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

2.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移”填上①或“旋转”②.

3. 下面哪几个角是锐角在括号里打?哪几个角是钝角在括号里打?

4.指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5.看下面图形各有几个锐角:

6.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个锐角,()个钝角。

7.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

8.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9.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在括号里填①?哪些是旋转在括号里填②?

10、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平移()格

图1 图2

平移7格

平移()格

图4 图3 1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黑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13、画出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剪一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后的实践活动课。

2、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新知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获得绘图、剪图等技能。

数学思考:在对简单图形变化、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并喜爱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剪纸”。

4、教学重点

画和剪1个小人,2个、4个连续的小人。

5、教学难点

找“纸对折的次数增加,小人的个数也不断的增加,而且正好是原来的两倍”的规律。

6、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蜡光彩纸,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贴片、展板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复习导入

(二)揭示新课

(三)活动

剪出1个的小纸人,2个和4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

(四)开放活动

(五)本课小结

三.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是以“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总结整理”为教学框架结构,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动构建并理解知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观察、实践、交流、评价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1、探究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在剪连续的小人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剪,而是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议一议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思考、尝试、实践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并理解知识。

2

、实践活动中的思维训练。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它本身也是充满着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

察、思考、分析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如当学生剪出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去猜想、推理、分析、表达进行自主思维活动。教师的设计层层推进,从剪一个小人,剪两个连续的小人,到剪四个、八个连续的小人,再到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连续图案,这样的设计正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3、总结整理过程中的思维发散。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之后,总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如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发现“纸对折的次数增加,小人的个数也不断的增加,而且正好是原来的两倍”的规律,这样的训练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新的发展。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小人个数对折次数

一个小人(图) 1

二个小人(图) 2

四个小人(图) 3

八个小人(图) 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分层教学目标:

1.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自主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在同学的帮助下,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中,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折法和剪法)。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以六人或七人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为主。每组一般由一至两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四个能力一般的学生,一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组成。

【教具准备】

彩纸,水彩笔,剪刀,剪好的图案(一只蝴蝶、连续对称图案若干)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剪刀和彩纸,你知道要干什么吗?

生:剪纸。

师:对,这节课,咱们就来剪一剪有趣的图形。看谁剪得最棒、最漂亮。

(出示课题:剪一剪)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选取了学生日常感兴趣的剪纸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二、引发探究

1.剪一只蝴蝶。

(出示一只剪好的蝴蝶)

(1)师:你会剪一只蝴蝶吗?

生:能。

(2)请你剪一剪。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

(3)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剪出来的?

生:把纸对折,从不开口处画半只蝴蝶,然后再剪。

①对折是怎样折的?

②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半只蝴蝶。

个别化辅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着重观察、帮助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设计意图: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基础、起点。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会剪一个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建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