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要点
普通物理学知识点重难点
第1章质点的运动知识要点1.1 位移速度加速度1.2 圆周运动及其描述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2. 1 牛顿运动定律2.2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3章运动的守恒定律知识要点3.1 保守力势能3.2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4章刚体的转动知识要点4.1 转动惯量转动动能定轴转动定律4.2 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5章相对论基础知识要点5.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5.2 洛仑兹坐标变换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6章气体动理论知识要点6.1 理想气体6.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6.3 玻尔兹曼分布律6.4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7章热力学基础知识要点7.1 热力学第一定律7.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7.3 循环过程7.4 热力学第二定律7.5 熵书后习题解析同步训练题同步训练题答案第8章真空中的静电场第9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第10章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第11章真空中的恒定磁场第12章磁介质中的磁场第13章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第14章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第15章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第16章机械波和电磁波第17章波动光学第18章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第19章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第20章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中考物理是所有中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而在物理考试中,也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下面,我将就中考物理的必考知识要点进行一份总结。
第一、物理基础知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物质的量、密度、压强、功、能量等。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体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单位为“摩尔”,常用符号为“n”,一般用化学式中的“mol”表示。
2. 密度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的紧密程度,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
3.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可以表示物体对于周围环境的作用力。
常用“P”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即“牛顿/平方米”。
4. 功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移动或形变),通常用“W”表示,单位为“焦耳”(J)。
5. 能量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通常用“E”表示,单位同为“焦耳”(J)。
第二、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体或物质的热与功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能量转化过程提供了基础。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对于任意一个孤立系统,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受的总热量与功之和,即ΔE = Q - W。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一切物理过程都要满足一个简单的规则——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自发地传播,而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向高温物体。
从而引申出了热机理论与热力学循环等概念。
3.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的过程,常用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第三、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和机械能等。
1. 力的作用力是物理世界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可以看作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来源,常用的力可以分为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是指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不变,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
大学物理期末备考要点
大学物理期末备考要点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b.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c.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 动能与动量a. 动能定理b.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c. 动量守恒定律3. 万有引力与重力a. 万有引力定律b. 重力加速度c. 重力势能d. 行星运动4. 平衡与静力学a. 平衡条件b. 杠杆原理c. 原则与应用5. 力学中的摩擦a. 特点与原因b.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c. 摩擦力的计算与应用二、热学1. 热与温度a. 热量的传递方式b. 温标与温度转换2. 热力学第一定律a. 能量守恒定律b. 内能变化与热交换c. 等容、等压、等温过程3. 热力学第二定律a. 热机与卡诺定理b. 极限温度与热机效率c. 热力学不可逆性4. 热力学第三定律a. 绝对零度的定义与测量b. 熵及其性质c. 热力学函数及其应用5. 气体状态方程a. 状态方程的表示与转换b.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 一般气体状态方程三、电磁学1. 静电学a. 电荷与电场b. 电场强度c. 高斯定理d. 电势与电势能e. 电容与电容器2. 电流与电阻a. 电流的定义与测量b. 电阻与电阻器c. 欧姆定律d. 串、并联电路3. 磁场与电磁感应a. 磁场的产生与性质b. 电流产生的磁场c. 安培环路定理d. 磁感应强度e.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4. 电磁波与光学a. 电磁波的性质与传播b. 光的传播与反射c. 光的折射与色散d. 几何光学5. 电磁波谱a. 可见光与光学仪器b. 红外线与微波c. 紫外线与X射线d. γ射线与辐射治疗四、量子物理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a. 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据b. 普朗克常数与光子能量c. 德布罗意假设与波长2.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a. 波函数的本质与物理意义b. 波函数的概率解释与测量c. 薛定谔方程及其应用3. 稳定原子结构a. 氢原子能级与能量b. 多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c. 系统的波函数与能量4.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a. 原子、分子与化学键的关系b. 电子云模型与共价键c. 键的强度与化学键理论5. 核物理与放射性a. 原子核的组成与性质b. 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c. 核反应与核能的利用五、相对论与宇宙学1. 狭义相对论a.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b. 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c. 相对论动力学与质能关系2. 广义相对论a. 弯曲时空与引力b. 爱因斯坦场方程c. 引力透镜效应与黑洞3. 宇宙的结构与演化a. 宇宙学原理与宇宙模型b. 宇宙的膨胀与暗能量c. 大爆炸理论与宇宙学红移以上为大学物理期末备考的要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相对论与宇宙学的基本知识。
高二物理重要的知识点总结【精彩6篇】
高二物理重要的知识点总结【精彩6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反并同)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一)机械运动(二)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主要讲述质点和位移等,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知识。
(四)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讲述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讲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讲述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
(十一)自由落体运动。
(十二)竖直上抛运动主要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十三)系统、综合全章知识结构培养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掌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知识, 重点概念是: 位移、速度、加速度。
重要规律则是: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
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
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必须选择参照物——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
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卫星在运动,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选河岸为参照物, 竹排是运动的, 选竹排为参照物, 竹排是静止的,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
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若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太阳是运动……,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从而说明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还应指出的是: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
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或只有平动, 或只有转动, 或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总结
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3.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指两个力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
4.力的平衡:物体上的多个力合成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5.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压强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除以单位面积。
6.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
7.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8.压强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对物体的压碎、物体的浮沉以及动物的脚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3.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4.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5.浮力的性质: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并且方向始终垂直向上。
6.浮力的应用:浮力对物体的浮沉、气球的升空和湖泊的冰层弧形形状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三、声音1.声音的概念: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能使人听到的声波的传播。
2.色光原理:色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波动特性。
3.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的性质:声音具有传播速度、频率、振幅和响度等特性。
5.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7.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振幅大小与声音的响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概念:光是由物体发出的、能使人眼看到的电磁波。
2.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米/秒。
3.光的反射:光在光滑表面上遇到时,会发生反射现象,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要点知识高中物理必修一要点知识( 一 )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
电荷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的认识。
在古代,因人们对电的本质缺少认识,以为电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因此把电称为电荷。
物体“带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
此刻大家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及正、负离子等。
明显电荷这一观点的范围要比电子大。
2、自由电子与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是指离开了原子核约束的电子,而自由电荷既能够是自由电子,也能够是正、负离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自由电荷则主要是正、负离子。
3、带电与导电带电是指物体失掉电子或获得剩余的电子,进而使物体对外显电性。
导电则是指导体中有电流,其本质是导体中有大批的自由电荷作定向挪动。
4、导体与绝缘体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导体简单导电是由于导体内部有大批能够自由挪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简单导电是由于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无绝对的界线,在必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变。
如在常温下玻璃是一种特别好的绝缘体,但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为了导体。
5、导体与导线导体是指简单导电的物体。
而导线则是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的电线,它一般用来连结电路元件使之构成电路,一般导线的电阻很小,经常能够忽视不计。
6、电中性与电中和电中性是指一种状态,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总合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电中和是指一种过程,当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剩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进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7、电源与电压电源是指能够供给连续电流的装置,或定义为是把其余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的内部不停地使正极齐集正电荷,负极齐集负电荷,以连续为电路两头供给电压。
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挪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物理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要点一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转移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的转移要点二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第2节库仑定律要点一点电荷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理想化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实际中并不存在.(2)一个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确定,例如,一个半径为10 cm的带电圆盘,如果考虑它和相距10 m处某个电子的作用力,就完全可以把它看作点电荷,而如果这个电子离带电圆盘只有1 mm,那么这一带电圆盘又相当于一个无限大的带电平面.要点二库仑定律的理解1.适用条件: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真空中的电荷若不是点电荷,同种电荷时,实际距离会增大异种电荷时,实际距离会减小2.对公式F=kq1q2/r^2的理解:有人根据公式F=kq1q2/r^2,设想当r→0时,得出F→∞的结论.从数学角度这是必然的结论,但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当r→0时,两电荷已失去了点电荷的前提条件,何况实际的电荷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根本不会出现r=0的情况,也就是说,在r→0时不能再用库仑定律计算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3.计算库仑力的大小与判断库仑力的方向分别进行.即用公式计算库仑力的大小时,不必将电荷q1、q2的正、负号代入公式中,而只将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加以判断即可.4.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用国际单位,与k=9.0×10^9N?m2/C2统一.5.如果一个点电荷同时受到另外的两个或更多的点电荷的作用力,可由静电力叠加的原理求出合力.6.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为相互作用力,同样满足牛顿第三定律.1.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相比有何异同点?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不同点只有引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天体间表现明显微观带电粒子间表现明显都是场力万有引力场电场公式F=Gm1m2r2F=kq1q2r2条件两质点之间两点电荷之间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大自然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规律可循,具有统一的一面.规律的表达那么简捷,却揭示了自然界中深奥的道理,这就是自然界和谐多样的美.特别提醒(1)库仑力和万有引力是不同性质的力.(2)万有引力定律适用时,库仑定律不一定适用.2.三个点电荷如何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当三个共线的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均处于平衡状态时.(1)三个电荷的位置关系是“同性在两边,异性在中间”.如果三个电荷只在库仑力的作用下且在同一直线上能够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电荷一定有两个是同性电荷,一个是异性电荷,且两个同性电荷分居在异性电荷的两边.(2)三个电荷中,中间电荷的电荷量最小,两边同性电荷谁的电荷量小,中间异性电荷就距离谁近一些.第3节电场强度要点一电场强度的理解1.电场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描述这一性质的物理量就是电场强度.2.电场强度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即E=F/q,q为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F为电场对试探电荷的静电力.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功率等.这样在定义一个新物理量的同时,也确定了这个新物理量与原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给出了一种测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法,但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无关,比值F/q是一定的.要点二点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和特殊位置场强的对比1.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特点(1)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集,场强越强.(2)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各不相同.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特点(1)两点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场线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2)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方向均相同,即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线)垂直.在中垂面(线)上到O点等距离处各点的场强相等(O为两点电荷连线中点).(3)在中垂面(线)上的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总与中垂面(线)垂直,因此,在中垂面(线)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特点(1)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零,此处无电场线.(2)中点O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零.(3)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总沿面(线)远离O(等量正电荷).(4)在中垂面(线)上从O点到无穷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强后变弱.4.匀强电场中电场线分布特点电场线是平行、等间距的直线,电场方向与电场线平行.5.等量异种电荷和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上以及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各有怎样的规律?(1)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O场强最小,中垂线上以中点O的场强为最大;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以中点电场强度最小,等于零.因无限远处场强E∞=0,则沿中垂线从中点到无限远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之间某位置场强必有最大值.(2)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相同;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和中垂线上关于中点对称处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电场线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吗?什么情况下电场线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1)电场线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的比较电场线运动轨迹(1)电场中并不存在,是为研究电场方便而人为引入的.(2)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场强方向,同时也是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即正电荷在该点产生加速度的方向(1)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客观存在的.(2)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粒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但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2)电场线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重合的条件①电场线是直线.②带电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或受其他力,但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③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的直线.2.电场强度的两个计算公式E=Fq与E=kQ/r2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E=kQ/r2?(1)关于电场强度的两个计算公式的对比区别公式分析物理含义引入过程适用范围公式E=Fq q是试探电荷,本式是测量或计算场强的一种方法是电场强度大小的定义式由比值法引入,E与F、q无关,反映某点电场的性质适用于一切电场E=kQ/r2Q是场源电荷,它与r都是电场的决定因素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由E=F/q和库仑定律导出真空中的点电荷特别提醒①明确区分“场源电荷”和“试探电荷”.②电场由场源电荷产生,某点的电场强度E由场源电荷及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③E=F/q不能理解成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④E=kQ/r2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2)对公式E=kQ/r2的理解①r→0时,E→∞是错误的,因为已失去了“点电荷”这一前提.②在以Q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不存在场强相等的两点.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要点一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电场具有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描述电场的物理量有电势、电势能、静电力、静电力做功等,为了更好地描述电场,还有电场线、等势面等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判断电势高低.1.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离电荷越近电势越高,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离电荷越近,电势越低.2.电势的正负.若以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正点电荷周围各点电势为正,负点电荷周围各点电势为负.3.利用电场线判断电势高低.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4.根据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电荷的移动情况来判断.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电荷由静止开始移动,正电荷总是由电势高的点移向电势低的点;负电荷总是由电势低的点移向电势高的点.但它们都是由电势能高的点移向电势能低的点.要点二理解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的(因为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电场在等势面上就有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会做功),因此,电荷沿电场线移动,静电力必定做功,而电荷沿等势面移动,静电力必定不做功.2.在同一电场中,等差等势面的疏密也反映了电场的强弱,等势面密处,电场线密,电场也强,反之则弱.3.已知等势面,可以画出电场线;已知电场线,也可以画出等势面.4.电场线反映了电场的分布情况,它是一簇带箭头的不闭合的有向曲线,而等势面是一系列的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要点三等势面的特点和应用1.特点(1)在同一等势面内任意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2)在空间没有电荷的地方两等势面不相交.(3)电场线总是和等势面垂直,且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4)在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密集.在电场线稀疏的地方,等差等势面稀疏.(5)等势面是虚拟的,为描述电场的性质而假想的面.2.应用(1)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及差别.(2)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力做功的情况.(3)由于等势面和电场线垂直,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确定电场大体分布.(4)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地确定某点场强的大小.1.重力做功和静电力做功的异同点如何?重力做功静电力做功相似点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其数值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电势能增加.其数值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不同点重力只有引力,正、负功比较容易判断.例如,物体上升,重力做负功由于存在两种电荷,静电力做功和重力做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同一电场中沿同一方向移动正电荷与移动负电荷,电荷电势能的变化是相反的,静电力做功的正负也是相反的应用由重力做功的特点引入重力势能由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引入了电势能2.电势和电势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电势φ电势能Ep物理意义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即已知电势就可以知道任意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相关因素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φ的大小,只跟电场本身有关,跟检验电荷q无关电势能大小是由点电荷q和该点电势φ共同决定的大小正负电势沿电场线逐渐下降,取定零电势点后,某点的电势高于零者,为正值;某点的电势低于零者,为负值正点电荷(+q):电势能的正负跟电势的正负相同.负点电荷(-q):电势能的正负跟电势的正负相反单位伏特V 焦耳J联系φ=EpqEp=qφ第5节电势差要点一电势差定义式UAB=WAB/q的理解1.UAB=WAB/q中,WAB为q从初位置A运动到末位置B时静电力做的功,计算时W 与U的角标要对应,即WAB=qUAB,WBA=qUBA.2.UAB=WAB/q中,各量均可带正负号运算.但代表的意义不同.WAB的正、负号表示正、负功;q的正、负号表示电性,UAB的正、负号反映φA、φB的高低.3.公式UAB=WAB/q不能认为UAB与WAB成正比,与q成反比,只是可以利用WAB、q来测量A、B两点电势差UAB,UAB由电场和A、B两点的位置决定.4.WAB=qUAB,适用于任何电场.静电力做的功WAB与移动电荷q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要点二有静电力做功时的功能关系1.只有静电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W电=-ΔE电=ΔEk.2.只有静电力和重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功和能的大小关系为:W电+WG=-(ΔE电+ΔEp)=ΔEk.3.多个力做功多种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要根据不同力做功和不同形式能转化的对应关系分析,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其关系为:W电+W其他=ΔEk.4.静电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在匀强电场中,W=Flcos α=qElcos α,α是E、l方向的夹角.(2)WAB=qUAB既适用于匀强电场,又适用于非匀强电场.(3)由静电场的功能关系也可确定静电力做功.1.描述电势差的两个公式UAB=WABq和UAB=φA-φB的区别是什么?电场具有多种属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电场的属性,公式UAB=WAB/q是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而UAB=φA-φB是从电势出发来定义电势差.UAB=WAB/q中,WAB为q从初位置A 移动到末位置B静电力做的功,WAB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q为电荷所带电荷量,正电荷取正值,负电荷取负值.由UAB=WAB/q可以看出,UAB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移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WAB,若静电力对单位正电荷做正功,UAB为正值;若静电力对单位正电荷做负功,则UAB为负值.2.电势差和电势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电势φ电势差UAB=φA-φB区别(1)(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一般取无限远处或地球表面的电势为零电势)(2)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3)相对量(4)标量,可正可负,正负号相对零电势面而言(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2)电势差由电场和这两点间的位置决定(3)绝对量(4)标量,可正可负,正负号反映了φA、φB的高低联系(1)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该点与零电势点之间的电势差(2)电势与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皆为伏特(V)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要点一公式U=Ed的适用范围和电场强度表达式的对比公式U=Ed虽然是由匀强电场导出来的,但该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尽管该公式一般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计算,但对其他非匀强电场亦可用于定性判断.下表是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对比:公式区别物理含义引入过程适用范围E=F/q是电场强度大小的定义式F∝q,E与F、q无关,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任何电场E=kQ/r2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由E=Fq和库仑定律导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U/d是匀强电场中场强的决定式由F=qE和W=qU导出匀强电场要点二公式E=U/d的理解和如何把公式应用到非匀强电场中1.公式E=U/d反映了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由公式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场中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2.公式中d可理解为电场中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在匀强电场中,两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的线段的端点间的电势差相等.3.对于非匀强电场,用公式E=U/d可以定性分析某些问题.例如E越大处,等差等势面距离d越小.因此可以断定,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也越大.4.E=U/d适用于匀强电场的计算,但对于某些非匀强电场问题,有时也可以进行定性地分析.1.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及意义电场强度E 电势φ电势差UAB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场中两点间对电荷做功的本领对电场中的电荷的描述静电力F 电势能Ep 静电力做功W相互关系F=qE Ep=qφ W=qUABW=-ΔEp,U=Ed由表中可以看出,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可以理解为已知电场强度,就可以知道任意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情况;同理,已知φ时,可得任意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已知UAB时,可得到在AB间移动任意电荷时静电力所做的功.2.电场线是直线的电场有哪些常见情况?(1)点电荷电场(2)等量异种电荷连线(3)匀强电场可见,一条电场线是直线,不一定是匀强电场.只有在匀强电场中可以直接应用U=Ed,在非匀强电场中只能对有关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要点一处理静电平衡的“观点”1.远近观“远近观”是指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离场电荷较近和较远的两端将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而导体的中间部分可认为无感应电荷产生.2.整体观“整体观”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原来彼此绝缘的导体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时,就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大导体,再用“远近观”判断它们的带电情况.要点二静电平衡两种情况的实现方法和其本质是什么?1.两种情况(1)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影响,(2)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2.实现过程(1)如图甲,因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导体球壳表面上感应电荷在空腔内的合场强为零,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对内实现了屏蔽(2)如图乙,当空腔外部接地时,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将因接地传给地球,外部电场消失,对外起到屏蔽作用.3.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为什么可以把导体的带电情况看成“面分布”?我们知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电荷是分布在它的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带电金属球的案例计算,说明把金属导体看成“面分布”的理由.设金属球的半径为R,从手册上查得空气的击穿场强为Em=3×106 V/m,空气中该金属球所能带的最大电荷量为Qm,可以从公式Em=kQmR2来计算,这样Qm=Em?R2k. 金属球表面每单位面积带电荷量Q=Qm4πR2=Em4πk,把数据代入得Q=3×1064π×9×109 C/m2=2.65×10-5 C/m2.原子直径d约为2×10-10 m,一个原子在金属球表面所占的面积为πd24=π×(2×10-10)24 m2=3.14×10-20 m2一个表面原子的带电荷量为q=Qπd24=2.65×10-5×3.14×10-20 C=8.3×10-25 C一个电子电荷量e=1.6×10-19 C,当金属球带电荷量最多时(此时球外表面场强为空气击穿场强),与表面一个原子相关大小面积所带电荷量只有8.3×10-25 C,连一个电子电荷量都不到,由此我们有充分理由把金属导体带电看成“面分布”.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要点一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认识1.电荷量和场强(1)两极板电荷量数量相同,带电性质相反.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带电荷量的绝对值.(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距离d,正对面积S,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间的关系C=εrS/4πkd.(3)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U/d.(4)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CU.2.动态变化的两种基本情况(1)电容器两板电势差U保持不变(与电源连接).(2)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与电源断开).(3)结论:在带电荷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板间距离,场强不变.在U不变条件下,改变正对面积,场强不变.3.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场强度的两个公式(1)已知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d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可用下式计算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Ud∝1d,即电压不变时E与d成反比.(2)由C=Q/U和C=εrS/4πkd求出U,再代入E=U/d,可得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E=4πkQ/εrS∝1/s,即Q不变时,E与S成反比.(3)可以用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电荷密度(电场线密度)是否变化来判断极板间电场强度E 的变化.两个公式C=Q/U和C=εrS/4πkd的区别是什么?C=Q/U是电容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电容器.式中Q、U是变量,而对确定的电容器来说,C是不变的,Q与U成正比.电容的定义式也可理解为C=ΔQ/ΔU.C=εrS/4πkd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其中εr为板间的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两板间的距离,k为静电常数.只要εr、S、d不变,其电容就保持不变.此式告诉我们,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大小由εr、S和d共同决定.在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时,往往需要将C=Q/U ,C∝εrSd和U =Ed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其中C=Q/U反映了电容器本身的属性,是定义式(或量度式),适用于各种电容器;C∝εrS/d表明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于哪些因素,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另外,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有关系式E=Ud.对于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场,根据C=Q/U,U=Ed,C∝εrS/d可以推出Q/Ed∝εrS/d,则E∝Q/εrS.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电容器与静电问题的归纳电容器与静电问题的归纳二. 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板电容器两类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物理知识要点及公式V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填空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乐音特征有音色、音调、响度。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音色。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物理学里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20Hz-20000Hz 。
高于20000Hz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弦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
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
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8、什么是噪声?0 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分贝。
9、声包括次声、超声、声音,声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10、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1.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V ,随介质而不同。
m/s = 3 ×105 km/s。
在其它介质中,C2.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9.46×1012千米。
物理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力学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⑴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原因;③力是矢量,其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⑵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
⑶力的图示:①由作用点开始画,②沿力的方向画直线。
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④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
⑷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实际受力作用点和方向大概情况的图(用于物体受力分析)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⑵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⑶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⑵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 方法求。
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⑵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 N。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高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和独到的教学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学科的重点知识和教学能力要求。
二、重点知识1. 力学:物理学的基础,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学生需要掌握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
力学:物理学的基础,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学生需要掌握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
2. 电磁学:包括静电学、电路学和磁学。
学生需要理解电场和电势的概念,掌握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
电磁学:包括静电学、电路学和磁学。
学生需要理解电场和电势的概念,掌握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基本原理。
3. 热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
学生需要理解温度、热量和热功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热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
学生需要理解温度、热量和热功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4.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镜面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镜面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5. 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研究。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掌握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的基本知识。
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研究。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掌握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能力要求1. 知识掌握:教师需要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有较为深入的掌握,包括各个模块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知识掌握:教师需要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有较为深入的掌握,包括各个模块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高一物理的知识要点总结和归纳
高一物理的知识要点总结和归纳1.运动学一维运动:需要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还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二维运动:需要掌握斜抛运动、抛体运动等概念,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在平面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等概念,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并掌握如何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动量守恒:需要掌握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理解碰撞和爆炸的过程,并掌握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能量动能与势能: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并掌握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热力学:需要掌握温度、热量、比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概念,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电学静电学:需要掌握电场、电势能、电容等概念,理解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和应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电路分析:需要掌握欧姆定律、基本电路图和电源、电阻、电流等概念,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应用。
5.磁学磁场:需要掌握磁场的产生和性质,掌握安培环路定理、比奥-萨伐尔定律、洛伦兹力等概念,并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需要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互感等概念,并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等实际中的应用。
6.光学几何光学:需要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像的成因、像的位置、放大率等概念,并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物理光学:需要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原子物理原子结构:需要掌握原子结构、玻尔理论等概念,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量子物理:需要掌握普朗克辐射定律、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等概念,并理解它们对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意义和应用。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其次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外形相对于所要争论的问题可以无视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 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 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样。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 速度的测量v =∆x〔试验〕①原理:∆t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依据实际状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假设使用 50Hz 的沟通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加速度4(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a =∆v(2) 定义: ∆t,其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3) 当 a 与 v 0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 0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定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 a 恒定。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 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行测常识知识要点——物理
行测常识知识要点——物理1.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2.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即自由落体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3.惯性运动: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4.开普勒第一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
5.开普勒第二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面积定律。
它指出: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6.开普勒第三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
它指出: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7.万有引力: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运动第一定律: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参考系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⑴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⑴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⑴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①物体只作平动时;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⑴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⑴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⑴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⑴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⑴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⑴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①注意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要点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要点高三物理常考知识要点1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要点21.动量和冲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4.爆炸与碰撞(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高三物理常考知识要点3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物理高考知识拓展要点
物理高考知识拓展要点一、引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高考物理旨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中的知识拓展要点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二、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平衡状态的判断。
2.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的计算。
–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能量守恒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功能关系–掌握功、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功能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刚体运动–理解刚体的概念。
–掌握刚体转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
6.碰撞与爆炸–理解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掌握爆炸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电磁学1.库仑定律与电场–掌握点电荷间的库仑力计算。
–理解电场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高斯定律与电容器–掌握高斯定律及其在静电场中的应用。
–理解电容器的性质和工作原理。
3.电流与磁场–掌握安培定律。
–理解电流产生的磁场及其与电流的关系。
4.电磁感应–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5.电磁波–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掌握电磁波谱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热学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适用条件。
–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2.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掌握熵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热传递–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理解热效率的计算。
4.物态变化–理解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
–掌握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五、光学1.波动光学–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掌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的原理及应用。
2.几何光学–掌握光学元件的基本性质,如凸透镜、凹透镜、折射率等。
–理解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要点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工具(要求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单位pm/fm/nm/μm/mm/cm/dm/m/km.2.换算:1光年=9.46×1015m(光年)1PM=1×1015m(拍米)1Mm=1×106m(兆米)1km=1×103m(千米)1dm=1×10-1m(分米)1cm=1×10-2m(厘米)1mm=1×10-3m(毫米)1dmm=1×10-4m(丝米)1cmm=1×10-5m(忽米)1μm=1×10-6m(微米)1nm=1×10-9m(纳米)1pm=1×10-12m(皮米)1fm=1×10-15m(飞米)1am=1×10-18m(阿米)3.量程:测量工具可测量的最大值到最小值之差(或测量范围).4.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5.比普通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6.测量方法:(1)零刻度线对准物体一端(2)紧靠被测物体(3)刻度尺与被测边保持平行(4)视线保持平行(5)读出数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7.误差:实际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距.错误:因测量工具使用不当、方案不佳导致的误差.8.减小误差的方法: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案9.钟表:测量时间的工具,单位s/min/h.10.换算:1h3.6×103s(小时)1min=6×101s (分钟)1s=1×10-3ms(毫秒)1ms=1×10-3μs(微秒)1μs=1×10-3ns(纳秒)1ns=1×10-3ps(皮秒)1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1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是静止或者运动的标准物体.13.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14.速度(V)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v=s/t),单位m/s或km/h(1m/s=3.6km/h).在大学物理中,v=ds/dt或v= ∫gdt.14.匀速运动:物体保持一定速度进行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保持一定速度进行运动.考点总结:1.结合第二、四章,考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以算距离、时间和速度为主(计算未给出具体距离的平均速度时,只需将两数据数值相乘即可).2.考察刻度尺、停表的使用及设计测速方案.3.减小误差的方法.4.物体运动方向或是否运动.第二章声现象1.声源:可自行发声的物体.2.物体通过振动发声.3.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5.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声速大于在液体中大于在气体中.6.骨传导:利用骨骼进行声音的传播(原理:固体传声效果最佳).7.音调:声音的高低,用高低描述.由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快慢或高低描述)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越低.8.响度:声音的大小,用大小描述.由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用大小描述)和距离(声源到人耳的距离)决定.幅度越高(或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反之越小.单位分贝(dB).9.音色: 声音的感觉特性.由声源的组成材料和结构有关.10.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应用于B超、雷达和声呐等定位仪器,也用于清洁精密仪器).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在地质活动时发出).1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说话)和能量(击碎结石).12.噪音: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算噪音).13.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工作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14.防止噪音的方法(1)从声源处(禁止鸣笛);(2)从传播过程中(隔音墙);(3)人耳处(戴耳塞).考点总结:1.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运算.2.声音的特性及原因实验设计(或应用)3.超声波的应用.4.防止噪音的方法.第三章物态变化1.温度(T):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2.换算:℃=(℉-32)÷1.8℉=32+℃×1.8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由液泡、玻璃管、刻度、单位和液体组成.4.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温度,选择一只合适的温度计; (2)观察其分度值;(3)将液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杯壁或杯底). (4)读取数值(视线保持平行).5.体温计的原理:其液泡与玻璃管之间的管子做得很细,当它从人体拿出来后遇冷收缩,细管之间的水银就会断开,就不会倒流.考点总结:1.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关于温度计的实验. 2.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3.物体状态变化的区分(详见附录Ⅰ )第四章 光现象1.光源:可以自行发光的物体.2.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速: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光速用C 表示.在计算中光速一般取3×10^8m/s 或3×10^5km/h.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23.4.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5.光的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镜面反射:一束光平行射向物体时又平行反射回原介质. 漫反射:一束光平行射向物体后非平行反射回原介质. PS: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7.光路可逆:将入射处与反射处的光源进行对调,光路仍和原来保持一致(原理:光的反射定律).8.可以被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反之是虚像.因为在玻璃板后放置光屏未成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9.平面镜为像点与物点的中垂线,物与像成轴对称关系.物距的改变不影响像的大小.10.凸面镜起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反光镜);凹面镜起会聚作用,可以会聚光线(手电筒). 1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中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发生偏折的现象.当从空气射向其他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从其他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定律(入射角为ί,折射角为γ,折射率为n):n=sin ιsin γ =Cv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12.色散:光通过棱镜进行分解.(彩虹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3.紫外线:光谱图紫光以外的光线(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光谱图红光以外的光线(测温). 考点总结:1.光源的判断.2.平面镜成像及其实验设计.3.镜面反射的应用.4.红/紫外线的应用.5.光的反(折)射作图.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 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发散作用).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会聚作用).2.光心:光线通过且传播方向不变的一点.3.焦点(F): 平行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4.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形成一个可以调焦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5.近点:人眼可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一般为10cm). 远点:人眼可看清的最远距离(一般为无限大).6.近视眼:由于晶状体较厚或眼球过宽造成光线汇聚于视网膜后的现象(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缩小像).远视眼:由于晶状体较薄或眼球过窄造成光会聚于视网膜后的现象(佩戴凸透镜,会聚光线,放大像).7.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φ=1f ),单位m -1.远视眼镜为正数,近视眼镜为负数.8.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第一组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第二次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总体成放大倒立的虚像).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第一组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第二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总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9.视角:肉眼看到的最高点、最低点与人眼所成的夹角(比看见物体大小时只需比距离与物体高度的比值即可).考点总结:1.透镜成像规律、作图及应用(详见附录Ⅱ).2.眼睛的辨别与眼睛的分配.3.显微镜、望远镜的使用及调整.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1.质量(m):物理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t/kg /g/mg2.换算:1t=1×103kg1g=1×10-3mg3.天平的使用: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2)使用前要使天平左右平衡(游码必须归“0”平衡螺母向相反方向调).(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4)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量程或低于天平游码最小刻度. (5)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6)称量时注意左物右码(游码示值以左边对齐刻度线为准). (7)称量后要把游码归零,砝码用镊子放回砝码盒. PS:药品、粉末、液体等不可直接放上天平称量. 4.只要物体不被损耗,其质量一定.5.密度(ρ):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ρ=m V ).单位1g/cm 3或1kg/m 3.同一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为物体的一个特性).6.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平行.7.热胀冷缩:物体遇热膨胀(密度变小)、遇冷收缩(密度变大)反常膨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其他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考点总结:1.密度的测量与计算.2.密度公式的反用.3.天平的使用.4.天平测量题活考(详见附录Ⅳ)附录Ⅱ:透镜的成像规律(参考《培优新帮手》2011年7月第四版)附录Ⅳ: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及天平测量题总结一、液体的测量。
1.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两端平衡(摆动幅度一致也算平衡);2.测量出烧杯的质量m1;3.测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4.用m1-m2,得出液体的质量m;5.将液体倒入量筒,视线与液面最低处平行,得出液体体积v;6.ρ液=mv。
二、固体的测量。
1.测出固体质量m;2.在量筒内倒入适当的水,记作体积v1;3.若固体可以下沉,则固体下沉后读出量筒示数v2,则固体体积v为v1-v2;若物体不可下沉,则在物体上系一根线,绑上一个助沉物,将助沉物先浸没水中,读出量筒示数v2,再将物体一齐沉下,得出体积v3,则固体体积v=v3-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