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想久了,恨久了,恨到你回来,人们在月光下靠在建筑物上。
白居易《长相思?别情》翻译汴水墩:发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省苏州市和泗县。
它与泗水汇入淮河。
2、泗水:源于山东泗水,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3.瓜州:江苏省扬州市南部。
4、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5.幽幽:深沉而漫长。
白居易《长相思?别情》赏析《天长地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在朦胧的月光下,映入她眼帘的山水充满了悲伤。
前三句用“流”三个字写出了水的曲折,也酝酿出一种韵味。
下面的两个“幽幽”增加了忧郁的长度。
整个词用“恨”来写“爱”,用简单流畅的语言和和谐的节奏来表达人物复杂的情感。
尤其是那一派倾盆大雨的月光,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体现了这个小词的特点,简单而丰富,浅显而深沉。
《长相思》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着脚下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
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上阙用“流”三个字写下蜿蜒而悠长的水,也酝酿出一种低沉的韵味。
《巫山小愁》是本克的画龙点睛之作。
如果没有“巫山小愁”,那么“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就毫无意义了。
“巫山有点愁”,悠长的流水中似乎蕴含着绵绵的思绪和忧伤。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节奏,用“恨”写“爱”,巧妙而清晰地勾勒出女性思维的形象,表现出女性思维的复杂情感。
尤其是绵长的流水和明亮的月光,衬托出无限的忧伤之情,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了这个小词朴素深邃、含蓄含蓄的特点。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亦曰汴河,又称汴渠。
今在商丘县南,东南流,经安徽宿县,泗县等地入淮。
泗水:即泗河,源出山东泗水县东陪尾山,四源并发,故名。
旧时流境甚长,经曲阜、济宁入江苏经沛县等至淮阴入淮河。
瓜洲: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长江北岸,当运河之口,自唐开元以来,为南北襟喉之处。
【译文】汴河水呵!日夜不停地流,泗河水呵!日夜不停地流。
流到了瓜洲那古老的渡口。
吴山点点,几多忧愁。
思悠悠呵!恨悠悠!恨到那心上人归来时方能罢休。
此时已是月儿明、人倚楼。
(王洪译)【集评】宋·黄升:“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花庵词选》卷一)明·胡震亨;“《长相思》,古曲。
梁·张率始以‘长相思’三字为句发端。
陈后主及徐陵、江总辈袭其调,益工之。
唐·李白诸家都有作。
”(《唐音癸签》卷十三)明·沈际飞:“‘点点’字俊。
又:太白开山后,乃至元和又见此二阕,不易得也。
”(清·黄苏《蓼园词选》引)【赏析】此词传统的理解为女子思念远行的爱人之情,未便苟同。
因古代的女子不大可能“由汴而泗而江”、“直至天末吴山”漫游经历。
拙见以为是两地相思。
上片是男子站在瓜洲渡头,见到由北而来的运河之水,想象它是从家乡汴水汇合泗水而来的,河水似乎捎来了家书,让他回去,可他明天还得到江南去,所以望望吴山,兴起无限的思乡愁情。
下片四句是倒装式。
写女子在家中月夜倚楼相思,由思转恨。
但其恨非真,只是要他回家来团圆而已。
下片也可以理解为男子在瓜洲渡替女方设想,象杜甫《月夜》的创作手法。
以上两种解析,都比全部是女子之情要合理,否则,上片是说不过去的。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因形状似瓜而得名。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白居易《长相思》唐诗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唐诗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唐诗赏析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赏析“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
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
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
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鉴赏】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个问题看似琐碎,实际却往往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是否正确,即抒情主人公是谁的问题。
与此相关者还有一个问题,即作者本人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是二,也值得研究。
这一类问题历代诗词中都明显存在,有时往往很难判断。
譬如托名李白写《菩萨蛮》和《忆秦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词中主人翁究竟是游子还是思妇,至今还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首诗或词时,首先把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分清是男是女,是游子还是思妇,是行者还是居者,看来确是十分必要的。
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在抒情主人翁的问题上也很值得推敲。
我们认为,词的作者是白居易,这无庸置疑(有人认为此词非白作,我看无太大说服力,姑不讨论);而词中主人公的口吻乃是作为女性殷切企盼远人归来,这也一览可知。
那么,对这首词究应怎样理解呢?我以为,这首词应当是白居易在江南为官时思念洛阳之作。
具体写作年代虽不能详,但主题思想原很明确。
不过作者没有用直接的表现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怀乡之感,却假托闺情,对久客江南迟迟不归的游子无比思念,翻转过来说只有所思之人回到家乡,心中才能无恨。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诗意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诗意赏析《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
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此词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
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
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
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
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及翻译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别情》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至瓜州和古渡头,吴山点点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短春草?别情》译者、汴水敦: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2、泗水:来源于山东泗水,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向淮河。
3、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4、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5、悠悠:深长的意思。
白居易《短春草?别情》赏析《长相思?别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作品,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短春草》这首词写下的就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在光亮的月光下,年长的女子,凝视着脚下悠悠的流水,眺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寂寞绝望的身影,充满著了忧伤疲惫面容。
思女的形象深邃而又仿佛很准确。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
“吴山点点愁”为本阙点睛之笔。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有任何意义。
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属格两个“悠悠”,更平添了愁思的绵长与猛烈。
“思悠悠,怨悠悠,怨至归属于时Azy休,”“归属于”了吗?“休”了吗?没,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
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皎洁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梢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翻译赏析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省泗水县,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译文1: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译文2:汴河之水静静淌泗河之水默默流汇合在瓜州古渡荡着漩涡汤汤东去更远处江南的山峰从雾中冒出我遥远的思念我深沉的怨尤直到我们重聚我的抑郁不会结束此刻月光下有一个人独伫译文3:汴水流入泗水,泗水又在瓜洲流入长江……这无穷无尽的流水正像我无边的愁绪,而我无边的愁绪,又像那江南的座座青山,数说不清。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我的离愁别恨才能消除。
我从日出东南隅一直等到月上柳头,在凄清的月色中,倚栏远望,不愿离去。
赏: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
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瓜洲本为江中沙洲,状如瓜字。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长相思是词牌名。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中的“长相思”,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古词《长相思-汴水流》(作者白居易)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唐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标签相思、婉约、宋词三百首、女子、山水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
下⾯是分享的⽩居易诗词《长相思·汴⽔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长相思·汴⽔流》 唐代·⽩居易 汴⽔流,泗⽔流,流到⽠州古渡头。
吴⼭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始休。
⽉明⼈倚楼。
【译⽂】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泗⽔⼀样朝着南⽅奔流,⼀直流到⽠洲渡⼝,愁思像那江南群⼭,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才是尽头?除⾮你归来才会罢休。
⼀轮皓⽉当空照,⽽我倚楼独⾃忧愁。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南朝乐府“上⾔长相思,下⾔久离别”句,多写男⼥相思之情。
汴⽔:源于河南,东南流⼊安徽宿县、泗县,与泗⽔合流,⼊淮河。
泗⽔:源于⼭东曲⾩,经徐州后,与汴⽔合流⼊淮河。
⽠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
吴⼭:泛指江南群⼭。
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 这⾸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较新颖奇巧。
它写⼀个闺中少妇,⽉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限深情。
词作采⽤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公的⾝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泗⽔向东南⾏,到了遥远的地⽅;同时也暗喻少妇的⼼亦随着流⽔⽽追随丈夫的⾏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点点愁”才⽤拟⼈化的⼿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较隐晦,含⽽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泗⽔远远流去的表⾯意思,⽽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
汴⽔发源于河南,古汴⽔⼀⽀⾃开封东流⾄今徐州,汇⼊泗⽔,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的⽠州渡⼝⽽流⼊长江,向更远的地⽅流去。
这三⾸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情之中,使⽤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法。
“吴⼭点点愁”⼀句,承“⽠洲古渡”⽽⼊吴地,⽽及吴⼭,写得清雅⽽沉重,是上⽚中的佳句。
“吴⼭点点”是写景,在这⾥,作者只轻轻⼀带,着⼒于頙的“愁”字。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译文赏析《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洲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长相思》古诗赏析

《长相思》古诗赏析《长相思》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赏析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长相思》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拓展:白居易《长相思》鉴赏原文:《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鉴赏: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的意思_全诗赏析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出自唐代的《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及注释】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2]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长相思·汴水流》鉴赏

《长相思·汴水流》鉴赏《长相思》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下!《长相思·汴水流》作者:白居易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1、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2、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3、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4、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5、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长相思》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
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着脚下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
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
“吴山点点愁”为本阙点睛之笔。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人任何意义。
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
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皎洁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长相思·汴水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洲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
《长相思》古诗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长相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长相思》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精选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赏析: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集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那么深切思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
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
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单独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拟正规成熟的词作。
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单独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
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
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集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那么深切思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鉴赏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的词作。
这是中唐时期比拟正规成熟的词作,
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
此词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
不归的怨恨。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
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衬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
鉴赏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
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衬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诗词鉴赏
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
注释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鉴赏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
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
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
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
“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
“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
《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
“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
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
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
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