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分析
摘要:地方高校为了发展迫切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

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讲科学发展观,引进工作无规划,盲目引进,脱离学校实际引进,人才引进待遇和事业支持的不对称,引进人才的成本过高,校内微环境有待优化等诸多方面。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科学的人才引进理念的观点。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分类统计,在普通高校中,按举办者不同分类为中央部委举办的高校、地方部门举办的高校和民办高校三类。

以2004年为例,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731所,其中地方普通高校1394所,占80.53%。

所以,在我国高校构成中,地方高校的数量占绝对多数。

因此,开展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工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着重就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方高校迫切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动因分析
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师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定量评比的方式主要看教授和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

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可以带起一个学科梯队,可以形成一个优势学科,可以创造一个名牌专业。

因此,高校一直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由于历史原因,地方高校高水平拔尖人才较少,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

地方高校要发展,迫切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因此,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人才引进的要求更为迫切。

具体来说,地方高校迫切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申博”、“申硕”的需要。

一所学校的博士点、硕士点越多,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就越高。

地方高校为了取得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直不惜代价花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以便在“申博”、“申硕”工作中占据某些方面的优势。

根据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第十次申报博士新开点学校的资料显示,在新开点的高校中,拥有教授和博士的数量分别都在150人以上。

二是教学评估的需要。

近几年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各高校尤其是地
方高校高度重视,很多高校把评估工作摆在了关系学校生存的高度去认识。

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A级标准也就是优秀标准是50%以上,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A级标准是30%以上。

低于规定的比例就有可能在评估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三是扩招的需要。

199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尤其是热门专业的扩招,使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缺口,急需专业和短线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制约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整体发展。

因此,地方高校急需补充一批高水平的教师。

四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在人才竞争的热潮中,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优秀拔尖人才常被挖走,也迫使地方高校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否则,就极有可能形成高层次人才只出不进的局面,从而使学校陷入困境,直至危及到地方高校的生存。

五是新升格高校的需要。

我国高校正处于一个特殊发展时期,一些新升格的本科或专科院校,其师资水平和科技力量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能迅速形成一支符合要求的高校师资队伍。

二、地方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在此起彼伏的人才引进热潮中,也诱发和显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归纳起来,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讲科学发展观,引进工作无规划,存在盲目引进现象。

盲目性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实用型盲目性。

为了某项工作的需要如学位点申报、学校升格等, 不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击引进数量过大的教师;二是攀比型盲目性。

看见同等条件或办学水平相当的学校引进人才,便跟着引进,你引进一个博士,我引进三个博士,唯恐在档次、数量上落了伍;三是崇拜型盲目性。

引进师资没有全面考核,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 导致引进后不能胜任工作。

[1]
第二,脱离学校实际引进人才。

一些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时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严重脱离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引进人才的研究领域与本校学科发展存在较大偏差,缺乏学科根基,没有相应的梯队成员,造成引进的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能量,形成所谓的“庙小容不下大和尚”的现象,浪费了人才。

第三,引进待遇和事业支持的不对称。

人才引进的目的在于使用,人才引进后能否发挥其聪明才智、学有所用,是衡量人才引进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
一。

一些地方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不惜人力、财力,过度依赖优厚的物质待遇。

一旦引进来后便万事大吉,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忽视了人才引进后的事业支持。

这不仅给学校造成了损失,而且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对引进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

高层次人才因看不到事业发展的前景而放弃优厚待遇另觅前程, 导致引进失败。

第四,引进人才的成本问题。

地方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高额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博士培养损失费、解决配偶工作等等,这是通行的做法。

在提供这些优惠待遇的背后,很少有人去关注引进人才的成本问题。

比如博士配偶的安置问题,一般来说博士配偶的学历层次都是比较低的,从高校的需要来讲,大多是不需要的。

如果安置一个30岁的博士配偶,按工作25年测算,学校需支付工资和各类保险等福利待遇一般在100万元左右。

三、重构科学的人才引进理念
第一,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避免人才引进的盲目性。

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看起来似乎是两个互不关联的命题,其实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对自身发展定位缺乏科学的认识,办学和发展定位不准确,脱离学校实际片面追求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导致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出现了盲目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结构改革与调整的任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发展的考虑,原来的单科性学院纷纷改为“学科齐全”的多科性大学,并且追求成为学术研究型大学;许多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则以“专升本”为努力目标。

一经被批准升格为学院,也就沿着前者的思路,追求成为学科齐全的学术研究型大学。

这种不顾主客观条件的互相攀比,造成了学校发展定位不当。

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专门人才,而众多高等学校追求的是单一化的发展目标。

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所以,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要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前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客观、全面、系统地把握校情的基础上,认真与全国、区域和本地同类大学进行比较,明确不足之处和差距,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科学定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力去引进人才。

第二,坚持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用特色去引进人才。

特色是一所学校独有的品格,体现了学校的精华和质量,也是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地方普通高校在许多方面难以与重点高校相抗衡,在高校的激烈竞争中,以特色立校是出路之一。

学校有了特色,就会吸引人才。

以美国为例,美国有近4200所经过认证的有学位颁发权的学校。

这些学校性质不同,规模各异,也不是每所学校都向哈佛、耶鲁等名牌学校看齐,而是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同样也吸引人才。

像北卡州阿巴拉契亚大学,作为该州16所公立大学之一,坐落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的一个小城市中,该校只有一个博士项目,学校把重点放在本科教育上,办出了特色。

该校的本科新生项目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00年度美国同类项目中最好的项目之一。

这对引进和留住优秀师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第三,想方设法加强投入是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合理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政策,在加大对重点高校投入的同时,也应适度投入地方高校。

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投资因学校的隶属关系不同,有比较大的差别。

以“211工程”为例,目前我国共有“211工程”学校95所,在“九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实际投入资金总量为150亿元;[3] “十五”期间仅国家投入就有60亿元。

[4]连续10年的重点投入,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11工程”这不到100所高校和其他一般高校的差距愈拉愈大。

第四,充分利用柔性流动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可以快速解决地方高校人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

从人才分布情况看,高层次人才更多地集中在重点高校,如采用传统的“刚性流动”方式,高层次人才流向地方高校的几率较小。

但是,如果采用柔性流动的方式,高层次人才在保留人事关系和身份不变的情况下,从人才密集的单位流向地方高校还是可能的。

尤其对已办理离退休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如果提供一定待遇,柔性引进的空间更大。

如果抓住时机,采取得力措施,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地方高校可快速解决人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

从人才成本的角度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可减小成本投入。

刚性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本是昂贵的。

但是,柔性引进因不考虑人才的归宿,无须花大量的财力物力去解决调动问题、配偶安置问题等等,极大地节约了人才使用的交易成本。

从风险角度看,高层次人才的柔性流动减少了人才流失的风险。

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人才流失,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旦流失,将给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于不存在隶属关系问题,引进的成本极低,一旦流失,也谈不上多少损失,所以,人才流失的风险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赵正兵,张宏斌.如何完善高校师资引进机制[J].理工高教研究,2004,4:43-44.
[2]郑旺全.美国高校如何吸引优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5,7:52.
[3]、[5] 吴松,沈紫金.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06,211.
[4]杨卫.研究生教育:通向教育强国之路[J].中国教育报, 2005,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