围。
2.3 注重孝文化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总体性。
文化是一种抽象事物,需要一定的载体呈现和展示。
孝感境内用于呈现和展示孝文化的主要是董永公园等较为稀少和零散的载体,而孝文化实物、物质载体、文化资源载体建设不足,景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组合的系统性。
应有点到面,区域发展,逐步修缮恢复和挖掘与孝道相关的主题公园均匀辐射整个城区。
比如具有当地特色以卖身葬父而孝感动天的董永公园,以此为中心增设孝道典故“扇枕温龛”的黄香公园,宋代王应麟编《三字经》写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以及“哭竹生笋”的孟宗公园。
并以三大主题公园为中心,由点而面建设二十四孝主题园,遍布整个城市。
城市街道的小品都以孝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形象进行创作,可以是雕像、喷绘历史传说或以新时代十大孝子为题材的的景墙、浮雕和牌坊,也可以是代表吉祥喜庆、团圆寓意的小品设施,或者是各种歌颂人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诗词石刻、碑林。
结合丰富多样的孝文化主题建设新的文化载体,创造性的发扬中华传统孝文化,促进代际和谐,提升孝感市的城市品位。
2.4 增加孝文化的功用性,将教育性、娱乐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开发有孝文化特色的旅游点、旅游路线和旅游片区,集观光、旅游、教育、娱乐与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孝文化产业链,形成孝文化旅游景点网络。
在城市各处街头绿地开展娱乐活动,搭建戏台与广大戏曲爱好者共同演绎以孝道为题材,反应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的“天仙配”、“槐荫树”和“百日缘”等经典曲目。
以及“灵
芝篇”、“搜神记”和“织锦记”等说书活动,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大力宣传开发和利用具有孝文化特色的产品,挖掘多渠道多形式的孝文化产业,促进孝文化资源有效可持续发展,促进孝感产业结构与优化,繁荣地方经济。
3、孝文化载体建设
建设文化载体,对已存的标志性景观、非物质文化及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使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气息相结合。
创造新的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既可以是遗址、建筑景观,也可以是戏曲、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和历史传说等文学形式。
3.1 建设孝景、孝址,修复以弘扬孝文化为主旨的遗迹、标志性建筑和公益性设施。
孝感市政府有计划又步骤的投入资金兴建了槐荫公园、改建了董永公园等一批基础性孝文化设施。
开展文化招商活动,已完工黄香文化街业及全国德育基地“中华敬老园”。
可进一步增设历史典故景点,也可增设孝文化公园休闲场所、孝文化活动中心等娱乐场所及孝文化博物馆等教育场所,还可进一步修缮在孝感城关北门外董永故里碑及“董墓春云”遗址。
位于城关东南五公里董家湖附近的汤家老屋北面,左墓为“汉孝子董公永先代墓”,右墓为“汉孝子董永公墓”,两碑同立于道光十六年十一月,是古孝感八景之一。
修缮理丝桥、金梭洞及复原距城东北四公里的孝子祠。
原祠正堂立有董永塑像,堂后是个幽静竹园,竹园深处修有董永墓,毁于明末。
清顺治十七年重建于小东门内侧,立匾为‘孝子董公永祠’,咸丰
年间复修,后毁。
孝感市有关董永传说的遗址、遗迹、遗物比比皆是,修复遗址,增建孝景旨在弘扬孝道文化,展现孝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孝感旅游产业打造的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3.2 繁荣孝艺,促进孝文化传播弘扬,产生社会教育作用。
近几年,孝感市积极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剧目,赞颂爱家庭、爱家乡、爱国家的新时期孝子。
先后组织创作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千古孝子黄香》、《孟宗的故事》等文艺作品。
融入孝文化情结的孝感雕花剪纸等手工工艺,内容大多取自三孝的传说故事及其风景人物,雕镂民俗,彰显孝心。
将文艺与伦理道德的教育、娱乐相结合,将孝做成文化产业。
3.3 增加孝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手段,扩大这一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孝感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景点为董永公园,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槐荫大道东段,1984年建成,占地75亩,以仿古建筑为主,相传为董永卖身的付员外的家址。
公园内按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缘等情节为线索,建造有孝子祠、瑶池仙境、槐荫古树、鸳鸯楼、理丝桥、涤丝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点,以优美的园林艺术再现了董永感天动地的行孝故事,歌颂了孝感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成为了孝感对外展示孝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2006年12月,孝感市委提出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其内涵包括:人居环境优越、社会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敬老之风蔚然。
在城市发展中结合孝文化载体建设,改善市容市貌,以
促进城市建设和代际和谐,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牌效益,打造“孝子故乡”。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孝文化专辑 [m].北京:五洲文明出版社.2004
[2]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张洁.论如何以孝文化促进孝感地区经济发展 [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